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_第1頁
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_第2頁
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_第3頁
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_第4頁
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教古詩文用方塊字連綴而成的中國古詩文,洋溢著一種獨具魅力的靈性風韻;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最純凈的中國文化。小學教育應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讓學生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對祖國文化產生興趣,從而達到熱愛祖國文化進而熱愛祖國的目的,眾多的古詩文教學課多為以下模式:介紹背景,了解詩人自主學習,理解詩意發(fā)揮想象,熟讀成誦。我相信很多老師同我一樣,認為這樣的模式過于公式化,認為普通的古詩文教學模式因無甚創(chuàng)新而總被我們自己謫貶成“知識的灌輸”“被動的聽記”,古詩文的感覺美、意象美、語言美都被折磨得成柳絮飛花。優(yōu)秀古詩文從何而來,是古人的直抒胸臆,是古人于某一特定環(huán)境

2、下的表情達意。所以,介紹背景并了解詩人有錯嗎?當然沒有。一首古詩文學完卻不解其意,我想即使老師們不將此作為教學目標,中段甚至高段的學生也會不依不饒吧?將詩文中的一個個事物變成具體的圖像幫助學生理解,背誦古詩文,學生才會覺得我學會了一首古詩文。這樣的教學不應該嗎?依我淺薄的認識,傳統(tǒng)教學模式沒有問題,關鍵在于我們執(zhí)教者具體執(zhí)教時如何能夠“獨具匠心”。一、誦讀,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任何一篇文章,古詩文也好,現(xiàn)代美文也罷,讓小學生感悟的最好方法當然是誦讀。古詩文語言精練,講究平仄,嚴于用韻,含蓄優(yōu)美,意境深遠。對仗和押韻讓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要指導學生反復吟誦,把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表現(xiàn)

3、出來,使學生與詩人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如所見這首古詩,僅四句話便勾畫出放牛娃的聲、情、神、態(tài)。誦讀第一句“牧童騎黃?!睉狡饠⑹?;第二句“歌聲振林樾”高亢贊美,突出“振”字;第三句“意欲捕鳴蟬”用敘述的口吻;第四句中的“忽然”應重、快,讀后稍停,表現(xiàn)牧童機敏、隨機應變;“閉口立”三字輕、慢,一字一拍,再現(xiàn)牧童悄聲屏氣,伺機觀察和躡手躡腳捉鳴蟬的神情。這首古詩學生能夠很好地誦讀,一定已經理解其大意了。如果能夠輕輕地、似悄聲地讀出“忽然閉口立”,學生豈能不理解詩中同齡兒童的調皮?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通過用簡單的方法完成理解,何樂而不為呢?二、串聯(lián)意象,最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詩人的種

4、種情思是否也融合在詩文的種種意象中?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詩歌都是由一些意象組合而成的。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對意象進行選擇然后將它們用適當?shù)脑~匯串聯(lián)在一起,從而形成特定的整體意境。師生再造想象,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大腦的加工,將古詩文的文字符號轉換為具體的場景和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送元二使安西教學片斷。師:這首詩中有哪些景物呢?生:渭城、朝雨、輕塵、客舍、柳、陽關。(生紛紛說出了詩中的景物。)師:除“陽關”之外,其他的景物都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它們都出現(xiàn)在

5、王維送別元二的時候。他們在渭城分別,當時是早上,還下起了雨。客棧旁邊還有青青的柳樹,因為剛下雨,柳葉像剛被洗過一樣。課堂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就道出了詩文上半部分的意思。因為將詩中的幾個景物獨獨單列出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覺得這首詩經老師一點撥竟然如此簡單,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這次教學,僅僅是將詩中的意象串聯(lián)在一起,一幅送別圖便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三、穿越時空,最便利的教學方法古詩詞的遣詞造句非常精準,但由于時空的限制,學生對詩文中所描繪的景、情一定理解,這就為“了解古詩大意”這一教學目標的完成增添了難度。只靠機械的記憶,雖能完成這一教學目標,但欠缺了情感上的交流,古詩文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6、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詩文的詩人、時代背景資料,課上在適當?shù)臅r候用適當?shù)臅r間交流,詩文不再需要逐句的講解,學生便可能知道詩人寫這句詩的意思,詩人為何而寫這句詩了。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片斷。師:孫權是一個什么人?京口在當時有什么特殊的地位?生:天下無敵。詞中說“天下英雄誰敵手?”生:京口是軍事重鎮(zhèn),孫權統(tǒng)治的地方。師:為什么寫京口?辛棄疾為何如此欽佩孫權?師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在這一課,了解三國時期孫權統(tǒng)治時的國富民安及作者生平對于詞的領悟至關重要。沒有對歷史知識的補充,學生很難理解詞意,更不懂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以上幾點只是說明誦讀、想象、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在古詩文教學中確實能為學生撐起一片詩意的天空。更何況,誦讀不僅只是強調示范讀,師生邊交流邊誦讀,更能讀出詩的韻味。有人擔心古詩文將逐漸從我們師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如果真有那一天,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