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114阿房宮賦教師用書.docx_第1頁
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114阿房宮賦教師用書.docx_第2頁
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114阿房宮賦教師用書.docx_第3頁
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114阿房宮賦教師用書.docx_第4頁
2016-2017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文言文114阿房宮賦教師用書.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4阿房宮賦本課話題責任朗讀課文中的名段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滅族秦國王室的是秦國自己。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荒淫無度,沒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沒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其結(jié)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一國之君,如果缺少了責任,就不僅是對個人的不負責,更是對天下百姓的不負責。鏈接生活中的素材當八國集團峰會在意大利拉奎拉開幕時,一群來自世界各地、年齡在14至17歲之間的青少年也正在羅馬召開會議,商討著與八國峰會幾乎一模一樣的全球性熱點話題。這就是前來參加由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發(fā)起的“青少年八國峰會”的代表們。這些青少年就如何改善全世界兒童的狀況進行交流和辯論,并且討論有關(guān)氣候變化、全球經(jīng)濟危機、非洲發(fā)展和優(yōu)質(zhì)教育等熱點問題。他們當中的佼佼者與出席本屆八國集團峰會的各國領(lǐng)導(dǎo)人進行了對話,呼吁八國集團兌現(xiàn)承諾。背誦相關(guān)名言警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杜甫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知識梳理第1步 讀字音千言萬語總關(guān)音驪山()囷囷()水渦() 不霽何虹()媵嬙()() 輦來() 曉鬟() 鼎鐺()邐迤()() 錙銖()()架梁之椽()【答案】lqnwjynqinninhunchnlyzzhchun第2步 一詞多義看我七十二變(1)一(2)為(3)愛(4)焉(5)之(6)于【答案】(1)動詞,統(tǒng)一數(shù)詞,一把副詞,一旦(2)動詞,成為動詞,做(3)動詞,喜愛動詞,愛護(4)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句末語氣詞,不譯疑問代詞,在哪里(5)動詞,往,去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秦人(6)介詞,到介詞,表比較第3步 詞類活用詞性變異含義迥(1)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_(2)朝歌夜弦()_(3)族秦者,秦也()_(4)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_(5)輦來于秦()_(6)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_(7)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答案】(1)名詞用作動詞出現(xiàn)彩虹(2)名詞用作動詞唱歌;彈曲(3)名詞用作動詞滅族(4)名詞用作狀語向北;向西(5)名詞用作狀語乘著輦車(6)動詞作名詞指積累的金玉珠寶之物(7)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第4步 古今異義詞語的昨天和今天(1)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_今義:常用來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2)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古義:_今義: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3)韓、魏之經(jīng)營古義:_今義:籌劃,計劃,組織。(4)齊、楚之精英古義:_今義:比喻各行各業(yè)出類拔萃的人物。(5)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古義:_今義:對他人的不幸表示憐憫?!敬鸢浮?1)宮室群參差分布,彼此回環(huán)掩抱,飛檐交錯連接。(2)天氣。(3)積累的金玉珠寶。(4)事物的精華部分,比喻金玉珠寶等物。(5)可惜。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譯文:_(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譯文:_(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譯文:_(4)戍卒叫,函谷舉。()譯文:_(5)秦人不暇自哀。()譯文:_(6)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譯文:_(7)幾世幾年,摽掠其人。()譯文:_(8)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譯文:_(9)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譯文:_(10)誰得而族滅也?()譯文:_【答案】(1)判斷句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2)判斷句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不是天下的人民。(3)判斷句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啊。(4)被動句戍邊的士卒吶喊起來,函谷關(guān)被攻破。(5)賓語前置句秦朝統(tǒng)治者來不及哀嘆自己。(6)狀語后置句讓那撐梁的柱子,比田里的農(nóng)民還多。(7)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多少代多少年,從人民那里搜刮來的。(8)省略句隔五步有一座高樓,隔十步有一座臺閣。(9)省略句長橋橫臥在水面上,沒有云彩,哪來的龍?(10)省略句誰能夠滅亡(他們)呢?常識速覽識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為宣州、揚州等府署幕僚。杜牧年少時即有經(jīng)邦濟世的遠大抱負,尤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文學上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強調(diào)文章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wù)。文、賦、詩皆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稱“大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探背景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談到寫作本文的緣起時,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16歲繼位,好聲色,興土木,游宴無度,不理朝政,在位3年便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借此賦表面鋪寫阿房宮的興毀,實則用秦驕奢致亡的故事,規(guī)勸本朝當政者,以古為鑒,明興亡大道,表現(xiàn)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巧識文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賦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作“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整體感知阿房宮賦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作者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jīng)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救世的情懷。文脈梳理【答案】六國及秦滅亡原因(諷今)警告當世,戒奢愛民文本層析一、閱讀13段,回答問題。 1.下列各句編為四組,全都是突出阿房宮的雄偉壯麗的一項是()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明星熒熒,開妝鏡也長橋臥波,未云何龍歌臺暖響,春光融融ABCD【解析】三項分別從其占地廣、設(shè)計巧、想象神奇的角度來寫阿房宮的“雄偉壯麗”。寫宮女們的生活情景。是說宮中歌樂的感受?!敬鸢浮緽2對第2段詞句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A從“明星熒熒”到“焚椒蘭也”,作者連用比喻句構(gòu)成排比句,極寫宮女之多,從側(cè)面寫出了統(tǒng)治者的荒淫。B“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寫出了宮女們的惆悵心理;“有不見者,三十六年”運用比喻手法既寫出了宮女的不幸,又寫出了統(tǒng)治者的荒淫。C“收藏、經(jīng)營、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寶之意,“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既寫出宮中珍寶之多,又寫出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D本段文字著眼于阿房宮中的“宮女之多”、“珍寶之多”,運用對偶、排比、夸張手法極寫秦統(tǒng)治者豪華奢侈的生活,從中可以窺見秦亡的跡象?!窘馕觥緽項,“有不見者,三十六年”運用的應(yīng)該是夸張手法,并非比喻?!敬鸢浮緽3對第3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本段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C經(jīng)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zhuǎn),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tǒng)治者進行較量,結(jié)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D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窘馕觥緿項,“同情”不正確,作者通過此句表達了不安與憂憤之情?!敬鸢浮緿二、閱讀第4段,回答問題。4對第4段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段總結(jié)六國和秦滅亡的教訓,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B作者連續(xù)感嘆,情不自禁?!班岛酢币韵律晔稣摀?jù),指出愛護人民和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guān)。C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D最后一段運用了對比論證,指出了六國如果能夠愛其民則足以拒秦;如果秦國能夠愛六國之人,則可以使政權(quán)傳世不滅?!窘馕觥緿項,最后一段運用的是假設(shè)論證而非對比論證?!敬鸢浮緿愛好。于:介詞,表比較。磷磷:石頭在水中突起的樣子。這里形容突出的釘頭。庾:露天谷倉。檻(jin):欄桿。寫法借鑒1寫作特色比喻阿房宮毀于戰(zhàn)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說清。而杜牧卻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檐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復(fù)道的潑墨揮灑,都活現(xiàn)了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有直接的關(guān)系。如“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一句,運用奇妙的想象,以反詰句的形式來表現(xiàn)比喻的內(nèi)容,奇特新穎,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2寫法指導(dǎo)定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的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作用:(1)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2)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3)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使用比喻的手法時應(yīng)注意:(1)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喻體和本體的共同點做認真的分析概括。(2)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3遷移應(yīng)用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著爛漫,只要你肯澆灌;平凡是細流,孕育著浩瀚,只要你肯積聚。_【解析】注意題干中“三句話”“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分析仿寫句的句式特點、思想內(nèi)容、修辭手法等,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搜索仿寫材料。內(nèi)容要合理,比喻要貼切,句式要相同。【參考答案】夢想是花朵,等待著綻放,只要你肯用心;夢想是果實,等待著品嘗,只要你肯努力;夢想是土地,等待著結(jié)果,只要你肯付出。素材應(yīng)用1課內(nèi)素材以史為鑒翻看歷史,幾乎所有覆滅的王朝、政權(quán)的警示牌上都寫著“驕奢淫逸”“荒淫誤國”等諸如此類的字眼。歷史是面鏡子,前人的教訓警醒著后人。阿房宮綿延幾百里,規(guī)模宏大,氣勢宏偉;六國粉黛齊聚一宮,天下珍寶倚疊如山。但是這美麗壯觀的宮殿最終化為焦土。誦讀阿房宮賦,歷史的回聲從阿房宮的熊熊大火中傳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告訴今人,也告訴后人:戒之慎勿忘。【應(yīng)用角度】“鏡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2精彩應(yīng)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里的水是指“人民”,這里的舟是指“皇權(quán)統(tǒng)治”。意即:人民群眾可以維護封建政權(quán),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權(quán),關(guān)鍵在于統(tǒng)治者是否順民意、得民心。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劍,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山⒘饲赝醭?,他不知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卻推行暴政,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dǎo)致天怒人怨。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yīng),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這里的經(jīng)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暴政的結(jié)果,也是人民反抗暴政的偉大勝利?!扒笆虏煌?,后事之師?!被仡櫄v史,從封建王朝的興衰史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東西。(選自以史為鑒)佳作領(lǐng)悟(教師用書獨具)歷史明鏡高懸綠水是青山的明鏡,映射出大山的巍峨與沉穩(wěn)。露珠是陽光的明鏡,折射出太陽的明媚與鮮活。海洋是藍天的明鏡,映射出藍天的廣博與深遠。冰川是企鵝的明鏡,折射出企鵝的堅強與樂觀。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面明鏡,讓它照射出我的史學思想精髓,以便指引我在文化之旅中大步前進。于是我對賣鏡者說出了我的要求,賣鏡者當即捧給我一面名曰“歷史”的明鏡。太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善惡。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正是因為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明鏡來指給我方向,讓我辨清是非曲直?。 蔽胰粲兴?,抬頭一看,唐朝一片盛世景象。秦始皇,默然立于照衣鏡前,自嘆:“我嬴政苦戰(zhàn)數(shù)十年,終于統(tǒng)一天下,但為何民心不歸,百姓竟怨聲載道呢?”近臣曰:“陛下親民愛民才是本啊!”“放肆!”始皇大怒,“斬!”我驚慌失措,如此不愛民,怎能為國君?果不其然,秦朝成為歷史上第一短命王朝。昭君,輕輕地撫弄琵琶,輕語道:“倘若我能給漢、匈兩族人民帶來長久的和平,也不枉我在這世上走一遭,我本不求榮華富貴,只愿國家安定便好!”有時我也輕撫琵琶,如高山流水歡快,此時我不禁想到:如此無私的昭君自當名垂青史?。≈T葛亮正在翻看兵書,我不禁疑惑地問道:“天下誰不知丞相?”丞相微微一笑:“天下沒有神明之人,只有鑒古才能知今,人應(yīng)當善于從歷史的教訓中吸取精華,這樣才能神機妙算?!蔽椅⑿χ鎰e。捧著這面歷史的鏡子,我思緒萬千。泱泱中華,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用他們實際的行動來給我們提供了制作明鏡的材料?“原來,鑒古知今,歷史是一面真誠的鏡子!”我笑著說,賣鏡者笑而不語。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應(yīng)有一面歷史之鏡,擦去昔日的塵土,讓它的光芒照射世間萬物。1悟如何開頭文章開頭連用四個排比句,說明了歷史是一面鏡子的重要含義。迅速入題,立定中心,開門見山。2悟如何過渡文章第五段就是過渡段,說出歷史這面鏡子的意義作用。3悟如何論證作者列舉了唐朝、秦王朝、王昭君、諸葛亮的例子,呈現(xiàn)并列關(guān)系,分析透徹,有力地回應(yīng)了論點。4悟如何結(jié)尾文章結(jié)尾,再一次強調(diào)中心,回應(yīng)文章開頭,卒章顯志。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導(dǎo)學號:73020107】A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妍:美麗B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深遠C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愛:吝惜,舍不得D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谷倉【解析】C項,愛:喜愛?!敬鸢浮緾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B.C.D.【解析】A項,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的樣子”/句末語氣詞,不譯;B項,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zhuǎn)折;C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金銀財寶;D項,副詞,全,都?!敬鸢浮緿3從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A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B秦人不暇自哀C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D戍卒叫,函谷舉【解析】A項,省略句,應(yīng)為“長橋臥(于)波”;B項,否定句中代詞“自”作“哀”的賓語,賓語前置;C項,狀語后置,應(yīng)為“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D項,無標志的被動句?!敬鸢浮緿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古今相同的一項是()【導(dǎo)學號:73020108】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B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C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D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解析】A項,古義:宮室群參差分布,彼此回環(huán)掩抱,飛檐交錯連接;今義:常用來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B項,古義:事物的精華部分,比喻金玉珠寶等物;今義:比喻各行各業(yè)出類拔萃的人物。C項,指絲線。D項,古義:可惜;今義:對他人的不幸表示憐憫?!敬鸢浮緾閱讀課文第3、4段,完成58題。(教師用書獨具)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與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項是()A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C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D不敢言而敢怒【解析】A項,表示承接,其余均表轉(zhuǎn)折。【答案】A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B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C其印為予群從所得D帝感其誠【解析】A、C、D三項都是被動句,B項為判斷句?!敬鸢浮緽7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用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文章后兩段是議論,彰顯諫喻之意不要荒淫奢靡,重蹈秦覆轍,讓“后人”哀嘆前人的悲劇重演。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表達了深沉的感慨。D秦的暴政,讓天下人敢怒不敢言,各級官吏一天天更加驕橫頑固,終于導(dǎo)致了秦的滅亡?!窘馕觥俊案骷壒倮簟睉?yīng)為“秦始皇”?!敬鸢浮緿8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譯文:_(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譯文:_【答案】(1)(秦始皇卻)將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金子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沙石,隨意丟棄滿地,秦國人看到這些東西,也不很愛惜。(2)秦朝統(tǒng)治者來不及哀嘆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嘆他們;后代的人哀嘆他們但又不引以為鑒,也會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嘆后代的人了。學業(yè)分層測評(十四)阿房宮賦基礎(chǔ)鞏固層1選出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導(dǎo)學號:73020109】人亦念其家 念:顧念蜀山兀 兀:山高而禿不霽何虹 霽:天晴秦愛紛奢 愛:吝惜燕、趙之收藏 收藏:指收藏的金銀珠寶等物戍卒叫 叫:吶喊函谷舉 舉:攻占ABCD【解析】句中“霽”應(yīng)解釋為“雨止”;句中“愛”應(yīng)解釋為“喜愛”?!敬鸢浮緿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杳不知其所之也A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B吾欲之南海,何如C秦人視之,亦不甚惜D后人哀之而不鑒之【解析】B項與例句均為動詞,往,到去。A項,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用在“前”、“后”、“內(nèi)”、“外”、“間”等詞語和它們的修飾語之間,表示對方位、時間、范圍的限制。C項,代詞,代前面所指內(nèi)容。D項,代詞,指六國和秦的滅亡?!敬鸢浮緽3下列句子與例句加點詞的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導(dǎo)學號:73020110】例句:族秦者,秦也A六王畢,四海一B后人哀之而不鑒之C朝歌夜弦D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解析】C項與例句均為名詞作動詞,滅族/彈琴。A項,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B項,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D項,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答案】C4對下列各句句式特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人不暇自哀 (賓語前置句)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狀語后置句)C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省略句)D戍卒叫,函谷舉 (判斷句)【解析】D項,“舉”即“被攻占”,應(yīng)為被動句。【答案】D5下列對文章第一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阿房宮的規(guī)模之大。B作者由外到內(nèi),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了阿房宮建筑的宏偉豪華。C段末寫宮內(nèi)歌舞氛圍,實際上是在寫秦始皇不惜勞民傷財建造阿房宮以滿足自己耳目之娛的奢靡生活。D作者描寫阿房宮用墨如潑,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只是為了體現(xiàn)賦體的特色?!窘馕觥緿項,作者鋪陳阿房宮,并非為了體現(xiàn)賦體的特色,而是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敬鸢浮緿閱讀提升層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必┫嗑U、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蓖踉唬骸叭ヌ?,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本S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于瑯邪。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guān)中大索二十日。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fù)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發(fā)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guān)中計宮三百,關(guān)外四百余。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九月,葬始皇驪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蜓怨そ碁闄C,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fù)出者。(節(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注】隱宮是古代的一種酷刑。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導(dǎo)學號:73020111】A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B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C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D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解析】仔細觀察該畫線句子,句式有其特點,根據(jù)句式,可排除A、C兩項。再根據(jù)句意,“閣道”是一個詞,不能斷開,排除D項。故選B項?!敬鸢浮緽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導(dǎo)學號:73020112】A丞相,是中國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即后來的宰相。B“史”,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國君置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為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負責監(jiān)察朝廷、諸侯官吏。C秦王嬴政統(tǒng)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chuàng)“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tǒng)治者的正式稱號。D“黔首”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廣泛使用,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同?!窘馕觥緼項,丞相不一定是宰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呼?!敬鸢浮緼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秦國統(tǒng)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議論帝王的稱號問題;秦始皇采納群臣的建議,把自己稱為“皇帝”。B秦始皇認為咸陽人口眾多,先王的宮廷狹小,于是調(diào)發(fā)隱宮徒刑者七十多萬人,挖運北山的石頭,從蜀地、荊地輸送來木料,建成了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阿房宮。C秦始皇厭惡別人說死,但在他統(tǒng)一天下之前,就開始派人在驪山開鑿洞穴,為自己營造陵墓。D秦始皇夜間易服出行咸陽,在蘭池遇上盜賊,他和武士圍困盜賊,讓武士殺死了盜賊。【解析】A項,“采納群臣的建議”有誤;B 項,“建成了”有誤;D項,“他和武士圍困盜賊,讓武士殺死了盜賊”有誤?!敬鸢浮緾9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譯文:_(2)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譯文:_【答案】(1)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陽,有四個武士隨從。夜間出來時,在蘭池遇上盜賊,被盜賊困逼。(要點:“微行”,“蘭池”前省略“于”,“見”表被動)(2)讓工匠制造帶機關(guān)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時就會自動射向目標。(要點:“所穿近者”為“者”字結(jié)構(gòu))參考譯文:秦國剛剛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說:“六國國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F(xiàn)在不改換名號,就不能頌揚建立的功業(yè),流傳后世。希望議論一下帝王的稱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我們謹慎地和博士討論,都說: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貴。我們冒著死罪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鼻赝跽f:“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稱號的帝字,叫作皇帝?!鼻赝跫娌⒘巳珖?,確定了皇帝這一稱號,于是撫巡東部地區(qū),到達瑯邪。齊人徐市等上書,說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尋求三座仙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選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到海上尋找仙人。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陽,有四個武士隨從。夜間出來時,在蘭池遇上盜賊,被盜賊困逼。武士殺死了盜賊,在關(guān)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秦始皇認為咸陽人口眾多,先王的宮廷狹小,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興建朝宮。首先建造前殿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萬人,殿堂頂上可以樹立五丈高的旗幟。周圍環(huán)繞著架起閣道,從殿下直達南山。在南山的山頂上修建標志,作為門闕。在空中架設(shè)道路,從阿房宮渡過渭水,與咸陽相連接,以此象征天下閣道越過天河直至營室。阿房宮尚未建成;建成后,想另外選擇一個好的名字稱呼它。在阿房宮建造宮殿,所以天下人稱它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多萬人,分成幾批營造阿房宮,或修建驪山工程。挖運北山的石頭,輸送蜀地、荊地的木材,都集中到這里。關(guān)中共計宮殿三百座,關(guān)外四百多座。有一顆星墜落在東郡,到了地面變成石頭,百姓有人在這塊石頭上刻寫說“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聽到了,派御史挨個審問,沒有人認罪,把在石頭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來處死,并用火燒毀這塊石頭。秦始皇出外巡游,到了平原津就病了。秦始皇厭惡說死,群臣沒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臺。九月,把秦始皇埋葬在驪山。始皇剛即位時,就在驪山開山鑿洞,等到統(tǒng)一了全國,把天下各方的七十多萬刑徒送到驪山,把隧洞一直挖到見水的地方,用銅封錮,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宮殿、百官和各種珍奇異寶都徙置其中,藏得滿滿的。讓工匠制造帶機關(guān)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時就會自動射向目標。拿水銀做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機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種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