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三明一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半期考

高一語文試卷

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0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記者:有人說,大模型改變了人類對于整個世界的認知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徑。您對這個觀點怎么看

朱曉峰:相較于傳統(tǒng)的人工智能,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具有自主生成能力,不再是人類工程師教它什么,它會什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像人類一樣具有了自主學習和輸出能力,可以從事那些人類工程師未事先賦予其相應能力的工作。這與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具有一致性。一般認為,通用人工智能具備三個關鍵特征,分別是自主定義任務、完成無限任務以及由價值驅動。雖然現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還不具備其中的任何一個特征,但大模型的出現和迅速發(fā)展,使我們看到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道路。

嚴駿馳:大模型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并為未來的智能技術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一方面,我們要知道大模型的“智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雖然當前的大型模型在規(guī)模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它們的智能層次仍有局限性。這些模型能夠執(zhí)行特定的記憶任務,然而,真正的智能遠不止于此。它涉及復雜的因果推理、邏輯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這些是目前大模型所缺乏的關鍵要素。要實現通用人工智能,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局限,模擬出更接近人類智能的全面認知能力。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實現真正“智能"的關鍵所在。大模型的智能程度高度依賴于數據和計算資源,這種依賴導致它們的智能更多是基于統(tǒng)計和記憶,而非深刻的理解或創(chuàng)造性。真正的智能應該能夠識別和糾正現有知識的不足,并有能力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這是目前大模型所未能觸及的領域,也是未來智能技術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我們還需要創(chuàng)新算法和更深層次的認知理解。

大模型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展示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潛在路徑,未來的智能技術發(fā)展將依賴我們在認知模型、算法創(chuàng)新和倫理研究等方面的持續(xù)努力和探索。

陳昌鳳:反過來說,是人類的認知革命驅動了大模型的誕生。大模型是科學發(fā)展與哲學變遷的產物。牛頓經典力學理論帶動了自然科學的第一次大發(fā)展,催生了與之相適應的哲學思維整個宇宙是機械運動的結果,生命乃至人類也可以被看作機器,生命運動可以用機械運動去解釋了。

從20世紀中期開始,伴隨著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人們嘗試以計算的抽象思維去認識和把握世界。人工智能的奠基者圖靈把人的大腦看作離散態(tài)的機器,論證認為人類心靈

高一語文試題_________第1頁(共10頁)

活動實質上是信息處理過程。計算機的奠基人馮諾依曼提出細胞自動機的理論,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計算的過程,此后更多的研究用計算思維來認識和理解生命.將生命的過程還原為計算的過程。

認知科學由此也掀起了變革熱潮。人類智能的可計算性是基礎,認知計算主義認為,人類大腦和計算機都被看作一套處理符號的形式系統(tǒng),人類的計算、感知和認知等智能行為,都可以被數據化、符號化,成為計算機模擬、處理的對象。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在嘗試了不同的路徑之后,辛頓等科學家研究出了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系統(tǒng),從而驅動了這一輪大模型的誕生??梢钥隙ǖ氖牵@一場技術變革將帶來更深層次的認知變革,將進一步破解人類的思維密碼。

記者:目前,大模型已經在自動駕駛、醫(yī)療健康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未來,大模型可能會在哪些領域開拓出新的“藍?!笔袌?/p>

陳昌鳳:大模型橫空出世不足兩年,一些“大模型"已經朝著“小模型”的方向轉變,比如著力于開拓垂類應用模型——教育類、金融類、媒體類、醫(yī)療健康類等,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一些可能朝著更細化的AlAgent(智能體)應用方向發(fā)展。目前一些人工智能產業(yè)正從應用層中尋求創(chuàng)新和價值。

嚴駿馳:大模型技術在科學文獻分析方面的應用也顯示出巨大潛力。通過處理和分析大量的科學文獻數據,大模型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和發(fā)現科學知識。例如,大模型可以輔助科學家從大量的科學文獻中提取關鍵信息,發(fā)現新的科學關聯(lián)和趨勢,從而推動科學研究的進展。此外,大模型還可以輔助科學文獻的自動分類和索引,提高科學文獻的檢索效率和準確性。

朱曉峰:大模型技術的特性和產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決定了其需要大規(guī)模和長周期的投入和布局。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尊重市場規(guī)律,肯定企業(yè)自身的努力,更要充分發(fā)揮國家層面的引導作用。例如在大模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引導等方面,做出更多政策上面的引導和支持。

(摘編自《AI大模型加速落地“新藍海"如何開拓》)

材料二:

隨著大模型的廣泛應用,預計到2030年,全球對智能算力的需求將激增至52.5ZFlops。然而,我國在算力服務器的核心部件如GPU芯片上依然依賴于海外進口,同時在AI算法的開源生態(tài)構建上也相對滯后。這不僅限制了我國在AI領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也增加了對外部技術的依賴和潛在風險。

另一方面,大模型對數據的高要求也帶來了挑戰(zhàn)。盡管大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高質量、多模態(tài)的數據,擔目前數據供給面臨枯竭問題。大模型的訓練對數據的要求非常高,導致AI企業(yè)面臨著數據獲取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部分企業(yè)依賴公開數據或付費數據庫,這些數據不僅質量不一,還逐漸難以滿足需求,這些都限制了大模型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應用。

此外,我國在AI大模型方面面臨人才短缺問題,無論是人才數量還是質量都與發(fā)達國家有明顯差距。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供需比例失衡,且預計到2030年這

高一語文試題____________第2頁(共10頁)

一缺口將超過400萬。同時,頂尖算法人才不足,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中美國學者數量是中國學者的五倍。這些問題對大模型研發(fā)及整個人工智能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構成了挑戰(zhàn)。

(摘編自《2024年前瞻中國AI大模型場景應用趨勢藍皮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相較于傳統(tǒng)的人工智能,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可以具備與人類一樣的自主學習和輸出能力。

B.真正的智能涉及復雜的因果推理、邏輯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這些是目前大模型所缺乏的關鍵要素。

c.目前的大模型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或創(chuàng)造性,能夠識別和糾正現有知識的不足,并能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

D.通過處理和分析大量的科學文獻數據,大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發(fā)現科學知識,推動科學研究進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伴隨著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人們嘗試以計算的抽象思維去認識和把握世界,證明了人類心靈活動實質上是一套處理符號的形式系統(tǒng)。

B.目前,我國大模型需要的軟硬件依然存在對國外較強的依賴,大模型需要的訓練數據得不到滿足,大模型需要的高級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C.目前,一些“大模型”已經朝著“小模型"的方向轉變,比如教育類、醫(yī)療健康類等垂類應用模型,在這些新“藍?!鳖I域取得了成效。

D.當前,我國的GPU芯片依然依賴于海外進口,在AI算法的開源生態(tài)構建上也相對滯后,這增加了我國對外部技術的依賴和潛在風險。

3.下列選項中,不宜進行應用大模型人工智能的一項是(2分)

A.醫(yī)院用于影像診斷、疾病預測等任務。

B.商家用于個性化推薦、廣告推薦等任務。

C.對人類倫理進行道德判斷和價值觀考量。

D.工廠用于質量控制、故障診斷等任務。

4.請分析傳統(tǒng)人工智能、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三者之間的區(qū)別。(4分)

5.結合材料內容,說說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的發(fā)展。(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馴馬

歐陽明

看著牧場上蹦跶的馬駒,格魯禁不住又皺起了眉頭。

這馬該馴了,再拖下去馴起來就難了。到時若是馴不好,說不定哪天就跑出去變成野馬了。格魯心里想。

其實格魯就是馴馬的高手,只可惜現在上了年紀,沒氣力和馬犟了。馴馬,其實就是看人和馬誰犟得過誰?,F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能馬上回來。

兒子也是馴馬好手。打小,格魯就帶著他放牧,教他騎馬、趕羊。后來又教他馴馬。兒子不愧是牧民的兒子,一學就會。如今,兒子的騎術和馴馬的能耐,在整個牧場已無人能比。

可兒子不在家。翻年后,兒子就去了百多公里外的縣城。說只是去看看,可去了就沒回來,留在縣城,在城邊一家牧家樂表演騎術,月收入還不到三千元,比在家放牧的收入少多了,幾次叫他回來,他都不聽。格魯搞不懂,縣城究竟有什么東西那么吸引兒子。

老伴兒也上了年紀,家里的牛羊需要兒子回來幫著照看。這片牧場養(yǎng)育了格魯家的祖祖輩輩。子承父業(yè),是牧民的傳統(tǒng),他必須勸兒子回來。他不能容忍這片一望無際的豐美牧場,在自己這代人之后,就看不到牛羊了。

格魯打電話給兒子,叫他趕快回來商量建新房的事。

格魯建新房,是為了給兒子結婚用。他想用新房把兒子留下來。格魯希望兒子能娶山那邊的烏蘭。烏蘭是個漂亮勤快的姑娘,還很懂禮貌。

兒子回來了。格魯叫他先馴馬。兒子用繩子套住馬駒,飛身騎了上去。馬駒想把兒子摔下來,狂跳著箭一樣射向遠方,但很快就回來了。回來的馬駒,不再任性,溫順得像一個聽話的孩子。

兒子小時候,也像馬駒一樣倔,不時還和人打架。格魯怕他毀了,罵他,抽他,討好他,給他講祖先的故事,終于有一天,兒子懂事了,成了格魯的好幫手。

晚飯的時候,格魯勸兒子別再出去了??蓛鹤邮冀K搖頭。格魯很失望,一怒之下,一口把一大碗酒干了。

第二天,格魯就開始建新房。建房的木料幾年前就準備好了。周圍的牧民都騎著馬大老遠過來幫忙。

一天,兩天,十天,十五天,一個月,新房終于建好了。其間,兒子想走,卻不好意思說。房子建好后,兒子就走了。

兒子說,他想在縣城邊上建一個最大的牧家樂。格魯想勸他,卻沒說出口。他知道兒子這種年紀,就像剛馴服的馬駒,骨子里還保持著一股野性,來硬的肯定是不行,得慢慢磨。

走就走吧,總有一天受了挫折就會回來了。格魯相信,這一天超不出半年。

可是半年很快過去,兒子一直沒回來,還真建了個牧家樂。開業(yè)那天,兒子專程開車回來接他去了。牧家樂里有騎術和民族歌舞表演,還有牧家特有的飲食,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稀奇得不得了。

牧家樂里比草原上過節(jié)還熱鬧。兒子和他的一幫朋友,沉醉在這種熱鬧里,眉開眼笑。

格魯不喜歡鬧鬧嚷嚷的日子。他對兒子說,這地方太小了,馬都只能跑圈,在牧場上,

頭頂藍天白云,想跑多遠就多遠,多自在?。?/p>

兒子說,自在是自在,可那樣的生活,天天一個樣,太寂寞太單調了。

格魯不知道什么叫寂寞單調,放牧時,即便是一個人,聽著羊叫馬嘶,內心都充滿了喧囂,也充滿了希望,那場景,熱鬧著哩。

格魯放不下家里的牛羊,住了一晚,便要回去。兒子說叫車送他,他拒絕了。他計劃趕車,到了站點,再步行回家。

兒子送他的時候,帶了個女孩。女孩很漂亮,兒子說叫圖雅,他們計劃年底結婚。

一切都沒按格魯的想法去辦,他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想了半天,說,想牧場了,就回來!

兒子說,放心!我是牧場的兒子,牧場永遠是我的家。

這話讓格魯有了些安慰。歸程中,他在想,那個以前只有一條街的縣城,怎么變得那么大了,大得連他都找不到方向了。同時,他也想起了一碗酥油茶。他清楚地記得,十歲的時候,父親帶著他進城,午飯時給他叫一碗酥油茶。那茶有一種家里做的酥油茶沒有的香味兒,越喝越想喝。只可惜,如今他再也想不起那是一種什么香味兒了。因為從那以后,他就再沒來過縣城。

(有改動)

文本二:

電影《遠去的牧歌》以紀實性和虛構性相結合的手法,巧妙借助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交替,表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哈薩克族的游牧生活變遷。影片不僅展示了新疆的大美風光,流露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也反映了鄉(xiāng)村振興政策指引下新疆少數民族生活日益美好和欣欣向榮的面貌。

影片中的傳統(tǒng)與現代,并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交融的。一方面,現代文明給草原牧區(qū)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現代化并沒有完全取代傳統(tǒng),哈薩克族人民在接納現代文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保留和延續(xù)了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帳篷外停著汽車和摩托車,帳篷內人們歡快地給孩子舉行成長儀式的畫面,正是對傳統(tǒng)與現代相互融合的形象闡釋。

(摘編自《〈遠去的牧歌〉:鄉(xiāng)村振興視野下的游牧生活變遷》)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說開頭格魯凝視馬駒時的皺眉,暗示了他對馬駒難以馴服的擔憂,更隱含了他對兒子遠離草原、背離傳統(tǒng)的無奈與痛心。

B.格魯試圖用給兒子建新房這種物質的方式來留住他,讓他回歸牧場,反映出格魯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延續(xù)的執(zhí)著。

C.小說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深入剖析了格魯對兒子選擇縣城生活的憤怒與失望,以及對草原傳統(tǒng)技藝即將失傳的深深憂慮。

D.小說以草原為背景,通過獨特的場景描繪和情感描寫,展現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主題,語言質樸而富有張力。

高一語文試題_________第5頁(共10頁)

7.關于文本一中的馴馬情節(ji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兒子馴馬的成功,證明了他的馴馬才能,也暗示了年輕一代能夠輕松超越老一輩,成為草原上的新主人。

B.馴馬是串聯(lián)父子矛盾與和解的核心事件,既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深化了父子關系與代際傳承的主題。

C.文中的馬駒,從桀驁不馴到溫順的轉變,寄寓著老一輩對年輕一代在成長中的變化與成熟的深切期待。

D.畫線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馬駒被兒子馴服的過程,側面襯托出兒子馴馬技術的高超。

8.作者在文本一結尾提到格魯對縣城的印象以及那碗酥油茶的回憶,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是新時代的重大課題,請結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這種“碰撞與融合”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50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凡與敵人相攻,若雨雪不止,覘敵不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唐遣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討吳元濟。愬延吳秀琳問計,秀琳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祏不可?!睍r祏率眾割麥于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用誠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復與語諸將不悅。愬力不能獨完,乃械祏送之京師,先密表曰:“若殺祏,則無成功。"詔以祏還愬。愬見祏大喜,署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時大雪,旗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眾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計。"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盛。城旁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初,蔡人拒命,官軍凡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祏等攀城先登,眾從之,殺守門者,而留擊柝者,納其眾城中。雞鳴雪止,遂執(zhí)元濟,而淮西悉平矣。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李愬還軍文城,諸將請曰:“始公敗于朗山①而不憂,勝于吳房②而不取,冒大風甚雪而不止,孤軍深入而不懼。然卒以成功,皆眾人所不諭也,敢問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則賊輕我而不為備矣。取吳房,則其眾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軍深入,則人皆致死,戰(zhàn)自倍矣。夫視遠者不顧近,慮大者不計細,若矜小勝,恤小敗,先自撓矣,何暇立功乎!"眾皆服。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高一語文試題_________第6頁(共10頁)

【注】①朗山:是蔡州西南部的一個重要據點,李愬進攻失利后下令立即撤軍。②吳房:是蔡州西北方向七十多里處的一個重要軍鎮(zhèn),李愬攻下外城以后,故意留下子城不攻,引兵撤退。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將士爭A請殺之B愬C獨待D以客禮E時F復與語G諸將H不悅。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延,邀請,與《桃花源記》“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中的“延"意思相同。

B.完,保全,與《六國論》“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中的“完"意思相同。

C.倍,加倍,與《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不同。

D.恤,憂慮,與《答司馬諫議書》“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中的“恤"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李愬在討伐吳元濟前,請來吳秀琳詢問作戰(zhàn)計策,吳秀琳向李愬直言,如果要擊破吳元濟,非要得到李祏不可。

B.李愬為保住李祏,上密奏給皇帝,強調如果沒有李祏,討伐吳元濟之事將不能成功,皇帝下詔將李祏送還給李愬。

C.在討伐吳元濟的雪夜里,唐軍進入蔡州城,李愬命士兵擊打鵝、鴨以掩蓋唐軍聲響,并率先登上城墻,讓部隊緊隨其后。

D.李愬回到文城后,將領們對他之前敗戰(zhàn)不憂、勝戰(zhàn)不取地的做法感到困惑,李愬向將領們解釋了原因,大家都為之折服。

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旗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4分)

(2)然卒以成功,皆眾人所不諭也,敢問其故(4分)

14.李愬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奉和襲美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①

陸龜蒙

曾見凌風上赤霄,盡將華藻赴嘉招。

城連虎踞山圖麗,路入龍編②海舶遙。

江客漁歌沖白荇,野禽人語映紅蕉。

庭中必有君遷樹,莫向空臺望漢朝。

【注】①襲美:即詩人好友皮日休。南海:泛指嶺南地區(qū)。②龍編: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河內東邊。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詩題表明皮日休曾寫詩寄給遠在南海的二位同年,詩人應邀唱和,寫下此詩。

B.首聯(lián)以“曾”領起,追憶當年友人及第時的滿腔豪情與文采風流,呼應標題。

C.末句中的“漢"借指唐代,與“征蓬出漢塞”一樣都使用了以漢代唐的寫法。

D.本詩運用虛實結合手法,巧妙地表達了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言有盡而意無窮。

16.據史料,陸龜蒙并沒有到過嶺南,卻以想象描繪了“南海"的景象,其詩如“畫本”,頗有畫面感,請結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簡要賞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5小題,12分,每空1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念奴嬌·過洞庭》中,“

,

,

"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相呼應。

(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告誡唐太宗不要驕傲自滿的是“

”,用“網開一面"的典故告誡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過度狩獵的是“

”。

(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宮賦》中,作者用比喻、夸張的手法描寫阿房宮釘頭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國論》中,蘇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出諸侯割地越頻多秦國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內文言基礎(本題共5小題,10分,每題2分)

1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①則思知足以自戒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寢④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⑤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⑥刺客不行,良將猶在⑦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⑧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⑨獨夫之心,日益驕固⑩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視為止,行為遲以其無禮于晉

A.①③⑤⑧_________B.②④⑦⑩

C.⑥⑦⑧_________D.①⑤⑨

1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屬于同一類詞類活用的一項是(2分)①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②必固其根本③不念居安思危④則思知止以安人⑤以膏澤斯民⑥輦來于秦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⑧廊腰縵回⑨貌恭而不心服⑩良庖歲更刀項伯殺人,臣活之道芷陽間行

A.①⑥/②④⑤/③/⑧⑩/⑦/⑨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⑩/⑨

C.①⑤/②④/③/⑥⑧⑨⑩/⑦

D.①⑤/②⑦/④/③⑨⑩/⑥⑧

2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臣聞求木之長者

役聰明之耳目

B.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欲流之遠者___信者效其忠

D.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1.下列對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故今具道所以②今君實所以見教者③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④度義而后動

⑤冀君實或見恕也⑥是而不見可悔故也⑦何辭為⑧吾見其難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⑦⑧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⑦⑧相同

22.下列對各組句子句式類型分組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②秦人不暇自哀③趙嘗五戰(zhàn)于秦④滅六國者六國也⑤終必不蒙見察⑥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⑦所操之術多異故也⑧樹之以桑⑨何厭之有⑩吾屬今為之虜矣

A.①/②⑦⑨/④⑥⑧/③⑤⑩___B.①③⑧/②⑨/④⑥⑦/⑤⑩

C.①/②④⑨/③⑤⑧/⑥⑩/⑦___D.①③⑧/②⑤⑨/④⑥/⑦⑩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

為研究火山“暴走"全球的82歲“火山院士”劉嘉麒,至今已與火山結緣60載。曾有人問他:“這么多年,您都去過哪兒啊"這位白發(fā)老人呵呵一笑,答道:“你應該反過來問,(甲)?!笔M長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探北極、兩征南極……在近60年的工作時間里,他的足跡遍布世界七大洲、五大洋,走過5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跨越山川湖海、大漠高原,只為探尋漫漫歷史長河中隱藏在大自然深處的秘密。作為我國第一位火山研究領域的院士,他將中國新生代火山活動規(guī)律的研究提高到國際水平,率先查明了我國火山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和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在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tǒng)性、原創(chuàng)性的工作。

談起自己為研究火山“暴走"全球的經歷,劉嘉麒沒等記者先提問,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拔覀兏愕刭|的,如果一輩子看不到火山噴發(fā),也是挺遺憾的一件事兒?!眲⒓西杌貞洠鹕絿姲l(fā)現場,自己親眼見過五六次?!氨确叛婊饓延^得多"的景象,令他刻骨銘心:火紅的巖漿像潮水一樣滾滾流淌,熱浪襲人,現場測量顯示,巖漿溫度超過了1000攝氏度。

火山噴發(fā)之美,動人心魄;而火山研究,(乙)。2000年,劉嘉麒曾遠赴印度尼西亞考察喀拉喀托火山,這座著名的火山曾在1883年發(fā)生過一次巨大的噴發(fā),造成3萬多人死亡。

高一語文試題_________第9頁(共10頁)

一百多年來,它始終處于活動期。劉嘉麒和團隊成員為了近距離觀察研究這座火山,毅然決定向山頂進發(fā)。他們一路攀爬,本想攀登到噴氣冒煙的山頂觀測火山口狀態(tài),然而就在距離山頂不足200米時,意外發(fā)生了——地面突然開始震動,“這是火山噴發(fā)的前兆!”隨著劉嘉麒語調升高,記者的心也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按蠹殷@慌失措,狼狽地往山下逃,誰也顧不上誰……"所幸火山沒有馬上噴發(fā),這群科考人員才躲過了一劫。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在劉嘉麒幾十年的探險經歷中,遇上過不止一回?!靶睦黻幱皬膩頉]有過,滿世界地跑,也從來沒想過怕死,科學探險本來就是一場冒險,勇敢一點是必要的?!辈贿^,在他看來,這并不意味著要去做無謂的冒險——不僅要清楚可能存在的風險,還要知道怎么去保證自己的安全。

23、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4.請從句式、用詞和修辭三個角度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特點及表達效果。(6分)

四、作文(60分)

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旅行、研學、志愿服務等活動中的需求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去過”,而是渴望“感動過”。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明一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半期考高一語文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0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16分)

1.(2分)B【解析】A項,“可以具備與人類一樣的自主學習和輸出能力"說法錯誤,文中有限制語“在一定程度上”C項,文中有這樣的表述“而非深刻的理解或創(chuàng)造性"“目前大模型所未能觸及的領域”,這表明目前的大模型沒有這樣的能力;D項,文中表述“大模型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和發(fā)現科學知識”,是幫助科學家,而非大模型自身更好地理解和發(fā)現科學知識。

2.(2分)A【解析】并沒有“證明了人類心靈活動實質上是一套處理符號的形式系統(tǒng)”,這是認知計算主義的一種主觀認為。

3.(2分)C【解析】大語言模型缺乏“因果推理、邏輯思維”,因而對人類的倫理道德判斷和價值觀考量方面的決策還無法做到像人類一樣。

4.(4分)①傳統(tǒng)人工智能缺乏自主生成能力,是教它什么,它才會什么;②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輸出能力,能夠執(zhí)行特定的記憶任務,但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或創(chuàng)造性;③通用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定義任務、完成無限任務以及由價值驅動,能夠識別和糾正現有知識的不足,并有能力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每點1分,答對三點給滿分。)

5.(6分)①我們要堅持大規(guī)模和長周期的投入和布局,尊重市場規(guī)律,不僅需要企業(yè)自身的努力,更要發(fā)揮國家層面的引導作用;②我們要加強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理論基礎研究,實現更深層次的認知變革,進一步破解人類的思維密碼;③要主動進行技術變革,積極開拓新的應用場景“藍海”;④加快人才培養(yǎng)步伐,填補人才缺口。(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給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給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4分)

6.(2分)C【解析】C項,“憤怒與失望"錯,文本一中格魯對兒子的選擇更多的是無奈;同時,他對草原傳統(tǒng)技藝的憂慮不僅源于兒子的選擇,更是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7.(2分)A【解析】A項,“暗示了年輕一代能夠輕松超越老一輩,成為草原上的新主人”錯,兒子馴馬成功主要展示其能力以及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技藝的掌握,不能過度解讀為輕松超越老一輩并成為新主人,文中更多體現的是父子在傳統(tǒng)與現代生活選擇上的不同態(tài)度與傳承關系,而非代際超越。

8.(4分)①呼應開頭兒子去縣城的情節(jié),使文章結構完整。②通過回憶十歲進城喝酥油茶的經歷,進一步豐富了格魯的人物形象,展現他經歷的單一性和對傳統(tǒng)生活的執(zhí)著。③以格魯對縣城變化的感慨和對酥油茶香味的遺忘,暗示傳統(tǒng)與現代生活的巨大差異,引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與現代生活變遷的思考。(每點1分,答對任意三點給滿分。)

9.(6分)①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堅守與現代文明的沖擊。格魯堅守草原放牧生活,期望兒子繼承;兒子選擇離開草原,開設牧家樂,擁抱現代文明。②年輕一代的選擇與老一輩的期望之間的沖突。兒子渴望新鮮、多元生活,與格魯期望兒子留在草原的期望產生沖突。③傳統(tǒng)與現代的相互融合。兒子在牧家樂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既接納現代文明,也傳承傳統(tǒng)文化。④對傳統(tǒng)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期待并存。格魯懷念傳統(tǒng),擔憂兒子未來;兒子則通過開設牧家

樂實現夢想,同時保留與草原的聯(lián)系。(答到一點給2分,三點給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50分)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10.(3分)BEG(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解析】句意:唐朝將士都爭著請求殺掉李祏,唯有李愬以客禮款待他,經常與他交談,將領們很不高興。

11.(2分)D【解析】C項“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是違背的意思,D項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中的“恤”也是憂慮的意思。

12.(2分)C【解析】率先登上城墻讓部隊緊隨其后的不是李愬,是李祏。

13.(8分)(1)(4分)軍旗被寒風撕裂,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人人都自認為必死無疑。(“折裂"“謂”各1分,“人馬凍死者"定語后置句1分,句意1分)

(2)(4分)然而您最終因此獲得成功,這都是大家所不明白的,能否冒昧地請教其中的原因(“卒”“諭"“敢”各1分,句意1分)

14.(5分)①知人善任,重用了李祏。②出其不意,趁雪夜突襲敵人。③考慮大的方面,不計小的得失。(每點2分,答出三點得5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大凡與敵人相攻戰(zhàn),如果下雪不止,觀察到敵人沒有防備,可以偷偷派兵襲擊它,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打破。兵法說:“進攻敵人疏于戒備之時。"

唐朝廷派遣唐鄧節(jié)度使李愬討伐吳元濟。李愬請來吳秀琳問計,吳秀琳回答說:“將軍一定要擊破吳元濟,非得到李祏不可?!碑敃r,李祏帶著大家在田野里割麥,李愬派遣史用誠帶領三百名壯士埋伏在樹林中,史用誠活捉李祏帶回軍營。唐朝將士都爭著請求殺掉李祏,唯有李愬以客禮款待他,經覺與他交談,將領們很不高興。李愬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祏,于是李愬給李祏戴上刑具把他押送到京師,先秘密寫奏表說:“如果殺了李祏,就無法獲得成功。"皇帝下詔將李祏送還給李愬。李愬見李祏被送還非常高興,任命(李祏)為兵馬使,令他可以佩帶腰刀進出軍帳,才正式制定了攻破蔡州的計策。正值大雪,軍旗被寒風撕裂,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人人都自認為必死無疑。眾將校請示行軍方向,李愬說:“到蔡州取吳元濟的首級。”眾人驚懼失色,相對哭泣說:“果然中了李祏奸計。"可是眾人都敬畏李愬,沒人敢違抗。半夜時,雪更大了。城旁都是飼養(yǎng)鵝、鴨的池塘,李愬命士兵擊打鵝、鴨以掩蓋唐軍聲響。最初,從蔡州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總共有三十多年不能進攻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都不加防備。李祏等首先登上城墻,部隊緊隨其后,殺死了守衛(wèi)城門的敵兵,只留下打更人,然后開門讓唐軍全部進城。雞鳴時分,雪停了,于是唐軍活捉吳元濟,淮南西道完全被平定。

材料二:李愬返回文城駐扎,各位將領請教說:“起初,您在朗山戰(zhàn)敗了但并不發(fā)愁,在吳房取勝了但并不奪取吳房,冒著大風暴雪但并不肯停止行軍,帶著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敵境但并不畏懼。然而您最終因此獲得成功,這都是大家所不明白的,能否冒昧地請教其中的原因”李愬說:“朗山失利,敵人便輕視我們,因而不作防備了。奪取吳房,吳房的人馬便要逃奔蔡州,合力堅守,所以我將吳房留下來以便分散敵人的兵力。急風暴雪,天色昏暗,便不能夠用烽火取得聯(lián)系,敵人就不會知道我們已經到來。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敵境,

人們便都獻身效死,打起仗來自然就會加倍出力。眺望遠處的人不必顧及近處,計慮大事的人不必知悉細節(jié),倘若夸耀小小的勝利,顧惜小小的失敗,首先就把自己攪亂了,哪里還有余暇去建立功勞呢!"大家都服氣了。

15.(2分)【答案】D【解析】A項,詩題“奉和襲美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中,“奉和"表明陸龜蒙是回應皮日休(襲美)的詩作,“寄南海二同年”說明皮日休先有詩寄給南海的二位同年,陸龜蒙此為唱和之作,與選項表述一致。B項,首聯(lián)“曾見凌風上赤霄,盡將華藻赴嘉招”,以“曾”字領起,追憶當年友人如乘風直上九霄,以華美文辭赴任的豪情,既呼應詩題中“吳中言懷"的“懷”(回憶),也展現友人昔日風采,解析符合詩意。C項,“莫向空臺望漢朝"中,“漢”借指唐代,是唐詩中常見的“以漢代唐"手法,與王維“征蓬出漢塞”(以“漢塞"代指唐之邊塞)用法一致,選項分析準確。D項,全詩未體現“虛實結合”表達思念的手法。從內容看,首聯(lián)追憶往昔,中間兩聯(lián)描寫吳中與南海的風光,尾聯(lián)勸誡友人,側重對友人處境的描述與勸勉,無“虛實結合"的思念表達,選項屬于手法誤判。

(二)古代詩歌閱讀(8分)

16.(6分)【答案】①描繪了想象中嶺南城郭山海相連的壯闊全貌,刻畫了水荇、芭蕉等典型風物,層次分明;②白色水草與紅色花朵,相互映襯,色彩絢麗;③江岸漁歌與野禽人語,動靜結合,生動可感。(答到一點給2分,三點給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城連虎踞山圖麗”句寫出嶺南城郭山海相連的壯闊美麗;“路入龍編海舶遙"句寫出空間變化,嶺南地區(qū)山海遠景;“江客漁歌沖白荇”句動靜結合,有漁夫的歌,農夫的人語等動景,也有白荇、紅蕉等靜景;“野禽人語映紅蕉"句運用“白”“紅"兩種顏色描寫景物,色彩明艷動人,更具身臨其境的畫面感。

(三)名句名篇默寫(12分)

17.(12分)(1)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2)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3)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4)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5)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四)課內文言基礎(10分)

18.(2分)【答案】D【解析】①知足:古今同義,知道滿足。句意:就要懂得滿足來約束自己。②祖父:古義,祖輩父輩。今義,指父親的父親。句意:想起他們的祖輩父輩們。③然后:古義,這樣以后。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句意:這樣以后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④根本:古義,樹的根部。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基本部分。句意: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⑤下咽:古今同義,咽下,吞下。句意:那么我擔心秦國人吃飯也吃不下去了。⑥不行:古義,不動身前往,不去。今義,能力、本事欠缺;不被允許。句意:燕國的刺客不動身赴秦,趙國的良將還活著。⑦區(qū)區(qū):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句意:我不勝衷心仰慕之至。⑧縱情:古義,放縱感情。今義,盡情。句意:一旦自己的志向達成了,就放縱私欲,不可一世。⑨“驕固”,古今同義:驕縱頑固;句意:獨裁者的心,一天天變的驕橫頑固。⑩至于:古義,到。今義:連詞,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況。句意: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行為:古義,兩個詞,行,動作、

行為;為,因為。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活動。句意:目光因此而集中在那里,動作也因此而緩慢下來。無禮:古今同義,缺乏禮貌。句意:因為它(鄭國)對晉國無禮。①⑤⑨沒有古今異義。故選D。

19.(2分)【答案】C【解析】①事:名詞作動詞,做,干。句意:如果說現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②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牢固。句意:一定先使它的根牢固。③安:形容詞作名詞,安定的環(huán)境。句意: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④安: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安定。句意: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⑤膏澤:名詞作動詞,施恩惠。句意:施恩惠給人民。⑥輦:名詞作狀語,乘坐輦車。句意:乘坐輦車來到秦國。⑦鑒:動詞意動用法,以……為鑒。句意: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借鑒來吸取教訓。⑧縵:名詞作狀語,像絲帶一樣。句意:宮殿之間的走廊像綢帶一樣蜿蜒曲折。⑨貌:名詞作狀語,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敬心里卻不服氣。⑩歲:名詞作狀語,每年。句意: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次刀?;睿盒稳菰~使動用法,使……活。句意:項伯殺了人,我使項伯活了下來。道:名詞作動詞,取道。句意:選擇了通往芷陽的小路走。①⑤名詞作動詞;②④形容詞使動用法;③形容詞作名詞;⑥⑧⑨⑩名詞作狀語;⑦動詞意動用法。故選C。

20.(2分)【答案】B【解析】A.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的。B.以:連詞,表目的,來/連詞,表目的,來。C.者:語氣詞,引出原因、解釋等,可不譯/代詞,與“信"組成名詞性短語,……的人。D.而:連詞,表轉折,卻/連詞,表目的。故選B。

21.(2分)【答案】C【解析】①表原因,……的原因。句意:所以今天我詳細地說明自己。②表憑借,用來……的。句意:現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③名詞,計劃。句意: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④動詞,考慮。句意:(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⑤代詞,我。句意:希望您或許能夠寬恕我吧。⑥動詞,看見。句意:這樣就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⑦語氣助詞。句意:還告辭什么呢。⑧動詞,做,指下刀。句意:我看到它很難下刀。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故選C。

22.(2分)【答案】B【解析】①狀語后置句,“于市人之言語多”,句意: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②賓語前置句,“秦人不暇哀自”,句意: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③狀語后置句,“趙嘗于秦五戰(zhàn)”,句意: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④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⑤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⑥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⑦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⑧狀語后置句,“以桑樹之”,句意:種上桑樹。⑨賓語前置句,“有何厭”,句意:怎么會滿足呢⑩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綜上所述,①③⑧,狀語后置句;②⑨,賓語前置句;④⑥⑦,判斷句;⑤⑩,被動句。故選B。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23.(4分)甲:我沒去過哪兒

乙:卻往往驚心動魄

24.(6分)①句式上:畫線句運用了短句的句式,簡短有力,概述了劉嘉麒院士為研究火山而奔走全球的事實。

②用詞上:畫線句運用了數量詞“十、七、三、兩”和動詞“進、上、探、征"來描述劉嘉麒院士為研究火山而奔波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

③修辭上:畫線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富有節(jié)奏感,整齊有氣勢,強調了劉嘉麒院士為研究火山而不辭艱辛地奔走的精神。(答到一點給2分,三點給6分,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給分。)

四、作文(60分)

25.(60分)【寫作提示】這則材料反映了當下年輕人在參與旅行、研學、志愿服務等活動時,心態(tài)和追求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1)需求層次的提升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叭ミ^”只是滿足了最基本的經歷層面,而“感動過"則意味著年輕人在這些活動中渴望獲得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共鳴,追求一種更有質量、更有內涵的經歷,這體現了他們需求層次的提升,從簡單的行為參與轉向對內心感受和精神世界的關注。

(2)對深度體驗的追求“感動過”意味著年輕人希望在活動中全身心投入,與當地的文化、人物或自然景觀建立起深刻的聯(lián)系,獲得獨特而難忘的體驗。以旅行為例,他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地參觀景點,而是更愿意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與當地人交流互動,從而獲得心靈的觸動和啟發(fā)。在研學活動中,他們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希望通過實踐和探索,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感悟,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和價值觀。

(3)自我成長與反思的訴求能夠讓人“感動"的經歷往往具有一定的沖擊力和啟發(fā)性,有助于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價值觀和人生方向進行反思和調整。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