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合同解除與違約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曾在文章中提出,合同的解除不影響主張違約責任。聚焦合同法律適用問題推動商事司法審判發(fā)展 就合同法司法實務問題訪最高人民法院 民二庭庭長宋曉明商事審判指導(2009年第4輯)(總第20輯)關于合同解除與違約金條款的適用,有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意味著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違約金條款也隨之消滅,只能通過損害賠償制度解決違約和損失問題。另有觀點認為,違約金是當事人預先確定的一種獨立于合同債務履行之外的給付。合同法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違約金條款屬于“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因此,即便合同解除,違約金條款也繼續(xù)有效。合同解除與違約金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1-05-21 16:48法院公報:解除合同后主張違約金不予支持 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泳臣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總第76 期(雙月刊) 合同解除與違約金責任之辨“桂冠電力與泳臣房產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評析 周江洪裁判要旨: 對合同解除后的責任承擔問題,桂冠公司訴請泳臣公司返還購房款、雙倍返還定金、支付違約金并且賠償購房款利息損失、辦公樓重置費損失。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合同解除是基于泳臣公司的違約事實而產生的法律后果,解除合同不屬于違約責任方式,而屬于合同違約后的一種補救措施;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而是主要表現(xiàn)為包括不當?shù)美颠€和損害賠償?shù)拿袷仑熑?。一、問題之提出:解除后同后能否主張違約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0年第5期刊登了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案件名稱為“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泳臣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下稱“本案”)。該案裁判摘要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下稱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焙贤獬龑е潞贤P系歸于消滅,故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而是返還不當?shù)美?、賠償損失等形式的民事責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一審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本文作者注。)認為,本案合同解除是基于泳臣公司的違約事實而產生的法律后果,解除合同不屬于違約責任方式;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而是主要表現(xiàn)為包括不當?shù)美颠€和損害賠償?shù)拿袷仑熑?。根?jù)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關于桂冠公司要求泳臣公司支付工程逾期違約金和泳臣公司擅自抵押土地的違約金的訴訟請求。本院(最高人民法院,本文作者注。)認為,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解除合同的后果,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因此,桂冠公司要求支付違約金的主張,本院亦不予支持。二、本案對合同法規(guī)定之解讀1.合同法之規(guī)定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焙贤ǖ谝话倭闫邨l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焙贤ǖ谝话僖皇臈l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2.本案對合同法規(guī)定之解讀根據(jù)裁判摘要和一審法院的觀點,“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那么,合同解除后,根本就沒有適用合同法第七章違約責任的余地,當然也就不能根據(jù)第一百一十四條主張違約金。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似乎可以理解為,即使合同解除后,守約方可以向違約方主張違約責任,違約方的承擔責任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而只是表現(xiàn)為賠償損失。換言之,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是否可以這樣解讀: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即使將這里的“賠償損失”理解為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在合同法第七章中,支付違約金是不同于賠償損失的另一種違約責任的承擔責任方式,而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并未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可以要求支付違約金,因此,即使合同解除后,當事人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方(即違約方)承擔責任的方式也不包括支付違約金。三、根據(jù)本案裁判摘要,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的部分條款將會被認為不具有法律效力2000年,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據(jù)共同印發(fā)了GF-2008-0171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并在實踐中普遍使用。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第七條(買受人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第1款第(2)項約定:逾期超過_日后,出賣人有權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買受人按累計應付款的_%向出賣人支付違約金。第九條(出賣人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第1款第(2)項約定:逾期超過_日后,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買受人解除合同的,出賣人應當自買受人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_天內退還全部已付款,并按買受人累計已付款的_%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第十五條(關于產權登記的約定)約定:.如因出賣人的責任,買受人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取得房地產權屬證書的,雙方同意按下列第-項處理:1.買受人退房,出賣人在買受人提出退房要求之日起_日內將買受人已付房價款退還給買受人,并按已付房價款的_%賠償買受人損失。根據(jù)本案裁判摘要以及一二審判決,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顯然,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約定在合同解除后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的上述條款,將會被認為不具有法律效力。四、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規(guī)定、學者解讀以及判例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guī)定,解除權之行使,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對此,史尚寬先生認為,本條規(guī)定解除權之行使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可認為基于其他原因既已成立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因契約之解除而失其存在。.該契約解除之效力,并無使債權關系全面消滅之必要,于認損害賠償請求權繼續(xù)存在之范圍內,契約之效力不妨視為依然繼續(xù)。.解除后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為基于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有賠償額之預定者,其賠償額系就給付遲延為之者,解除后不失其效力。.有違約金之特約時,其違約金系有違約罰之性質者,雖解除后亦得請求之。系有賠償額預定之性質者,依上所述。(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561頁、562頁)黃茂榮先生認為,依第二百六十條,解除權之行使,固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但在契約經解除后,解除權人對于相對人的請求賠償之損害究竟為何?“最高法院”(此處為我國臺灣地區(qū)“最高法院”,本文作者注。)首先認為“解除權之行使,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第二百六十條定有明文,是無論契約是否已合法解除,仍得請求賠償因債務不履行而生之損害”。(黃茂榮: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79頁)一九七三年度第三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之二“依第二百六十條法意,契約雖解除,其原依據(jù)契約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并不失其存在?;谕焕碛桑谄跫s解除前所已發(fā)生之違約罰性質之違約金請求權,亦不因契約解除而失其存在?!保ㄍ蠒?,第79頁注6)五、支付違約金與賠償損失之差別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因此,違約金是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此后可能發(fā)生的違約行為可能發(fā)生的損失的預先約定,屬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因為,民法認為,當事人為作為理性的人,自然會在合同中做出理性的約定。違約金在實務上的最大價值,是在一方當事人發(fā)生違約行為時,另一方當事人根本無需就損失金額進行舉證。關于違約金的性質,我國合同法取“補償性”的立場,而不認同“懲罰性”,因此,在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三款還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本案裁判摘要認為,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但違約方應賠償損失。關于賠償損失的金額,一審法院認為,合同解除后,應由泳臣公司返還桂冠公司重置辦公綜合樓的損失13123.3萬元。二審法院認為,綜合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本院酌定泳臣公司賠償桂冠公司損失1000萬元。為何會判決泳臣公司賠償損失13123.3萬元,一審法院的理由在于,經桂冠公司委托廣西普生土地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對桂冠公司綜合辦公樓房地產重新購置而產生價格上漲的損失價格進行評估,評估結論為:綜合辦公樓須重新購置而產生價格上漲的損失為13123.3萬元。經一審法院兩次庭審質證及庭后詢問,泳臣公司僅對評估報告結果不予認可,但未提出相反證據(jù),反而明確表示不申請法院委托重新評估,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放棄,即使該評估報告所評估的損失結論與實際損失有出入,也應由泳臣公司承擔對自己不利的后果。二審法院如何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酌定賠償損失1000萬元,從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中不得而知。周緣求2010-05-31 13:43:40 舉報快馬兄指出,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此前的相關討論紀要明確,合同解除后,可以主張違約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討論紀要(一)(2005年9月23日由審判委員會第42次會議討論通過)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因對方違約要求解除合同,同時又要求違約方按照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條款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當事人協(xié)議解除合同的,對已發(fā)生的違約行為的處理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按照解除前的合同約定處理。 根據(jù)我一位同事的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的相關審判意見也認為,合同解除后,可以主張包括違約金在內的違約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fā)200940號)8、為減輕當事人訴累,妥當解決違約金糾紛,違約方以合同不成立、合同未生效、合同無效或者不構成違約進行免責抗辯而未提出違約金調整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就當事人是否需要主張違約金過高問題進行釋明。人民法院要正確確定舉證責任,違約方對于違約金約定過高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非違約方主張違約金約定合理的,亦應提供相應的證據(jù)。合同解除后,當事人主張違約金條款繼續(xù)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合同法第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進行處理。合同法第九十八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宋曉明也曾在文章中提出,合同的解除不影響主張違約責任。聚焦合同法律適用問題推動商事司法審判發(fā)展 就合同法司法實務問題訪最高人民法院 民二庭庭長宋曉明商事審判指導(2009年第4輯)(總第20輯)關于合同解除與違約金條款的適用,有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意味著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違約金條款也隨之消滅,只能通過損害賠償制度解決違約和損失問題。另有觀點認為,違約金是當事人預先確定的一種獨立于合同債務履行之外的給付。合同法第九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違約金條款屬于“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因此,即便合同解除,違約金條款也繼續(xù)有效。違約金請求權與合同解除請求權的法律適用在判例上之比較民法通則第115條規(guī)定:“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盡管我國民法上對合同解除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對于解除后的法律效果一直存在直接效果說和折衷說的爭議。為此,2009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第8條第3句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主張違約金條款繼續(xù)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合同法第98條的規(guī)定進行處理?!痹撘庖娝坪醺淖兞艘郧安杉{直接效果說的觀點,而采納了折衷說的觀點,亦即合同解除后,對于尚未履行的,合同關系消滅;對于已經履行的,合同關系不消滅,雙方重新建立返還性債務關系,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果。即使如此,這也是只對違約金條款不發(fā)生溯及力,是否對其他情形,如違約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違約定金等同樣適用,尚有疑問。然而,有趣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在2010年第5期和第6期上,分別刊登了最高法院的兩則關于合同解除的判例。一則判例認為合同解除后的效果應采直接效果說,另一則判例則認為合同解除后的效果應采折衷說。一 判例及法律問題(一)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案由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審結時間 2009年12月15日被上訴人(桂冠公司)訴稱:其與上訴人(泳臣公司)簽訂一份基地定向開發(fā)建設協(xié)議書,委托上訴人在南寧市瑯東鳳嶺段為其建設辦公樓和商品住宅小區(qū)。協(xié)議對建筑面積、價格、合同工期、付款方式以及違約責任等方面進行了約定。上訴人卻怠于履行合同義務,實際工期大大拖延。隨后,雙方為此又簽訂補充協(xié)議,對建筑面積、工程價格進行了調整提高。同時,雙方對原協(xié)議中的合同工期、付款方式等條款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在違約責任方面,雙方約定:桂冠公司須按照本協(xié)議規(guī)定的時間及工程建設進度向泳臣公司支付工程款,逾期未付的,桂冠公司每天應向泳臣公司支付應付價款萬分之二的違約金,如逾期30天未支付,泳臣公司有權終止協(xié)議。如泳臣公司無法按照協(xié)議約定的時間交付工程,桂冠公司有權要求泳臣公司按日支付違約金,每日違約金為基本建設開發(fā)費的萬分之三,并有權終止協(xié)議(為行文簡潔省略了辦公樓抵押違約金和工作周期違約金)。簽約后,由于泳臣公司存在工期延誤、質量不合格等多處嚴重違約行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合同目的根本無法實現(xiàn),桂冠公司有權依法解除合同,請求法院判令:1、解除基地定向開發(fā)建設協(xié)議書以及補充協(xié)議。2、泳臣公司返還桂冠公司已付投資款11050萬元及利息。3、泳臣公司支付工期違約金5187萬元和辦公樓抵押違約金5037.59萬元。4、泳臣公司賠償桂冠公司辦公樓項目損失13123.3萬元。上訴人認為,桂冠公司遲延付款違約在先,無權要求工程如期完成。工程進度延誤雖然是事實,但延誤的原因有因為桂冠公司的行為造成的,不能完全歸責于泳臣公司。工程不存在修復的質量問題,故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桂冠公司的訴訟請求。對于合同解除后的責任承擔問題。原審法院認為,本案合同解除是基于泳臣公司的違約事實而產生的法律后果,解除合同不屬于違約責任方式,而屬于違約后的一種救濟措施,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不表現(xiàn)為違約責任,而是主要表現(xiàn)為包括不當?shù)美颠€和損害賠償?shù)拿袷仑熑?。合同法?7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據(jù)此判決:一、解除桂冠公司與泳臣公司簽訂基地定向開發(fā)建設協(xié)議書以及補充協(xié)議;二、泳臣公司返還桂冠公司購房款11050萬元;三、泳臣公司賠償桂冠公司損失13123.3萬元;四、駁回其他訴訟請求。最高法院認為,依據(jù)雙方合同的約定,桂冠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依照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應由泳臣公司返還桂冠公司的購房款和利息,并對桂冠公司承擔相應的賠償損失。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解除合同的后果,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因此,對桂冠公司要求支付違約金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判決維持原審第一項、第四項,變更第二項、第三項。(二)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提字第137號民事判決:案由 聯(lián)營合同糾紛,審結時間 2010年4月15日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法院一審查明:華東公司、柴里煤礦與華夏銀行三方簽訂一份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xié)議,主要約定:柴里煤礦同華東公司合作經營印尼木材;華東公司承擔國外進口風險,國內銷售風險由柴里煤礦和華東公司共同負擔;柴里煤礦負責提供資金1000萬元匯往華夏銀行,作為華東公司在華夏銀行辦理國際貿易信用證開證申請。在辦理國際貿易信用證開證申請時,須同時有柴里煤礦負責人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華夏銀行見到溫忠誠的書面同意意見后,按照華東公司和柴里煤礦共同申請的條款辦理信用證開證事宜;木材銷售后的營利由華東公司與柴里煤礦各分成50%;柴里煤礦與華東公司任何一方違約,對方有權終止合同,由違約方承擔對方總資金額20%的違約金等。合同簽訂后,柴里煤礦將兩張共計1000萬元的銀行匯票送到華東公司,同日,華東公司將兩張匯票承兌1000萬元后存入其在華夏銀行開立的一般結算賬戶上。此后,華東公司開始從該一般賬戶上支取該筆資金,只至該一般賬戶上剩余227.7元后再未發(fā)生業(yè)務(此事實部分后述的各級法院均予以確認)。對于合同解除后的責任承擔問題。一審法院認為,華東公司收取柴里煤礦資金后,沒有按照合同約定使用該筆資金,不履行進口木材義務,構成根本違約。柴里煤礦主張解除合同、退回出資款、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合法有依據(jù),予以支持。遂判決:一、解除合作經營印尼木材協(xié)議;二、華東公司退還柴里煤礦聯(lián)營出資款1000萬元;三、華東公司支付柴里煤礦約定違約金200萬元;等等。由于對華夏銀行是否承擔對柴里煤礦的補充賠償責任,此案經歷了棗莊市中院二審、山東省高院再審以及最高法院再審。盡管如此,但是對于一審判決的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的內容各級法院均予以維持。最高法院在再審中援引的實體法依據(jù)是合同法第94條第(四)項(法定解除權)、第107條(違約責任方式)、第114條(賠償性違約金)。不過沒有援引最高法院意見第8條的規(guī)定。比較上述兩個判例,對于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即對違約金請求權與合同解除請求權能否一并行使,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前一判例否定同時行使,后一判例肯定同時行使。在意見出臺后,應如何理解這種屬于“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二 合同解除后的效力(一)學說上的觀點關于合同解除后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在我國學者通說上,原則上承認解除具有溯及力,尚未履行的債務免于履行,已經履行的部分發(fā)生返還請求權,但是對于繼續(xù)性合同例外地承認沒有溯及力。此為直接效果說。另外有觀點認為,對于已經履行的,合同解除后不應當具有溯及力,債務并不消滅,而是重新建立返還性債之關系,對于尚未履行的,消滅合同關系。此為折衷說。還有間接效果說,由于該說認為,對于已經履行的部分沒有溯及力,與折衷說相同,所以在此納入折衷說的范圍,不另作說明。盡管合同法解除制度最初設計的學者是采納了直接效果說,但是與直接效果說旗鼓相當?shù)恼壑哉f認為,合同法在合同解除的效力方面參考了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歐洲合同法原則等國際公約和模范法中的解除效果,因而應該采取折衷說,并以合同法第98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的規(guī)定,更進一步認為違約金條款作為合同上的清算條款,同樣不失其效力。結合折衷說,我們可以知道最高法院意見第8條第3句就是如此設計的。(二)立法上的觀點對于本條的立法意旨應該從兩個方面兩理解:一、對于尚未履行的,合同解除后,對將來發(fā)生效力,不具有溯及力;二、對于已經履行的,不能根據(jù)對第一方面的反面解釋,認為一律具有溯及力,此觀“根據(jù)合同性質和履行情況”的構成要件乃自明的道理。換句話說,對于已經履行的,應該按照合同性質和履行情況來判斷合同解除后的效力是否具有溯及力,不能作統(tǒng)一處理。立法者認為,合同法第97條,“借鑒國外經驗,遵循經濟活動高效的原則,對合同解除的效力作了比較靈活的規(guī)定?!比?合同解除與賠償損失的范圍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不過,此處“賠償損失”的范圍則一直有爭議,亦即對于履行利益、信賴利益、固有利益等三種形態(tài),第97條規(guī)定究竟是哪一種損害賠償之債或者均包括在內。立法上將該賠償損失的法律效果作出如此過度抽象化的規(guī)定,為什么?黃茂榮先生認為,“其所以引起這種過度抽象化的原因,當在于民事法之立法者在立法時尚未能適當區(qū)分因法律行為所可能引起之損害的類型”。這些爭議的焦點是視合同解除后是否有溯及力來判斷賠償范圍(如持直接效果說認為,在請求損害賠償?shù)膱龊蠈τ诮獬乃菁靶ЯΦ姆秶鷳撨M行適當限制或者擬制)。一種觀點認為有溯及力時,則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歸于消滅,合同當事人之間恢復到締約前的狀態(tài),此時只能請求信賴利益的損失。另有觀點認為,在合同無溯及力時,合同效力僅向將來終止,此時賠償?shù)姆秶粌H僅只因恢復原狀就能完全彌補解除權人因對方的債務不履行而蒙受的損失,應該包括可得利益(履行利益)的損失,但必須扣除解除人因被免除債務或者請求返還已為給付而得到的利益,即進行損益相抵。本文認為,無論合同解除的效力是否具有溯及力,在合同解除后,當事人的關系都應該是如同從來沒有訂立過合同一般,雙方當事人必須將所有已經發(fā)生的法律事實,恢復到合同締約前的狀態(tài),包括物理狀態(tài)的恢復原狀和價值狀態(tài)的恢復原狀。然而,這畢竟只是法律上的擬制,“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河流”。從合同法第97條“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的“并”這一詞語中,可以知道“賠償損失”與“已經履行的”和“尚未履行的”兩種情形是并列關系,與解除后是否有溯及效力沒有關系,它是獨立存在的請求權。換言之,賠償損失的范圍同樣與合同解除后的效果應該沒有關系。對于賠償損失范圍的取舍,實際上只能限縮于負有履行義務的解除權人,視其履行情況而定,亦即給付的情形:第一、已經全部給付的,則其可以要求賠償履行利益的損失;第二、一部分給付的,按照比例減少履行利益的賠償額;第三、尚未給付的,只能要求賠償信賴利益的損失。至于違約方處于債務不履行的何種狀態(tài),在所不問。其理由在于:一、該項損害賠償請求權在合同解除前即已取得,不能因為后來解除合同而失去請求權基礎。對于當事人因合同解除后,新發(fā)生的請求權(包括固有利益的請求權),可依其性質的不同,自行尋求其規(guī)范基礎,與合同法第97條無關。二、盡管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恢復到締約前的狀態(tài),當事人選擇了合同解除,說明當事人不愿繼續(xù)履行合同,那么非違約方就不應該得到履行后所應得的利益。但是,這種觀點與支持賠償履行利益的觀點一樣是片面的,不能反映解除權人的真實意。前一觀點忽視了非違約方依法享有的免除給付的權利,武斷地認為不應該享有履行利益,后一觀點沒有區(qū)分未作出履行和作出履行的情形同樣享有履行利益,刻意追求完美的邏輯推論,明顯不符合事理,反而有鼓勵當事人積極作出合同解除之嫌,使合同法第七章“違約責任”的相關條款有落空之虞。至于是否符合立法者的真意,亦誠有疑問。四 違約金與合同解除如前所述,合同解除后的賠償范圍應視解除權人的履行情況而定。合同法上的違約金性質在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一般認為是債務不履行時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因此種違約金相當于履行的替代,則請求之后,有如合同被履行一樣,故而不能再請求債務履行或者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在既有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又有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場合,必須行使違約金請求權,理由在于作為損害賠償額預定之違約金,是當事人的特別約定,應該優(yōu)先適用。但是,在合同解除時,解除權人能否不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而逕行主張違約金請求權,也存在對立的觀點。否定說認為,合同解除而溯及地消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違約金條款也喪失所附麗的基礎,違約金請求權自當歸于消滅,不得再行考慮。因此,債權人可在解除合同或者賠償額預定性之違約金請求權之間擇行其一,而且,解除合同時尚能依(臺灣地區(qū)“民法”)第260條之規(guī)定請求賠償??隙ㄕ哒J為,合同解除是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情形之一(合同法第91條第2項),按照合同法第98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規(guī)定,合同解除時,合同中的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其中,違約金條款就可以包括在內。因而,在我國現(xiàn)行法上,違約金并不因為合同解除而受影響,仍可請求。本文認為,對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基于其具有替代履行(即強制履行)和填補損害的特性,該違約金能否與合同解除同時主張,應以賠償損失的范圍來判斷,無須考慮合同解除的溯及效力范圍。因為即使按照折衷說的觀點,即對于尚未履行的債務自解除時歸于消滅,難道在結算和清理條款中規(guī)定的義務尚未履行的情況下,合同解除后卻可以不消滅?因此,在解除權人已經履行給付義務的情況下,能請求賠償履行利益的損失,當然就可以同時主張違約金請求權和合同解除請求權。在其部分履行給付義務的情況下,應該適當減少約定的違約金(也可逕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在其沒有履行給付義務的情況下,只能請求賠償信賴利益的損失,故而不能同時主張違約金請求權和合同解除請求權,解除權人只可在解除合同或者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請求權之間擇一行使。五 對判例的解說判例一的法律關系為房屋買賣合同關系,性質上屬于一時性的合同,解除權人在解除合同時已履行給付(基本開發(fā)建設費)55%,違約方至合同約定交付之日已根本無法交付,且該工程因質量事故至今仍未能復工,致使桂冠公司購買辦公綜合樓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泳臣公司構成履行合同中的根本違約,依合同法第94條或第93條第2款的規(guī)定,桂冠公司享有合同解除權。在合同解除之前,依合同法第107條規(guī)定,桂冠公司對泳臣公司可主張履行利益的損害賠償。其范圍按照雙方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進行確定,亦即“如泳臣公司無法按協(xié)議約定的時間交付工程,桂冠公司有權要求按日支付違約金,每日違約金為基本建設開發(fā)費的萬分之三”。此項支付違約金請求權在合同解除后,是否仍得請求?最高法院認為,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即直接效果說),合同解除的后果,違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也不表現(xiàn)為支付違約金,因此,對桂冠公司要求支付違約金的主張不予支持。從這個判決理由的說明,可以知道違約金請求權與合同解除請求權之間只能擇一行使,而且解除合同時,只能依合同法第97條之規(guī)定請求損害賠償。但存有疑惑的是,本判例中的“工作周期違約金”、“逾期交付工程違約金”屬于合同法第114條第3款規(guī)定的“遲延履行”違約金,“辦公樓抵押違約金”屬于同法第113條第1款規(guī)定的“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違約金,二者皆不是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guī)定的“履行不能”違約金,能否將他們作同一處理,尚有探究余地。最高法院還認為,鑒于本案合同解除后桂冠公司另行購買辦公樓等需要支付費用,而泳臣公司專門按照桂冠公司的要求定向建設的住宅樓和商品小區(qū),合同不能履行后也會給泳臣公司造成一定的損失,酌定泳臣公司賠償桂冠公司損失1000萬元。從這個判決結果可以知道,最高法院將一審法院按照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判決的賠償損失范圍履行利益,改判為賠償信賴利益的損失(尚有疑義)。盡管最高法院意見在此判決作出之前已經出臺了,但本判例并沒有采納該意見第8條第3句的規(guī)定。判例二的法律關系為聯(lián)營合同關系,性質上屬于繼續(xù)性的合同,解除權人在解除合同時已全部履行了給付(柴里煤礦按照約定提供了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違約方收取資金后,沒有按照協(xié)議約定使用該筆資金,絲毫不履行進口木材義務,構成根本違約,依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guī)定,柴里煤礦享有合同解除權。在合同解除前,依合同法第107條規(guī)定,柴里煤礦對華東公司可主張履行利益的損失,對此雙方在協(xié)議中約定任何一方違約應承擔對方總資金額20%的違約金即200萬元,該違約金是賠償總額預定性的違約金。此項違約金請求權在合同解除后,是否仍能請求?最高法院認同一審法院的觀點,即柴里煤礦主張合同解除、退回資金款、(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jù),予以支持,并根據(jù)合同法第94條(法定解除權)、第107條(違約責任方式)、第114條(違約金)的規(guī)定,作出了如上判決。從本判決的適用法律和結果可以知道,本判例對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采折衷說,對當事人之間約定的違約金具有損害賠償總額之預定性的,則解釋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即以違約金的支付作為賠償損害的方法,認為合同解除時,不影響違約金的效力,肯認違約金請求權與合同解除請求權同時并存,并且承認合同解除后的賠償損失范圍包括履行利益。不過存有疑惑的是,最高法院竟然沒有援引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另第114條應當援引至第1款),作為華東公司退還柴里煤礦聯(lián)營出資款1000萬元的法律依據(jù),有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之嫌。另外,同判例一一樣,本判例也沒有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政治試題(解析版)
- 燃氣安全稽查管理辦法
- 三維全自動左心室容積定量技術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左心功能評價的應用
- 三七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腸道菌群及糞便代謝產物的影響
- 獸醫(yī)寄生蟲試題庫含參考答案
- 母豬喂奶管理辦法視頻
- 公務執(zhí)法車輛管理辦法
- 如何實行追溯管理辦法
- 外聘專家管理暫行辦法
- 工作誠信管理暫行辦法
- 九師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質量檢測政治試題(含答案)
- 安全生產執(zhí)法培訓課件
- 浙江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英語試題及答案
- 喘息性支氣管肺炎的護理查房
- 新型電極材料成本控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初中數(shù)學知識點測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集體活動安全課件
- 2025-2030年中國高爾夫產品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山東威海經發(f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方案及流程
- 2025-2030年中國人乳寡糖(HMO)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