針灸治療眩暈PPT_第1頁
針灸治療眩暈PPT_第2頁
針灸治療眩暈PPT_第3頁
針灸治療眩暈PPT_第4頁
針灸治療眩暈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針灸治療眩暈第一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簡介眩暈具有環(huán)境或自省的運動幻覺,包括旋轉、滾翻、傾倒、搖擺、浮沉等感覺。眩暈癥是最常見的臨床癥候群,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癥。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fā)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引起眩暈的疾病涉及許多臨床學科。第二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根據解剖結構和性質分類前庭系統(tǒng)性眩暈前庭末梢性眩暈如: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暈、急慢性中耳炎、耳毒性藥物中毒性眩暈、迷路炎和橋小腦角腫瘤等前庭中樞性眩暈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小腦梗塞或出血、腦干腫瘤等非前庭系統(tǒng)性眩暈眼病、本體感覺系統(tǒng)疾病、全身系統(tǒng)疾病等第三張

2、,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中醫(yī)病因病機本病中醫(yī)亦稱為眩暈,是目眩與頭暈的總稱。目眩以眼花或眼前發(fā)黑、視物模糊為特征;頭暈以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wěn)為特征。基本病機不外風、火、痰、虛四個方面。本病病位在腦,但與肝、脾、腎密切相關,其中又以肝為主;病性虛實交錯,需者居多。第四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影響針灸療效的因素引起眩暈的疾病臨床分期 留針時間的長短穴位配伍是否合適針刺手法針刺百會、上印堂(印堂上1寸)、太陽穴時患者是否有重壓感電針刺激量的大小 患者的年齡等個體差異第五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針灸診療特點(1)針灸治療眩暈以辨病為主,首

3、先找到引起眩暈的原因和疾病,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針灸方法。(2)眩暈發(fā)作期針灸治療以鎮(zhèn)靜止眩為主,多采用電針。間歇期應根據臟腑辨證和八綱辨證,以補虛瀉實,調理髄海為法。第六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針灸治療眩暈分期治療發(fā)作期原則: 急則治其標,以鎮(zhèn)靜止眩為主,取穴: 百會、風池、上印堂、太陽、通天方法: 多采用電針,針刺百會、上印堂、太陽穴時患者有重脹針感為度。留針時間要長、上印堂留針3小時 。 第七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針灸治療眩暈分期治療間歇期原則:明辨病癥性質,據臟腑辨證和八綱辨證,以補虛瀉實,調理髄海為法。治則:調理髓海穴方:百會、風府、風池、上

4、印堂、太陽,懸鐘均雙側。隨證配穴:第八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針灸治療眩暈分期治療隨證配穴:脈澀血虧型(主要見于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血栓后遺癥等): 加腎俞、太溪、復溜肝腎陰虛型(主要見于內耳性眩暈):加翳明、合谷、太沖、內關氣血兩虛型(主要見于貧血、低血壓):加脾俞、心俞、足三里、三陰交瘀血內阻型(主要見于腦外傷、腦震蕩):加列缺、三陰交、血海肝陽上亢型(主要見于高血壓、內耳眩暈):加翳風、行間、陽陵泉風火上擾型(主要見于高血壓兼外感、前庭神經元炎等):加曲池、天突、太沖、列缺第九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針灸治療眩暈辨病治療第十張,PPT共二

5、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針灸治療梅尼埃病診斷依據:發(fā)作性旋轉性眩暈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續(xù)20分鐘至數小時。常伴自主神經紊亂和平衡障礙。無意識喪失。波動性聽力損失,早期多為低頻聽力損失,隨病情進展聽力損失逐漸加重。至少1次純音測聽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出現聽覺重振現象。伴有耳鳴和(或)耳脹滿感。前庭功能檢查:可有自發(fā)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異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藥物中毒性眩暈、突發(fā)性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顱內占位性病變等。 第十一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針灸治療梅尼埃病臨床分期: 早期:間歇期聽力正?;蛴?/p>

6、輕度低頻聽力損失。中期:間歇期低、高頻率均有聽力損失。晚期:全頻聽力損失達中重度以上,無聽力波動。 第十二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針灸治療梅尼埃病以耳部局部穴位為主,以太陽、少陽經穴為主取穴: 率谷,曲鬢,太陽,聽宮,聽會操作方法: 率谷透曲鬢穴:28號2寸毫針,從率谷穴進針,順頭皮刺向曲鬢穴,得氣后持續(xù)捻轉針柄,不提插,速度180200次分,使患者顳部有酸麻脹感。太陽穴:將針斜刺入骨膜1.0寸,患者有重壓感為度。 留針2030分鐘。 聽宮、聽會:令患者張大口,垂直進針11.3寸,不提插微捻轉,患者感針下沉緊為度。第十三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針

7、灸治療梅尼埃病療程: 每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隔一天開始下一療程。注意事項: 以上穴位進針后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待患者出現重脹針感后停止。第十四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針灸治療頸性眩暈診斷標準(1)突然出現眩暈,與頭位有關,持續(xù)時間短暫。(2)眩暈發(fā)作時伴有一種或多種神經缺損的癥狀和體征(如站立不穩(wěn),惡心嘔吐,偏側肢體麻木無力,水平性眼震等。)(3)常在24小時內減輕,以后可再發(fā)。(4)TCD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第十五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針灸治療頸性眩暈取穴:頸百勞,頸夾脊,風池 、百會、通天、上印堂操作方法: 頸夾脊穴:取坐位。根

8、據頸部X光片所示椎體節(jié)段改變取相應頸夾脊穴,常規(guī)消毒,選用1.5寸不銹鋼毫針,直刺1寸左右,進針得氣后(以酸、麻、脹為主),行平補平瀉捻轉加小幅提插手法,先行針5秒鐘后留針20分鐘。 頸百勞穴:正坐位。直刺0.51寸 ,針刺得氣后接電子針療儀,用連續(xù)脈沖波,電流以患者適宜為度。風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 1.2寸第十六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針灸治療頸性眩暈療程:每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之間休息1天,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注意事項:針刺風池穴應正確把握進針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不可向對側眼針刺過深,以防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第十七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

9、22年6月(三)針灸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為發(fā)作性視物或自身旋轉感、晃動感、不穩(wěn)感,多因頭位或(和)體位變動而誘發(fā)。眩暈同時伴有其他腦干一過性缺血的癥狀,如眼癥(黑蒙、閃光、視物變形、復視等)、內耳疼痛、肢體麻木或無力、碎倒、昏厥等。輕微腦干損害體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減退或消失,調節(jié)和(或)輻揍障礙,自發(fā)性或轉頸壓迫一側椎動脈后誘發(fā)的眼震及陽性的病理反射等。病因明確,如頸椎病、腦動脈硬化、高脂血癥、高粘血癥等。第十八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三)針灸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以調理髓海為主,加補益氣血,調理脾胃取穴:百會、風府、風池、上印堂、太陽,氣海,血海,足三里操作

10、方法: 患者先取坐位。風府穴用1.5寸毫針斜刺入0.5寸,針尖向下,提插數次,待患者出現重脹針感后出針,不留針。然后患者取平臥位,針刺百會、上印堂、太陽穴。將針斜刺入骨膜1.0寸,患者有重壓感為度。風池穴使用1.5寸毫針,向鼻尖方向刺入0.8寸,患者出現重脹針感。以上穴位進針后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待患者出現重脹針感后停止。風池穴、百會穴、雙側太陽穴加電針 。選用電針頻率80HZ,間歇波,電流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以上穴位風府穴不留針,上印堂穴留針三小時,百會、太陽、風池穴均留針30分鐘。第十九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三)針灸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程: 每天針灸一次,每周治療

11、五次,十次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注意事項: 針刺百會、上印堂、太陽穴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待患者出現重脹針感后停止。上印堂留針時間要長。第二十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日常調護(1)針灸治療本證效果較好,但應分辨標本緩急。眩暈急重者,先治其標;眩暈較輕或發(fā)作間歇期,注意求因治本。(2)為明確診斷,在治療的同時應測血壓,查血色素、紅細胞計數及心電圖、電測聽、腦干誘發(fā)電位、眼震電位、頸椎X光片以及CT、磁共振等檢查。(3)眩暈發(fā)作時可令患者閉目,安臥(或坐位),作悠緩、細勻的呼吸動作,或以手指按壓印堂、太陽穴,使頭面部經氣流暢,眩暈癥狀即可減輕。(4)痰濁上蒙型患者應以清淡食物

12、為主,禁食油膩厚味及動物內臟食品,以免助濕生痰,釀熱生風。也應避免食辛辣,過用煙酒,以防風陽升散之虞。(5)加強護理及心理治療,消除患者恐懼心理。 第二十一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氣血不足型眩暈(西醫(yī)診斷:眩暈)臨床表現 :頭暈,頭沉,乏力,輕微惡心,無視物旋轉及嘔吐。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治則 :益氣升陽,滋陰補血處方 : 百會,攢竹,上星,外關,足三里,三陰交方義 :百會為諸陽之會,可升舉陽氣以帥血上榮。 攢竹、上星為局部取穴,可疏通經絡止痛。外關是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疏經活絡。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為調和胃氣之主要腧穴。三陰交是足

13、太陰脾經的腧穴,有健脾之功。足三里和三陰交同時取用,為陰陽表里配穴,脾胃得以健旺,則氣血生,滋養(yǎng)五臟六腑而聰上竅。第二十二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濕熱中阻型眩暈(西醫(yī)診斷:眩暈)臨床表現 :頭暈,視物旋轉,無耳鳴,惡心,嘔吐,無發(fā)熱,無腹痛。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治則 :清熱利濕,疏通經絡處方 : 梅花針夾脊穴叩刺。背部督脈、膀胱經走罐。隔姜灸百會方義 :梅花針叩刺夾脊穴,以調整內臟機能紊亂。督脈行于背部正中,多次與足少陽經及陰維脈交會,對全身起到調節(jié)作用,稱為“陽脈之?!?。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走罐,可祛除濕熱之邪并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機能。百會為諸陽之會,隔姜灸百會,升

14、舉陽氣,氣血上榮,使氣行則血行,血運則氣達,氣至病所則髓充腦健神自安,故眩止。第二十三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肝陽上亢,兼濕熱下注型眩暈(西醫(yī)診斷:高血壓?。┡R床表現 :頭暈,頭痛,胸悶,面色紅赤,形體肥胖。舌體胖大,舌紅,苔黃微膩,脈沉滑治則 :平肝潛陽兼清利濕熱處方 : 百會,肩髃,風池,大椎,曲池,足三里,太溪,中極,歸來方義 : 風池、大椎清瀉肝膽上亢之陽,百會調神熄風以清上。 肩禺是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可疏經利節(jié),活血通絡,治療風熱頭痛有效。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合穴,既可疏風清熱又清利下焦?jié)駸幔?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健脾和胃,疏風化濕,通經活絡。 太

15、溪是足少陰腎經輸穴、原穴, 中級乃任脈與足太陰、厥陰、少陰經交會穴,膀胱經之募穴,合足陽明胃經穴 歸來以補腎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濕熱。第二十四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瘀血阻竅型眩暈(西醫(yī)診斷:頸椎?。┡R床表現 :頭暈,頸部發(fā)僵,二便調。舌體胖大,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治則 :活血化瘀,開竅通絡處方 : 百會,上星 ,風池,風府,天柱,頸夾脊,大椎方義 : 百會為諸陽之會,可升提陽氣,清利頭目。 上星疏通局部經絡。 風池,風府疏風散邪,醒腦開竅,疏通經絡。 天柱、頸夾脊穴可疏通局部經絡,活血化瘀。督脈大椎穴是諸陽經的交會穴,能助陽補氣,祛瘀通絡。 第二十五張,PPT共二

16、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腎精不足型眩暈(西醫(yī)診斷:眩暈)臨床表現 :頭暈,頭沉,倦怠,腰膝酸軟,下肢乏力。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治則 :益精填髓處方 : 肝俞,腎俞,太溪,太沖,神門,百會。方義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配合肝俞以滋陰潛陽。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輸穴、原穴,配合腎俞,益腎滋陰,使隋海得充。 神門為手少陰心經輸穴、原穴,疏通經絡,寧心安神。 百會位于巔頂,與足厥陰肝經交會,生精補髓。第二十六張,PPT共二十八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名中醫(yī)經驗痰濁上擾型眩暈(西醫(yī)診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表現 :頭暈,雙眼發(fā)脹,神疲,無視物旋轉,無惡心嘔吐。舌體胖,舌暗紅,苔黃膩,脈緩滑治則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