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9備戰(zhàn)中考化學專題練習(全國通用)-常見氣體的收集方法(含答案)一、單選題1.下圖是收集某氣體的裝置。由實驗裝置推測該氣體的有關(guān)性質(zhì)正確的是( )ABCD密度比空氣大小大小水中的溶解性難溶易溶易溶難溶A.AB.BC.CD.D2.下表是一氧化氮在通常狀況下的部分性質(zhì):(空氣的密度為1.293g/L)則實驗室收集一氧化氮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 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密度溶解性1.249 g/L微溶于水一氧化氮+氧氣二氧化氮A.向上排空氣法B.向下排空氣法C.排水集氣法D.既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又可用排水集氣法3.某氣體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說明該氣體( ) A.難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B.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C.難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D.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4.某無毒氣體密度約是空氣的 ,且極難溶于水,那么收集該氣體所有的方法是( ) 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排水法 A.或B.或C.或D.均可5.室溫時某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且易溶于水,則收集該氣體的方法是( )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氣法C.向下排空氣法D.三者都可以6.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 A.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7.以下是我們熟悉的幾種氣體,其中可用下圖所示裝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鐵架臺等儀器)()H2 O2CO2 SO2CH4 A.B.C.D.8.常溫下,某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收集該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氣法B.排水集氣法C.排水集氣法或向下排空氣法D.排水集氣法或向上排空氣法9.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一種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在實驗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排水集氣法B.向上排空氣集氣法C.向下排空氣集氣法D.向上排空氣集氣法或排水集氣法10.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該氣體的性質(zhì)是( ) A.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C.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D.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11.暫時存放一集氣瓶氧氣,正確的方法是( ) A.瓶口朝下,蓋上玻璃片B.瓶口朝下,不蓋玻璃片C.瓶口朝上,蓋上玻璃片D.瓶口朝上,不蓋玻璃片12.常溫常壓下在實驗室收集NH3(氣體),與選擇收集方法無關(guān)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C.空氣的密度D.NH3的質(zhì)量13.下列氣體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 A.H2B.O2C.CO2D.N214.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一種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在實驗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氣法B.向上排空氣集氣法C.向下排空氣集氣法D.向上排空氣集氣法或者排水集氣法15.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是( ) A.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大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小二、填空題16.某中學小曹老師帶領(lǐng)學生進行氧氣性質(zhì)實驗時,張強同學不慎碰倒裝滿氧氣的集氣瓶,迅速扶起后,瓶中混入空氣的氧氣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對此,小曹老師讓張強同學往集氣瓶裝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的氧氣,發(fā)現(xiàn)瓶中的混合氣體也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用上圖裝置收集“半瓶的氧氣”,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如何判斷集氣瓶中氣體已收集滿?答:_??諝庵醒鯕獾捏w積分數(shù)約為21%。張強同學的實驗中,集氣瓶內(nèi)的氧氣約占總體積的_%,關(guān)于使用帶火星木條進行的相關(guān)實驗,由張強同學的計算結(jié)果和上述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_。 17.一氧化氮是汽車尾氣中的成分之一,作為一種大氣污染物,它是無色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在空氣中能與氧氣迅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實驗室里,收集一氧化氮時可選用的收集方法是_ 18.在化學實驗室里,老師給你一集氣瓶和玻璃片,讓你馬上到倉庫里取一瓶空氣樣品,來測定此時倉庫里空氣的指數(shù)情況,請簡要地寫出你的取法_ 19.如圖所示,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后擺放在桌子上的無色氣體,據(jù)此,請你推斷出除“無色”、“氣體”的另外兩條此氣體所具備的物理性質(zhì)(1)_ ,(2)_ 。 20.如圖是某學生設(shè)計的一種有洗氣、貯氣等用途的裝置當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氫氣時,瓶內(nèi)先裝滿水,氣體從_(填“a”或“b”,下同)處導管通入;若要用水將瓶中氫氣排出使用,水應從_處導管進入 21.如圖所示,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并正確放置在桌面上的無色氣體。請你據(jù)此判斷與這種氣體相關(guān)的性質(zhì)有:(1)_(2)_ 。 三、綜合題22.南京著名的風景點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氣泡冒出,象串串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某學生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沼氣查資料得知沼氣中含60%70%的CH4 , 還含有CO2、N2和CO等他想用實驗檢驗珍珠泉冒出氣體的組成,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取氣方法:將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裝滿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對準水底冒出的氣泡收集 (1)這種集氣法叫_針對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點,在不換瓶的情況下你的改進方法是_ (2)如圖乙所示,若用水將瓶中氣體排出,水龍頭應接_導管(填A或B) 23.如圖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某無色氣體。請據(jù)此回答該氣體應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回答兩條即可,不能再回答“無色氣體”)(1)_; (2)_。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B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由圖示可知,該氣體的收集方法為向下排空氣法,所以該氣體的密度要比空氣小,多余氣體用水吸收,可推知氣體易溶于水;故答案為:B。【分析】氣體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小,則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大,則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2.【答案】C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A、由圖示可知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但因為一氧化氮能與氧氣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 B、由圖示可知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但因為一氧化氮能與氧氣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C、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確;D、由圖示可知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小,但因為一氧化氮能與氧氣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錯故選:C【分析】若密度比空氣的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若密度比空氣的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采用向下排空氣法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3.【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分析】A、難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說法正確;B、易溶于水的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說法錯誤;C、密度小于空氣,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說法錯誤;D、易溶于水的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說法錯誤;故選A?!军c評】氣體的收集方法與氣體的密度和水溶解性有關(guān)。4.【答案】C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該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并且是無毒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選C【分析】氣體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氣體的密度和水溶性決定,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并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5.【答案】B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A、由于氣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錯; B、由于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B正確;C、由于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D、由于該氣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D錯故選B【分析】收集方法的選擇是根據(jù):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6.【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不溶于水、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的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A【分析】氣體的收集方法選擇依據(jù)是:氣體的密度、水溶性和是否遇水反應,據(jù)此分析解答7.【答案】C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jù)堿石灰的成分的性質(zhì)進行及氣體的密度分析,被干燥的氣體不能與氫氧化鈉或氧化鈣反應,收集氣體的方法為向下排空氣法【解答】氫氣不與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反應,能被其干燥,且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使用的是向下排空氣法,正確,氧氣不與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反應,能被其干燥,但是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使用的是向上排空氣法,錯誤,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反應,不能被其干燥,錯誤,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反應,不能被其干燥,錯誤,甲烷不與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反應,能被其干燥,且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使用的是向下排空氣法,正確,觀察選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氣體的干燥及收集方法,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氣體的性質(zhì)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進行8.【答案】D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常溫下,某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因此能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故選:D【分析】根據(jù)氣體收集方法選擇的依據(jù)判斷,其依據(jù)是氣體的性質(zhì),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與水反應、是否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四項9.【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一氧化氮,雖然密度比空氣略大,但由于極易與氧氣反應且是大氣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氣法進行收集;一氧化氮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我們據(jù)此選擇出排水法收集的選項即可故選:A?!痉治觥恳谎趸獨怏w不溶于水,且不能與水發(fā)生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密度大于空氣,且不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無毒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密度小于空氣,且不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無毒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解答本題時,明確題中給予的信息是關(guān)鍵,再結(jié)合實驗室中收集氣體的常用方法類比,即可觸類旁通10.【答案】D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不溶解于水或不易溶解于水,且不能與水反應的氣體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比空氣小,易溶于水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錯誤;B、比空氣輕,難溶于水的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也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錯誤;C、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只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錯誤;D、比空氣重,難溶于水的氣體,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氣體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小,則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大,則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11.【答案】C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氧氣密度大于空氣,瓶口應朝上正放蓋好玻璃片 故選C【分析】氣體正放還是倒放,需要根據(jù)氣體的密度決定12.【答案】D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分析】收集氣體要根據(jù)氣體的性質(zhì)來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fā)生反應的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fā)生反應的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fā)生反應的,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方法與收集氣體的質(zhì)量沒有關(guān)系。故選D?!军c評】收集氣體的方法有: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和排水法,具體使用是要根據(jù)氣體的性質(zhì)來選擇。13.【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用向下排空氣法,密度要比空氣密度小才可以。氫氣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2,氧氣是32,二氧化碳是44,氮氣是28,空氣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29。氮氣太接近了,會和空氣混合,只有H2小于空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氧氣和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氣法。故選A14.【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氮,雖然密度比空氣略大,但由于極易與氧氣反應且是大氣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氣法進行收集;一氧化氮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我們據(jù)此選擇出排水法收集的選項即可 故選A【分析】收集方法的選擇是根據(jù):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15.【答案】A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該氣體能用排水法收集,說明難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說明密度比空氣大。故答案為:A?!痉治觥繗怏w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小,則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氣大,則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填空題16.【答案】a;瓶口有大量氣泡逸出;60.5%;不能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或不能用帶火星木條的復燃說明收集到的氧氣是純凈的)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用上圖裝置收集“半瓶的氧氣”,由裝置中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內(nèi)的位置,最合理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當觀察到集氣瓶口有大氣泡冒出時,說明已經(jīng)集滿氧氣;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設(shè)集氣瓶的總?cè)莘e為100,集氣瓶內(nèi)的氧,總體積為5021%+50=60.5,氧氣的含量為 60.5.100100%=60.5%;關(guān)于使用帶火星木條進行的相關(guān)實驗,由張強同學的計算結(jié)果和上述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不能用帶火星木條的復燃說明收集到的氧氣是純凈,因為當氧氣的含量大到一定程度后都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故答案為:a;瓶口有大量氣泡逸出;60.5%;不能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或不能用帶火星木條的復燃說明收集到的氧氣是純凈的)?!痉治觥渴占b置的選擇主要考慮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與水發(fā)生反應。17.【答案】排水集氣法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氮,雖然密度比空氣略大,但由于極易與氧氣反應且是大氣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氣法進行收集;一氧化氮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故答案為:排水集氣法【分析】不溶于水,且不能與水發(fā)生反應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密度大于空氣,且不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無毒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密度小于空氣,且不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無毒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18.【答案】用一個潔凈的集氣瓶裝滿水,蓋好玻璃片然后到室外把玻璃片打開,把水倒掉,蓋玻璃片 【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利用學過去的知識:排水法收集氣體,具體做法是:用一個潔凈的集氣瓶裝滿水,蓋好玻璃片然后到室外把玻璃片打開,把水倒掉,蓋玻璃片,即可收集到一瓶待測氣體樣品, 故答案為:用一個潔凈的集氣瓶裝滿水,蓋好玻璃片然后到室外把玻璃片打開,把水倒掉,蓋玻璃片【分析】利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一瓶倉庫內(nèi)氣體樣品19.【答案】密度比空氣?。徊蝗苡谒?【考點】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由題意可知:(1)集氣瓶中裝的是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故該氣體不易溶于水或難溶于水;(2)集氣瓶倒置,說明該氣體的密度一定比空氣小?!痉治觥苛私膺x擇氣體收集方法的依據(jù),及集氣瓶的放置與氣體密度的關(guān)系,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20.【答案】b;a 【考點】分離物質(zhì)的儀器,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解:用排水法收集氣體使用該裝置使氣體從短管進,將水排出;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膽囊底部占位護理
- 直播平臺內(nèi)容審核與技術(shù)保障合作協(xié)議
- 夫妻債務重組與債務豁免共同協(xié)議
- 子女醫(yī)療費用減免及援助協(xié)議
- 新版gsp計算機試題及答案
- 股權(quán)回購型股權(quán)激勵與風險投資合作協(xié)議書
- 心理學招聘面試題目及答案
- 創(chuàng)新型房改房上市收益分配與稅務處理合同
- 股權(quán)收益權(quán)信托與私募基金合作框架協(xié)議
- 影視行業(yè)群眾演員培訓與就業(yè)合同
- 《海南三亞西島景區(qū)營銷現(xiàn)狀問卷調(diào)查及營銷問題和優(yōu)化對策》12000字
- 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和處置
- 貴港離婚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公安機關(guān)人民警察基本級執(zhí)法資格備考題庫
- 2025保密在線教育培訓題庫(含答案)
- 2.1 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二經(jīng)濟與社會
- 2024年河南鄭州航空港投資集團招聘真題
- 2024年寶應縣公安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真題
- 2025至2030中國數(shù)據(jù)標注行業(yè)創(chuàng)新現(xiàn)狀及投融資風險研究報告
- 中汽研X華為 2024年自動駕駛安全模型研究-2025-04-自動駕駛
- 社會規(guī)則核心是分配:-上層按權(quán)分配-中層按資分配-下層按勞分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