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_轉向回正性能試驗.doc_第1頁
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_轉向回正性能試驗.doc_第2頁
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_轉向回正性能試驗.doc_第3頁
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_轉向回正性能試驗.doc_第4頁
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_轉向回正性能試驗.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 GB/T 6323.494轉向回正性能試驗 代替GB6323.486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Returnability test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中的轉向回正性能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轎車、客車、貨車及越野汽車,其他類型汽車可參照執(zhí)行。2 引用標準GB/T 12534 汽車道路試驗方法通則GB/T 12549 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術語及其定義3 測量變量和儀器設備3.1 測量變量a汽車前進速度;b橫擺角速度;c側向加速度。3.2 試驗儀器設備3.2.1 試驗儀器設備應符合GB/T 12534中3.5條規(guī)定。3.2.2 各測量用儀器,其測量范圍及最大誤差滿足表1的要求。3.2.3 包括傳感器及記錄儀器在內的整個測量系統(tǒng)的頻帶寬度不小于3Hz。3.2.4 各種傳感器按各自使用說明書進行安裝。表1測量變量測量范圍測量儀器的最大誤差汽車前進速度050m/s0.5m/s轉向盤轉角108010橫擺角速度50/s1.0()/s側向加速度9.8m/s20.15m/s24 試驗條件4.1 試驗汽車4.1.1 試驗汽車是按廠方規(guī)定裝備齊全的汽車。試驗前,測定車輪定位參數(shù),對轉向系、懸架系統(tǒng)進行檢查、調整和緊固,按規(guī)定進行潤滑。只有認定試驗汽車已符合廠方規(guī)定的技術條件,方可進行試驗。測定及檢查的有關參數(shù)的數(shù)值,記入附錄A(補充件)中。4.1.2 試驗時若用新輪胎,試驗前至少應經過200km正常行駛的磨合;若用舊輪胎,試驗終了殘留花紋高度不小于1.5mm。輪胎氣壓應符合GB/T 12534中3.2條的規(guī)定。4.1.3 試驗汽車在廠定最大總質量(駕駛員、試驗員及測試儀器質量,計入總質量)狀態(tài)下進行。貨車的裝載物(推薦用砂袋)均勻分布于貨箱內;客車的裝載物(推薦用砂袋)分布于座椅和地板上,其比例應符合GB/T 12534中表1的規(guī)定。軸載質量必須符合廠方規(guī)定。4.2 試驗場地與環(huán)境a. 試驗場地為干燥、平坦而清潔,用水泥混凝土哉瀝青鋪裝的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b. 風速不大于5m/s;c. 大氣溫度在040范圍內。5 試驗方法5.1 低速回正性能試驗5.1.1 在試驗場地上用明顯的顏針對畫半徑為15m的圓周。5.1.2 試驗前試驗汽車沿半徑為15m的圓周、以側向加速度達3m/s2的相應車速,行駛500m,使輪胎升溫。5.1.3 接通儀器電源,使其達到正常工作溫度。5.1.4 試驗汽車直線行駛,記錄各測量變量零線,然后調整轉向盤轉角,使汽車沿半徑為151m的圓周行駛,調整車速,使側向加速度達到40.2m/s2,固定轉向盤轉角,穩(wěn)定車速并開始記錄,待3s后,駕駛員突然松開轉向盤并做一標記(建議用一微動開關和一個訊號通道同時記錄),至少記錄松手后4s的汽車運動過程。記錄時間內油門開度保持不變。對于側向加速度達不到40.2m/s2的汽車,按試驗汽車所能達到的最高側向加速度進行試驗,應在試驗報告中(表2備注)加以說明。5.1.5 試驗按向左轉與向右轉兩個方向進行,每個方向三次。5.2 高速回正性能試驗5.2.1 對于最高車速超過100km/h的汽車,要進行本項試驗。5.2.2 試驗車速按被試汽車最高車速的70%并四舍五入為10的整數(shù)倍。5.2.3 接通儀器電源,使其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5.2.4 試驗汽車沿試驗路段以試驗車速直線行駛,記錄各測量變量的零線。隨后駕駛員轉動轉向盤使側向加速度達到20.2m/s2,待穩(wěn)定并開始記錄后,駕駛員突然松開轉向盤并做一標記(建議用一微動開關和一個訊號通道同時記錄),至少記錄松手后4s內的汽車運動過程。記錄時間內油門開度保持不變。5.2.5 試驗按向左轉與向右轉兩個方向進行,每個方向三次。6 試驗數(shù)據處理與結果表達6.1 試驗數(shù)據處理橫擺角速度時間歷程曲線分兩大類:收斂型(圖1中曲線14)與發(fā)散型(圖1中曲線5、6)。對于發(fā)散型,不進行數(shù)據處理;對于收斂型,按向左轉與向右轉分別確定下述指標。6.1.1 時間坐標原點在微動開關時間歷程曲線上,松開轉向盤時微動開關所做的標記。6.1.2 穩(wěn)定時間從時間坐標原點開始,至橫擺角速度達到新穩(wěn)態(tài)值(包括零值)為止的一段時間間隔。其均值按下式確定:(1)式中:t穩(wěn)定時間均值,s; ti第i次試驗的穩(wěn)定時間,s。6.1.3 殘留橫擺角速度在橫擺角速度時間歷程曲線上,松開轉向盤3s時刻的橫擺角速度值(包括零值)。按下式確定:(2)式中:殘留橫擺角速度均值,()/s; 第i次試驗的殘留橫擺角速度值,()/s。6.1.4 橫擺角速度超調量在橫擺角速度時間歷程曲線上,橫擺角速度響應第一個峰值超過新穩(wěn)態(tài)值的部分與初始值之比(見圖2)。橫擺角速度超調量均值按下式確定:(3)式中:橫擺角速度超調量均值,%; 第i次試驗橫擺角速度超調量,%。6.1.5 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第i次試驗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按下式確定:(4)式中:第i次試驗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Hz; 橫擺角速度響應時間歷程曲線的峰峰值(見圖3),()/s; 橫擺角速度響應時間歷程曲線上,兩相鄰波峰的時間間隔(見圖3),s; n橫擺角速度響應時間歷程曲線的波峰數(shù)。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均值按下式確定:(5)式中:fo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均值,Hz。6.1.6 相對阻尼系數(shù)可先由公式(6)求得衰減率后,再由公式(7)求得相對阻尼系數(shù),或由圖4查得相對阻尼系數(shù)。(6)式中:衰減率; 橫擺角速度第一個波峰值(見圖3)。相對阻尼系數(shù)按下式確定:(7)式中:第i次試驗相對阻尼系數(shù)。相對阻尼系數(shù)均值按下式確定:(8)式中:相對阻尼系數(shù)均值。6.1.7 橫擺角速度總方差第i次試驗橫擺角速度總方差,按下式確定:(9)式中:第i次試驗橫擺角速度總方差,s; 橫擺角速度響應時間歷程曲線瞬時值,()/s; 橫擺角速度響應初始值,()/s; 采樣時間間隔,一般不大于0.2s。橫擺角速度總方差均值按下式確定:(10)式中:Er橫擺角速度總方差均值,s。注:其中6.1.3,6.1.7為基本評價指標,其余為爭取獲得的指標。6.2 試驗結果表達6.2.1 以圖5、圖6的形式,分別繪出向左轉與向右轉各三次的橫擺角速度時間歷程曲線。低速與高速分別畫出。6.2.2 將結果填入表2中。7 試驗報告試驗報告,根據需要可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內容:a試驗依據、目的、要求;b試驗條件;c試驗方法;d試驗結果;e附錄Af報告日期。表2轉向盤轉動方向參數(shù)低 速高 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左轉穩(wěn)定時間t,s殘留橫擺角速度,()/s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fo, Hz橫擺角速度超調量,%相對阻尼系數(shù)橫擺速度總方差Er,s右轉穩(wěn)定時間t,s殘留橫擺角速度,()/s橫擺角速度自然頻率fo, Hz橫擺角速度超調量,%相對阻尼系數(shù)橫擺速度總方差Er,s備注圖1圖2圖3附錄A一般數(shù)據表(補充件)試驗汽車型號:試驗汽車編號:制造廠名:出廠日期:發(fā)動機號:底盤號:行駛里程:km軸距:m前輪距:m后輪距:m廠定最大總質量:kg前軸載質量:kg后軸載質量:kg前輪胎型號:前輪輞型號:前左輪氣壓:前右輪氣壓:冷態(tài):kPa冷態(tài):kPa花紋高度:前左輪:mm前右輪:mm后輪胎型號:后輪輞型號:后左輪氣壓:后右輪氣壓:冷態(tài):kPa冷態(tài):kPa花紋高度后左輪:mm后右輪:mm車輪定位參數(shù):主銷內傾:左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