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服務區(qū)測量專項施工方案5.6_第1頁
1、XX服務區(qū)測量專項施工方案5.6_第2頁
1、XX服務區(qū)測量專項施工方案5.6_第3頁
1、XX服務區(qū)測量專項施工方案5.6_第4頁
1、XX服務區(qū)測量專項施工方案5.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錄一、編制依據(jù)1二、工程概況1三、施工應具備的條件33.1、施工資料收集33.2施工資料分析3四、施工主要機具及材料34.1人員組織34.2儀器設備及輔助材料3五、施工方法、步驟35.1建立平面控制網(wǎng)35.2場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的布設45.3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4六、± 0.00以下施工測量56.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56.2軸線投測方法56.3±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6七、± 0.00以上施工測量77.1平面控制測量77.2支立模板時的測量87.3高程的傳遞8八、沉降觀測9九、施工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及工藝要求99.1工作流程99.2質量要求99.3、質量驗收工作1

2、09.4季節(jié)性施工測量應采取的措施10十、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11十一、成品及半成品保護要求11一、編制依據(jù)XX施工圖紙工程測量規(guī)范(GB 50026-2007)XX設計變更(工程編號XX)二、工程概況本項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表2.1XX服務區(qū)序號子項建筑物坐標1東區(qū)綜合樓X=3907083.453Y=502799.555X=3907381.279Y=502780.176X=3907279.915Y=502791.5502西區(qū)綜合樓X=3907244.270Y=502446.071X=3907345.634Y=5024

3、34.697X=3907347.808Y=502454.0753東區(qū)附屬用房X=3907416.700Y=502785.560X=3907417.570Y=502793.312X=3907401.471Y=502795.1184西區(qū)附屬用房X=3907222.514Y=502455.797X=3907226.183Y=502448.1005東區(qū)修理車庫X=3907243.239Y=502809.829X=3907244.276Y=502819.071X=3907260.375Y=502817.2656西區(qū)修理車庫X=3907365.857Y=502428.528X=3907381.956Y=5

4、02426.722X=3907382.993Y=502435.9647東區(qū)加油站房X=3907429.119Y=502661.620X=3907426.782Y=502677.347X=3907432.717Y=502678.2298西區(qū)加油站房X=3907204.567Y=502568.252X=3907198.602Y=502567.600X=3907196.874Y=502583.405控制樁坐標 D90:X=3907743.7773 Y=502600.9453 H=41.761 D91:X=3907112.0895 Y=502694.1548 H=41.76三、施工應具備的條件3.1、

5、施工資料收集(1) 規(guī)劃部門的建設用地審批圖及說明;(2) 建筑用地紅線點測繪成果資料與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點;(3) 總平面圖、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及圖紙變更洽商等文件;(4) 施工組織設計(5) 勘察報告(6) 待施工區(qū)域的地下管線情況測繪成果3.2施工資料分析(1) 明確施工面積、施工范圍、與周圍的建筑物、構筑物毗鄰關系;(2) 掌握施工圖的相關要求,了解變更圖紙的信息,為測量放線做好技術準備;(3) 建設用地紅線點成果是施工測量的重要依據(jù),首先要到現(xiàn)場正式交接,確認樁點完好,并進行復測,對成果檢驗。測量依據(jù)的平面控制點與高程控制點,是施工測量的直接依據(jù),一般保證平面坐標點

6、不應少于3個,高程控制點不少于2個。四、施工主要機具及材料4.1人員組織測量主管人員一名,要求:持證上崗;配合技術人員2名。4.2儀器設備及輔助材料序號名 稱備注數(shù)量1全站儀型號:GTS-60212水準儀型號:AL332-113塔尺5米14鋼尺50米25經緯儀T4336416線墜1輔助材料:錘子、掃帚、自噴漆、木樁、鋼釘?shù)?。五、施工方法、步驟5.1建立平面控制網(wǎng)(1) 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 布設平面控制網(wǎng)形首先根據(jù)設計總平面圖,現(xiàn)場施工平面布置圖;(3) 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4) 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

7、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5.2場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的布設首級控制網(wǎng)的布設,按照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測定。軸線控制網(wǎng)的測設,待首級控制網(wǎng)布設完成后,依據(jù)結構平面圖上有關柱、墻體、洞口詳細位置關系確定建筑物須定位的主軸線,然后以首級控制網(wǎng)為基準,采用極坐標或直角坐標定位放樣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軸線的控制樁,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作為該建筑的軸線控制網(wǎng)。軸線控制網(wǎng)的精度等級根據(jù)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控制網(wǎng)的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表5.2 軸線控制網(wǎng)精度技術指標表等 級測角中誤差 ( )邊長相對中誤差一 級±121/150005.3高程控制網(wǎng)的布設(1

8、) 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qū)內建立高程控制網(wǎng)。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據(jù)設計提供的水準基點(至少應提供三個),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lián)測場區(qū)平面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3) 在布設附合水準路線前,結合場區(qū)情況,在場區(qū)與設計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間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埋設3-6個月后,再進行聯(lián)測,測出場區(qū)半永久性點的高程,該點也可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4) 場區(qū)內至少應有三個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應小于1公里,距離建筑物應大于25米,距離回土邊線應不小于15

9、米。(5) 高程控制網(wǎng)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等級高差全中誤差 (mm/km)路 線長 度(k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lián)測次數(shù)附合或環(huán)線次數(shù)平地閉合差(mm)三等650DS 1、DS 3銦瓦 雙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6) 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等等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較差 (m)前后視累積差 (m)最低地面高度 (m)基輔或紅黑讀數(shù)差基輔或紅黑所測較差三等DS 1100m360.31.0mm1.5mmDS 375m2.0mm3.0mm(7) 水準測量的內業(yè)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水準線路應按附合路線和環(huán)形閉合差計算

10、,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算:1/(式中-高差全中誤差(mm): -閉合差(mm):-相應線路長度:-附合或閉合路線環(huán)的個數(shù))。內業(yè)計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精確至0.1mm,三、四、五等精確至1mm。六、± 0.00以下施工測量地下結構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進場并辦理控制點移交手續(xù)后,首先對場區(qū)內平面控制點進行復核。經核對無誤后,依據(jù)施工圖及控制點進行施工主要軸線的測設,并將控制軸線向外偏移 1m ,在其延長線上適當位置設立軸線控制樁(軸線控制樁位置不宜離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樁位置偏差),作為土方開挖及地下室施工階段平面放線的依據(jù)。6.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11、(1)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2)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根據(jù)首級控制進行校測。6.2軸線投測方法 (1)± 0.00以下的基礎施工一般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投測軸線、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 ± 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 ± 2mm。(2)首先依據(jù)場區(qū)平面軸線控制樁和基礎開挖平面圖,測放出基槽開挖上口線及下口線,并用白石灰撒出。當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緯儀分別投測出基槽邊線和集水坑控制軸線,并定出控制樁指導開挖。(3)待墊層、底板打好后,根據(jù)

12、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T 2 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軸線不得少于2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并彈墨線標明作為支模板的依據(jù)。模板支好后,應用兩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檢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4mm。施工放樣技術要求如下表:施工放樣技術要求建筑物結構特征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 )測站測定高差中誤差 (mm)起始與施工測定高程中誤差豎向傳遞軸線點中誤差 (mm)鋼筋混凝土結

13、構、高度 100-120m1/20000516mm4(4)在施工過程中,每當施工平面測量工作完成后,進入豎向施工,在施工中,每當墻柱澆筑成形拆掉模板后,應在墻柱側立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當每一層平面或每段軸線測設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報驗單,報送報驗單必須寫明層數(shù)、部位、報驗內容并附一份報驗內容的樓層放線記錄表,以便能及時驗證各軸線的正確程度狀況。(6)基礎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L30 m 允許偏差±5 mm30mL60m 允許偏差±10 mm60mL90m 允許偏差±15 mmL90m 允許偏差±20 mm6.3&

14、#177;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1)高程控制點的聯(lián)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lián)測高程控制網(wǎng)點,以判斷場區(qū)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lián)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以下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 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據(jù)基坑情況。設置在較穩(wěn)定位置,所標部位,應先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在該豎平面上測設定施工用基準標高點,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施

15、工中使用。(3)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模板內壁定出基礎面設計標高線。柝模后,抄測結構1米線,在此基礎上,用鋼尺作為傳遞標高的工具。七、± 0.00以上施工測量± 0.000以上樓層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7.1平面控制測量 對于局部一層的建筑物 ± 0.00以上的軸線傳遞,應仍采用經緯儀角度交會法,而對于高層建筑物 ± 0.00以上的軸線傳遞,不應采用經緯儀方向交會法,而采用激光經緯儀內控接力傳遞法進行軸線投測。(1)平面控制網(wǎng)的布設,內控點布設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響小流水施工作業(yè),又兼顧整體平面測量布局,本工程平面控制內控點布設3個點。(2)軸

16、線豎向投測每層樓板澆筑后,將激光經緯儀安置在首層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置豎直度盤為0°0000",使儀器發(fā)射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經緯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圓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移動接收靶,使靶交點與圓圈中點重合,此時固定靶位,用同樣方法將其余各點投測在同一施工層上??刂泣c投測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是否與相對應的控制點間距離相等,分析邊、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證明投測無誤,若不匹配證明投測有誤,應重新投測,直至正確??刂泣c投

17、測正確后,用J 2 經緯儀根據(jù)控制點施測出各軸線,并彈墨線于樓板面上,以后各層軸線投測方法均相同。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機進行聯(lián)絡。(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高 度(m)允許誤差 (mm)每 層3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4)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圖(5)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7.2支立模板時的測量(1)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拆模后,根據(jù)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柱模板安裝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2)柱垂直度檢測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模板上端標出柱中心點,與柱下端的

18、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兩臺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線墜法。(3)柱頂及平臺模板抄平 柱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 2-3根結構柱,從柱下面已測設好的1米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2-3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上端模板上。在平臺上置水準儀,以引測上來的任一標高點作為后視,施測各柱頂模板標高,并閉合于另一點作為校核。7.3高程的傳遞在第一層的柱子和平臺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通常是 1米線)向上用鋼尺沿柱身量距。(1)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

19、改正。(2)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 ± 3mm。八、沉降觀測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guī)范 (GB50026-2007)的有關沉降觀測的規(guī)定,結合當前世界先進測量技術,按工程測量規(guī)范規(guī)定的二等水準測量作業(yè)要求進行。觀測儀器采用精密水準儀,配合作業(yè),采用相同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并要固定觀測人員,在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工作。九、施工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及工藝要求9.1工作流程9.2質量要求1.所有質量活

20、動均應符合XX企業(yè)管理標準。2.測量作業(yè)的各項技術按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進行。3.測量人員全部持證上崗。4.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5.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jù)。6.軸線放完后要求進行閉合檢查。7.加強現(xiàn)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8.每一項測量工作必須符合:自檢、互檢、專業(yè)交接檢。9.施工測量必須經技術人員復核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確保測量準確。9.3、質量驗收工作(1)主樓定位后,由質檢員驗線合格后,上報公司及監(jiān)理驗線,合格后填寫工程定位測量記錄。(2)基礎底及各樓層測量放線自檢合

21、格后報質檢員、工程師、監(jiān)理驗線并填寫預檢和樓層測量記錄。(3)必須獨立驗線,包括人員、儀器、測法及觀測路線。(4)驗線內容a、定位依據(jù)樁及定位條件。b、主樓平面控制網(wǎng)。c、施工層高程控制網(wǎng)。d、施工層控制線的豎向投測及閉合校核。e、軸線墻柱位置線,洞口尺寸。9.4季節(jié)性施工測量應采取的措施1.即時注意天氣變化,提前采取應急措施;2.盡量避免雨中進行測量作業(yè),如確需在雨中進行測量作業(yè)時,應打傘遮儀器主機及棱鏡等,避免雨淋;3.雨季測量作業(yè)完畢應先將儀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陰涼處或用電吹風吹干才可放入儀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進入儀器內部導致儀器失準現(xiàn)象;4.夏季空氣潮濕,最好備有防潮箱,以利每次儀器使用完畢后,將主機體及光電配件放入,以防濕氣浸入;5.在進行二等水準測量等精密測量作業(yè)時,應避開地面蒸汽大的時間段,減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視線誤差;6.高溫氣候下作業(yè)需用遮陽傘遮擋儀器,避免高溫影響測量精度;7.冬季氣溫低,作業(yè)前30分鐘,先將儀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儀器溫度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8.作業(yè)前測定外界溫度,鋼尺量距時進行溫差改正;9.冬季多風三級風力以上不利于儀器施工測量,三級風力以下作業(yè)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