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腸道外間質瘤的CT表現(xiàn)和臨床病理分析,Analysis of CT feature and clinical-pathology of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l tumors,.,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種消化道間葉源性腫瘤。胃腸道外間質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EGIST)約占胃腸道間質瘤的5%-10%,其預后較胃腸道間質瘤差。 目前,其相關文獻多見于臨床和病理學,影像學方面的內容少且多為少例數(shù)報道。本文收集17例22個胃腸道外間質瘤,分析其臨床病理和CT表現(xiàn)特征,以期有助于提高診斷。,資料與方法,臨床資料 本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齡25-72歲,中位年齡46歲。所有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并具有完整的CT資料。 病程1月至10年,其中2例為惡性間質瘤術后復發(fā),復發(fā)時間分別為術后9年、10年。 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痛、腹脹12例,黑便、嘔血2例,尿頻、尿急伴下腹部隱痛2例,腰部困痛1例。上述伴腹部腫塊12例,腹壁腫塊2例。17例均無腸梗阻癥狀。全部病倒均于2周內手術。,資料與方法,檢查方法 采用SOMATOM PLUS 4型或EMOTION型全身螺旋CT機,空腹8小時,于檢查前1-2小時內分次口服溫開水(6/11)或2%泛影葡胺(5/11)800-1200ml。掃描層厚5mm-8mm,螺距1.5-1。全部行平掃加三期增強掃描。造影劑為非離子型Utravist(300mgI/ml),注射量1.5ml/kg,速率3.0ml-3.5ml/s,三期延遲時間分別為25秒、60秒、120秒。,資料與方法,CT圖像分析方法及病理學診斷 由2名副主任及以上職稱醫(yī)師各自獨立閱片,對照病理結果,回顧性總結病變的CT表現(xiàn),包括部位、大小、形態(tài)、密度、增強表現(xiàn)、周圍結構和轉移等。不同之處經討論后確定一致。 所有患者通過手術取得病理標本, 通過對標本的組織學形態(tài)判斷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做出最終病理診斷。以 CD117或/和CD34陽性組織學呈梭形細胞型、類上皮細胞型或混合型者為診斷標準。,結 果,一、病變部位、形態(tài)、大小及邊緣的CT表現(xiàn) 1、部位:病灶位于胃小彎及后壁區(qū)2個,中腹部腸系膜區(qū)5個,右側腸系膜區(qū)1個,盆腔2個,腹腔內巨大占據(jù)多部位7個,腹膜后區(qū)3個,腹壁2個。,起源于橫結腸系膜,大網膜、腸系膜及腹壁,與小網膜有蒂相連,占據(jù)多部位,結 果,一、病變部位、形態(tài)、大小及邊緣的CT表現(xiàn) 2、形態(tài):腫塊呈分葉狀14例,不規(guī)則形5例,類圓形3個。占據(jù)一側腹腔較大腫塊,均按照腹腔形態(tài)塑形生長,其近中線部位前后徑,均小于側腹部前后徑。,邊緣分葉,塑形生長,塑形生長:中線狹窄部前后徑小于側方寬大部,位于后腹膜,按照空間大小塑形,結 果,一、病變部位、形態(tài)、大小及邊緣的CT表現(xiàn) 3、大?。耗[塊最小徑6.25.05.0cm,最大徑161625cm,其中18個最小短徑10cm。 4、邊緣:22個腫塊界線均較清楚,其中5個病灶與周圍臟器界線消失。,盆部胃腸道腫瘤,多體積較大,大網膜腫瘤,界線清楚,大網膜及小腸系膜間腫瘤,與肝及胰界線消失,腹腔間質瘤,橫結腸系膜間質肉瘤,腹壁間質瘤,腹膜后間質瘤,結 果,二、病變密度及強化的CT表現(xiàn) 1、平掃CT表現(xiàn): 3(3/22)個腫塊呈均勻軟組織密度,其中1個位于后腹膜區(qū),2個位于腹壁上,直徑10cm,且均為類圓形。,后腹膜間質瘤瘤,平掃密度均勻,但增強動脈期不均勻強化,結 果,二、病變密度及強化的CT表現(xiàn) 1、平掃CT表現(xiàn): 19(19/22)個腫塊內密度不均勻,程度不同,內有大小不等、形態(tài)多樣低密度壞死區(qū),直徑均10cm。,大網膜間質瘤,腹腔內胃腸道外間質瘤,腹膜后間質瘤,結 果,二、病變密度及強化的CT表現(xiàn) 1、平掃CT表現(xiàn): 2(2/22)個腫塊內見氣液面,手術病理示此2個病灶均侵犯小腸并與之相通,1個見不同密度的液平面,病理示壞死及出血后改變。1個病灶內部見點狀鈣化。,二者均為小腸系膜起源間質瘤,手術侵犯小腸并與之相通,結 果,二、病變密度及強化的CT表現(xiàn) 2、增強掃描CT表現(xiàn) 1個腫塊呈中度均勻強化,位于腹壁上 21個腫塊明顯不均勻強化,其中15個腫瘤邊緣實質部分動脈期出現(xiàn)點線狀強化,6個內部不規(guī)則索條及斑片狀強化。,腫瘤明顯不均勻強化,結 果,腫瘤邊緣實質部分動脈期出現(xiàn)點線狀強化,腫瘤內部不規(guī)則索條及斑片狀強化,結 果,三、病變周圍結構的CT表現(xiàn) 15個腹腔內腫塊推擠鄰近腸道移位,4個腹膜后腫塊見腹膜后結構前移表現(xiàn)。,大網膜腫塊推擠鄰近腸道移位,腹膜后腫塊推擠胰腺移位,三、病變周圍結構的CT表現(xiàn) 2個腫塊與胃壁界線不清,增強動脈期未見胃壁粘膜改變。,間質瘤位于小網膜囊內,但未見相鄰胃壁改變,三、病變周圍結構的CT表現(xiàn) 5個腫塊分別與肝、胰頭、腎臟界線不清。 1例見腹水,2例肝轉移,2例術后復發(fā)伴腹壁轉移,均未發(fā)現(xiàn)淋巴結增大。,病變侵及肝并與十二指腸、胰頭及右腎界線不清,胃腸道外間質瘤并腹水,結 果,四、手術病理 本組17例22個病灶,位于:小腸系膜4個,大網膜4個,橫結腸系膜2個,胃結腸韌帶1個,小網膜及肝胃韌帶3個(其中1個有蒂與腫塊相連),子宮直腸窩1個,乙狀結腸系膜1個,腹壁2個,腹膜后間隙4個。病理診斷均為惡性間質瘤,其中1例為低度惡性。,討 論,一、胃腸道外間質瘤的病理特點 胃腸道外間質瘤是指組織形態(tài)、免疫表型等與GIST相似,但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的軟組織,且與腸壁或內臟漿膜面無關的一類腫瘤。 胃腸道外間質瘤較少見,Emory等報道在1004例中有67例屬于EGIST,占6.7%,80%位于網膜和腸系膜,20%位于腹膜后腔。Reith等研究認為EGIST多具有高度危險性,其生物學行為近似于小腸GIST。 病理上,胃腸道外間質瘤與GIST除發(fā)生部位不同外,病理特點均類似GIST。,本組病例均為惡性,壞死、囊變占絕大多數(shù), 且體積較大,符合腫塊大小與良惡性之間的相關關系。22個病灶中腹膜后間隙有4個,16個位于腹腔內的系膜、網膜及韌帶,2個位于腹壁上,較為罕見。,有學者認為,GIST起源于胃腸道的卡哈爾間質細胞。然而,卡哈爾間質細胞只分布在胃腸道神經叢周圍,不能解釋胃腸道外間質瘤的發(fā)生,因此另有學者提出,GIST可能來源于更原始的、具有多潛能分化的中胚葉間質干細胞。 這一起源學說可以解釋胃腸道外間質瘤的發(fā)生以及胃腸道內GIST的高發(fā)生率,同時還可以解釋該腫瘤免疫表型所顯示的多種間葉成分分化的特點,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證實。,本組2個腹壁間質瘤,考慮轉移可能性更大,因此2例均于數(shù)年前行腹內間質瘤手術。,女,47歲。9年前外院診斷小腸系膜腫瘤并行手術切除,1月前發(fā)現(xiàn)下腹部雞蛋大小腫物,行CT檢查可見上腹腔多個團塊影,部分融合。,腹腔、腹壁間質肉瘤術后復發(fā),討 論,二、胃腸道外間質瘤的臨床特點 文獻報道胃腸道外間質瘤多見于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EGIST因起源不位于消化道,因此很少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和梗阻癥狀。臨床常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消瘦,常伴有腹部腫塊等。 本組發(fā)病性別男性(11/17)較女性(6/11)為多,與文獻有所不同,40歲前有4例,最小僅為25歲。常見癥狀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但2例有嘔血和黑便,手術病理顯示均為小腸系膜的惡性間質瘤,對小腸有明顯的侵犯并與之相通,故EGIST并非絕對無消化道出血。1例有尿頻、尿急,為乙狀結腸系膜的盆腔間質瘤,對膀胱的壓迫所致。本組均無腸梗阻表現(xiàn)。,討 論,三、CT表現(xiàn)特征 國外Kim等認為,境界清楚的較大分葉狀腫塊,內含大范圍低密度區(qū),但中心無氣體存在為胃腸道外間質瘤的CT表現(xiàn)特征。總結本組病例,胃腸道外間質瘤的有以下CT征象,1、EGIST體積較大,尤其以腹膜腔內腫塊為著。 原因可能與腹膜腔及腹膜后均為潛在腔隙,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往往腫瘤體積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始出現(xiàn)壓迫侵犯而就診。本組瘤體絕大多數(shù)最大徑在10 cm以上,而位于后腹膜少數(shù)可略小,考慮與空間相對較腹腔小有關。,腹腔巨大間質瘤,上腹可見巨大占位性病變,大小約10cm15cm13cm,病變上至膈面,下達腎門水平,前及外側鄰腹壁,后鄰脾臟,內鄰胃、病變與周圍結構分界均欠清楚,病變內部密度欠均勻,由可見壞死液化區(qū)。增強掃描病灶不均勻強化,實性部分強化明顯 。,2、腫瘤密度不均,壞死液化常見。 同樣以腹膜腔內間質瘤表現(xiàn)更明顯。本組3個瘤體平掃密度均勻,但位于后腹膜及腹壁上。,左側腹腔內間質瘤 其內可見多個不規(guī)則形液化壞死區(qū),增強掃描腫塊內低密度影未見強化,左上腹部腹壁間質瘤 CT平掃密度均勻,CT值約32Hu,增強后腫塊不均勻強化,3、腫塊輪廓多呈分葉狀。 本組資料顯示,當瘤體較大,周圍空間相對較小時,有塑形生長趨勢,考慮與瘤體囊變或質軟有關。 4、腫塊邊界多清晰,此由于膨脹性生長及包膜有關。,下腹部盆腔間質瘤,門腔間隙內間質瘤,不同部位的胃腸道外間質瘤,均見分葉、壞死,有一定的塑形生長趨勢,界線均清晰,5、瘤體內絕大多數(shù)不見氣液平面,因不易與胃腸道腔內相通。但本組有2例顯示液氣面,考慮機理與上述黑便一樣,為侵犯消化道所致。,腸系膜來源惡性間質瘤,小腸系膜間質肉瘤伴出血,二例手術病理證實,均侵犯小腸,6、增強掃描腫塊實性部分呈不均勻較明顯強化,以動脈期為著,尤以邊緣線條樣強化為其特點。 7、一般不伴淋巴結轉移,少見腹水。,討 論,四、鑒別診斷 小腸間質瘤:雖然較為困難,但EGIST術前盡可能與小腸間質瘤相區(qū)分,以便制定更為合理的手術方案。鑒別要點有:EGIST很少出現(xiàn)GIST伴發(fā)的消化道出血和梗阻的臨床癥狀, CT似更多表現(xiàn)為體積較大,邊緣更多分葉,內部更少見、甚至不見氣液面,鄰近腸管多受推擠移位而無侵犯。腹膜后間質瘤,有特征性的定位征象,較易與小腸間質瘤區(qū)別。此外,本組資料顯示的塑形生長,是否有鑒別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討 論,鑒別診斷 其它間葉源性腫瘤:影像學上, 除少數(shù)如脂肪瘤或肉瘤外,EGIST表現(xiàn)難以與發(fā)生于腹膜后間隙、腸系膜和網膜上的良惡性腫瘤相區(qū)分,仍需依賴于病理和免疫組化檢查。,小 結,本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興偉學院《多媒體課件制作與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機電職業(yè)學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發(fā)展前沿》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信號檢測與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網絡架構安全運維
- 遼寧工程職業(yè)學院《智慧城市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中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基礎(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孜職業(yè)學院《橋梁工程(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海事大學《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課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警察學院《教育應用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 鉆機和修井機出廠驗收規(guī)范-PDF解密
- 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化學試卷和答案解析
- 《化妝品穩(wěn)定性試驗規(guī)范》
- PPAP培訓資料完整版-課件
- 9古詩三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1
- 非專業(yè)航空安保培訓課件
- 湖北省跨地區(qū)經營總分支機構增值稅匯總申報納稅管理辦法
- 村里安全隱患排查
- 合成生物學在藥物生產中的應用
- 危重孕產婦搶救應急預案(2022版)
- 金融監(jiān)管學-中國鐵道出版社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