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共45分)1、細菌、霉、病毒是不同種類的( )。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生物學家( )。3、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只有在( )下才能看到。4、細菌、霉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稱作( )。5、在適宜的溫度下,( )會使牛奶發(fā)酵變成酸奶。6、利用細菌可以( )、( )、( )、( )。7、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做( )。8、許多傳染病是由( )引起的。用( )、( )、( )等方法可以減少致病細菌的傳播。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細菌,這種物質叫做( )。10、物體在( )和( )的環(huán)境條件下,容易發(fā)霉。11、( )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二、判斷題。(共20分)1、在空氣中、水中、地下、動植物和人體里,都有微生物。( )2、大腸桿菌、變形蟲、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 )3、病菌會通過各種途徑侵入人體。 ( )4、注射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方法。 ( )5、在空氣、土壤、動植物體內(nèi)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6、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療因病毒導致的疾病。 ( )7、電冰箱能保鮮食物,主要是利用它產(chǎn)生較冷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使食物不容易發(fā)霉的條件。 ( )8、霉對人類都是有害的。 ( )9、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過程。 ( )10、人類可以利用霉菌制醬做腐乳。 ( )三、選擇題。(共12分)1、下面的細菌對人類有益的是( )。 A、乳酸細菌 B、結核桿菌 C、 雙球菌 2、細菌對人類(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3、“膿”就是死亡的( )和病菌等的尸體。A、紅血球細胞 B、白細胞 C、神經(jīng)細胞4、生物體的衰老、死亡是由( )衰老、死亡引起的。A、細胞 B、細菌 C、病毒5、霉有( )種顏色。A、1 B、2 C、多6、生命體大都由( )構成。 A、細胞 B、細菌 C、霉四、用線把下面的科學家與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連起來。(共6分)列文虎克 細胞弗萊明 微生物胡克 青霉素五、問答題。(共19分)1、怎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9分)2、使用顯微鏡時要注意什么?(10分)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共51分)1、古代的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了( )的猜想。2、麥哲倫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 )。3、在長期的( )、( )、( )等作用下,地表巖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4、地球赤道周長是( )千米。5、地球赤道半徑是( )千米。6、我國科學家張衡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 )。7、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 )、( )、( )、( )、( )、( )。8、地球的內(nèi)部分為:( )、( )、( )。二、判斷題。(共16分)1、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態(tài)的。 ( )2、地球表面主要由巖石、水、大氣等物質構成。 ( )3、地球內(nèi)部存在著不同的物質。 ( )4、目前人類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5、地震波在堅硬的巖石中傳播較慢,在較軟的巖石中傳播較快。( )6、科學家根據(jù)火山、地震、地熱等現(xiàn)象來推測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 )7、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過程叫做侵蝕。( )8、地震災害可分為直接災害和次生災害。 ( )三、選擇題。(共12分)1、第一個用實踐證明腳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學家是( )。A哥白尼 B布魯諾 C麥哲倫2、我國宇航員楊利偉搭載“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 )圈。 A、14 B、15 C、163、蘇聯(lián)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攝了第一張( )照片。A太陽 B地球 C月球4、產(chǎn)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殼的運動 B、 地下的溫度太高 C、人類的活動5、我國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在( )年。A、1967 B、1976 C、19806、下面的做法正確的是( )。A、向大海傾倒垃圾 B、亂伐森林 C、改造沙漠四、問答題。(共23分)1、請你設計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16分)材料: 步驟:現(xiàn)象: 結論: 2、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怎么保護自己?(7分)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共46分)1、蠟塊在加熱時,會從( )變成( ),冷卻時會從( )變成( )。2、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 ),另一類是( )。3、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可以從( )、( )、以及( )、( )等現(xiàn)象加以判斷。4、鐵生銹的原因是鐵與( )和( )接觸。5、一塊鐵完全生銹后,( )可脹大8倍。6、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方法有:( )、( )、( )、( )、( )、( )。7、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稱為( )。8、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稱為( )。9、你劇烈運動時,會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為肌肉里產(chǎn)生了( )。10、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 )。二、判斷題。(共20分)1、加熱蠟燭和點燃蠟燭是同一種變化。 ( )2、水在三態(tài)變化中,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 ) 4、自行車生銹與潮濕的環(huán)境有關,與空氣無關。 ( )5、在絕對無水的空氣中,鐵放幾年也不會生銹。 ( )6、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加硫酸亞鐵改良土壤。 ( )7、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堿性土壤。 ( )8、化肥有酸性的,沒有堿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滌用品清洗。 ( )10、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凈。 ( )三、選擇題。(共10分)1、下面的變化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是( )。A、蠟燭融化 B、鐵塊變鐵水 C、饅頭發(fā)霉2、下面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是( )。A、火柴燃燒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熱至焦黑3、紫甘藍水是( )。A、堿性物質 B、酸性物質 C、指示劑 4、要使食用的小蘇打或堿塊起泡,需加入( )。A、自來水 B、橘子汁 C、洗發(fā)水5、下面屬于酸性物質的是( )。A、西紅柿 B、肥皂 C、清潔劑四、問答題。(共24分)1、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干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干凈。為什么?2、請你設計變色花實驗。材料:步驟:現(xiàn)象:結論: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四單元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共62分)1、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為( )。2、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 )天。3、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qū)域,稱為( )。4、月球上沒有( ),也沒有( )。5、月球表面( )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6、( )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7、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斜向太陽的半球時,該半球是( )季,另外半球就是( )季。8、八大行星是:( )、( )、( )、( )、( )、( )、( )、( )。9、銀河是由許許多多( )構成的。10、像太陽一樣的星體還有很多,它們都是熾熱的、巨大的發(fā)光氣體球,我們把它們稱為( )。11、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 )。12、中國“神舟6號”航天員是( )和( )。二、判斷題。(共14分)1、太陽總是直射地球的赤道。 ( )2、不能用望遠鏡直接看太陽。 ( )3、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 )4、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 ( )5、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是蘇聯(lián)航天員加加林。 ( )6、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 ( )7、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 )三、選擇題。(共12分)1、( )專門接收天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A射電望遠鏡 B光學望遠鏡 C天文望遠鏡2、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3、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火星 4、太陽是一顆( )。A、恒星 B、行星 C、衛(wèi)星5、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6、當運載火箭的速度達到( )千米/秒時,它才會脫離地球的引力而飛向太空。A、5.9 B、6.9 C、7.9四、問答題。(共12分)1、請你設計環(huán)行山的形成的模擬實驗。材料:步驟:現(xiàn)象: 結論: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五單元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共28分)1、( )總是驅使我們不停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2、( )是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先對答案做出的猜想。3、( )提出了“大陸漂移說”。4、( )是制造條件,收集事物變化證據(jù)的方法。它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 );二是( )。5、假設一般用( )來表達。二、判斷題。(共18分)1、一種探究方法能解決所有問題。 ( )2、假設不需要證據(jù)來驗證,所有的假設都正確的。 ( )3、很多重要的結論都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 ( )4、搜集證據(jù)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 )5、同一個假設可以被多次驗證。 ( )6、所有的假設都是正確的。 ( )三、問答題。(共54分)1、做科學實驗時,應注意什么?2、你做過的模擬實驗、對比實驗各有哪些?3、當我們把紅糖放入水中,糖就慢慢溶解了。糖溶解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你提出一些假設。(至少兩條)4、做對比實驗時,應注意什么?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班級 姓名 得分 一、我會填空:(24分)1、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由于來自宇宙的( )和( )撞擊而形成的2、細菌有( )、( )、( )基本形態(tài)。3、( )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 )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4、( )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5、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英雄是蘇聯(lián)航天員( )。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航天員是美國的( )。6、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 ( )新物質的變化;秋天來到,樹葉變黃,是( )新物質的變化。7、能夠使紫甘藍水變( )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能夠使紫甘藍水變( )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8、( )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行星。9、( )提出了“大陸漂移說”。10、2003年10月15日,我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首次發(fā)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 );緊接著,2005年,“神舟6號”再次成功發(fā)射,兩位宇航員( )、( )。11、地球從外向內(nèi)依次分為( )、( )、( )。12、( )總是驅使我們不停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13、沖出地球最大的困難是無法脫離地球( )的束縛。二、我會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劃“”,錯誤的在括號里劃“”共12分)1、所有的假設都是正確的。( )2、雞蛋中的蛋黃就是一個細胞。3、行星距太陽越遠,運行周期越短。( )4、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滌用品清洗。( )5、目前人類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6、在對比實驗中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 )三、我會選擇。(選擇一個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共12分)1、人類的哪些活動不會改變地表( )。A、攔河筑壩 B、圍海造田 C、開采礦石 D、種植莊稼2、做酸奶,需要一種細菌,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大腸桿菌 D、乳酸菌3、下面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是( )A、生雞蛋變成熟雞蛋 B、面粉做成饅頭 C、火柴燃燒 D、鐵水變鋼錠4、海南的地形屬于( )A、高原 B、山地 C、海洋與島嶼 D、平原5、第一個用實踐證明腳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學家是 ( )A、哥白尼 B、布魯諾 C、麥哲倫6、產(chǎn)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的運動 B、地下的溫度太高 C、人類的活動四、我會連線(18分)1、列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師教學常規(guī)培訓
- 醫(yī)學美容美學設計師培訓
- 教育論壇成果轉化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 護理單元質量控制
- 教輔出版編輯培訓
- 胰腺炎病員的護理
- 輸尿管內(nèi)窺鏡護理常規(guī)
- 企業(yè)QC基礎知識培訓資料
- 小學擴建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
- 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深入解析
- 2.10豐巢智能柜合作協(xié)議
- 水電安裝改造協(xié)議模板
- 15.1兩種電荷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 分布式光伏發(fā)電項目EPC總承包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部分區(qū)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解析版)
- 2024-2030年中國伊利石行業(yè)經(jīng)銷模式及競爭策略展望分析報告版
- 2024年安順市普定縣引進高層次人才招考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課件】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和主謂一致 課件-2025屆高三英語上學期一輪復習專項
- 小學生常用急救知識課件
- 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變化)―備課講稿
-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八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