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專題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專題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專題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專題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專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級姓名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實驗專題 一力和運動橡皮筋伸長的長度一般用符號L表示,它等于掛上鉤碼后皮筋的長度L與皮筋沒有掛鉤碼時的長度L。之差,即 L=L-L。 1.在“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活動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長度越長。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小明和小麗提出如下猜想(見下圖)。究竟誰的猜想正確呢?他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個相同的鉤碼、鐵架臺和細線外,還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麗的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1拉力(鉤碼總重)FN00.51.01.52.02.52橡皮筋的總長度Lcm4.55.15.76.36.97.53橡皮筋伸長的長度Lcm00.61.22.43.0 沒有掛鉤碼時,橡皮筋的長度L0= cm。 請將表格中第3行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要判斷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應對表格中的哪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 答:應對 (選填序號)兩行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 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實驗能初步驗證誰的猜想是正確的?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數(shù)據(jù)并做出此判斷的?請簡要寫出你的判斷依據(jù): 。2.下表是小華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實驗中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測量對象質(zhì)量m/kg重力G/N比值g/Nkg1物體10.10.989.8物體20.21.969.8物體30.32.949.8(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和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3)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將g值取為9.8N/kg。但經(jīng)過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著微小差異。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區(qū)的g值大小。地點赤道廣州武漢上海北京紐約莫斯科北極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緯度0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g值相同的城市是: 。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我國與許多國家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頻繁,在這些往來的貨物運輸中,發(fā)貨單上所標示的“貨物重量”,實質(zhì)上應該是貨物的 。3.小明進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在實驗過程中,他必須拉著木塊作 運動,這樣才能保證 。(2)比較_兩圖能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比較_兩圖能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3)在此基礎上小明又猜想:滑動摩擦力大小是否會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請你利用圖中已有器材驗證小明的猜想。寫出你的做法,并寫出判斷的方法。 。2 壓強1為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用兩塊相同的磚塊A與B,分三種情況放置在相同的海綿上,如圖所示觀察比較圖(a)、(b)、(c),可以表明:(1)比較圖(a)與(b)是為了研究 ;(2)比較圖(a)與(c)是為了研究 ;(3)若要比較圖(b)與(c)所示情況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則應比較 ,為此物理學中引入了 這個概念。2.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用若干個不同物體放在同一水平細沙面上進行實驗,如圖所示。他仔細觀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123456789壓力(牛)3.03.03.04.54.54.56.06.06.0受力面積(厘米2)51020102030102040下陷深度(厘米)210.51.50.750.5210.5(1)小明從觀察測量 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他在實驗中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的數(shù)據(jù),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3)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的數(shù)據(jù),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4)進一步分析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歸納出的結(jié)論是: 當 時,壓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當 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3.下圖是某同學做“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實驗時所用的裝置,下表是該同學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實驗時,壓強計的U形管內(nèi)的液體的質(zhì)量不發(fā)生變化,煤油=0.8103kg/m3)。(1)比較表中第1、2、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的液體壓強大小 ;(2)將表中第5次實驗時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并比較表中第1、4、5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 ;(3)將表中第6次實驗時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并比較表中第5、6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 。實驗次數(shù)研究對象橡皮膜所處深度/cm橡皮膜朝向壓強計左管液面高度/cm右管液面高度/cm1水4朝上8122水4朝下8123水4朝左8124水8朝上6145水10朝上166煤油10朝上6三.浮力1.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問題時,小強同學和同學們合作做了下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 A B C D E (1)由A、C兩圖可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 kg,物體的體積為 m3,物體的密度為 kg/m3。(取g10N/kg)(2)由B、C兩圖可以得出結(jié)論: ;(3)由C、D兩圖可以得出結(jié)論: ;(4)由 兩圖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排開液體體積相同的條件下,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在“浮力的研究”實驗中。(1)取一鐵塊,把它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如圖甲所示。當鐵塊浸入水中的體積緩慢增大時,鐵塊受到浮力大小的變化是 。(2)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關系”的實驗過程: 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的重力為F1; 如圖丙,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為F2; 如圖丁,把石塊浸入盛滿水的溢杯中,用該空燒杯盛接從溢杯里排出的水,當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3; 如圖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該燒杯和排出的水的總重力為F4。用F1、F2、F3、F4表示,實驗中測得石塊所受的浮力為 ,排出水的重力為 。根據(jù)該實驗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出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的定量關系是 。4 簡單機械、功和機械能丙1.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出現(xiàn)圖甲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調(diào)(填“左”或“右”)(2)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圖乙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將右邊的鉤碼向 (填“左”或“右”)移動 格。(3)圖乙中杠桿水平平衡后,在杠桿左右兩邊鉤碼下同時加一個相同的鉤碼,這時杠桿將。(填“保持水平平衡”、“順時針轉(zhuǎn)動”或“逆時針轉(zhuǎn)動”)(4)如圖丙所示的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請你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說明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 。2.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第1、2、3次實驗裝置如圖中的甲、乙、丙所示。(1)請計算出后兩次的機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2)比較1、2兩次實驗,可得的結(jié)論: 。 (3)比較2、3兩次實驗,可得的結(jié)論: 。次數(shù)鉤碼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測力計的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 /120.10.90.374.1240.11.60.3340.11.10.53.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記錄結(jié)果如下表:試驗次數(shù)斜面傾斜程度物體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長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1較緩50.11.510.51.533.3%2較陡50.2211250%3最陡50.32.41(1)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第三次(最陡)實驗的有用功是_J,總功是_J,機械效率是_;(2)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斜面越陡,機械效率 (選填“越高”、“越低”或“不變”);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知道,斜面越陡越_(選填“省力”或“費力”);(4)第一次實驗中,若拉力作用時間是5s,則拉力的功率是_W。4.某同學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并進行了以下三步實驗操作:A、讓鐵球甲從斜面F點滾下打到一個小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記下木塊移動到的位置B。B、讓鐵球甲從斜面E點滾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記下木塊移動到的位置C。C、換一鐵球乙(m乙m甲)從斜面上F點滾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塊上,推動木塊從位置A移動,計下木塊移動到的位置D。(1)該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 、 的關系,該實驗物體動能的大小是通過_來反映的。(2)該實驗物體的速度是指物體從斜面上靜止?jié)L下與物體A碰撞時_(選填“碰前A”、“碰后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