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1章 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_第1頁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1章 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_第2頁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1章 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_第3頁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1章 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_第4頁
2019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1章 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課后達標檢測 魯教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9講 區(qū)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時間:45分鐘分值:9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2018棗莊模擬)“黃土坡、黃土塬,溝里頭望不到外頭的天”歌詞中的“黃土塬”是我國西北地區(qū)群眾對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的俗稱。讀黃土塬地貌等高線圖,回答12題。 1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甲處打壩淤地乙處整修梯田丙處修建水庫 丁處平整土地A BC D2下圖為該地區(qū)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圖,圖中自然因素中的動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風 B植被破壞C人類農業(yè)生產活動 D夏季的暴雨解析:第1題,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甲處為溝谷,應打壩淤地;乙處為緩坡,可以整修梯田;丙處為塬面,應平整土地;丁處為陡坡,應植樹種草,營造護坡林。第2題,黃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沖刷力強,是水土流失問題產生的自然動力。答案:1.A2.D下圖為全球不同類型土地面積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圖示不同類型土地面積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 B全球變暖C人口增加 D自然災害4圖示不同類型土地面積變化的趨勢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A生態(tài)環(huán)境趨于好轉 B河流含沙量減少C旱澇災害頻率降低 D水資源短缺加劇解析:第3題,圖中信息顯示,耕地和牧場這兩類農業(yè)用地面積在不斷擴大,而森林和(稀樹)草原的面積在逐漸縮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不斷增長,對糧食和畜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生產出更多的農畜產品,擴大耕地和牧場面積不可避免。第4題,為了擴大農業(yè)用地面積,森林和草原被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旱澇災害頻率增加,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資源短缺加劇。答案:3.C4.D(2018河南天一大聯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產生的充填、滯蓄于地面坑洼的現象,是徑流形成過程中重要的損失項。充填坑洼的水量稱填洼量,最終耗于下滲、蒸發(fā)和地下水的補給。下圖為黃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隨坡度變化圖。據此完成56題。5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條播 B人工鋤耕C等高犁耕 D平整坡6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該地地表填洼量變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強度 B風速大小C土壤結構 D地表粗糙度解析:第5題,讀圖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等高條播、人工鋤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6題,圖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則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帶來的影響。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異,而降水強度、風速大小、土壤結構受耕作措施影響較小,故地表粗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變化的重要原因。答案:5.A6.D(2018蘇錫常鎮(zhèn)四市調研)下圖為我國西部地區(qū)主要生態(tài)功能保護區(qū)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圖中分別是()A草原荒漠化防治區(qū)、水土保持區(qū)、江河水源涵養(yǎng)區(qū)、石漠化防治區(qū)、森林生態(tài)功能區(qū)B水土保持區(qū)、草原荒漠化防治區(qū)、江河水源涵養(yǎng)區(qū)、森林生態(tài)功能區(qū)、石漠化防治區(qū)C江河水源涵養(yǎng)區(qū)、水土保持區(qū)、草原荒漠化防治區(qū)、森林生態(tài)功能區(qū)、石漠化防治區(qū)D石漠化防治區(qū)、水土保持區(qū)、草原荒漠化防治區(qū)、江河水源涵養(yǎng)區(qū)、森林生態(tài)功能區(qū)8有關圖中功能保護區(qū)內生態(tài)問題的自然原因,敘述錯誤的是()A碳酸鹽巖易淋溶,成土緩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嶇C年降水量豐富,暴雨頻繁D多凍雨災害天氣,侵蝕地表解析:第7題,從圖中的位置并結合當地自然地理特征可知不同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名稱。第8題,功能保護區(qū)的生態(tài)問題是石漠化,它的形成與多凍雨災害天氣無關。答案:7.A8.D(2018洛陽聯考)元陽縣地處云南省南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脈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光、熱、水、礦產資源豐富,水土流失嚴重。下表為元陽縣水土流失強度變化情況統計。讀表,回答911題。侵蝕強度等級1999年2005年2010年面積/km2比例/%面積/km2比例/%面積/km2比例/%低度侵蝕187.818.58153.707.0295.824.38輕度侵蝕1 202.0954.89793.7036.24723.7533.05中度侵蝕601.1127.45621.6228.39685.9031.31強度侵蝕169.777.75348.8915.93377.3317.23極強度侵蝕27.981.28230.7310.54264.0112.06劇烈侵蝕1.120.0541.251.8843.071.979.20052010年元陽縣水土流失增長速度最快的侵蝕強度等級是()A輕度侵蝕 B中度侵蝕C強度侵蝕 D極強度侵蝕10元陽縣水土流失極強度侵蝕與劇烈侵蝕多呈點狀,其成因最可能是()A修筑公路 B居民點建設C礦產開采 D過度放牧11在農業(yè)生產中,該縣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調整農業(yè)結構 修建梯田發(fā)展“處方”農業(yè) 采用滴灌技術A BC D解析:第9題,讀表可知,20052010年元陽縣水土流失輕度侵蝕呈負增長;中度侵蝕變化比例為2.92%;強度侵蝕為1.3%;極強度侵蝕為1.52%。第10題,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線狀;一般情況下,居民點建設不會造成劇烈的水土流失;山區(qū)過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狀。第11題,調整農業(yè)結構,退耕還林還草,修建梯田來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疤幏健鞭r業(yè)主要是為了控制化肥、農藥的施用;采用滴灌技術主要是為了節(jié)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區(qū)。答案:9.B10.C11.A二、綜合題(共46分)12圖1是南方某區(qū)域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圖2是圖1中甲處的氣候資料。據道光、咸豐年間的縣志記載,圖1中甲處當時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楫暢行;然而現在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卻是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光山禿嶺,一片“紅色荒漠”景觀。據此回答下列問題。(24分)(1)根據材料,分析圖1甲處形成“紅色荒漠”景觀的原因。(8分)(2)圖1甲處形成的“紅色荒漠”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8分)(3)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的基礎上,我們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圖示區(qū)域日漸擴大的“紅色荒漠化”?(8分)解析:(1)“紅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紅壤水土流失的結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來分析。自然原因從地形(坡度大)、氣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蓋率低)等方面分析;人為原因從破壞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2)分析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主要考慮對當地的農業(yè)、交通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對河流下游地區(qū)洪澇、航運的影響。(3)圖示區(qū)域的資源主要有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能資源和礦產資源等,在開發(fā)利用這里的資源時,要保護本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植被覆蓋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起伏大;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眾多,流水侵蝕切割強烈;開發(fā)歷史悠久,人多地少,毀林開荒;能源短缺,亂砍濫伐。(2)低山丘陵地區(qū),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層變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糧食減產;使地表變得崎嶇不平,影響交通等;山麓地帶水沖沙壓,旱澇嚴重;平原地區(qū),水土流失會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調洪能力降低,使旱、澇災害加劇,同時還會影響航運。(3)發(fā)展立體農業(yè);搞好優(yōu)勢資源的系列開發(fā);建設水電站,開發(fā)利用本區(qū)豐富的水能資源;切實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如大力推廣生活用煤,進行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蓋率。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2015年9月22日訊,千人擁入格爾木草原瘋狂盜采野生黑枸杞,超過300萬畝草場遭到洗劫,事實上黑枸杞是草原上防風固沙的重要植被。野生黑枸杞因含有豐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為延緩衰老、預防癌癥的天然食品,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主要出產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該地海拔高、氣候干旱、生態(tài)環(huán)境潔凈、無污染。我國黑枸杞產業(yè)主要以野生黑果枸杞的采集和粗加工為主。材料二野生黑枸杞是生長在地上的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條堅硬。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極強,能忍耐38.5 到25.6 的溫度,耐干旱,耐鹽堿。材料三黑枸杞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后稍覆細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蓋,再在地膜上面全覆土1.52 cm,以透不進陽光為宜。材料四圖甲為我國某區(qū)域野生黑枸杞分布圖,圖乙為黑枸杞植株圖。(1)簡述黑枸杞成為草原防風固沙植被的主要原因。(4分)(2)簡述圖示區(qū)域黑枸杞產業(yè)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8分)(3)試分析播種后用塑料地膜覆蓋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4分)(4)因為黑枸杞市場供不應求,有人建議在該地大力發(fā)展黑枸杞種植,你是否贊同,并簡述理由。(6分)解析:(1)結合材料二中“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條堅硬;耐干旱,耐鹽堿”等信息回答即可。(2)注意材料一中的“以野生黑果枸杞的采集和粗加工為主”,說明原料有限、產品附加值低,同時野外采集需要勞動力多,農村交通不便也制約發(fā)展;另外“瘋狂盜采野生黑枸杞,超過300萬畝草場遭到洗劫”,說明會造成環(huán)境問題。(3)依據材料三,可知覆土的目的是防止光照;34月氣候干旱,土壤缺水嚴重,覆土后可以保濕。(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若贊同,可從有利條件與帶來的好處角度分析;若不贊同,可從不具備的條件與帶來的不利影響角度分析。答案:(1)黑枸杞為多棘刺灌木,多分枝,防風效果好;耐干旱,耐鹽堿,耐溫性強,適合草原生長。(2)原料主要以野生黑果枸杞為主,來源不足;以粗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交通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