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 臺灣空中大學錢奕華 莊子) 。以汪洋宏肆之筆,深邃的哲學思維奇妙的想像,絕妙 的說理,讓后世的文人無不一唱三嘆的頌揚他的文辭,因此聞一 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莊周的思想,本身 “便是一首絕妙的詩”( 1 ) 。事實上受莊周文學思想影響的,自古以 來。以莊子) 文字入其詩文者,或由莊文中汲取靈感者,為數不少。 在莊子注疏方面,歷代注家注解重視其深微的思想,將之視 為哲學著作。以義理的解析闡發(fā)為主者,如郭象莊子注、成玄英 莊子疏等;另以標音注義為主,如李軌莊子注音、陸德明莊子 音義) 、陳景元南華章句音義等;清代在校勘訓詁上不遺余力,如 郭慶藩莊子集釋 、王先謙莊子集解) 。 而以文學角度闡釋莊子者,可從劉辰翁、歸有光、林希逸等人 由文學評論、文章義 去、識文字血脈的觀點開始固,注家始以文士 視莊周。明羅勉道、孫月峰、方虛名等以文評莊o 。清初宣穎 ,可 惜他“遺書數十種,亂后盡佚”,今流傳后世僅見 。 , 南華經解 是清康熙六十年版行于世,有寶旭齋刻本、積秀堂 刊本、經國堂版本、經綸堂梓行本,嘉慶年間有王暉吉校海清樓刊 本,同治年問有吳坤修刻本、半畝園刊本光緒年間有懷義堂刊本, 清季至民國有海清樓翻刻本、存古齋石印本、廣益書局、會文堂書 局石印本,臺灣目前有宏業(yè)書局影印上海會文堂書局石印本、藝文 印書館影印半畝園刊本、廣文書局影印懷義堂刊本,其中以宏業(yè)書 局本較通行。 , 南華經解) 其書前有張芳的南華經解序) 、宣穎南華經解自 序) 及 ,其目的是 希望將莊子一書“但循其寂會。細為標解,而不以我與焉”。他提 出:“予謂莊子之書,與中庸相表里”,“孔予之絕四也、顏子之樂也、 孟子之浩然也、莊子之逍遙游也,皆心學也! ”可見得宣穎將儒、道 做融合;又在 以文評莊部分作一 說明。 二、以文評莊之風格探析 ( 一) 結構之美 宣穎著南華經解) ,其緣由之一,即是因注莊者雖多,卻未識 得莊文結構之意,對行文妙處,更是未涉藩籬,故宣穎分節(jié)分段。知 其骨節(jié)筋脈,加以批釁導竅,期全篇“竅會分明,首尾貫穿”( 莊解 小言 ) 。于是宣穎云:“愚謂圣賢經籍,雖以意義為重,然未有文理 不能曉暢而意義得明者。”( 莊解小言 ) 故南華經解以文評莊, 是以結構、行文、段落、修辭之妙處而首尾一氣,經此耐煩尋繹,層 層洗發(fā)后,借由宣穎的慧眼巧思,才真正點出莊子之侔色揣聲、寫 景搞情、化工之巧。 在文章結構方面的論述,南華經解) 于每篇開始處,皆書篇章 之旨意與結構。計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及天下篇,共二十三篇。 雜篇在宣穎看來是:“不是于道有龐雜之言,止是隨手錯敘雖各段 自有文法,不曾結撰成篇耳?!? 南華經解雜篇前言) 故宣穎不 說明雜篇結構。宣穎所謂“結構”,是以全篇重要脈絡、主要意旨作 說明試舉例如下: 中閻一段是通篇正結構處,亦止得“至人無已,神人無功, 圣人無名”三句耳。( t 逍遙游注) 上面若干文,推倒物論者十居二三連自己齊物論一并 推倒者十居七八。至束忽現身一譬乃見已原是塏無我相一 絲不掛人,意禽超脫文愈縑緲。( 齊物論注) , 養(yǎng)生主者,養(yǎng)生之主能肖天t 刺肖乎天乎,游刃恢恢,因 緣督之妙用,田法天之精史矣! 誰為生圭i 無可指也。真宰、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 4 9 3 真君前篇叉已昭揭。此篇止寫?zhàn)B之之妙。( 養(yǎng)生主注) 南華經解) 的“結構”之義。與我們現代的散文結構定義。已不 盡相同,由上述可知宣穎所謂的結構,更接近我們所謂的要旨而 言是全文重要且具關鍵性的要旨才是。而且宣穎不但有篇章的 結構說明,還有內篇、外篇、雜篇整體的說明,如內七篇篇章之前, 先列南華經解內篇) ,其間再就內七篇要旨、篇目做說明,如內篇 云:“內七篇都是特立題目,后傲文字先要曉得他命題之意,然后 看他文字玲瓏貫穿,都照此發(fā)去?!蓖馄疲骸巴馄吆? 隨事敷折, 披枝溯流,雖皆衛(wèi)道之言,然較之專透宗旨者外矣! ”如此重視篇章 結構宗旨來注解莊子者,以此書為最。 ( - - ) 評點之巧 在評點方面的論述。宣穎對莊子) 一書之文采,佩服至極,對 其行文侔色揣聲寫景捕情,以化工之巧視之譽為真仙才也,真乃 大爐錘手也。故論及行文妙處,宣穎常以妙筆呼之,常日“詞令逸 品”、“文家樂事”、“文家勝境”、“文之圣也”,認為莊子用澹宕輕搖 之筆作收尾,文中拈著透徹,寫出天機浩蕩之境界。文筆凈圓透脫 曲盡自然妙境,故莊子可謂之天仙化人隨方渡眾。茲將宣穎討論 行文妙處之部分列舉如下: 以上凡丸小段,譬喻層層剝換,有樹花爭發(fā),春水亂流之 勢,文家勝境。( 太索師注) , 接連寫出數層妙境,使人有目不廈眨之趣。蟬一層,螳螂 一層,異鶴y , - - 屢已數幕之上矣,又轉出虞人遂誶一層,收入 當身,如窮幽眵險之后,叉轉一勝真文家樂事也。 l q 眾竅于喁。皆不能無待也已,看他四句中。寓無限毒思, 轉折又極凈極圓極透極脫,文之圣也。( 齊物論注) 宣穎認為莊子已透悟“將世人一切知覺形骸,盡為幻化,使人 大失所恃。疊疊感傷”( 齊物論) 注) 的道理,因此“怪嘆眾生波汶, 反備自己,為普天一哭! ”生命中無是非、無你我、無高下的區(qū)分,故 古代史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認為“齊物論乃冰壺灌魄之文”、“莊生沸羹之冰雪與”! “將物化收 煞,齊物論真紅爐一點雪也”故云: 原為申解喪我,夸將地贛、天籟敷說一番。截然而止,更無 一牢挽_ 及,柬句劈面相詁子游,亦寂無所疑。真冰壹灌魄之文。 樂出虛二句,與風竅虛一段配讀之,又一樣希微杳吳,如 秋空夜靜,四顧悄然,皆天機浩蕩之文。( 齊物論注) 在你絕世聰明,只在范圍之內,須于此處發(fā)悟,一切放下, 才有入道之門。莊子點此一字收篇,是特為普天下學道人,勞 攘沸勝中,惠一卷一冰雪文也。( 大宗師注) 宣穎以莊子其文真“大爐錘手”譽之。所謂大爐錘手,即指莊 子心手交措,其文雖未明白道之,卻旨意隱躍。將其涵義娓娓道盡。 故一切由人間世入手,卻在世相中,提煉出真正瑩凈無塵的道之精 言,如人間世) 一文即如此,云: 七大段文字,不自著一語,而意旨隱躍無不盡,真天爐 錘手。 ” 尤其特殊的闡述,是道體境界,是如此妙道無痕,宣穎卻將莊 子描寫“道”字,“如涼月空霄,清光滿映,從字句外直透現出來” ( ( 天地 注) 。又“一平如水中味,月中色,妙不可尋”( 大宗師) 注) 。體現莊文寫道境之美,寫道義之深,是“非常解脫之見,非常 透脫之文”,信手拈來一一進入妙境,隨處點撥,一切盡成珍寶。 宣穎發(fā)覺莊文喜“虛中結撰,閑閑布筆”( 齊物論) 注) 。而莊子這 種“憑虛結撰。可惜從來睞卻”( 徐無鬼注) 的筆法,其實正在張顯 “道”之境、“道”之妙、“道”之美、“道”之“實”,道在天地,似有若無 意在言外,隱隱如有神遇,灰燼中猶有煙氣,在天地有大美而無法 以言詮之下,薪盡火傳,點撥世人,讓人視得清風朗月,一片明心 如鏡花水月般直透出“道”境,直顯出天機。故宣穎云: 行文清機飄渺,連如伯八海成,恍怪去一段神境,使人塵 心頓盡。( 山本) 注) ,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 撂微 4 9 5 掃去形跡,獨見神理,其措語精微。一些不犯正意,何啻鏡 花水月。( 天運) 注) 摹寫道妙只是一無,在全部為真,指奧雯之文,然其虛明 解脫,已曲盡文家村射之妙矣! ( 知北游注) 宣穎能以文家襯射之眼光,點出莊子運用轉筆之妙,將“道”在 有若無、實若虛中隱現,是“予能有無旬,據其所以然,即為無有句, 遜其所未足。有無無有,一顛一側,而旬意不同,是轉筆之妙也?!?又云:“昔人稱畫風畫火便為絕技,豈若此之畫空乎! ”( 知北游 注) 宣穎將道體只是一無詮釋在鏡花水月之中。表露出莊子“畫 空”之真工夫,而贊嘆莊子之筆怯是為絕技。如此解莊亦是宣穎高 明之處。 ( 三) 句法之變 宣穎在句法變化之妙方面,他提出文旬的倒裝與反復折疊處, 閱出句法變化之妙。倒裝句法處如:( 大宗師) :“彼特以天為父而 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f I 云:。彼特以天為父”是“倒裝句法,言人以 父生我而載之為天也。”又如徐無鬼) :“此順比于歲,不物于易者 也?!毙f將“不物于易”解釋為各囿于物中,而不能相互更易之,這 與前面“皆固于物者”是一樣意思,只是文句用倒裝句法表現之,故 云:“各囿于一物,不能相易者,是倒裝句法?!?宣穎常用“翻跌”或“折疊”解析文旬變化。例如:齊物論) : “百骸九竅,六藏,骸而存焉,吾誰與為親? 汝皆說之乎? 其有私 焉? 如是皆有為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遞相為君臣 乎? 其有真君存焉? ”此段宣穎即以反復翻跌明其意,先提出“吾誰 與為親”是為本段之主,以下由此句而有折疊,有以臣妾為親者兩 旬折疊;以臣為不親者,一句折疊;再一以形駭之外的“真君”,做親 與不親的雙拆疊。 宣穎能注意到字句文法上的變化,可謂不易,歷代注解莊子 者,少見此種方式解莊的南華經解 中這方面資料雖少,但非常 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可貴。然而,折疊與翻跌二者長加以混用,宣穎未確定用語,是其 注解中不足之處。 ( 四) 章法之妙 在章法變化之妙方面,宣穎能以“正反”、“頓挫”、“連環(huán)”等章 法,剖析出彼此相臺或相反的關系以明其首尾一貫之意。正反章 法部分,例如人間世)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 其不勝任也。”宣穎就以螳螂、養(yǎng)虎、愛馬三喻作說明以螳螂一段 “一喻反譬,言用已則致禍?!币责B(yǎng)虎一段“一喻正譬,言順物則受 福。”以愛馬一段“就養(yǎng)虎后又帶一喻反掉虎至暴而順之則馴馬 易馴而驚之則暴。物其可攖乎! ”此三段宣注認為是運用了正反章 法。又駢拇 :“天下盡殉也”一段,宣穎亦以一正一反論其章法, 他將天下盡殉,君子殉仁義,小人殉貨財,“其殉一也”這一小節(jié)視 為筆鋒橫處與快處此節(jié)為一正;下面改變其性于仁義或五味這 也并非“吾所謂明也”這一小節(jié)視為“直此以下,將前幅話說一氣攏 來,一反一正,為迤邐風沓之勢,此節(jié)一反”;下面“吾所謂臧,非仁 義之謂也,臧于其德而已矣”一段,這一小節(jié)為一正;再下以“夫不 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這一節(jié)“此與下段只就上文銜尾 一氣滾下又一反”最后“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是同為淫僻 也”又是一正,“結處現出自己,歸來到道德上去,是一篇大章法?!?宣穎還提出頓挫章法,如馬蹄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 御風寒”一段,宣穎以伯樂以燒之、剔之等法治馬以致“馬之死者 十二三矣! ”為一折,再以饑之、渴之等法治之而“馬之死者已過半 矣! ”為再一折,這段用了兩層頓挫,來說明古今治天下者與治馬伯 樂,傷馬過半的情形又有何異! 又如天地:“知其愚者非大愚 也;知其惑者,非大感也”一段,宣穎以此段譬喻連連,如“不至感者 勝也”為一喻“折揚皇萼則嗑然而笑”又插一喻,至于二人擊俗樂 而古樂不行的“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為又插一喻,到“厲之人 夜半生其子”是又帶一喻,宣潁以這數段譬喻連成一頓挫之章法。 南華經解烈文評莊探微4 9 7 宣穎并言連環(huán)章法,例如: :“聞在天下,不聞治天下 也何暇治天下哉”一段,宣穎提出,此段共分四小段,章法連 環(huán),相互呼應。他以“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是 為“在宥之妙如是”;下面堯桀之例以說明三代以下,“何暇安其性 命情哉? ”為一段“治天下之弊如是”;再下一段“天下不安其性命, 麗奕世受其陷瘸,乃柔始臠卷愴囊而亂天下也”、是“言治天下之弊 更如是”,最后以“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是在宥之秘 訣,使身內著精神而萬物自化,此段“轉言在宥之妙更如是”。故宣 穎以“蓋四段章法連環(huán)相應”稱之。另外,宣穎并以則陽篇為例, 提絮出莊子文章中連環(huán)輕鎖之處借著隱攝閃爍之筆,旁敲與鋒芒 刺人之意,是其絕妙章法。其闡釋如下: 分明是先將彭陽提佞人,后將闕休承正德,中間佞人正 德,便是連環(huán)之鎖,鮑妙章法變化也寫公閱體有兩意t 寫他 盛德足以化人,或可與楚王接譚,是旁意寫他高同不入世趨, 于人。相遠,是正意。大約俱作閃爍透射之筆似乎蘊藉,實 嚴冷之至也,曲折間鋒芒刺人,是一篇妙鮑國策文字。( 則 陽注) 此外宣穎提出翻落章法,例如天地)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 不諂其君”一段,宣穎以“君之所言而然,而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 肖臣”為一翻以“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一段為一 落,以“謂己諛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是為又一 翻。以“終身道人,終身諛人”為本段之落,因此文章就在翻落間產 生波濤洶涌之感,故宣穎云: + 怨然借臣子說諛,以形客人情導諛t 一翻一落叉一翻一 落,文情浮空而起,然后落幽人君媚世把一愚字煞骯他,初讀之 奇再讀之爽,瀾翻波涌,層層歷落。使人目不及瞬。( 天地注) 宣穎提出正反、頓挫、連環(huán)、翻落等章法,可以看出他對文章義 法有其獨到之處,也可得知當時流行的評文方式,因此吳康認為 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凡皆以刺藝評文之法立言,不脫兔園冊子習氣”。四不過關鋒卻認 為“此書為清人解莊中不可多得者,承林希逸等人解莊之義,多有 發(fā)揮。宣力斥困字、因旬,取義之注,而注意文字結構從整體著 眼,悟得莊子哲學之旨”。 對現代人而言。由于宣穎分析入微,倒 是為后學開一條相互印證與研究之路。 ( 五) 修辭之美 宣穎以為莊子一文,參透道體,如以三言兩語,欲曉暢其言,是 不足以說明的,故以各種修辭技巧蕩漾其義,委婉道出,層層披剝, 使道體在言外之意,神行而相遇。故多方運用修辭之技巧,“有時 罕譬之,有時旁襯之,有時反跌之,有時白描之,有時緊刺之,有時 寬泛之。”( 莊解小言 ) 以下就宣穎歸納之修辭技巧,說明如下: 其一是譬喻,所謂譬喻,借彼喻此之謂也。宣穎認為:“莊子之 文,長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脫變化,有水月鏡花之妙;且喻后出 喻,喻中設喻,不啻峽云層起,海市幻生從未無人及得。”( 莊解小 言 ) 故由宣穎解莊文之譬喻,有喻后出喻喻中設喻等變化,而莊 子文章設喻搖曳而變換不覺宣穎比之為天仙奇想,云:“設喻之 妙,沁入至微,除是天仙,斷不能奇想到此。”( 齊物論注) 而觸手 即成雋永之文字,故宣潁特以“莊生取喻,真乃無奇不到“ “譬喻層層 剝換,有樹花爭發(fā),春水亂流之勢,文家勝境”( 大宗師注) 推崇之。 宣穎更將譬喻區(qū)分為喻后出喻、喻中夾喻、影喻等,例如德充 符) “仲尼日:丘也嘗使于楚矣! 適見琢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啕 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已焉爾,不得類焉爾”一段,宣顆即云:“人乎 一喻,又帶兩喻,先作反跌,接連平兩喻,又作正襯?!睂㈦嘧邮秤谒?母之例作為設喻,一喻之后又以刖者無本無足作為反跌,再以天子 之諸侯取妻者做為另一喻。此兩個正喻作為兩個襯筆。此即是喻 后出喻。 一 宣穎又言喻中夾喻。例如逍遙游) 先說鯤化為鵬,鵬南徙而 九萬里,借水再喻風,又敘蜩鳩,宣穎則以“文復生文,喻中夾喻”形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 4 9 9 容之: s 。 前豐篇只是毒喻大鵬所到,蜩鳶鳩不知而已看他先說 螭化,次說鹛飛,次說南徒,次彤客九萬里,次借水喻風,次敏 蜩鳩,然后落出二蟲何知。丈復生文,喻中夾喻,如拳云生起。 層委疊屬,連為垂天天現。 宣穎認為喻中夾喻可使文章產生奇絕之美,一會兒氣降,一 會兒意悚,一下子神超猶如層峰起伏,峭壁斬然。文章充滿了奇致 之美。 1 , 宣穎又提出影喻。認為莊子取喻,無奇不到,有千百種映捶之 妙。他于人間世) “仲尼日: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 一段云: 乍讀兩太戒,謂是以忠孝竦動諸粱。噩讀至下,乃知是兩 個影子。以君影m ,以子臣影身。 宣穎提出修辭部分其二是映襯。凡用兩種相反之觀念或事 物,使其語氣增加,或意義明顯,以加深印象者,謂之映襯。而映襯 之作用。在于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宣穎點出莊子一文以襯 取譬處,例如:逍遙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段,宣 穎云: 以上若干文字,只為要點“小知不及大知”一句,卻即忙叉 特一喻,作排句蟬聯(lián)而下,忱洋自恣之甚也。此節(jié)只是陪襯 。小知不茂走知”,見得于年亦有然者,并非衛(wèi)敘一事也。此處 已風沓收柬前半篇矣! 宣穎頗贊賞莊子運用映襯之筆,襯剔發(fā)明,故于逍遙游 前言 處即認為莊子以襯筆明事,看之似乎說一件事實則襯明主旨,令 讀者不能捉摸,故宣穎反復贊嘆為“真古今橫絕之文也”o 。 以小年太年,村明小知太知,太勢可收束矣,卻足生出湯 問一段來,似乎有人調齊諧殊不足據,而特以此證之者。斌思 鯤鵬蜩鳩,都是影子,l 齊諧真假有何緊要耶? 信欲作此誕謾 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不羈,消洋自慈然后用“小大之辨也”鎖住,鼻古夸橫絕之 文也。 宣穎提出修辭部分,其蘭是設問。所謂設問者,胸有成竹,而 故意提問或激問者也。凡提醒下文而問,謂之提問。此一問一答者 也;凡激發(fā)本意而問,謂之激問,此間而不答者也。夠設問之作用, 用以引出下面之對答,而其優(yōu)點為:不用正面命令語氣,而用側面 商量方式,使讀者自得其解,比較切實,而更加肯定。莊子書中宣 穎提出運用設問者,如天下 :“古之遭術者果惡乎在? 日:惡乎 不在。曰神何申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宣穎在“果惡乎在? ”下云“設問”又在“明何由出? ”下云:“又設 問?!奔袋c出設問兩次,明其文以設問方式敘其旨意。 宣穎提出修辭的第四部分是層遞。凡由低而高,由近而遠,由 小而大,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由本而末,或由高而低。由遠而近。由 大而小,由多而少。由深而淺,由重而輕,由末而本,層層遞增者,謂 之層遞。層遞可使文章一貫次序,臺乎邏輯,層次更加分明。宣穎 對莊子書中運用層遞處的說明,亦不鮮矣! 如體道、識道的部分 就以層遞法論述。齊物論)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宣穎即在下 面注: 此節(jié)亦有四層:無彼此是第一層。生彼此是第二層。是 中有非,非中有是是第三層。是j 總不是,由推因為妙,是第 四層。( 齊物論注) 。 另如天運 “孔子西游于衛(wèi)”一段,宣穎將文分六喻以六層剝 換,遞相轉出深意。他咀夫子用過時之陳跡立言,故“夫子圍于陳 蔡”是為第一層;不知“應物麗不窮”的道理,是為第二層義;人不明 如何“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是為第三層義;應明“禮義法度者,應時 而變者也”為第四層義;不明。觀古今之異”終E t 以古非今。是為第 五層;“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不明究理者,是為第六層義。 層層入里,明其應“時”之深義。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撂微 t 5 0 1 其實,哲學家莊周由于兼具有藝術家的氣質和性格在認知中 重視的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分析更包含著感性直觀的領悟和把握。 因此莊子能突破語言的局限性,概念的僵硬性。運用各種手法表現 留然難言的“道”和體道的心靈狀態(tài) 。宣穎在此可以說已能把握 到莊子之藝末特質,對文理結構、行文、修辭之妙,加以發(fā)揮。 三、結論 宣穎能體會莊子派鋪寫下,忽添忽減,隨手錯落,筆勢跳脫 中,曲盡文章妙意,寫到精微入里之處,雖以修辭、筆法、章法為表, 以剖莊子,但其蘊藉其深義,則在摹狀以畫空,寫物事以道真宰,將 莊子道義的幽邈廓落,經由分析擘理,由文理入義理,由文采解其 無所不在的“道”義,由文義的商量、解析,而融攝入邃密、堅實的 “道”中。故宣穎直揭莊子筆法:“其眼光直是最高其筆力直是最 辣。一線穿去,一段生一段,波瀾滾滾,然至柬筆處,皆故作悠揚 蘊藉,另是一格?!毙f理解莊子其文乃哲理與藝術的合金,申其設 喻奇妙、命詞瑰麗,造成文筆豐美多彩,并能結合感性與理性,以具 邏輯性的分析,顯現出真善美的意境,將藝術想象與哲學思維水乳 交融在一起了。因此黃師錦鏈云: 莊子的文學,是情感的蔓、理智的善、科學的真三者緊緊 的結合在一起,就像細砂、水泥和水調和起來,凝固成一個完 蔓的整體。凹 宣穎深諳莊子文學上的美與思想上的真,結合兩者注入莊子 文義的詮釋中,而今人王鐘陵卻認為: 寶穎等莊學家,僅知從章法運筆上去分析莊文,而不 能從深層次的思維和表連方式來加以理解,甘于寓言和比喻, 他們僅僅只是將之看作為一種文學手法。這其實也是夸日眾 多莊學研究者都存在的缺陷。唧 5 0 2 古代吏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這樣的論述??峙挛辞兄行f釋莊子時以文理解莊文、以義理 明莊旨的真正意義所在。尤其宣穎處于清初宋明理學已傾圮、國 滅家亡的沖擊、人本覺醒的激蕩、經世致用之學方興之時,于是運 用積學儲寶的智慧,以文學理論的眼光注入莊學的洪流,擴展注莊 者的視野,是記錄時代文論的軌跡者,也是提供后學薪盡火傳、日 新又新的前瞻者。 注釋: 闖一多:古典新義 ( 見聞一多全集) 第二卷臺北:里仁書局1 9 9 3 年9 月) 。 0 宋】劃辰翁莊子南華真經點校) 、歸有光南華經評注) 、林希逸莊 子獻齋口義較注) 明 羅勉道莊子循本) ( 其大旨與# 希逸同,并有所發(fā)明。) 、孫月峰 至后來胡文英莊子獨見) ( 此書以論莊子文章為主,多讀字法、句法、文章 結構。) 、何如淹莊子未定稿 ( 此書大旨與林希逸、宣穎同。) 、劉風苞南華雪 心編 都可以看出注家從文學觀點來注解莊子的勃興。 陸欽:( 莊周思想研究) (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3 1 2 ) 第1 1 8 頁。 江蘇省續(xù)綦旬窖縣志) 卷二十, 清 張紹棠修、蕭穆等撰,清光緒三 十年( 公元1 9 0 4 年) 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1 9 7 4 年出版新編頁次第 2 2 4 1 - 2 2 4 2 頁。 靖 宣穎: ( 北京:中華書局,1 9 6 1 6 ) 第3 8 0 頁。 o 蔡師宗陽: (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 9 8 3 年9 月) ,第 1 7 8 頁。 o 黃慶萱:修辭學) 。( 臺北:三民書局,1 9 7 5 1 初版1 9 8 3 1 0 四版) 第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 5 0 3 , 趙明、薛敏珠:道泉文化及其藝術精神 ,( 長謄:吉林文史出版。 1 9 9 1 9 ) ,第1 7 1 頁。 o 黃師錦蛀: 中的大木形象與意象思維)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 十三期。1 9 9 8 9 ) 第2 7 9 頁。 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南華經解以文評莊探微 作者:錢奕華 作者單位:臺灣空中大學 相似文獻(10條)相似文獻(10條) 1.學位論文 閻霞 試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特征及其成因 2003 該文在中國古代文化史和文學史的大背景下,借鑒現代,“文體學“的觀點和方法,探討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特征及其成因.這種對古代文學批評的 文體學研究,意在清理并重估傳統(tǒng)文論的現代價值,并為當下的文學批評提供一種思想資源和歷史借鑒.該論文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寄生與彌漫 “,追問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形態(tài)的原生性特征.中國早期文學批評沒有自己的文體,它寄生于文化典籍的各種文本之中.隨著批評活動的頻繁和批評意識 的成熟,文學批評逐漸走出寄生狀態(tài),并向外彌漫,借助已有的文體,獨立、完整地言說文學理論與批評.形成寄生性特征的原因是大文學背景和整體性思維 .第二部分“開放與整合“,辨析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內在機制.從寄生走向彌漫的古代文學批評文體是開放的,它無所不在,幾乎所有的文體都可以成為 它的言說方式;它海納百川,將各種文體的話語及風格整合于自身的體勢之中.批評文體與它種文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及滲透,與中國文化的大文體意識直接 相關.第三部分,“滯后與通變“,描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的歷史演進.與生俱來的寄生性特征,使得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文體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波瀾不興 ,既缺乏獨立的體裁、思辨的話語,又缺乏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批評文體隨著時世推移而有著緩慢的通與變.批評文體流變之惰性或曰滯后性的形成,源 于民間資源的缺乏和文人士大夫趣味的過剩. 2.期刊論文 譚德晶.TAN De-jing 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古代神韻批評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4) 網絡文學批評和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一樣,具有一種“神韻“特性.這種“神韻批評“主要由三個方面的特性構成:第一,是由一種欣然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所決 定的評點式的批評方式;第二,是主觀感悟,而非客觀的有體系的邏輯分析成為了對藝術作品的把握方式;第三,由這種主觀感悟所決定的詩意的語言成為了 神韻批評的言說方式. 3.學位論文 齊曉坤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自然論 2008 “自然”即“自己如此”之意,是老莊哲學中一個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哲學范疇,而“自然”被劉勰引入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時,也是先確立“自然之道 ”的文學本體論,然后推衍至文學研究的各個方面。 劉勰文心雕龍思想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道、禪、玄多家思想。因此,劉勰“自然之道”的文論體系,不僅繼承了老莊的自然之道,也汲取了 儒家的社會政治之道,以道為體,以儒為用,初步體現了自然論多家思想交匯融合的發(fā)展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勰和鐘嶸在自己的專著中以“自然 ”作為詩文批評標準,提出了許多重要而深刻的觀點,使其具有了較完備的理論形態(tài)和較豐富的理論內容;隨后,在唐宋詩文創(chuàng)作和理論極大豐富的基 礎之上,“自然”這一批評標準得到進一步拓展;明代,以李贄為首的學者突破傳統(tǒng)自然論的理論范疇,代表了一種新的發(fā)展方向;清代,自然論又出 現了向傳統(tǒng)復歸的趨勢,絕少創(chuàng)新之見,主要是對前代理論的概括、總結。 “自然”這一批評標準是在儒、釋、道三種思想交匯融合的背景之下發(fā)展的。不同思想體系的文論思想,不同學者的闡釋,不斷對其進行修正和補 充,從而形成了一個豐富深刻而又難以界定和把握的文論體系。梳理這一潛在的文論體系,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一、創(chuàng)作動機:無意為 文;二、創(chuàng)作主體:內重修養(yǎng),外師造化;三、創(chuàng)作規(guī)律:無法之法;四、美學風貌:即景會心,自然靈妙。 4.會議論文 陳良運 “文學理論的職責是指導未來文學“從羅根澤的文學批評史觀談起 2000 本文對羅根澤的文學批評史觀進行了探討。文章圍繞“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古為今用”與古今學理溝通、當代文論話語與傳統(tǒng)審美精神 等進行了論述。 5.學位論文 解國旺 明代古詩選本研究 2007 古詩選本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對古詩選本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和深入地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目前,古詩選本的情況蕪雜不清 ,對它的研究也還不夠深入。明代人所編的一百五十余種古詩選本具有很高的文獻學價值和重要的理論意義,在中國古代學術史、文藝理論發(fā)展史、文 學批評史上均應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從古典文獻學與古典文學理論兩方面對之進行觀照研究。文獻方面,考察了明代古詩選本的種類和存佚情況。 理論方面,探討明代古詩選本與明代詩歌創(chuàng)作、詩學思潮之間的關系。 第一章為歷代古詩選本流變概述,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將漢魏六朝時期作為古詩選本的濫觴期,是對早期古詩選本所做的簡要掃描。第二節(jié)是唐宋元時 期,我們將這個時期作為古詩選本的發(fā)展期加以考察。第三節(jié)是明清時期,屬本章的重點,也是古詩選本發(fā)展的高峰,大量的選本涌現出來,筆者僅是 就目力所及作了一個簡要介紹。 第二章為明代古詩選本的文獻學研究。筆者網羅放佚,鉤沉輯佚,共錄明代古詩選本一百五十余種。敘錄原則是,符合以下任何一條者并收:一是 古詩與唐詩(或近體詩)合選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王夫之與譚嗣同認識論比較研究
- 基于細粒含量和塑性指數的砂黏混合物小應變動力特性研究
- 社區(qū)消防知識教育
- 護理實習生疑難病例報告撰寫指南
- 盧梭公民教育理論
- 營養(yǎng)健康知識講座
- 車輛落戶流程
- 領獎禮儀班會課課件
- 《智能網聯(lián)整車綜合測試》課件-交叉路口通行場景測試評價
- 預防近視知識課件圖片
- 咖啡拉花培訓課程
- 消化道腫瘤患者的護理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化學(一)試題附參考答案(解析)
- 2023年崗位知識-銀行信息科技條線知識考試沖刺-歷年真題演練帶答案
- 商鋪消防安全培訓
- 石行業(yè)安全事故案例學習
- 更換給水水泵的施工方案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原因分析品管圈魚骨圖柏拉圖
- 2023年中國人保財險全系統(tǒng)聯(lián)合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瓶胚工藝培訓
- 地下連續(xù)墻成槽垂直度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