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jié) 構造圈閉和油氣藏 由于地殼運動使儲集層頂面發(fā)生了變形或變位而形成的圈閉,稱為構造圈閉,在其中聚集了烴類之后就稱為構造油氣藏。 根據(jù)其變形或變位及儲層的變化特點可分為: 背斜圈閉和油氣藏、斷層圈閉和油氣藏、裂縫性背斜圈閉和油氣藏、刺穿圈閉和油氣藏 一、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1、概念 背斜油氣藏:
2、由于儲集層發(fā)生褶皺變形,其上部又為非滲透性巖層所覆蓋遮擋,底面或下傾方向被高油氣勢面或非滲透性巖層聯(lián)合封閉而形成的圈閉即為背斜圈閉,聚集油氣后,成為背斜油氣藏。 背斜圈閉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從穹窿狀一直到狹長高背斜;閉合面積大小不一;有的是完整的,有的被斷層復雜化。 2、背斜油氣藏的油氣分布特征: (1)油氣局限于閉合區(qū)內(nèi);(2)背斜油氣藏中的儲油層呈層狀展布,盡管絕大多數(shù)油層的儲集性縱、橫向存在較大的變化,但應是相互連通的。(3)相互連通的多油層構成統(tǒng)一的塊狀儲集體,
3、常形成巨大油氣藏。 3、背斜油氣藏的成因分類: (1)褶皺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主要在側(cè)壓力擠壓作用下而形成。這類背斜多見于褶皺區(qū),背斜軸向一般與區(qū)域構造線平行;兩翼傾角較大,不對稱,靠近褶皺山一側(cè)較另一側(cè)緩;閉合高度較大,且伴生有斷層。 區(qū)域上這種背斜分布在褶皺區(qū)的山前坳陷及山間坳陷,常成排成帶出現(xiàn)。圖為酒泉盆地南部前山背斜帶。 (2)與基底活動有關的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4、 在地臺區(qū)由于基底斷塊上升,使上覆地層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構造。 其特點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層彎曲較顯著,有時還可遇到受基底斷裂控制的繼承性斷裂,向上地層彎曲漸趨平緩,而后逐漸消失;兩翼地層傾角緩,閉合度小,閉合面積大,此類背斜常成帶分布,組成長垣或大隆起。 (3)與同生斷層有關的逆牽引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滾動背斜的成因解釋有兩種,一種是認為同生斷層下降盤靠近斷層面的巖層因重力下跌使地層下垂彎曲而形成,另一種是認為同生斷層下降盤尤其靠近斷面處巖層厚度較大,促使地層在斷面附近向著斷層面“回
5、傾”而形成。 這種背斜圈閉的特點,都位于同生斷層的下降盤,多為小型寬緩不對稱的短軸背斜,靠近斷層一翼陡,遠離斷層一翼緩,軸線與斷層線近于平行,常沿斷層成串分布。背斜高點距斷層較近,一般為 0.51.5公里;且高點向深部逐漸偏移,偏移軌跡大體上與斷層面平行。背斜的形態(tài)、寬度等均受同生斷層的控制。斷層面彎曲度越大,背斜形態(tài)線越趨穹窿狀,傾角越緩。 圖為我國華北含油氣盆地黃驊拗陷港東油田位于北大港斷裂構造帶東南部,是港東主斷層南部下降盤上的逆牽引背斜構造。 (4)與塑性流動物質(zhì)有關
6、的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由于地下塑性地層受不均衡壓力作用,向著壓力降低的上方流動,使上覆地層彎曲形成的背斜圈閉。地下塑性地層常見的有鹽巖和泥巖類,其中尤以鹽巖占主要。 圖為我國江漢盆地的王場油田,該油田為一長軸背斜,地下核部為鹽巖隆起。 (5)與剝蝕作用及壓實作用有關的差異壓實背斜和油氣藏 在古侵蝕面上常存在各種地形突起,它可以是結晶的基巖,致密堅硬的沉積巖或生物礁塊等。當接受新的沉積時,在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積物較薄,而周圍的沉積物則較厚,由于突起
7、和其周圍沉積物厚度的不同,負荷懸殊,在成巖過程中,差異壓實的結果在突起的部位形成了背斜構造,這種背斜通常稱為披蓋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圍和形狀,但其閉合度則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遞減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難與基底隆起有關的背斜區(qū)分開。 圖為我國華北含油氣盆地濟陽凹陷的孤島油田基底為由奧陶系石灰?guī)r和白云巖組成的剝蝕突起,其翼部超覆沉積有下第三系地層,頂部則被上第三系館陶組及明化鎮(zhèn)組所覆蓋,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披蓋構造。 二、斷層圈閉和油氣藏 1、概念
8、60; 斷層圈閉是指沿儲集層上傾方向受斷層遮擋所形成的圈閉,聚集油氣后即成為斷層油氣藏。 這種類型的圈閉分布很廣,在各含油氣盆地中廣泛分布,尤其我國東部斷陷式含油氣盆地中更是為數(shù)眾多。斷層圈閉的閉合面積是通過溢出點的儲層頂面構造等高線和上傾方向斷層線構成。 2、斷層油氣藏的基本特征 斷層油氣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沿斷層附近儲集層因巖層被擠壓破裂而滲透性變好;斷層的發(fā)育使油氣藏復雜化,構造斷裂帶內(nèi)的油氣藏被斷層切割為許多斷塊,分隔性強,各
9、斷塊內(nèi)含油層位、含油高度、含油面積很不一致;油氣常富集在斷層靠油源一側(cè)。 3、斷層在油氣藏形成中的作用 斷層在地質(zhì)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時期或者同一斷層在不同的位置,常起著封閉或通道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對油氣藏的形成至關重要。 (1)封閉作用 封閉作用是指由于斷層的存在,使油氣在縱、橫向上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其結果是形成油氣藏。斷層是否起封閉作用取決于斷層本是否封閉和斷層兩盤巖性的接觸關系。
10、; 斷層本身的封閉性決定于斷層帶的緊密程度,它與斷層的性質(zhì)、斷層角礫巖和斷層泥是否存在以及斷層帶中流體的情況有關。一般來說,擠壓性斷層較張性斷層封閉性強一些;斷層帶中斷層泥的存在常使斷層產(chǎn)生封閉作用;而斷層角礫巖的存在常具有一定的滲透作用,另外,地下水通過時,水中沉積物質(zhì)沉淀,使破碎帶膠結或油氣沿開啟斷裂運移時,由于原油氧化,形成固體瀝青而堵塞斷層通道,也可起封閉作用。 斷層橫向上是否封閉則取決于斷距的大小及斷層兩盤巖性的接觸關系。若斷層使儲層上傾方向完全與非滲透性巖層相接,則為完全封閉(圖中B);上傾方向的上方部分與非滲透層相接,則為部分封閉(圖
11、中A),與滲透層相接,則為不封閉(圖中C)。 (2)通道作用 斷層另一種作用是破壞原生油氣藏,成為油氣運移的通道。其結果是油氣運移至淺處,若遇圈閉可形成次生油氣藏;若無遮擋油氣逸散至地面而散失。 圖為柴達木盆地的油砂山油田,本來為一完整的背斜油藏,后因垂直構造軸線發(fā)生一條大斷距的斷層,將東側(cè)油層抬升暴露于地面,油藏則全部遭到破壞。西側(cè)油層下降,被斷層封閉仍保留了工業(yè)性油藏。 4、斷層圈閉和油氣藏的類型斷層圈閉的形成條件是斷層
12、必須是起封閉作用的,那么在平面上必須是斷層線與儲集層的構造等高線構成閉合的狀態(tài)才能形成圈閉。那么根據(jù)斷層與儲集層的平面組合關系,可將斷層圈閉分為以下四種基本類型: 1、彎曲或交錯斷層與單斜構造結合組成的圈閉和油氣藏(圖中A)。2、三個或更多斷層與單斜或彎曲巖層結合形成的斷層或斷塊圈閉和油氣藏(圖中B)。3、單一斷層與褶曲(背斜的一部分)結合形成的斷層圈閉和油氣藏(圖中C)。4、逆和逆掩斷層與背斜的一部分結合形成的逆(或逆掩)斷層圈閉和油氣藏(圖中D)。 三、裂縫性背斜圈閉和油氣藏 1、概念 &
13、#160; 裂縫性背斜圈閉:在背斜構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的非滲透性巖層,由于各種原因可以出現(xiàn)裂縫特別發(fā)育而使孔隙度和滲透性變好的局部地區(qū),周圍則為非滲透性圍巖和高油氣勢面聯(lián)合封閉形成的油氣低勢區(qū),稱為裂縫性背斜圈閉。聚集了油氣之后即形成裂縫性背斜油氣藏。 2、分類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按儲集層的巖石類型,可分為碳酸鹽巖和其他沉積巖兩大類。圖為扎格羅斯山前帶中加奇薩蘭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儲集層為灰?guī)r中的裂縫。 3、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基本特征
14、160;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基本特征油氣分布總體上受背斜構造控制,但具有油氣分布不規(guī)則的特征。儲層非均質(zhì)性嚴重,使油氣藏的油氣產(chǎn)量,油氣柱高度及油氣層壓力分布極不均一。 圖為我國柴達木盆地油泉子油田,儲集層為中新統(tǒng)底部的裂縫性泥巖夾薄層石灰?guī)r、泥灰?guī)r和砂巖透鏡體。 四、刺穿圈閉和油氣藏 1、概念 刺穿圈閉:地下巖體(包括軟泥、泥膏巖、鹽巖及各種侵入巖漿巖)侵入沉積巖層,使儲集層上方發(fā)生變形,其上傾方向被侵入巖體封閉而形成的圈閉稱為刺穿圈閉。聚集油氣后稱為刺穿油氣藏。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教學課件
- 汽車配套產(chǎn)業(yè)基地項目數(shù)字化方案(參考模板)
- 2025年年健康服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低功率氣動閥島用控制閥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達美航空合作協(xié)議書
- 現(xiàn)代能源行業(yè)發(fā)展條件分析
- 2025年轉(zhuǎn)基因耐貯藏番茄項目發(fā)展計劃
- 西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單元知識點
- 2025年氟炭漆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智能分揀系統(tǒng)項目合作計劃書
- 《教育系統(tǒng)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 流轉(zhuǎn)卡管理制度
- 燃氣管線保護施工專項方案
- T-CALC 007-2025 重癥監(jiān)護病房成人患者人文關懷規(guī)范
- 腎膿腫的護理講課
- 儲能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技術標)
-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奧數(shù)應用題100道及答案
- DB32∕T 3148-2016 礦渣粉單位產(chǎn)品能源消耗限額
- 虛擬化資源調(diào)度策略-洞察分析
- 2025年江蘇省環(huán)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