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之鑒賞景物形象考點分類練習題

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海棠

劉子聚

幽姿■淑態(tài)弄春情,梅借風流柳借輕。

種處靜宜臨野水,開時長是向清明。

及經夜雨各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

詩老①無心為題拂②,至今憫悵似含精。

[注〕①詩老:指杜甫。傳說杜甫母親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諱,杜甫一生沒有寫過詠海棠

的詩歌。②題拂:題詠贊美之意。

本詩“以花喻人”,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筆下海棠的形象特點。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書河上亭壁e】

一準

其二

蟬鳴日正樹陰濃,避著行吟獨杖笫。

卻愛野云無定處,水邊容易聳奇峰。

其四

暮天寥落凍云垂,一望危亭欲下遲。

臨水數村誰畫得,淺山寒雪未銷時。

【注】《書河上亭壁》為四首詩構成的組詩。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謫鎮(zhèn)河陽時所作。

兩首詩都寫到了“云”,但對表達情感的作用不同,請簡要分析C

3.閱讀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便前,古掏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戰(zhàn)上羊歸寒草煙。

回E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技,段③不見封侯?、?,空向秋波哭逝川。

第1頁共17頁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

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④封侯?。禾K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爵關內侯,食

邑三百戶。

“隴上羊歸塞草煙”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即事①

杜甫

底卷三月巫峽長,島島②行云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生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溫不妨。

飛閣卷簾圖畫里,虛無只少對瀟湘。

[注]①這首詩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所作。②晶晶(xiao):又作“皎皎”,潔白

明亮貌。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這一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5.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

[明]金鑾①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

十里籠晴苑,千條鉞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較。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注:①金鑾:明代散曲家。隴西(今甘肅)人。嘉靖年間隨父橋寓南京。游吳楚淮揚之間。

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冬夜贈別友人

盧綸①

愁,斤千家流水聲,相思獨向月中行。

侵階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連年客舍唯多病,數畝田園又廢耕。

更送乘輪歸上國,應憐貢禹②未成名。

第2頁共17頁

【注】①盧綸:大歷十才子之一,一生仕途坎坷。②貢禹:西漢人,以精通經義、品行端正

著稱,官至御史大夫。

有人認為該詩領聯(lián)“極富畫面感”,詩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雙調】大德歌?冬景①

關漢卿

雪物華,舞梨花,看不見捆襯E五索°

密??皥D畫??词枇衷胪眸f。

貴蘆掩映清江下,斜纜看釣魚襄氣

【注】①大德:元成宗年號。此曲是關漢卿晚年漂泊在外時所乍。②艘:木筏,小船。

“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腱”寫出了怎樣的畫面和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狂夫W

杜甫〔唐代)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箓娟娟凈,雨蓑⑵紅葉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門本詩寫于杜甫客居成都時。[2]裊,同“淹”,沾濕。

本詩頷聯(lián)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清賞析其精妙之處。

9.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各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①城下草萋■荽,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⑦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注釋】①宜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福昌縣附近,在唐代是個重要的游覽去處,著名的連

昌宮就建在這里。②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什么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閱讀下面的詩歌,按要求作答。

夜聞密第

第3頁共17頁

杜甫

夜聞皆笑滄江上,衰年側耳情所向。

鄰舟一聽多感傷,塞曲三更數悲壯。

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

君知天地干戈滿,不見江湖行喏難。

頸聯(lián)描會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II.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后面的題目。

西江月?農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鶴,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整首詞表達了作者的怎樣心情?

12.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英遭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早秋夜作

韋莊

翠簟初清暑半銷,撇簾松韻送輕飆

莎庭露永圣書泗,山郭月明砧杵遙。

傍砌綠苔鳴蟋蟀,繞檐紅樹織蠕靖支

不須更作悲秋賦②,王粲③辭家鬢已凋。

【注】①蠕峭:蜘蛛的一種,腳很長,俗稱“嬉子②悲秋賦:語本《楚辭?九辯》中的“悲

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福落而變衰”。泛指抒發(fā)悲秋之情的詩文。③王粲:‘‘建安七子”

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頸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

第4頁共17頁

14.i青準確標注出下列加點意象的含義。

(1)九月搴悖催木葉,十年征成憶遼陽。

(2)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媽。

(3)舊時王謝堂前奉,飛入尋常百姓家。

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颶①枕前覺,一年顏狀錢,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②動,雕眄③青云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注】①颼網(souliu):風聲。②拳毛:拳曲的馬毛。③眄(mian):斜視,一作“盼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與秋風的聚散,“我”為秋風,去而復返,招無情之物化作有情之人。

B.頷聯(lián)寫詩人五更醒來,聽聞屋外秋風勁拂,不由得起身對鏡自照,感慨容顏易老。

C.頸聯(lián)寫黎明時分,詩人豢養(yǎng)的馬想要外出吃草,用來狩獵的鷹也期待著展翅高飛。

D.全詩以黃菊、玄蟬、邊草、青云、天地肅清等意象,與秋風一道,營造濃濃秋意。

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行巴埃

[唐]王維

際晚投巴峽,馀春憶帝京。

暗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⑶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越,稍解別離情。

[注]樹杪:樹梢。

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

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第5頁共17頁

玉感調傷楓樹林,至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1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lián)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

臨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赴城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

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意象,但其象征意義各不相

同,詩作簡要的比較。

1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

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

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由那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1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早興

白居易

展先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①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

【注】①覺:醒。

下列對木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晨光”與“開門鼓”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特有的敏感,也交待時間之早。

第6頁共17頁

B.頷聯(lián)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犬和鳥的生動情態(tài),描繪了仲春清晨繁華熱鬧的畫面。

C.尾聯(lián)暗示出詩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氣息感染,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

D.本詩的語言淺顯平實,筆致輕靈,節(jié)奏流暢,充滿情趣,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20.《說“木葉”》一文中說只要一提到“木”這一意象,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

木,聯(lián)想到感傷之情。其實,在中國古詩詞中,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穩(wěn)定的

感情色彩。你能結合一些具體的古詩詞進行闡述嗎?

第7頁共17頁

參考答案:

1.①首聯(lián)寫姿態(tài)幽靜賢淑,由梅的風流柳的輕,突出海棠柔美的體態(tài):②頷聯(lián)寫海棠生長

在幽靜臨水處,晚春盡情開放,暗示海棠的高潔。③頸聯(lián)寫到哪怕是經過長久的風雨也香味

猶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盡也畫不成,突出了海棠不懼風雨,堅韌而富有氣韻的形象。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的形象的鑒賞能力。

①首聯(lián)“幽姿淑態(tài)弄春情,梅佶風流柳借輕”中“幽姿淑態(tài)”、“梅借風流柳借輕”寫出了海棠姿

態(tài)幽靜賢淑,仿佛是像梅花借來的風流,像柳樹借來的飄逸,突出了海棠柔美的體態(tài):

②頷聯(lián)“種處靜宜臨野水,開時長是向清明”中“靜宜”“長是”寫出了海棠生長在野外幽靜臨水

處,晚春清明時節(jié)盡情開放,暗示出了海棠的高潔,不與百花爭艷的形象。

③頸聯(lián)”及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中“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寫出了海棠哪怕

是經過長久的風雨飄搖,也香味猶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盡也畫不完姓紫嫣紅的海棠,勾勒

出了海棠不懼風雨,堅韌而富有氣韻的形象。

④尾聯(lián),詩歌尾聯(lián)詩人以杜甫避諱母親姓名而未能暢詠海棠的典故,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詩

人對海棠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暗不了海棠的形象美好,惹人喜愛。

2.①其二中的“野云”居無定所、來去自由,是作者自況,既表現(xiàn)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

的情感,又表現(xiàn)其曠達自由、獨立不羈的精神:

②其四中的,,凍云,,難以移動,顧慮重重,是詩人被貶處境的真實寫照,以此反襯作者高遠不

俗的情懷。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其二中寫到“卻愛野云無定處”,這些“野云”居無定處,飄來飄去,不受約束,自由自在,從

向表現(xiàn)出作者對“野云”自由、獨立的喜愛之情。同時這一組詩寫于作者被貶之時,所以“野

云''的居無定所象征著作者的宦海沉浮、漂泊不定。所以其二中的“野云”是作者自況,既表

現(xiàn)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現(xiàn)其曠達自由、獨立不羈的精神。

其四中寫到的云是“凍云”,“暮天寥落凍云垂寫到傍晚的天空一片寥廓,只有云彩一動不動,

用一“凍’'字來形容,體現(xiàn)出云難以移動的特點,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這組詩寫于作者被貶

之時,所以“凍云''也是作者當時境遇的寫照,表明自己像這“凍云”一樣難以移動、顧慮重重,

向后文寫景的詩句卻視野開闊,仿佛描繪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畫,所以作者以“凍云''反襯作者

高遠不俗的情懷。

3.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

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

第8頁共17頁

夜,表現(xiàn)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畫面的能力。

“隴上羊歸塞草煙”意思是: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通過邊塞、羊群、塞草、荒

煙幾個意象描繪了一幅荒塞歸牧圖。傍晚,H光昏暗,放眼遠望,只看到連天塞草,草原荒

煙,以及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通過這些意象寫蘇武胡地牧羊時環(huán)境的艱辛、荒涼,形象地展

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RR夜夜,表現(xiàn)出貧賤不能

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

4.通過暮春時節(jié),雷聲傳來,大雨急下,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的雨中,大雨散去,清新

的空氣中充滿了各種花香,描繪一幅壯麗明快的暮春山居圖。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的意思是:突然傳來雷聲,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間,

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雨中,大雨驟聚驟散,清新的空氣中馬上充滿了各種花香。上句”雷

聲忽送千峰雨”是幾起之筆,也反映了彼時彼地忽晴忽雨的實際風光。而且,正是這一句,

寫出了壯麗場面。凡寫暮春風光,即使能夠避免哀愁,卻也不易寫得壯麗。雷雨千峰,卻正

是一種壯麗的場面。下句“花氣渾如百和香”是由雨寫花。如按老套,就會有雨打花落,或者

濕花垂枝之類。杜甫摒卻這些,卻采用前人寫雨后花更艷的意境,這里杜甫稍作變化,寫雨

后花氣更濃,描繪一幅壯麗明快的暮春山居圖。

5.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過堤岸,堤上濃密的樹林中傳來黃鶯鳥雀的啼叫聲。描繪了一幅

生機勃勃的春景圖。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和典型意境的能力。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菖”前句側重“堤”,后句側重“柳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過堤岸,

堤上濃密的樹林中傳來黃鶯鳥雀的啼叫聲?!捌健比 迸c堤岸齊平”之意,一個“平”字,寫盡了

春江水漲、放眼望去漫漫無邊的氣勢?!懊軜洹北憩F(xiàn)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長之茂盛:密樹里有

黃鶯啼叫,悅耳動聽,且綠樹黃罵,色彩對比也很鮮明,有視覺上的也有聽覺上的,都給人

以美的感受。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

6.①明亮的月色下,暗草、重霜、寒山,層次鮮明,仿佛一幅山水畫,隱含了詩人內心的

愁緒。

②"侵階遍郭”由近及遠,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畫面之感,暗含了送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暗草,,,,月明,,明暗對比,色調鮮明,給人以視覺上的畫面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第9頁共17頁

詩句意思是,秋草侵階,垂霜壓地,城外寒山聳立,明月高懸。由低到高,層次鮮明,仿佛

一幅山水畫,隱含了詩人內心的愁緒。

“侵階”為近景,“遍郭'’為遠景,詩句由近及遠,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畫面之感,暗含了送別的友人,

漸行漸遠,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

“暗草”,草的顏色深邃,“月明”,月亮明亮當空,二者明暗對比,色調鮮明,給人以視覺上

的畫面感。

7.在白茫茫的世界中,一條釣魚的小船正斜攬在枯黃蘆葦掩映的清江下,勾畫出一種靜謐、

清遠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安閑穩(wěn)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黃蘆掩映清江下”寫到黃色的蘆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條黃橙色的彩帶,給這荒涼環(huán)境帶來

了幾分溫馨和一絲快意。黃色為暖色。北風的吹拂,白茫茫的世界中,江岸邊的黃蘆在清江

白景映襯下,更顯得光彩奪目,搖曳多姿?!靶崩|著釣魚域“,那岸邊泊著一葉釣魚舟,獨覽

著一清江之景。船泊在岸邊,說明天氣太晚,漁夫已歸家,這年使意境更顯得寧靜、清遠。

作者攝景“釣魚底”,描繪出了人活動的足跡,給荒涼寧靜的環(huán)境增加了生機和魅力,同時給

人以期待和希望。作者長年漂泊在外,生活毫無安寧,自然向往著閑適恬靜的生活,看到歸

巢的“晚鴉”和漁夫歸去留下的“釣魚域”,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們有歸,為何自己無

歸?表達了作者對安閑穩(wěn)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8.①(多感官)視覺、嗅覺結合?!按渥昃陜簟薄坝旯t藻”訴諸視覺,“冉冉香”訴諸嗅覺,

描繪出翠竹輕搖明凈悅目,細雨中荷花格外嬌艷清香可聞,表達詩人的喜愛之情。②色彩映

襯。風中翠竹輕搖,雨中荷花紅艷,色彩鮮艷明麗,更有畫面美,③動詞運用細膩生動?!昂?/p>

有小心呵護之意,暗示了風的柔和。而“裹”通“泡”,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足見雨之細、

雨之柔。描寫了微風細雨,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審美境界。④運月疊詞?!熬昃辍本褪敲篮玫臉?/p>

子,“冉冉”本義為慚進的、緩慢的樣子,這里指香氣一陣一陣地飄來,為詩句平添音韻之美。

⑤運用互文。兩句分別吟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從“凈”字可以體味(雨后翠篆如洗,

方凈):第四句雨中有風,從“香”字可以會心(沒有微風嗅不到細香)?;ノ牡氖褂觅x予詩

句凝練精警之妙。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風含翠簸娟娟凈,雨裹紅蕖冉冉香”寫的是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

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

從描寫角度看,‘'翠篆娟娟凈’”‘雨裹紅藻”屬于視覺描寫,“冉冉香”屬于嗅覺描寫,調動多種

第10頁共17頁

感官,描繪出翠竹秀美、荷花嬌艷、荷香縈繞的美景。

從畫面色彩看,翠竹、紅花交相輝映,色彩明麗,增添了畫面美。

從動詞運用看,“含”“寰”兩個動詞運用極細膩生動。“含”比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

濃,有小心愛護意味,則風之微不言而喻?!鞍А蓖ā芭荨?,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

細無聲”的意味,則雨之細也不言而喻。

“含”與“裹”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了風和雨以生命,似乎它們都變得多情,可以想象風的

柔情,它輕輕地吹拂幽竹的情景,幽竹在風中搖曳多姿,細雨也滋潤了荷花,風中傳來它的

陣陣幽香:

從語言形式看,“娟娟”與“冉冉”都是疊詞,“娟娟”寫出了經雨洗后幽竹的秀美,“冉冉”寫出

了荷花嬌柔的姿態(tài)。且讀起來富有韻味,朗朗上口。

從修辭手法看,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就是通常使詩句更

為凝練精警的“互文”之妙。

9.詩中出現(xiàn)了綠草、芳樹、止泉、鳥語等意象,芳樹蔥蘢,山花爛漫無人賞,悄然自飄落:

春山一路,鳥鳴聲聲無人聽,徒然鳴噤。構成一幅凄涼的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的

感情。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容、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結合“草萋萋”“澗水”“芳樹”“鳥空啼”等分析,詩中出現(xiàn)了綠草、芳樹、山泉、鳥語等意象「宜

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頭觀賞景致,只見大片土地荒蕪,處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皾?/p>

水東流復向西“,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又折回向西?!胺紭錈o人花自落”,春山之中,樹木

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春山一路烏空啼”,春山一路,不僅使人想象到山花爛漫,鳥語宛

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卻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構成

一幅凄涼的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的感情。

10.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寒冷、凄涼的冬夜飛雪圖。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景物特點的能力。

“積雪飛霜此夜寒,孤燈急管復風湍”意思是:積雪飛霜凝結著這冬夜的嚴寒,面對孤燈聽急

管,加之滿耳風濤,這情況真凄涼。作者描繪了一幅寒冷、凄涼的冬夜飛雪圖。

II.詞的上闋主要描寫了鄉(xiāng)村夏夜之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

一片。詞中圍繞著夜行的特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展現(xiàn)出夏夜鄉(xiāng)村川野的魅

力風光及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11頁共17頁

開頭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

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

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F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

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

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

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來“稻花

褥里說十年,聽取蛀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任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

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

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

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

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

“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

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

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競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

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

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

彰。

詞中圍繞著夜行的特點,展現(xiàn)出夏夜鄉(xiāng)村川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對豐收年景的由衷喜悅。全

訶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田園風光,情景交融,幽美如畫,恬靜自然,

生動逼真。

12.①詩歌前兩句描繪了“秋風”“朔云”“邊月”等意象:

②這些意象描繪了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

③這些意象渲染了邊境局勢的緊張氣氛,為后兩句表達詩人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作了鋪墊。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用“秋風”“朔云”“邊月川西山”等幾個富有邊關特點的獨

有景物,描寫軍城早秋的夜晚景色,秋風蕭瑟,朔云堆積,秋月照山,一派陰沉凝重之景。

結合詩歌注釋可知,當時中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tǒng)治武裝,常于秋高4肥的季節(jié)向內

地進犯?!扒镲L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因此詩歌意象渲染了邊境局勢

的緊張氣氛,為后兩句“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丐還”作鋪墊,"更催''二字暗示戰(zhàn)事已

第12頁共17頁

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zhàn)場上勢如破竹的氣

勢,也表現(xiàn)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因此意象秒回為表達詩人斗志昂揚的

豪邁情懷作了鋪墊。

13.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靜中有動的清幽秋夜圖。綠苔蒼蒼,紅樹繞檐,艷麗的色彩,

襯托出庭院的冷清。蟋蟀夜鳴,蜘蛛織網,以動襯靜,突出夜的清幽。

【詳解】本題主??疾閷W生鑒賞詩歌的意境的能力。

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列舉出詩詞中出現(xiàn)的意象,描繪詩詞中展現(xiàn)的畫面,概

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再分析效果。

“傍砌綠苔鳴蟋蟀,繞檐紅樹織蟒峭”,大意是臺階旁的綠苔中傳來陣陣蟋蟀聲,屋檐邊的紅

樹上掛著晶亮的蜘蛛網「鳴蟋蟀”“織蜥照”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著眼描寫早秋,是動態(tài)之景,

寫了蟋蟀鳴叫和蜘蛛織網的早秋之景,“綠苔"紅樹”色彩鮮明,是靜態(tài)之景。該句描繪了一

幅色彩對比鮮明、靜中有動的清幽秋夜圖?!熬G苔”“紅樹”襯托出庭院的冷清:“鳴蟋蟀”“織

蠕峭”以動襯靜,突出夜的清幽。

14.(I)烘托一種蕭瑟、殘敗、凄涼的氣氛,體現(xiàn)征人遠征在外,家人綿綿不盡的離恨和

思念之情。

(2)原指吳王闔閭下令造的彎刀,唐宋詩中多作身邊所佩戴刀劍的代稱。多用來暗指建功

立業(yè)的抱負。

(3)表現(xiàn)世道滄桑,抒發(fā)昔盛今哀、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1)“寒砧”指搗衣聲。砧,搗衣用的墊石。古代婦女縫制衣服前,先要將衣料搗過。為趕

制寒衣婦女每于秋夜搗衣,故古詩常以搗衣聲寄思婦念遠之情,詩句意思是“九月里,寒風

過后,在急切的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卜載,令人思念“。九月的秋

風中,落葉紛飛,秋風中傳來搗衣聲,這是誰家的妻子或者母親在為征人制作寒衣。“寒砧”

與“木葉,,共同烘托一種蕭瑟、殘敗、凄涼的氣氛,體現(xiàn)征人遠征在外,家人綿綿不盡的離恨

和思念之情。

(2)“吳鉤”,春秋時吳王闔閭所作之刀,后通用為寶刀名。唐宋詩中多作身邊所佩戴刀劍

的代稱。深喜所贈寶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細玩。因此“吳鉤”多用來暗

指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3)“燕”在古詩中可以表現(xiàn)的事變遷,抒發(fā)昔盛今哀、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

第13頁共17頁

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xiàn)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此句中作者

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

大廳堂的檐檄之上的舊燕?!叭諘r”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眱蓚€字,

又特別強調了今FI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

發(fā)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15.C

【詳解】本題考杳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

C.”詩人豢養(yǎng)的馬”說法不對,詩歌中并未說是詩人豢養(yǎng)的。詩人只是運用比興的手法,用

“馬思邊草”“雕眄青云”來塑造壯心不已的形象。

故選C。

16.《曉行巴峽》所用的“晴江”“浣女”“朝FI”“雞鳴皿水國X萬井”等意象,顯示了巴峽水鄉(xiāng)

的祥和,色調明麗,詩人置身其中,雖有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情感卻并不悲苦。

對比詩句:所用的“猿鳴”“玉露”“楓樹”等意象,顯示了巫峽的蕭瑟陰森,色調凄冷,情感悲

苦。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情感的能力。

《曉行巴峽》描寫三峽,選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萬井等色

調明麗、富有巴峽鄉(xiāng)土氣息的意象。清江邊有浣衣的少女,朝陽里傳來一片雞鳴。江面上舟

船聚攏,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經開始了:遙望江岸遠山,山橋竟橫跨在樹梢之上。詩人置身其

中,雖有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情感卻并不悲苦。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汨沾裳”中,描寫三峽用的意象是“猿嗚”。猿嗚一聲已是不忍

聽,兩聲則更不能忍,至于三聲四聲,聲聲不絕,此情此境,雖鐵石之心,亦不能不為之淚

沾裳矣,從而產生“懷士”之心,后悔何為而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涉險至此!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中,描寫三峽用的意象是“玉露”“楓樹林“玉露”即白

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拔咨轿讔{”,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傷”“蕭森”

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17.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

象征歷史的滄桑變化。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本題要求通過比較鑒賞,體會"夕陽紅'’意象的深刻含義,既考查考生對兩首詞的整體理解,

又考查學生對“夕陽紅''特定含義的個性解讀。

第14頁共17頁

“夕陽紅”的特定含義不能離開全詞的內容而臆造。如由侯詞中“雨余時候夕陽紅”,是寫雨過

天晴,傍晚時分夕陽無限紅。風雨是自然界的風雨,同是也是詩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風雨。陽

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屬于自己的陽光終究會到來,哪怕來得晚一點,但詩人始終堅定

的相信,他終將會大器晚成。結合寫作背景中作者年長無成與一舉登第、終有成就形成對比,

可以判定“夕陽紅”含有老有所成的豪情壯志:

由《三國演義》中“淘盡英雄”與“吉山依舊”形成的對比,可以體會到“夕陽紅”含有的人生苦

短、滄桑巨變之意。

18.描繪了一幅山環(huán)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藕花飄香的恬靜優(yōu)雅的隱居風光圖。分別

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藕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閑

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據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來概括畫面的特點。

如首句“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景色:湖上煙波浩渺,

湖岸林蔭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邊滯留著浮萍那綠色的痕跡,正是憑借這一點來找到通

向村落的道路,由此可見其山環(huán)水繞以及深邃隱然:如“浮萍綠”“藕花多處”展現(xiàn)的是滿眼滿

懷推不開的綠以及藕花繁盛飄香的畫面。

再結合“家住石湖人不到“可知,這是寫其隱居之所的景象,"人不到''說明此處的幽靜,而

“山,,”水浮萍”“藕花”等景象更讓這幅畫面變得優(yōu)雅怡人。所以這首詩歌描繪的是一幅綠水

環(huán)繞、清幽靜雅的隱居畫面。

涉及的景有小橋、曲水、村落、岸閣、綠萍、荷花、人家、院門”等,“水”之流淌,“浮萍”

之濃綠是視覺所見,而藕花之香則是嗅覺所聞。

19.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B.“描繪了仲春清晨繁華熱鬧的畫面”說法錯誤?!叭想A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寫出

了天氣轉暖,“犬”大約也因為地下潮濕所以上階而眠:“鳥”在窗前不停地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