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端午知識文化題庫一一、端午節(jié)知識民俗與民間文化 端午節(jié)原是五毒并出之日? 端午節(jié),人們普遍認為起源于屈原投江,端午節(jié)知識。其實在中國先秦時期“端午”之名就已存在,這個節(jié)日的真實意義卻遠沒有那么浪漫.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據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guī)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于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憋L俗通佚文,“俗
2、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zhèn)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zhèn)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梢姡糯晕逶鲁跷鍨閻喝?,是普遍現象??梢姀南惹匾院螅巳站鶠椴患?。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并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二、端午節(jié)的習俗可以分作下列七項來介紹: 1、廣泛采用菖蒲、艾蒿。菖蒲、艾蒿長期被相信具有巫術和藥用的雙重價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習俗。艾蒿歷來被制成艾人、天師艾、艾虎等厭勝之物。艾人早見于宗懔荊
3、楚歲時記,該書記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碧鞄熤傅澜谭◣煆垼ǖ溃┝?,是五斗米道的創(chuàng)始人,俗傳他善于捉鬼降妖。吳自牧夢粱錄記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師艾說到,“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于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彼未愒n歲時廣記畫天師引歲時雜記說:宋代的端午節(jié),京都的人們除畫天師像販賣外,又作泥塑的張?zhí)鞄熛?,以艾為須,以蒜作拳,置于門上,稱“天師艾”。蘇轍學士院端五貼子皇太妃閣詩之三云:“太醫(yī)爭獻天師艾,瑞霧??M堯母門?!贝送?,更著名的是艾虎。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葉編成的,有的則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艾葉。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端午以艾為虎形,
4、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鼻宕徊於爻缪嗑q時記彩絲系虎也談到艾虎:“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葫蘆、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作為厭勝之物,艾制品通常是與蒲制品并用的,而尤以艾虎配蒲劍最為常見。夢粱錄五月記菖蒲厭勝物說,重午“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師馭虎像于中,四圍以五色染菖蒲懸圍于左右”。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端午刻蒲劍為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辟邪?!惫潘滓云讶~似劍,稱為蒲劍,謂可辟邪;艾葉也可驅邪,多扎成虎形,或剪彩綢作虎形,上粘艾葉,稱為艾虎。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云:“端五日,用菖
5、蒲、艾子插于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敝钡浆F代的日本和韓國,都仍然保留著這個方面的習俗。 2、纏掛各種端午索。端午期間歷代沿襲用彩色或曰五色的線、縷、索作為驅邪辟兇的節(jié)物,可以概稱為端午索。端午索有許多別稱,從材料的色彩著眼,稱朱索、五色絲、五彩縷、五色縷、五彩繒等;從辟兵的角度著眼稱辟兵繒;從延壽的角度著眼,稱壽索、長命縷、續(xù)命縷、續(xù)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百歲索等等。不管名稱如何,端午索的形制和功用則是大體相同的,或系于小兒手臂,或掛在床帳、搖籃等處,或敬獻尊長,以辟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它的形制大體有以下幾種:一是簡單地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二是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
6、物,三是五彩繩折成方勝或結為人像等,四是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鳥獸等物。 這種習俗形成甚早。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東漢風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溫(瘟),亦因屈原。一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達等組織雜物,以相贈遺?!蹦铣G楚歲時記也有類似的記載。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記曰:“(五月)五日之午前,項各彩系,垂金錫,若錢者,若鎖者,曰端午索?!贝怂字钡浇廊匀粡V為流行?,F在日本在端午節(jié)為家里的男孩子懸掛五彩旗幟,是此俗流傳到今天的一種變異。 3、用符圖驅邪。后漢書禮儀志云:“五月五日,朱索一色印為門戶之飾,以止惡氣。
7、”宋代及以后大行“天師符”。道家把自己的符歸在張?zhí)鞄煹拿拢刑鞄煼?。舊時,道教宮觀端午節(jié)有用朱砂筆在黃表紙上畫符饋送或出售的習俗,供民間端午貼在門楣上辟邪。吳自牧夢粱錄記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習俗,除了沿襲北宋情形,還流行符圖,“諸宮觀亦以經筒、符袋、靈符、卷軸、巧粽、夏橘等送饋貴宦之家。如市井看經道流,亦以分遺施主家。所謂經筒、符袋者,蓋因抱樸子問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配朱靈符掛心前,今以釵符佩帶,即此意也?;蚴嘶碌燃乙陨煊谖鐣r書五月五日天中節(jié),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毖嗑q時記天師符載北京此俗云:“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
8、爭相購買,粘之于中門,以辟祟惡?!?929年的調查所記錄的廣州午時符有兩種圖,一是天師像,一是太極八卦圖,所配的文字是一樣的:中間是“敕令五月五日午時書破官非口舌鼠蟻蛇蟲一切盡消除”,兩側是“艾旗迎百?!焙汀捌褎厍啊?,作文素材端午節(jié)知識。 4、飲用藥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黃酒)。作為端午節(jié)俗的藥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黃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華酒等,古代民間常在端五制作、飲用,俗云可避瘟氣。宗懔荊楚歲時記載:“端午,以菖蒲生山澗中一寸九節(jié)者,或鏤或屑,泛酒以辟瘟氣”。唐代殷堯藩的七律端午日有“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的詩句。雖然蒲酒之名史不絕書,但是近世民間以雄黃酒最普及,飲雄黃酒既是家喻戶曉
9、的白蛇傳情節(jié),也是大家都遵行的習俗。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記曰:“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余則涂抹兒童面頰耳鼻,并揮酒床帳間,以避毒蟲?!庇眯埸S酒涂抹小兒面頰耳鼻俗稱“畫額”,通常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額紋)以鎮(zhèn)邪。 5、吃粽子的習俗可謂源遠流長。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晉代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與夏至同。先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以栗棗灰汁煮,令熟,節(jié)日啖。煮肥龜,令極熟,去骨加鹽豉秋蓼,名曰俎龜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包裹未(分)之象也。龜表肉里,陽內陰外之形,所以贊時也。”據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
10、當時的粽子已達數種之多:“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關于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幾種傳說,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傳說。 6、劃龍舟或賽龍舟是民間過端午節(jié)的高潮,是會讓整個地方狂熱起來的競技。競渡之俗早見于南方(吳越、荊楚)。宗懔荊楚歲時記提到“是日,競渡,采雜藥”。隋代杜公瞻注曰:“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而觀之?!?隋代的舟楫競渡頗具規(guī)模,只是尚無“龍舟”之說。唐代的競渡使用龍舟,并有奪標的制度,與近世無異。唐人無名氏(一作張建封)有競渡歌詠到:“
11、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執(zhí)空揮橈”。儲光羲的五律觀競渡也有“標隨綠云動,船逆清波來”的句子。所謂“奪標”、“奪錦標”,有的是在前方終點處,先泊一船,叫“標船”,賽船到達時,標船上有人把錦標(如活鴨或活鵝等)投入水中,賽船上選一水性極好的人屆時跳水奪標。傳統龍舟之制,皆以杉木,取其質輕,船長有達十一丈的,由八十橈劃行,次者九丈,坐六十余橈,短的也有七丈多,坐橈手四十余人。唐代還有多位著名詩人吟詠過競渡,如駱賓王揚州看競渡序,劉禹錫競渡曲,張說岳州觀競渡,可見競渡是
12、一項非常重要的盛唐風俗。 關于龍舟與競渡,清代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錄有更加詳細的描述: 龍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為一市。先于四月晦日試演,謂之“下水”。至十八日牽船上岸,謂之“送圣”。船長十余丈,前為龍首,中為龍腹,后為龍尾,各占一色。四角枋柱,揚旌拽旗,篙師執(zhí)長鉤,謂之“跕頭”,舵為刀式,執(zhí)之者謂之拿尾。尾長丈許,牽彩繩令小兒水嬉,謂之掉梢。有“獨占鰲頭”、“紅孩兒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諸戲。兩旁槳折十六,前為頭折,順流而折,謂之“打招”。一招水如濺珠,中置戽斗戽水,金鼓振之,與水聲相激。上供太子,不知何神,或曰屈大夫,楚之同姓,故曰太子。小船載乳鴨,往來畫舫間,游人鬻之擲水中。龍舟執(zhí)
13、戈競斗,謂之“搶標”。又有以土瓶實錢果為標者、以豬胞實錢果使浮水面為標者,舟中人飛身泅水搶之送圣后奉太子于畫舫中禮拜,祈禱收災降福,舉國若狂。 這里除了賽龍舟奪標的描述,還說到請神、供神的做法,看來這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習俗。廣東東莞的李建青在1929年敘述家鄉(xiāng)端午習俗時說,“我鄉(xiāng)的龍舟競渡,是和附近各鄉(xiāng)聯合舉行的,由五月初一起至十五止,每鄉(xiāng)輪值一天,如今天是某鄉(xiāng)當值,那么,各鄉(xiāng)的龍舟,都要扒到某鄉(xiāng)去競渡了。競渡那天,各鄉(xiāng)都有請菩薩看龍船的舉動,禮節(jié)很是隆重,由鄉(xiāng)中的耆老們聯袂到廟里向菩薩拜請后,便由少壯的子弟,把菩薩扛下船去,各耆老也坐船隨著,待各鄉(xiāng)的龍船齊集后,便來開始競賽了”。 賽龍舟還是一
14、種地區(qū)組織活動,其地區(qū)規(guī)模有時大至縣市一級。我們再看近世四川的例子。清末民國期間,川中各地都由袍哥、行幫等出面組織龍舟競賽,較有名的為樂山、新津、瀘州、忠縣、萬縣等地,主要有兩種方式:奪標(又名搶兆)和搶鴨子。龍舟多為小船,船頭扎糊龍頭,船尾扎有龍尾;每只龍船上,前有指揮1人,中有擊鼓1人,尾有舵手1人,艙中兩側為橈手10余人。奪標時,參賽龍舟于河中一字排開,遠處立一紅旗為標。一聲炮響,群舟競發(fā),指揮執(zhí)小旗領喊號子,鼓手擊鼓,橈手隨著號子和鼓聲的節(jié)奏奮力而劃,河邊觀眾密集,吶喊助陣。至領先的龍舟奪標為止。此時一陣鞭炮聲響,彩船上拋下數十只鴨子于河中,各龍舟趕到,爭搶水中游弋的鴨子,岸邊觀眾歡笑
15、不絕。有些地方搶吹脹了的豬尿包,以搶的多為勝而獲獎。 7、姻親交往。近世的所有節(jié)慶除了本身的宗旨之外,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而端午突出的社交功能是姻親的交往,乃至許多地方呼此節(jié)為“女兒節(jié)”。帝京歲時紀勝端陽說:“飾小女盡態(tài)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jié)。”在近世端午的民間姻親交往中,一是訂婚的男方絕對要給未來的岳家送節(jié)禮,如果準備在下一個端午前結婚,還要正式送大禮,主要是給長輩的酒和肉以及給未婚妻的衣物;一是媳婦回娘家,帶去酒和肉,同時娘家也給女兒女婿一些禮物。例如,陜西一些地方把端陽節(jié)也叫女娃節(jié)、女兒節(jié)。每到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一定的端陽禮,俗稱“送裹肚兒”
16、,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汗衫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繡有蛤?。蛤埽┑幕ü嵌?。蛤蟆代表生兒育女、繁衍子孫的能力。端午知識文化題庫二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風土記云:“仲夏端午,端,初也?!倍宋缭窃鲁跷缛盏囊馑?,后因“五”、“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便成了端午節(jié),又名重五、重午。因“五”為陽數,又名端陽。端午節(jié)又稱為端陽節(jié),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jié),它是紀念我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 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17、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則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端午習俗活動發(fā)端于南宋時期,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據嘉興府志記載: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重游煙雨樓,龍舟競渡掀起高潮。除了南湖群龍飛百舸爭流的龍舟競渡外,民
18、間還流行插“健符”、祭嫘祖、懸鐘馗、跳鐘馗舞、關帝畫像、寫“王”字、送百蟲、吃粽子等,豐富多彩民俗活動形成嘉興端午節(jié)一道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線。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粽子最初是民間普通食品,吃粽子并不固定在端午,但是后來由于紀念屈原,才使得端午節(jié)吃粽子成為中華民族世代沿襲的習俗,
19、也使得小小的粽子具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古時每逢端陽,人必食粽。唐明皇曾御筆親書“四時花意巧,九子粽爭新”贊粽,詩人鄭谷有“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之句譽粽,這說明當時上自朝廷,下至民間,食粽已是很普遍的事。吃粽子原本簡單,但經這么詠唱,頓覺濃情異趣大增,意韻余味綿長。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我國傳統食俗。全國各地的端午節(jié)粽子味道各異,但是大家公認的美味就是著名的 “五芳齋”粽子。五芳齋號稱“江南粽子大王”,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咸甜適中而著稱。端午節(jié)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制成一只只粽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
20、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么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沉醉。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每到端午節(jié)來臨前幾天,大人們便會給孩子們準備各式各樣的女紅飾物,有各色彩線擰成的“花花繩”,有繡了“五毒”的肚兜兒,最好看的是五彩絲線做的“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據說戴了可以辟邪。伴隨著這些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飾物的,是一個白娘子與許仙的美麗故事。孩子們喜歡上了多情善良的白娘子,生怕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植物介紹課件
- 棕熊課件介紹
- 2025年各種日光燈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便攜式電熨斗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通信服務中介合同
- 公園綠化設計與養(yǎng)護合同
- 餐飲行業(yè)安全管理合同范文
- 舞臺劇合同模板
- 2018-2022年河南省新鄉(xiāng)市35-64周歲婦女宮頸癌篩查現狀及篩查效果評價
- 羧甲基化黃芪多糖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活性和吸收轉運研究
- PLC在建筑物自動化和智能化中的應用
- 第11課《及時治小傷》教學設計
- 數據分析與評價控制程序
- 神經外科輪轉出科小結護士
- 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
- 足浴店消防管理制度
- AI賦能光伏電站視頻監(jiān)控系統解決方案
- 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課程負責人說課 課件
- 【我的祖國詩朗誦稿董卿】我的祖國詩朗誦稿
- 北京故宮的資料簡介100字
- 外墻 吊繩滑板油漆安全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