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dxh_第1頁
第三章 血液dxh_第2頁
第三章 血液dxh_第3頁
第三章 血液dxh_第4頁
第三章 血液dxh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章血液 生理學(xué)教研室 董獻紅Email phy Tel 0373 3029104 南陽黃玉 血液的主要功能 1 運輸功能 2 調(diào)節(jié)功能 3 防御功能 4 生理止血功能 1 掌握 血漿滲透壓 紅細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生成調(diào)節(jié) 血液凝固ABO血型系統(tǒng) Rh血型系統(tǒng) 輸血的原則 2 熟悉 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抗凝以及纖維蛋白溶解與抗纖溶 3 了解 血液的基本組成 白細胞的功能 造血過程的調(diào)節(jié) 第一節(jié)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節(jié)血細胞生理第三節(jié)生理性止血第四節(jié)血型和輸血原則 第一節(jié)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組成 一 血漿1 水和電解質(zhì) 約占90 92 作用 形成血漿晶體滲透壓 緩沖酸堿平衡 維持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等 2 血漿蛋白 plasmaproteins 約占6 8 白蛋白約 40 50g L 球蛋白約 20 30g L 纖維蛋白原約 2 4g L A G比值 1 5 2 5作用 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 作為載體運輸小分子物質(zhì) 參與免疫反應(yīng) 參與生理性止血以及營養(yǎng)功能等 3 非蛋白有機物包括含氮化合物和不含氮化合物兩大類 4 其他氣體分子和一些微量物質(zhì)如酶 維生素 激素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比重 血漿 全血 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血漿滲透壓 晶體滲透壓膠體滲透壓組成 晶體物質(zhì)膠體物質(zhì) 主要為NaCl 主要為白蛋白 壓力 大 300mmol L 1 3mmol L 意義 細胞內(nèi)外水平衡毛細血管內(nèi)外水平衡 等滲溶液 等張溶液 血漿滲透壓 顆粒數(shù)目 正常人血漿PH值為7 35 7 45取決于 血液緩沖系統(tǒng) 肺排酸功能 腎排酸保堿功能 四 血漿PH值 五 紅細胞比容 hematocrit 成年男性 40 50 成年女性 37 48 新生兒 55 第二節(jié)血細胞生理 一 血細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過程 一 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造血中心的變遷 卵黃囊 肝 脾 肝 脾 骨髓 骨髓 二 血細胞生成的一般過程 二 紅細胞生理 RBC正常值 成年男性 4 0 5 5 1012 L成年女性 3 5 5 0 1012 LHemoglobin 成年男性 120 160g L成年女性 110 150g L貧血 anemia 一 紅細胞的數(shù)量和形態(tài) 1 紅細胞的生理特征 二 紅細胞的生理特征與功能 1 可塑變形性 plasticdeformation 2 懸浮穩(wěn)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紅細胞沉降率 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 ESR 血沉 成年男性 0 15mm 1h成年女性 0 20mm 1h紅細胞疊連 3 滲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0 85 NaCl溶液 0 42 NaCl溶液 0 35 NaCl溶液 運輸O2和CO2含有多種緩沖對 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2 紅細胞的功能 1 紅細胞生成所需的物質(zhì) 1 原料 蛋白質(zhì) 鐵缺鐵性貧血 2 成熟因子 葉酸和維生素 1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三 紅細胞生成的調(diào)節(jié) 2 紅細胞生成的調(diào)節(jié) 爆式紅系集落形成單位 burstformingunit erythroid BFU E 早期的紅系祖細胞 紅系集落形成單位 colonyformingunit erythroid CFU E 晚期的紅系祖細胞 紅系祖細胞的兩個亞群 爆式促進激活物 BPA 促紅細胞生成素 EPO 干細胞 BFU E CFU E 形態(tài)可識別前體細胞 促紅細胞生成素 EPO產(chǎn)生細胞 氧感受器 紅細胞數(shù)量 腎 管周細胞 肝 肝細胞 大氣氧 心臟泵血功能 血容量 血紅蛋白濃度 氧親和力 腎血流 腎耗氧 3 雄激素 男性紅細胞數(shù)和血紅蛋白量為何高于女性 四 紅細胞的破壞平均壽命為120天 鐮刀型紅細胞 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癥 三 白細胞生理 一 白細胞的分類和數(shù)量 白細胞 4 0 10 0 109 L 分類 單核細胞 3 8 嗜堿性粒細胞 0 1 嗜酸性粒細胞 0 5 5 中性粒細胞 50 70 淋巴細胞 20 40 粒細胞 滲出 血管中的中性粒細胞 循環(huán)池邊緣池骨髓中貯備的中性粒細胞 2 5 1012個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細胞膿液 1 中性粒細胞 機體需要時 單核細胞 巨噬細胞 組織 具有更強的吞噬能力 可吞噬更多 更大的細菌和顆粒 2 單核細胞 3 嗜酸性粒細胞主要作用 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引起的過敏反應(yīng) 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yīng) 4 嗜堿性粒細胞主要作用 參與過敏性反應(yīng) 5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 體液免疫 T淋巴細胞 細胞免疫 自然殺傷細胞 天然免疫 三 白細胞的生成和調(diào)節(jié) 四 白細胞的破壞 2009年2月16日溫總理救助河北張家口2歲白血病患兒李瑞 白血病患者荷蘭人范德韋登獲北京奧運會冠軍 甲狀腺癌患者 四 血小板生理 一 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功能正常值 100 300 109 L作用 1 維持血管內(nèi)皮的完整性2 促進生理性止血3 參與血液凝固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粘附 adhesion 2 釋放 release 3 聚集 aggregation 致聚劑 ADP TXA2 4 收縮 contraction 5 吸附 adsorbent 吸附一些凝血因子 三 血小板的生成與調(diào)節(jié)血小板生成素 四 血小板的破壞 血小板進入血液后 平均壽命為7 14天 但只在最初兩天具有生理功能 ThankYou 第三節(jié)生理性止血 血漿 血清 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 出血時間 bleedingtime Duke法 1 3minIVY法 2 7minTBT法 2 3 9 5min 凝血時間 Coagulationtime 正常值 玻璃管法 5 10min 塑料管法 10 19min 硅管法 15 32min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過程 血管收縮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出血增強 出血性疾病凝血增強 血栓形成腦血栓心臟血栓肢體血栓 靜脈血栓導(dǎo)致的潰瘍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過敏性紫癜 二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bloodcoagulation 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tài)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tài)的過程 可溶性纖維蛋白原 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一 凝血因子 coagulationfactor clottingfactor 1 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的物質(zhì)統(tǒng)稱凝血因子 2 主要有14種 即凝血因子I XIII 前激肽釋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 3 除F 是Ca2 外 其余的都是蛋白質(zhì) 4 需激活后方能發(fā)揮作用 如 a5 多數(shù)在肝臟合成 需要vitk的參與 二 凝血的過程 1 凝血酶原酶復(fù)合物的形成 兩條途徑 1 內(nèi)源性凝血途徑 intrinsicpathway 2 外源性凝血途徑 extrinsicpathway a因子在凝血機制中的作用 血友病 1 血友病A 甲 2 血友病B 乙 hemophiliaAandB 3 因子XI缺乏癥 河南安陽血友病患者王全生生命垂危之際 愿捐獻器官 三 體內(nèi)生理性凝血機制 內(nèi)源性 外源性 四 血液凝固的控制 1 血管內(nèi)皮的抗凝作用 硫酸乙酰肝素 抗凝血酶2 纖維蛋白的吸附 血流的稀釋和單核 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3 生理性抗凝物質(zhì) 1 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 肝素輔酶因子 2 蛋白質(zhì)C系統(tǒng) 蛋白質(zhì)C 蛋白質(zhì)S可活化蛋白質(zhì)C F a F a 3 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外源性凝血途徑特異性抑制物 4 肝素 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 纖溶酶抑制劑 二 纖維蛋白溶解 一 纖溶酶原的激活 啟動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 血液與異物表面接觸 F a 激活纖溶系統(tǒng) 激肽釋放酶 二 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的溶解 三 纖溶抑制物 凝血 抗凝 纖溶 抗纖溶 第四節(jié)血型和輸血原則 二 紅細胞血型 一 ABO血型系統(tǒng) 1 ABO血型的分型 ABO血型系統(tǒng)的抗原和抗體 血型 紅細胞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體 A型 B型 AB型 O型 A1 A2 A2B A1B A A1 A B A A1 B A B 無A 無A1 無B 抗B 抗B 抗A1 抗A 抗A1 無抗A 無抗A1 無抗B 抗A1 抗A 抗B 抗A1 病例 某新生兒 第二胎 出生后24小時出現(xiàn)嚴重黃疸 檢查發(fā)現(xiàn)血紅蛋白降低 血型為A型 Rh 其母血型O性 Rh 其哥哥并未出現(xiàn)此種病癥 為什么 二 Rh血型系統(tǒng) 1 Rh血型的發(fā)現(xiàn)和分布 1940年 Landsteiner和Wiener發(fā)現(xiàn)的在我國各族人群中 漢族人Rh陽性者約占99 Rh陰性者只占1 少數(shù)民族Rh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