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_第1頁
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_第2頁
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_第3頁
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_第4頁
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滑輪及滑輪組專題復習一、作圖題1、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要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是物體上升速度的2倍,請在圖上畫出繞線的方法2、用滑輪組提升重物,請在圖中畫出拉力FG/3的繩子的繞法(不計動滑輪、繩重和摩擦)3、一根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牛,一個人站在地上,想用這根繩子提起1800牛的重物,請在圖下右中畫出繩子的繞法。二、填空題4、如圖7所示,升旗桿頂部有一個      滑輪,使用此滑輪的最大好處是_。    5、圖所示,用甲、乙兩個不同的滑輪把同一貨物提到同一高度,使用    &#

2、160; 滑輪能夠省力,使用      滑輪機械效率較高。 6、如右圖所示,一物體重500N,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要拉起這個物體甲圖中需_N拉力,乙圖中需_N拉力。7、如圖所示的滑輪是_滑輪,觀察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以知道使用這種滑輪可以改變_,不能_。8、如圖所示,物體重為10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1秒鐘內(nèi)勻速前進2米,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N(不計滑輪重及滑輪間的摩擦),則拉力F為           

3、60;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            m/s,物體所受摩擦阻力為            N。若以動滑輪為參照物,物體是            。9、用如圖31所示裝置拉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物重40 N,摩擦力為10 N,則F1

4、=         N;F2 =          N。10、用滑輪組將一個重為5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由圖13可知,繩端受到的拉力F為        N,則動滑輪重        N,繩端移動的距離s為       

5、0;cm。.11、 如右圖所示,滑輪A是_滑輪,它的作用是_  _ _;B是_滑輪,若地面對物體的阻力是200N,不計滑輪重量和摩擦,則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_N,可使物體勻速移動。12、如圖是現(xiàn)代家庭經(jīng)常使用的自動升降衣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曬干的衣服,其實就是通過一些簡單機械的組合來實現(xiàn)此功能。圖中動滑輪有_個,此裝置(填“能”或“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三、選擇題13、如圖5所示,通過定滑輪勻速提升重物G ,向三個方向拉動的力分別為F1、F2、F3,則三個力大小關系是       

6、                (      )A. F1最大            B.F2最大         C. F3最大     

7、  D.一樣大    14、下列簡單機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動滑輪;      B定滑輪;         C滑輪組;            D杠桿.15、要用15 N的力剛好提起20 N的重物,如果不計機械本身的重力,可以應用的下列簡單機械是:A一個定滑輪;         B一

8、根杠桿;            C一個動滑輪.16、對于使用滑輪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B、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C、可以省力,同時又可以省距離;D、可以省力,改變用力方向,但不能同時省力又省距離.17、如圖的三個滑輪分別拉同一物體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 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 F2, F3, 那么, 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AF1F2F3  ;   

9、0;                 BF1F2F3;CF2F1F3  ;                    DF2F1F3.18、如圖所示裝置, 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 滑輪和繩子重力以及滑輪軸處的摩擦均不計. 當B物體重為10牛頓時,

10、 它恰好能勻速下降. 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 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A. 5牛頓;                B. 10牛頓;        C. 15牛頓;         D. 20牛頓.19、如圖7所示,甲、乙兩個滑輪組通過細繩懸掛在天花板上,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600N的物體時,懸掛甲、乙兩滑輪組的細繩所受的拉力分別為F甲、

11、F乙,已知每個滑輪重30N,不計繩重及滑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別為  AF甲630N,   F乙630N BF甲900N,   F乙975NCF甲870N,   F乙975N      DF甲975N,   F乙450N20、如圖所示,用三個滑輪分別拉同一個物體,沿同一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比較它們的大小應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21、如圖所示,甲、乙

12、兩滑輪組,它們吊起的重物都是G,滑輪重量及摩擦不計,當重物勻速上升時,兩滑輪組繩端拉力分別為F甲、F乙,那么F甲:F乙是:A. 1:1    B. 2:3      C. 3:2      D. 1:322、某人到健身房進行健身活動。用如圖所示的牽引裝置來鍛煉腿部和手部肌肉功能。使用時,(1)繩A處固定不動,手在B處用力FB拉繩,使重物G勻速上升;(2)繩B處固定不動,腿在A處用力FA拉繩,使重物G勻速上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3、60; A. FA  FB      B. FA FB       C.  FA FB     D. 條件不足,無法確定四、計算題23、如圖所示,小明用200 N的拉力向下拉動繩子,使質(zhì)量為50 kg的物塊在2 s內(nèi)勻速升高50 cm不計繩的重力和摩擦,g取10 Nkg求:(1)所拉物塊的重力(2)2 s內(nèi)物塊運動的速度(3)動滑輪的重力24、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著重物沿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拉力F是300N,滑輪重與繩

14、子摩擦不計,求:重物的重力;重物移動1m,繩子移動多少? 25、如圖7所示,通過滑輪組用200N的拉力在20s內(nèi)將重為480N的物體勻速提高2m,(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動滑輪重;(2)繩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為多大?(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勻速上升,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26、如圖7所示,體重為510N的人,用滑輪組拉重50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勻速運動。運動中物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為200N。動滑輪重為20N(不計繩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輪與物體A相連的繩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輪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沿豎直方向,人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

15、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上,)。則下列計算結(jié)果中正確的是1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2人對地面的壓力為?3繩子自由端運動速度是? 27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著重60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在40 s內(nèi)移動了8m,拉力F做的功為1 280 J(1)求拉力F的大小和功率; (2)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5%,求動滑輪的重力(不計繩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 28一輛汽車不小心開進了泥潭中,司機取來一套滑輪組欲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圖所示若車重為8×104 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03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問: (1)司機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2)若拉動汽車

16、時,汽車前進的速度為0.1ms,則司機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9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明家最近購置了一套新房,為了幫助爸爸將重600 N的裝修材料運送到6m高的樓上,小明利用物理課上學過的滑輪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材料搬運方案(其中每個滑輪重30 N,繩子足夠長,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50N,不計繩重及摩擦) (1)計算說明繩子的拉力是否超過繩子的最大承受力? (2)小明爸爸觀察該裝置后,想如果將該裝置的滑輪位置顛倒(圖乙)是否會更省力一些,請你按照小明爸爸的想法,用筆畫線在乙圖繞上繩子并說明小明爸爸的想法是否正確 (3)求兩種方案的機械效率之比?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