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學》第3版_第1頁
《紡織材料學》第3版_第2頁
《紡織材料學》第3版_第3頁
《紡織材料學》第3版_第4頁
《紡織材料學》第3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紡織材料學第3版姚穆 主編v 第二章 紡織纖維的形態(tài)及基本性質v 第五節(jié) 纖維的吸濕性 一、纖維的吸濕指標 1回潮率與含水率      回潮率W:紡織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對紡織材料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紡織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對紡織材料濕重的百分比。式中: 紡織材料濕重; 紡織材料干重。 2標準回潮率    紡織材料在標準大氣條件下,從吸濕達到平衡時測得的平衡回潮率。國際標準中規(guī)定的標準大氣條件為: 溫度(T)為20(熱帶為27), 相對濕度(RH)為65%, 大氣壓力為86106kPa

2、,視各國地理環(huán)境而定。我國規(guī)定的標準大氣條件為:大氣壓力為1個標準大氣壓,即101.3kPa(760mmHg柱),并規(guī)定了溫、濕度的波動范圍:一級標準:T  20±2,RH   65±2%;二級標準:T  20±2,RH   65±3%;三級標準:T  20±2,RH   65±5%;  紡織材料在實驗測試前需進行調濕處理,通常在標準大氣條件下調濕24h以上即可,合成纖維調濕4h以上即可。 3.公定回潮率(Wk) &

3、#160;     貿易上為了計重和核價的需要,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各種紡織材料的回潮率。      混紡紗的公定回潮率          其中:Wi(%)混紡材料中第i種纖維的公定回潮率;            Pi(%)混紡材料中第i種纖維的干重混紡比。4.標準重量 Gk    

4、   是紡織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v 常用纖維的標準狀態(tài)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纖維種類 標準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 原棉 78 111 苧麻(脫膠) 78 12 亞麻 811 12 黃麻 1216(生麻),913(熟麻) 14 細羊毛 1517 - 洗凈毛 - 15 山羊毛 - 15 干毛條 - 18.25 油毛條 - 19 桑蠶絲 89 11.0 粘膠纖維 1315 13 醋酯纖維 47 7 滌綸 0.40.5 0.4 錦綸6 3.50.5 4.5 錦綸66 424.5 4.5 腈綸 1.22.0 2.0 維綸 4.55.0 5 丙綸 0 0 氯綸 - 0

5、氨綸 - 1 v 常用紗線的公定回潮率 二.纖維的吸濕機理1.吸著水分的種類   根據水分子在纖維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為三種: (1)吸收水    由于纖維中極性基團的極化作用而吸著的水。 吸收水是纖維吸濕的主要原因。  v 直接吸收水:由于纖維中親水基團的作用而吸著的水分子。它們之間的結合力較強,主要是氫鍵力,同時放出的熱量也較多。 v 間接吸收水:其他被吸著的水分子。a.由于水分子的極性再吸著的水分子 b.纖維中其他物質的親水基團所吸引的水分子。它們之間的結合力較弱,主要是范德華力,同時放出的熱量也較少。2)毛細水   

6、;  纖維有許多細孔,由于毛細管的作用而吸收的水分。     微毛細水:存在于纖維內部微小間隙之中的水分子;    大毛細水:存在于纖維內部較大間隙之中的水分子(當濕度較高時)。 3)粘著水(表面吸附)     纖維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      區(qū)別:吸收水屬于化學吸著,是一種化學鍵力,因此必然有放熱反應; 毛細水和粘著水屬于物理吸著,是范德華力,沒有明顯的熱反應, 吸附也比較快。2吸濕過程 一般認為纖維吸濕時,水分子先吸附至纖維表面,然后

7、水蒸氣向纖維內部擴散,與纖維內大分子上的親水性基團結合,隨后水分子進入纖維的縫隙孔洞,形成毛細水。 v 大氣條件與纖維吸濕 一、吸濕平衡與平衡回潮率     纖維材料的含濕量隨所處的大氣條件而變化。      吸濕平衡:纖維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水分和放出水分在數量上接近相等,這種現象稱之吸濕平衡。 吸濕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    平衡回潮率:將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纖維,放到一個新的大氣條件下,它將立刻放濕或吸濕,經過一定時間后,它的回潮率逐漸趨向于一個穩(wěn)定的值,稱為平衡回潮率。 特點: 1.都是對

8、數曲線 ;      2. 起始段快,以后減慢直至平衡 ;      3.吸濕平衡所需要的時間<放濕平衡所需時間;      4.吸濕平衡W不等于放濕平衡W。二、吸濕等溫線  1.定義:(T一定,W-RH%的關系)   吸濕(放濕)等溫線:在一定的大氣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纖維材料因吸濕(放濕)達到的平衡回潮率與大氣相對濕度的關系曲線;特點:1.曲線都呈反S形,吸濕機理基本一致。 2.RH= 0%15% 時,曲線的

9、斜率比較大;原因:開始階段纖維中游離的親水基團比較多,容易吸濕。     RH= 15%70% 時,曲線的斜率比較??; 原因:因主要靠間接吸收,且水分子進入纖維內部的微小間隙中,形成毛細水,同時纖維還有一個膨化過程,所以吸收的水分比開始階段減少;      RH>70% 時,曲線斜率又明顯地增大。 原因:因水分進入纖維內部較大的間隙,纖維產生膨化,毛細水大量增加,表面吸附的能力,也大大增強,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回潮率的上升速度。3. 纖維種類不同,曲線的高低不同吸濕能力強的在上方,如羊毛、粘膠;吸濕能力差的在下方

10、,如腈綸、滌綸等。三、吸濕滯后性(或吸濕保守現象) 1.定義:同樣的纖維在一定的大氣溫濕度條件下,從放濕達到平衡和從吸濕達到平衡,兩種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這種現象稱之。 2.產生原因: 一 般認為吸濕時由于水分子進人纖維的無定形區(qū),使大分子間距離增加,少數連接點被迫拆開,而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結合。放濕時,水分子離開纖維,連接點有重新結 合的趨勢,但由于大分子上已有較多的極性基團與水分子相吸引,阻止水分子離去,而且大分子間的距離不能及時完全回復到原來情況,因而保留了一部分水分子。 因此同一纖維在同樣的溫濕度的條件下,從放溫達到平衡比從吸濕達到平衡具有較高的回潮率。  

11、0;        同一種纖維的吸濕等溫線與放濕等溫線并不重合,而形成吸濕滯后圈。       吸濕滯后值(即差值)與纖維的吸濕能力和相對濕度有關。在同一相對濕度條件下,吸濕性大的纖維,差值比較大。如羊毛  2.0%,  粘纖  1.8%2.0%,蠶絲  1.2%,  棉  0.9%, 錦綸 0.25% ,滌綸等吸濕等溫線和放溫等溫線則基本重合。 3.應用 (1)調濕和預調濕:   調濕:紡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濕性,故

12、實驗前,需要將試樣統(tǒng)一在標準狀態(tài)下放置一定時間,使達到平衡回潮率。     預調濕:為避免纖維因吸濕滯后性所造成的誤差,需預先將材料在較低的溫度下烘燥(一般為4050°C下去濕0.5l h),使纖維的回潮率遠低于測試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標準狀態(tài)下,使達到平衡回潮率。(2)車間溫濕度調節(jié) 如:纖維處于放濕時,車間空氣的RH%<規(guī)定值;纖維處于吸濕時, 車間空氣的RH%>規(guī)定值。四、吸濕等濕線1.定義:纖維在一定的大氣壓力下,相對濕度一定時,平衡回潮率隨溫度而變化的曲線。(RH%一定,W-T的關系曲線)規(guī)律:溫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

13、。但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由于纖維的熱膨脹等原因,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3.原因:     T增加時,纖維中的水分子的熱運動能和纖維分子的熱振動能增大,使纖維內水蒸汽的蒸發(fā)壓升高,它比空氣中已成為氣體的蒸汽部分壓力的上升快得多,因此使水分子保留在纖維分子上的能力減少。    此外,存在于纖維內部空隙中的液態(tài)水蒸發(fā)蒸汽壓力也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升高。v 影響纖維吸濕的因素 v 一 內在因素1親水基團的作用 2纖維的結晶度及內部空隙3纖維的比表面積 4纖維內的伴生物和雜質 v 二 外界因素 纖維大分子中,親水基團的多少和極性強弱均能影響

14、其吸濕能力的大小。數量越多,極性越強,纖維的吸濕能力越高。     如:羥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COOH)、氨基(-NH2)等。 與水分子的親和力很大,能與水分子形成化學結合水(吸收水)。纖維素纖維: 如棉、粘纖、銅氨等纖維,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個-OH,在水分子和-OH之間可形成氫鍵,所以吸濕性較大。醋酯纖維中大部分羥基都被乙酸基(-COCH3)取代,而乙酸基對水的吸引力又不強,因此醋酯纖維的吸濕性較低。 蛋白質纖維:    主鏈上含有親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NH2)、羧基(一COOH)

15、等親水性基團,因此吸濕性很好,尤其是羊毛,側鏈中親水基團較蠶絲更多,故其吸濕性優(yōu)于蠶絲。合成纖維: 含有親水基團不多,故吸濕性都較差。   維綸大分子中含有羥基(一OH),經縮醛化后一部分羥基被封閉,吸濕性減小,但在合纖中其吸濕能力最好。   錦綸6、錦綸66 大分子中,每6個碳原子上含有一個酰胺基(-CONH-),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濕能力。   腈綸大分子中只有親水性弱的極性基團氰基(-CN),故吸濕能力小。   滌綸、丙綸中因缺少親水性基團,故吸濕能力極差,尤其是丙綸基本不吸濕。&

16、#160;     此外,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纖維,如果大分子端基是親水性基團,其吸濕能力也較強。 纖維的結晶度和內部空隙纖維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能進入結晶區(qū),在結晶區(qū)內,分子有規(guī)則地緊密排列,活性基在分子間形成了交鍵,如氫鍵、鹽式鍵、雙硫鍵等,所以水分子就不易滲入,若要產生吸濕作用就須打開這些交鍵,使活性基游離,顯然這是困難的。因而纖維的吸濕作用主要是發(fā)生在無定形區(qū)。      纖維的結晶度越低,吸濕能力就越強。在同樣的結晶度下,微晶體的大小對吸濕性也有影響。一般來說,晶體小的吸濕性較大。 如:棉經絲光后,由于結晶度降低

17、使吸濕量增加;       棉和粘膠同屬纖維素纖維,每一個葡萄糖?;隙己?個一OH,但棉纖維的結晶度為70左右,而粘膠纖維僅30左右,W粘膠>W棉。                             纖維無定形區(qū)內縫隙孔洞越多越大,纖維吸濕能力越強。 如

18、:*粘膠纖維結構比棉纖維疏松,縫隙孔洞多,是其吸濕能力遠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合成纖維結構一般比較致密,而天然纖維組織中有微隙,這也是天然纖維的吸濕能力遠大于合成纖維的原因之一。v 纖維的比表面積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強,吸附的水分子數也越多,吸濕性越好。v 細纖維的比表面積大,較細纖維的回潮率偏大些。v a.棉纖維中有含氮物質、棉蠟、果膠、脂肪等,其中含氮物質、果膠較其主要成分更能吸著水分,而蠟質、脂肪不易吸著水分。 因此棉纖維脫脂程度越高,其吸濕能力越好;v  b.羊毛表面的油脂是拒

19、水性物質,它的存在使吸濕能力減弱; v  c.麻纖維的果膠和蠶絲中的絲膠有利于吸濕; v  d.化學纖維表面的油劑,其性質會引起吸濕能力的變化,當油劑表面活性劑的親水基團向著空氣定向排列時,纖維吸濕量變大。 外界因素1溫度的影響       在一般的情況下,隨著空氣和纖維材料溫度的提高,纖維的平衡回潮率將會下降。   2相對濕度的影響 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越高,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力越大,也即是單位體積空氣內的水分子數目越多,水分子到達纖維表面的機會越多,纖維的吸濕也就較多。 在溫度和濕度這兩個因素:  

20、;    對親水性纖維來說,相對濕度對回潮率的影響是主要的;      對疏水性的合成纖維來說,溫度對回潮率的影響明顯。 3. 纖維原來回潮率大小的影響      由吸濕滯后性我們可知,當纖維材料置于一新的大氣條件下時,其從放濕達到平衡時的回潮率要高于從吸濕達到的回潮率。故纖維原來回潮率大小也有一定的影響。v 吸濕對纖維性質的影響 一、對重量的影響其中:G0干重;Ga稱見重量。二、對長度和橫截面積的影響      纖

21、維吸濕后體積膨脹,橫向膨脹大而縱向膨脹小,表現出明顯的各向異性,即 Sd>Sl。纖維的膨脹率:Sd=D/D;Sl=L/L; Sa=A/A;   Sv=V /V 式中:D、L、A、V纖維原來的直徑、長度、截面積和體積;             D、L、A、V 纖維膨脹后,其直徑、長度、 截面積和體積的增加值。v 同一纖維,可根據吸濕膨脹后各向異性的大小,來判斷大分子的取向度。v 各種纖維在水中的膨脹性能表 三、對密度的影響 

22、0;    W增加,纖維密度增加;大多數纖維在  W=4%6%時密度最大。    W再增加,纖維密度逐漸變小,因為纖維體積顯著膨脹,而水的比重小于纖維。 四、對機械性質的影響     纖維吸濕后,其力學性質如強力、伸長、彈性、剛度等隨之變化。1.對強力的影響:(1)一般規(guī)律是W增加,其強力會下降;     這是因為水分子進入纖維內部無定形區(qū),減弱了大分子間的結合力,使分子間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滑移之故。強力下降的程度,視纖維內部結構和吸

23、濕多少而定。    粘膠纖維由于大分子聚合度較低,結晶度也較低,纖維斷裂主要表現為大分子的滑脫,同時水分子進入后對大分子結合力的減弱也很顯著,因此吸濕后強力下降非常顯著。(2)吸濕能力差的纖維,W增加,強力變化不太顯著合成纖維由于較弱,所以吸濕后強力的降低。(3)棉、麻纖維,吸濕后強力反而增加; 這是由于棉和麻纖維大分子聚合度很高,結晶度也很高,纖維斷裂主要表現為大分子本身的斷裂,而水分子進入后對大分子間結合力的減弱不顯著,并主要表現為水分 子進入后可將一些大分子鏈上的纏結被拆開,分子鏈的舒展和受力分子鏈的增加,平均地負擔纖維上所受的外力,因此使纖維強力增加。2.

24、對纖維伸長率的影響:     W增加,伸長率有所增加。    這是因為水分子進入纖維內部后,減弱了大分子間的結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時容易伸直和產生相對滑移的緣故。3.對纖維的脆性、硬性有所減小,塑性變形增加,摩擦系數有所增加。v 常見纖維在潤濕狀態(tài)下強伸度變化表 五、對熱學性質的影響  纖維吸濕放熱1.原因:由于空氣中的水分子被纖維大分子上的極性基團所吸引而與之結合,分子的動能降低而轉換為熱能被釋放出來的緣故。2.指標:吸濕微分熱:纖維在給定回潮率時吸著1克水放出的熱量。單位為J/g(水) &

25、#160; 各種干燥纖維的吸濕微分熱大致接近,約為837.41256J。吸濕積分熱:在一定的溫度下,1g干燥纖維從某一回潮率吸濕到達完全潤濕,所放出的總熱量稱為,單位為J/g(干纖維)。        吸濕能力強的纖維,其吸濕積分熱也大。3.應用(1)吸濕放熱與保暖性(2)吸濕放熱與紡織材料儲存(3)吸濕放熱與熱工計算v 各種纖維的吸濕積分熱 六、對電學性質的影響    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結構,賦予纖維具有高的電絕緣性能。    纖維吸濕絕緣性能下

26、降,介電系數上升,介電損耗因素增大。    使纖維的比電阻下降,減緩靜電現象。       應用:電阻式和電容式電氣測濕儀。七、對光學性質的影響 當纖維的回潮率升高時,纖維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子進人纖維后,引起分子結構作某些改變造成的。v 吸濕性的測試方法 一、直接測定法      稱得濕重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G0,根據定義求得W。   具體的測試方法有: 烘箱法(1)原理 烘箱是利用電熱絲加熱,當箱內溫度升至規(guī)定值時,把試樣放入烘箱內,

27、使紡織材料內的水分蒸發(fā)于熱空氣中,并利用換氣裝置將濕空氣排出箱外。由于紡織材料內水分不斷蒸發(fā)和散失,質量不斷減少,當質量烘至恒量時,即為紡織材料干重(烘燥過程中的全部質量損失都作為水分),最后算出回潮率指標。 國家標準規(guī)定供給烘箱的大氣應為標準大氣,如為非標準大氣,則測得的烘干質量應修正到標準大氣條件下的干重。 (2)影響烘干效果的因素: a.溫度和時間        溫度:棉105°C;絲110°C;其它纖維105110°C。 (有溫控裝置)   時間:烘燥90分鐘左右,第一次稱重,

28、10min后第二次稱重,兩次重量之差與后一次重量之比<0.05%,后一次重量為干燥重量。 b.稱重方法        稱重方法:箱內熱稱、箱外熱稱和箱外冷稱三種。 c.大氣溫濕度條件        箱內的相對濕度不可能達到0,當烘箱置于非標準大氣條件下測試時,其干重需根據當時環(huán)境的溫度和相對濕度進行修正。再用修正后的干重計算其回潮率。 優(yōu)點:檢驗歷史長,測得的結果比較穩(wěn)定; 缺點:耗電量大,時間長,并易損壞試樣;      纖維內

29、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質的揮發(fā),影響測定結果的真實性;      干重不是絕對的干重。2.紅外線輻射法  利用紅外線燈泡發(fā)出來的紅外線照射試樣,能量高,穿透力強,使材料內部在短時間內達到很高的溫度,將水分去除。          一般情況下只要520min即可烘干。 優(yōu)點:烘干迅速、耗電量省、設備簡單; 缺點:試驗結果不穩(wěn)定  (溫度無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勻,局部過熱而使材料烘焦變質)3高頻加熱干燥法     利用高頻電磁波在物質內部產生熱量以去除水。  高頻介質加熱法或電容加熱法(頻率范圍為1100MHZ);      微波加熱法(頻率范圍是8003000MHZ)。 優(yōu)點:從材料內部產生高熱,一次烘燥量也比較大,迅速而均勻;加熱設備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體上,熱損失??; 缺點:設備費用高,投資多、耗電量大,運轉和維修費用較高,           水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