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7課《愛蓮說》同步練習_第1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7課《愛蓮說》同步練習_第2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7課《愛蓮說》同步練習_第3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7課《愛蓮說》同步練習_第4頁
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7課《愛蓮說》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練習(期中期末備考復習)

第17課《愛蓮說》

(-)原文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注釋

①選自《周元公集》。周敦頤(1017T073),北宋哲學家。②蕃(fdn):多。③陶淵

明(365-427):東晉詩人。他喜愛菊花,常在詩中詠菊。④李唐:唐朝。唐朝皇帝姓

李,所以稱“李唐”。⑤予:我。⑥濯(zhu6):洗滌⑦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

指清水⑧褻(xi?):親近而不莊重。⑨鮮(xian):少⑩宜乎:當然

補充注釋

(1)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

世稱靖節(jié)先生(死后謚靖節(jié)),東晉潺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是著名的隱士。

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自李唐

來,世人甚愛牡丹?!短茋费a》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

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2)“說”在這里表示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

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稅凵徴f》就是說愛好蓮花的道理?!罢f”是古代以記

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大多是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類似

于現(xiàn)代的雜文。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

我們所說的“托物言志”?!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

“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3)水陸草木之花:之,的。(4)可愛:值得憐愛。(5)者:花。

(6)甚:很,非常。(7)自:自從。(8)獨:只,僅

僅。

1

(9)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0)出:長出。(11)淤(yd)

泥:污泥。(12)染:沾染(污穢)。(13)

妖:美麗而不端莊。(14)通:貫通;通透。

(15)直:挺立的樣子。(16)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17)不蔓(md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18)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

清雅。

(19)益:更加。(20)清:清芬。

(21)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

(22)植:樹立。(23)可:只能。(24)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

“啊”“呀”,助詞。

(25)謂:認為。(26)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

合污,就隱居避世。

(27)盛:廣。(28)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29)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

是……建筑。

(30)噫:感嘆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唉”。

(31)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32)聞:聽說。

(3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34)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眾:眾多。

(三)課文分析

1、找出作者描寫蓮花的句子。你發(fā)現(xiàn)作者筆下的蓮具備了哪些品質(zhì)?

2、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

用?

3、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4、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5、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6、作者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

質(zhì)?

7、你同意作者對菊花、牡丹的評價嗎?

8、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對這種觀點認同嗎?

9、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課堂練習

2

(-)(8分)

(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

(乙)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甲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他被后世尊稱為“”,乙文的作者是北宋

哲學家(人名)o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愛者甚善蕃:多B.不蔓不枝枝:生枝莖

C.亭亭凈稹植:種植D.陶后鮮有聞鮮:少

8.下列對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是一項是()

A.標題是詩文的眼睛:甲詩以“望”字為線索,乙文以“愛”字貫穿全文。

B.在寫作手法上,甲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乙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C.甲詩前六句由近及遠寫泰山之景,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雄心壯

志。

D.乙文作者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既強調(diào)了自己秉持的操守,又感慨志同道合者太

少。

(二)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

4.(2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菁()(2)濯清漣而不妖()

5.(2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4分)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o

(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7.(4分)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

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

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陋室銘》)

【乙】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甚愛牡丹。予獨愛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7.(4分)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有仙則名(2)談笑有涉僭

(3)不蔓不枝(4)陶后鮮有聞

8.(4分)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9.(2分)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的寫法,甲文通過為陋室作銘表明自己的抱負

和情操,乙文則通過表達自己的節(jié)操,兩文都寫得較含蓄。

4

10.(3分)《愛蓮說》中寫“菊之愛”、“牡丹之愛”有哪些作用?

(四)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3分)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漣而不近()(3)予謂菊()

9.(4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4分)文中畫波浪線句子“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

宜乎眾矣”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為什么將前文“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

改為“菊、蓮、牡丹”?

(五)閱讀下文,完成8—11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

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的0“晉陶淵明獨愛菊”,初中階段,

我們學過與“陶淵明”有關(guān)的作品有o

9、解釋加點字。

5

⑴可愛者甚菁:⑵亨亨凈植:

10、翻譯句子。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從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追求?

作業(yè)

(-)課內(nèi)精讀

1.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對于《愛蓮說》的朗讀,小渝和小州有下面的理解,請結(jié)合

語境完善。(5分)

小渝:“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可以在“蓮之”后有較長停頓,起到領(lǐng)起下文的作

用。下一段中的“予謂菊”一句也如此,你覺得應該在哪里較長停頓呢?

小州:(1)后面。

小渝:嗯!這樣朗讀能讓我們感受到句子的結(jié)構(gòu)特點。要讀好,我們還要注意“噫!”下面

要發(fā)起議論了,要讀得又重又長。

小州:對,語調(diào)也需注意。“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陳述句,僅陳述事實,讀成平調(diào);“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是⑵句,表達了(3),讀成

(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雖然是感嘆句,但是表達的是與蓮相反的情感,讀成

⑸—

2.文中主要寫的是蓮花,作者為什么還要提到菊花和牡丹呢?請分析其用意。(3分)

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出淤泥而不染”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愛蓮說》原文略

【乙】桓公放春,三月觀于野?;腹浚骸昂挝锟杀扔诰又潞??"隰朋①對口:“夫粟,

內(nèi)甲②以處,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日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

日:“苗,始其少也,峋峋③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壯也,盡盡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

④乎茲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則安,不得則危,故命之日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

(選自《管子?小問》)

【注】①隰(xf)朋:春秋時期著名的齊國大夫。②甲:甲胄。③:柔順。④由由:和悅恭順。

6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不蔓不枝()⑵宜乎眾矣()

⑶也生乎何其士也()⑷天下得之則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5

⑴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

3.下列對【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甲】文作者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自愛的高潔人格。

B.【甲】文駢散結(jié)合,以駢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C.【乙】文隰朋認為君子與粟米的相似之處在于他們都有謙遜的品德。

D【乙】文從隰朋和管仲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管仲的論述更為具體、生動,也更富有哲理。

4.【甲】文稱蓮為“花中君子”,管仲認為苗亦有君子之德。請根據(jù)兩文內(nèi)容,分別說說周

敦頤和管仲心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4分)

七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練習(期中期末備考復習)

第17課《愛蓮說》

(-)原文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

翻譯:

水里、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污染,經(jīng)

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梗)中間空,外面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

氣遠播,更加顯得清幽,筆直地潔凈地豎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卻

不可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

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與我

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人數(shù)眾多了!

(二)注釋(要求學生根據(jù)注釋嘗試翻譯)

①選自《周元公集》。周敦頤(1017-1073),北宋哲學家。②蕃(fdn):多。③陶淵

明(365-427):東晉詩人。他喜愛菊花,常在詩中詠菊。④李唐:唐朝。唐朝皇帝姓

李,所以稱“李唐”。⑤予:我。⑥濯(zhu6):洗滌⑦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

指清水⑧褻(xi?):親近而不莊重。⑨鮮(xian):少⑩宜乎:當然

補充注釋

(1)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

世稱靖節(jié)先生(死后謚靖節(jié)),東晉沼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是著名的隱士。

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自李唐

來,世人甚愛牡丹?!短茋费a》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

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2)“說”在這里表示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

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稅凵徴f》就是說愛好蓮花的道理?!罢f”是古代以記

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大多是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類似

于現(xiàn)代的雜文。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

我們所說的“托物言志”。“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

“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⑶水陸草木之花:之,的。(4)可愛:值得憐愛。⑸者:花。

⑹甚:很,非常。⑺自:自從。⑻獨:只,僅

僅。

(9)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0)出:長出。(11)淤(yu)

泥:污泥。(12)染:沾染(污穢)。(13)

妖:美麗而不端莊。(14)通:貫通;通透。

(15)直:挺立的樣子。(16)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8

(17)不蔓(md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18)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

清雅。

(19)益:更加。(20)清:清芬。

(21)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

(22)植:樹立。(23)可:只能。(24)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

“啊”“呀”,助詞。

(25)謂:認為。(26)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

合污,就隱居避世。

(27)盛:廣。(28)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29)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

是……建筑。

(30)噫:感嘆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唉”。

(31)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32)聞:聽說。

(3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34)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眾:眾多。

(三)課文分析

1、找出作者描寫蓮花的句子。你發(fā)現(xiàn)作者筆下的蓮具備了哪些品質(zhì)?

2、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

用?

3、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4、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5、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6、作者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

質(zhì)?

7、你同意作者對菊花、牡丹的評價嗎?

8、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對這種觀點認同嗎?

9、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參考示例】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來寫的潔身自好。)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從體態(tài)方面來寫的,外在美,正直)

香遠益清。(是從香氣方面來寫的,外在美,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是從風度氣質(zhì)方面來寫的,感受,莊重。是把她

作為一種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

9

2.(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

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在作者眼里,三種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義。菊花象征避世的隱士,牡丹象征以

富貴媚人,從俗從眾的人。蓮花象征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君子。

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zhì),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

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zhì),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3.(兩個“獨”字,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淵

明的生活態(tài)度。)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

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

子。)

6.點撥:“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

“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茍,豁達大度;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zhì)。

7.示例:同意,因為“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

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種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義。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

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所以他對菊花、牡丹做出這種評價。言之有理即可。

8.文章通過對蓮花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

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

不贊同: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xiàn)實,超然物外,處世態(tài)度未免有些消極。

贊同:“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十分難得。

9.“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社會

上也許會有一些污濁的現(xiàn)實,如果逃避現(xiàn)實,特立獨行,不可取,我們要做到身處污濁環(huán)

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潔身自好。但是,我們應該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出

淤泥而不染”這句話假定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他自己是純潔的,這樣就把自己與社會對立

起來了。任何人都不應該這樣想,必須意識到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多數(shù)人可能比自己更

好。

課堂練習

(-)(8分)

(甲)

10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

(乙)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甲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他被后世尊稱為“”,乙文的作者是北宋

哲學家(人名)。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愛者甚菁蕃:多B.不蔓不枝枝:生枝莖

C.亭亭凈粳植:種植D.陶后鮮有聞鮮:少

8.下列對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是一項是()

A.標題是詩文的眼睛:甲詩以“望”字為線索,乙文以“愛”字貫穿全文。

B.在寫作手法上,甲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乙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C.甲詩前六句由近及遠寫泰山之景,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雄心壯

志。

D.乙文作者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既強調(diào)了自己秉持的操守,又感慨志同道合者太

少。

【答案】上海市浦東新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5.①.詩圣②.周敦頤

6.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沒有沾染一點污穢。7.C8.C

【解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①《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五言古詩。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

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

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

11

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②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他的哲學思想對宋明理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

的奠基作用?!稅凵徴f》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高尚情操和正直人格

的追求。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

予:我。獨:只。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淤泥:河溝、池塘里積

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穢)。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C.句意:(蓮花)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植:豎立。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C.“齊魯青未了”是遠望泰山,展現(xiàn)其綿延遼闊,橫亙齊魯大地仍望不到盡頭?!霸旎?/p>

神秀,陰陽割昏曉”是近望泰山,寫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

同。“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是細望泰山,山中云氣層出不窮,詩人極力張大眼睛看

歸巢的鳥兒。所以,甲詩前六句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泰山景色的,而非由近及遠。

故選Co

【點睛】參考譯文:

(乙)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

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

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

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

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

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

喜愛,應當有很多人了。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12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2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菁()(2)濯清漣而不妖()

5.(2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4分)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O

(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o

7.(4分)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答案】

4.(1)多(2)洗滌5.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靠近去玩弄。

6.(1)出淤泥而不染(2)香遠益清

7.品德高尚的人(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分析】4.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

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

(1)句意為:值得喜愛的非常多。蕃:多。

⑵句意為: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濯:洗滌。

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回到句子的語境中,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注意關(guān)鍵詞要理解準確。重點詞有:

可:只能;褻:親近而不莊重;褻玩:玩弄;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

"啊""呀",助詞。

6.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分

析判斷寫出正確答案。結(jié)合文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知,作者用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

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磊落風范,作了有力的渲染。

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作者的意

思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

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綜上分析可知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比喻

君子不同流合污;用"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名遠揚。

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時,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原

文作答。由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

13

植"可知,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艷,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

子,由此可見作者把"蓮"比作君子,故作者心中的君子應該是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慕

名利、莊重豁達的人。綜上分析即可作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

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

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陋室銘》)

【乙】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甚愛牡丹。予獨愛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7.(4分)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有仙則名(2)談笑有涉?zhèn)?/p>

(3)不蔓不枝(4)陶后鮮有聞

8.(4分)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9.(2分)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的寫法,甲文通過為陋室作銘表明自己的抱負

和情操,乙文則通過表達自己的節(jié)操,兩文都寫得較含蓄。

10.(3分)《愛蓮說》中寫“菊之愛”、“牡丹之愛”有哪些作用?

【答案】

7.(1)聞名,出名(2)博學的人(3)生枝蔓(4)少

8.(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2)(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媚。

9.托物言志對蓮花的贊美

14

10.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zhì),同時表

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尚情操。

【解析】7.本題考查解釋重點詞語。

(1)句意為:有了神仙居住就會成為有名氣的山。名:名詞做動詞,出名,有名。

(2)句意為:談談笑笑的都是博學之人。鴻儒:博學的人。

(3)句意為:不生蔓不長枝。蔓:名詞作動詞,生枝蔓

(4)句意為: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鮮:少。

8.本題考查翻譯重點句子。

(1)重點詞語: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

奏樂的聲音;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舌L: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勞形: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形:形體、身體。

(2)重點詞語:染,沾染(污穢)。濯,洗。漣,水波。妖,艷麗。

9.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

【甲】文通過對居室環(huán)境、交往、情趣的描繪,極力描寫陋室的不陋,從而突出"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zhì)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

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疽摇课闹杏谩俺鲇倌喽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

些句子,正面贊美蓮的形象,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

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因此,兩文都用了托物言

志的手法。結(jié)合分析答題即可。

10.本題考查對襯托寫法的理解。

襯托:襯托是指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烘云

托月”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在文中要贊頌的是蓮,但他不是作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

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把蓮花的高潔從牡

丹的反襯中突現(xiàn)了出來。而對牡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示出不良

風尚之盛。菊花和蓮花雖然都不滿現(xiàn)實,但前者采取逃避態(tài)度,后者則敢于面對現(xiàn)實,在污

濁生活中保持它高潔的情操。因此,作者采用襯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從正面托蓮潔

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富貴從反面襯托蓮的質(zhì)樸、自然。通過不同角度的襯托,突出了蓮花

的高潔,彰顯了文章的主題。

【點睛】參考譯文:

【甲】山不一定要有多高,有了神仙居住就會成為有名氣的山。水不一定要有多深,有了

蛟龍潛藏就成了有靈氣的水。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

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談笑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來往往的沒有

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彈樸素的古琴,讀讀珍貴的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

15

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

么簡陋的呢?

(四)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

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

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3分)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裟()(2)濯清漣而不近()(3)予常菊()

9.(4分)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4分)文中畫波浪線句子“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

宜乎眾矣”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為什么將前文“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

改為“菊、蓮、牡丹”?

【答案】

8.沾染(污穢)艷麗認為

9.(1)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2)(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10.示例:①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

視(批判,嘲諷)。②為了突出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世風的諷刺與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解析】8.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

用法,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

(1)句意: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染:沾染(污穢)。

(2)句意:經(jīng)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妖:艷麗。

16

(3)句意:我認為菊。謂:認為。

9.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

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之,的;甚,很;蕃,多。

(2)通,貫通;直,筆直;蔓,橫生藤蔓;枝;旁生枝莖。

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第一問:“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意思是: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

樣的還有誰呢?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很多人都喜歡牡丹,喜歡蓮的人

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沾染,作者感嘆世人缺少君子之德。從這里可以看

出,作者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表達

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tài)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的鄙棄。據(jù)此理解概括即可。

第二問:解釋“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改為“菊、蓮、牡丹”的原因,由“牡丹,花

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可知,牡丹象征富貴高傲之人,蓮象征不慕名利、潔身

自好之人。將“牡丹”和“蓮”的順序交換了位置,就是為了將“牡丹”放在最后結(jié)尾,

深化主旨,表達作者對世人追名逐利、貪慕榮華的批判,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點睛】參考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

很喜歡牡丹。我則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

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

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

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于牡丹的愛,那當

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五)閱讀下文,完成8—11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

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的?!皶x陶淵明獨愛菊”,初中階段,

我們學過與“陶淵明”有關(guān)的作品有o

9、解釋加點字。

17

⑴可愛者甚菁:⑵亨亨凈植:

10、翻譯句子。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從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追求?

8、周敦頤《桃花源記》

9、(1)多(2)聳立的樣子

10、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11、作者對高潔傲岸、不慕富貴、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作業(yè)

(一)課內(nèi)精讀

1.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對于《愛蓮說》的朗讀,小渝和小州有下面的理解,請結(jié)合

語境完善。(5分)

小渝:“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可以在“蓮之”后有較長停頓,起到領(lǐng)起下文的作

用。下一段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