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和靜縣第二中學物理中考復習《機械運動》經(jīng)典題及解析_第1頁
度和靜縣第二中學物理中考復習《機械運動》經(jīng)典題及解析_第2頁
度和靜縣第二中學物理中考復習《機械運動》經(jīng)典題及解析_第3頁
度和靜縣第二中學物理中考復習《機械運動》經(jīng)典題及解析_第4頁
度和靜縣第二中學物理中考復習《機械運動》經(jīng)典題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考點1 機械運動一、選擇題1.甲、乙兩車在公路上 ,分別從P ,Q兩點同時同向運動 ,它們的s-t圖像路程時間圖像如下圖 ,經(jīng)過4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 ,v乙 ,P ,Q間的距離為s ,那么 Av甲v乙 ,16 m Bv甲v乙 ,8 mCv甲v乙 ,16 m Dv甲v乙 ,8 m 【答案】D【解析】由圖像可知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 ,經(jīng)過4 s甲通過的路程為4 m ,乙通過的路程為12 m ,說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經(jīng)過4甲、乙相遇 ,說明開始時甲在前乙在后 ,乙追甲 ,經(jīng)過4 s剛好追上 ,所以開始時P,Q間的距離s=12 m-4 m=8 m ,應選D.2. 據(jù)新華社報道 ,2

2、014 年 8 月 20 日上午 ,青奧會賽艇女子雙人單槳比賽的最終“獎牌榜出爐 ,四川選手羅雅丹與隊友潘婕合作 ,以 3 分 37 秒 52 的成績獲得銀牌.賽程全長 2019 米 ,圖為她們在比賽中的情境.以下四個速度中 ,比她們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5 m/s B10 m/s C5 km/h D10 km/h【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平均速度公式的掌握.根據(jù)公式求出運發(fā)動的平均速度 ,然后比擬大小.3分37秒52218 s ,四川選手羅雅丹與隊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 m/s=33.12 km/h;5 m/s9.2 m/s ,故A錯誤;10 m/s9.2 m/s ,故B正確;5 km/

3、h33.12 km/h ,故C錯誤;10 km/h33.12 km/h ,故D錯誤.3.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后 ,以以下哪一個作為參照物 ,“天宮一號是靜止的 A西昌衛(wèi)星中心的發(fā)射塔架 B“神舟十號飛船C海面上行駛的遠洋觀測船 D在“天宮一號內穿行的航天員【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后一起繞地球運行 ,故彼此是相對靜止的 ,相對于地面的物體都是運動的 ,B正確 ,A ,C錯誤;航天員在“天宮一號中穿行 ,航天員相對于“天宮一號是運動的 ,那么“天宮一號相對于航天員也是運動的.4.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 ,在某段

4、時間內的運動過程關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 ,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A前10 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 B乙車到達600 m處所用時間大于甲車到達此處所用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 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對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識別和計算.分析圖像可知:在前10 s內 ,甲車運動了300 m ,乙車運動了200 m ,故A說法正確;甲車運動600 m用了20 s ,在20 s的時間內乙車只運動了450 m ,所以乙車運動600 m所用的時間肯定大于甲車運動600 m所用的時間 ,故B說法正確;乙車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 ,故乙車

5、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 ,故C說法錯誤;甲、乙兩車在40 s的時間內都運動了1200 m ,所以它們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D說法正確.5.課外活動時 ,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 ,在某次訓練中 ,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下圖 ,那么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兩人都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C前2s內 ,小華跑得較快D全程中 ,小華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運動知識.觀察圖像可知 ,小明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小華不是 ,A ,B項均錯誤;在前2 s內 ,小華運動通過的距離遠 ,說明小華的運動速度大 ,C項正確;小明和小華相遇時 ,二人運動通過

6、的路程和運動所用時間均相等 ,那么二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D項錯誤.6.如圖為“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 ,圖中停表的示意圖分別表示小車通過斜面A ,B ,三點的時刻 ,點是全程AC的中點 ,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 ,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 以木塊為參照物 ,小車是靜止的B. 小車對斜面的壓力就是小車的重力C. 小車AB段運動所用時間與BC段運動所用時間相等D. 小車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平均速度的計算、壓力、重力及參照物.以木塊為參照物 ,小車相對于木塊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小車是運動的 ,故A錯誤;小車對斜面的壓力不等于小車的重力 ,重力的

7、方向豎直向下 ,小車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在小車的重心 ,壓力的作用點在斜面上 ,故B錯誤;圖中所示小車AB段運動所用時間是6 s ,BC段運動所用時間是2 s ,故C錯誤;小車AC段的平均速度 ,AB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小車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故D正確應選D7.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 ,三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 cm ,2.36 cm , 2.36 cm ,那么測量結果應記為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答案】A【解析】屢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題目中測量了物體的長度三次 ,計算出平均值作

8、為物體的長度.物體的長度為2.36 cm.8.小明同學騎自行車沿新華大街自西向東運動 ,看到兩面的高樓不斷向西運動.能正確說明高樓向西運動 ,是以下面哪個物體為參照物的 A小明同學的自行車 B對面駛來的公共汽車C新華大街 D天上飛過的小鳥【答案】A【解析】以小明同學的自行車為參照物 ,高樓和自行車有相對位置的變化而向西運動.應選A.9.如下圖 ,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 ,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屢次曝光 ,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v-t圖像中描述正確的選項是 【答案】A【解析】設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為s和曝光時間為t ,下面的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9、,運動的速 度.上面木塊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是恒量 ,知上面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運動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知t3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t4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 ,那么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故A正確 ,B ,C ,D錯 誤應選A.10. 2015年5月31日 ,中國選手蘇炳添在國際田聯(lián)鉆石賽男子100 m比賽中 ,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第三名 ,成為當今跑得最快的黃種人.在這次100 m比賽中 ,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約為 A0.1 m/s B10m/s C10 km/h D100 km/h【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平均速度的相關計算.由題意 ,蘇炳添用9

10、秒99運動了100m的路程 ,所以他的平均速度:.應選B.11. “PM2.5顆粒物是造成天氣陰霾的主要原因 ,其中的“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shù)值 ,關于它的單位 ,以下選項中正確的選項是 A毫米 B納米 C微米 D厘米【答案】C【解析】PM2.5中 ,“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shù)值是2.5 m.12.某同學周末坐甲車回家 ,與之并排的乙車在超車 ,該同學感覺自己在后退 ,那么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A甲車 B乙車 C地面 D路旁的樹 【答案】B【解析】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我們往往要選擇一個參照物 ,所選定的參照物是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如果被研究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發(fā)生

11、位置的變化就說它是運動的 ,如果沒有變化 ,那么說它是靜止的.該同學與甲車之間沒有位置變化 ,相對于甲車他是靜止的 ,故A錯;甲車相對于地面和路旁的樹 ,有位置的變化 ,且向前運動 ,故C、D錯;因為乙車在超車 ,甲車相對于乙車有位置變化 ,且不斷后退 ,所以B正確.13.小東在百米賽跑中第1秒通過的路程是3米 ,第2秒通過的路程是5米 ,第3秒通過的路程是7米 ,那么他在這3秒內 A前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B后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6 m/sC3秒內的平均速度為7 m/sD最后1秒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知識.平均速度必須用對應的路程除以對應的時間

12、,前2秒內通過的總路程是8米 ,8米除以2秒 ,平均速度是4 m/s ,所以A錯;同樣我們可以計算出后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6 m/s;3秒內的平均速度為5 m/s;最后1秒內的平均速度為7 m/s.14.小明坐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 ,說他是靜止的 ,所選的參照物是 A.地上的房子 B.路邊的樹木C.他身旁的座椅 D.走過他身旁的乘務員【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的選擇.小明說自己是靜止的 ,那么參照物與小明沒有位置變化 ,房子、樹木以及走過他身邊的乘務員與小明的位置都發(fā)生變化 ,只有他身旁的座椅沒有位置變化 ,故所選參照物為他身旁的座椅.15.甲、乙兩物體先后從同地沿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甲比

13、乙先運動2秒 ,甲運動6秒時通過的路程為6米 ,此時甲、乙間的距離為2米.在圖3所示的a ,b ,c三條圖線中 ,乙的s-t 圖 A.一定是圖線a B.一定是圖線b C.可能是圖線b D.可能是圖線c【答案】D【解析】考查對s-t圖的認識.由題知 ,甲比乙先運動2秒 ,甲運動6 s ,所以乙運動時間t=4 s ,此時甲、乙間的距離為2 m ,所以乙運動的路程可能是s=s甲+2 m=6 m+2 m=8 m ,也可能是s= s甲-2 m=6 m-2 m=4 m ,由速度的公式v=可得乙的速度可能是v=2 m/s ,也可能是v= =1 m/s由圖線a知 ,當s=8 m時 ,t=4 s ,所以圖線a表

14、示的速度va=2 m/s;由圖線b知 ,當s=6 m時 ,t=4 s ,所以圖線b表示的速度vb=1.5 m/s;由圖線c ,當s= 6 m時 ,t=6 s ,所以圖線c表示的速度vc=1 m/s由此可知 ,a ,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圖線 ,所以ABC三選項說法錯誤 ,D選項說法正確16.媽媽用電動自行車送小婷上學 ,途中媽媽提醒小婷“坐好 ,別動!.這個“別動的參照物是 A電動自行車上的座位 B路旁的樹木C迎面走來的行人 D從旁邊超越的汽車【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考查學生對參照物的選擇是否能正確把握.“坐好 ,別動是防止小婷從車上掉下來 ,所以此處的“別動是

15、相對于電動自行車來說位置不動 ,故參照物是電動自行車上的座位.17.?龜兔賽跑?新篇:兔子和烏龜自從上次賽跑后 ,成為了好朋友 ,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 ,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跑 ,在水中烏龜馱著兔子游 ,兔子和烏龜因此都走得更快更遠了 ,實現(xiàn)了共贏.當兔子背著烏龜在陸地上奔跑時 ,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以兔子為參照物 ,烏龜是運動的B以烏龜為參照物 ,兔子是運動的C以地面為參照物 ,烏龜是靜止的 ,兔子是運動的D以地面為參照物 ,烏龜和兔子都是運動的【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了機械運動中靜止和運動的判斷.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的改變我們稱物體是運動的 ,烏龜和兔子始終在一起 ,它們之間沒有相對位置

16、的改變 ,應選項A ,B錯誤;烏龜和兔子相對于地面都發(fā)生位置的改變 ,故取地面為參照物 ,烏龜和兔子都是運動的 ,所以選項C錯誤 ,D正確.18.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了120 km的路程 ,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60 km/h ,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40 km/h.那么汽車行駛這120 km A.所用時間為2.4 h B. 所用時間為2.6 hC.平均速度為48 km/h D.平均速度為50 km/h【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的應用.平均速度指的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而不是速度的平均.此題的總時間:t=t1+t2=+=+=2.5 h;平均速度:v=s/

17、t= =48 km/h.19.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 ,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  A 山  B 船   C流水  D河岸【答案】B【解析】“山向船尾跑去了描述對象是山 ,山是運動的 ,即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一般不能以研究對象為參照物 ,如果以研究對象為參照物 ,那么它就是靜止的 ,A錯誤.以船為參照物 ,相對于船 ,山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山是“運動的 ,B正確.C.以流水為參照物 ,山相對于流水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 ,但無法說明向船尾跑去了 ,

18、C錯誤.以河岸為參照物 ,山的位置沒有變化是靜止的 ,故D錯誤.二、填空題20.如下圖 ,被測物體的長度為 cm.【答案】2.65【解析】由圖知 ,刻度尺上1 cm之間有10個小格 ,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 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物體左側與1.00 cm對齊 ,右側在3.6 cm和3.7 cm中間 ,估讀為3.65 cm ,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3.65 cm-1.00 cm=2.65 cm21. 2019年5月底 ,美國發(fā)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飛行器設想圖該飛行器速度可達67馬赫1馬赫=1倍音速 ,號稱1小時可到達地球任一地方 ,比常規(guī)導彈速度還要快飛行器體表涂敷最新型材料 ,

19、具有雷達隱形功能 ,但不具備紅外隱形功能假設該飛行器以7馬赫速度飛行 ,其速度為 m/s 此時假設有常規(guī)導彈從其正前方攻擊 ,那么導彈相對于飛行器是向 運動的【答案】2380后【解析】假設該飛行器以7馬赫速度飛行 ,其速度為7×340 m/s=2380 m/s;常規(guī)導彈從其正前方攻擊飛行器 ,由于常規(guī)導彈的速度低于飛行器的速度 ,所以它們之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 ,以飛行器為參照物 ,導彈是向后運動的.22.重慶高速路網(wǎng)全面推行區(qū)間測速以來 ,車輛超速行駛得到了一定遏制.如下圖 ,一輛小汽車進入測速路段后 ,乘客發(fā)現(xiàn)測速提示牌往后退 ,他是以 為參照物.測速設備測得小汽車在通過9.45

20、 km的測速區(qū)間用時270 s ,其平均速度為 km/h.根據(jù)該路段限速100 km/h的規(guī)定 ,該車駕駛員受到了相應處分.【答案】汽車或自己 126【解析】此題考查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和速度的計算.以汽車或自己為參照物 ,測速提示牌相對于汽車的位置不斷發(fā)生改變 ,是運動的 ,所以他會感覺測速提示牌往后退;t=270 s= h ,該車的平均速度為:v=126 km/h23.如下圖 ,所測物體的長度是 cm.【答案】1.85【解析】此題考查了長度的測量.測量長度時一定要注意估讀一位 ,此題測量值為1.85 cm.24.1圖1中 ,物體的長度為 cm ;(2)圖2中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3圖3

21、中電能表的示數(shù)為 kW·h.【答案】12.49或2.50 21.2 32019.6【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刻度尺、彈簧測力計、電能表的讀數(shù).長度測量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故物體的長度為2.49 cm或2.50 cm;彈簧測力計直接就近讀數(shù) ,故示數(shù)為1.2 N;家庭用220 V電能表最后一個數(shù)字為十分位 ,故示數(shù)為2019.6 kW·h.25.汽車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采取制動所需要的時間叫反響時間 ,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過程中 ,假設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70 m處有障礙物 ,采取制動后 ,汽車行駛6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 ,該駕駛員的反響時間為0.5 s ,那么制動前汽車

22、行駛速度為 m/s由此 ,請你對平安駕車提一條合理建議 .【答案】20 見解析【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由題意知汽車距障礙物70m ,制動后行駛了 60 m到達障礙物前 ,故由發(fā)現(xiàn)到制動共行駛了10 m路程 ,所以車行駛的速度是= 20 m/s;由于飲酒后反響遲鈍 ,故不要酒后駕車 ,車速大了反響距離和制動距離都加大 ,故要中速行駛等.26. 2019年 ,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紅旗HQ3將再次進行長途測試 ,之前的測試中 ,該車的平均車速約為90km/h ,合 m/s;車載高精度GPS系統(tǒng)可對車實時定位 ,該系統(tǒng)定位時利用了 選填“電磁波或“超聲波;自動行駛過程中 ,路邊樹木相對

23、該車是 的.【答案】25 電磁波 運動【解析】;GPS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自行車行駛過程中 ,路邊的樹木相對于自行車的位置在不斷變化 ,因此路邊的樹木相對該車是運動的.27.在蘭州國際馬拉松賽中 ,攝像師坐在摩托車上跟拍時 ,以摩托車為參照物 ,攝像師處于 狀態(tài)選填“運動或“靜止.馬拉松賽全程為42.195 km ,某業(yè)余選手的成績?yōu)? h 30 min.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km/h(結果精確到個位).【答案】靜止 12【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及速度求解.攝影師在摩托車上 ,與摩托車共同向前運動 ,故相對靜止;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 ,即28.如圖中被測物體的長度是 c

24、m ,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答案】2.500.1【解析】此題考查長度測量中讀取物體的長度.1圖示刻度尺1 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 ,故分度值為1 mm=0.1 cm;2末端刻度值為6.50 cm ,物體長度為 6.50 cm-4.00 cm=2.50 cm29.福州地鐵1號線的建成 ,將有效減緩城市南北向主干線的交通擁擠.(1)1號線全長29.2 km ,列車全程運行約0.7 h ,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km/h結果保存兩位小數(shù);列車在運行時將電能轉化為_能.(2)當列車進站時 ,以站臺為參照物 ,列車是_的.(3)列車內的乘客面對車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選填“反射或“

25、折射.(4)圖7是設計的地鐵站臺 ,在站臺與軌道之間有玻璃幕墻 ,可以讓列車行駛產(chǎn)生的噪聲在_中減弱.(5)車廂內有許多拉環(huán)供乘客使用 ,可以防止列車啟動或剎車時 ,乘客由于_ 摔倒.(6)你認為這種城市軌道交通具有的優(yōu)點是_寫出一點即可.【答案】141.71 機械 2運動 3反射 4傳播過程 5慣性 6便捷、運量大、污染低、平安性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析】此題考查速度的計算、能量的轉化、光的反射、慣性的應用、噪聲的控制等知識.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列車在運行時 ,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2當列車進站時 ,以站臺為參照物 ,列車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因而是運動的;3乘客面對車窗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是

26、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4玻璃幕墻可以讓列車行駛產(chǎn)生的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5拉環(huán)可以防止列車啟動或剎車時 ,乘客由于慣性而摔倒;6城市軌道交通的優(yōu)點有:便捷、運量大、污染低、平安性高等.30.以下圖是新建的華中第一高樓武漢中心大廈 ,已于4月16日封頂.武漢中心大廈竣工后 ,游客乘坐高速電梯從地面到410 m高的觀光層只需40 s ,電梯的平均速度為 m/s.【答案】10.25 【解析】此題考查速度的計算.電梯的平均速度為:; 31.在綜藝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中 ,參賽嘉賓運動時會帶著智能運動手環(huán) ,以測量記錄人的運動情況 ,如下圖.以佩戴者手腕為參照物 ,智能運動手環(huán)是_ _(選填“運動或“靜止

27、)的;智能運動手環(huán)還可以通過_ _以無線的方式向 發(fā)送運動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答案】靜止電磁波 【解析】此題考查機械運動和電磁波的知識.智能運動手環(huán)與手腕之間沒有位置變化 ,所以以佩戴者手腕為參照物 ,智能運動手環(huán)是靜止的;智能手環(huán)支持活動、鍛煉等模式 ,可以記錄營養(yǎng)情況 ,擁有智能鬧鐘、健康提醒等功能 ,記錄的信息需要以無線的方式通過電磁波發(fā)送到 .32. 兩艘潛艇相距s ,以相同的速度v1成單縱隊同向航行 ,后艇的超聲定位器發(fā)出信號到達前艇并被反射回來 ,聲音在水里傳播的速度等于v2 ,那么后艇發(fā)出信號和收到回聲兩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為_.【答案】【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聲音測距的應用 ,設后艇發(fā)出聲

28、音信號到達前艇的時間為t1 ,聲音由前艇反射回后艇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t2 ,根據(jù)兩者始終保持相同的速度v1同向前進 ,信號向前面的艇傳播時 ,相對前面潛艇的速度為v2-v1,到達前面潛艇的時間為t1=,信號返回時 ,相對后面潛艇的速度為:v2+v1,到達后面潛艇的時間為t2= ,那么總時間為t=t1+t2,代入整理得:t=t1+t2=.33.今年5月25日 ,中國茶海山地自行車賽第一站在遵義市鳳岡縣的田壩茶山開賽.來自遵義市綏陽縣的選手余光偉在150名精英選手中以1 h 9 min 34 s的成績奪得 30 km茶海賽道冠軍.在比賽過程中 ,以余光偉騎行的自行車為參照物.他是 的 ,以地面為參照物

29、 ,他在整個賽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m/s計算結果保存兩位有效數(shù)字.【答案】 靜止 7.19【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和速度計算的相關知識.以自行車為參照物 ,人相對于車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人是靜止的.s=30 km=30000 m ,t=1小時9分34秒=4174s ,v=7.19 m/s.34.如下圖 ,木塊的測量值是 cm ,分度值是 mm.【答案】1.75 1【解析】此題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圖示刻度尺1 cm又分為10個小格 ,故分度值為1 mm;木塊左側與6.00 cm對齊 ,右側對應的刻度值為7.75 cm ,故物體長度為7.75 cm-6.00 cm=1.75 cm.35. 2015年4月2

30、1日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飛抵我省 ,飛機上的太陽能電池是將 能轉化為電能.飛行時 ,以飛機上的雙翼螺旋槳向后推動空氣 ,使螺旋槳獲得向前的力 ,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以飛機為參照物 ,飛機里的蓄電池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答案】太陽 相互 靜止【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能量轉化以及參照物的理解.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太陽能 ,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飛機上的雙翼螺旋槳向后推動空氣 ,即螺旋槳對空氣施加一個向后的推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空氣對螺旋槳有向前的推力 ,從而飛機向前飛;以飛機為參照物 ,飛機里的蓄電池相對于飛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 ,即以飛機為參照物 ,蓄電池是靜止的.36.

31、如下圖是從墻上平面鏡中看到的石英鐘的像 ,此刻石英鐘所示的時刻是_.【答案】9:25【解析】根據(jù)鏡面對稱的性質 ,在平面鏡中的像與現(xiàn)實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顛倒 ,且關于鏡面對稱 ,分析可得 ,圖中顯示的時間2:35 ,故實際時間是9:2537.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22.5【解析】s=450 m ,t=20 s ,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22.5 m/s.38.人耳區(qū)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0.1 s以上 ,現(xiàn)有一根長為8.5 m的鐵管 ,如果你將耳朵貼在鐵管的一端 ,讓另外一個人敲擊一下鐵管的另一端 ,那么敲擊聲由空氣傳入你的耳朵需要_s,你會聽到_次敲打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2、為340 m/s ,在鐵中傳播速度為5200 m/s【答案】0.025 1【解析】此題考查有關聲速的計算 ,依據(jù)公式進行計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8.5 m所用時間為:t=0.025 s;同理可計算出聲音在鐵管中傳播8.5 m所用時間為:t=0.0016 s ,由于兩時間的差遠小于0.1s ,所以人耳根本區(qū)分不清這兩次聲音 ,即人只聽到一次聲音.39.在轎車行駛過程中 ,以轎車為參照物 ,路邊的樹木是的選填“運動或“靜止.【答案】運動【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因樹木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轎車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 ,故以轎車為參照物 ,路旁的樹木是運動的.40. “襄樊大道是襄陽市為紀念襄樊這個曾經(jīng)的歷

33、史名稱而命名的又一條景觀大道 ,全長約6千米 ,如果公交汽車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駛速度是30千米/小時 ,那么公交汽車跑完全程需要的時間是min. 【答案】12【解析】此題考查速度的根本計算.由速度的計算公式 ,41.坐在溫馨的物理考場仔細想想:你平時走路的步幅約為50 ,上體育課時你跑100 m所需時間約為16 填上適宜的物理量單位.【答案】cms【解析】這是一道估測題 ,它考查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及物理現(xiàn)象能有個大概的認識及估測.一般來說 ,學生平時走路時的步幅大約為50 cm ,而100 m競賽的成績大約為15 s.42. 如下圖 ,木塊的長度是 cm.【答案】2.45【解析】此

34、題考查長度的測量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起始端沒從0開始 ,把1.00 cm處當作“0刻度 ,讀出末端刻度值 ,減去1.00 cm即為物體長度 ,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圖示刻度尺1 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 ,故分度值為1 mm;木塊左側與1.00 cm對齊 ,右側與3.45 cm對齊 ,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3.45 cm1.00 cm=2.45 cm;43.(2019·淮安中考) 宋代詩人陳與義乘船出游時曾寫下一首詩:“飛花兩岸照船紅 ,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 ,不知云與我俱東.其中“云不動“云與我俱東分別是以_、_選填“榆堤或“船為參照物.【答

35、案】船 榆堤【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的選擇.以船為參照物 ,船與云同向同速運動 ,相對靜止;以榆堤為參照物 ,云和我的位置均發(fā)生了變化 ,是運動的.44.周末 ,小美與爸媽自駕出游 ,小美與媽媽肩并肩地坐在后座 ,以媽媽為參照物 ,小美是_ 的;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 ,小美是_的.【答案】靜止 運動【解析】此題考查參照物的概念和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小美和媽媽在運動過程中相對位置沒有改變 ,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 ,但相對于路邊樹木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因此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 ,小美是運動的.三、實驗探究題45.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才能發(fā)生

36、 ,在有空氣的空間 ,如果空氣阻力相對物體的重力比擬小 ,可以忽略 ,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體運動.1為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 ,物理學習研究小組一提出了如下猜測:猜測一: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材料有關;猜測二: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測三: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下落的高度有關.為驗證猜測的正確性 ,小組同學用6個金屬球做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實驗序號材 料質量g下落高度(m)下落時間(s)1鐵 球50101.432鋁 球50101.433銅 球50101.434鋁 球50151.755銅 球80202.026鐵 球80101.43為了驗證猜測一 ,

37、應比擬實驗序號為 、 和 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 ,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材料 選填“有關或“無關. 為了驗證猜測二 ,應比擬實驗序號為 和 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 ,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的質量 選填“有關或“無關. 為了驗證猜測三 ,應比擬實驗序號為 和 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 ,物體下落的時間與物體下落的高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2物理學習研究小組二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他們讓質量相等的鐵球和紙團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落 ,他們發(fā)現(xiàn)兩者下落時間不相等 ,原因是: .3以下圖甲是某實驗小組繪制的金屬球由靜止自由下落的高度h與時間t關系圖像;那么圖乙中描述重力對該球做功W與時間t關系的四種

38、圖像中 ,正確的圖像是 .【答案】1123 無關 16 無關 24 有關2紙團受到阻力較大 3C【解析】此題考查了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能力.1為了驗證猜測一 ,所選三次實驗的質量、下落高度要相同 ,材料要不同 ,1 ,2 ,3次實驗符合題目要求 ,由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看出 ,這三次實驗的下落時間相同 ,這說明物體下落時間與物體的材料無關.同理 ,驗證猜測二時 ,應選1 ,6兩次實驗 ,物體下落時間與物體的質量無關.驗證猜測三時 ,應選2 ,4兩次實驗 ,物體下落時間與物體的下落高度有關.2用質量相等的鐵球和紙團做該實驗時 ,由于紙團受到的阻力相對于它的重力較大 ,不能忽略 ,導致兩者下落時間不相等.3功的計算公式是W=Gh,W與t的關系與h與t的關系圖像是一致的 ,故此題選C.46.為研究小物塊在足夠長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 ,小物塊每次均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釋放 ,沿斜面向下運動 ,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測出其運動時間和通過的路程 ,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從A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12345從A點開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