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實驗報告(一)題目:實驗室環(huán)境和人體表面的微生物觀察姓名:喻曙光學號:年級班級:生命學院2010級生命基地組別:4 同組者: 一、實驗器材1 培養(yǎng)基肉膏蛋白胨瓊脂平板2 溶液和試劑無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瓊脂、氫氧化鈉溶液等。3 儀器和其他用品滅菌棉簽(裝在試管內),試管,試管架,酒精燈,記號筆,廢物缸,接種環(huán),三角瓶,燒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壓蒸汽滅菌鍋,pH試紙(pH5.59.0),棉花,牛皮紙,麻繩,紗布,平皿、剪刀等。二、目的要求1、證實實驗室環(huán)境與人體表面存在微生物。2、體會無菌操作的重要性。3、觀察不同菌落類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態(tài)特征。4、比較不同條件下細菌的數(shù)量及類型。5、熟練掌握從固體培養(yǎng)物中轉接微生物的無菌操作技術。6、學習掌握培養(yǎng)基的配置原理。7、通過對幾種培養(yǎng)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養(yǎng)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三、基本原理 如何知道我們的周圍存在看不見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說任何使看不見的變得看得見呢?第三部分介紹的顯微技術是一種方法,這是通過發(fā)的微生物個體,使我們能過看到他們。另一種方法是通過放大成子細胞群體(菌落),使我們看到他們的存在,即通過培養(yǎng)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見的單個個體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過長期的生長繁殖形成幾百萬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見的菌落。本實驗將采用后一種方法檢查實驗室環(huán)境和人體表面微生物,從而使我們牢記無菌概念。 高溫對微生物具有致死效應,因此在微生物的轉接過程中,一般在火焰旁進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燒接種環(huán),以達到滅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證其冷卻后方可進行轉接,以免燙死微生物。高壓蒸汽滅菌。高壓蒸汽滅菌是將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密閉的加壓滅菌鍋內,通過加熱,使滅菌鍋隔套間的水沸騰兒產生蒸汽。待水蒸氣急劇地將鍋內的冷空氣從排氣閥中驅盡,然后關閉排氣閥,繼續(xù)加熱,此時,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兒增加了滅菌鍋內的壓力,從而使沸點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溫度。導致菌體蛋白質凝固變性而達到滅菌的目的。四、操作步驟1 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的制備。準確稱量各組分倒入燒杯,攪拌溶化,然后調節(jié)pH,使pH保持在7.07.2。將培養(yǎng)基分裝在兩個三角瓶里。加塞,包扎。2 滅菌。將18個平板、2個裝有無菌水的試管、2個裝有培養(yǎng)基的錐形瓶,用牛皮紙包好并標記,置于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20min。3 倒平板。將滅好菌的培養(yǎng)基冷卻至50,分裝到18個平板中。倒平板過程要在嚴格酒精燈火焰旁進行。待平板冷卻凝固后倒置。4 微生物的接種。接種過程要完全嚴格在火焰附近進行,操作要盡量迅速準確。(1) 在空氣中取樣6組。取3個培養(yǎng)皿開蓋暴露空氣中5min后蓋好,并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取3個培養(yǎng)皿開蓋暴露與空氣中10min后蓋好,并分別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2) 桌面取樣3組。取3個培養(yǎng)皿,用浸水后的無菌棉簽在桌面上擦拭5cm后在培養(yǎng)基上涂抹,并分別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3) 手掌表面取樣6組。取3個平板,分別用浸水后的無菌棉簽在未洗過手掌表面上擦拭后在培養(yǎng)基上“之”字形涂抹,并分別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取3個平板,分別用浸水后的無菌棉簽在洗過的手掌上擦拭后在培養(yǎng)基上“之”字形涂抹,并分別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4) 自選(紙幣、杯口)分別取樣3組。取3個平板,分別用浸水后的無菌棉簽在紙幣上和杯口擦拭后在平板上涂抹,并分別標記后將其中一個平板置于2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另外兩個平板置于37C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5 培養(yǎng)。將接種好的18個平板置于恒溫箱中培養(yǎng)7天。6 觀察與描述菌落。(大小、表面、顏色、干濕、邊緣)(1)菌落的特征樣品來源特征描述菌落數(shù)記錄人5-4-空-5-2-37C中型由內到外 黃色乳白透明表面干燥邊緣整齊 呈圓形表面凸起 有放射狀該培養(yǎng)皿中只有一株該菌喻曙光表1 菌落的特征(2)菌落的比較樣品來源數(shù)量(菌落總數(shù))種類5-4-空-5- -3743235-4-空-10- -3725145-4-手-前- -37131455-4-手-后- -37107表2 菌的比較(3)相似菌落比較(組員獨自記錄)樣品來源A特征描寫5-4-空-10- -37菌落直徑5mm左右中型、紅色、干燥、邊緣整齊呈圓形、表面有放射狀凸起5-4-空-5- -27表3相似菌落比較五:思考題:(1) 列舉2至3類微生物,說明它們在本實驗條件下(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平板37)不能生長。答:專性厭氧菌,硫細菌。(2) 比較各種來源的樣品,哪一種菌落數(shù)和菌落類型最多?為什么?答:菌落數(shù)最多的為洗手前手掌上接種的平板。原因是日常生活中手接觸的各種物品表面附著著大量的微生物。在接種時,洗手前手掌上的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較多,微生物較頑固且適宜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均落類型最多的也是洗手前手指接種的平板,原因同樣也是日常生活中手指接觸的各種物品表面附著著大量的微生物,取樣者實驗前一段時間未時常洗手。(3) 比較洗手前和洗手后菌落數(shù)變化,談談你的體會。洗手后仍有少量細菌生長,你認為是什么原因?答:洗手前的菌落數(shù)比洗手后的菌落數(shù)少。但是洗手前的菌落類型比洗手后的多。我個人的體會是,經(jīng)常洗手能夠大大減少手上的微生物種類及數(shù)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個人認為是洗手后剩余的微生物類型較少、較頑固且適宜在培養(yǎng)基上生長;而洗手前手上有很多霉菌,霉菌在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長。(4) 完成本實驗后,你是否已體會到我們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圍中?你如何體會“微生物既是我們的朋友又是我們的敵人”?答:完成本實驗后,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圍中。微生物作為我們的朋友,在發(fā)酵工程、廢物降解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檔案行政管理辦法規(guī)定
- 地理知識梳理與綜合能力提升策略
- 北京護送車輛管理辦法
- 村民務工補貼管理辦法
- 因果復句的歷史演變與語言學分析
- 廢舊農膜回收與處置制度困境與完善路徑探究
- 公共住房資產管理辦法
- 決策咨詢工作管理辦法
- 銀行金融產品的精準營銷策略
- 內部孵化項目管理辦法
- 鍋爐澆注料施工方案
- GB/T 17394.1-2014金屬材料里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 GB/T 1606-2008工業(yè)碳酸氫鈉
- 葛的栽培技術
- 《綠色建筑概論》整套教學課件
-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20-2021學年內科護理學試題及答案2
- 2022年綿陽江油市社區(qū)工作者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經(jīng)驗交流
- 工程測量、定位放線控制點復核記錄表
- 申辦出入境證件的函
- 安全評估收費指導意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