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至段()CKGZTJ-4標二工區(qū)隧道沉降變形觀測作業(yè)實施細則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滬昆客專段工程指揮部二工區(qū)二一一年一月專業(yè)資料.目錄隧道沉降變形觀測實施細則31 適用圍32作業(yè)準備 .42.1審核圖紙 .42.2建立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 .42.3根據圖紙現場設置沉降變形觀測工作點。 .42.4儀器設備配備 .42.5人員配備 .43技術要求及一般規(guī)定 .43.1編制依據 .43.2一般規(guī)定 .44沉降變形觀測程序與工藝流程.54.1沉降變形觀測程序 .54.2沉降變形觀測
2、工藝流程 .55質量標準及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55.1沉降變形觀測法 .55.2沉降觀測橋涵變形控制觀測資料標準及頻率要求 .156沉降評估 .206.1觀測資料整理表 .206.2分析評估前應收集的資料 .207其他 .22專業(yè)資料.8 安全要求22附件:沉降觀測用表2 3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26隧道沉降變形觀測實施細則1 適用圍本實施細則適用于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段CKGZTJ-4標段三工區(qū)隧道工程的沉降變形觀測工作。 我工區(qū)共有有隧道6 條,分別是小高山隧道全長2854 米;郎坡隧道全長298米;柿花寨隧道全長2170 米;阿那溪隧道全長1776 米;農中隧道全長218
3、 米;隧道全長專業(yè)資料.738 米。2 作業(yè)準備2.1 審核圖紙根據圖紙編制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案,建立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2.2建立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2.3 根據圖紙現場設置沉降變形觀測工作點。2.4儀器設備配備測量放樣前必須選擇配置相應精度等級的測量儀器。所有儀器設備應按規(guī)定按檢定期送到有檢定資質的部門進行檢定,檢驗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養(yǎng),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狀態(tài)并做好標識,建立儀器設備臺賬;絕對禁止使用超過使用有效期的儀器和缺損的儀器。因此,施工測量所使用的儀器的精度要求具體如下:( 1)不低于DS 05 級的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數字水準儀1 臺( 0.3 級)( 2
4、)數字專用條碼尺1 對、尺墊1 對、電腦一臺、沉降觀測軟件l 套。2.5人員配備測量人員根據施工需要分組,隧道組測量人員3 人。測量人員必須經培訓后上崗,由保利主管。組長:鵬飛組員:振衛(wèi)、初露3 技術要求及一般規(guī)定3.1編制依據( 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 158號)( 2)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 GB 12897-2006)( 3)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guī)程( JGJ/T8-2007)( 4)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設計指南(鐵建設函2005 754號)( 5)客運專線鐵路變形觀測評估技術手冊(工管技2009-77號)( 6)滬昆鐵路客運專線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
5、實施細則( 7)滬昆客運專線設計文件( 8)鐵道相關規(guī)定3.2一般規(guī)定( 1)隧道沉降觀測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觀測資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結果,指導無砟軌道的鋪設時間。 無砟軌道鋪設前, 應對隧道基礎沉降作系統(tǒng)的評估, 確認其工后沉降符合設計要求。( 2)隧道主體工程完工后,沉降變形觀測期原則上不應少于3 個月。觀測數據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 3)評估時發(fā)現異常現象或對原始記錄資料存在疑問,應進行必要的檢查。專業(yè)資料.4 沉降變形觀測程序與工藝流程4.1沉降變形觀測程序沉降觀測工作基點標高數據準備現場測量數據采集業(yè)處理打印平差數據形成圖表監(jiān)理簽字確認報評估單位進行評估
6、驗收。4.2 沉降變形觀測工藝流程5 質量標準及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5.1沉降變形觀測法沉降變形觀測基本要求( 1)水準網的觀測按照二等水準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每次觀測均形成閉合或附和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點進行觀測。( 2)水準儀使用不低于DS 05 級的精密電子水準儀及配套2m 或 3m銦瓦條碼水準尺和尺墊,均在有效合格檢定期。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guī)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 ”。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guī)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 3)為了將觀
7、測中的系統(tǒng)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 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外業(yè)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專業(yè)資料.( 4)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 GB/T 12897-2006)有關要求執(zhí)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 ,前后視距差 1.0m ;前后視距累積差 3.Om ;視線高度0.5 m ;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 mm ,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 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 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 DS05 或 DS 1,級儀器,讀數記至0.01 mm。( 5)觀測時,一般按后一前一前一
8、后的順序進行,對于有變換奇偶站功能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往測:(奇數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數站)前一后一后一前返測:(奇數站)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數站)后一前一前一后( 6)每測段往測與返測的測站數均應為偶數,否則應加入標尺零點差改正。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在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最后旋轉向, 均應為旋進。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 7)觀測前 30 min ,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
9、對于數字式水準儀,應進行不少于 20 次單次測量,以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 。觀測時用測傘遮蔽,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 8)自動安平水準儀的網水準器,格置平。在連續(xù)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向平行, 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向的左側與右側。 除路線拐彎處外, 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祝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 9)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wěn)定性,選用 2.5 kg以上的尺墊, 水準觀測路線路面必須硬實, 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
10、的地, 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fā)測量鍵。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 10 ) 數據處理時,閉合差 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要進行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 11 )當相鄰觀測期的沉降量超過限差或m 現反彈時,應重測并分析工作基點的穩(wěn)定性,必要時聯(lián)測基準點進行檢測。對工作基點的穩(wěn)定性要定期檢核,在雨季前后要聯(lián)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 12 )平面控制網坐標系宜采用以隧道平均高程面為基準面,以隧道長直線或曲線隧道切線(或公切線)為坐標軸的施工獨立坐標系。坐標軸的選取應便施工使用。觀測點布置專業(yè)資料.( 1)隧道工程沉
11、降觀測是指隧道線路基礎的沉降觀測,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他如洞頂地表沉降 拱頂下沉 斷面收斂沉降變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觀測的容。( 2)隧道的進出口進行地基處理的地段,從洞口起每25m 布設一個斷面。( 3)隧道一般地段沉降觀測斷面的布設根據地質圍巖級別確定,一般情況下級圍巖每 400 m 級圍巖每 300 m V 級圍巖每 200 m 布設一個觀測斷面。( 4)明暗交界處、圍巖變化段及沉降變形縫位置應至步布設兩個斷面。( 5)地應力較大、斷層或隧底溶蝕破碎帶、膨脹土等不良和復雜地質區(qū)段,特殊類型基礎的隧道段落隧道由于承載力不足進行過換填注漿或其他措施處理的復核地基段落適當加密布設。( 6)隧道洞口
12、至分界里程圍應至少布設一個觀測斷面。( 7)施工降水圍應至少布設一個觀測斷面。( 8)路隧兩側分別設置至少一個觀測斷面。( 9)長度大于 20m 的明洞,每 20m 設置一個觀測斷面。( 10 )隧道工程完成后,每個觀測斷面在相應于兩側邊墻處設一對沉降觀測點。專業(yè)資料.觀測標構造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標采用20mm 不銹鋼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網防銹處理。見圖。觀測法( 1)隧道水準線路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符合水準線路,沉降觀測點布設于觀測斷面隧道壁兩側。水準線路觀測示意見圖。( 2)高程測量作業(yè)技術要求一測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數站為例):水準儀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需經常規(guī)檢校合格,水準儀視
13、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 15 ”。儀器各種設置正確, 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guī)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白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專業(yè)資料.水準測量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同一區(qū)段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數字水準儀測段往返起始測站設置:A 儀器設置主要有:一測量的高程單位和記錄到存的單位為米(m) ;一最小顯示位為0. 000 01 m;一設置日期格式為實時年月 日;一設置時間格式為實時24 小時制。B 測站限差參數設置:一視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一視線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前后視距差限差;前后視距差累積限差;兩次讀數高差之差限差。C
14、作業(yè)設置:建立作業(yè)文件;建立測段名;選擇測量模式: “ aBFFB”;輸入起始點參考高程;輸入點號(點名) ;輸入其他測段信息。D 通信設置:按儀器說明書操作。測站觀測誤差超限, 在本站發(fā)現后可立即重測, 若遷站后才檢查發(fā)現, 則應從水準點或間歇點(應經檢測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觀測。二等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按表二等水準測量計算取位見表專業(yè)資料.在每一區(qū)段,先連續(xù)進行所有測段的往測(或返測),隨后再連續(xù)進行該區(qū)段的返測(或往測)。觀測時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一組往返側安排在不同時間段進行,由往測轉向返測時,互換前后尺再進行觀測,按以下順序進行:往測:(奇數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數站)前一后一后一
15、前返測:(奇數站)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數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同一測段的往測(或返測)與返測(或往測)應分別在上午與下午進行。在日間氣溫變化不大的陰天和觀測條件較好時,若干里程的往返測可同在上午或下午進行。但這種里程的總站數,不應超過該區(qū)段總站數的30% 。 - 測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數站為例):A 首先將儀器整平(望遠鏡繞垂直軸旋轉,網氣泡始終位于指標環(huán)中央);B 將望遠鏡對準后機標尺(此時,標尺應按網水準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絲照準條碼中央,精確調焦至條碼影像清晰,按測量鍵;C 顯示讀數后, 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標尺條碼中央,精確調焦至條碼影像清晰,按測量鍵;D 顯示讀數后,重新照準前視標尺,
16、按測量鍵;E 顯示讀數后,旋轉望遠鏡照準后視標尺條碼中央,精確調焦至條碼影像清晰,按測量鍵顯示測站成果。測站檢核合格后遷站。間歇與檢測A 觀測間歇時,最好在水準點上結束。否則,應在最后一站選擇兩個堅穩(wěn)可靠光滑突出 便于放置標尺的固定點作為間歇點。如無固定點可選擇,則間歇前應對最后兩測站的轉點尺樁(用尺臺作轉點尺承時,可用三個帶帽釘的木樁)做妥善安置,作為間歇點。B 間歇后應對間歇點進行檢測,比較任意兩尺承點間歇前后所測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測; 若超逋限差,可變動儀器高度再檢測一次,如仍超限,則應從前一水準點起測。C 檢測成果應在手簿中保留,但計算高差時不采用。D 數字水準儀測量間歇
17、可用建立新測段等法檢測,檢測有困難時最好收測在固定點上。水準測量野外作業(yè)結束后, 每條水準路線應按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偶然中誤差M ,M ±1.0 mm ;當水準網的環(huán)數超過20 個時,按環(huán)線閉合差計算Mw , Mw ±2.0mm 。 M Mw 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專業(yè)資料.式中 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mm) ;L測段長或環(huán)線長(km) ;n 測段數;W 水準路線的環(huán)線閉合差( mm) ;N 水準環(huán)數。( 3)水準作業(yè)基本要求在氣象條件變化穩(wěn)定時進行觀測,水準觀測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而穩(wěn)定時進行。下列情況下,不應進行觀測:A 日出后與日落前30 min ;B 太陽中天前
18、后各約2h(可根據地區(qū)季節(jié)和氣象情況,適當增減,最短間歇時間不少于 2h );C 標尺分劃線的影像跳動劇烈時;D 氣溫突變時;E 風力過大而使標尺與儀器不能穩(wěn)定時。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水準路線一般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設, 以減弱前后視折光誤差的影響。 盡量避開跨越河流 湖泊 沼澤等障礙物。若與高壓輸電線或地下電纜平行,則使水準路線在輸電線或電纜 50 m 以外進行測量,以避免電磁場對水準測量的影響。觀測時用測傘遮蔽,施測時均裝遮光罩??缭捷^大河流或水域時,按一 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 (GB 12897-2006) 跨河水準測量有關技術要求執(zhí)行。觀測前 30 min ,將儀器置于
19、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 20 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應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 20%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網水準器,袼置平。在連續(xù)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觀測過程中為了保證水準尺的穩(wěn)定性,應選用2.5 kg 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 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不應為了增加標尺讀數,而把尺樁 (臺)專業(yè)資料.安置在壕坑中。 儀器腳
20、架架設必須穩(wěn)固,防止下沉。 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fā)測量鍵。( 4)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超限,應先就可靠程度較小的往測或返測進行整測段重測,并按下列原則取舍:A 若重測的高差與同向原測高差的不符值超過往返測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與另一單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則取用重測結果;B 若同向兩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數與另一單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則取同向中數作為該單程的高差;C 若 A 中的重測高差(或 B 中兩同向高差中數)與另一單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應重測另一單程;D 若超限測段經過兩次或多次重測
21、后, 出現同向觀測結果靠近而異向觀測結果間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現象時, 如果同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 則取原測的往返高差中數作往測結果,取重測的往返高差中數作為返測結果。E 區(qū)段 路線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超限時,應就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與區(qū)段(路線)不符值同符號中較大的測段進行重測,若重測后仍超出限差,則應重測其他測段。F 符合路線和環(huán)線閉合差超限時,應就路線上可靠程度較小(往返測高差不符位較大或觀測條件較差)的某些測段進行重側,如果重測后仍超出限差,則應重測其他側段。G 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MA 超出限差時,應分析原因,重測有關測段或路線。沉降觀測等級及精度要求( 1)隧道沉降變形觀測的精度為
22、± lmm ,讀數取位至 0.01mm 。( 2)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按二等水準觀測技術標準要求進行測設。( 3)本線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按表規(guī)定執(zhí)行。( 4)二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見表專業(yè)資料.( 5)二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見表。數據傳輸流程( 1)準備階段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交“觀測網平面布置示意圖”(圖 5.1.6-1 )和“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 (附表 4 ),要求將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同步提交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設計單位根據觀測斷面布設的位置,填寫附表6 “沉降設計值表”中沉降設計值欄,同步提供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評估單位。設計單位提交全線地質
23、縱斷面圖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 2)測量階段專業(yè)資料.組織要求: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按照時間要求提供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具體文件格式要求詳見下節(jié)。觀測數據處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電子文件,每個月提交1 次。其中觀測手簿文件還需提供紙介質文件,每3月提交 1次。A 電子水準儀原始觀測數據B 控制點文件C 觀測手簿文件D 高差文仵E 平差文件F 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G 平差計算文件H 平差成果文件成果輸出文件:要求提供以下電子文件,每個月提交1 次;提供紙介質文件,每1年提交1 次,作為最終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報告、線下工程沉降變形平行觀測報告的組成部分。要求每次數據均從
24、觀測原點開始至提交時間。A 隧道沉降觀測記錄表;B 測點荷載一時間一沉降曲線(圖 )與荷載一時間一沉降速率示意圖。專業(yè)資料.其他文件A 斷鏈表: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供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B 沉降設計值表: 評估單位將觀測值與設計值相差較大的觀測點數據電子文件提交設計單位,設計單位提供沉降設計值表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工作基點復測報告: 因牽涉區(qū)域沉降, 問題復雜, 報告的詳細組成容和要求在后面以補充規(guī)定形式另行下發(fā)。特殊問題報告: 施工單位提交觀測過程中特殊問題報告。 對觀測過程中發(fā)生沉降值異常 測點破壞后恢復等情況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
25、。監(jiān)理單位發(fā)現平行觀測與施工單位觀測存在較大差異時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施工單位完成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報告,監(jiān)理單位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監(jiān)理工作報告與線下工程沉降變形平行觀測報告。報告容詳見第條第 2款第 3項。設計單位編寫線下工程沉降計算分析報告,報告容詳見第條第 2 款;( 3)評估階段評估單位將區(qū)段評估報告以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提供建設單位;報告容詳見第條第 2 款;評估單位提供數據庫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5.2沉降觀測橋涵變形控制觀測資料標準及頻率要求隧道沉降變形控制標準( 1 )隧道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應根據有關設計施工和監(jiān)理的資料及交接檢驗和復檢的結果進行綜
26、合分析。( 2)地質條件較好沉降趨于穩(wěn)定且設計及實測沉降總量差不大于5mm 時,可判定專業(yè)資料.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 3)路隧交界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 mm ,沉降造成的路基與隧道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 。( 4)預測的隧道基礎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 mm 。觀測資料要求( 1)觀測資料基本要求隧道沉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 mm ,讀數取位至0.01 mm。測量單位要按照觀測時間要求,及時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數據按照統(tǒng)一格式填寫,所有測試數據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須簽名,及時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填寫統(tǒng)一表格。 以書面及Excel 電
27、子表格兩種形式同時報送有關單位。觀測數據按照統(tǒng)一格式填寫,每月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其格式詳見附表。觀測數據要求結合施工過程,詳細記錄各個施工節(jié)點前后的觀測數據。如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時間、軌道板精調時間以及鋪軌時間。觀測數據要進行抽檢,并由監(jiān)理單位對觀測資料進行確認。( 2)文件管理與格式要求數據傳輸要求有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其中電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 ( *.xls )格式,圖形文件采用CAD ( *.dwg )格式,報告采用Word ( * doc )格式。紙介質文件要求相關單位簽署蓋章。文件管理。文件管理示意圖見圖。A 施工單位由測量隊負責處理觀測數據形成文件,逐級上報給工區(qū)
28、和標段項目部,以標段為單位匯總后按時提供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B 施工單位提交文件夾執(zhí)行以下命名規(guī)則:一級文件夾以標段號命名,則分別命名為:“一標段、二標段 十三標段” 。專業(yè)資料.二級文件夾以觀測時間命名,如包含08 年 10 月到 08 年 11 月的數據,則命名為“ 0810-0811”。三級文件夾以工區(qū)號命名,分別命名為:“一工區(qū)、二工區(qū) ” 。四級文件夾以測量隊命名,分別命名為:“一測隊、二測隊 ” 。五級文件夾按測量日期命名,如2009 年 3 月 4 日觀測則命名為090304 ;如當天有4 臺儀器觀測數據需要處理,則按 090304 (1)、090304 (2)、090304(3
29、) 、 090304 (4)命名。五級文件夾應包含電子水準儀的原始觀測數據文件和控制點高程文件,以及觀測數據處理過程中生成的觀測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平差計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說明文件。原始觀測數據文件命名規(guī)則以“標段號一工區(qū)號一測隊號一觀測日期,后綴名”的格式為準。例:一標段2 工區(qū)4 項目部在08 年 10 月 11 日進行的觀測文件,文件名可命名為“1-24-081011 dat 或1-1-2-081011 gsi ”。原始觀測文件常見形式一種為LeicaDNA 系列儀器生成的后綴名為 gsi 格式的文件, 另一種為Trim -ble Dini系列儀器生成
30、的后綴名為dat 格式的文件, 兩種文件格式不同。后綴名根據儀器型號的不同由儀器白動生成,計算人員不得改變。控制點文件命名規(guī)則控制點文件名應與相應的觀測文件名同,僅在后綴名上加以區(qū)分,控制點高程文件以 BM1 為其后綴名。例:觀測文件名為1-1-2-081011 dat 或 1-1-2-081011 gsi ,其相應的控制點名應為1 1 2-081011 BM1 。BM1 文件的格式如下:點號 1,高程 1點號 2,高程 2點號 3,高程 3其他文件命名規(guī)則其余文件均根據原始觀測文件與控制點文件進行計算得出,文件名均與觀測文件名同名,根據不同文件的類型定義其不同的后綴名。觀測手簿文件:1-1-
31、2 -081011 xls高差文件: 1-1-2-081011 hdf平差文件: 1-1 -2-20081011 inl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1-1-2 -081011 gco平差計算文件:1-1 -2-081011 oul平差成果文件:1-1-2-081011 our說明測量時的天氣情況,溫度,另外對測量過程中發(fā)生的超限重測測點破壞后恢復專業(yè)資料.等特殊情況需要說明。要求以上文件以純文本格式提供,詳細要求見附件3 。( 3)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觀測點編號觀測點的編號是觀測點的標識, 簡潔明了的反映該觀測點所在里程觀測點的類型,觀測點位置。 為保證每個觀測點的編號均為全線唯一的,同時便于在電子水準
32、儀中輸入,測點編號采用以下格式:里程采用 7 位阿拉伯數字,前4 位為公里標,后3 位為百米標(取整) ;測點類型編碼采用 l 位英文字母;測點位置編號采用1 位阿拉伯數字;測點編號共計九位。各種測點的測點類型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詳見表例如, DK40+ 100. 25斷面的隧道左側觀測樁的測點編號為:00401OOH1。隧道測點均采用相應的中心里程。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在觀測過程中,電子水準儀所有的點號均需要全名輸入,不得有任省略。轉點輸入所有轉點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其他類型的點號代替。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A 工程類型:隧道B 測點的類型有:隧道觀測標C 測點位置:按照表輸入D
33、距線路中心:輸入測點位置到中線的距離,單位為m 。左側為負值,右側為正值,中心為 0。E 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類型,各種工程類型的基底處理類型按表填入。專業(yè)資料.F 壓縮層厚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壓縮層的厚度,單位為m 。G 處理深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深度,對于換填輸入換填厚度,單位為m 。H 工裎名稱:輸入觀測標所處工程段落的名稱,例如:××隧道等。I 測點屬性填寫要求不同類型的觀測點需錄入的屬性信息有所不同。附表 1- 附表 7 數據錄入通用要求:A 觀測期次整型數據,根據觀測的期次依次填入“1 2 3- ”,觀測期次必須連續(xù)。B 觀測日期日期型數據,格式為“年一月一
34、日”,其間用英文短劃線“一”連接,年為四位數,月和日是兩位數,例如:2008 -08 -01 2009 -06-12。C 兩次觀測間隔整型數據,輸入與前一期觀測的時間間隔,單位為天。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D 累計天數整型數據,各期次觀測間隔天數的累計,單位為天。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 。E 本次高程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高程值,單位為m ,保留小數點后5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的高程值即為該觀測標的初始值。F 本次沉降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測點的沉降值,單位為mm ,保留小數點后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 。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G 累計沉降浮點型數據,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計,單位為mm ,
35、保留小數點后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 。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H 沉降速率浮點型數據,由“本次沉降”除以“兩次觀測間隔”得到,單位為mm/d,保留小數點后 3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0。沉降速率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I 施工階段輸入各期次觀測時的施工階段(施工狀態(tài)或者工況,各種工程類型的施工階段可按表5.2. 2-5填寫。施工階段和沉降評估密切相關,必須格按照下表格式填寫。要求每次數據處理完成后必須立即填寫該項,以免時間久后發(fā)生錯誤。專業(yè)資料.G 備注:據需要輸入備注信息。觀測頻率要求( 1)沉降觀測的開始時間是在仰拱施工結束后立即進行,至隧道沉降穩(wěn)定,進行定期觀測并詳細記錄
36、觀測資料繪制沉降時程曲線。( 2)沉降變形觀測一般不少于 3 個月。當觀測數據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沉降觀測時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仰拱施工結束到沉降穩(wěn)定。第二階段為無砟軌道鋪設期間。第三階段為無砟軌道鋪設后3 個月。沉降觀測頻率根據階段不同而確定,可根據兩次觀測的沉降量調整沉降觀測的頻度,但兩次的觀測沉降量差值不宜大于l mm 。具體見表。6 沉降評估6.1觀測資料整理表采用統(tǒng)一的 滬昆客專隧道沉降觀測記錄表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根據觀測資料,及時繪制每個觀測標志點的荷載一時間一沉降曲線,見圖。6.2分析評估前應收集的資料( 1)隧道基礎沉降觀測資料
37、。( 2 )隧道地段的紱路設計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圖紙和說明書等相關設計資料。( 3 )隧道開挖地質描述及開挖圍巖分級記錄級圍巖地段基底承載力檢測情況施工監(jiān)控量測資料仰拱施工分項工程驗收記錄等施工資料。專業(yè)資料.( 4)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jiān)理資料。6.3 評估法數據處理( 1 )觀測數據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歸納 分析:鋪設二期恒載前鋪設二期恒載后,鋼軌鎖定前鋼軌鎖定以后。( 2)區(qū)段分析對于一座隧道不僅要控制隧道的沉降,同時也要控制相鄰路橋的不均勻沉降,從而得m 隧道的整體分析。評估分析( 1)巖地基等良好地基的隧道,設計和觀測沉降量小于5 mm時,可考慮不再進行預測評估。( 2)隧道沉降預測采用曲線回歸法。( 3)根據隧道實際荷載情況及觀測數據,應作回歸分析及預測,綜合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不應低于0.92。( 4)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過驗證,間隔不少于3 個月的兩次預測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 8 mm 。( 5)隧道主體結構完工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沉降預測的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S(t)/S(t=)75%式中 S(t)- 預測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航空發(fā)動機維修領域2025年新技術應用與成本降低前瞻研究報告
- 化工物料買賣合同標準文本
- 單位維修改造合同樣本
- 傭金確認中介合同樣本
- 不符合邏輯借款合同樣本
- 醫(yī)美機構轉賣合同樣本
- 加工冷庫出售合同標準文本
- 勞務協(xié)議兼職合同標準文本
- 農機服務作業(yè)合同樣本
- 農田貸款合同樣本
- GB 7793-2010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wèi)生標準
- FZ/T 32001-2018亞麻紗
- FZ/T 24011-2019羊絨機織圍巾、披肩
- 金螳螂企業(yè)管理課件
- 炊事機械安全操作規(guī)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學課件3-成就動機
- 離合器-汽車畢業(yè)設計-設計說明書
- 中國民間美術年畫-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級配碎石旁站監(jiān)理記錄表.模板
- 國電南自PSL 641U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說明書V1.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