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_第1頁
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_第2頁
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_第3頁
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_第4頁
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2022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單元卷十一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年級:姓名:- 9 -單元質檢卷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時間:5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2020年,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敦煌研究院與互聯網企業(yè)聯合出品“敦煌動畫劇”,一經播出便“圈粉”無數。用戶不僅能觀看動畫劇,還能親身參與配音互動,被敦煌風格的美深深吸引!“云端”敦煌之所以能火起來,是因為()科技賦予了敦煌文化社會價值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創(chuàng)新了敦煌文化生產和傳播的方式豐富改變了敦煌文化的基本內涵a.b.c.d.2.2

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xù)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zhí)著。象征“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右圖),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這彰顯出()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可以使其更具魅力尊重文化多樣性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奮斗精神a.b.c.d.3.朱自清的經典常談用樸素清晰的筆觸介紹經史子集中的經典著作,為初學者

3、娓娓講述傳統(tǒng)文化要義與精神;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飽含深情地講述孔子生平,展現孔子在風雨飄搖中的理想與堅持材料表明()文學藝術能夠反映人們的精神世界文學藝術具有傳遞、創(chuàng)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創(chuàng)作的重要根基文化創(chuàng)新要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a.b.c.d.4.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標志物”之一,也是解開中華文明拼圖的一串鑰匙,象征意義與現實意義兼?zhèn)?。同時,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這說明甲骨文()作為漢字的源頭,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優(yōu)越性是中華民族的文

4、化遺產,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a.b.c.d.5.山東博物館館藏的160余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于“518國際博物館日”集中亮相,為市民近距離打造一場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滴跄觊g制成的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由12只酒杯組成,一杯一花,花旁配以五言或七言詩句,將詩情畫意熔于一爐,該套瓷器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上述展覽有利于市民()透過瓷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更新對文物的固有認知在文物欣賞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通過文化視覺盛宴明確中華文化包容之美a.b.c.d.6.澳門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澳門在十六、十七世紀后成為貿易和傳教中心后,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來自

5、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匯聚、融合,長達400年之久。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具有東、西方風格的建筑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中葡結合”的特色。整個澳門約有五分之一的面積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通過澳門文化我們可知()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基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趨同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a.b.c.d.7.“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武俠小說底色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龍骨則是儒家理論。他筆下形形色色的俠客基本恪守仁義、忠孝、志勇等品質,其作品表現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國情懷曾觸動幾億人的心。他的小說正版發(fā)行已經超過5億冊,被影視圈數次

6、翻拍。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為()其創(chuàng)作來源于人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其滲透著中國文化的底蘊,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大眾傳媒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是文化傳播的前提其作品中的家國情懷激發(fā)讀者的愛國主義情結,引導人們向美向善a.b.c.d.8.中國高鐵5年走過國際上40年的道路,從追趕者變?yōu)槿蝾I跑者,這樣神奇的速度,締造了感人肺腑的高鐵精神:“科學求實、相容并蓄;自主創(chuàng)新、趕超一流;忠誠祖國、拼搏奉獻”。高鐵精神()為新時代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促進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在實踐中逐步成為民族精神的主體能夠起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a.b.c.d.9.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

7、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f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從文化生活角度講,全面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其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形成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引導學生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有利于發(fā)揮教育收集、傳遞和儲存文化的特定功能,激發(fā)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a.b.c.d.10.2020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要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

8、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新時代青年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要()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崇尚科學,反對迷信,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a.b.c.d.11.“強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滅于無聞;弱者能自立,則必有稱于后世。”從來沒有天生的強者、弱者,真正的強者無不來自執(zhí)著奮斗。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為高唱新時代奮斗者之歌,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組織開展“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評選表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涌現的英雄模范。開展這一活動是因為()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最美奮

9、斗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這有利于站在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個制高點上,高揚主旋律這有利于凝魂聚氣,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強基固本a.b.c.d.12.踏歌西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64年前,數千名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黃浦江畔義無反顧地奔向條件艱苦的古城西安,成為西部大開發(fā)的先行者。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用激情和奮斗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西遷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要繼續(xù)傳承弘揚“西遷精神”。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國家情懷不是抽

10、象的、空洞的,而是實踐的、具體的“西遷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從磨難中奮起的精神源泉弘揚“西遷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a.b.c.d.二、非選擇題(共40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根植于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熬徘S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先民早期最

11、主要的活動地域,也是中國早期文化形態(tài)的主要誕生地。歷經千年,黃河文化作為一種主體文化不斷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持續(xù)進行文化輸出,融合其他地域文化,最終形成了以黃河文化為核心、多元一體的文化體系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歷史表明,黃河流域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的凝聚作用。黃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內涵深刻影響著中國近現代的革命事業(yè),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實踐中發(fā)展出了紅色文化、愛國主義及生態(tài)文明等新的文化內涵,為黃河文化乃至中華文明增添了新鮮的內容。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概括黃河文化的特點并對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行分析。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2、)敦煌是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不斷吸收借鑒域外優(yōu)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季羨林先生曾說過:“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敦煌學是當今一門國際性顯學,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學者都在從事敦煌學研究。敦煌學原本主要是研究藏經洞出土的寫本文獻,之后逐漸擴大到石窟、壁畫、漢簡乃至周邊地域出土的古代文獻和遺存的古代文物。2019年8月19日

13、,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指出,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屬于世界,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希望研究人員再接再厲,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性展陳活動和文化交流對話,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努

14、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屬于世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知識對此加以論證。參考答案單元質檢卷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b錯誤,敦煌文化的社會價值是自身具有的,科技只是改變了呈現形式;正確,“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被敦煌風格的美深深吸引”說明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正確,“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同步首映”“用戶不僅能觀看動畫劇,還能親身參與配音互動,被敦煌風格的美深深吸引”體現了“云端”敦煌創(chuàng)新了敦煌文化生產和傳播的方式;錯誤,敦煌文化的基本內涵保持穩(wěn)定。2.c錯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是漢字與史書典籍;符合題意,“

15、象征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體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可以使其更具魅力;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zhí)著”,體現了中華民族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奮斗精神。3.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表明了文學藝術能夠反映人們的精神世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創(chuàng)造的根基;錯誤,教育具有傳遞、創(chuàng)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不符合題意。4.c說法錯誤,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符合題意,甲骨文作為我國的古老文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說法錯誤,應該遵循各民族文化是一律平等的原則,認為“中華

16、文化具有優(yōu)越性”是錯誤的;符合題意,甲骨文作為文化遺產,見證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5.b正確,山東博物館館藏的160余件明清官窯瓷器精品,于“518國際博物館日”集中亮相,為市民近距離打造一場宮廷瓷文化視覺盛宴,上述展覽有利于市民透過瓷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物欣賞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不符合題意,材料內容不涉及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符合題意,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材料沒有體現。6.b正確,“大都具有以中為主,中葡結合的特色”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錯誤,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基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性繼承;錯誤,“走向趨同”表述錯誤,抹殺了文化的多樣性;正確,通過商業(yè)貿易,促進

17、中葡文化的交流,從而實現了文化的融合。7.d錯誤,其創(chuàng)作來源于社會實踐;正確,“金庸的武俠小說底色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龍骨則是儒家理論。他筆下形形色色的俠客基本恪守仁義、忠孝、志勇等品質,其作品表現出的向死而生的家國情懷曾觸動幾億人的心”,這說明金庸作品的成功是因為其滲透著中國文化的底蘊,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其作品中的家國情懷激發(fā)讀者的愛國主義情結,引導人們向美向善;錯誤,大眾傳媒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但不是文化傳播的前提。8.a符合題意,“感人肺腑的高鐵精神”能夠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為新時代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符合題意,高鐵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豐富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精

18、神;說法錯誤,高鐵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但不是民族精神的主體;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凝魂聚氣、強基固本。9.a符合題意,從文化生活角度講,全面加強勞動教育,既有利于形成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其全面發(fā)展,又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設問的知識范圍不符;說法錯誤,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而不具有收集、儲存文化的特定功能。10.d說法錯誤,“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說法不符合實際;符合題意,新時代青年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發(fā)揚改革創(chuàng)新精

19、神,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幸福;說法錯誤,五四精神不存在糟粕。11.b正確,開展這一活動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凝魂聚氣,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強基固本;錯誤,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錯誤,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高揚主旋律。12.d錯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正確,題干材料表明國家情懷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實踐的、具體的,弘揚“西遷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從磨難中奮起的精神源泉。13.答案(1)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容性、民族性。(2)時代價值:延續(xù)歷史文脈,研究歷史演進,促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筑牢中華文化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