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_第1頁
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_第2頁
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_第3頁
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_第4頁
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針刀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癥的臨床及肌電圖觀察 作者:張鴻振 王振湘 戴壽旺 王蕭楓 林初勇 王蘋【摘要】 目的分析并評價小針刀療法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臨床及肌電圖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應用小針刀治療各類神經卡壓癥50例。結果隨訪人數(shù)50例,隨訪時間215個月,平均9.4個月,有效率84%。,治愈率66%,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結論小針刀療法治療周圍神經卡壓臨床療效顯著,目標神經的運動或感覺的肌電圖數(shù)據均有所改善。 【關鍵詞】 小針刀 周圍神經卡壓癥 肌電圖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elec

2、tromyogram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knife.Method 50 cas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mall needleknife from July 2006 to Jan.2008.Result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215 months,9.4 in average;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cure rate 66%,without complications.Con

3、clusion Small needleknife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the eletromyogram is improved on object nerve sport or feeling.Key words:small needleknife;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eletromyogram 近年來,有關周圍神經卡壓的診斷治療方面的文獻逐年增多,其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周圍神經卡壓的診斷一旦確立,原則上應采取手術治療,但由于手術產生的神經周圍纖維組織瘢痕較

4、多,容易形成新的壓迫,少數(shù)病人在術后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較術前更重2。本院于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小針刀閉合手術進行治療50例,療效顯著,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本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575歲,平均42.5歲,肘管綜合征15例,腕管綜合征21例,股前外側皮神經卡壓7例,腓總神經卡壓5例,踝管綜合征2例;受傷原因:外傷及外傷后遺癥12例,勞損(長期座姿工作如教師、財務等,長時間彎腰工作、單肩挎包,長期固定姿勢或肢體工作)所致35例,手術后粘連3例;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d11年,大于3年者38例(76%)。43例曾經歷多次經按摩、理療,針灸,火罐,牽引等治療,癥狀時有

5、緩解,但反復發(fā)作,療效不穩(wěn);3例肘管綜合征開放手術松解療效不佳。臨床表現(xiàn):50例患者均有部分或完全神經功能損傷,表現(xiàn)為卡壓神經支配區(qū)域的感覺障礙或/和運動障礙及疼痛,Tinel征陽性,肌萎縮7例,肌力下降級4例,級5例。肌電圖表現(xiàn):見表1。1.2 針刀治療3 全部病人均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進行針刀治療。根據患者主訴,Tinel征陽性點作為神經卡壓點,(1)軟組織間隙卡壓:如腕管綜合征,股前外側皮神經卡壓,經Tinel點左右旁開0.5cm進針,對病變部位施以縱行切割,橫向擺動刀法,直接切開卡壓物,分離粘連;(2)骨纖維遂道卡壓:如肘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腓總神經卡壓綜合征,踝管綜合征分別在Tin

6、el點上下0.5cm旁開0.5cm四點進針刀,直達骨面,分別沿神經走行方面,先行縱行切割,切斷卡壓之韌帶、筋膜、肌肉及腱性組織,后橫行擺動法及橫推法剝離粘連,使卡壓的神經得到進一步松解。如在進針過程中,病人出現(xiàn)觸電樣感覺或者局部劇痛,可能是針刀刺到神經干或血管,需稍提針刀再左右旁開0.5cm進針達病變處進行撥離,術后創(chuàng)可貼貼于針刀孔處72h。常規(guī)口服抗菌素3d預防感染。不限制病人活動。2 結果 本組人數(shù)50例,隨訪50例,隨訪時間215個月,平均9.4個月。2.1 肌電圖改善情況,均值及標準差,見表1。從表1中可見,經小針刀治療后,目標神經的運動或感覺的肌電圖數(shù)據均有所改善。踝管綜合征病例數(shù)太

7、少,肌電圖數(shù)據表現(xiàn)在統(tǒng)計學上無意義,不予錄入。表1 肌電圖改善情況(略)與治療前比較,P<0.012.2 癥狀及體征 痊愈:被卡壓神經所支配區(qū)域的感覺、運動完全恢復正常,主觀癥狀完全消失,Tinel征陰性。有效:感覺或/和運動障礙較術前有明顯恢復,主觀癥狀完全消失,Tinel征陰性。無效:感覺或/和運動障礙、Tinel征均未改善。 肌力恢復正常33例占66%:1次治愈者9例,2次治愈者17例,3次治愈者7例。肌力上升一個等級以上9例占18%。無效8例,占16%。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有效率84%。3 討論 周圍神經在其走行過程中1,尤其在經過某些骨纖維隧道,或跨越腱膜、穿過筋膜處,其活動

8、空間均受到明顯限制,當這些隧道、腱膜、筋膜由于各種原因狹窄、增生、肥厚、黏連等時,可使經過該處的神經被擠壓,長此下去,即可使神經傳導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變成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周圍神經卡壓征診斷一旦確定,原則上應采取手術治療2。并根據周圍神經走行過程中的解剖結構特點及各種外在病理因素的影響設計出開放手術減壓的治療方法,使卡壓得以解除,病人得以康復。但隨之而來的是手術本身創(chuàng)傷大,如雙卡壓,多卡壓,則需作多個切口或多次手術方可解決。為解除一兩個厘米,甚至幾個毫米的卡壓,常需作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的切口,加之手術本身又可能造成瘢痕,黏連,使解除卡壓的神經再次受壓。 小針刀療法治療神經卡壓

9、的機制:(1)小針刀治療神經卡壓的作用機制是3切斷卡壓神經腱膜、筋膜,韌帶,增加神經通道容積,使行走其中的神經得以松弛。(2)切開卡壓神經周圍粘連、增生之病理組織。且有些神經卡壓并非在狹窄的骨纖維遂道,而是在平時不易卡壓的部位,由于局部的粘連、增生、肥厚、攣縮之組織壓迫神經造成,如外傷性神經牽拉,神經雙或多處卡壓,手術后神經卡壓等。(3)雖然手術過程中有可能刺傷神經,但由于針刀刀鋒只有0.8mm,且針刀接觸神經外膜時,病人會有沿神經支配區(qū)域觸電感或脹麻痛等表現(xiàn),故只要熟悉局部解剖,遵守針刀手術操作規(guī)程,不會對神經組織造成傷害。 小針刀療法與開放手術治療中晚期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相比較,具有療效顯著,創(chuàng)傷小,方便易行,病人樂于接受等眾多優(yōu)點,隨著針刀醫(yī)學尤其是立體解剖學的的蓬勃發(fā)展及針刀操作技術的日臻完善,針刀療法將會替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