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_第1頁
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_第2頁
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_第3頁
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_第4頁
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全的釣羅非魚資料釣羅非雜談(上) 一、羅非簡介 羅非,又名非洲鯽魚,為原產(chǎn)非洲內(nèi)陸之熱帶慈鯛科,耐寒度較差,體型不大,經(jīng)濟價值極低。后經(jīng)多次改良,不但成長迅速、繁殖力更強,且體形變肥碩、肉質(zhì)轉(zhuǎn)佳,耐寒度也降至攝氏8度左右,成為養(yǎng)殖主流魚種之一。生長環(huán)境與水質(zhì)良好的羅非魚,沒有土味或腥味,可媲美海洋鯛魚,肉質(zhì)細嫩且富彈性、骨少味鮮,可做生魚片,在臺灣被稱為臺灣鯛,已成出口大宗,加上躍居垂釣對象魚之首選,是屬低成本高利潤的養(yǎng)殖魚種。 羅非屬底棲之廣鹽性魚類,耐鹽度與耐污染度頗高,食性雖廣而雜,仍以偏好腥肉為主,食量頗大。群居性與領域性強,對它魚種具攻擊性,生性膽大粗獷,不像其它魚種那么怕驚擾,無

2、論聲響、倒影,或直接擾亂水體,對它都不太有影響,甚至會跑到釣者腳邊來覓食。因此,初學垂鉤者,羅非魚就是最好的垂釣對象。不過,羅非的腹鰭、背鰭堅硬刺手,被輕扎會血流不止、疼痛異常,甚至出現(xiàn)傷口愈合不易情形,所以摘魚時要特別小心。唯其只在攝氏1632度之適宜水溫下,就餌意愿較高,所以垂釣羅非魚,季節(jié)、溫度與魚層選擇很重要,是一種雖好釣、卻不易釣好的魚種。 羅非遇缺氧時雖會浮頭,但卻屬耐低氧的魚種,公斤級大魚甚至在離水二小時后仍可存活,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浮頭后,常可見整群之羅非在水面張嘴,十分壯觀;一個池子魚量的多寡,從此處可一目了然,是無法掩飾的。當然,羅非既屬底棲魚種,此時就不用期待它們會就餌

3、了,所謂神仙難釣午時魚、看得到、釣不到,正是描述此一情境。雖整群浮頭,不過,還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讓釣況逆轉(zhuǎn)的,此是后話。 二、羅非的食性與口癖全世界的羅非號稱七百多種,名稱之多可想而知。但一般人所說的羅非魚,多指被養(yǎng)殖于人工池中,吃飼料長大,口癖變化不大的改良品種而言,體型碩大齊一,利于垂釣,常見偏名有福壽魚(臺灣)、尼羅魚、非洲仔等。而那些流浪到野塘、水庫或溪湖等水域繁殖的羅非魚,品種則參差不齊,大小與口癖也不一致,甚至有只吃石上青苔者,很難一概而論,較不利于垂釣推廣。 如果,有人問起溪釣野羅非該用何餌料時,千萬不要回答冷凍餌,因為那些野羅非,多是識青苔卻不知肉味為何物,未必會買帳。因習慣性的

4、因素,羅非對完全沒有嘗過的餌料,需一段期間來適應,即使一個全新口味的高檔冷凍肉餌,在青苔環(huán)伺的溪河中,也要給一點時間熟悉才行;等吃上癮后,就會形成所謂的口癖,以后要不吃都很難了。 很多人釣羅非時常被餌料所困惑,面對眼花撩亂的偏方與添加物,心中不免存疑,但似又真有那么一回事,如何是好?例如香虎、蒜精、豬母乳、中藥餌、臭丸餌、酒醩等,其中有些是人類看了都不想碰的東西,羅非怎會吃呢?其實,這些都是羅非習性所延伸的問題,說穿了,很多的偏方,就是特殊口癖的另一說法而已。既然特殊,當然有適用區(qū)域的限制性,換句話說,對沒有此種口癖的一般羅非而言,此偏方是不會有特別效用的;餌無萬靈,切莫輕信。常言道:一方魚食

5、一方餌,習慣使然也,不論什么偏方或特效餌,一切回歸羅非習性來思考即可透明化。至于喂食羅非吃臭藥丸等特殊餌料的動機何在?分析此種情形,多是在地的老釣客所為,所以猜想,應是種排擠他人上魚的心態(tài)問題吧。只要在平日餌料中持續(xù)添加此味,長期下來,必能產(chǎn)生偏好效果,對新臨該池而不明內(nèi)情者,自有降低其競爭力之作用。而釣魚乃休閑之事,輸贏也要憑真本事,類此之非正常做法,實不值鼓勵。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如果你是新臨該池的釣客,卻不知打聽此池的用餌與口癖,仍堅持君子之爭的話,此又失之怠惰矣,也不該鼓勵。至少,要問清楚此池老板平日喂食的飼料是什么?一般釣友用的餌料為何?此池是新魚多還是老魚多?

6、否則釣技再好,也是枉然,畢竟,釣魚不是只問調(diào)釣或靈鈍而已。何況,見他人不停上魚、自己浮標紋風不動卻能愉悅者,并不多見。一般而言,池主有大量喂食的池子,往往其所用的飼料,就是最好的餌料。例如,平鎮(zhèn)的佳佳休閑池,收費同時,老板都會附贈一包粒子,釣友也知道,只要將此粒子泡開直接作釣,魚就很會咬了,根本不須再準備其它餌料,可以一包二用,誘釣合一。此之好處,除老板不需花精神喂魚外,尚可收買釣客之心,且不用擔心釣客亂用偏方,傷魚又打壞魚嘴咬度,造成新釣客怯步;對釣客而言,既單純又省錢,更可公平競爭,何樂不為?這種口癖的養(yǎng)成,在池主的控管下是有跡可循的,屬最典型的例子。所以佳佳的生意會好,其來有自,有心經(jīng)營

7、者,不妨參考一下。再如龍?zhí)兜泥l(xiāng)城休閑池,沒有定期清池且未養(yǎng)鱸魚,雖大羅非不少,但小羅非更多,老釣客習慣向池主購買以桶為單位的麥片,藉麥片不易被上層小羅非沖散的特性,直擊底層大魚。不用說,避小魚效果一定很好,但缺點是麥片誘魚性較差,須不停地大把誘撒才行,會間接造成上魚率被稀釋掉,也等于花錢在幫老板喂魚般,有點冤大頭了。不過,此池如用粒子垂釣,只要有效避開上層小魚,咬度與上魚率會高出麥片甚多,此乃因羅非本吃粒子長大,年輕釣者也喜用粒子居多,加上粒子的誘魚性高,所以麥片的用量雖多,在該池仍未占盡優(yōu)勢所致也。這正說明了,羅非的口癖沒有唯一性,可以二種以上同時存在。三、常用餌料簡介所謂粒子餌,其成份實與

8、一般喂魚、雞、豬的飼料大同小異,主要均由淀粉、氨基酸銨類,加上魚粉、骨粉等動物性成份,添加粘粉類后顆?;?,只是添加物稍講究一點而已。粒子餌原先用途只設定在誘魚,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用它來釣回鍋老魚,效果反特別好,結(jié)果使得粒子升格為誘釣兩用的地位,什么肝味、蒜味或蝦味等小包裝產(chǎn)品,不斷推陳出新,讓扮演主餌的冷凍餌或粉餌,有漸被瓜分之濾。很多標榜成份特別的商業(yè)化粒子,效果強多少仍見仁見智,須視魚池而定,只是,價格馬上會比同類的飼料高出許多來。該用什么當誘餌,相信釣者自有評選,在此就不多談了。不同品牌的粒子,粗細、粘度差異頗大,會影響入水后的化度,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因為過于松散的餌料,除會弄亂魚層、招引

9、小魚外,對那些善于吐吶的老魚而言,還沒吸入就散落一地了,很難收上魚之效。解決之道,除更換品牌外,自行酌量添加粘粉、面粉、拉絲粉等均可。尤其是小麥蛋白類特有之殘鉤性,妥善運用,效果更佳。粘性過大的顆粒餌,擴散度不好,集魚效果自然較差,只剩避小魚一優(yōu)點,非必要時,建議還是不要單獨使用,或可與較松散的品牌混用。所謂的冷凍餌,乃針對羅非的肉食習性特調(diào)而成,有肉味、蝦味、肝味等幾類,主材料不外乎雞肝、鮮魚肉、赤尾青或鮮蝦等,但很少單一口味,多綜合而取某突出之味來命名。另會添加香虎或鹽類等調(diào)味劑來增香保鮮,因須以冷凍方式保存,作釣時才取出現(xiàn)用,故名之曰冷凍餌。標榜著強力效果,實際上也確有功效,只是價格昂貴

10、,非有需要,例如比賽或不回魚拼場時,否則不建議單品使用。一般情形下,在一個冷凍餌與粒子均釣得動且效果差不多的池子,首選應用粒子,這是避免羅非口癖被寵壞的一般共識,也是自我釣技提升的一種挑戰(zhàn);若不然,退而求其次,粒子中加入適量的冷凍餌,也是可行之道。各家廠商因配方不同,效果略有優(yōu)劣之分。即使同一品牌,也會有地域上口癖之偏好度存在,這從各地釣具行的銷售大宗略有出入上,即可看出端倪。此外,不同品牌冷凍餌間的價差頗大,有人買二、三個品牌混合使用,藉以截長補短并降低成本,未嘗不是個好方法。釣界自制冷凍餌者多有所聞,但效果常不及市售品牌,究其原委,實因零散的自制量未達生產(chǎn)規(guī)模,使用上斷斷續(xù)續(xù)、味道也不齊一

11、,自不易養(yǎng)成口癖也;除非口味剛好與當?shù)貢充N品牌雷同,否則效果難以彰顯。至于粉餌,長像與一般鯽餌相同,指的是單品包裝可久放之粉狀餌,垂釣時才加水開餌使用,只是味道偏腥而已。以這幾年的走勢來看,因粉餌效果遠不及新鮮的冷凍餌,也未必比便宜的粒子好到那里去,不上不下的,所以使用者漸少。倒是單品的添加物,如肝粉、鮮蝦粉、香料促食劑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讓釣者可以自由創(chuàng)意組合混用之,多了一分自主的樂趣,使其與粒子、冷凍餌間的鐵三角關系,儼然成形。四、區(qū)別新舊魚之重要性眾人熟知的新魚吃冷凍、老魚吃粒子之經(jīng)驗法則,同樣源自于羅非之口癖與天性,但因非來自人為之刻意控制,且影響又是如此重大,涉及羅非新遷環(huán)境后的

12、調(diào)適問題,所以要特別提出分析之。所謂的老魚、新魚,并非指魚的大小或年齡,而是指魚定居某水域的時間長短而言。一般小型營業(yè)池的魚源,多向大養(yǎng)殖池分批購買而來,不同批號的貨源,新舊自然不同,即此之謂。若單依口癖理論推之,新進魚在原養(yǎng)殖池時,多是數(shù)飼料過日子的,照理來說,放到營業(yè)新池后,以粒子釣之應正合其口才是,但事實并非如此,反是冷凍餌較釣得動,產(chǎn)生一種新魚吃冷凍的特殊現(xiàn)象。此種現(xiàn)象并非發(fā)生在人工養(yǎng)殖池而已,非人工養(yǎng)殖池亦是如此。例如,龍?zhí)洞蟪氐纳嫌斡幸桓郀柗蚯驁?,三年前的一次大水災,把球場?nèi)各水池中的大小魚兒全沖刷下來了,釣客聞風而至,此時的大羅非,唯使用冷凍餌才有斬獲,用粒子的效果非常差,為何?

13、球場內(nèi)的魚兒無人喂食,近似野生,竟然也有新魚吃冷凍現(xiàn)象,顯見與先前的喂食習慣并無必然關聯(lián),疑天性使然也。羅非新到一環(huán)境,地盤領域尚未建立,安全感不存在,加上不適應新池水質(zhì),戒慎恐懼之余,覓食可能因此回歸天然本性了。魚對不確定之餌料,一定不敢放心吞食,即使饑腸轆轆,也唯有材料接近新鮮魚蝦原味的冷凍餌,才會”忍不住”接受之。相對地,當?shù)氐睦萧~對突然入侵的大量外來客,更被迫要釋出地盤來,食欲大受影響,搶食粒子的”悠閑狀”也必然降低。此一來一往間,粒子就被冷落了。很多不回魚的羅非池,如8-13、8-14等,魚一直進進出出的,可以說永遠都是新魚居多,垂釣此類池子,如果不用冷凍餌或鮮蝦蚯蚓的話,很難有突破

14、性收獲,即此之故。這從實釣與理論上均可驗證出來,千萬莫鐵齒。但鮮蝦蚯蚓無擴散性可言,不易大量與快速上魚,方便性與受歡迎程度自然不及冷凍餌。新魚入池約二周后,領域漸固,開始會吃粒子了,但欲其全盤放心,還需再等至少二周以上,待其真正安定下來后。原則上,此時用冷凍餌的效果仍優(yōu)于粒子。慢慢地,池中一些被重復釣放的回鍋老魚,從累積的經(jīng)驗中得知,如啄食粒子,未必會有立即的危險性,因其主作誘餌用,掛于鉤上者畢竟是少數(shù);相對地,只要碰觸冷凍餌,不是被釣起就是被挫痛,所以慢慢會對粒子較為信任,對冷凍餌起恐懼之心,此即老魚吃粒子現(xiàn)象的演化過程。在一口養(yǎng)殖池中,魚從未它遷過,用粒子就可以釣翻了,這是口癖的因素;在一

15、口營業(yè)池中,想釣池中的老巨物,用粒子的效果也比較好,這是口癖與戒心度所使然。但是,老魚吃粒子的絕對性,沒有新魚吃冷凍這么強烈,終究,羅非的天性仍是偏向肉味的,在魚多搶食或糧食不足的情況下,譬如在魚族爆滿的戰(zhàn)斗池中,痛與不痛還在其次,有食物活命最重要了,那還有什么空間可以挑食。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在暴雨后、洪水大量注入池中時,此時雖含氧增加、魚未異動,但水質(zhì)劇烈變化、濁度增加,魚兒一時驚魂未定,猶如身處一新環(huán)境中,索餌心態(tài)會暫趨與新魚類似,不過,一、二天后水凈則漸恢復。這也算是一種新魚的定義了,只是容易被人們忽略。倒是職業(yè)池的池主深明個中道理,常會以控制進水量的方式來瞬變水質(zhì)水溫,凍結(jié)魚口,讓釣者

16、抓不住魚的餌料偏好,這也是職業(yè)池時而粒子好用、時而冷凍效果強的原因;原理簡單,但被人為操縱后,就不易摸著頭緒了。以上乃針對大羅非而言,小羅非正逢發(fā)育期,不分葷腥餌均搶食,餌愈腥動作愈夸張,除了搶食還是搶食,避之唯恐不及,實無任何原則可言。每年會清池的羅非池為何較受歡迎,必有原因。五、天候與釣點羅非屬熱帶魚種,所以有隨水溫而走的特性。也就是說,當水溫上冷下熱時,魚必在底層,底釣效果佳,例如入夜后、冷風剛到之日或冬釣時,喜釣長竿或深場者,較有發(fā)揮空間;當水溫上熱下冷,魚多浮在上層或棲息淺水處,例如大熱天之中午時分,因為羅非本性底棲覓食,浮于水面時咬度必然不佳,此時最忌長竿或釣深場,唯一解法,是用短

17、竿改釣淺水處。有些職業(yè)池設下不得釣岸邊的規(guī)矩,并對釣者戴上旁門左道之罪,其實,是有違羅非天性的,等于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對于這種輸不起的池子,建議予以抵制。 很多人以為中午羅非會睡午覺,實乃對魚層變化不了解所致;底層無魚,當然魚訊杳杳了。臺灣六指神釣曾說過4/5的羅非魚在上層,并不夸張,尤其是在高溫的南臺灣,證之以實情,前輩所言,的確是經(jīng)驗之談。換句話說,如果改釣近岸處,那個深度,剛好與浮頭魚群的視線平行,只要魚肯靠岸,一樣算是底釣,漂亮魚訊自會現(xiàn)蹤。在傍晚臨收竿前,有一些老魚會跑到近岸處揀食釣餌碎屑,除水溫因素外,長期的經(jīng)驗也告訴它們,這時到岸邊覓食是食物多又最安全的。只要池主不反對,利用此弱

18、點,不用浮標,只要手持釣竿、把鉤餌垂入一尺深處,鉛墜稍出水面,鉛動即揚竿,必定中魚,且多是碩大的老巨物;在了解羅非習性后,這就不算什么新奇招術了。此外,也常見一些父親帶小孩垂釣,給了小孩一支六尺短竿隨意玩,結(jié)果,小孩頻上大魚,慌了手腳,大人的長竿反無動靜,令人尷尬。明白此理,即知釣大羅非用9尺竿,亦不算短矣。老師傅都知道,白天到池邊后,只要看見大羅非在岸邊滾浪覓食,表示今日必大咬無疑;如果水邊無魚蹤,今日必定慘兮兮。此多是天候影響所致,例如天氣突轉(zhuǎn)冷或轉(zhuǎn)熱,或氣壓變化過大等,魚的活躍度都會降低,池邊觀魚蹤是種最準確的判別法。一般只要魚池的魚量夠,釣點選擇又不會太差的話,原地左右前后變化垂釣深度

19、,多可尋獲魚蹤。釣點的選擇,以池主習慣喂食處與多人慣釣之點為上選,水源頭、風尾或近水車處等次之,取其誘魚省功也。以季節(jié)來看,夏日宜釣相對淺水區(qū),冬釣才可考慮深場。關于釣點選擇,最好一到釣場即選定合適之點,中途搬遷終非良策。很多人看見別人頻頻上魚,都會懷疑自己的釣點不好,其實羅非回游半徑大,只要誘釣適當,魚群一定會靠,時間長短而已,這是為何剛到釣點時,要先撒一把誘餌的原因。而不同釣點之差別,多在魚訊強弱(如風頭與風尾),魚量多寡并非關鍵;也就是說,對一個釣正吃者而言,水下同時出現(xiàn)5條與10條魚,意義是一樣的,只要能加強抓弱訊號的功夫,處處皆是好釣點。 除了選點外,選池也是很重要。因為羅非之就餌與

20、含氧量息息相關,一個活水不停自然進出或有涌泉的池子,整體咬度一定比封閉的水域來得好,肯打水車也絕比吝于支出電費的池子要好些。尤其水車常年開著,往往是魚量眾多的象征,乃池主怕魚有損傷也;反之,一個池子在無風無浪下仍可不開水車、而池主還高枕無憂的話,那可要慎選了。以七月份北臺灣的羅非休閑池為例,瞥開釣技因素不談,同樣一天釣下來,可出現(xiàn)一池魚獲達50條以上,另一池只有5、6條之明顯對比,其間咬度真的差很多。至于職業(yè)池的進水量多被人工所控制,與自然性進水有異,則另當別論。羅非屬愛干凈的魚種,清明左右之產(chǎn)卵期,會在近岸處筑魚窟(如炒菜鍋般大小)準備孵魚,此時會叼走窩中所有的雜物。這種習性,常被不肖釣魚人

21、拿來利用,用三叉鉤探到魚窩后,只要浮標一動即揚竿挫之,多穿腸破肚而過,臺灣話曰浪窟釣法,讓人不忍目睹。這是最被詬病的釣法之一,殘殺孵卵魚與竭澤而漁無異,一般釣者多不肖為之,在此,呼吁釣友們共同來唾棄這種釣法。我們垂釣羅非時,會發(fā)現(xiàn)往往前幾竿可以連續(xù)中魚,之后魚訊就變得斷續(xù)且不干脆,此時釣點若左右稍偏個一、二尺,又可連續(xù)上個幾條魚來。于是,聰明的釣者便會采用左、中、右三點輪釣方式,來維持上魚的頻率,消除魚不咬的空窗期。究其原因,除了在同一釣點連續(xù)中魚后,會提高魚的戒心度外,因搶食而攪成混濁的池底,對有潔癖的羅非來說,也會降低就餌的意愿與視線。尤其是爛泥底的池子,情況更明顯,這就是三點拋竿法受歡迎

22、的原因?;蛟S有人會問:釣點分散,集魚效果不是變差了嗎?其實,定點拋竿集魚,對鯽魚等小型魚比較重要,對羅非這種體粗與運動快速的魚種來說,隨便回游一下,半徑遠超過一米以上,即使三點拋竿的寬度稍大些,大羅非也可輕松追及。加上粒子的適量誘撒,等于擴大了集魚范圍,有效作釣半徑更大。所以,現(xiàn)在仍抱持著定點集魚觀念的人,想釣好羅非,唯有拋棄舊的思維框架,才能更上層樓。 六、誘餌的施打垂釣羅非的誘餌施打也是學問,最忌諱大把大把的投料,破壞了水質(zhì)、魚口不說,更造成了自己不咬、別人也釣不到的玉石俱焚效應,這是初學或不了解羅非習性者,最易犯的一種毛病。有經(jīng)驗的釣者,會采少量多餐的施打方式,以每次1020粒的量投向釣

23、點,讓魚吃不飽又不會散去,還可維持其連續(xù)搶食的熱度,才是最佳的誘投作法。拋撒粒子后,若馬上以小顆餌跟隨入水,常會有半水空接的情形發(fā)生,此即所謂噴粒子的釣法,乃職業(yè)池釣手慣用的釣法之一,已把魚性掌握的淋漓盡致,屬上乘的誘釣合一法。其實,針對原已習慣喂魚機的新魚,如現(xiàn)場未帶冷凍餌時,采噴粒子抓空接方式,也有一定效果,有興趣者不妨試之。至于撒誘餌的時機,不外乎剛坐定位后、拋竿前、連續(xù)上魚后、魚脫鉤、感覺魚訊稀疏、換新釣點時、或暫時離開等幾個時點,均可適量為之,成效立現(xiàn)。此外,如遇大咬情況,而旁邊釣友卻苦無魚訊時,則請減量為之,此與釣技無關,純屬做人道理而已羅非的孔武有力,讓釣過的人為之著迷;羅非的愚

24、笨中帶點狡猾,又常讓人摸不著邊。其實羅非并不神秘,只是有點個性而已,熟悉它的習性后,自能解讀其所為何來,該怎么下竿,也自有分寸矣。釣魚貴知魚,知魚而后方能敬魚;當我們面對羅非時,知其背負著提供人類肉食與娛樂的雙重任務,能不珍惜以對嗎?釣羅非雜談(下) 羅非釣技剖析 在盛產(chǎn)羅非之南國,春夏之交,鯉鯽與羅非一樣都會大咬,但舍鯉鯽而就羅非者比比皆是,為何?難道是貪戀羅非之鮮美肉質(zhì)?還是欺羅非的呆笨好釣?當然不盡如此,絕大部分的人,實是被其特有之爆發(fā)型拉力所迷惑住的。羅非的爆發(fā)力,可媲美烏鰡(青魚),卻又比烏鰡之猛沖不停,多了點節(jié)制;羅非的體型,笨重程度不輸呆呆(鯉魚),又比大呆的埋頭猛鉆,多了股快沖

25、的暴力。其最大特色,就是頑抗只出現(xiàn)在中魚那一瞬間,所以能否順利上魚,也決定在這毫秒之間。此時點,羅非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抗爭的過程是剛是柔,全隨釣者的手勁而意動,釣者可選擇以柔克之,也可堅持用強勢壓過它,二者的樂趣略有差別。如第一時間控制得當,則后續(xù)即可快速上魚,用軟竿細線亦輕松以對;若瞬間反應不過來或粗魯對之,反容易斷線跑魚,即使硬竿線粗也無濟于事。換句話說,這種將控魚技巧完全操弄于股掌上的強烈感覺,才是釣羅非者內(nèi)心真正迷戀的所在。很多人喜歡用并繼竿拉羅非,正是希望能將那股特有的勁道,更直接、更完整地傳達到手臂上,好細細品味之。有人說釣羅非是一種武釣,以別于鯽魚之文釣,事實上,羅非雖粗,在釣

26、法上卻十分講究技巧的。撇開擾人的調(diào)釣與餌料不說,純以上魚動作來分,上者可以柔克剛,中者剛?cè)岵?,下者才會耍得虎虎生風。也就是說,揚竿高段之人,上魚好象打太極拳般,展現(xiàn)出一種圓柔的美學,輕松省力,讓人看了感覺很舒暢。所以,把垂釣羅非完全歸類到武釣,并不盡公平。有位前輩曾說:看一個人揚竿,就知會不會釣魚了,話雖簡單,用來檢視釣羅非者的功力,卻見真章。因為揚竿態(tài)勢,往往就是垂釣者心態(tài)、修養(yǎng)與釣技的綜合表現(xiàn),所謂師傅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是也。隨著釣齡、釣技之增長,力道拿捏理應更恰當才是,會不會釣魚,自可從此處看出端倪。例如初學者,一心想追求高上魚率,常無形中會透露出急、快的意念,揚竿劍氣破空之聲必然大作

27、,讓左右釣友心驚膽顫,深怕誤傷也;老師傅經(jīng)驗豐富,深知欲速不達之理,快慢強弱配合節(jié)奏進行,劍氣自然蹈光隱晦了。釣羅非,非常講究輕快感,在輕中卻隱含一股刺魚之柔勁,在快中卻不會急揚到竿子咻咻叫,想釣好羅非,一定要先明了此點。鯽魚本體輕,釣之輕巧或許不難,而羅非乃粗魚,能操之巧柔,更見功力。垂釣小羅非,握竿方式與鯽魚相同,不需特別。若針對5指以上之羅非魚,不管軟硬竿,握竿位置一定要放在竿把上方約30cm處,竿把尾約與手肘齊,揚竿采輕提方式,感覺自然輕松即可,不必太拘泥細節(jié),也不宜長時間采固定姿勢,因為省力又不酸痛才是重點。感知中魚后,迅速以肘抵住竿把,除符合一般人熟知之杠桿原理外,同時還能讓手肘與

28、釣竿合而為一,讓整支手臂變成了釣竿的延伸體,更能發(fā)揮竿子的彈性來。此時魚的拉力與竄逃時的震動感,能直達臂頂,可有效縮短反應時間、快速消弭暴沖于瞬間。這種人竿合一的握法,還可限制揚竿的幅度,縮小揚竿的力道,相對降低了魚的反抗力度,有利上魚。至于揚竿力道究竟多少才算合宜?至今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鉤不離水,有說高不超過2尺,有說與釣鯽力道相同,狠一點的,甚至會說標不離水面、緩慢提竿換餌的力度,其實,殊途同歸,都是在形容提竿輕點與適時卸力的那種感覺,只是體會因人而異罷了。換句話說,羅非的提竿方式,默含有二段式提竿的口訣在其中,即先輕提研判是否中魚后,再做下一步的應對措施;也唯如此,才能做到所謂標

29、不離水的境界。羅非的暴沖力與揚竿力道成正比,愈痛則沖的愈大力,此時唯靠釣者實時的卸力動作,才可止沖。總之,提竿以魚不受驚嚇及不覺痛楚為原則,目標是起魚于寂靜無聲中。揚竿力道,不單因人而異,也和新舊魚、竿的軟硬度、鉤的大小、及釣場水深等有關。例如新魚本驚恐,一旦上鉤即死命奔逃,是最難控制的一種,揚竿須更輕快;老魚釣放多次,經(jīng)驗老道,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會逆來順受,屬最省力又最好操控的對象魚,揚竿適中即可。同樣的揚竿力道,如分別用在軟竿與硬竿上,則軟竿的上振幅度遠遠大于硬竿,傳到魚嘴,必然反彈更大、更痛楚,所以,軟竿操作要更嚴謹,這也是為何羅非專用硬竿會受青睞的原因之一。不過,硬竿較重,長期使用手臂

30、容易受傷,若是垂釣回鍋老魚,則不妨以超硬調(diào)鯉竿或并繼竿取代之,竿輕而韌,配合回鍋魚的無力感,再適合不過了,尤其長期垂釣羅非者,更應考慮。如果池子或天候允許,建議不妨改用9尺以下短竿,”感覺”到的重量會比12尺”少一半”以上,只是控魚技巧要更講究而已。另外,釣場深淺影響也很明顯。深場的魚被往上揚起時,因母線較長,即使旁竄,也仍能保持與竿子近垂直角度,讓竿子的彈性起了卸力作用,所以感覺到的拉力,自然未特別強烈;反之,淺場羅非往往給人拉力強大之感,正因為同樣的旁竄動作與距離,母線很容易被水平拉直,竿性無從發(fā)揮所致,所以容易產(chǎn)生力大無窮的錯覺。因此,在淺場垂釣,不宜拋滿線,以預留緩沖空間,減少瞬間被拉

31、直的機率。此外,水深魚較放心,水淺魚易受驚,也是二者力度有差的原因之一。常聽人談論道:這個池子的魚拉力很強、那個池子的魚不太有力,若能考慮水深和新舊魚等因素后,其實,也沒那么神秘了。此外,鉤大小的影響力常被人忽略,相較于小鉤,被大鉤鉤中的魚,必然較痛,其爆發(fā)力自然相對增強。同池垂釣,如有人認為魚很有力,也有人不表認同時,除個人揚竿力度有差外,使用不同大小的鉤子,或許是原因所在。至于羅非飛魚動作,臺灣也只在戰(zhàn)斗池中較有使用,因魚體平均56指大,顯少巨物,只要子線稍粗些,配合戰(zhàn)斗專用脫鉤網(wǎng)、加上運用超硬釣竿的彈性輔助,飛魚不成問題,算是戰(zhàn)斗池中標準動作之一。至于4指以下小羅非,野釣中都是直接起魚的

32、,所以也談不上飛不飛魚了。一般休閑或職業(yè)池,魚體多在1kg左右,是聽說有人可以飛魚但僅限傳聞,并未親見因為這些魚釣來條條珍貴,跑一只魚或許就輸贏變色了,因此沒人敢用飛的、亦無此需要。而且飛魚子線要夠粗才行,相對會降低回鍋魚咬鉤意愿,得失間要仔細衡量。如何才能降低斷子線的機率?這是釣羅非者心中永遠的痛。因為子線過粗,老羅非根本不買帳,子線過細,新羅非又一去不回頭,如果池中新舊魚雜陳,頭就更暈了。而釣魚人都有一種細線搏大魚的潛藏偏好,愈是自視藝高者,愈是喜歡向細線挑戰(zhàn)。所以,這種斷子線的困擾,初學者未必會比垂釣多年者感受強烈,原因即此。子線容易瞬斷,影響因素很多,除了子線粗細、材質(zhì)、綁鉤方式及前述

33、之揚竿力度、握竿方式、水的深淺等有關外,實際上,魚的正吃否,往往才是關鍵所在。正吃的羅非,只要第一時間將魚頭拉回,多可輕易入網(wǎng);非正吃的羅非,若鉤不在嘴部附近,魚頭多不易拉回,加上魚因痛楚產(chǎn)生強大的爆發(fā)力,不管子線多粗,往往仍會以斷線收場。羅非是否正吃除與調(diào)釣有關外,更與浮標的合用否有絕對相關性。浮標合不合用,與品牌或知名度無關,須以魚的接受度來評價才算數(shù)。這點,也只有在下水實釣后才會知道結(jié)果,光從標的外觀美丑是無法預知的。何謂真貨?下水后頓點多而輕脆、正吃占多數(shù)者;何謂假貨?使用后頓點明顯變少者、光上小羅非不上大羅非者、老是挫中魚體者。浮標的真假貨不是商人說了算,很多迷信品牌而舍不得扔棄假貨

34、者,自誤也。因調(diào)釣事涉復雜,為免節(jié)外生枝,在此暫且打住。另外,一般釣羅非者多喜用鉤柄較長的袖型鉤,主要是考量羅非嘴巴的牙齒較利,長鉤柄可減少子線直接磨觸魚齒的機會,藉以延長子線的使用壽命,這也是實釣上累積而來的經(jīng)驗。羅非抄網(wǎng),以直徑30cm的淺網(wǎng)為佳,底部過深者會影響解魚速度并增加子線扯斷的機會。魚入抄網(wǎng)時,須盡量控制到魚頭朝上的位置,以利快速解鉤摘魚,否則滯留抄網(wǎng)內(nèi)的時間愈久,子線被扯斷的機會也愈大。但若碰到那種”臉盆”級大羅非怎么辦?對不起,除非事先準好一大一小的抄網(wǎng),否則無解。據(jù)估計,子線真正因上魚而斷者,約五分之三而已,另外有部分因掛底而斷,剩下的則多斷在抄網(wǎng)內(nèi)。此一說法或許因人而異,

35、但也點出了抄魚的重要性。由于羅非有瞬間暴沖的特性,所以拋滿線算是釣羅非的一大忌諱。只是,不拋滿線,那又該拋到什么程度比較好?一般比較慣用的是字拋竿法,其中的字,描述的是餌、浮標、竿先三個落點的位置,因為不管是左還是右,只要這三點不在一直線上,就一定不會拋滿線。此法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確保餌與浮標間,會呈一直線的狀態(tài),對于空接的魚訊,較不容易漏失掉。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不用全力拋竿,就算不拋滿線,其實只答對了一半,因為我們還要做到雖未拋滿線,卻仍能保持魚訊不減才行,否則顧此失彼,意義不大。相信大家有過這種經(jīng)驗,就是新?lián)Q釣點的前幾竿,魚訊一定是最漂亮的,愈到后面愈龜毛,這與釣點混濁度及魚的戒心

36、度提高有關。因為羅非是一種貪食又有點愛干凈的魚種,相鄰池底如有干凈與混濁二區(qū)域存在,且同時都有餌料時,不用懷疑,它會先選擇干凈那一邊的。針對此一特點,于是便有所謂三點釣法、一字釣法、十字釣法、田字釣法、扇形釣法等衍生出來,其原理相同,只是餌落點不同而已。都是在一個點拋幾竿后,又換另外一點拋個幾竿,如此循環(huán)不止,讓竿竿都可收前幾竿的效果。不要認為丟下去的誘餌,馬上會被照單全收,其實大量投餌與中魚間未必成正比,在討論如何誘魚前,要先明白此理。以羅非的食量來看,雙鉤掛上正常大小餌團,不管拋竿節(jié)奏多快,所送出的餌料均不足喂飽魚群,這點與鯽魚不同。大羅非很現(xiàn)實,如果釣點的餌料不足,很快會轉(zhuǎn)身另覓他食,這

37、點也與鯉鯽會因餌香而徘徊不走的特性不太相同,因此不斷施打誘餌,是釣羅非的必備手法。粒子實與一般飼料成份相同,只是另加一些羅非偏好的添加劑而已,如嫌貴,自可以飼料替代無妨。原則上,只要誘餌的味道不比主餌突出或搶眼,不易飽食又有誘魚效果者,都可以使用,沒有硬性規(guī)定。誘餌施打,非常強調(diào)不斷與適量的原則。很多人一到釣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整包的誘餌直接撒下去,這樣一定是可以把羅非誘集過來沒錯,但如此一來,影響旁人釣況不說,自己的釣點也因魚群亂舞而混濁增加,非但無助于上魚,反容易挫傷魚體。這種玉石俱焚的玩法,多發(fā)生在初學者身上,碰上了只能搖頭而已。符合不斷與適量原則的誘魚法很多,有干濕粒子之別,干粒子

38、直、間接施打皆可,濕粒子則須泡開后使用。如噴粒子、釣芭樂、大粒丸等,都是目前在臺灣受歡迎的誘釣法,簡介如下:一、噴粒子:這是一種最傳統(tǒng)和簡單的誘魚法,靈感取自養(yǎng)殖場喂魚桶之噴灑飼料原理,強調(diào)粒子落水聲與粒子本身,同樣都有誘魚的效果,故名噴粒子。此法一次施打粒子約1020顆左右,頻率高者每次拋竿前均會施打,頻率低者拋竿二、三次也會施打一次。頻率高低主要取決魚層控制需求,沒有好壞之別。讓魚習慣誘餌之固定飄落狀后,上層搶餌現(xiàn)象出現(xiàn)、戒心度會降低,如果再將主餌搓成綠豆大小,混在粒子中自然垂降,殺傷力更大,有些輸不起的職業(yè)池會禁用此法。二、釣芭樂:將用水泡開的干松粒子(又名騷餌),在八字環(huán)上團捏成拳頭大

39、小,狀似不規(guī)則之芭樂,直接蕩到釣點上方落下后拉掉,純當誘餌用,故稱之。施打位置較投擲方式精準,可配合各種釣法酌量為之,集魚快速而有效。因濕粒子遇水即散,可形成由上而下的立體霧化效果,魚聞得到吃不到,多打也不會有喂食過度之慮,但要注意池底混濁度控制,可配合類似三點釣法之多點釣法一起使用。三、大粒丸:直接將泡開的干松粒子,加計入水下降途中崩解的需要量后,捏成比正常餌團更大粒的不規(guī)則狀,從姆指到荔枝大小都隨意,有點像縮小版的釣芭樂,屬名副其實的誘釣合一釣法。此法因崩余餌團之大小不同,會呈現(xiàn)多元之魚訊反應,或有空竿偏多之感,與用冷凍餌之單純魚訊完全不同,須多加體會方可掌握。也有人在大粒丸的外層,再包裹些干粒子,降低崩解的速度,以減少魚層上浮及增加餌料滯底的機會,也略隱含有噴粒子的效果,因其狀似玉米,另稱玉米釣法。另外,還有一種黏巴達釣法,因可讓粒子貼底后仍呈現(xiàn)自然狀態(tài),系??酥苹劐伬萧~的利器。此法由來已久,據(jù)信應是與黏巴達舞步同期問世的,是臺灣目前六十歲以上老師傅最愛的釣法,主因此法配上空心大浮標后,魚訊仍明顯可辨,十分適合視力老化者。不過,其中間沾黏條塊的成份,據(jù)說不利魚體的消化,曾被詬病過,年輕一代已漸不敢使用。唯此法的效果終究誘人,在換湯不換藥的情形下,有人改以黏粉或珍珠奶茶的粉圓代替,圖藉此減少背負殘害魚族的原罪。其實,釣魚要懂原理,釣法自可變化萬千;黏巴達釣法之精神不在那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