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九江一中初步設計說明1222_第1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九江一中初步設計說明1222_第2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九江一中初步設計說明1222_第3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九江一中初步設計說明1222_第4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九江一中初步設計說明12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8設計說明目錄第一章 設計總說明第二章 總平面設計第三章 建筑設計第四章 結構設計第五章 給排水設計第六章 強電設計第七章 弱電設計第八章 暖通空調設計第九章 消防設計第十章 環(huán)保設計第十一章 衛(wèi)生防疫設計第十二章 勞動保護設計第十三章 節(jié)能設計第一章 設計總說明一、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九江第一中學八里湖新校區(qū)工程2建設內容名稱:高中教學樓、初中教學樓、實驗綜合樓、行政綜合樓(含圖書館/綜合功能教室)、素質教育中心(大禮堂)、小學教學樓綜合樓、食堂、1,2,3號學生公寓、單身教師公寓、校門、運動場看臺。3建設單位:九江市教育局4建設地點:位于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八里湖新城區(qū)內,前進西路以南,通廠路以

2、西。5建設規(guī)模:小學48個班,每班班級45人,共2160人。初中,高中各39個班,每班50人,共3900人。學生總計6060人??偨ㄖ娣e767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691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7588平方米。二、設計依據1中小學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 9986】2城市普通中小學校舍建設標準 建標2002102號3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 50016-2006】4建筑內部裝修防火設計規(guī)范【GB 50222-95】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 50-2001】6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7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GB 50189-2005】8建筑單位提供的

3、城市道路、建設用地紅線及相關基礎資料9 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任務書10國家和地方現(xiàn)行有關政策法規(guī)和設計規(guī)范三、設計指導思想1塑造有九江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標志性和時代氣息、高起點、高規(guī)格、現(xiàn)代化、有特色的全日制中學窗口形象,展現(xiàn)新的城市建筑風貌??傮w構圖中結合文化定位和生態(tài)理念,將“寧靜致遠”與“共享交流”作為總體設計的主題,結合書院圍合式布局,將室內外空間與多種庭院連續(xù)穿插,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園空間。針對文化氛圍的設計定位,設計力求將“傳統(tǒng)而現(xiàn)代,莊重而典雅”作為形象塑造的重點。2以邁向新世紀的九江第一中學為目標,本著超前性和先導性的原則,運用新的設計理念和手法,使九江第一中學的建設達到高起點和

4、高標準的要求。3滿足學校行政、管理、教學、住宿及相關使用的需要。4便于統(tǒng)一管理,充分發(fā)揮高級中學的效益。5建設集約型的校園:強調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建筑相對緊湊布局,形成高效、整體的建筑群體;采用功能和空間的疊合,提高單位土地利用效率。適當預留用地,滿足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四、建設條件1自然條件:九江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場地情況 本工程位于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八里湖新城區(qū)內,前進西路以南,通廠路以西?;匦螤畛示匦?,長邊長約450米,短邊長約288米,基地面積133339平方米。原場地為淺丘狀坡地。規(guī)劃為北高南低,原場地上無地面建筑。3市政基礎條件(1)供電條

5、件從前進西路引入。(2)供氣條件由校區(qū)前進西路市政道路地下敷設的天然氣管網接來。(3)供水條件自來水管網位置位于校園西北角(緊鄰前進西路),管徑直徑300,自來水壓力0.15MPa。五、總指標1綜合用地面積: 133339平方米2總建筑面積: 76748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積: 6916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積: 7588平方米3各分項建筑面積高中教學樓: 10608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積: 74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3164平方米初中教學樓: 10608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積: 74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3164平方米實驗綜合樓: 8689平方米小學教學綜合樓: 9664平方米行

6、政綜合樓: 13040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積: 1178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1260平方米(含圖書館/綜合功能教室)素質教育中心(大禮堂): 2858平方米400米標準運動場看臺: 523平方米1號學生公寓: 5147平方米2,3號學生公寓: 8020平方米(4010*2) 食堂 3857平方米單身教師公寓: 3434平方米中學校門: 190平方米小學校門: 110平方米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 1個籃球場 9個(含素質教育中心室內1個)排球場 11個4容積率: 0.5195建筑密度: 15.06. 建筑基底總面積 20010平方米6綠地率: 42.0 7綠地面積: 58936平方米 8道

7、路停車場面積 26772平方米9機動車停車位: 197輛 其中地面停車: 97輛地下車庫停車: 100輛10非機動車停車位: 1990輛其中地面停車: 990輛 地下車庫停車: 1000輛第二章 總平面設計一、 設計依據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 【JGJ 50-2001】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3城市用地豎向規(guī)劃規(guī)范 【CJJ83-99】4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 【GJJ75-97】5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 【GB 0289-98】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 50016-2006】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 GB50045-95 】(2005年版)8

8、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GB 50189-2005】9國家和地方現(xiàn)行有關政策法規(guī)和設計規(guī)范二、場地概述1本工程位于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八里湖新城區(qū)內,前進西路以南,通廠路以西?;匦螤畛示匦危L邊長約450米,短邊長約288米,基地面積133339平方米。2原場地為淺丘狀坡地。規(guī)劃為北低南高,原場地上無地面建筑。周邊道路交通狀況良好,前進西路為城市主干道,已建成通車。校園交通主出入口設置在東側通廠路上。三、總體布局依照總體規(guī)劃,九江第一中學八里湖新校區(qū)工程是新區(qū)景觀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筑,它的建成將為該區(qū)域的空間塑造發(fā)揮重要作用。(1)九江第一中學八里湖新校區(qū)工程的總體布局是一個群體統(tǒng)一的方案,體現(xiàn)建

9、筑使用性質,無論是現(xiàn)在和將來,它應是一個具有時代精神的標志性建筑。(2)南北主軸線:基于城市設計和校園規(guī)劃的理念,校園在北面入口處通過初中、高中教學樓和實驗綜合樓的圍合形成出半圓形禮儀廣場,總圖重心形成一個圓形中心升旗廣場。形成對前進西路的標志性景觀。以該廣場為核心,由北至南形成教學區(qū)、辦公區(qū)和運動區(qū),兩側建筑基本對稱,成為基地縱向的主軸線。尤其是行政綜合樓在廣場邊獨自向上拔起,增強了整個校園的向心力,豐富了整個校園的空間層次。(3)東西次軸線:基地以升旗廣場為核心,通過行政綜合樓,素質教育中心,小學教學綜合樓的圍合,形成面對通廠路的東西向軸線。這條軸線也是整個學校的日常主入口,以減少對前進西

10、路交通的影響。和南北向的軸線在行政綜合樓處匯聚,更強化學校規(guī)劃的秩序性和儀式感。(4)生活區(qū)(包括公寓和食堂)位于基地中部偏西,便于各方向的人流快速到達,同時也處于較為僻靜的區(qū)域。四幢學生和教師公寓呈院落式錯落布置,互圍合形成層次豐富的內院園林式空間,與人的個體活動心理行為模式完美契合,形成活潑的外部形態(tài),宿舍成正南北方向布置,保證最佳的通風和采光。(5)院落式的教學空間:中學、小學普通教學樓相互獨立,互不干擾。教學樓也為內院式布局,為課間同學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了空間。初中,高中教學樓和實驗綜合樓之間都用連廊連接,方便同學們在雨天和高溫天氣時在各個教學區(qū)間走動。各個區(qū)域即獨立,又聯(lián)系緊密,和

11、諧統(tǒng)一,服務于教師與學生。三、豎向設計本工程基址呈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地形。豎向標高設計盡可能和周邊規(guī)劃道路保持一致,同時也盡量做到內部土方平衡,減少土方外運量,形成了北低南高的5種標高的臺地。為了使學校南入口體現(xiàn)莊重、大方的氣質,我們在豎向設計中將基地規(guī)劃成五個標高面,由北至南,逐漸抬高,和校園的南北向主軸線相結合,更加凸現(xiàn)了校園的儀式感,形成步步向上的美好寓意。第一標高面為入口廣場和主題廣場,絕對標高34米左右,和北側的前進西路保持一致。成為學??臻g軸線的序曲。第二標高面為中學教學組團所在的區(qū)域,包括初中高中教學樓,實驗綜合樓等,場地標高39.40米。第三標高面為學校面積最大的標高面,場地

12、標高42.00米。行政綜合樓,素質教育中心,小學教學綜合樓均位于此標高。第四標高區(qū)位于學校的生活區(qū)場地標高45.00,包括學生公寓,教師公寓以及食堂等。第五標高面位學校西南面的運動區(qū),場地標高46.00米。四、交通設計和流線組織1交通設計(1)設計原則:統(tǒng)一性原則:以交通組織與功能分區(qū)相統(tǒng)一、與空間塑造相統(tǒng)一的原則進行路網規(guī)劃。安全性原則:以人為主,人車分流的組織形式,限制車輛進入教學區(qū)域。簡潔性原則:流線最簡潔,各片區(qū)之間方便到達,順暢合理。舒適性原則:道路與環(huán)境相結合,尺度宜人,在道路的結點處分布不同種類的廣場,創(chuàng)造滯留空間,增添道路空間的變化周圍道路設置情況(2)周邊道路情況基地西北、東

13、北、東南北為城市道路,其中前進西路是新建設的50米寬的新區(qū)干道;東北為20米寬的次級道路,東南面為12米寬的規(guī)劃道路。(3)基地出入口設置考慮到前進西路作為新區(qū)的主干道,和九江第一中學新校區(qū)在新區(qū)的重要地位,設計將學校的禮儀入口設在此。而將日常使用的主出入口設在了基地的東面,面對著通廠路,以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影響?;貣|南向道路上另設有一輔助入口,形成完整的出入口體系,校方可根據需要靈活管理,也方便后勤人員和物流的出入。(4)車行流線人行流線園區(qū)交通設計秉承人車分流的原則。將機動車和步行區(qū)域盡可能分開,保持學校內舒適和安全的步行環(huán)境。校內機動車道基本呈環(huán)裝布置,將主要的建筑連接起來。中間為步行區(qū)

14、域。且主要的機動車停車位都設在主要的出入口處,減少對校內環(huán)境的影響。2停車設置本基地設計機動車停車數(shù)總計197輛,其中高中,初中教學樓地下停車各50輛;校外入口處地面停車44輛,校內地面停車53輛。本基地設計非機動車停車數(shù)1990輛。其中地面990輛。地下1000輛(均位于高中,初中教學樓地下室。)五、綠化、廣場本工程在基地沿前進西路側留出37米寬的綠化帶,作為和城市主干道之間的緩沖,以減少道路噪音對教學的影響。在基地沿通廠路側留出17米的綠化帶,其中的8米是作為高壓走廊。保證主要建筑和高壓線的距離。入口廣場主題廣場處和地形相結合,以環(huán)形的坡地綠化環(huán)繞廣場。坡地綠化以草坪和花卉為主,構筑成儀式

15、感強烈的入口空間,成為學校的標志性景觀。景觀設計沿校園軸線展開,分別布置有實驗樓入口廣場,行政樓入口廣場,植物園。成為學校的景觀長廊。教學樓布置以院落式為主,景觀設計與之相結合,以組團式的空間布局。形成宜人的空間尺度。宿舍生活區(qū)和教學區(qū)以晨讀園分離,該區(qū)域以喬木綠化為主,保證生活區(qū)的獨立和安靜。第三章 建筑設計一、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設計通則JGJ36-872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67-89 3圖書科技樓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38-19994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100-98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2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 16-87 (2005年版)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

16、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 (2005年版)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67-97二、設計原則1安全牢固原則:嚴格執(zhí)行工程建設標準和相關規(guī)范,將學校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學校建設質量。2節(jié)約型校園原則:立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方針,在滿足安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不追求豪華、高標準,而是采用綠色環(huán)保的技術、方法和材料,創(chuàng)造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材的新型綠色校園。3適用美觀原則:反映中小學教育建筑以人為本的內涵,為成長中的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建 筑空間和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注重空間造型上的藝術處理。二、設計等級1建筑設計使用年限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第3.2.1條規(guī)定,本

17、工程為3類建筑,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2防火等級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筑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 (2005年版)規(guī)定,本工程中的行政綜合樓耐火等級為一級,除此之外的其他多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地下室耐火等級為一級。2抗震等級根據國家抗震烈度劃分區(qū)域表,九江市為6度抗震設防,但因本工程為學校,所以各單體均為重點設防類。三、功能布局、面積和層高表1初中、高中教學樓教學樓為學校的主要教學用房,入口廣場西側為高中樓,東側為初中樓,兩棟樓建筑平面基本相同。每棟單體按照39個班1950名學生規(guī)模設計。教學樓作為整個校區(qū)的入口標志建筑,設計中采用了規(guī)

18、整、對稱、穩(wěn)定的形體。建筑呈回字型的布局,由南、北平行布置的兩條教學單元和連接它們的合班教室、教師辦公室和走道組成形成半開放的內庭院,同時局部底層架空使庭院綠化向周邊滲透開放。建筑地上4層,地下1層,每棟單體建筑面積為10608平方米(含3164平方米地下室),內設普通教室39間、117人的合辦教室2間、教師辦公室8間,保證每層兩間教師辦公室。地上一層層高3.9米,二到四層層高3.8米。地下層高4.8米, 建筑高度15.70米。長邊相對的教室間距均為29米,走道朝北面,采光均勻,在面對前進西路的走道上安裝有窗戶,減少噪音影響。教室均朝向南面。教學樓之間以連廊相連便于使用和管理。地下一層設置機動

19、車停車庫和非機動車停車庫。2實驗綜合樓實驗綜合樓呈U形平面,將初中高中教學樓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組團,共同圍合成禮儀入口的廣場。實驗綜合樓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史地、音樂教室和通用技術教室。建筑為地上三層,建筑面積8689平方米, 建筑高度11.40米。一層層高4.2米,二至三層3.8米。實驗樓一層為化學實驗室,通用技術教室,以減輕振動噪音對其他房間的影響。二層為物理實驗室和史地教室,三層為生物實驗室和音樂教室。每層實驗室都相應配備準備室和儀器室,實驗員辦公室及實驗演示室。實驗樓總建筑面積為8689平方米。3行政綜合樓(含圖書館/綜合功能教室)行政綜合樓位于校區(qū)中央

20、,是學校主要的標志性建筑物,建筑為地上9層,地下1層。包含行政辦公,圖書閱覽,綜合功能教室等功能??偨ㄖ娣e13040平方米。建筑高度39.80米,為一類高層建筑。建筑底層門廳主入口朝向北側,正對校園的主軸線。次入口朝向東面,正對校園的次軸線。門廳為兩層通高空間。一至五層安排各種教室和輔助用房,其中微機教室4間,語言教室4間,美術教室2間,音樂教室2間,體育教室1間,電子閱覽室1間。六至七層為圖書閱覽室,八至九層為行政辦公用房。校園變電所、水泵房均統(tǒng)一布置在地下室。建筑內設有三臺電梯提供垂直運輸,其中一臺為消防電梯;另設有兩部防煙樓梯間滿足疏散要求。整體上建筑為簡捷的矩形體量,造型上強調輕快有

21、力。立面墻體材料以石材和涂料為主,通過不同的塊面和色彩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豐富而細膩的效果,展現(xiàn)出明朗而有朝氣的教育建筑形象。4素質教育中心(大禮堂)設計秉承了綠色校園的指導思想,充分考慮節(jié)能、節(jié)地的問題。將大禮堂設計成兼顧籃球,乒乓球,集會、演出、開學典禮等功能,綜合的素質教育中心。建筑為一層的大跨結構,局部二層。建筑面積2858平方米。素質教育中心設有兩個標準籃球場的,在有活動時可以成為容納2000人的大禮堂。為此設有相應的附屬用房。包括主席臺,化妝間,器材室,衛(wèi)生間,控制室等。附屬用房層高3.9米,上部平臺也可作為體育活動場地。主席臺平時也可以兼作為體育活動場地。5小學教學綜合樓小學教

22、學綜合樓總面積9664平方米,由教學區(qū)、功能教室及辦公區(qū)組成,為4層的多層建筑。一層層高3.9米,二到四層層高3.8米。建筑總高度15.22米。教學區(qū)位于小學教學綜合樓的南側和西側,每層12間普通教室,4間教室為一組,每組端部均設有樓梯間和衛(wèi)生間。每層北側與功能教室及辦公區(qū)相鄰部位設計為開敞的課間休息平臺,便于陰雨天氣及樓層較高班級學生的課間活動。辦公區(qū)分為兩部分,分別與教學區(qū)和功能教室結合,總計設置大辦公室8間,小辦公室14間。并在北側一層設置廣播室、醫(yī)務室、總務倉庫等房間,便于使用。功能教室主要設有兩間科技教室和一間勞動教室,并配有一間教具室,音樂教室、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等設于校區(qū)內行

23、政綜合樓。小學教學綜合樓內設有一個377座的階梯教室,兼作合班教室和會議室。建筑北側結合校區(qū)內道路設貨運入口,并在入口處設電梯,方便食堂為小學送餐等。6食堂食堂為兩層建筑,建筑面積3857平方米。主要為中學部提供就餐空間,小學部主要考慮從食堂做好后送到教學樓就餐。后勤部分設在西側,東側布置大餐廳。一層為學生就餐區(qū),二層分為學生就餐區(qū)和教師就餐區(qū)。7一號、二號、三號學生公寓學生公寓均為6層的多層建筑,層高3.6米。一號為女生公寓,二號和三號為男生公寓。一層設有入口門廳、值班管理用房,學生公寓均設置獨立衛(wèi)生間,每層設置一個開水間。女生公寓建筑面積5147平方米,有135個6人間,6個4人間。每個男

24、生公寓建筑面積4010平方米。有99個6人間,6個4人間。每個6人間建筑面積19平方米,另有4平方米的獨立衛(wèi)生間和3平方米陽臺。8單身教師公寓單身教師公寓為6層多層建筑,層高3.6米。單體建筑面積3434平方米,標準層平面面積為634平方米。設有113個標間式房間。四、立面設計和建筑造型九江第一中學八里湖新校區(qū)工程采用群體式空間布局,配合總體布局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形象。建筑以坡頂為主,和院落式的布局相結合,形成中式的現(xiàn)代風格和親近宜人的學習環(huán)境。立面造型簡潔明快,體現(xiàn)出學校建筑的現(xiàn)代人文氣質,造型設計注重建筑形體的均衡與完美,使得建筑物在充分體現(xiàn)協(xié)調壯觀、穩(wěn)健莊重的同時,又注入了簡潔、明快的現(xiàn)

25、代氣息。外立面白色和棕色涂料墻面與局部玻璃形成了流暢的虛實對比,而現(xiàn)代手法的坡屋面設計又為建筑憑添了靈氣,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校園建筑群體的文化內涵和時代風格。立面造型注意和預留空調機位的結合,形成整體,又富有層次和細節(jié)的立面體系。整個建筑群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富有現(xiàn)代感覺的優(yōu)雅的校園建筑形象。五、垂直交通與層高設計1行政綜合為一類高層建筑,中間設2臺電梯,和一臺消防電梯 ,另外在滿足防火分區(qū) 疏散要求的前提下,東西兩側各設一組防煙樓梯。2小學教學綜合樓設電梯一部,方便送餐。3其他建筑單體均為多層建筑,垂直交通以開敞樓梯和封閉樓梯組合為主要交通方式。六、無障礙設計根據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

26、設計規(guī)范【JGJ 50-2001】中表5.1.1所列的無障礙設計的范圍,本工程的無障礙設計內容包括:建筑物入口:每組建筑主要入口均設有無障礙坡道,坡度為1/12,凈寬大于等于1500。通道:考慮到輪椅通行的寬度,建筑公共走道的寬度均不小于1800,通道地面平整、防滑、不松動、不積水,以方便坐輪椅人士;不同材料鋪裝的地面相互取平,走道與衛(wèi)生間、室外平臺以斜面過渡。樓梯:每組建筑保證1部為無障礙樓梯:設置上、下雙層扶手,樓梯底部及頂部平臺設有可觸覺的警告條。電梯:電梯廳鋪橡塑提示盲道,電梯轎廂正面和側面設高850的扶手,轎廂側面設高9001100帶盲文的選層按鈕。電梯轎廂正面高900處至頂部安裝鏡

27、子,轎廂上下運行及到達有清晰顯示和報層音響。廁所:底層設置無障礙廁位,廁所的大小、入口門扇、便器的高度、扶手以及按鈕的設置均按照規(guī)范進行設計。無障礙通路、建筑入口、殘疾人廁所等無障礙設施的位置及走向,均設置國際通用的無障礙標志牌。在校園地面停車場設置兩個無障礙停車位。七、建筑用料表1外裝修材料(1)底層室外入口臺階、平臺、踏步、殘疾人坡道:燒毛花崗石結合拋光花崗石;(2)外墻面: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刷涂白水泥漿后涂外墻涂料,涂二度。(3)外門窗:外門均采用鋁合金框安全玻璃彈簧門,外窗采用氟碳噴涂斷熱鋁合金型材,6+12A+6中空玻璃。2墻體材料(1)外墻:采用2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2

28、)內墻:設備用房、樓梯、電梯、防火墻采用200厚加氣砼砌塊,耐火極限不小于3小時。其余采用200或100厚加氣砼砌塊。3地下室地下室防水等級依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GB50108-2008)要求,設計確定為二級防水標準,抗?jié)B等級為S6,采用外防水,基礎墊層以上、底板以下設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地下室外墻設防水砂漿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外加120厚砌磚保護墻。4室外場地(1)廣場:透水磚、40厚花崗石。(2)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5屋面(1)陶土塊瓦坡屋面:淺棕色陶土塊掛瓦條L30x4(中距按塊瓦規(guī)格)順水條-25x5600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鋼筋混凝土屋面板通風隔熱夾層40厚C20防水

29、細石混凝土配f6200雙向筋粘結擠塑聚苯板保溫層40mm厚2mm厚三元乙丙丁基防水卷材一道,專用膠粘貼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憎水珍珠巖找坡層,最薄處30mm厚鋼筋混凝土板(2)不上人平屋面: 40厚C20防水細石混凝土配f6200雙向筋粘結擠塑聚苯板保溫層40mm厚2mm厚三元乙丙丁基防水卷材一道,專用膠粘貼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憎水珍珠巖找坡層,最薄處30mm厚鋼筋混凝土屋面板(3)上人平屋面: 10厚防滑青石板20厚1:2水泥砂漿結合層40厚C20防水細石混凝土配f6200雙向筋粘結擠塑聚苯板保溫層40mm厚2mm厚三元乙丙丁基防水卷材一道,專用膠粘貼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憎水

30、珍珠巖找坡層,最薄處30mm厚鋼筋混凝土屋面板6室內裝修表初中、高中教學樓: 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普通教室,教師辦公,開水間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合班教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玻化磚帶防水層?;u內墻涂料內走道、樓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u墻裙1.2m高強、弱電,配電室,地下機動車庫,地下非機動車庫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小學教學綜合樓: 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普通教室,教師辦公,開水間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合班教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安保消控室防靜電架空地板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玻化磚帶防水層?;u內墻涂料內走道、樓

31、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玻化磚墻裙1.2m高377座報告廳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強、弱電,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行政綜合樓(含圖書館/綜合功能教室) 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美術教室及其準備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地磚踢腳圖書閱覽室、書庫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門廳,教師休息區(qū)(2樓)玻化磚樓面乳膠漆內墻涂料地磚踢腳微機教室,多媒體語言教室及其準備室,網絡機房,通信機房防靜電架空地板乳膠漆內墻涂料硬木復合踢腳各種辦公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體育教室實木復合地板乳膠漆內墻涂料硬木復合踢腳音樂教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強、弱電、配電室、電力值班室地下

32、,水泵房,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書法教室、美術教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安保消控室防靜電架空地板乳膠漆內墻涂料硬木復合踢腳會議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u帶防水層?;u內墻涂料走道、樓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玻化磚墻裙1.2m高強、弱電、配電間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實驗樓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化學實驗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音樂教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實驗演示室、史地教室、準備室、儀器室,藥品室,教具室,實驗員辦公、化學藥品、教具室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u帶防水層玻化磚內墻涂料走道、樓梯

33、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u墻裙1.2m高強、弱電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素質教育中心: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籃球場金剛砂地坪乳膠漆內墻涂料水泥踢腳主席臺金剛砂地坪乳膠漆內墻涂料水泥踢腳觀賽平臺(兼健身房)金剛砂地坪乳膠漆內墻涂料水泥踢腳控制室、男女更衣室,器材室,值班室,化妝間玻化磚樓面乳膠漆內墻涂料地磚踢腳衛(wèi)生間?;u帶防水層玻化磚內墻涂料走道、樓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強、弱電、配電間,報警閥室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學生食堂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餐廳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廚房水磨石瓷磚墻面內墻涂料值班室、小賣部、后勤辦

34、公、員工宿舍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淋浴,更衣?;u帶防水層玻化磚內墻涂料走道、樓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u墻裙1.2m高強、弱電、配電間、煤氣表房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學生宿舍,教師公寓房間名稱樓地面內墻面平頂踢腳備注宿舍、教師宿舍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門衛(wèi),值班水磨石乳膠漆內墻涂料水磨石衛(wèi)生間玻化磚帶防水層?;u內墻涂料走道、樓梯間防滑地磚內墻涂料內墻涂料地磚踢腳?;u墻裙1.2m高強、弱電、配電間細石混凝土內墻涂料內墻涂料水泥踢腳六、建筑設備1行政綜合樓名稱載重量(kg)速 度(m/s)停站層數(shù)(站)提升高度(m)裝修材料臺 數(shù)(臺)備注電梯10

35、00175933.8標準2客梯電梯10001751038.8標準1客梯兼消防電梯2小學教學綜合樓名稱載重量(kg)速 度(m/s)停站層數(shù)(站)提升高度(m)裝修材料臺 數(shù)(臺)備注電梯1000104117標準1貨梯3食堂名稱載重量(kg)速度(m/s)停站層數(shù)(站)提升高度(m)裝修材料臺 數(shù)(臺)備注電梯2001024.8標準3雜梯第四章 結構設計一、工程概況1本工程位于九江市開發(fā)區(qū)八里湖新城區(qū)內,前進西路以南,通廠路以西。有高中教學樓、 初中教學樓、實驗綜合樓、行政綜合樓(含圖書館/綜合功能教室)、素質教育中心(大禮堂)、小學教學樓綜合樓、食堂、1,2,3號學生公寓、單身教師公寓、運動場

36、看臺等單體建筑。總建筑面積767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691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7588平方米。具體情況如下:名 稱長×寬(m×m)層數(shù)(地下層數(shù))總高度(m)結 構 類 型基礎地基基 礎上部結構初、高中教學樓74.4x514(1)18.62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實驗綜合樓132x20.13(0)16.16天然基礎柱下獨基框架結構行政綜合樓42x28.810(1)42.55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素質教育中心52.2x43.52(0)16.74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小學教學綜合樓106x524(0)17.98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食堂45x422(0)12.99天然

37、基礎柱下獨基框架結構1號學生公寓45.5x19.66(0)25.4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2、3號學生公寓35x19.66(0)25.4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單身教師公寓38.5x14.96(0)24.8樁基礎獨立承臺框架結構運動場看臺78.2x8.752(0)12.12天然基礎柱下獨基框架結構2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場地類別為類(Tg=0.35s)。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物抗震設防類別:單身教師公寓為標準設防類,其余為重點設防類。二、設計所依據的主要規(guī)范及資料1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 50105-20

38、01)2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03年4月)3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2001)4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5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6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房屋建筑抗震部分)2009版;7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02)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11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1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GB 50108-20

39、08)12由建筑工種及各設備工種提供的實施初步設計所需的資料圖及文件三、荷載1風荷載和雪荷載基本風壓取值為:0.35KN/m2,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取1.3。雪壓取值為:0.40KN/m2。2樓面活荷載地下室機房 20.0KN/m2入口大廳及前廳 3.5KN/m2普通教室 2.0KN/m2階梯教室 3.0KN/m2閱覽室 2.0KN/m2會議室、辦公室 2.0KN/m2一般資料室 2.5KN/m2密集柜書庫 12.0KN/m2健身房 4.0KN/m2宿舍 2.0KN/m2食堂、餐廳 2.5KN/m2廚房 4.0KN/m2看臺 3.5KN/m2藏品庫房、倉儲 5.0KN/m2地下車庫(按客車考慮) 4

40、.0KN/m2走廊、門廳 3.5KN/m2樓梯 2.50KN/m樓梯(當人流可能密集時) 3.5KN/m2四、勘探報告基本數(shù)據由于無擬建場地的正式地質報告,現(xiàn)根據該場地局部區(qū)域的初勘,場地巖土層為層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坡洪積粘土(Q1 dl+pl)一大層一個工程地質單元層次。五、地基基礎設計概況本工程實驗綜合樓、食堂及運動場看臺擬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持力層為粉質粘土層,承載力特征值為240 kpa;其余單體擬采用人工挖孔樁,以層卵石為持力層。樁進入層深度1倍樁徑,樁長6.5m,其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設計值詳各項目?;A形式為柱下獨立樁承臺加連系梁。由于正式地質勘察報告尚未完成,待正式地勘報告完成后,

41、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基礎布置。六、結構布置1地下室結構行政綜合樓地下室為一層,層高5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外墻厚度估算約400mm。2上部結構名稱抗震級框架柱(MMxMM)框架梁(MMxMM)井格梁或次梁(MMxMM)樓板厚度(MM)初、高中教學樓三級400x400600x600300x650450x1100200x300350x700120250實驗綜合樓三級500x500300x550400x700200x400200x500120行政綜合樓二級400x400700x700300x600350x700200x400250x600120180素質教育中心三級400x400800x100

42、0300x700700x2100250x550200x600120小學教學綜合樓三級600x600750x750300x500300x800200x400250x650120食堂三級500x500300x650300x800200x400200x5001201號學生公寓三級500x600500x800300x400300x650200x400200x6001202、3號學生公寓三級500x600500x800300x400300x650200x400200x600120單身教師公寓四級500x500300x500300x600200x400200x500120運動場看臺三級400x400300

43、x550300x700250x500250x11501203結構豎向不規(guī)則敘述本工程中行政綜合樓因建筑立面要求,屋面需收進,導致最外圍框架柱只能升至九層樓板,無法升至屋面,然后在九層采取梁上立柱以支撐屋面。其余各單體不存在豎向不規(guī)則情況。七、結構分析結果匯總名稱初、高中教學樓實驗綜合樓行政綜合樓素質教育中心小學教學樓計算軟件及模型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振型個數(shù)181230915周期折減系數(shù)0.70.70.70.70.7結構自振周期T1(s)0.8127(0.01)0.9460(0.00)1.6685(0.1

44、0)1.4554(0.02)1.0637(0.04)T2(s)0.7457(0.20)0.9399(0.15)1.6358(0.01)1.2631(0.01)1.0368(0.05)T3(s)0.7338(0.78)0.8863(0.85)1.4545(0.89)1.1753(0.97)0.9669(0.71)層間最大彈性位移角地震X向Max-Dx/h1/20331/16561/20331/12991/1992Y向Max-Dy/h1/22991/17101/22991/ 16411/1945最大彈性位移與平均位移的比值地震X向Max/Ave1.211.201.211.171.24Y向Max/A

45、ve1.151.191.151.211.27參與地震分析有效質量比值X向Cmass-x99.52%99.51%99.52%91.15%96.53%Y向Cmass-x99.51%99.51%99.51%91.15%96.57%名稱食堂1號學生公寓2、3號學生公寓單身教師公寓運動場看臺計算軟件及模型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SATWE側剛、剛性板振型個數(shù)9181899周期折減系數(shù)0.70.70.70.70.7結構自振周期T1(s)1.0014(0.08)1.4854(0.00)1.5576(0.00)1.3193(0.15)0.9112

46、(0.00)T2(s)0.9694(0.00)1.3529(0.10)1.3573(0.00)1.2996(0.00)0.9011(0.05)T3(s)0.9441(0.92)1.2159(0.90)1.2652(1.00)1.1769(0.85)0.7984(0.95)層間最大彈性位移角地震X向Max-Dx/h1/14271/16291/15771/15731/1596Y向Max-Dy/h1/12911/15911/196191/ 12561/1568最大彈性位移與平均位移的比值地震X向Max/Ave1.001.001.001.021.01Y向Max/Ave1.101.2211.001.23

47、1.10參與地震分析有效質量比值X向Cmass-x100%99.50%99.50%97.26%99.04%Y向Cmass-x100%99.97%99.98%97.27%99.04%八、解決混凝土收縮的措施為消除施工及使用期間由于日照溫差和季節(jié)溫差引起的溫度收縮應力等不利影響,擬采用如下加強措施:1在適當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控制后澆帶封閉時間,并加強混凝土養(yǎng)護;2地下室底板和外墻中適量摻入聚丙烯纖維等以提高其抗裂性能;3混凝土材料中適當添加減水劑,控制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禁止使用礦粉等摻料;4注意加強地下室頂板(梁)、樓板(梁)及地下室外墻的配筋;九、采用的主要結構材料1混凝土強度等級各單體框架梁、柱、樓板及基礎均采用C30砼,有地下室的單體,地下室外墻、底板及有抗?jié)B要求的部分均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