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說課稿_第1頁
再別康橋說課稿_第2頁
再別康橋說課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再別康橋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詩兩首中的第二首詩歌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將主要從七個方面來闡述。一、 說教材地位及作用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時它還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歌,它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后的感傷之情的結合體。根據教材本單元編寫的目的是要學生了解一些中國現當代詩歌。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的代表作品之一,學生可以從這篇詩歌中體會到現代詩歌特有的審美情趣,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這又契合了新課改以學生為主的要求。二

2、、說教學目標徐志摩的詩歌中他最擅長的一部分是在于對生活中形象的捕捉和對詩歌意象的苦心經營的追求。學生通過對詩歌反復的誦讀來品味詩中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詩意美。正所謂“以心悟社會,以手抒情懷”,詩人在寫作時總是把自己的情感、志向融進字里行間中。我們在學習一首詩歌的時候,不能僅因為學而學,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以第一身份親臨其境?;诖?,我設計了兩條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找出詩中描繪了哪些意象,并通過這些意象來把握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情感。2、教師指導學生討論詩歌中的三美,品味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及詩意美。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再別康橋這首詩畢竟是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首先接觸的

3、現代詩歌,現代詩歌具有意象豐富,詩意朦朧的特點,我個人認為學習現代詩歌可以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然后指導學生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然而鑒賞現代詩的方法卻是在整個新詩學習中的一個瓶頸,我認為,只要掌握了新詩的鑒賞方法,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是這樣設計這首詩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的:1、教學重點:現代詩歌的鑒賞。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討論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2、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四、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和問答法。我之所以選擇誦讀欣賞法是因為不管是古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一樣具有詩歌的特質,有其外在的音樂性,最適合誦讀,又有其內在的音樂性,適合用

4、誦讀來表現這種內在的氣質。我個人認為,誦讀教學不僅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朗讀技能,而且也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進行語言積累的一條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誦讀能讓學生以第一身份融入詩中,真真切切的感受作者的情感。而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同時問答法符合新課改以生為本的要求,我認為運用誦讀欣賞法和問答法增強了師生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對再別康橋的把握。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會提前讓學生預習,事先了解徐志摩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背景,比如像作者第一次去劍橋和第二次去劍橋是什么樣的心情等等,這樣等到上課的時候學生就不會感覺到很陌生,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5、。五、說教學過程1、導入課文。這里我會用崔顥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眮韺胝n文,同樣是再次來到故地,那么崔顥與徐志摩懷著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這樣就可以順利的展開課文。2、簡單釋題,并范讀一遍。3、A、誦讀: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和意象的獨特,并展開想象和聯想。體會詩人所描繪的康橋以及再次來到康橋的情感。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意象如“云彩”、“金柳”、“波光”、“青荇”、“水草”、并讓學生說說這些意象是怎樣體現作者的感情以及對康橋的留戀。最后再由我說出感悟到的美,并說出自己的依據。然后引導學生考慮作者在寫這

6、首詩的時候的情愫,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回答可以涉及課文的方方面面。這樣通過問答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理解性的說話活動,在眾說紛紜中完成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最后我給學生講出自己的看法。B、賞析再別康橋的語言美,品味畫面美。在整首詩中徐志摩把“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有機的融入詩中。柔美和諧的音樂美。再別康橋全詩七節(jié),每行六至八字,大體上每行三頓,音節(jié)長短不一,每節(jié)二、四行押韻,而且每節(jié)都自然換韻,詩行整齊勻稱,聲調回環(huán)往復,隨情變韻,平仄聲交替使用,疊詞的運用,使詩讀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和諧,形成流動感,極富音樂性。絢麗斑斕的繪畫美。在詩的繪畫美上,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理想境界。

7、如詩的第二節(jié)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圖,“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痹娙嗣翡J地抓住“金柳”、“波光”等具體而生動的景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寫景又寫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了耐人尋味的意境。 錯落有致的建筑美。再別康橋為了避免詩句過于整齊而呆板,詩人別出心裁的把每一節(jié)的偶數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數稍有增減,便使詩行整齊中富于變化充滿了參差錯落之美,讓人賞心悅目。 整首詩的語言美不僅體現在富有音樂性和疊詞的運用上,還表現在詩中巧妙地使用修辭。如“輕輕的我走了”按照現代漢語應該是“我輕輕的走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我個人認為,前者強調的是“輕輕的”,后者強調的是“我”,在語言表達上強調“輕輕”兩字,這樣更能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