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網絡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_第1頁
淺論網絡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_第2頁
淺論網絡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文化青年大學生的內心有著無限與自由的自我追求,但我們知 道,沒有理想化的現實生活,現實生活處處都充滿著有限性與制 約性,他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嚴格受到法律、 責任、輿論等社會規(guī)范 的約束,行為受到多方面限制, 所有的這些使他們心里產生了巨 大的落差。而互聯網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時空上無限制,道德上無約束的環(huán)境,這使得一些大學生在網絡提供的虛擬世界中陷入 非理性的狀態(tài),他們在虛擬世界中做出道德選擇的時候,往往夸大自己的意志自由度,任意的放縱自己,失去正確的價值取向,對 網絡上的各種善惡信息和自身的行為不能做出正確的評判,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現在在校的大學生,多屬于“90后”,且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多

2、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也使得他們容易受到網絡環(huán) 境非理性的影響,使他們往往在現實中,無視社會的道德準則而 一意孤行。同時,網絡的隱蔽性容易消解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道 德責任感,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自律,一旦長期沉迷于網絡,失去了外在輿論和傳統(tǒng)習慣的制約,必將鈍化大學生的道德自我評價能力, 造成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取向 的迷失。(三)網絡的虛擬性容易造成大學生正常心理與社會人格的 扭曲網絡形成的虛擬社會也造成了許多大學生逃避現實的問題。 我們的青年學生由于種種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中產生的 不滿足感和經受的挫折,在互聯網上能夠尋得滿足感和心理安 慰,就會使得現實的年輕人可以把更

3、多的精力投入到網絡交往 中,來逃避現實的生活和消極的對待生活。感覺只要有了網絡, 足不出戶便擁有一切,從而沉迷于個人小天地,變得“閉關自守”, 使他們人際交往的機會大大減少,他們變得孤立、冷漠、自私和非 社會化。逃避,無法解決現實問題,往往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久而久之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和后果。事實上,根據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中已經出現了相當程度的“網絡迷戀癥”、“網絡孤獨癥”等社會心理問題。(二)網絡的非理性容易導致大學生道德的淡化網絡環(huán)境給大學生們思想文化帶來的寬領域、多層次的沖擊教育文化劉獻君.大學德育論.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參考文獻:1 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羅輝.論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湖南財政高等??茖W校學報.2004.3 何尚文.關于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思考.福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