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加工計算公式集合.doc_第1頁
鈑金加工計算公式集合.doc_第2頁
鈑金加工計算公式集合.doc_第3頁
鈑金加工計算公式集合.doc_第4頁
鈑金加工計算公式集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鈑金折彎計算公式1.生產(chǎn)車間經(jīng)驗值2.PROE計算公式PROE鈑金展開經(jīng)驗公式經(jīng)驗公式(車間老師傅的算法,在實際中略有不同,需要調(diào)整)前提條件:內(nèi)r2壁厚2,就直接用中性層K=0.5計算好了 再看PROE中的展開PROE中的展開長度就是:L=L1+L2+DLL1L2為直段長DL為弧段展開長請記住這個DL,這個DL就是我們要制作的折彎表內(nèi)的值!再回過來看看上貼的第三個公式L=L1+L2+2r+0.5T 很容易導出:DL=2r+0.5T DL為弧段展開長 r為折彎內(nèi)徑現(xiàn)在要制作折彎表了折彎系數(shù)DL弧長=2(R+KT)*3.14*(折彎角/360) K為K因子 T為厚 R為內(nèi)側(cè)半徑折彎系數(shù)DL弧長=2R+0.2T =K=0.41因子 折彎扣除L=2R-0.2T折彎系數(shù)DL弧長=2R+0.3T =K=0.46因子 折彎扣除L=2R-0.3T折彎系數(shù)DL弧長=2R+0.35T =K=0.5因子 折彎扣除L=2R-0.35T鈑金展開經(jīng)驗計算方法聲明:本計算方法為本人經(jīng)驗算法,只在本人現(xiàn)工作之處適用,照搬可能會有偏差。先說一個名詞:折彎余量折彎余量這個名詞我在論壇別的貼子已經(jīng)說過,這里再重復一下:一個已成形的鈑金折彎,它有三個尺寸:兩個輪廓尺寸和一個厚度尺寸,定義兩個輪廓尺寸為L1、L2,厚度尺寸為T,我們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開長度L的,它們的差值就是折彎余量,我定義為K,那么一個彎的展開尺寸L=L1+L2-K。一般冷軋鋼板的K值(條件:90度彎,標準折彎刀具)T=1.0 K=1.8T=1.2 K=2.1T=1.5 K=2.5T=2.0 K=3.5T=2.5 K=4.3T=3.0 K=5.0 3. 3 展開計算原理板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到拉應力,內(nèi)層受到壓應力,從拉到壓之間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壓力的過渡層-中性層,中性層在彎曲過程中的長度和彎曲前一樣,保持不變,所以中性層是計算彎曲件展開長度的基準.中性層位置與變形程度有關(guān),當彎曲半徑較大,折彎角度較小時,變形程度較小,中性層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處,當彎曲半徑變小,折彎角度增大時,變形程度隨之增大,中性層位置逐漸向彎曲中心的內(nèi)側(cè)移動.中性層到板料內(nèi)側(cè)的距離用表示. 4 計算方法 展開的基本公式:展開長度=料內(nèi)+料內(nèi)+補償量4.1 R=0,折彎角=90(T1.2,不含1.2mm)L=(A-T)+(B-T)+K=A+B-2T+0.4T上式中取:=T/4K=*/2=T/4*/2=0.4T4.2 R=0, =90 (T1.2,含1.2mm)L=(A-T)+(B-T)+K=A+B-2T+0.5T上式中取:=T/3K=*/2=T/3*/2=0.5T4.3 R0 =90L=(A-T-R)+(B-T-R)+(R+)*/2當R 5T時=T/21T R 5T=T/30 R T=T/4(實際展開時除使用尺寸計算方法外,也可在確定中性層位置后,通過偏移再實際測量長度的方法.以下相同)4.4 R=0 90=T/3L=A-T*tan(a/2)+B-T*tan(a/2)+T/3*a(a單位為rad,以下相同)4.5 R0 90L=A-(T+R)* tan(a/2)+B-(T+R)*tan(a/2)+(R+)*a當R 5T時=T/21T R 5T=T/30 R T=T/44.6 Z折1.計算方法請示上級,以下幾點原則僅供參考:(1)當C5時,一般分兩次成型,按兩個90折彎計算.(要考慮到折彎沖子的強度)L=A-T+C+B+2K(2)當3TC5時:L=A-T+C+B+K(3)當C3T時:L=A-T+C+B+K/24.7 Z折2.C3T時:L=A-T+C+B+D+K4.8 抽芽抽芽孔尺寸計算原理為體積不變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體積不變;ABCD四邊形面積=GFEA所圍成的面積.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為螺紋距離),R=EF見圖 T*AB=(H -EF)*EF+*(EF)2/4 AB=H*EF+(/4-1)*EF2/T預沖孔孔徑=D 2ABT0.8時,取EF=60%T.在料厚T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 圓角處展開按保留抽高為H=Hmax的大小套彎曲公式展開,連接處用45度線及圓角均勻過渡, 當抽孔高度不高時(HHmax)直邊部展開與彎曲一致,圓角處展開保留與直邊一樣的偏移值.以下Hmax取值原則供參考.當R4MM時: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當R1.5T)原則:直邊部分按彎曲展開,圓角部分按拉伸展開,然后用三點切圓(PA-P-PB)的方式作一段與兩直邊和直徑為D的圓相切的圓弧.當Rd1.5T時:l按相應折彎公式計算.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4.12卷圓壓平圖(a): 展開長度L=A+B-0.4T圖(b): 壓線位置尺寸 A-0.2T圖(c): 90折彎處尺寸為A+0.2T圖(d): 卷圓壓平后的產(chǎn)品形狀4.13側(cè)沖壓平圖(a): 展開長度L=A+B-0.4T圖(b): 壓線位置尺寸 A-0.2T圖(c): 90折彎處尺寸為A+1.0T圖(d): 側(cè)沖壓平后的產(chǎn)品形狀4.14 綜合計算如圖:L=料內(nèi)+料內(nèi)+補償量=A+B+C+D+中性層弧長(AA+BB+CC)(中性層弧長均按 “中性層到板料內(nèi)側(cè)距離=T/3”來計算)備注:a標注公差的尺寸設計值:取上下極限尺寸的中間值作為設計標準值.b孔徑設計值:一般圓孔直徑小數(shù)點取一位(以配合沖頭加工方便性),例:3.81取3.9.有特殊公差時除外,例:3.80取3.84.c 產(chǎn)品圖中未作特別標注的圓角,一般按R=0展開.附件一:常見抽牙孔孔徑一覽表料厚類型1.2M4.2M4.44.7M5.1#6-34.6附件二:常見預沖孔孔徑一覽表料厚類型1.2M(1.8)1.8M1.5(1.8)1.8M(1.8)1.8#6-3(1.8)1.8說明:1以上攻牙形式均為無屑式.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為螺紋距離(牙距).3.內(nèi)徑:M3 2.75 M3.50 3.20 M 4 3.65 6-32 3.10在R0, =90時;的折彎系數(shù)列表:(單位:mm)板材/板厚0.81.02.53.04.0冷板4.76.2鋁板6.1注意:折彎系數(shù)不是絕對的,各加工工廠的鈑金工藝工程師會根據(jù)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機器而略有微弱變化。在R0, =90時;的折彎系數(shù)列表:(單位:mm)板材/板厚0.81.02.53.04.0冷板4.76.2鋁板6.1注意:折彎系數(shù)不是絕對的,各加工工廠的鈑金工藝工程師會根據(jù)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機器而略有微弱變化。三.展開計算方法一般折彎1 (R=0, =90): 1. 當0T0.3時, L=02. 對于鐵材 (如GISGCCSECCCRSSPTESUS等):(1) 當0.3T1.5時, L=0.4T(2) 當1.5T0.3時, L =0.4T一般折彎2 (R0, =90):當用折刀加工時:1. 當R2.0時, 按R=0處理.L= L+2R (L為R=0時L值)2. 當R2.0時, 按原值處理.(1) 當T1.5時, L = PI*(R+0.5*T)/2(2) 當1.5T時, L = PI*(R+0.4*T)/2一般折彎 3 (R=0, 90):1. 當T0.3 時, L=02. 當T$0.3時, L= (u / 90) * L注: L為=90時的補償量.一般折彎4 (R0 , 90):當用折刀加工時: 1. 當R2.0時, 按原值處理.(1). 當T1.5 時, L=*PI*(R+0.5*T)/180(2). 當T/1.5時, L=*PI*(R+0.4T)/180Z折1 (直邊段差):樣品方式制作展開方法:1. 當H/5T時, 分兩次成型時, 按兩個90折彎計算.2.當H5T時, 一次成型,(1). 若R=0,則L=L; (2). 若R0,且只有一內(nèi)角不為零,則L=L+2R; (3). 若R0,且兩內(nèi)角都不為零,則L=L+4R.注: L值依附件一中參數(shù)取值.Z折2 (非平行直邊段差):展開方法與平行直邊Z折方法相同 (如上欄), 高度H取值見圖示.注:對于非直角折彎,若R0,補償量應加上的是2*R*TAN(/2)Z折3 (斜邊段差):1. 當H2T時j當70時,按Z折1(直邊段差)的方式計算, (此時L=0.2). k當70時完全按Z折1(直邊段差)的方式計算2. 當H/2T時, 按兩段折彎展開(R=0 90).Z折4(過渡段為兩圓弧相切):1. H2T 段差過渡處為非直線段為兩圓弧相切展開時,則取兩圓弧相切點處作垂線,以保證固定邊尺寸偏移以一個料厚處理,然后按Z折1(直邊段差)方式展開2. H2T,請示后再行處理反折壓平:L=1.6T1. 壓平的時候, 可視實際的情況考慮是否在折彎前壓線, 壓線位置為折彎變形區(qū)中部.2. 反折壓平一般分兩步進行:先V折30, 再反折壓平.故在作展開圖折彎線時, 須按30折彎線畫, 如圖所示:N折:1. 當N折加工方式為墊片反折壓平,L值依附件一中參數(shù)取值.2. 當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時, 展開算法參見 “一般折彎4 (R0, 90)”.3. 如果折彎處為直邊 (H段), 則按兩次折彎成形計算: L= 2L (L值取90折彎變形區(qū)寬度).抽孔抽孔尺寸計算原理為體積不變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體積不變;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參數(shù)見右圖 (設預沖孔為X, 并加上修正系數(shù)0.1):1. 若抽孔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則S按下列原則取值:T0.5時取S=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