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影響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影響畢業(yè)論文_第2頁
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影響畢業(yè)論文_第3頁
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影響畢業(yè)論文_第4頁
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影響畢業(yè)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福建農(nóng)林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 論文題目: 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力 的變化特征 學 院: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 專業(yè)年級: 2013級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 學 號: 3136802013 姓名: 指導教師、職稱: 2017年 4月17日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RillFlow on Colluvial Deposits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Specialty and Grade: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Number: 31368

2、02013 Name: YanXiaojun Advisor: Lecturer JiangFangshi Submitted time: April 17 2017 目 錄摘要:1Abstract:1引言11 試驗材料與方法21.1研究區(qū)概況21.2試驗方法21.2.1土樣的采集及性質(zhì)21.2.2試驗設計31.2.3試驗設備31.2.4試驗過程32 結果與分析42.1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變化與流量的關系42.2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變化與坡度的關系52.3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因子模型62.3.1輸沙能力因子模型62.3.2輸沙能力因子模型的討論6參考文獻7致 謝9 坡度和流量對崩積體坡面細溝水流輸沙

3、能力的影響摘要:要進一步揭示細溝侵蝕的機理,必須精確地計算出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這不僅是細溝侵蝕發(fā)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參數(shù),而且也是建立細溝水流侵蝕過程模型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本研究采用細溝水槽進行崩積體坡面輸沙能力的研究。實驗的結果表明:在不同坡度條件下,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著流量的增加而變大,而且能用冪函數(shù)方程很好的描述出來;在不同流量條件下,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著坡度的增加而變大,大部分能用冪函數(shù)方程很好的描述出來;可以用二元冪函數(shù)方程很好的描述出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著坡度和流量兩個因子的變化而變化的特征,而且流量因子對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的影響能力大于坡度因子;崩積體坡面輸沙能力并不能用AN

4、SWERS模型中輸沙能力方程計算。關鍵詞:崩積體坡面;細溝侵蝕;輸沙能力;模型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rill erosion, we must figure out the water transport capacity quite accurate, this is not noly a parameter of the process of the rill erosion , but also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establishing the rill erosion model

5、. In this paper , the water transport capacity of colluvial deposits was studied by a flu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in different slope, rill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flow discharge,the connection could be describe by power equation;in the different flow discharge, rill flo

6、w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slope, most of them could be describe by power equation,too;dual binary power function can shows the rill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change with slope gradients and flow discharge,the effect of slope gradient was smaller than flow discharge in the p

7、ower function;ANSWERS model was not well suit for the colluvial deposits. Key words: colluvial deposits;rill erosion;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model 引言土壤侵蝕作是指土壤或土體在水力、風力、凍融或重力等的作用下發(fā)生沖刷、剝蝕和流失的現(xiàn)象,這一個中國乃至世界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已經(jīng)引起許多學者的廣泛關注1-2。細溝侵蝕是坡面土壤侵蝕的形式之一,是指在坡面已經(jīng)形成細溝的情況下,對溝壁、溝底、溝頭土壤進行分散、沖刷和搬運3。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土壤

8、侵蝕的過程中,土壤顆粒在水流中含沙量小于水流輸沙能力的條件下發(fā)生分離,在水流中含沙量小于水流輸沙能力的條件下則發(fā)生沉積4-5。水流輸沙能力是指在單位時間不同坡度和流量條件下水流攜帶泥沙的最大含量,是分辨侵蝕過程中泥沙發(fā)生沉積或分離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指標6。因此,要建立侵蝕過程模型,最重要的是精確估算出水流輸沙能力。崩崗作為一種土壤侵蝕現(xiàn)象,在我國南方紅壤區(qū)危害十分嚴重7-9,主要是指在水力和重力的雙重作用下山坡土石頭受破壞而崩塌被沖刷的這一現(xiàn)象10。一般由集水坡面、崩壁、崩積體、沖刷溝道、沖積扇組成11。崩積體是崩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在水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崩壁和原山體坡面的物質(zhì)通過搬運和堆積

9、在崩壁下方的物質(zhì)12-13。細溝侵蝕作為坡面侵蝕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我國南方紅壤區(qū)崩崗侵蝕的一個重要原因。流量和坡度是影響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兩個主要因子,而且這兩個因子可以通過試驗測量得到。所以,在研究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經(jīng)常把流量和坡度兩個因子作為最基本的兩個參數(shù)。Beasley等14通過對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研究,得出了坡度和流量因子計算輸沙能力的模型。Lei等15通過水槽試驗得出輸沙能力與坡度和流量因子呈現(xiàn)出線性關系。Zhang16利用水槽模擬徑流沖刷試驗,也認為坡度和流量是兩個主要的因素,影響徑流的輸沙能力。國外學者研究輸沙能力的模型主要是用于計算緩坡,一般上限坡度為20,而我們南方紅壤區(qū)的崩

10、崗侵蝕的坡度在040°17,且研究其侵蝕過程中輸沙能力的變化比較少。本研究采用溝頭放水沖刷裝置,設置不同流量和坡度,進行室內(nèi)坡面細溝水流輸沙模擬試驗,研究不同坡度和流量條件下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變化特征,建立崩積體坡面輸沙能力模型,借此進一步加深對崩積體坡面細溝侵蝕的認識,為建立坡面細溝侵蝕計算模型奠定基礎。1 試驗材料與方法1.1研究區(qū)概況試驗所用土壤取自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zhèn)洋坑村(24°57N,118°03E),地處河谷小盆地,地形以丘陵為主,屬南亞熱帶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年均溫度為18.5 ,降水充足,年均降水量為1750 mm,降雨頻率為130-170天/年

11、,且多為強度較大的暴雨、大雨18。該地區(qū)土壤主要由花崗巖發(fā)育而成,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下,地帶性植被破壞嚴重,崩崗侵蝕劇烈,治理難度較大。根據(jù)2005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安溪縣崩崗數(shù)量為12828 個,崩崗面積為2305.42 hm2,數(shù)量和面積分別占福建省的49.29%和31.41%;龍門鎮(zhèn)共有崩崗1228 個,崩崗侵蝕面積264.77 hm2,分別占占安溪縣的9.57%和11.48%,是安溪縣崩崗侵蝕較為集中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19。在南方崩崗發(fā)生區(qū),龍門鎮(zhèn)的崩崗侵蝕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2試驗方法1.2.1土樣的采集及性質(zhì)試驗土于2015年4月取自福建省安溪縣龍門鎮(zhèn)洋坑村,采集土體為花

12、崗巖發(fā)育的崩崗崩積體土壤,土壤顆粒組成主要以砂礫、粉粒為主,黏粒含量較低,分別占50.46%、44.51%和5.03%,自然狀態(tài)下土壤平均容重為 1.35 g/cm3,有機質(zhì)含量極低,僅為1.68 g/kg,pH值為5.19,屬酸性土,土質(zhì)疏松、結構性差。為了得到崩積體礫石,試驗前將土壤自然風干后去除根系、石塊等雜物,過10 mm 不銹篩,然后再過2 mm不銹鋼篩,篩取2 mm的細土和210 mm的礫石。210 mm粒徑礫石中23 mm、35 mm、510 mm含量分別為40.14%、44.69%和15.17%,備用。1.2.2試驗設計根據(jù)野外調(diào)查,結合安溪縣降水和崩積體的實際情況,采用坡度流

13、量完全組合設計。崩崗崩積體實際坡度范圍在17.63%83.91%之內(nèi),設定試驗坡度分別為17.63%(10°)、36.40%(20°)、57.74%(30°)、83.91%(40°);根據(jù)研究區(qū)暴雨發(fā)生頻率在崩積體坡面上建立的標準小區(qū)上產(chǎn)生的單寬流量換算得到,坡面徑流系數(shù)為0.8的條件下,設定供水流量分別為0.00028 m2/s(2 L/min)、0.00056 m2/s(4 L/min)、0.00111 m2/s(8 L/min)、0.00222 m2/s(16 L/min)、0.00444 m2/s(32 L/min);采用坡度、流量完全組合試驗,

14、組合場次為20場,每場試驗均重復3次,共60場。1.2.3試驗設備試驗裝置采用細溝水槽,示意圖見圖 1。為使細溝水槽穩(wěn)固,將400 cm×12 cm×10 cm (長×寬×高)的細溝水槽嵌在固定式變坡式(0°40°)鋼槽內(nèi)。加土漏斗作為供土源 ,位于水槽上20cm處;供土速率由搖把調(diào)控漏斗內(nèi)芯轉速控制。將試驗土壤盛土盒10cm×10cm×5cm(長×寬×高)放置在水槽最底端開口,作為補充供土盒,保證當細溝水流接受漏斗供土后,在輸沙能力大于水流含沙量的情況下,流經(jīng)這里的水流能繼續(xù)侵蝕攜帶土壤,使細

15、溝水流流過出口時其含沙量與水流的輸沙能力相符。流量控制采用河北保定蘭格恒流泵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WT600-4F-C 型蠕動泵,可調(diào)整誤差小于20 ml/min。1.2.4試驗過程模擬細溝水流輸沙能力試驗于2016 年710 月在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園人工降雨大廳內(nèi)進行。試驗前在水槽底部、兩側各粘一層試驗土壤,以模擬與試驗土壤表面較相似的下墊面和兩側糙率。試驗開始前,用固定式變坡式鋼槽調(diào)節(jié)不同坡度,用重量法校正蠕動泵流量誤差直到小于20 ml/min,在水槽下端的矩形缺口內(nèi)放置土樣盒補充土源,并且用薄片蓋住,等水流流速達到穩(wěn)定后,用供土漏斗開始向細溝水槽供土,水流將供土漏斗供出的土壤搬運走的

16、同時還有少部分在水槽床面沉積作為判斷供土速率大小的依據(jù)。供土同時用鐵板不停地攪動泥沙,使水流攜帶泥沙達到飽和狀態(tài),由于細溝水槽足夠長,所以流態(tài)在擾動水流在到達補充沙源之前已穩(wěn)定。待含沙水流流出水槽出口時,取下蓋住作為補充土源土樣盒的薄片,每次試驗在水槽出水口采集5個水沙樣。試驗結束后,水沙樣經(jīng)105 烘干后稱重,并計算得出該坡度流量組合條件下的細溝水流輸沙率數(shù)據(jù)。1.2.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0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與分析。輸沙因子模型用SPSS 22.0分析,回歸、非線性擬合檢驗等利用Excel 2010進行完成,用Excel 2010進行繪圖、做表。2

17、結果與分析2.1細溝水流輸沙能力變化隨流量變化特征圖2為不同坡度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隨流量變化過程。由圖2可以看到,在不同坡度條件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細溝水流流量相一致時,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這個結論與Foster等2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即隨著坡度的不斷增加,徑流對泥沙的搬運能力相應的增大。從圖2我們還可以看到,在17.63%這個坡度下,當流量大于0.00111時,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流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在36.40%、57.74% 、83.91%這三個坡度下,當流量大于0.00056時,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細溝水流的輸沙

18、能力在坡度和流量的影響下存在著疊加效應,而且坡度越大,疊加效應越早顯現(xiàn)6。圖2 不同坡度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隨流量變化通過相關性的分析,可以用冪函數(shù)方程描述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與不同流量之間的變化關系,表達式為y=axb(y為輸沙率,x為流量,a,b為方程的回歸系數(shù)),擬合優(yōu)度R2均大于0.95,由此可見擬合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二者之間關系呈現(xiàn)出極顯著相關(P0.01),詳細結果見表1。結合表1和圖2我們可以看出,細溝水流在坡度相同的情況下,輸沙能力隨流量的增加而明顯地增大,這是因為在坡度一致的這個條件下,細溝水流隨流量增加,水流的勢能相應的增加,在細溝下勢能轉化為動能,因而水流動能更大動能,相應地

19、有更多的能量去搬運泥沙;而且當流量增大時,隨著水流的增加泥沙的載體越豐富,搬運能力更強,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細溝水流流量增大而輸沙能力增強。表 不同坡度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y)隨流量(x)變化的經(jīng)驗方程坡度/%回歸方程R2P17.63y =0.5249x1.32960.95460.0136.40y=0.8680x1.30140.98830.0157.74y=1.1618x1.08430.99080.0183.91y=1.2661x1.07710.99010.01注:y為細溝水流輸沙能力,kg/(m-1·s-1),x為細溝水流流量,×10-3 m2/s。2.2細溝

20、水流輸沙能力變化隨坡度變化特征圖3表示不同流量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與坡度之間的關系,由圖3我們可知,在0.00028m2/s至0.00444m2/s的流量條件下,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隨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坡度相同的情況下,流量大的細溝水流對泥沙的搬運能力遠遠大于流量小的細溝水流。在流量較?。?.00025m2/s、0.00056m2/s)的情況下,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增速小于流量較大(0.00111m2/s、0.00222m2/s、0.00444m2/s)的情況。當流量較小時,輸沙能力隨坡度的上升緩慢上升,當流量較大時,輸沙能力在坡度范圍(17.63%36.40%)時,增速明顯,但是一旦坡度超過36

21、.40%時,增速又趨于平緩。圖3 不同流量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隨坡度變化通過相關性的分析,在流量為0.00025 m2/s至0.00444 m2/s的范圍情況下,均可以用冪函數(shù)方程描述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與不同坡度之間的變化關系,表達式為y=axb(y為輸沙率,x為坡度,a,b為方程的回歸系數(shù))。除了流量為0.00111 m2/s之外,擬合優(yōu)度R2均大于0.9,由此可見擬合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二者之間關系呈現(xiàn)出極顯著相關(P0.01),但是在流量為0.00111 m2/s的情況下,擬合優(yōu)度R2為0.8340,兩者之間呈現(xiàn)出顯著相關(P0.05),詳細結果見表2。通過圖3,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流量下,細

22、溝水流的輸沙能力和坡度因素呈現(xiàn)出正相關,即隨著坡度的變大而輸沙能力增強。這可能是因為在流量一致的條件下,坡度增加,細溝水流的勢能增大,在坡面流動時勢能相應的轉化為動能,因此對泥沙的搬運能力越大,輸沙能力增強;除此之外,在坡度變陡的情況下,重力在順坡方向的分力變大,細溝水流因此擁有更大的速度,水流動能增加,輸沙能力增強。表2 不同坡度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y)隨坡度(x)變化的經(jīng)驗方程流量/ (m2·s-1)回歸方程R2P0.00028y=0.3463x0.73430.97830.010.00056y=0.6865x0.46120.9480 0.010.00111y=2.2162x0.9

23、3980.83400.050.00222y=3.7307x0.41790.94790.010.00444y=6.0423x0.19490.97370.012.3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因子模型2.3.1輸沙能力因子模型 通過表1和表2的綜合分析可以知道,坡度和流量是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兩個主要影響因子,而且都呈現(xiàn)出極顯著相關。但是,水流流量和坡度因子并不是單一作用,而是兩者的綜合影響,改變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通過輸沙能力隨坡度和流量變化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可知,坡度和流量兩個因子對水流輸沙能力影響極顯著(F流量=185.175F0.01=4.40,F(xiàn)礫石含量=5.156F0.01=3.37)。所以,

24、需要進一步討論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對坡度和水流流量兩個因子的響應,將不同坡度和流量下的輸沙能力試驗數(shù)據(jù)用SPSS進行多元統(tǒng)計分析,建立在不同流量和坡度的影響條件下,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因子模型: Tc=1757.987S0.248q1.038(R2=0.985,n=20,P<0.01) (1) 式中:Tc為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kg/(m.s);S為坡度();q為流量(m2/s)。公式(1)表明,坡度以及流量這兩個因素對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的影響呈現(xiàn)出極顯著的相關性(P0.01),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二元冪函數(shù)方程很好的描述出來(R2=0.985),并且坡度S的冪指數(shù)為0.248,流量q的冪指

25、數(shù)為1.038,流量的冪指數(shù)比坡度的冪指數(shù)相比大319%,這說明,坡度和流量共同影響細溝水流的輸沙能力,但是流量這個影響因子的作用大于坡度這個影響因子的作用。2.3.2輸沙能力因子模型的討論 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相比較6,可以發(fā)現(xiàn)本研究結果的輸沙能力因子模型與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模型在形式上基本一樣,即流量和坡度是兩個影響細溝水流輸沙能力的主要因素,用二元冪函數(shù)方程來描述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地方在于公式(1)中的指數(shù)0.248和1.308與其他模型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是土壤性質(zhì)結構、試驗條件、試驗設備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Beasley等通過統(tǒng)計分析大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得出輸沙能力的方程,利

26、用這個方程可以得出坡度和流量對輸沙能力的影響具有普遍性,方程表達式為: Tc=146q0.5S,q0.046 (2) Tc= 14600q2S,q0.046 (3) 式中:式中:Tc為輸沙能力,kg/(m·min);S為坡度的正切值,m/m;q為流量,m2/mim。本試驗設計流量在0.00028 m2/s至0.00444 m2/s范圍內(nèi),即0.0168m2/min至0.2664 m2/min范圍內(nèi),因此用方程(2)和(3)與輸沙能力因子模型(1)相比較,得出輸沙因子模型(1)的系數(shù)(1757.987)是方程(2)的系數(shù)(146)的12倍,是方程(3)的系數(shù)(14600)的0.12倍,

27、輸沙因子模型(1)坡度(S)的指數(shù)(0.248)遠遠小于方程(2)和方程(3)坡度(S)的指數(shù)(1.00),但是流量(q)的指數(shù)(1.038)卻大于方程(2)的流量指數(shù)(0.5),但是小于方程(3)的流量指數(shù)(2)。將流量小于0.046 m2/mim代入公式(2),流量大于0.046 m2/mim代入(3)對輸沙能力進行預測,將實測值與預測值進行對比,點繪在同一圖中(圖4)。從圖4可以看出,當流量q0.046 m2/min時,用公式(2)預測的輸沙能力數(shù)據(jù)點在1:1線的下方,通過對實測值與預測值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實測的輸沙能力比預測的輸沙能力大1.82倍(Tcm/Tcp=0.339/0.186

28、=1.82)。當流量q0.046 m2/min時,用公式(3)預測的輸沙能力數(shù)據(jù)點在1:1線上波動較大,通過對實測值與預測值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實測平均值Tcm是預測平均值Tcp的0.80倍(Tcm/Tcp=2.97/3.70=0.80)。通過計算,得到公式(2)和公式(3)模型有效率系數(shù)NSE分別為-0.070、-2.445。這表明公式(2)和公式(3)預測的輸沙能力很不理想。這是由于試驗設計、方法和材料的存在差異,Beasley提出的方程不能適用于本試驗下的細溝水流輸沙能力預測。 圖4 輸沙能力的實測值與預測值比較參考文獻1 傅伯杰, 趙文武, 陳利頂,等. 多尺度土壤侵蝕評價指數(shù)J. 科學

29、通報, 2006, 51(16):1936-1943. 2 張光輝. 國外坡面徑流分離土壤過程水動力學研究進展J. 水土保持學報,2000,14(3): 112-1153 鄭粉莉. 黃土區(qū)坡耕地細溝間侵蝕與細溝侵蝕的研究J. 土壤學報, 1998, 35(1): 95-1034 張光輝. 坡面水蝕過程水動力學研究進展J. 水科學進展,2001,12(3): 396-4025 張晴雯,雷廷武,高佩玲,等. 黃土區(qū)細溝侵蝕過程中輸沙能力確定的解析法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4,37(5): 700-7036 王莎,王占禮,等. 黃土坡面細溝水流輸沙能力變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12,26(4

30、): 104-1077 牛德奎. 華南紅壤丘陵區(qū)崩崗發(fā)育的環(huán)境背景與侵蝕機理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8 梁音,寧堆虎,潘賢章,等. 南方紅壤區(qū)崩崗侵蝕的特點與治理J. 中國水土保持,2009,29(1): 31-349 林敬蘭,黃炎和. 崩崗侵蝕的成因機理研究與問題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 1-410 唐克麗. 中國水土保持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80-8211 蔣芳市, 黃炎和, 林金石, 趙淦等. 不同結皮條件對崩崗崩積體坡面侵蝕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2014, 28(3): 1-612 蔣芳市,黃炎和,林金石, 等. 崩崗崩積體土壤滲透性

31、分析J. 水土保持學報,2013,27(3): 49-5413 蔣芳市,黃炎和,林金石,等. 坡面水流分離崩崗崩積體土壤的動力學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13,27(1): 86-8914 Beasley D B, Huggins L F, Monke E J. Modeling sediment yields from agricultural watersheds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1982, 37(2): 113-11715 Lei T W, Zhang Q W, Zhao J. A laboratory study

32、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ill erosion 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1, 44(6): 1291-129716 Zhang G H,Liu Y M,et al.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oil detachment on steep slopes :I.Transport capacity estimation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2009, 73(4): 1291-129717 趙,

33、淦,黃炎和,林金石,蔣芳市. 流量及坡度對崩崗崩積體侵蝕的影響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2): 11-1618 候曉龍,劉明新,蔡麗萍,張蕓. 安溪崩崗侵蝕區(qū)不同植被配置模式與恢復效果研究J. 亞熱帶水土保持,2010,22(1): 5-1019 林敬蘭,陳志明,黃炎和,等. 安溪縣崩崗侵蝕空間分布特征探討J.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 63-6820 Foster, G, R, Meyer, L, 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upland erosion by fundamental erosion mechanicsC. Proc.

34、Sediment-Yield Workshop,USDA Sediment Lab:Present and Prospective technology for predicting sediment yield and sources, 1972. 190-207致 謝經(jīng)歷了幾個月的時間,終于完成畢業(yè)實驗及論文設計,在寫作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難,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蔣芳市老師不厭其煩的幫助我進行論文的修改,也感謝實驗室?guī)熜謳熃阍谧鰧嶒炓约皩懏厴I(yè)論文過程中對我的幫助和支持,正是他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受益匪淺。在此,向幫助和指導過我的老師和學長學姐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感謝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各位

35、學者,如果沒有他們研究成果的幫助和啟發(fā),我將很難完成本篇論文的寫作。也非常感謝學校提供豐富的資源讓我們能收集到有用的資料,順利完成論文寫作。再次感謝每個人! 畢業(yè)論文答辯五大步驟流程畢業(yè)論文答辯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紹、答辯人陳述、提問與答辯、總結和致謝五部分,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畢業(yè)論文答辯五大步驟流程,供大家閱讀查看。范文:各位老師與同學:大家好! 我來自XX學院XX專業(yè),我叫XX,今天我演講題目是會計基本職業(yè)道德-不做假帳。金融業(yè)屬于高風險行業(yè),其行業(yè)效益需要通過會計報表和會計資料反映出來,如果會計資料失真,將無法真實反映企業(yè)經(jīng)營狀況,使管理者無法正確決策,最終導致經(jīng)營風險,嚴重干擾正常社會經(jīng)濟秩序,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本文以此為背景,研究會計從業(yè)人員如何不做假賬,提升個人職業(yè)道德,促進企業(yè)健康發(fā)展。首先我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會計職業(yè)道德發(fā)展現(xiàn)狀,其次探討會計工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