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 植物1、(看)、(聽)、(摸)、(問)、(量)等方法都是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2、在經(jīng)歷觀察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表達)、 (討論)、(記錄)等學習方法。3、大樹的特征可以用樹的(高矮)、樹冠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皮的(樣 子)和樹葉的(樣子)等來描述。4、小草與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5、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莖的(粗細)不同、莖的(質(zhì) 地)不同。6、大樹和小草的共同點是: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 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7、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
2、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8、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 和(空氣)。9、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浮萍)等。10、水葫蘆和狗尾草的相同點: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有(根)、 (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短);都是(草本植物)。11、樹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1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13、樹葉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14、植物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15
3、、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樹葉的大小,能用(數(shù)據(jù))記錄植物的變化。16、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需要(水分), (陽光), (空氣) 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是:(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第二單元動物1、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生長著不同的(動物)。2、 我們觀察蝸牛
4、,要注意觀察蝸牛的(外形)、(生活)、(運動)、(反應)、(吃 食)、(排泄)、(繁殖)等。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4、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nèi)。5、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6蚯蚓身體由許多(環(huán)節(jié))構成,身體上有(口)、(環(huán)帶)、(肛門)。7、蝸牛和蚯蚓的相同點是:都適應(潮濕)的環(huán)境,身體(柔軟),都會(爬行), 會吃(食物),會(排泄),會 (繁殖后代)等。8、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六 只(腳)。9、螞蟻適應在(陸地)上生活。10、螞蟻的特點:生活在(陸地)上,身體有(
5、頭、胸、腹)三節(jié),長著六只(腳), 運動(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樣),會(繁殖后代)等。1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12、金魚的特點是: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有(鱗片),用(鰭)游泳,用(鰓) 呼吸,吃(魚食)和(面包屑)等,會 (繁殖后代)等。13、螞蟻和金魚的相同點:都是有(生命)的,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長, 會(排泄)廢物,會(繁殖后代)等。14、動物的個體(形態(tài))不同,生活的(環(huán)境)也不同。15、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長, 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
6、繁殖后代)等。揭牛金魚用腹足爬行身體伸縮爬行用腳爬行用睹游泳縮進殼內(nèi)身體收縮逃跑逃跑菜葉等枯葉等小蟲、甜食等小蟲等堅殖円P產(chǎn)卵產(chǎn)卵產(chǎn)卵第三單元 材料1 、物體都是由一種(材料)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 的(材料)。2、我們周圍常見的材料有(木頭)、(纖維)、(紙)、(玻璃)、(鋼鐵)、(塑 料)、(橡膠)等。3、知道身邊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4、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頭:(黃白色,表面有紋路,不太重,能削得動,鋸了以后有 鋸末,能浮在水上)5、金屬是一種很重要的(材料),有許多重要的(用途)。6、金屬的特性: (堅硬) 、(有金屬光澤) 、 (有延展性)、 (易傳
7、熱)、(能導電)、 (吸水性差)等。7、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 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韌性)、(絕緣性)、(耐腐蝕性)、(不容易傳熱性)、 (質(zhì)輕)、(重復利用性)等。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10、木頭的特性:(質(zhì)輕)、(比較堅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韌性)、(能浮 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11、磚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12、磚是用(黏土)燒制而成的。13、陶瓷是用一種(特殊的黏土)制造的。14、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
8、(黏土)、 (棉花) 、(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屬)、(塑料)、(陶瓷)、(橡膠)等。有的材料可以回 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卻不能。15、我們應該(合理)使用材料,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第四單 元水和空氣1、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 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2、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會(流動)的 液體。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積被(水)覆蓋著。4、水是重要的物質(zhì),它存在于(植物)、(動物)、(人體)、(土壤)中。5、水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的(冰)、液態(tài)的(水)、氣態(tài)的(
9、水蒸氣)。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動物)和(人類)都離不開水。7、水的用途很多。(工業(yè))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類)的生活都要用水。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顏色)、 (氣味)、(透明度)、 (黏度)、(液滴的形狀)、 (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9、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10、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11、量筒是一個有刻度的玻璃筒,專門用來(測量液體)的多少,也就是測量液體的體 積。12、液體體積的單位是(毫升)。13、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 2) 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 (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 (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shù)。14、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地下管網(wǎng)改造項目技術可行性分析與評估
- 未雨綢繆的VB考試試題及答案
- 養(yǎng)鴨場項目財務風險識別與防控策略
- Photoshop廣告圖像設計試題及答案
- 游樂園品牌建設與形象推廣策略
- 2025年現(xiàn)代漢語的測試體系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稅法考試的理論研究與試題答案
- Photoshop選取與修整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稅法考試理解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互聯(lián)網(wǎng)養(yǎng)老平臺用戶需求調(diào)研與分析報告
- 民法典宣傳月法律知識科普法律講座主題班會
- 醫(yī)療設備檔案管理制度
- 2025年陜西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全真模擬化學試題(含答案)
- T-CRHA 089-2024 成人床旁心電監(jiān)測護理規(guī)程
- 塑料模具設計、制造方案及計劃
- 警戒雷達基礎知識
- 廣西南寧勞動合同(2025年版)
- 特種設備事故隱患舉報獎勵實施辦法
- 我國虐童行為刑法規(guī)制的困境與突破:基于法理與實踐的雙重視角
- 網(wǎng)絡安全概述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