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病例討論_第1頁
血液科病例討論_第2頁
血液科病例討論_第3頁
血液科病例討論_第4頁
血液科病例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輯ppt1LOGO編輯ppt2病例摘要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0歲,因“咽痛4天”入院。 患者4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咽痛、乏力、低熱,體溫最高37.8度,伴咳嗽,咽部清水樣分泌物增多,伴惡心、納差,無頭暈、無鼻塞流涕等不適,遂至寶中心就診,查血常規(guī):紅細胞2.85*1012/L,血紅蛋白88g/L,白細胞 1.8*109/L,血小板13*109/L,今為進一步診治,門診擬“全血細胞減少”收治入院。(2012-4-27)編輯ppt3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認結核、肝炎等傳染病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否認手術、外傷、輸血史。 個人史:否認吸煙飲酒史。 月經(jīng)史:目前已停經(jīng)

2、2月,妊娠8+周。 婚育史:已婚已育,家人體健。 家族史:否認特殊家族遺傳病史。編輯ppt4體格檢查體格檢查 神清,氣平,精神可,查體配合,全身皮膚未見出血點,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頸軟,氣管居中,雙側扁桃體度腫大,兩肺呼吸音粗,未及明顯干濕羅音,心臟濁音界無擴大,HR 92次/分,律齊,各瓣膜未聞及雜音,全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衛(wèi),肝肋下1cm可及,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浮腫。編輯ppt5輔助檢查輔助檢查 血常規(guī):紅細胞2.92*1012/L,血紅蛋白79g/L,白細胞 1.73*109/L,血小板11*109/L,CRP44mg/L 凝血功能:PT 13S,APTT 38.3S,

3、TT 13.4S,FIB 2.94g/L,D2 35.2ug/L,FDP 158.2ug/ml,3P弱陽性 絨毛膜促性腺素 71109mIU/ul編輯ppt6 骨穿編輯ppt7初步診斷初步診斷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 診斷依據(jù)診斷依據(jù)青年女性,急性起病癥狀:乏力、低熱、納差體征:肝區(qū)輕度腫大血象+凝血:凝血功能偏低,全血細胞減少骨穿檢查:早幼粒細胞30%(確診)編輯ppt8提出問題:提出問題: 還需完善哪些檢查? 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治療存在哪些風險?編輯ppt9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型)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的急性

4、白血病,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驟,迅速惡化,出血傾向明顯,易發(fā)生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外周血白細胞數(shù)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細胞30%。這類白血病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緩解。編輯ppt10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1、貧血 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f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臉色蒼白,自覺虛弱乏力、多汗。2、發(fā)熱 半數(shù)以上的患者以發(fā)熱為早期表現(xiàn),可為38度以下的低熱,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熱。多數(shù)為反復不規(guī)則的發(fā)熱3、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xiàn)者近40%,出血可發(fā)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常見于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jīng)過多等。M3最為常見,發(fā)生率高達7294,明顯多于其他類型AL,發(fā)

5、病早期或化療早期極易合并DIC或內(nèi)出血而死亡。編輯ppt114、原因不明無痛性腫大()淺表淋巴結的腫大,以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多見,往往沒有明顯疼痛。()一側性睪丸無痛性腫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區(qū)、左上腹脾區(qū)不適和疼痛。體檢可發(fā)現(xiàn)肝脾腫大。胸骨下端可有壓痛。5、可有頭痛、惡心、嘔吐、偏癱、意識喪失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是白血病對腦細胞和腦膜浸潤的緣故。編輯ppt12主要實驗室檢查主要實驗室檢查 骨髓象骨髓象: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很少見增生低下,分類中可見清一色顆粒異常(化療時釋放促凝物質(zhì)導致出血原因之一)的早幼粒細胞,占有核細胞的3090以上,過氧化酶、蘇丹黑、非特異性酯酶染色()

6、 染色體檢查染色體檢查:9095%的病例有17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移位至15號染色體。改移位使15號染色體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與17號染色體上的維甲酸受體基因(RAR)形成PMLRAR融和基因(它是M3發(fā)病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有效的分子基礎) DICDIC的實驗室診斷結果陽性率高的實驗室診斷結果陽性率高。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硫酸魚精蛋白試驗3P(),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優(yōu)質(zhì)蛋白融解時間縮短導致出血甚至DIC編輯ppt13 M3a:胞質(zhì)中充滿粗大的嗜苯胺藍顆粒,:胞質(zhì)中充滿粗大的嗜苯胺藍顆粒,且密集融合分布,顆粒也可以覆蓋在校上。且密集融

7、合分布,顆粒也可以覆蓋在校上。編輯ppt14 M3b:胞質(zhì)中嗜苯胺藍顆粒細小,而密:胞質(zhì)中嗜苯胺藍顆粒細小,而密集分布。集分布。編輯ppt15鑒別診斷鑒別診斷 1.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該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態(tài)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細胞,全血細胞減少和染色體異常,易與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細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細胞異常 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血象中出現(xiàn)異形淋巴細胞,但形態(tài)與原始細胞不同,血清中嗜異性抗體效價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風疹等病毒感染時,血象中淋巴細胞增多,但淋巴細胞形態(tài)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急性粒細胞缺

8、乏癥恢復期 在藥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的恢復期,骨髓中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加。但該癥多有明確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細胞中無Auer小體。短期內(nèi)骨髓成熟粒細胞恢復正常。編輯ppt16治療(參照指南)治療(參照指南) 誘導緩解治療: 緩解后治療: 復發(fā)及難治APL治療: 對癥支持治療:編輯ppt17誘導緩解治療誘導緩解治療 1.能耐受以蒽環(huán)類為基礎化療的患者,根據(jù)誘導前外周血WBC進行危險分層治療。低中危組(誘導前外周血WBC10*109/L)全反式維甲酸(ATRA)+去甲氧柔紅霉素(IDA)或柔紅霉素(DNR)+三氧化二砷(ATO)ATRA+IDA或DNR高危組(誘導前外周血WBC10*1

9、09/L)ATRA+ATO+IDA或DNRATRA+IDAATRA+DNR阿糖胞苷(AraC)編輯ppt182.不能耐受以蒽環(huán)類為基礎化療的患者,予ATRA+ATO治療。(1)藥物使用劑量(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diào)整):ATRA 20mgm2d口服至血液學完全緩解(CR);ATO 0.16mgkgd靜脈滴注至血液學CR;IDA 812mgm2d靜脈注射,第2、4、6或第8天;DNR 4590mgm2d靜脈注射,第2、4、6或第8天;Ara-C 150mgm2d靜脈注射,第1-7天。(2)化療起始時間,低危組患者可于ATRA誘導治療72h后開始,高危組患者可考慮與ATRA誘導治療同時進行。編輯pp

10、t19誘導階段評估誘導階段評估 ATRA的誘導分化作用可以維持較長時間,在誘導治療后較早行骨髓評價可能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因此,骨髓評價一般在第4-6周、血細胞計數(shù)恢復后進行,此時,細胞遺傳學一般正常。分子學緩解一般在鞏固2個療程后判斷。編輯ppt20初始誘導失敗患者的治療初始誘導失敗患者的治療 1.ATRA+蒽環(huán)類藥物誘導失敗者: (1)ATO再誘導; (2)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2.ATRA+砷劑+蒽環(huán)類藥物誘導失敗者 (1)臨床研究; (2)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編輯ppt21APL CR后的鞏固治療后的鞏固治療鞏固治療的目標是獲得分子生物學緩解 1.ATRA+葸環(huán)類藥物達CR者: (1

11、)低/中危組:ATRA+IDA 812mgm2d或DNR4590mgm2d*3天,共2個療程。 (2)高危組:ATRA+IDA 812mgm2d或DNR 4590mgm2d*3天+Ara-C150mgm2d*7天,共2個療程;ATRA+HHT 4mgm2d*3天+Ara-C 1g/m2,每12h次,共3天,1個療程。 以上每個療程中ATRA用法為20mgm2d口服14天。編輯ppt22 2.不能耐受化療以ATRA+砷劑達CR者:予ATRA+ATO鞏固治療6個療程。 鞏同治療結束后采用定性或定量PCR方法檢測患者骨髓細胞的融合基因(主要是PML-RARa),以證實是否達到分子水平緩解。融合基因陰

12、性者進入維持治療階段;融合基因轉陽性者,4周內(nèi)復查,陰性者進入維持治療階段,復查陽性者按復發(fā)處理。編輯ppt23APL CR后的維持治療后的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建議依據(jù)危險度分層進行。 1.低/中危組:ATRA 20mgm2d*14天,天,間歇14天(第1個月);ATO 0.16mgkgd*14天,天,間歇14后同等劑量14天(第2-3個月);完成5個循環(huán)周期。 2.高危組:ATRA 20mgm2d*14天,天,間歇14天(第1個月);ATO 0.16mgkgd*14天,天,間歇14后同等劑量14天(第2-3個月);甲氨蝶呤(MTX)15mgm2,每周1次,共4次,或者6-巰基嘌呤(6-MP)5

13、0mgm2d共2-4周(第3個月)。完成5個循環(huán)周期。 2年內(nèi)每3個月采用PCR方法檢測患者骨髓細胞的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持續(xù)陰性者,繼續(xù)維持治療;融合基因轉陽性者,4周內(nèi)復查;復查結果陰性者,繼續(xù)維持治療,確實陽性者按復發(fā)處理。編輯ppt24治療后患者隨訪治療后患者隨訪 完成維持治療后患者第1年建議每3-6個月進行融合基因檢測,第2年及以后檢測間隔可漸變?yōu)?-12個月。融合基因持續(xù)陰性者繼續(xù)觀察;融合基因轉陽性者,4周內(nèi)復查陰性者進入維持治療階段,復查陽性者按復發(fā)處理。 對于長期生存患者隨訪中應關注治療藥物(包括蒽環(huán)類和砷劑)的長期毒性反應,包括心臟毒性和第二腫瘤等。編輯ppt25復發(fā)及難治復

14、發(fā)及難治APL治療治療 一般采用砷劑ATRA進行再誘導治療。1.達二次緩解(細胞形態(tài)學)者進行融合基因檢測,融合基岡陰性者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或砷劑鞏固治療(不適合移植者)6個療程。融合基因陽性者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或進入臨床研究。 強烈建議二次緩解的患者行鞘內(nèi)注射,以預防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侵犯。 2.再誘導未緩解者可加入臨床研究,或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編輯ppt26對癥支持治療對癥支持治療 1.臨床凝血功能障礙和明顯出血:輸注血小板維持PLT(30-50)*109/L,輸注冷沉淀、凝血酶原復合物和冰凍血漿維持FG1500mg/L、PT和APTT值接近正常。每日監(jiān)測DIC直至凝血功能正常。 2

15、.對高白細胞的APL患者,一般不推薦白細胞分離術。 3.APL分化綜合征:警惕分化綜合征的發(fā)生(通常在初診或復發(fā)時,與WBC10*109/L,并持續(xù)增長相關。表現(xiàn)為發(fā)熱、氣促、低氧血癥、胸膜或心包周圍滲出),應考慮停用ATRA并密切關注容量負荷和肺功能狀態(tài),盡早使用地塞米松(10mg,每日2次,大于2周),直至低氧血癥解除。編輯ppt27 4.亞砷酸不良反應的監(jiān)測:治療前心電圖檢查(評估有無QT間期延長),血電解質(zhì)(鈣、鉀、鎂離子)和肌酐;治療期間維持血鉀離子濃度4mmol/L,維持血鎂離子濃度18mg/L,重新評估患者絕對QT間期500ms. 5.誘導治療期間,除非粒細胞缺乏患者感染,一般不

16、推薦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6.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NSL)的預防:診斷時為低/中危組患者,應進行3次預防性鞘內(nèi)治療,診斷時為高危組或復發(fā)患者,因發(fā)生CNSL的風險增加,對這些患者應進行6次預防性鞘內(nèi)注射。編輯ppt28小結小結 ATRA誘導分化早幼粒細胞白血 病 中幼晚幼成熟白 細胞發(fā)展 三個階段 凋亡有目的、有程序的 As2O3 讓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 雙向調(diào)節(jié) 胞死亡 誘導分化同ATRA HA或DA方案小劑量化療直接殺傷或破壞 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編輯ppt29預后預后 經(jīng)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治療使M3的有效率提高達95,CR率達92。所以我們有理由說M3是急性白血病中療效最好、前途最光明的一種,也是急性白血病中唯一可能治愈的一種。編輯ppt30后續(xù)情況后續(xù)情況 該患者經(jīng)骨髓穿刺、融合基因篩查及染色體分型檢查后確診為M3,立即予AT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