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_第1頁
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_第2頁
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_第3頁
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_第4頁
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贈友送別類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

1.下列詩句中,不屬于贈友送別類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不舍之情的是:

A.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B.滿江紅·送李勉

C.滿江紅·懷古

D.滿江紅·送李勉

3.下列詩句中,描寫友人離別時的景象的是:

A.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思念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祝福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重逢的期待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各自奮斗的祝愿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各自保重的祝愿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9.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各自珍重的祝愿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下列詩句中,表達對友人離別后各自努力前行的祝愿之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贈友送別詩在唐代尤為盛行,許多著名詩人都有此類詩作。()

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李白的《贈汪倫》是一首描寫友人送別的詩,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4.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贈友送別詩,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描繪了友人離別的凄涼景象。(×)

5.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通過描寫草原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6.李清照的《如夢令》是一首描寫友人送別的詞,詞中“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留戀。(×)

7.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一首贈友送別詩,詩中“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展現(xiàn)了詩人豪放的情感。()

8.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通過描寫元宵節(jié)的繁華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9.文天祥的《正氣歌》是一首表達忠誠之情的詩,雖然不是贈友送別詩,但其精神內(nèi)涵與送別詩有共通之處。()

10.贈友送別詩在宋代逐漸減少,因為宋代詩人更傾向于創(chuàng)作山水田園詩和邊塞詩。(×)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請簡述贈友送別詩在古代文學中的地位和意義。

2.請舉例說明贈友送別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3.請分析贈友送別詩中常見的主題和情感表達。

4.請比較唐代和宋代贈友送別詩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的異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題)

1.論述贈友送別詩在古代文學中的藝術(shù)價值及其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2.分析贈友送別詩中如何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fā)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shù)魅力。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

1.下列哪位詩人被譽為“詩仙”?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蘇軾

2.下列哪首詩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聞名?

A.《登高》

B.《贈汪倫》

C.《送元二使安西》

D.《靜夜思》

3.下列哪位詩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

A.王之渙

B.王維

C.王昌齡

D.王之渙

4.下列哪首詞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著稱?

A.《如夢令》

B.《水調(diào)歌頭》

C.《江城子》

D.《浪淘沙》

5.下列哪首詩的結(jié)尾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著名的月亮祝福?

A.《靜夜思》

B.《水調(diào)歌頭》

C.《長恨歌》

D.《琵琶行》

6.下列哪位詩人的《登高》中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景象描寫?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蘇軾

7.下列哪首詩的作者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詞句出自?

A.《江城子·密州出獵》

B.《念奴嬌·赤壁懷古》

C.《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D.《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8.下列哪位詩人的《正氣歌》表達了對忠誠和正義的崇尚?

A.文天祥

B.辛棄疾

C.陸游

D.杜牧

9.下列哪首詩通過描寫元宵節(jié)的繁華景象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A.《青玉案·元夕》

B.《踏莎行·寒食》

C.《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D.《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10.下列哪位詩人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通過草原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

A.白居易

B.杜甫

C.李商隱

D.王之渙

試卷答案如下:

一、多項選擇題答案及解析思路:

1.C

解析思路:A、B、D均為送別詩,C為詠物詩,與題意不符。

2.B

解析思路:A、C、D均為送別詩,B為對友情的贊美,符合題意。

3.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主題的詩句。

4.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5.B

解析思路:A、C、D為送別詩中的情感表達,B為對友人的祝福。

6.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7.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8.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9.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10.A

解析思路:A為送別詩,B、C、D為其他情感表達的詩句。

二、判斷題答案及解析思路:

1.√

解析思路:贈友送別詩在唐代尤為盛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達。

2.√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了友情的深厚。

3.√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白的《贈汪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4.×

解析思路:《登高》為杜甫的作品,主要表達的是詩人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與送別無關(guān)。

5.√

解析思路:《賦得古原草送別》為白居易的作品,通過描寫草原景色表達了對友人的不舍。

6.×

解析思路:《如夢令》為李清照的作品,主要表達的是個人情感,與送別無關(guān)。

7.√

解析思路:《江城子·密州出獵》為蘇軾的作品,展現(xiàn)了詩人的豪放情懷。

8.×

解析思路:《青玉案·元夕》為辛棄疾的作品,主要描寫元宵節(jié),與送別無關(guān)。

9.√

解析思路:《正氣歌》為文天祥的作品,表達了對忠誠和正義的崇尚,具有送別詩的精神內(nèi)涵。

10.×

解析思路:贈友送別詩在宋代并未減少,而是繼續(xù)有所發(fā)展,與題意不符。

三、簡答題答案及解析思路:

1.答案:

贈友送別詩在古代文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它反映了古代社會的交往方式和人際關(guān)系,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同時,贈友送別詩也是詩歌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答案:

贈友送別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仗等。比喻手法可以增強情感的表達和意境的營造;擬人手法可以使景物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夸張手法可以突出情感的高潮和主題;對仗手法可以使詩句韻律優(yōu)美,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