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學 課件(44張) (1).ppt_第1頁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學 課件(44張) (1).ppt_第2頁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學 課件(44張) (1).ppt_第3頁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學 課件(44張) (1).ppt_第4頁
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學 課件(44張) (1).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 宋明理學 1 漢武帝以后 2 魏晉南北朝時期 3 隋朝時期 4 唐朝時期 儒學繁盛 確立正統(tǒng)地位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 道教傳播廣 儒學提出 三教合歸儒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政策 儒學受挑戰(zhàn) 一 三教合一 隋唐時期的儒學為什么會面臨挑戰(zhàn)呢 佛教為了適應中國而進行自我改造 魏晉南北朝統(tǒng)治階級對佛教的扶持 動蕩和戰(zhàn)亂時代 佛教宣揚的來生幸福給予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 僧尼不入戶籍 可逃避賦役 破產農民大量投身寺院 佛教盛行 一 三教合一 白馬寺建于東漢 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寺院 被尊為中國佛教 祖庭 和 釋源 中國第一古剎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鑿于北魏至晚唐 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 窟龕2345個 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 佛塔50余座 佛像97000余尊 洛陽奉先寺 建于唐初 主佛盧舍那高17 14米 面容豐腴飽滿 修眉長目 嘴角微翹 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 東漢末期 道教開始在下層民眾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現(xiàn)形式 太平道發(fā)動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 起義失敗后 太平道遭到鎮(zhèn)壓 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廣大地區(qū)仍然繼續(xù)流傳 在上層社會中也擁有不少信徒 東晉時道教日盛 不僅有皇帝 大臣信奉 下層民眾中也擁有眾多的信徒 道教在民間傳播 隋唐時期的儒學為什么會面臨挑戰(zhàn)呢 佛教盛行 一 三教合一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 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 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 武當山古建筑群 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 2座宮殿遺址 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 巖廟 儒學本身的缺陷 儒學本身在思辯性和理論性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儒學在孔子創(chuàng)立之時 只是一些倫理原則和教條 在宋明儒學家看來 以往的這些論證要么是 不備 要么是 不明 道教在民間傳播 佛教盛行 隋唐時期的儒學為什么會面臨挑戰(zhàn)呢 一 三教合一 此圖繪佛 道 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 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 似正在辯經論道 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 三教合一 的社會思潮 畫面中 釋氏趺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 三教圖 清 丁云鵬 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回答佛 道關于宇宙 自然的深層思考 還要把這些思考與傳統(tǒng)儒家對現(xiàn)實人生的關懷聯(lián)系起來 到宋代 逐漸確立了一個以 理 或 天理 為核心的觀念系統(tǒng) 因而被稱為 理學 魏晉南北朝時 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危機的原因是 a 統(tǒng)治者反對儒學b 佛教 道教迅速傳播c 佛教占統(tǒng)治地位d 儒學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 b 二 程朱理學 1 產生的背景 1 三教合一 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 2 北宋時 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 抨擊佛道的活動 含義 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謂的 理 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則 也指人類社會的當然原則 它適用于自然 社會和一切具體事物 他們把儒家傳統(tǒng)的 天人合一 用 天人一理 的形式來表達 中國上古哲學中 天 的具象地位 開始被抽象的 理 所代替 二 程朱理學 2 理學的含義和代表人物 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 以 理 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 二程 朱熹 二程指程朱理學的奠基者 北宋洛學的創(chuàng)始人程顥 1032 1085 程頤 1033 1107 兄弟二人 朱熹 1130 1200 南宋著名思想家 宋代理學集大成者 二 程朱理學 2 理學的含義和代表人物 3 程朱理學的主要思想 1 二程的理學觀點 北宋 天理 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萬物只有一個天理 先有理后有物 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來把握 理 天理 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 人倫即天理 二 程朱理學 核心思想 2 朱熹的理學觀點 南宋 將天理與三綱五常緊密聯(lián)系 對 格物致知 的深化 存天理 滅人欲 3 程朱理學的主要思想 二 程朱理學 目的 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 物 的概念 物 指天理 人倫 圣言 世故 格物致知 的目的 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 清道光七年 1827 歐陽厚均重刻 忠孝廉節(jié)碑 宇宙觀 理 是世界的本原 認識論 通過 格物致知 的方法把握 理 倫理觀 人倫道德 三綱五常都是天理 存天理 滅人欲 小結 新 在以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 3 程朱理學的主要思想 二 程朱理學 1 存天理 滅人欲 這里的 天理 主要指 a 儒家道德倫理b 自然規(guī)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的意志 2 下列宋明理學家中 提倡 去人欲 存天理 觀念的是a 朱熹b 程顥c 周敦頤d 王守仁3 三綱五常 三從四德 的思想都是從哪種理論而來的a 儒家學說b 道家學說c 宋明理學d 佛教 4 程朱理學的影響 朱熹編著 四書章句集注 成為后世科舉依據(jù)的教科書 南宋以后 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有力 學術思想影響海外 二 程朱理學 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 理學的形成標志儒家思想的成熟 陸九淵 1139 1192 號象山先生 字子靜 南宋著名哲學家 教育家 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 史稱 朱陸 陸九淵是中國 心學 的創(chuàng)始人 明朝的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 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 陸王學派 1 陸九淵的生平及思想 三 陸王心學 1 生平 把 心 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 心 就是 理 陸九淵的思想將理學發(fā)展到新階段 號稱 心學 強調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三 陸王心學 窮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 反省內心 就可得到天理 求理的方法 2 思想 1 陸九淵的生平及思想 2 王陽明的生平及思想 王守仁 1472 1528 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 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 世稱陽明先生 王陽明 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家 教育家 政治家和軍事家 心學 的集大成者 三 陸王心學 1 生平 宣揚 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 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產生背景 主要思想 2 思想 2 王陽明的生平及思想 3 陸王心學的影響 2 影響相同 都有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專制統(tǒng)治 壓制 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 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 都繼承了孔孟 仁 禮 的思想 都認為世界本原是 理 都重視主觀意志 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 1 內容相同 四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同 都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維護專制統(tǒng)治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陸王心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 心 程朱理學主張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 理 陸王心學提出 求 理 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 1 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 2 把握 理 的途徑不同 異 四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理是外在的 獨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內在的 心 格物致知 即考察事物 獲得知識 內心反省 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四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它們是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類別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個人的精神 心靈 意識 觀念 意志等 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個人的心靈之中 或是個人心靈的產物 最終導致 唯我論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但這精神并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識 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間的一種神秘的 客觀的精神 都繼承了孔孟的 仁 禮 的思想 都認為世界本原是 理 都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維護專制統(tǒng)治 都扼殺人們的欲求 有助于維護專制統(tǒng)治 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了積極作用 四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都是對儒學的發(fā)展 或都是理學 總結認識 心學也屬于理學 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爭論是理學內部的分歧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于求 理 的方法不同 1 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共同點是a 理氣一體 理先氣后b 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c 綱常倫紀 即為天理d 內心反省 以致良知 拓展訓練 2 關于陸王心學的評述 正確的是a是對程朱理學的否定b求 理 的方法與程朱理學是一樣的 即格物致知c是儒學在宋明時期的新發(fā)展d良知靠后天的學習才能得到 3 如果有人向陸九淵請教為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 他應該會回答下列哪一敘述 a 學問要求是尚實 方有助于國計民生b 學習先圣先賢的經驗和心得c 要注重人內心的涵養(yǎng)工夫d 要勤于讀書研究 努力用功 4 史學家張岱年稱 陽明先生創(chuàng)良知之說 為暗室一炬 文中的 良知 是指 a 內心世界b 自然規(guī)律c 社會規(guī)律d 天的意志 5 下列言論不符合宋明理學思想觀點的是a 夫天下之事 莫不有理 b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c 穿衣吃飯 即是人倫物理 d 天理存則人欲亡 人欲勝則天理滅 6 一事不窮 則闋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則闋了一物道理 其言論反映出朱熹 主張 格物致知 提倡研究具體事物 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具有懷疑 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主張 存天理 滅人欲 a b c d 7 古代有一個佛偈故事 廟前佛幡隨風而動 方丈以此考問眾徒 甲徒曰 風催幡動 乙徒曰 幡何動 分明是你心動 心動才有幡動 下面的思想與乙徒相近的是 a 萬物皆只有一個理b 有理而后有氣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8 宋明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 其重大發(fā)展有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完成了理論化 思辨化的過程 封建的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形成 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a b c d 10 對宋明理學地位及影響的評述 不正確的是a是宋明時期儒學的主流b將儒家思想發(fā)展成為集政治 哲學 倫理道德等于一身的龐大的思想體系c宋明理學是適應新時期維護君主專制的需要而形成的d對中華民族性格和人的發(fā)展沒有積極作用 9 關于宋代理學的評述 不正確的是a從本質上講是儒學的新發(fā)展b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兩程一朱c是儒學吸收道 佛兩教的產物d程朱理學在宋代就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 2010高考廣東文綜15題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頭尋 這首詩反映了a 孟子的 仁政 b 董仲舒的 獨尊儒術 c 王陽明的 心學 d 顧炎武的 經世致用 高考鏈接 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17題 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fā)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 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 支離 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 太簡 下列各項中 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 格物致知b 發(fā)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2010年高考湖南文綜26題 王安石提出 形者 有生之本 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