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19年高考語文糾錯筆記系列專題13古代詩歌閱讀(含解析).docx_第1頁
備戰(zhàn)2019年高考語文糾錯筆記系列專題13古代詩歌閱讀(含解析).docx_第2頁
備戰(zhàn)2019年高考語文糾錯筆記系列專題13古代詩歌閱讀(含解析).docx_第3頁
備戰(zhàn)2019年高考語文糾錯筆記系列專題13古代詩歌閱讀(含解析).docx_第4頁
備戰(zhàn)2019年高考語文糾錯筆記系列專題13古代詩歌閱讀(含解析).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3 古代詩歌閱讀 1【2017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送子由使契丹蘇 軾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咀ⅰ壳褰夯蕦m。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本詩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錯因分析】解答本題,不但要關注首聯(lián),還應關注全篇。考生如果只針對首聯(lián),易導致偏題。這也是本詩容易迷惑人的地方。詩歌首聯(lián)點題,寫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游四方,會少離多。盡管如此,他們?nèi)曰ハ嚓P心。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臺詩案”中,蘇轍寧肯舍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碧K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小兒女之態(tài)。【參考答案】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的性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tài),悲傷落淚。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兩類: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描寫的人物形象。二是詩人形象。詩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實際上是“詩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詩中的“代言人”。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時,應根據(jù)詩歌中有關人物的行為舉止等描寫的關鍵詞,主要抓住對人物的描寫,主要是正面和側面。正面主要是語言、動作、心理等,側面主要是環(huán)境烘托和渲染。要抓住人物的身份、性格、對主旨的表達有何作用及作者的態(tài)度,并聯(lián)系常見的人物形象的分類進行作答,比如本詩中用到的人物形象的一個分類就是“曠達”。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又呈吳郎杜 甫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咀ⅰ砍剩撼仕?。吳郎:杜甫吳姓親戚。杜甫將草堂讓給他住,這位親戚住下后,即有筑“籬”,護“棗”之舉;婦人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轉須:反而更應該。甚:太。征求:指賦稅征斂。清人盧德水說:“杜詩溫柔敦厚,其慈祥愷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從本詩中看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該題,應當結合本詩的具體內(nèi)容作答,如詩中提到的“堂前撲棗任西鄰”“只緣恐懼轉須親”等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同情弱小的特點;“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等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心憂天下的特征,答案可以結合這些分點作答,意思對即可。 【答案】同情弱小,富有悲憫情懷。即便自己窮困潦倒,依然任憑老人打棗,還特意寫詩勸慰吳郎對老人親善,體現(xiàn)出詩人對窮困人民的深切同情。關注社會,憂國憂民。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詩人竟聯(lián)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于流淚。善于勸說。(或“說話委婉含蓄”)詩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fā)對方,用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盡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古代詩歌中的“形象”包括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詩歌中滲透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鑒賞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nèi)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才能準確地欣賞作品中具體形象的特定含意。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分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鑒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詩歌中詩人的形象準確形象地描述出來,并作賞析。在送別、懷古、閨怨、愛情等題材的詩歌中,詩人往往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寫人來表達情感。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高考試題中要求鑒賞意境,命題者常常考查考生對景物形象特點的整體把握,或者對某種意境的描述。答題技巧及方法歸納如下:(一)掌握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送別類:楊柳、長亭、南浦、酒。思鄉(xiāng)類:月亮、鴻雁、雙鯉、搗衣、杜鵑、斜陽。愁苦類:梧桐、芭蕉、流水、猿猴。高潔品質(zhì)類:菊花、梅花、竹、蘭、松柏、冰雪、蟬。愛戀、相思類:紅豆、蓮子、連理枝、比翼鳥。邊塞戰(zhàn)爭類:長城、馬、樓蘭、柳營、羌笛、青冢。閑適類:五柳、東籬、三徑、漁樵。判斷意象的象征意的方法:套用法。就是把平時積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識記住,考試時直接套用。聯(lián)想法。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其本來義和指代義往往在特點上有某種聯(lián)系。如梅因傲冬而開,故常取其不畏邪惡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謙虛,又因其直而有節(jié),故常取其有氣節(jié)意;等等。諧音法。當用聯(lián)想法仍不能判斷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時,這時就可用諧音法。就像今人把“8”與“發(fā)”聯(lián)系在一起一樣,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來義和指代義往往也有這種聯(lián)系。如“柳”因與“留”諧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離去,依依惜別之情”,“蓮”因與“戀”諧音,故取其作為愛情的象征。概括詩歌意象注意全面,注意概括總體的特征,有時題目就是圍繞某種特征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的,注意挖掘意象的傳統(tǒng)意義和詩歌中心主旨的聯(lián)系。分析意象的作用題目,首先分清主次,主要意象是情感抒發(fā)的載體,詩歌的核心內(nèi)容或線索,次要意象注意起烘托、渲染等作用。(二)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藝術形象豪放灑脫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憂國憂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對外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并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寫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王維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愛恨情長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鈴詩歌寫了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鑒賞人物形象類試題解答方法:(1)抓住下面描寫刻畫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2)抓住側面描寫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環(huán)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對比襯托等。(3)知人論世,了解相關背景資料。(4)積累常見的形象及特征。(三)詩歌的意境了解意境的大致分類:1“雄壯陽剛類”意境這類意境所展現(xiàn)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騁懷,或深沉堅毅,或悲慨剛勁。雄奇闊大的意境曹操的觀滄海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寫景雄奇壯美,氣勢恢弘;抒情奔騰震蕩,磅礴千鈞;文辭渲染夸張,振奮激昂。曠達開朗的意境蘇軾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詞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寫景則脫俗飄逸,虛實相生;抒情則自然開朗,舒緩綿長;文辭輕健明快,奇譎俊麗。蒼涼悲壯的意境李白的關山月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寫景則蒼茫遼遠,峻拔蕭疏;抒情則豪邁雄健,慷慨悲涼;文辭古樸遒勁,慘烈悠長。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興八首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思想上厚積薄發(fā),沉郁頓挫,曲回郁結;語言上不飾雕琢,真摯感懷,長于以情動人。2內(nèi)斂陰柔類意境 這類意境所展現(xiàn)的意象,或瑰麗香艷,或清凈靜謐,或清新素雅,或凄婉憂傷。 濃艷瑰麗的意境 溫庭筠的菩薩蠻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題材多“酒邊花下,盛裝美人”;表現(xiàn)手法“濃抹彩繪,刻意雕琢”;藝術形象“金碧輝煌,濃艷絕人”。 淡泊靜謐的意境王維的山居秋暝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題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現(xiàn)作者一種遠塵避世的淡泊情緒。清新素雅的意境 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或描寫大自然景物,青山綠水,芳草佳樹;或描寫一些純潔天真的人物,生動活潑,俏麗可愛。表現(xiàn)手法多為細致素雅,清新婉轉,似流泉鳴琴,洋溢著生氣。凄冷寒涼的意境 李清照的一剪梅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于環(huán)境哀傷凄冷,如泣如訴,往往以愁腸楚惻的意象打動人心并喚起讀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向往。 概括意境的一般答題步驟是:先描述景物(或概括意象),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有時要簡單的點明情感。即: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注意概括意境的類型不要出現(xiàn)偏差,尤其是情感色調(diào)更應注意。答題的最好公式是“景物+意境特征+時令、地點”,適當加情感。易錯點2 鑒賞詩歌的語言 2【2016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臺唐王維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滿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錯因分析】本題考查煉字,也就是推敲字句??忌7傅腻e誤首先是未能審清題干,題干的要求是先表明“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或“望”或“空”,表明態(tài)度;二是在答題時不注意答題格式,未能按規(guī)范的模式答題,導致得分點缺失?!驹囶}解析】這是一道“煉字”的題目,考生作答時應注意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和結構說明理由。重點注意從煉結構、煉意和煉境的角度回答?!緟⒖即鸢浮渴纠唬何艺J為“望”字用得更好。理由: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后面描寫的景物。示例二:我認為“空”字用得更好。理由:營造空曠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態(tài)。典例中所給的題目是一道煉字題,所謂煉字主要是指錘煉詩詞中的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類題往往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過錘煉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答題時注意從煉意、煉境、煉結構和煉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1)煉意。詩歌一般都有煉意的內(nèi)容。(2)煉境。如寫景的詩句往往有煉境的成分,命題往往與意境相關。(3)煉結構。主要是統(tǒng)領全詩或在詩歌的結構中起關鍵作用,如轉折、過渡等。(4)煉手法。主要是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答題時先答出字詞的含義,然后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效果。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別薛華王 勃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咀ⅰ勘驹娮饔谕醪胧裰?,詩人因觸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華是王勃的同鄉(xiāng)和密友。請簡要賞析首聯(lián)中“送送”“遑遑”二詞的妙處。 【答案】巧用疊詞,具有音韻美?!八退汀币鉃樗土艘怀逃忠怀蹋鑼懰蛣e友人的情景,表達彼此難分難舍的深厚情誼。“遑遑”想象友人獨自前行時的匆忙、惶惑,寫出了詩人對摯友的觀念。高考鑒賞詩歌語言大致可分為鑒賞字、句、風格,也就是通常說的“煉字”“煉句”“語言風格”。其中“煉字”“鑒賞詩句”是高考的熱點。語言風格類試題,最近三年高考沒有單獨設題,而是滲透在鑒賞詩歌意境、賞析詩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等考點之中,呈現(xiàn)一種綜合性的命題趨勢。鑒賞語言類試題可單獨設題,也可將該考點與鑒賞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考點結合起來考查。1掌握煉字類題目解答方法:(1)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虛詞、疊韻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詞性改變的活用詞經(jīng)常是作者著意煉字所在。動詞巧用動詞,可使詩歌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杜甫)“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痛苦。形容詞巧用形容詞,可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涼州詞王之渙)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數(shù)量詞運用虛數(shù),虛化烘托,增強表現(xiàn)力;運用確數(shù),精煉有力,詩意雋永,富于趣味。A用虛數(shù)虛化烘托,增強表現(xiàn)力。例: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小園賦庾信)“一”“二”“三”“兩”,了了幾筆,魚不一定就這么大,竹未必就這么多,但卻寫出了魚雖小而有趣,竹雖少而有味的境界。B用確數(shù)精練有力,詩意雋永,富于趣味。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早梅齊己)這首詩中,“一”原作“數(shù)”,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shù)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這是數(shù)詞用得妙。虛詞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例: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前兩句寫少婦經(jīng)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jīng)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這是副詞用得妙。在形式上與眾不同的特殊詞,主要是疊韻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實際上是一類特殊的形容詞或副詞增強韻律感、節(jié)奏感,摹擬聲音形態(tài),使詩文更生動更形象。A疊韻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卻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顏色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例: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中將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詞性改變的活用詞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使這些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起到不同尋常的作用,而成為一句詩或一首詩中的關健詞,甚至成為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詞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實字虛用,虛字實用,小的方面有名詞動用、形容詞動用。例: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破山寺后禪院常建)詩旨在贊美后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fā)寄情山水之胸懷。山光美好而使鳥兒感到愉悅,潭影幽深而使心性感到空靈。(2)了解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請對某字進行賞析?;蛘堈務勀匙值谋磉_效果。本詩的某字,換成另外一個字好不好?為什么?(3)掌握解題思路:一定要將所煉之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分析。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聯(lián)系全詩的感情或主旨分析。(4)掌握答題步驟: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該詞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或修辭手法。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樣的藝術效果。2掌握賞析詩句類題目解答方法:(1)關注詩句在詩歌的位置,分析結構上的作用:首句多為渲染氛圍,奠定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中間多為承上啟下的作用;尾句以熱情議論句作結多為點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結,則是為了收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2)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比如,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币饧础扒绱ǎㄇ缋实脑吧希h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像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3)掌握一般答題步驟:簡析句意,明確手法。聯(lián)系全詩,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分析表達的主旨、情感。3掌握鑒賞語言風格類題目解答方法:(1)了解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2)掌握解題思路這種題型要求品味整首詩歌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diào)婉約(3)掌握答題步驟與要領: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或結合全詩分析;析作用: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積累古典詩歌語言風格鑒賞常用詞語:平淡。具有平淡風格的詩歌,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xiàn)出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之中蘊含著深意。工麗。具有工麗風格的詩歌,既講究辭藻華麗,又講究對仗工整。直率。具有直率風格的詩詞,則毫不隱晦,毫不修飾,依照情感的原樣子直接寫出。 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風格的詩歌,抒情或敘事,不直接寫出,而通過寫與本意無關的事物,或者通過對比而委婉地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 自然。自然,指詩詞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 清幽。清靜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細細體味卻意味深遠。 雄奇。具有雄奇風格的詩歌,氣勢雄偉,立意奇特。 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氣勢。 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具有這種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洗練。這種風格的作品在語言表達上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zhì)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diào)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這些是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因素。 清新。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在詩歌解答中經(jīng)常套用的關于語言的術語: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diào)婉約,等等。易錯點3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3【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送子由使契丹蘇 軾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咀ⅰ壳褰夯蕦m。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本詩尾聯(lián)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本聯(lián)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惧e因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尾聯(lián)用典的意圖。應結合全詩以及典故的內(nèi)容分析。B項“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錯,詩歌的標題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擔心被扣留,不承認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見詩人此時運用典故的目的應與李揆有相同之處。D項“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有誤,這個選項忽視了子由出使契丹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內(nèi)容。 【參考答案】BD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修辭手法,考核考生對“用典”這一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詩歌的修辭手法主要有夸張、比喻、比擬、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對比、反復、雙關、用典、互文等等。鑒賞詩歌的修辭手法類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詞)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首詩(詞)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但是也有以綜合題的形式考查的,本題就是以五選二的綜合選擇題形式考查的,對于這種題型,應結合對全詩的理解,結合背景知識以及注釋內(nèi)容進行分析。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被檄夜赴鄧州幕府元好問幕府文書鳥羽輕,敝裘羸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此生只合田間老,誰遣春官識姓名?注:“豈不懷歸”出自詩經(jīng)小雅出車春官:指禮部,禮部掌管人才推薦、選拔、考試諸事。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句中“鳥羽輕”意義雙關:征召文書上插有鳥羽,表示緊急;文書傳送快,如同飛鳥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馬月三更”,緊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緊題目中的“夜赴”,寫出了詩人連夜趕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過細節(jié)描寫,傳神地寫出詩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滿足與喜悅之態(tài)。D第二聯(lián)中“官有程”三字,直接點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詩人接到文書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鄧州進發(fā)。E本詩采用了比興、虛實相生、用典等表現(xiàn)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簡意豐、含蘊深厚、耐人尋思的藝術效果?!窘馕觥勘绢}是對詩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煉詞煉句、內(nèi)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答題前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大致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結合選項涉及的具體詩句逐一進行分析判斷。C項“不可抑制的滿足與喜悅之情”錯,應該有些復雜,苦笑或者自我嘲笑。E項“比興”錯,詩中沒有用到這一手法。【答案】CE根據(jù)考綱要求,詩歌鑒賞題要求考生能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查考生的鑒賞評價能力。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表現(xiàn)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高考對于表達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求結合具體內(nèi)容作相應的具體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談。答題技巧及方法:1立足課本積累常用表達技巧。高考詩歌鑒賞中考查到的常用表達技巧都是學生在課內(nèi)詩歌學習中接觸過的,所以備考中可以通過對課內(nèi)詩詞的復習,積累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2研究高考表達技巧類試題,把握命題規(guī)律。歷年高考表達技巧類試題仍是復習的重點。通過對高考題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表達技巧類試題題型及選材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考查熱點、考查頻率,有效提高復習的效率。3注意區(qū)別容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修辭手法中借喻和借代的區(qū)別。(借喻的本質(zhì)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質(zhì)是“代”,即直接把借體作為主體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轉換成明喻,借代則不能。)要洞悉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在解答時適當加入,從而增強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嚴密性。4回答時要具體、完善,特別是要結合詩詞的具體詩句來分析,不要僅羅列術語。5注意表現(xiàn)手法的廣義與狹義之分,區(qū)分容易混淆的表達技巧。一般用“藝術手法”“藝術技巧”“手法”等概念通常就是廣義的表現(xiàn)手法;還要注意區(qū)別容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襯托和對比的區(qū)別。(襯托是利用事物間相近或對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對比是把兩個對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進行對照,突出事物特點。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1)襯托有主有次,對比不分主次;(2)對比主體雙雙出現(xiàn),襯托主體未必出現(xiàn)。襯托分正襯和反襯。6了解表達技巧類題目提問方式:這首詩(詞)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詞)運用了(術語),請簡要分析。這首詩(詞)是怎樣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詩(詞)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詩(詞)中某句抒發(fā)情感時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詩歌句。7掌握答題思路和模式: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久魇址ā康诙剑航Y合詩句闡釋這種手法在詩文中是如何運用的?!娟U運用】第三步:指出此種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析效果】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注意:這三個步驟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層,要根據(jù)題干要求靈活處理。若手法不止一種,則要由主(最典型突出的)到次,分條作答。易錯點4 鑒賞詩歌的情感 4【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伏:服氣。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 【錯因分析】此題考查分析詩人的思想情感,失分的原因往往集中在答案偏離詩歌的主旨,脫離文本。注意題干明確讓考生從“戲贈”入手,而“戲贈”二字出自標題,所以應從詩歌全局考慮,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忌绻茨軐徢孱}干便下筆,往往會造成遺漏答案要點、答案有失偏頗等失誤。【參考答案】詩人戲謔友人,夸耀自己,通過詼諧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對文學成就的自得;詩歌并非全是戲言,也透露出一絲對自己現(xiàn)實境況的無奈與自嘲。對于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的題目,考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作答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態(tài)度時,首先應注意審題,從題干中明確答題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圍,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一是詩歌的標題,標題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題材,而這些內(nèi)容往往都與詩歌的情感有關;二是作者、朝代、注釋,這些往往能為理解詩歌內(nèi)容提供思考的方向;三是要把握情語,即顯性的情感詞,學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一般就能和答案無限接近了;四是要把握詩歌中意象的特征,聯(lián)系相關詩句進行分析。此外,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如典例要求“從戲贈入手”,并明確要求“結合全詩”。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踏莎行候館梅殘(宋)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注】候館:指旅舍。征轡:行人坐騎的韁繩。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詩詞中,送別懷人者,或從居者著想,或從行者著想,能言情婉摯,便稱佳構?!闭垙倪@一角度結合全詞作具體賞析。 【答案】上片從行者落筆。起三句寫離家遠行者的旅途所見,以景襯情,后兩句轉入寫遠行者的無窮的離愁別緒。下片從閨中婦人落筆,行者從居者的角度進行想象?!按绱纭薄坝北憩F(xiàn)出思念的纏綿深切,“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心里對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思婦希望登高遠眺行人而又不得的無奈之情。最后兩句寫思婦凝目遠望,只能看到原野盡頭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遠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尋。 詩歌的情感是詩歌必考的內(nèi)容,答題時注意分析抒情方式,然后結合詩歌的題目、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詞語作答。鑒賞詩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內(nèi)容主題的評價,二是思想感情的評價,三是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鑒賞時,首先必須明確其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地分析評價。要努力忠于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j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xiàn)言不及義、似是而非的問題。一、探究詩歌情感主旨的途徑:1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nèi)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2分析景語。鑒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tài)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分析詩歌的意象。詩歌用形象說話,一般不是直白地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情言志。把握常見意象的內(nèi)涵,有利于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品味詩歌的意境。詩歌是否有詩味、有意蘊,是衡量詩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標準,而意蘊來自意境。3結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要注意平時積累一些詩人的相關材料,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詩人更要留心。當然考試中對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題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4了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數(shù)詩歌表達的思想情并非單一,而是豐富復雜的。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悅、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惜別、依戀、贊美、仰慕、豪邁、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二、了解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情感:1憂國傷時A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窮兵黷武。前者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后者如杜甫兵車行。B邊塞征戰(zhàn)的壯烈,山河淪喪的痛苦。前者如一些邊塞詩詞,如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后者如:杜甫春望,文天祥過零丁洋。C對百姓離亂的憂愁,對民族命運的擔憂。 如:杜甫登樓。D昔勝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前者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后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積極入世到消極遁世。A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壯志難酬的悲嘆。前者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王昌齡從軍行, 后者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C潔身自好,不與當權者合作。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D寄情田園之樂、歸隱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3人生感受A傷春悲秋之情。多見于一些宋詞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盉人生短暫,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痹偃绮懿俣谈栊小皩飘敻?,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世事多變,滄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边@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滄桑。D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4思鄉(xiāng)懷人A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睖赝ン奚躺皆缧小俺科饎诱麒I,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B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C邊關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D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5長亭送別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B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三、了解試題設問方式,掌握答題步驟:1設問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2思路解析:這類題通常是結合某一詩句或意境提問,因此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才能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3答題步驟:第一步:回答塑造的形象。第二步:回答作者的情感。第三步:回答作品的思想意義。三年真題一、【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野 歌李 賀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yōu)榇毫瑮l條看即煙濛濛。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彎弓射鴻、麻衣沖風、飲酒高歌都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郁的方式。B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并不消沉,氣概仍然豪邁。C詩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D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后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lián),脈絡清晰。【答案】B2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答案】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評價。對詩歌語句含義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詩歌描寫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作者人生經(jīng)歷,考慮詩 句表達的思想情感。本題中需注意“寒風變春柳”、“煙濛濛”兩個關鍵詞,展現(xiàn)了柳條的朦朧多姿。這個意象的深層含義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二、【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精衛(wèi)詞王 建精衛(wèi)誰教爾填海,海邊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魚龍何所為。品穿豈為空銜石,山中草木無全枝。朝在樹頭暮海里,飛多羽折時墮水。高山未盡海未平,愿我身死子還生。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對精衛(wèi)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因此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全篇。B詩的第三、四句設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魚龍也會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著力描寫精衛(wèi)填海的艱辛,不僅奔波勞碌而且遍體鱗傷。D這首詩的語言質(zhì)樸無華,平白如話,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相近。【答案】A4一般認為,詩最后兩句的內(nèi)容是以精衛(wèi)的口吻表達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觀點一:同意。這兩句詩是精衛(wèi)堅韌不拔、前赴后繼奮斗精神的自我抒發(fā);意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業(yè),也希望子孫后代能夠繼承遺志,填海不止。觀點二:不同意。這兩句詩是作者對精衛(wèi)的同情與崇敬之情的表達;意為移山填海的事業(yè)尚未完成,我愿犧牲生命來幫助精衛(wèi),以自己的生命來換精衛(wèi)的生命。【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設置開放性答案,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張力。由于時代的變遷、語言的變化,對一些古詩的解讀是可以多元的,此題可以鼓勵考生主動思考、發(fā)散思維,因此凡是能夠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視為正確。這里介紹兩種觀點:觀點一:同意。原因有:(1)這兩句詩是精衛(wèi)堅韌不拔、前赴后繼精神的一種自我抒發(fā);(2)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業(yè),也希望子孫后代繼承遺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觀點二:不同意。原因有:(1)這兩句詠贊了精衛(wèi)堅忍不拔的壯志、奮斗到底的毅力,表達了作者的贊揚和崇敬。(2)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業(yè)尚未完成,我愿犧牲自我之身,成全精衛(wèi)之志。三、【2018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57題。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棄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2)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