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八(教案)_第1頁
語文園地八(教案)_第2頁
語文園地八(教案)_第3頁
語文園地八(教案)_第4頁
語文園地八(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語文園地八(教案) 語文園地八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探索好書的途徑,掌管課外閱讀的根本方法。 2.通過“詞句段運用”的學習,積累與書有關的名言警句,仿說與書有關的比喻句; 學習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3.了解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及他的楷書特點。 4.初步理解并朗讀、背誦古詩觀書有感。 【教學重點】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探索好書的途徑,掌管課外閱讀的根本方法; 。 2.通過“詞句段運用”的學習,積累與書有關的名言警句,仿說與書有關的比喻句; 。 3.學習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

2、4.了解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及他的楷書特點; 。 5.初步理解并朗讀、背誦古詩觀書有感。 【教學難點】 1.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探索好書的途徑,掌管課外閱讀的根本方法; 。 2.通過“詞句段運用”的學習,積累與書有關的名言警句,仿說與書有關的比喻句; 。 3.學習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打定】 課件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nèi)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提出問題:我熱愛讀課外書,可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好書。你們能給我推舉嗎?(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評議。) (2)課件出示:

3、平日你們是怎樣找書讀的?都熱愛讀哪些課外書? 我熱愛沿著課文找書讀,如,讀了我的“長生果”,我對課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興趣,便找來讀了。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對與動物有關的書很感興趣,就又讀了布封的動物素描。 我覺得冰心的憶讀書寫得很好玩,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來讀。 我熱愛讀各種各樣的書,如歷史故事、人物傳記、科普讀物。 從讀一篇文章到讀整本書,從讀整本書到讀同一類書,這種方法對我很有啟發(fā),我也要這樣找書讀。 (3)學生閱讀,彼此交流從這兩段介紹中學會的探索課外書的方法,教師小結(jié):你們的方法對我很有啟發(fā),從讀一篇文章到讀整本書,從讀整本書到讀同一類書,我也要用這樣的方法找書讀。 2.我交流,

4、我積累。 (1)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探索課外書去閱讀,說出來共享給大家。 小組交流,小組長做好交流記錄。 小組派代表最匯報發(fā)言。 師生評議,教師小結(jié)。 a.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nèi)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內(nèi)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nèi)學習的內(nèi)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b.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熱愛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c.至于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yōu)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閱歷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

5、好手段,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2)你在課外閱讀中積累了哪些閱讀方法,說出來共享給大家。 小組交流,小組長做好交流記錄。 小組派代表最匯報發(fā)言。 師生評議,教師小結(jié)。 a.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閱讀時可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欣賞,實時抓獲自己所需的信息,舍棄無關的片面。在閱讀中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斟酌,理應根據(jù)所讀的內(nèi)容來確定。 b.問題法:讀書時,帶著自己渴望解答的問題去讀,邊讀邊斟酌,達成根本上讀懂內(nèi)容的目的。 c.勾畫、摘錄法: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

6、說法。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jié)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并且能鞏固閱讀才能,將學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和技巧。假設大家掌管并運用了這種閱讀方法,長此以往,斷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d.默讀法: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默讀和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 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斟酌,而且要有對比快的速度。邊看邊斟酌,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結(jié)果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

7、,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語文特色。閱讀課外中長篇小說,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讀法. 假設在閱讀教學中能做到以上幾點,長期以往,學生的閱讀才能確定會提高. e.跳讀法:這是一種騰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nèi)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斟酌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后持續(xù)讀,就可前后貫串了。 f.再讀: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于對學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助力劑。 二、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談書籍。

8、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 (1)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2)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養(yǎng)分品?!?(3)一本你愛好的書就是一位摯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2.讀一讀這些句子,你察覺了什么? (1)指名讀前三個句子,齊讀,男女比賽讀。 (2)小組交流,讀讀句子,看看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3)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2.練一練,學運用。 (1)讀一讀,你還可以把書比喻成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書是鑰匙,能開啟聰慧之門。 書是人類的明燈,扶助人們開啟黑夜的大門。 書是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 書是良藥,能醫(yī)

9、治愚昧之癥。 書是良師,能指導我們健康成長。 3.我拓展,我積累。 教導家說:“書是聰慧的鑰匙?!?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jīng)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養(yǎng)分品?!?學生們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 迷惘者說:“書是心中的啟明星。” 探索者說“書是通向?qū)Π兜拇??!?奮斗者說:“書是人生的向?qū)А!?急于求知者說:“書是饑餓時的美餐。” (二)連句成段。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 ( )閱讀是什么?是吸收。 ( )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 ( )猶如每天吃飯吸收養(yǎng)分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

10、上的養(yǎng)分。 ( )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 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 ( )寫作是什么?是表達。 (2)將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連貫的話,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3)讀一讀,抄寫積累。 (4)總結(jié)把幾句話排成一段連貫的話的方法。 小組交流。 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第一步,留心閱讀每句話或每組句子,理解它們的主要內(nèi)容; 其次步,綜合各句的意思,想想這些話主要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內(nèi)容按什么依次排列好,即找出排列依次的依據(jù),如,是按事情進展依次,還是時間依次,或方位,還是“總分”等;第四步,按確定的排列依據(jù)排列依次;第五步按排好的依次留心讀兩遍,看排得對不對,

11、如察覺有的句子排的位置不對,就舉行調(diào)整,直到這段話排得通順連貫為止。 2.練一練,學運用: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句子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在括號里寫上序號。 ( )夕陽忽地全落下去了,只下紅色晚霞在天涯飄浮。 ( )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頂樓。 ( )它放射出萬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了玫瑰色的了。 ( )向西瞭望,只見一輪紅日懸掛在天涯。 ( )觀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稱贊:“多么美啊!” ( )夕陽逐漸下墜,不那么奪目了,顯得更紅艷。 三、學習“書寫提示”。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 學生試著舉行閱讀。 (2)課件出示: 比較閱讀。 (3)彼此交流,說說這些字的特點。 (4)介紹書法家

12、歐陽詢及其書法特點:他是唐代出名的書法家。他的楷書用筆方整,筆力剛毅,點畫的起、收及轉(zhuǎn)折處一絲不茍。字形豎長,各片面之間穿插高明,布局特別嚴謹。整體上顯得既平整端莊,又險勁生動。九成宮醴泉銘是其楷書代表作之一。 2.我交流,我積累。 (1)臨摹字帖的方法。 選擇適合的字帖: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手段。臨摹的字帖有兩種,一種是毛筆字帖,一種是鋼筆字帖。學習鋼筆書法,應臨摹鋼筆字帖,臨摹毛筆字帖的效果也很好。由于毛筆字帖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除了其點畫精到、粗細清晰、來龍去脈交待領會外,還具有布局美麗、章法完備的優(yōu)點,有利于初學者學習。另外,毛筆字帖品種豐富,風格多樣,也便

13、于選擇使用。只是毛筆字帖的線條對比雄壯,而鋼筆筆跡對比尖細,所以臨摹時應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臨摹字帖的方法。 a.挑揀字帖。挑揀一本自己對比愛好的、點畫對比工整的、結(jié)體對比均勻的字帖到臨摹。假設是毛筆字帖的話,那么應挑揀字體小一點的字帖,這樣可省去縮小的工夫。 b.先摹后臨、臨摹結(jié)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后臨、臨摹結(jié)合。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對比通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著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跡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輕易學到字帖上字的布局。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 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像,有輕重節(jié)奏和粗細的變化。這樣,

14、久而久之,就輕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由于臨書比摹書難,因此要先摹后臨,由于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因此要臨摹結(jié)合,循序漸進。 c.留心讀貼。再者,臨摹前要留心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布局怎樣安置,章法怎樣布置,都要留心琢磨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這樣就輕易寫得有興趣,也輕易寫得像,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復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對難寫的字,更要知難而上,多臨摹,多對比。 d.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著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 核,就是將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舉行核對??从蟹襁^錯,要擅長

15、察覺自己的缺乏,從而改正缺點;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穩(wěn)定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e.博采眾家之長。在已臨摹好了一種字帖后,還應博采眾長地再臨一些其他字帖。 (2)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要留神以下幾點。 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打定,持之以恒。不成中途懈怠。 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打定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shù)氖褂?,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假設選擇不適合,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初學者可以先選用狼毫或兼毫筆。用后確定要洗凈,把筆毛抹干抹直抹尖,保持筆毛不亂,以延長毛筆的使用壽命! 從大

16、楷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適合的方法,應從簡樸的大楷練起,一般寫十公分見方的字為益,不益寫太小的字。逐步進筆,不成好高騖遠,欲速那么不達。要打好書法練習的根基。 四、學習“日積月累”。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由行。 2.師范讀,學生跟讀。彼此交流識記生字。自由朗讀。 3.教師簡介: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透露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xiàn)象,比喻要不斷采納新事物,才能保持

17、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其次首詩借助巨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的道理。全詩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賞識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chuàng)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確定普適性的。這兩首詩富于理趣,一向為人傳誦。 4.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朱熹家和教導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長于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jié)廬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廣注典籍,對經(jīng)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付出,給后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gòu)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

18、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宏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后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導,先后創(chuàng)辦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陽等多所出名書院,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門生,對創(chuàng)造中國古代文明做出了不成磨滅的付出。有朱文公文集。 5.理解重點詞語。 (1)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辫b: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 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19、。 (2)“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來回移動。 (3)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會。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許:如此,這樣。 (4)為:由于。源頭活水:比喻學識是不斷更新和進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5)艨艟(mng chng):原為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6)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 (7)中流:河流的中心。 6.理解古詩。 (1)看解

20、釋,小組合作,交流體會詩句的意思。 (2)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 詩意: 其一: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呈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輝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什么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由于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宛如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好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由地順漂。 7.創(chuàng)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quán)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萍鄉(xiāng)竹山村)雙林寺側(cè)的武夷堂講學。在此期間,他往來于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

21、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啟程出由衷贊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并為吳氏兄弟創(chuàng)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 8.作品鑒賞。 從題目看,這兩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fā)探討。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抓獲了形象,讓形象本身來說話。 第一首詩是抒發(fā)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開啟了,雖然不算大,但它卻清澄明凈,“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特別生動的。這兩句呈現(xiàn)

22、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闊。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 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娙俗プ×颂了吧睢倍摇扒濉?,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并沒有終止,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皢枴蹦莻€“方塘”“那得清如許?”詩人于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究,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由于“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個“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而且“清”。這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