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換原理課設_第1頁
現代交換原理課設_第2頁
現代交換原理課設_第3頁
現代交換原理課設_第4頁
現代交換原理課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課程設計報告課程設計題目: 模擬中繼接口通信 學 號: 201320130113 學生姓名: 蔡爽 專 業(yè): 通信工程 班 級: 1321301 指導教師: 涂其遠老師 2016年 6 月 17 日分組交換1.1 學習目標l 深入理解分組交換的工作原理l 理解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的區(qū)別與聯系1.2 理論知識數據報方式面向交換機的無連接的工作方式,逐段轉發(fā)的數據報交換原理。分組交換虛電路的建立、連接和拆除以及分組的轉發(fā)原理。X.25建議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制定的關于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CE)之間的接口規(guī)程。X.25標準的思路是為

2、用戶(DTE)和分組交換網絡(DCE)之間建立對話和交換數據提供一些共同的規(guī)程,這些規(guī)程包括數據傳輸通路的建立、保持和釋放,數據傳輸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防止網絡發(fā)生阻塞,確保用戶數據通過網絡的安全,向用戶提供盡可能多而且方便的服務。X.25建議為分組交換網定義了開放系統(tǒng)互連(OSI)模型的下3層,這三層分別是:物理層,鏈路層,分組層。與OSI模型的下三層一一對應,只是OSI的網絡層(第三層)改稱分組層,其功能是一致的。X.25的三層協議為DTEDTE之間的高層通信協議提供了可靠的基礎。X.25的分組層在X.25接口為每個用戶呼叫提供一個邏輯信道(所謂的“呼叫”是指一次通信過程)。為每個用戶的

3、呼叫連接提供有效的分組傳輸,包括順序編號,分組的確認和流量控制過程。提供交換虛電路(SVC)和永久虛電路(PVC)的連接。提供建立和清除交換虛電路的方法。交換虛電路建立過程當主叫DTE想要建立虛呼叫時,它發(fā)送“呼叫請求”分組,該“呼叫請求”分組包含可供分配的高端的LCN和被叫的DTE地址。該分組發(fā)送到本地DCE,由DCE將該分組轉換成網絡規(guī)程格式,而且通過網絡路由(交換)到遠端DCE,由遠端DCE將網絡規(guī)程格式的呼叫請求分組轉換為“入呼叫”分組,并發(fā)送給被叫的DTE,該分組包含了可供分配的低端的LCN。被叫DTE通過發(fā)送“呼叫接受”分組表示同意建立虛電路。遠端DCE接收到“呼叫接受”分組之后,

4、通過網絡規(guī)程傳送到本地DCE,本地DCE發(fā)送“呼叫連接”分組到主叫DTE。主叫DTE接收到“呼叫連接”分組之后,表示主叫DTE和被叫 DTE之間的虛呼叫已建立,可以進入數據傳輸階段。DTE和DCE對應的邏輯信道就進入數據傳輸狀態(tài)。在虛呼叫任何一端的DTE都能夠清除呼叫,而且呼叫也可以由網絡清除。呼叫清除的過程如圖所示。主叫DTE發(fā)“清除請求”分組,該分組通過網絡到達遠端DCE,遠端DCE發(fā)“清除指示”分組到被叫DTE,被叫DTE用“清除證實”分組予以響應。該“證實”傳到本地DCE,本地DCE再發(fā)送“清除證實”到主叫DTE。完成清除規(guī)程之后,虛呼叫所占用的所有邏輯信道都成為“準備好”狀態(tài)。1.3

5、原理分析1. 網絡的二級劃分網絡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邊緣部分由所有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網絡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網絡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提供連通性和交換)。邊緣部分的基本理論知識是通信雙方的進程之間的兩種通信方式:客戶/服務器方式和對等連接方式。核心部分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分組交換以及路由器的存儲轉發(fā)機制。主機A核心部分主機D主機C主

6、機B該傳輸線路采用動態(tài)分配的方式。2. 分組交換(1)什么是交換?從通信資源的分配角度來看,“交換”就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tài)地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2)什么是分組?在發(fā)送端,先把較長的報文(message)劃分成較短的、固定長度的數據段。 每一個數據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構成分組。分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3)路由器處理分組的過程(存儲轉發(fā)方式)l 把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暫時存儲);l 讀出分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信息,查找轉發(fā)表,找出到該目的地址應從哪個端口轉發(fā);l 把分組送到適當的端口轉發(fā)出去。 (4)分組交換知識點l 分組交換網以“分組”作為數據傳輸單元。l 每個分組被單獨傳送;每個分組所走

7、的路線可能不同;到達目的端的順序可能會與發(fā)送順序不同。l 分組交換技術允許網絡上的任一臺主機在任何時候都能發(fā)送數據。從而保證了每臺主機在任意給定的時刻都能公平地分享網絡線路。2.3 實驗步驟1. 進入實驗平臺(1) 打開實驗二文件夾下的“分組交換.htm需要右擊黃色部分,選擇“允許 阻 止的內容”。如果IE中沒有JAVA控件,需要安裝。點擊實驗二文件夾下的“JavaSetup6u16.exe”進行安裝。(2)安裝完成后,該頁面顯示如下:在這個程序中有四個標志:源端(記為A),目的端(記為D)以及中間兩個存儲轉發(fā)的交換機。每一個從源端發(fā)送的數據包在到達目的端之前必須經過三條鏈路。每一條鏈路的傳輸

8、速率為4kbps,并可選擇是否有時延。 每一個小的矩形代表1kbit的數據。當你點擊開始鍵時, 這個分組首先被發(fā)送到第一個交換機,然后經過存儲轉發(fā)到達第二個交換機,依次往下,最終到達目的端。 2. 分組交換過程模擬(1)對實驗中的參數做如下設置:Message Size:16kbPacket Size:8kbsimulation speed調至中央即可。完成后,點擊”start”按鈕,模擬整個傳輸過程。至報文發(fā)送完成后,查看time elapsed的取值,將自己的計算結果和該結果進行對照。(2)修改上述設置現對上述設置做小的修改,將Packet Size由8kb改為2kb,再次計算時延值,并通

9、過實驗平臺進行模擬,對照計算結果。(3)若將參數設置如下:Message Size:16kbPacket Size:5kb3. 傳播時延對總時延的影響在Optional Propagation Delay(傳播延遲)處,有三個多選框,分別對應三條鏈路?,F任選一個,如選擇L2,在保證其他設置不變的情況下,查看時延值的變化。4. 報文交換過程模擬要模擬報文交換過程,只需將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設置為相同即可。如下述設置:Message Size:16kbPacket Size:16kb1.4 實驗心得通過本次實驗我學到了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發(fā)射設備和接收設備是通信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期末已至,本

10、學期的現代交換技術課程也已完滿落幕,一門課程,我們總有很多的收獲,作為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我深感自己知識的缺乏,知識面之窄,希望在今后的時間能夠有所提高和進步。由于對現代交換技術的了解比較匱乏,為了使自己從頭了解下一代網絡的發(fā)展走勢,于是我選擇以下一代網路的背景歷史為論文的切入點。按照背景,基本介紹,其意義,發(fā)展角度,網絡功能,業(yè)務能力,業(yè)務的特點,業(yè)務的主要方式,使用設備,網絡管理和成本為順序。學習的過程是有趣的,其成果也是喜人的,從來覺得它很難,晦澀難懂,枯燥乏味,毫無吸引人的特質,但是經過這次細致的了解,學習,我慢慢地品出了其中的美,它給了我很多的驚喜,原來,它的出現并不是橫空出世,而是

11、應運而生的,是多少代人的夢想,多少人共同為之努力,寄予無數希望的夢,現在,它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于我們是多么美妙的存在??!通過這次的處理已調波形,送給天線系統(tǒng),發(fā)向對方或轉發(fā)中繼站;接收系統(tǒng)再將空間傳播的信號通過天線接收進來,經過某些處理后送給終端。使我對整個系統(tǒng)有了一個更清楚地認識。并且對發(fā)射接收機的參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感謝涂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耐心幫助。東華理工大學課程設計評分表學生姓名:蔡爽 班級:1321301 學號:201320130113課程設計題目:分組交換過程演示分析項目內容滿分實 評選題能結合所學課程知識、有一定的能力訓練。符合選題要求(5人一題)10工作量適中,難易度合理10能力水平能熟練應用所學知識,有一定查閱文獻及運用文獻資料能力10理論依據充分,數據準確,公式推導正確10能應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編程、資料搜集錄入、加工、排版、制圖等10能體現創(chuàng)造性思維,或有獨特見解10成果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