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混合及其效應_第1頁
海洋混合及其效應_第2頁
海洋混合及其效應_第3頁
海洋混合及其效應_第4頁
海洋混合及其效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師整理優(yōu)秀資源第四講海洋混合及其效應一、海洋混合混合是海水的一種普遍運動形式,混合的過程就 是海水各種特性(例如熱量、濃度、動量等)逐漸 趨向均勻的過程。海水混合的形式有三種:分子混合渦動混合(湍流混合):是海洋中海水混合的重要形式。對流混合1.1 湍流的基本特征流體運動形式分為層流與湍流兩種。層流是一種十分規(guī)則的流動,在兩層流體之間只 能通過分子的隨機運動進行特性交換。湍流運動則是在平均運動的基礎上,又疊加上了 一種以流體微團的形式作紊亂的、毫無秩序的隨機 運動。這是湍流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二是湍流的擴 散性其三是對能量的耗散性。1.2湍流的生消 湍流能量的產(chǎn)生來自兩個方面:湍流能量的切變生

2、成一一平均運動中的速度剪 切。湍流能量的浮力生成海水不穩(wěn)定,勢能變動能。 湍流能量的消耗也有兩種途徑第一,由粘滯性的作用消耗;第二,在海水穩(wěn)定度為正值的情況下,其浮力生 成率為負值。(它使已經(jīng)開始的擾動被削弱甚至平 息,這顯然是湍流的動能被轉化為系統(tǒng)的勢能所 致)。平均流速梯度與海水靜力穩(wěn)定度是制約湍流生 消的主要因子湍流的形成是由動力因子所產(chǎn)生的機械作用以 及熱鹽因子所致1.3 海水混合的區(qū)域性 海-氣界面這是海水混合最強烈的區(qū)域。 海底混合 海洋內部混合1.4 雙擴散效應“雙擴散”效應引起的海洋內部混合在層結穩(wěn)定的海洋中,由于分子熱傳導系數(shù)大于 鹽擴散系數(shù)(Kt102KS,便可能引起自由對

3、流, 從而促進海洋的內部混合。由于這種海水混合現(xiàn)象完全是由熱量與鹽量通 過子擴散而引起的,因而稱為“雙擴散”效應。雙擴散效應1)冷而淡的海水位于暖而咸的海水之上由于分子擴散的結果,上層海水增溫增鹽,因為 熱傳導系量是鹽擴散系量的100倍,所以上層海水 由于增溫而密度減小,導致海水從界面處上升,下 層降溫降鹽而密度增大,導致海水從界面處下降。 對流從界面開始分別向上和向下擴展。2)暖而咸的海水位于冷而淡的海水之上上下兩層海水通過界面產(chǎn)生對流,分別向另一層 海水擴散。在海洋中已經(jīng)觀測到這種從界面向上、 下伸展幾厘米長的指狀水柱,稱為“鹽指”二、鉛直混合效應一一趨勻與層化2.1海洋上層的混合效應海洋

4、上層是海洋中混合最強烈的區(qū)域,包括由動 力因子引起的渦動混合和由熱鹽因子引起的對流混 合?;旌闲壕鶆驅?上混合層渦動混合:假定渦動混合過程中熱鹽守恒,那么混合后的 溫、鹽值,基本上應等于它們混合前的平均值。在 混合層的下界將出現(xiàn)一個水文特性梯度較大的過渡 層,即形成溫、鹽、密度躍層。對流混合單獨由降溫引起的對流混合,其溫度值低于混合前的平均值,鹽度則等于混合前的平均值;單純由增鹽引起的對流混合,其鹽度值高于混合 前的平均值,溫度則等于混合前的平均值;由溫、鹽聯(lián)合效應引起的對流混合,其溫度要低 于混合前的平均值,其鹽度要高于混合前的平均值 而混合后的密度總是高于混合前密度的平均值。2.2 上

5、層混合的分布與變化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和不同的地理分布特點。1)渦動混合在各個季節(jié)各緯度的海區(qū)都會發(fā)生, 而對流混合卻在高緯海區(qū)與降溫季節(jié)比較強烈。在 低緯海區(qū),對流混合難以發(fā)展,渦動混合則長年占 據(jù)優(yōu)勢地位。2)不論渦動混合還是對流混合,在陸架與淺海 區(qū)都比大洋更為強烈,特別是在某些中高緯海區(qū)甚 至可以直達海底。2.3 海洋底層的混合效應潮流和海流下混合層2.4 躍層對海況的影響屏障作用:物理、化學、營養(yǎng)鹽類、聲、光的折 射、反射、軍事活動。| Aff AB斷面夏季水溫分布2.5海洋熱鹽細結構2.5.1海洋細結構相對常規(guī)觀測尺度的鉛直向結構,稱其為“細 微”結構。很多很薄的水層構成,層內溫鹽性質相

6、對均勻的 分層結構。(小于1m數(shù)厘米甚至更?。?。2.5.2海洋細結構的型式階梯狀結構:在海洋上層:大風的擾動或相鄰海水的入侵。在海洋深層:一般認為是因“雙擴散”對流,混 合增密引起的對流,速度剪切引起的湍流。不規(guī)則擾動型:躍層內有厚度為數(shù)米的溫度和密度相當均勻的 薄層,有時甚至有逆溫現(xiàn)象??赡苁莾炔ǖ钠扑榛?小尺度湍流形成。名師整理優(yōu)秀資源名師整理優(yōu)秀資源名師整理優(yōu)秀資源三、水平混合效應一一混合區(qū)與海洋鋒3.1混合區(qū)與混合帶3.2海洋鋒321定義322研究意義3.2.3類型3.2.4分布22* -圖9-12黃、東海四季農(nóng)(叮.底“)層的溫度鋒分布;“呦用1;慣斥K忡 f 宿帕分粉11阱 122*1264 13CTEnr 12T12 貧130E3S* N34 -.930'-対-3®'N3T26*n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