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 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_第1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 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_第2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 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_第3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 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_第4頁
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 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閱讀——游記人教版高三總復(fù)習(xí)

B。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一.(09年安徽)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游東山記[明]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

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dú)與余相得

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

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

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dāng)?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

密。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本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

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

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

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

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

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

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

武昌左護(hù)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

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

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踞謝過,

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

歌費(fèi)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踹趾,兩童子拈手跳躍隨其后。已而

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

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

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①處也?!?/p>

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J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J屬未暇也。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

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

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

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選自《東里集》,有刪節(jié))

[注]①丘:墳?zāi)埂?/p>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延余兩人坐延:邀請。

B.降跟謝過謝:感謝。

C.過立恭宿別過:拜訪。

D.而樂無加乎此加:超過。

【答案】B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

層級為Bo

【解析】“謝”應(yīng)該是“認(rèn)錯、道歉”的意思。

【技巧點(diǎn)撥】判斷所給文言實(shí)詞的詞義正確與否,首先熟練掌握

考綱規(guī)定的120個實(shí)詞,也可以聯(lián)系以前學(xué)過的課文,還可以根據(jù)學(xué)

過的成語。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遂掃石而坐B.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

棄甲曳兵而走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C.樂其無已乎D.遂與李及道士別

其孰能譏之乎今君與廉頗同列

【答案】C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層級為Bo

【解析】C組的兩個“其”都是副詞,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

道”、“怎么A項(xiàng)中的“而”是連詞,第一個表示承接關(guān)系,第二

個表示修飾關(guān)系。B項(xiàng)中“焉”,第一個是代詞,作賓語,相當(dāng)于“之”,

那里;第二個是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在那里。D項(xiàng)中的“與“,第

一個是介詞,和;第二個是連詞,和。

【方法總結(jié)】解答文言文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試題的方法如下:

①“近視鏡”辨詞性,前后搭配看語法。若兩句中的虛詞詞義相

同,按題干要求,仍需進(jìn)行辨析時,就要看他們之間詞性的區(qū)別了。

分析詞性和用法,主要是從前后搭配的詞語的屬性來進(jìn)行分析。這實(shí)

際上與上面的辨析詞義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思維過程,即詞義相同辨詞性,語

法功能看搭配。

②“放大鏡”辨關(guān)系,刪換替代看變化。這主要是針對一些虛詞

詞義相近又同作連詞而講的。有時候,兩個句子中的虛詞詞義相同,

且都是連詞,但根據(jù)題目的要求,仍需要進(jìn)行辨析時,就要對這個連

詞連接前后所表示的關(guān)系進(jìn)行辨析,以區(qū)別不同。需要按照“刪、換、

替”的順序做三個方面的工作:一“刪”,定連詞;二“換”,定并列

選擇;三“替”,定其他關(guān)系。

③“顯微鏡”辨語氣,前后中間看位置。漢語語法的主要表現(xiàn)手

段是語序和虛詞,而不是詞類的形態(tài)變化。要分析一個虛詞是副詞還

是助詞,要從位置上來區(qū)別,一般來說,語氣副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

的前面,而語氣助詞往往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或者在句首引起

某種語氣,抑或用在句尾強(qiáng)調(diào)某種語氣。而結(jié)構(gòu)助詞一般用在句中,

連接句子中兩個部分,起到使句法清晰的作用。在做具體題目時,要

講求辨別順序,先看大區(qū)別,再看小區(qū)別,即先考慮幾個選項(xiàng)中,哪

一組的區(qū)別最大,側(cè)重在詞義、詞性方面;哪一組的區(qū)別較小,側(cè)重

在關(guān)系、語氣方面。最后綜合而判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jǐn)慎,樂觀曠達(dá),對生死也

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

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yàn)槭聞?wù)繁忙,一直

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

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答案】C

【考點(diǎn)】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diǎn)、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

的觀點(diǎn)態(tài)度進(jìn)行分析綜合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解析】“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再

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wù)繁忙,還因?yàn)椤拔串?,立恭取讀,慟

哭;余亦泣下,遂罷二

【解題探究】對文言文整體意思的把握應(yīng)該做到八個字:”了其

大意,不求甚解。”本文為游記體散文,從其文體特點(diǎn)入手。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J各懷之而出。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3)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答案】(1)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

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一樣的聲

音。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解析】第(1)句中的關(guān)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

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懷藏、懷揣”(如“懷其璧,

從徑道亡第(2)句關(guān)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挖

孔、鉆孔”也可以)、“發(fā)出:第(3)句的關(guān)鍵詞是“揖”、“奈何”、

“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二

【知識拓展】楊士奇(1365—1444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屬

江西)人。與楊榮、楊溥并稱“三楊”,同為朝中重臣,是當(dāng)時文學(xué)

流派“臺閣體”的代表人物。朝廷詔令、奏議多出其手,文風(fēng)平正纖

徐,典雅工麗,于“三楊”中最為著稱。

《游東山記》名為游記,卻由寫人開篇,以抒情結(jié)尾。給人留下

深刻印象的并非東山一帶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態(tài):

隱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戶的豪爽,道士的憨態(tài),以及著墨不多

的無名老者,無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作者看重蔣氏父子的交往和

陶醉于東山之游,正是因?yàn)槟欠N古樸淳厚的人際往來與寧和幽遠(yuǎn)的田

野之趣。而所有這些都以一種“極平不費(fèi)力”的筆調(diào)淡淡寫來,卻叫

人回味無窮,這正是楊士奇學(xué)歐陽修散文風(fēng)格的成功之處。“東山”

在湖北武昌東面。

【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

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

都是氣度曠達(dá)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

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yuǎn)游。

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

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

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fēng)和日

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

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戲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

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

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fā)像雪一樣白,披落

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

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

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

我沒有用處?!坝谑牵覀儍扇烁髯詫г趹牙?,告辭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dāng)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

舉起酒葫蘆斟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

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人,竟是我的老

朋友武昌左護(hù)衛(wèi)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

徑直驅(qū)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

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

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

承受,躬身告饒,引得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shù)曲。立

恭也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

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fèi)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

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

立恭:“先生為何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

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

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

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

修建墳?zāi)沟牡胤?。”又指著路邊的桃樹囑咐我:“明年賞桃花時就到這

里來找我吧」

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笨墒钱?dāng)時我

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瞌然長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節(jié),

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那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如約

前往。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

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謾,邊讀邊哭,我也忍

不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想到自己往日與蔣氏父子交好深

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給送立恭。

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

二、(山東省日照市2010屆高三第一次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廣5題。

游虞山記

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

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fù)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

榜人①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

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策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

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

脈怒媒,赫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

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

越巒嶺,躋磴道,遠(yuǎn)涉椒③板。有土塔魂碣,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

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這浸一色,莫辨瀛海。

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想。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

境:齦腭摩天,嶄絕中圻,兩崖相嵌,如關(guān)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

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邊山

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

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fēng)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shù)十丈。又

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

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fēng)之來冽冽,時雨飄泊,’

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因憊而歸。自是

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曦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jīng)其下,未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

識面目,而幽邃竊究,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

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

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dú)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頂。

1、(原創(chuàng))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去:距離。

B.余已治第屐,不能阻治:治理。

c.山脈怒訴,赫石縱橫幅:裂開。

D.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識:懂得。

【參考答案】B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

層級為Bo

【解析】B項(xiàng),治:準(zhǔn)備.

【要點(diǎn)歸納】考查的文言實(shí)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關(guān)鍵是要確

定一個實(shí)詞在特定的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即看這一詞義在具體的語言

環(huán)境中是否講得通,是否合理。

2.(原創(chuàng))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

是()

A.{①辛丑秋,將之江陰②之二蟲又何知

B.{①始焉欣欣,繼焉索索②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

c.{①取徑以南,益露奇境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D.{①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②吾嘗跋而望矣

【參考答案】B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層級為Bo

【解析】A項(xiàng),①動詞,“到②代詞,“這B項(xiàng),作句中語

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C項(xiàng).①同以前以上的以,表界限,②

介詞,譯為“用、拿、D項(xiàng),①表因果,②表修飾。

【方法指導(dǎo)】做文言虛詞類題時,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

點(diǎn),“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

的方法就是將所學(xué)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

較驗(yàn)證。

3.下面的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登山所見情景的

一組是….()

①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②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③龍與神斗,

龍不勝,破其山而去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⑤齦腭摩天,

嶄絕中斷⑥水下奔如虹,頹風(fēng)逆施,倒躍而上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參考答案】C

【考點(diǎn)】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的分析綜合能力,能力層級

為C級。

【解析】①尚未登山,③是傳說。

【方法指導(dǎo)】做文言文中信息篩選類試題時,首先要認(rèn)真審題,

看清題目的具體要求,然后瀏覽六個小選項(xiàng),對不符合題目要求的直

接排除。最后看四個大的選擇項(xiàng),利用排除法,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4.(改編)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沈德潛曾經(jīng)先后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

山游覽,但由于乘船途經(jīng)虞山下,最終都沒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qū)τ斡[虞山渴

望已久,于是不顧友人的阻撓,堅(jiān)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并想游盡它,但由于

連續(xù)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D.沈德潛游覽后感到,天下勝景若未能盡覽,留有余地,反而意

味無窮;若一覽無遺,有時反而覺得興味索然。

【參考答案】D

【考點(diǎn)】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diǎn)、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

的觀點(diǎn)態(tài)度進(jìn)行分析綜合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解析】A項(xiàng),第二次是由于船夫的欺騙。B項(xiàng),友人并未阻撓。

C項(xiàng),原文是已經(jīng)下山,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解題探究】依據(jù)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xiàng)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

意其中的細(xì)微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nèi)容上的歸納不完

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qiáng)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

5.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

(2)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竊究,俱未探歷。

【參考答案】

(1)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有隱藏的海中生物,人

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2)現(xiàn)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

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過.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方法總結(jié)】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

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jìn)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shí)詞、

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shí);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

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jìn)行

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

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

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dá)習(xí)慣,比較通順、

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shí)。這兩種翻譯方法

當(dāng)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參考譯文】

虞山距離吳城僅窄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終未能成行。辛丑

年的秋天,我將要到江陰去,當(dāng)時乘船途經(jīng)虞山下,遠(yuǎn)望劍門峰直插

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陰去,船停泊在山

腳,進(jìn)入吾谷,船夫欺騙我說距離劍門還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

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張少弋、葉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

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將要下雨,兩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經(jīng)

準(zhǔn)備好竹杖和登山屐,沒什么可阻止我的。從城北出發(fā)順著城邊走六

七里.進(jìn)入破山寺,這是唐代常建題詠詩歌的地方,現(xiàn)在這里的水潭

名叫空心,是取自詩中的意思.于是從破龍澗上山,山脈突起并且裂

開,紅褐色的石頭縱橫交錯,傳說是神奇動物龍的爪子和丫角磨過的

痕跡,它們時隱時現(xiàn)。相傳龍跟神爭斗.龍不能獲勝,就沖破那座山

離去了.傳說的內(nèi)容接近荒唐,讓人迷惑.但這里有些痕跡,似乎又值

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翻越巒嶺,趕

上石徑,就可攀登到山頂.上面有眾多山石累積.成的土丘,我懷疑是

古代的墳?zāi)?,但沒有碑文記錄是誰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東凝望。

這時云的顏色非?;璋?,天地迷蒙一片,連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會,

雨下起來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們從

小路向南出發(fā),沿途不斷出現(xiàn)奇麗的景色:兩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

天,險峻的大山仿佛被從中劈開,兩邊的山崖對著張開,像那打開的

大門,又像那直立的刀刃,這就是劍門.用劍外的大劍、小劍來擬稱

它.是因?yàn)樗鼈兊耐庑蜗嘞癜?我兩腳斜著站了很久,不敢移動,但還

是不忍離開.后來,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詢問山中的名勝之地。

僧人指引說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宮和讀書臺;由西往北

面是拂水巖,水流向下奔騰如彩虹一般,大風(fēng)逆吹,水沫向上飛濺高

達(dá)幾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門,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

往大海,不時有隱藏的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聽得懂

他的話,想問路前往游玩,但這時山上陰云濃密,風(fēng)不斷刮來,非常

寒冷,天上不時有雨飄灑,打濕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難以停留片刻。

而稍停,我們就從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頓疲憊地踏上歸途.從此,春

雨接連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吳城只有百里,我兩次從山下經(jīng)過,都無法實(shí)現(xiàn)登

山的愿望?,F(xiàn)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

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過,心里很不快樂。但是世間的種種

境界中.有的一接觸就能領(lǐng)會到,而一領(lǐng)會到就走到盡頭了,開始的

時候很高興,接下來就索然無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卻一點(diǎn)也找

不到了;反而那些得來很艱難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沒有了的,卻讓人

有無窮無盡的思戀.唉!這哪里只是游山尋勝才有的呢!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廣5題。

靈壁張氏園亭記

蘇軾

道京師而東,水浮濁流,陸走黃塵,陂田蒼莽,行者倦?yún)?。凡?/p>

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

深。其中閨汴之余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英,

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

屋,有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菇

可以饋四方之賓客。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輿叩門,見張氏之子碩.碩求余文以記之。

維張氏世有顯人,自其伯父殿中君,與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靈

壁,而為此園,作蘭皋之亭以養(yǎng)其親.其后出仕于朝,名闖一時。推

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兒園

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

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jié).處者安子故而

難出,出者狙子利而忘返。于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今

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子孫之計慮者遠(yuǎn)且周,是故筑室藝園子汴、泗之

間,舟車冠蓋之沖。凡朝夕之奉,燕游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

門而出仕,則蹉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于以養(yǎng)

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

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

余為彭城二年,樂其風(fēng)土.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

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璧,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履,歲

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游,將必有日矣。

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

1、(改編)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陽:水之南

B.舟車冠蓋之沖沖:交通要道

C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循:遵守、依照

D.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退:謙退、謙遜

【參考答案】A

【考點(diǎn)】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

層級為Bo

【解析】陽應(yīng)解春為“水之北”,在文言文中“水之北山之南為

陽”

【方法點(diǎn)撥】做此類題要特別注意文言實(shí)詞的特殊用法及與現(xiàn)代

漢語的差異現(xiàn)象。具體講,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偏義復(fù)音等現(xiàn)象。

2.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

是….

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②碩求余文以記之

③華堂廈屋有吳蜀字巧④蓋其先君子之澤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

相同D.①②不同,①④不同

【參考答案】B

【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