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錯誤 學案.doc_第1頁
蘇教版必修一錯誤 學案.doc_第2頁
蘇教版必修一錯誤 學案.doc_第3頁
蘇教版必修一錯誤 學案.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蘇教版必修一錯誤 學案(時間:45分鐘分值:50分)一、語言運用(20分)1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戴望舒在雨巷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受中國古代詩詞的啟發(fā),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的愁心。b斷章中用幾個簡單的意象、詞語,營造了兩組優(yōu)美的意境,構成了一種象征暗示境界,很好地承載了詩人深刻的哲學思考。c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陰沉來象征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滿了迷惘和絕望。d錯誤一詩中,詩人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東風”等,從而一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解析:選c。c項,“迷失了方向”,說法欠妥;“絕望”說法錯誤。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幾句話,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詩人戴望舒對當時剛剛過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記憶,那朝朝暮暮走過的江南的雨巷,_的雨巷,_,為他靈感的到來,意象的攝取,提供了多么厚實的生活基礎。_,于是往昔在雨巷的足跡,_,成為他靈感的觸發(fā)點。一條又一條,一程又一程也許他太熟悉雨巷了,太掛念雨巷了牽引著無數時光的故事便像夢一般飄來,涌來abc d解析:選d。注意上下語句的銜接與照應。第一個橫線處句子的選擇根據前面“的記憶”“朝朝暮暮”等詞語判斷,應選“無數時光”;而第二個橫線處的句子可根據后面“多么厚實的生活基礎”來分析,前面橫線處的句子應當表達“多”之意,故選;這樣就排除掉了a、b兩項。再根據最后一個橫線后面的句子“成為他靈感的觸發(fā)點”來看,顯然與此不銜接,故最后一個橫線處應選,因此答案為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家長既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伴隨孩子成長的終身老師。如何扮演好家長與老師的角色,大家_,互不相讓,這也使得很多年輕父母無所適從。關于人才的劃分標準,人們_,但有一點得到公認:引領未來發(fā)展的人才應該具備領導才能,全球思維等特點。畢加索的抽象畫風格為何引人注目?人們一直對此_。即便是同一個觀者,在不同時間去看畢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a莫衷一是各抒己見各執(zhí)一詞b各執(zhí)一詞 各抒己見 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 各執(zhí)一詞 各抒己見d各抒己見 莫衷一是 各執(zhí)一詞解析:選b。各執(zhí)一詞: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不肯相讓。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各抒己見: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見解。句中有“互不相讓”,說明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案鲌?zhí)一詞”最合適。句說“有一點得到公認”,“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強調的是不同,可見只有“各抒己見”符合。句中“莫衷一是”最合適。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雨巷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jié)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發(fā)表后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們稱之為“雨巷詩人”。b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雨巷”,那夜走過的林陰小道成了他的“雨巷”,那“雨巷”滴落到他的心底,濡濕了最柔軟的地方。c回顧巴金的百年歷程,不難發(fā)現他所走過的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對于中國文壇而言,他有著巨大的象征意義。d要實現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在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時,還應當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社會和家庭發(fā)展的政策,解除群眾的后顧之憂。解析:選c。a.句式雜糅,“被人們”和“人們稱之”雜糅,去掉“被”或“之”;b.“雨巷滴落,濡濕”搭配不當;d.成分殘缺,在“實現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后加“的目標”。成分殘缺之賓語中心語殘缺賓語中心語殘缺是指因謂語動詞所帶的賓語是一個復雜的短語,所以在表述時,往往只寫了賓語的修飾語而沒有寫賓語中心語。例1(2015高考安徽卷)具有自動化生產、智能識別和系統(tǒng)操控等功能的工業(yè)機器人,正成為國內不少裝備制造企業(yè)提高生產效率、解決人力成本上漲的利器。 錯因分析賓語中心語殘缺?!敖鉀Q人力成本上漲”后缺少賓語成分,可在其后添加“問題”。例2執(zhí)法部門對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傳播反動、淫穢、暴力、兇殺、封建迷信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應依法從重處罰。錯因分析賓語中心語殘缺。介詞“對”引導的對象缺失,應在“音像制品”之后加上“對”引導的賓語中心語“的人或單位”。方法歸納解答此類試題時,可從如下方面入手:1理清句子結構,注意謂語動詞的搭配對象。如例1,“解決人力成本上漲的利器”一句中,謂語動詞“解決”與“人力成本上漲”不搭配,此處缺少了“解決”的賓語中心語“問題”。2理清復雜短語的結構關系,注意賓語修飾語。若賓語的修飾成分復雜,結構關系復雜,在表述時,往往會只寫了賓語的修飾語而沒有寫賓語中心語。如例2中,“對向未成年人出售音像制品”一句,通過分析發(fā)現這是一個較長的介賓短語,“對”之后的文字都是賓語的修飾語,此句缺少“對”引導的賓語中心語。5以“希望”為開頭,重組下面這個句子,可以增減個別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戴望舒的詩情總是籠罩著一層不可排解的傷感。在黑暗和殘酷的現實面前,詩人不得不從昔日的舊夢中尋找希望,而虛幻無力的希望不可能給詩人以精神的拯救。答:希望解析:答題時,先要分析語句間的邏輯關系,然后逐層變換,注意保持原意不變。答案:(希望)既然是來自于昔日的舊夢,在黑暗和殘酷的現實面前,這希望顯得那么虛幻無力,那么它也就不可能給詩人以精神的拯救,這就使得戴望舒的詩情總是籠罩著一層不可排解的傷感。6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4分)有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現代人知道“關之琳”的越來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來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來越多了,知道“魯迅”的越來越少了;知道“馬克”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馬克吐溫”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比爾”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保爾”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就要發(fā)”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來越少了(1)請在省略號處再補寫一個例子。答:(2)請你對此社會現象作出簡要點評,不得少于40字。答:解析:解答第(1)小題,要注意補中有仿,內容上一個是流行的,一個是經典的。解答第(2)小題,要通過列舉的現象揭示出本質,然后再談如何應對。答案:(1)知道“梅艷芳”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梅蘭芳”的人越來越少了。(類似均可)(2)這反映了傳統(tǒng)、經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時尚文化受青睞的社會文化現象,這是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人們的文化價值觀逐漸失衡造成的,我們應大力提倡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意思對即可)二、閱讀提升(30分)(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710題。(10分)樂 園 鳥戴望舒飛著,飛著,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華羽的樂園鳥,這是幸福的云游呢,還是永恒的苦役?渴的時候也飲露,饑的時候也飲露,華羽的樂園鳥,這是神仙的佳肴呢,還是為了對于天的鄉(xiāng)思?是從樂園里來的呢,還是到樂園里去的?華羽的樂園鳥,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覺得你的路途寂寞嗎?假使你是從樂園里來的,可以對我們說嗎,華羽的樂園鳥,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7請簡述“樂園鳥”這一形象的特點。(2分)答:答案:有奮斗的精神;渴望自由、理想,向往精神樂園;寂寞孤獨。8怎樣理解“渴的時候也飲露,饑的時候也飲露”這兩行詩?(2分)答:答案:“露”在文學意象中代表了純凈,此處用樂園鳥的飲露展現了樂園鳥高潔、不流于世俗的可貴品質。9這首詩以問句來貫串,其作用是什么?(2分)答:答案:這首詩用反問句貫串全詩,結構上頗似屈原的天問,新奇而引人入勝;內容上造成了詩歌內涵的不確定性和多義性,給讀者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這正是詩歌“意在言外”特點的體現。而結句之問更令人觸目驚心,隱含了對樂園荒蕪的失落感,飽含著惋惜的喟嘆。10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4分)答:答案: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在生活或藝術理想的求索過程中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悶的心態(tài)、彷徨的情緒,但同時又不肯流俗和對理想孜孜不倦的勇敢追求。(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112題。(10分)楓葉余光中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噢,那樣輕輕就咬出一掌血來紅葉沙白11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共同點?(5分)答:解析:作答此題,應在理解兩首詩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題干要求找出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要先分析其內容,明確主要描寫對象等,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使用的表現手法。答案:思想內容上:兩首詩都以楓葉(紅葉)為主要意象,都描寫了秋天楓葉經霜變紅的景象。表現手法上:都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楓葉(紅葉)的描寫,或抒發(fā)情感,或寄寓人生哲理。12沙白在詩中寄寓了怎樣的人生哲理?(5分)答:解析:解答此題,首先應關注詩歌描寫的主要意象“紅葉”,分析詩歌表現了“紅葉”的什么特點;其次,重點理解一些關鍵詞句(“風”“擲”“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經霜”等)的內涵,如“經霜”實寫紅葉,暗寫作者自己經歷的人生的挫折。詩歌描寫了楓葉經霜變紅的事實,同時也寄寓了作者要耐得住挫折和考驗的人生感悟。答案: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和嚴峻的考驗之后,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314題。(10分)浣 溪 沙朱敦儒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干。脫籜修篁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咀ⅰ恐於厝?10811159):洛陽人,“南渡以詞得名”,此詞作于流落江南之時。籜:竹筍的殼皮。13從“日長獨自倚闌干”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作簡要的分析。(5分)答:答案:詩歌塑造了一個內心悲涼凄苦,落寞悵惘的詞人形象。清明時節(jié),凄風苦雨,寒氣難耐。天寒人心更寒。白日漸長,一個人寂寞地倚著欄桿,這時光怎么過得如此緩慢?詞人遭遇離亂,故國已亡,流落江南,內心的悲憤凄涼,由此可見。14. 古人認為“作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