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南 (NCCN指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2012年第1版續(xù).2012年第1版,12/06/11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2011年,保留所有權利。未經(jīng)NCCN明確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本NCCN指南 及本說明。mei wu于8/4/2012 10:33:18 PM打印。僅供個人使用。未批準用于分發(fā)。版權 2012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保留所有權利。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 Guidelines2012年第1版更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NCCN指南索引MDS目錄討論* Peter L. Greenberg, MD/Chair Stanford Cancer InstituteEyal Attar, MD Dana-Farber/Brigham and Womens Cancer Center |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Cancer CenterJohn M. Bennett, MD ConsultantClara D. Bloomfield, M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James Cancer Hospital and Solove Research InstituteUma Borate, MD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Carlos M. DeCastro, MD Duke Cancer InstituteH. Joachim Deeg, MD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Center/Seattle Cancer Care AllianceOlga Frankfurt, MD Robert H. Lurie Comprehensive CancerCenter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Karin Gaensler, MD UCSF 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Cancer CenterGuillermo Garcia-Manero, MD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Cancer CenterSalil Goorha, MD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University of Tennessee Cancer InstituteSteven D. Gore, MD 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David Head, MD 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Rami Komrokji, MD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InstituteLori J. Maness, MD UNMC Eppley Cancer Center at TheNebraska Medical CenterMichael Millenson, MD Fox Chase Cancer CenterStephen D. Nimer, MD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argaret R. ODonnell, MD City of Hop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Paul J. Shami, MD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Brad L. Stein, MD, MHS Robert H. Lurie Comprehensive CancerCenter of NorthwesternRichard M. Stone, MD Dana-Farber/Brigham and Womens Cancer Center |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Cancer CenterJames E. Thompson, MD 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Peter Westervelt, MD, PhD Siteman Cancer Center at Barnes-Jewish Hospital and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NCCN指南專家組披露繼續(xù)專業(yè)索引* 編寫委員會成員 腫瘤內(nèi)科 血液科/血液腫瘤科 內(nèi)科 病理科NCCN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專家組成員指南更新總結初始評價(MDS-1)法美英(FAB)分類系統(tǒng) (MDS-3)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原發(fā)性MDS分類(MDS-3) MDS國際預后計分系統(tǒng)(IPSS)及以WHO為基礎的預后計分系統(tǒng)(WPSS) (MDS-5)低危/中危-1組治療(MDS-6) 中危-2/高危組治療(MDS-8)MDS 相關性貧血的評價和治療 (MDS-9) 流式細胞術推薦(MDS-A)MDS支持治療 (MDS-B)臨床試驗:NCCN認為,任何癌癥病人都可以在臨床試驗中得到最好的治療,因此特別鼓勵參與臨床試驗。網(wǎng)絡查詢NCCN成員機構的臨床試驗,請點擊:/clinical trials/phsician.html。NCCN 證據(jù)共識分級:除非有其它特別說明,所有的推薦為2A級。見 NCCN 證據(jù)和共識分級本指南作為一項證據(jù)和共識聲明,反映了作者們對當前被認可的治療方法的觀點。任何臨床醫(yī)生使用或參考本指南,應根據(jù)其所處臨床環(huán)境進行獨立的醫(yī)學判斷,以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對該指南的內(nèi)容及其使用不作任何建議或擔保,并且不為此承擔任何責任。本指南的版權為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絡所有。所有權保留。因此本指南及其注釋未經(jīng) NCCN 的書面同意,不能以任何形式被復制。2011年。2012年第1版NCCN指南與2011 年第 2 版相比的更新包括:MDS-1血小板減少,懷疑MDS后:增加腳注“存在獲得性MDS相關細胞遺傳學異常、非預期的原始細胞升高或增生異常時亦懷疑MDS?!背跏荚u價 需要下:第4點,闡明細胞遺傳學為通過標準核型分析的細胞遺傳學。增加一條:“TSH(促甲狀腺激素),以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痹谀承┡R床情況下有用下:第7點,PNH克隆后增加腳注考慮觀 察以記錄惰性過程及嚴重血細胞減少明顯進展后:增加或原始細胞升高。腳注a下:“應報告根據(jù)形態(tài)學評估的骨髓原始細胞百分數(shù)。不應使用流式細胞術原始細胞百分數(shù)估計替代該情況的形態(tài)學分析。”取代第二句MDS-2增加腳注 “抗CD55和抗CD59流式細胞術用于評估是否存在PNH克隆,以協(xié)助判斷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的可能反應?!痹黾幽_注 “以協(xié)助判斷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的可能反應?!痹黾幽_注“出現(xiàn)該異常的CMML患者可能對甲磺酸伊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反應良好?!?增加腳注“以評價可能的Fanconi貧血或先天性角化不良 (DKC)。端粒長度縮短與骨髓衰竭疾?。òㄏ忍煨越腔涣嫉冗z傳性疾?。┫嚓P,尤其是在存在端粒酶復合體基因突變情況下??墒褂冒准毎麡颖就ㄟ^FISH分析測量端粒長度?!盡DS-5根據(jù)以下參考文獻,用近期發(fā)表的改進版以WHO為基礎的預后計分系統(tǒng)(WPSS)的表2取代了兩個WPSS表格:Malcovati L, Della Porta MG, Strupp C, et al. Impact of the degree of anemia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WHO-base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WPSS). Haematologica 2011. Severe anemia has substituted for RBC transfusion dependence.MDS-6頂部的“預后分級”后增加腳注“預后評價亦應考慮合并癥的存在情況(見討論部分的參考文獻59-64)?!盡DS-7和MDS-8亦增加該腳注?!鞍Y狀性貧血”后,首個分支修改為 del(5q) 其它細胞遺傳學異常與無del(5q);之后,在無del(5q)后,納入了按血清Epo.分層的分支。將血小板減少/中粒減少改為臨床相關的血小板減少/中粒減少。MDS-7“血清Epo 500 mU/mL”的分支“阿法依泊汀.” “無反應”后:刪除了“無反應”后的當前條目,而是從“無反應”發(fā)出箭頭至“可能對IST反應良好”。將腳注移至 “+/- G-CSF”后在 “雷利度胺”上增加腳注: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低或血小板計數(shù)低的患者除外。增加腳注: “MDS患者使用過馬和兔ATG”。注:除非有另外的注明,所有的推薦為 2A 級。臨床試驗:NCCN 認為,任何癌癥病人都可以在臨床試驗中得到最好的治療,因此特別鼓勵參與臨床試驗。2012年第1 版NCCN指南與2011 年第 2 版相比的更新包括:MDS-9增加腳注:“在一些機構中,給予過達500 mcg、每周一次劑量的阿法達貝泊汀;亦須注意,阿法達貝泊汀300 mcg、每隔一周一次等于150 mcg、每周一次。”MDS-A流式細胞術推薦 該頁為本指南新增部分MDS-B“細菌感染者使用抗菌素”后,增加“但除復發(fā)性感染患者外,無需常規(guī)預防”。增加: “有貧血癥狀者輸注RBC(去WBC),有血小板減少性出血者輸注血小板;但無出血的血小板減少患者不應常規(guī)使用,除非血小板計數(shù) 10,000/mm3。2012年第1版,12/06/11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2011年,保留所有權利。未經(jīng)NCCN明確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本NCCN指南 及本說明。更新需要:病史和查體全血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分類、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外周血涂片檢查骨髓穿刺鐵染色 + 活檢 + 通過標準核型分析的細胞遺傳學血清促紅素(RBC輸注前)RBC葉酸和血清VitB12血清鐵蛋白、血清鐵、TIBC記錄輸血史TSH(促甲狀腺激素),以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形態(tài)學和臨床標準確立 MDS診斷b, c見其他檢查:在某些臨床情況下有用(MDS-2)血細胞減少,懷疑 MDSaa.存在獲得性MDS相關細胞遺傳學異常、非預期的原始細胞升高或增生異常時亦懷疑MDS。b.按 FAB 或 WHO 標準 IPSS分類確診 MDS。見分類系統(tǒng)(MDS-3和 MDS-5)。應報告根據(jù)形態(tài)學評估的骨髓原始細胞百分數(shù)。不應使用流式細胞術原始細胞百分數(shù)估計替代該情況的形態(tài)學分析。c.有明顯血細胞減少和核型 t(8;21)、t(15;17)和/或 inv(16)或變種的患者,應考慮 AML(見 NCCN AML 指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 (MDS) 見分類系統(tǒng)(MDS-3和 MDS-5)在某些臨床情況下有用:考慮流式細胞術(FCM)協(xié)助MDS診斷d,以評價大顆粒淋巴細胞疾病(LGL)的可能性e及評估PNH克隆f如適合 HSCT,進行 HLA 配型 g考慮HLA-DR15分型h如需血小板支持,進 行 HLA 配型如有臨床指征,檢測 HIV評價CMML患者5q31-33移位和/或 PDGFR 基因重排 i血小板增多患者考 慮分子檢測JAK2突變有家族性血細胞減 少的患者考慮其它 遺傳學篩查 j考慮評價銅缺乏考慮觀察以記錄惰性過程及嚴重血細胞減少明顯進展或原始細胞升高AML(見 NCCN AML治療指南)d. 見流式細胞術推薦(MDS-A)和討論。e. 如果外周血中檢測到大顆粒淋巴細胞,可對此陽性T細胞基因重排檢查分析骨髓或外周血細胞流式細胞術。f. 抗CD55和抗CD59流式細胞術用于評估是否存在PNH克隆,以協(xié)助判斷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的可能反應。g. 家族 HLA 評價包括所有同胞;非親屬供者評價包括高分辨率檢測 HLA-A、B、C、DR、DQ 等位基因。h. 以協(xié)助判斷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的可能反應。i. 出現(xiàn)該異常的CMML患者可能對甲磺酸伊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反應良好。j. 以評價可能的Fanconi貧血或先天性角化不良 (DKC)。端粒長度縮短與骨髓衰竭疾?。òㄏ忍煨越腔涣嫉冗z傳性疾病)相關,尤其是在存在端粒酶復合體基因突變情況下??墒褂冒准毎麡颖就ㄟ^FISH分析測量端粒長度。原發(fā)性MDS分類系統(tǒng)(第1/3頁)MDS FAB k分類 lFAB 亞型外周血原始細胞%骨髓原始細胞%難治性貧血(RA)15難治性貧血伴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增多(RARS)15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1,000/mcL)55-20k FAB = 法美英。l Bennett JM, Catovsky D, Daniel MT, et al. Proposal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Br J Haematol. 1982;51:189-199.m WHO = 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8年WHO mMDS 分類n亞型血液骨髓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伴單系病態(tài)造血(RCUD)o單系或兩系血細胞減少一系病態(tài)造血10%,原始細胞5%難治性貧血伴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增多(RARS)貧血;無原始細胞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15%紅系前體細胞,只有紅系增生異常;原始細胞5%難治性貧血伴多系增生異常(RCMD)血細胞減少,單核細胞1109/L2 系造血細胞中10%細胞增生異常,15%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原始細胞5%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1(RAEB-1)血細胞減少;原始細胞2-4%,單核細胞1109 /L單系或多系增生異常,無 Auer 小體,原始細胞5-9%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2(RAEB-2)血細胞減少,原始細胞 5-19%,單核細胞1109/L單系或多系增生異常,Auer 小體,原始細胞10-19%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未分類(MDS-U)血細胞減少單系增生異?;驘o增生異常,但有特征性 MDS 細胞遺傳學,原始細胞5%單純 del(5q)MDS貧血,PLT 正?;蛟黾訂我患t系增生異常,單純 del(5q),原始細胞1109/L,原始細胞5%增性異常1 系造血細胞,原始細胞1109/L,原始細胞 5-19%增性異常1 系造血細胞,原始細胞10%,原始細胞20%明顯增生,原始細胞110/L,原始細胞1109/L,原始細胞20%qMDS/MPN,未分類型(“重疊綜合征”)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特征e既往無 MDS 或 MPN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特征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改變sWHO分類t1.MDS 或 MDS/MPN 后 AML2.AML 伴 MDS 相關性細胞遺傳學異常3.AML 伴多系增生異常下頁續(xù)p Orazi A, Bennet JM, Germing U, et al, 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Chapter 4, in Swerdlow S, Campo E, Harris NL, et al. (E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4th edition. IARC Press, 2008, pp 76-86.q Ph 陰性加2個特征:HbF,外周血不成熟粒細胞,WBC10109/L,克隆性染色體異常,體外GM-CSF高敏。r 例如,血小板增多、白細胞增多、脾大。s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細胞大于20%。有些病例原始細胞20-30%,特別是如果來自于MDS,可緩慢進展并與MDS(按FAB分類的RAEB-t)而不是顯性AML相似。t Arber DA, Brunning RD, Orazi A, et a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with myelodysplasia-related changes, In Chapter 6,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Related Precursor Neoplasms, in Swerdlow S, Campo E, Harris NL, et al. (E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4th edition. IARC Press, 2008, pp 124-126.原發(fā)性MDS分類系統(tǒng)(第3/3頁)國際預后計分系統(tǒng)(IPSS) u,v生存和 AML 轉(zhuǎn)化分值預后變量00.51.01.52.0骨髓原始細胞(%)w55-1011-2021-30核型x好中間差血細胞減少y0/12/3危險分類(IPSS%)總分值不治療者平均生存(年)不治療者 25%進展為AML(年)低危(33)05.79.4中危-1(38)0.5-1.03.53.3中危-2(22)1.5-2.01.11.1高危(7)u IPSS應用于初始預后判斷和計劃目的。以WHO分類為基礎的預后計分系統(tǒng)(WPSS)允許在 MDS 的多個時間點動態(tài)估計預后。v Greenberg P, Cox C, LeBeau M, et al. 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 for evaluating prognosi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Blood 1997;89:2079-2088; Erratum. Blood 1998;91:1100.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w 患者原始細胞 20-30%可考慮為 MDS(FAB)或 AML(WHO)。以 WHO 為基礎的 MDS 預后計分系統(tǒng) (WPSS) z參數(shù)計分0123WHO 分類RCUD、RARS、MDS伴孤立性缺失(5q)RCMDRAEB-1RAEB-2核型x好中間差-重度貧血(男性hb9g/dL或女性8g/dL)無存在-WPSS風險單個變量打分之和非常低0低1中間2高3-4非常高5-6x 細胞遺傳學:好=正常,單純-Y,單純del(5q),單純del(20q) ;差=復雜(3個異常)或染色體7 異常;中間=其它異常除外核型 t(8;21),inv16 和 t(15;17),這些考慮 AML而非 MDS。y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800/mcL,血小板 100,000/mcL,Hb 500 mU/ml見(MDS-7)臨床上明顯的血細胞減少支持治療bb作為一種輔助治療IST cc或臨床試驗或選擇性中危-1 患者考慮自體HSCTdd臨床相關的血小板減少,中粒細胞減少氮雜胞苷/地西他濱或臨床試驗無反應aa 預后評價亦應考慮合并癥的存在情況(見討論部分的參考文獻59-64)。bb 見支持治療 (MDS-B)。cc 特別是年齡60 歲或骨髓增生低下、HLA-DR15 或 PNH 克隆陽性的患者。dd嚴重血細胞減少的中危-1和WPSS中危 患者也適合HSCT(造血干細胞移植):異基因相合同胞移植物,包括標準和減輕強度預處理方案或相合非親屬供者。預后分級aa治療IPSS:低危/中危-1WPSS:極低危、低危、中危del(5q) 其它細胞遺傳學異常雷利度胺 ee無反應按以下適當途徑處理阿法依泊汀(rHu EPO) G-CSF ff或阿法達貝泊汀 G-CSF ff可能對 免疫抑制治療(IST)反應良好 cc抗胸腺細胞球蛋白 (ATG),hh環(huán)孢菌素 A按以下適當途徑處理血清Epo500 mU/ml無反應無反應可能對 免疫抑制治療(IST)反應良好 cc抗胸腺細胞球蛋白 (ATG), hh環(huán)孢菌素 A無反應按以下適當途徑處理血清Epo 500 mU/ml無反應臨床試驗或選擇性中危-1 患者考慮自體HSCT dd氮雜胞苷/地西他濱或考慮雷利度胺或臨床試驗可能對 IST反應差 ggaa 預后評價亦應考慮合并癥的存在情況(見討論部分的參考文獻59-64)。cc 特別是年齡60 歲或骨髓增生低下、HLA-DR15 或 PNH 克隆陽性的患者。dd嚴重血細胞減少的中危-1和WPSS中危 患者也適合HSCT(造血干細胞移植):異基因相合同胞移植物,包括標準和減輕強度預處理方案或相合非親屬供者。ee 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低或血小板計數(shù)低的患者除外(見討論)。ff 見造血生長因子劑量(MDS-9)。gg 患者無腳注cc中所列特征。hh MDS患者使用過馬和兔ATG (見討論)預后分級 aa治療IPSS:中危-2、高危ddWPSS:高危、極高危氮雜胞苷/地西他濱或臨床試驗是自體HSCT jj,kk如果復發(fā)適合高強度治療 bb,ii適合移植且有供者有反應繼續(xù)氮雜胞苷(首選)(1 級)/地西他濱 ll或高強度化療mm或臨床試驗否臨床試驗或支持治療bb無反應或復發(fā)氮雜胞苷(首選)(1 級)/地西他濱 ll或臨床試驗不適合高強度治療bb,iiaa 預后評價亦應考慮合并癥的存在情況(見討論部分的參考文獻59-64)。bb 見支持治療 (MDS-B)。dd 嚴重血細胞減少的中危-1和WPSS中危 患者也適合HSCT(造血干細胞移植):異基因相合同胞移植物,包括標準和減輕強度預處理方案或相合非親屬供者。ii 根據(jù)年齡、體能狀態(tài)、主要的合并癥、心理社會狀態(tài)、患者的喜好及是否有照料者。jj 氮雜胞苷、地西他濱或其它治療也可用于在等待供者尋找時作為移植的過渡。kk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 異基因相合同胞包括標準和減輕強度預處理方案或相合非親屬供者。ll 雖然兩種藥物的反應率相似,但是 III 期隨機試驗中報告了氮雜胞苷具有生存優(yōu)勢而地西他濱無。mm 高強度化療:研究性治療的臨床試驗(首選)標準誘導治療,不能獲得研究性治療方案時使用或作為 HSCT的過渡。相關性貧血的評價有癥狀貧血的治療隨訪del(5q) 其它 細胞遺傳學異常雷利度胺有反應 qq繼續(xù)雷利度胺減至可耐受的劑量無反應 oo見IPSS:低危/中危-1WPSS:極低危、低危、中危 (MDS-7)l 病史和查體l 全血細胞計數(shù)、血 小板、分 類、網(wǎng)織紅細胞 計數(shù)l 外周血涂片檢查l 骨髓穿刺鐵染色+ 活檢+細胞遺傳學l 血清EPO水平l 考慮檢測HLA-DR15l 排除共存病因l 治療共存病因l 如有必要,補充鐵、葉酸、VitB12l RBC輸注(去WBC)支持治療bb血清EPO500 mU/ml環(huán)形鐵粒幼 500 mU/mlrHuEPO 40,000-60,000 U 1-3次/周,皮下注射 或阿法達貝泊汀nn 150-300 mcg/周,皮下注射有反應 qq無反應pp(盡管儲存鐵足夠)繼續(xù)雷利度胺,減至可耐受的劑量有反應,減至可耐受劑量考慮加用G-CSF 1-2 mcg/kg 1-3次/周,皮下注射無反應見(MDS-7)rHuEPO 40,000-60,000 U 1-3次/周,皮下注射 + G-CSF 1-2 mcg/kg 1-3次/周,皮下注射或阿法達貝泊汀nn 150-300 mcg/周,皮下注射+ G-CSF有反應 qq無反應pp減至可耐受的劑量見IPSS:低危/中危-1WPSS:極低危、低危、中危 (MDS-7)見血清EPO 500 mU/ml (MDS-7)nn 在一些機構中,給予過達500 mcg、每周一次劑量的阿法達貝泊??;亦須注意,阿法達貝泊汀300 mcg、每隔一周一次等于150 mcg、每周一次。oo 經(jīng) 3-4 個月治療,達不到 Hb升高 1.5 g/dL 或 RBC輸注減少的要求。pp 經(jīng) 6-8 個月治療,達不到 Hb升高 1.5 g/dL 或 RBC輸注減少的要求。qq 目標血紅蛋白達到12 g/dL。注意:除非特別指出,NCCN對所有建議均達成2A級共識。臨床試驗:NCCN相信任何癌癥患者都可以在臨床試驗中獲得最佳治療。尤其鼓勵腫瘤患者參與臨床試驗。ANEM-102012年第1版,12/06/11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2011年,保留所有權利。未經(jīng)NCCN明確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本NCCN指南 及本說明。mei wu于8/4/2012 10:33:18 PM打印。僅供個人使用。未批準用于分發(fā)。版權 2012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保留所有權利。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2012年第1版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NCCN指南索引MDS目錄討論流式細胞術推薦初始評價(來自MDS-1)流式細胞術:MDS初始評價時應考慮進行流式細胞術檢測(FCM),以包括明確原始細胞并發(fā)現(xiàn)異常淋巴系細胞群(例如,原始血細胞,它可能與原始細胞相似,從而導致錯誤的原始粒細胞定量)的抗體組合。例如,采用前向散射和側向散射的抗CD45、CD34、CD33、CD19組合可能有幫助。據(jù)了解,應通過形態(tài)學分析確定用于診斷和風險分層的原始細胞百分比,而不僅僅是通過流式細胞術。如果原始細胞升高且出現(xiàn)有關其亞型(即髓系或淋巴系)的形態(tài)學問題,則應通過更詳細的抗體組加以鑒定。在難以診斷的病例中,擴大的抗體組(以證明異常分化模式或異??贵w表達)可能有助于確診MDS。見討論部分注:除非有另外的注明,所有的推薦為 2A 級。臨床試驗:NCCN 認為,任何癌癥病人都可以在臨床試驗中得到最好的治療,因此特別鼓勵參與臨床試驗。MDS-A2012年第1版,12/06/11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2011年,保留所有權利。未經(jīng)NCCN明確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本NCCN指南及本說明。支持治療1見NCCN支持治療指南。臨床監(jiān)測社會心理支持生活質(zhì)量評價輸血:有貧血癥狀者輸注RBC(去WBC),有血小板減少性出血者輸注血小板;但無出血的血小板減少患者不應常規(guī)使用,除非血小板計數(shù) 10,000/mm3。適合移植者建議輸注輻照制品。適合移植的 CMV陰性患者,任何時候都推薦輸注CMV陰性血制品。細菌感染者使用抗菌素,但除復發(fā)性感染患者外,無需常規(guī)預防。輸注PLT 難以止血或嚴重血小板減少者,可考慮用氨基己酸或其它抗纖溶藥物。鐵去除:如果接受 RBC 輸注20-30 U,考慮每日用去鐵胺 SC 或地拉羅司(deferasirox)口服去鐵以減輕鐵負荷,特別是對低危/中危-1 以及可能移植的患者。血清鐵蛋白水平2500ng/ml 的患者,目標為使鐵蛋白水平降低至1000ng/ml 2現(xiàn)正進行 MDS 口服去鐵藥物的臨床試驗。細胞因子:EPO(見 MDS 相關貧血途徑) (MDS-9)G-CSF 或 GM-CSF不推薦常規(guī)用于預防感染對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反復或難治性感染,可考慮使用有適應癥時,與 EPO 聯(lián)合治療貧血見MDS相關貧血途徑(MDS-9)應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注:除非有另外的注明,所有的推薦為 2A 級。臨床試驗:NCCN 認為,任何癌癥病人都可以在臨床試驗中得到最好的治療,因此特別鼓勵參與臨床試驗。MDS-B2012年第1版,12/06/11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 2011年,保留所有權利。未經(jīng)NCCN明確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本NCCN指南及本說明。討論NCCN證據(jù)及共識分級1級:以高水平的證據(jù)為基礎,為干預是恰當?shù)牡腘CCN一致共識。2A級:以低水平的證據(jù)為基礎,為干預是恰當?shù)牡腘CCN一致共識。2B級:以低水平的證據(jù)為基礎,為干預是恰當?shù)牡腘CCN共識。3級:以任何水平的證據(jù)為基礎,有干預是恰當?shù)牡腘CCN重大分歧。除非另有注明,所有的推薦均為2A級。概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是一組臨床表現(xiàn)相對異質(zhì)性的髓系克隆性血液病。這組疾病的主要問題是由于患者的血細胞減少及向急性髓細胞白血?。ˋML)轉(zhuǎn)化所致的死亡。普通人群中,每 100,000 人中有 5 人發(fā)生MDS。然而,年齡大于70歲的人群中,增加至每 100,000 人中有 22-45 人發(fā)病,并隨著年齡增加而發(fā)病增加。由于患者年齡較大(中位65-70歲)既往有非血液性合并癥,以及老年患者對某些強烈治療相對不耐受等,給 MDS 的治療帶來困難。此外,當疾病進展至 AML 后,這些患者較原發(fā)性 AML 對標準治療的反應更差1。診斷分類對懷疑 MDS 的患者的初始評價,要求仔細分析其外周血涂片和血細胞 計數(shù)骨髓形態(tài)學異常血細胞計數(shù)的持續(xù)時間其它可能引起血細胞減少的原因以及合并癥等。FAB 分類用于 MDS 的初始診斷評價 2。三系造血細胞中至少兩系出現(xiàn)增生異常的改變被大多數(shù)病理學家用于診斷 MDS。這些改變包括巨幼細胞樣紅系增生早期髓系及紅系細胞核漿發(fā)育不良,以及 異形性巨核細胞3。MDS 分為 5 種亞型:難治性貧血(RA)難治性貧血伴 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增多(RARS)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zhuǎn)化型(RAEB-T)和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MML)。MDS 常呈惰性過程,患者的血細胞計數(shù)至少數(shù)月內(nèi)相對穩(wěn)定。作為一種中等程度變異性亞型,RAEB(骨髓原始細胞 5-20%)和 RAEB-T(骨髓原始細胞 20-30%)患者具有相對差的預后,中位生存期 5-12 個月。相反,RA(原始細胞小于 5%)或 RARS(原始細胞小于 5%及環(huán)形鐵粒幼細胞超過15%)患者中位生存期大約 3-6 年。這些疾病轉(zhuǎn)化成 AML 的比例從低危 RA/RARS 組的 5-15%到相對高危 RAEB/R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乙烯制造工藝聚丙烯加工技術考核試卷
- 智能技術在企業(yè)信息安全中的應用研究
- 電子商務物流智能化發(fā)展研究
- 風險控制措施成本效益分析報告考核試卷
- 再生橡膠顆粒制備工藝考核試卷
- 豆制品營養(yǎng)強化與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適應性研究考核試卷
- 跨文化品牌管理團隊構建考核試卷
- 未來居家醫(yī)療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手機可充電電池技術及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基于微生物組工程的綠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策略研究
- 2025年遙感技術與應用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血液透析水處理廠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高純氣體不銹鋼管道施工方案
- 中國建筑業(yè)信息化發(fā)展報告(2025)智能建造深度應用與發(fā)展
- 數(shù)據(jù)中心運維服務投標方案
- 十五五智慧校園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
- 2008-2024年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試卷及答案
- 商業(yè)聯(lián)盟策劃方案(3篇)
- 養(yǎng)老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課標Ⅰ)數(shù)學試卷
- 夜市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