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學案: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知識點一 從“無為”到“有為”1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2漢武帝時,社會潛伏著危機: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漢代思想大一統(tǒng)的背景知識點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1特點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2內容(1)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2)宣揚“君權神授”,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3)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常”。3作用有利于鞏固君權,維護統(tǒng)治秩序,對扭轉內外松弛的局勢十分

2、有利。董仲舒的新儒學知識點三 儒學成為正統(tǒng)1表現(xiàn)(1)起用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2)儒家經(jīng)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3)興辦太學,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guī),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4)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tǒng)。2影響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師生互動1“罷黜百家”是禁絕百家嗎?提示:不是。罷黜百家只是為獨尊儒術服務,并不意味著僅僅繼承與發(fā)揚儒家思想,禁絕其他各派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學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五行家等各家思想,進一步適應“大一統(tǒng)”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之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師生互

3、動2董仲舒的新儒學具有哪些特點?提示: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學獨尊,思想專制。宣揚“天人感應”,帶有神學傾向。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神化專制皇權。師生互動3為什么從實質上而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的“焚書坑儒”是相同的?提示: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為了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都屬于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措施。漢代儒學和先秦儒學一樣,都屬于儒學,所以兩者并沒有什么區(qū)別。試一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董仲舒新儒學是在吸收儒學并雜取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新儒學仍屬于儒學,但其思想來源、理論基礎及與統(tǒng)治者的關系與先秦儒

4、學已有不同。兩者之間是有一定差別的,具體分析見下表:先秦儒學漢代新儒學理論基礎仁天人感應思想來源儒家儒家、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與統(tǒng)治者的關系批判時政維護專制集權政治主題一從“無為”到“有為”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漢書·董仲舒?zhèn)髡埛治觯?1)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觀點和主張?(2)根據(jù)上述材料,指出董仲舒新儒學“新”在何處?(3)漢武帝為什么會接受董仲舒的思想?(4)董仲舒的新儒學中有哪些積極成分?哪些又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摒棄

5、的?提示:(1)“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春秋大一統(tǒng)”。(2)從內容上看,在繼承儒家“民本、仁政”的思想上,又融合其他思想,增加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春秋大一統(tǒng)”的思想。從特點上看,儒學被神學化。從功能上看,從批判時政轉為維護現(xiàn)實統(tǒng)治。(3)經(jīng)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4)積極: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國家,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對以儒學為主流的傳統(tǒng)文化起了積極作用;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消極:唯心主義的成分應批判;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專制作風不可??;帶有神學迷信色彩,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批判。1全面認識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提示:2.

6、漢代儒學與先秦儒學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提示:(1)與先秦儒學相比,董仲舒改造后的漢代儒學,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三綱五?!钡壤碚?,強調神化皇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2)漢代儒學增加了大一統(tǒng)思想,并融合陰陽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先秦儒學宣揚的“禮”“仁”“仁政”“民本”等思想也為漢代儒學所繼承。(3)漢代儒學正是在對先秦儒學繼承和發(fā)展的基礎上,使儒學從先秦的民間學說發(fā)展成為漢武帝以后的官方學說的。漢代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神化皇權,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例1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巨大,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繼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這主要表現(xiàn)在()a主張“民為貴,社稷次

7、之,君為輕”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c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動搖d認為人君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解析本題從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切入,考查比較辨析能力。董仲舒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的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降下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這體現(xiàn)了儒家的“仁政”思想。a項是孟子的思想;b項是荀子的思想;c項沒有體現(xiàn)對“仁政”的繼承。答案d主題二儒學成為正統(tǒng)材料一:“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

8、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tǒng)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睆堘纺?、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tǒng)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顧頡剛材料三:孔子這人,其實是自從死了以后,也總是當著“敲門磚”的差使的。魯迅全集請分析:(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漢取得獨尊地位的原因。(2)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手段分別是什么?其目的和實質是否一樣?(3)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總是當著敲門磚的差使的”?提示:(1)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維護封建禮教

9、倫常的同時,又有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特點,易于為社會各階層接受;董仲舒對儒家學說的改造和發(fā)展;西漢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的接納與強力推行。(2)手段: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和實質相同。目的是加強專制統(tǒng)治和中央集權;實質是思想文化專制。(3)孔子死后,經(jīng)過漢武帝“獨尊”,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原因。提示:(1)漢初的黃老之學無法解決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問題,漢武帝急需新的學說來維護統(tǒng)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學說,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使其具有綜合性、時代性和實用性。(3)新儒學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使

10、漢武帝能夠通過思想統(tǒng)一來實現(xiàn)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2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深遠影響。提示:(1)對漢代政治: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局面,削弱和打擊地方割據(jù)勢力,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2)對民族精神: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儒學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是維護統(tǒng)一、阻止分裂的強大思想武器。儒學以仁義為主,強調人倫關系,對于抵制宗教泛濫有一定的作用。(3)對學術文化:一方面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對學術、思想的發(fā)展有鉗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識分子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4)對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

11、統(tǒng)文化的主流。例2有人說:“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毕铝凶钅軌蝮w現(xiàn)這一觀點的思想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天人感應”“君權神授”c實踐德政,推行教化d“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解析本題通過董仲舒思想的內容及影響,考查學生對新儒學與君權和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關系的認識。由上述示意圖可以發(fā)現(xiàn)漢武帝利用董仲舒的新儒學加強了君權,然后又采取措施抬高了孔子及儒學的地位。通過統(tǒng)治者與儒學的相互利用,從而出現(xiàn)了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局面。答案b1漢初“反秦之弊,與民休息”,采用“無為而治”的統(tǒng)治思想。這種統(tǒng)治思想源于(d)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道家思

12、想解析:本題考查“無為”思想。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推行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運用。2史書載:“漢初蕭(蕭何)、曹(曹參)為相,填(鎮(zhèn))以無為,從民之欲而不擾亂?!边@反映出漢初的統(tǒng)治思想是(b)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材料中的“無為”“從民之欲”等關鍵詞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者吸取道家“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故b項正確。31758年發(fā)生了一次“霾災”,數(shù)日霧霾不散,導致通惠河上的漕運停止,京城多處糧倉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員到天壇祭天外,還親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應對“霾災”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響(b)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陽明解

13、析:題目中的信息“到天壇祭天”體現(xiàn)的是“天人感應”思想,屬于董仲舒思想,故本題選擇b項。4走西口中田耀祖將田家大院賭輸給夏三之后,淑貞將家中祖?zhèn)鞯那∮n的“仁義禮智信”牌匾摘下來帶走。歷史上最早將“仁義禮智信”作為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的是(c)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荀子解析:最早明確提出“仁義禮智信”,使其成為人處事的道德標準的是董仲舒。5漢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體現(xiàn)的思想是(b)a“君權神授”思想 b“大一統(tǒng)”思想c反專制思想 d理學思想解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理解為:把儒學上升為中央政府的正統(tǒng)思想,排斥其他派別思想,其實質就是在全國統(tǒng)一以儒學為治國思想。6馮天瑜中華文化史:“尊儒興學,制度教化,將教育、考試和選官三者結合自此以后作為正式文官制度確立起來?!边@種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b)a春秋戰(zhàn)國b漢朝c隋朝d唐朝解析: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后,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