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名著閱讀
H考點概覽
考點01《紅樓夢》考點02《論語》
選題區(qū)域
海淀、朝陽、東城、西城、房山、豐臺、順義、石景山、平谷、延慶
(2025?海淀?一模)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共10分)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黛玉和寶玉二人站在花下,遙遙知意。黛玉便說道:“你家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他管些事,倒也
一步兒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了?!睂氂竦溃骸澳悴恢滥?。你病著時,他干了好幾件事。
這園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做筏子禁別人。最是心里有
算計的人,豈止乖而已?!摈煊竦溃骸耙@樣才好,咱們家里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
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睂氂裥Φ溃骸皯{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
咱們兩個人的?!摈煊衤犃?,轉(zhuǎn)身就往廳上尋寶釵說笑去了。
(1)請根據(jù)選文中的人物對話,概括林黛玉、賈寶玉的特點。從兩人對話中能看出賈府怎樣的發(fā)展趨勢?
請簡要說明。(4分)
(2)“三丫頭”與王熙鳳都有管理賈府的經(jīng)歷,請結合與之相關的情節(jié),談談二人才能、品性的不同。(6
分)
【答案】
(1)(4分)答案要點:
寶玉不諳世事,黛玉聰慧細膩。
黛玉提到賈府“出的多進的少”,體現(xiàn)了賈府逐漸走向衰敗的趨勢。
【評分說明】寶玉、黛玉特點各1分。賈府趨勢1分,說明1分。
(2)(6分)答案示例:
王熙鳳貪婪恣橫,賈探春公正無私。例如鳳姐用月銀放高利貸以謀取私利,而探春在處理趙國基喪葬
事宜時拒絕額外增加禮金。王熙鳳有殺伐決斷的治人之才,賈探春有興利除弊的改革之才。如協(xié)理寧國府
時,鳳姐威重令行,通過嚴格的獎懲制度使府中上下秩序井然。探春將大觀園的花草、竹林分給婆子們經(jīng)
營,既節(jié)省開支又激勵下人,實現(xiàn)開源節(jié)流。
【評分說明】兩人才能各1分,品性各1分,情節(jié)匹配各1分。
(2025?北京西城?一模)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襲人恐驚動了人被寶玉知道了,只向他搖手,不叫他說話。忙將鼎內(nèi)貯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
上。些須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嘔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隨我出來。“劉姥姥滿口答應,跟
了襲人出至小丫頭們房中。命他坐了,向他說道:“你就說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個盹兒。''劉姥姥答應知道。
又與他兩碗茶吃,方覺酒醒了,因問道:“這是那個小姐的繡房,這樣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宮里的一樣?!?/p>
襲人微微笑道:”這個么,是寶二爺?shù)呐P室。''那劉姥姥嚇的不敢作聲。襲人帶他從前面出去,見了眾人,只
說他在草地下睡著了,帶了他來的。眾人都不理會,也就罷了。
(1)劉姥姥誤闖(居所名),襲人對此事的處理體現(xiàn)出她、、的形象特點。
(2)襲人怕此事被寶玉知道,試想寶玉如果知道了此事會有怎樣的反應。請結合書中相關情節(jié)說明理由。
【答案】(1)怡紅院鎮(zhèn)定周全、寬厚、盡責
(2)示例一:我認為寶玉得知此事后會體諒劉姥姥,并不以此為意。因為寶玉雖是貴族公子,卻仁愛寬
厚、體恤他人。如妙玉要將劉姥姥用過的成窖五彩小蓋鐘茶杯扔掉,寶玉卻認為白扔了可惜,不如送給貧
苦的劉姥姥,讓她賣了度日??梢?,寶玉一向能體恤劉姥姥,理解她的難處,當然也就不會在意劉姥姥的
酒后誤入行為。
示例二:我認為寶玉得知劉姥姥進入并弄臟了他的臥室后,會很不高興。因為《紅樓夢》中寶玉對婆
子們往往比較排斥。如寶玉口渴想喝水,叫了幾聲后,幾個婆子出現(xiàn)在他面前,他卻揮手讓她們離開。劉
姥姥雖是客,但也是和婆子們一類的人,寶玉可以尊敬她,但并不意味著允許她進入自己的臥室。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能力。
①根據(jù)原文“襲人微微笑道:'這個么,是寶二爺?shù)呐P室。'”可知,劉姥姥誤闖住所是賈寶玉的住所一
一怡紅院(憐紅院)。
②和③:根據(jù)原文“襲人恐驚動了人被寶玉知道了,只向他搖手,不叫他說話”和“襲人帶他從前面
出去,見了眾人,只說他在草地下睡著了,帶了他來的”可知,襲人看見劉姥姥醉臥在賈寶玉床上,沒有
大動干戈驚動所有人,安撫劉姥姥并為其善后,表現(xiàn)的非常鎮(zhèn)定,不慌不亂,細致周到。
④根據(jù)原文“忙將鼎內(nèi)貯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須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嘔吐”和“忙悄
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隨我出來。'”可知,襲人性情一向溫和,沒有想著責怪醉酒的劉姥姥,而
是仔細檢查賈寶玉的房間,迅速處理現(xiàn)場,不忘自己作為丫鬟的職責。同時維護寶玉隱私和賈府體面,不
張揚此事。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示例一:寶玉本身是一個心地善良且充滿好奇心的人。他可能會覺得劉姥姥醉臥怡紅院是一件頗為有
趣的事情,會接納體諒劉姥姥。在《紅樓夢》中,寶玉對待下人比較寬容,例如對待茗煙偷拿東西去換錢
給他買香爐等行為,他雖有所責怪但更多的是包容。當?shù)弥獎⒗牙炎砼P之事時,他或許會笑著對襲人說:''這
劉姥姥倒也有趣,不過是一時貪杯罷了?!比缓罂赡軙闷娴叵肴タ纯磩⒗牙炎砗蟮哪樱拖袼麑Υ笥^園
里的一草一木、小動物等都充滿興趣一樣。寶玉的思想比較超脫世俗。他不看重身份地位的差異到了相當
的程度。他常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在他眼里,劉姥姥雖然是貧苦的村婦,但也有
著獨特的生活氣息。他對劉姥姥在宴席上的表現(xiàn)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一定的接納,如劉姥姥故意扮丑逗大家開心
時,寶玉并沒有厭惡,反而覺得很新鮮。
示例二:作為貴族公子,賈寶玉或?qū)Υ查奖荒吧苏慈揪茪飧械浇橐?,要求更換被褥、熏香。甚至會
不悅。寶玉雖寬厚,但仍有階級意識。賈寶玉所親近的女人,僅僅是未出嫁的一類人,而對于出嫁的女子,
尤其是年老的婆子們,則是厭惡至極。在第77回因為洗頭水,芳官與其干媽何婆子的爭吵中,寶玉便跌足
的說道:寶玉又恨道:“奇怪,奇怪!怎么這些人只一嫁了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味,就這樣混賬起來,比男
子更可殺了!”在寶玉的印象中,一切婆子都是可惡的。因為寶玉對婆子的厭惡,讓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事
件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這或許,也是襲人匆忙之間,趕來發(fā)現(xiàn)劉姥姥躺在寶玉床上,而選擇隱瞞的原因。
(2025?北京房山?一模)請閱讀《紅樓夢》選文及批注,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紅樓夢》第2回:
(賈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環(huán)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墻垣朽敗,門前有額,
題著“鴦理寺''(甲側(cè)?:誰為智者?又誰能通?一嘆。)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lián),目: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甲夾:先為寧、榮諸人當頭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甲側(cè):一部書之總批。)
《紅樓夢》第5回:
(寶玉)因向仙姑道:“敢煩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貯
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皩氂衤犃耍抢锟弦?,復央之再四。
仙姑無奈,說:“也罷,就在此司內(nèi)略隨喜隨喜罷了?!畬氂裣膊蛔詣?,抬頭看這司的匾上,乃是“浮畬可”
(甲側(cè):正文。)三字,兩邊對聯(lián)寫道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寶玉看了,便知感嘆。...
注釋:①甲側(cè):"甲”為甲戌本;“側(cè)”為側(cè)批,原抄在正文右側(cè)的批語;“夾"為夾批,原抄在正文中間
的雙行批語。
(1)《紅樓夢》中許多事物的名稱都隱含深意,可揭示作品主題,請從文中加點處任選一處,解釋其體現(xiàn)了
作品怎樣的主題。
(2)《紅樓夢》前五回中的很多對聯(lián)對后文人物命運有預言作用,請從文中畫線句任選一處,結合作品中具
體人物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示例一:“智通寺”:“智通”二字,蘊含著對智慧與通達的思考。在《紅樓夢》中,眾多
人物在名利場中追逐,如寧、榮二府的眾人,深陷于榮華富貴、權勢爭斗之中,迷失了自我,缺乏真正的
智慧與通達。
示例二:“薄命司”:“薄命司”直接點明了書中眾多女子命運多舛的主題。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無論
是貴族小姐還是丫鬟婢女,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2)示例一:選擇“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此聯(lián)預言賈府由盛轉(zhuǎn)衰的命運。如王熙鳳貪婪斂財、包攬訴訟,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
性命”。
示例二:選擇“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此聯(lián)暗示了眾多女性人物的悲劇命運。如林黛玉因多愁善感、自傷身世,最終淚盡而亡,體現(xiàn)了“自
惹”的無奈;而“為誰妍”則暗示她與寶玉的愛情無果,美麗才華終成空。
【導語】《紅樓夢》選文通過智通寺的頹敗意象與薄命司的讖語式對聯(lián),構建了“色空”與“命運”的
雙重主題框架。甲戌本批注以“誰為智者”的詰問和“總批”定位,凸顯了宗教超脫與世俗沉淪的辯證關
系。兩處對聯(lián)以“縮手/回頭”的勸世格言與“春恨/花容”的閨閣悲音,形成賈府興衰與女兒悲劇的鏡像
結構。脂批“當頭一喝”的評點方式,強化了文本預言性與批判性的交織,體現(xiàn)了曹雪芹“假語村言”下
的深層悲劇意識。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
示例一:“智通寺”:
寺名“智通”,實則是對書中人物的一種反諷。門旁對聯(lián)”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更是
直接點出了這些人物的貪婪和短視。他們在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不知滿足,直到陷入絕境才后悔莫及,
卻已為時已晚。這反映了作品對人性弱點的批判,以及對人們在世俗欲望中迷失自我的惋惜。同時,也暗
示了賈府最終衰敗的命運,眾人因不懂得適時收手、知足常樂,而走向了覆滅,體現(xiàn)了眾多人物在名利場
中追逐,缺乏真正的智慧與通達。
示例二:“薄命司”:
司內(nèi)的對聯(lián)“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進一步強調(diào)了女子們的悲劇命運。她們的青春年華、
美麗容顏在無奈與悲哀中消逝,她們的情感、理想被封建制度無情地壓抑和摧殘。例如林黛玉,她才華橫
溢、美麗動人,卻因寄人籬下,愛情無法自主,最終含恨而死;王熙鳳精明能干,卻在賈府的復雜環(huán)境中
身心交瘁,落得個悲慘結局?!氨∶尽毕笳髦饨ㄉ鐣ε缘膲浩群痛輾垼c明了書中眾多女子無法掌
控自己的命運、命運多舛的主題。
(2)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示例一:選擇“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以王熙鳳為例,這句話預言了她的命運。王熙鳳在賈府中掌握著實際的權力,她精明能干,善于權謀,
在斂財方面更是不擇手段。例如,她利用賈府的權勢包攬訴訟,收受賄賂,在鐵檻寺一事中,憑借自己的
權力插手張金哥與守備之子的婚事,致使一對有情人雙雙自盡,她卻因此坐收三千兩銀子。此外,她還放
高利貸,克扣下人的月錢,種種行為都是為了積累更多的財富和權力,可謂是“身后有余”時不知“縮手”。
然而,隨著賈府的逐漸衰敗,她所做的壞事也逐漸暴露,最終陷入了絕境。她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身體也
每況愈下,在賈府被抄家后,更是一病不起,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此時“眼前無路”才想“回頭”,卻已為
時晚矣。
示例二:選擇“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以林黛玉為例,林黛玉一生都在“春恨秋悲”中度過。她自幼喪母,寄人籬下,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她
常常自傷身世。在賈府中,她與賈寶玉的愛情真摯而深沉,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家族利益的考量,他
們的愛情無法得到認可和成全。她的“春恨秋悲”皆因自己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對身世的感傷而起,是“自惹”
的愁緒。她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和過人的才情,然而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她的“花容月貌”卻無人能真
正欣賞和珍惜。她為愛情流盡了眼淚,最終在寶玉與寶釵成婚的當晚,含恨而逝,空留下絕世的容顏和無
盡的遺憾,正應了“花容月貌為誰妍”這句預言。
(2025?北京豐臺?一模)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紅樓夢》第一回中寫此書“大旨談情”;脂評中也出現(xiàn)了“情榜”,其中“情不情”指賈寶玉,“情
情”指林黛玉。
(1)請分別解釋“情不情”和“情情”的含義,并結合原著舉例說明。
(2)《紅樓夢》中“大旨談情”的內(nèi)涵豐富,請結合原著內(nèi)容談談對“大旨談情”的理解。
【答案】(1)
(1)“情不情”:對一切具有美好屬性的有情之人、無情之人、有情之物、無情之物用情。
舉例說明示例:如劉姥姥故事中長相標致的雪夜抽柴小姑娘本來是虛構出的人物,賈寶玉素不相識,
卻擔心她凍病,追問劉姥姥她的下落。(典型情節(jié)又如提醒畫薔字的齡官避雨、為玉釧兒吹湯、為呆香菱換
石榴裙、喜出望外為平兒理妝、見到星星月亮魚和燕子都咕咕噥噥說話對黛玉一往情深等等,任舉其一說
明即可。
(2)“情情”:只對有情之人(即寶玉)、有情之物(與寶玉有關之物)用情。
舉例說明示例:如林黛玉在寶玉挨打后哭腫雙眼,前去探望,又在寶玉托晴雯送來的兩方舊帕上看出對
方的心意,珍重地在帕子上寫下三首題帕詩。(典型情節(jié)可以舉黛玉與寶玉的諸多愛情情節(jié),如共讀西廂、因
被寶玉的丫頭拒之門外而自傷自憐寫葬花吟、剪香囊事件、金麒麟事件,任舉其一說明即可。)
(2)①《紅樓夢》描寫了諸多人與人之間的情,如親情、友情、愛情。此即是大旨談情。
②通過故事的展開,作者對于“情”的本質(zhì)進行了闡釋,即自然、真純、美好。作者通過對“有情之
世界”的構建,展示了情的可貴。
③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生活軌跡,其對黛玉知己之情的堅持,及對具有美好屬性的人或物的呵護、體貼、
尊重,展示了情是人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經(jīng)典名著之理解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1)“情不情”:
含義:“情不情”指的是對一切具有美好屬性的有情之人、無情之人、有情之物、無情之物都能付出情
感。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種廣泛的、無差別的情感投注,體現(xiàn)了賈寶玉情感的豐富性和超越性,他不受世俗觀
念的束縛,能以平等、尊重和關愛的態(tài)度對待世間萬物。
舉例:以劉姥姥故事中的情節(jié)為例,雪夜抽柴的小姑娘本是虛構人物,與賈寶玉素不相識,但寶玉卻
因她的遭遇而擔心她凍病,還追問劉姥姥她的下落。這一情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寶玉的“情不情”。他并不因為小
姑娘是虛構的、與自己毫無實際關聯(lián)就漠視不管,而是憑借著自己善良的天性和豐富的情感,對一個虛構
的人物也能產(chǎn)生真切的關懷之情。又如他提醒畫薔字的齡官避雨,這也是“情不情”的體現(xiàn)。齡官與寶玉
并非親密之人,且當時寶玉自己也在淋雨,但他卻能先顧及到齡官,關心她是否會被雨淋濕,這種對他人
的體貼和關懷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范疇,是對“情不情”的生動詮釋。
(2)“情情”:
含義:“情情”指只對有情之人(即寶玉)、有情之物(與寶玉有關之物)用情,突出了林黛玉情感的
專一性和指向性。林黛玉的情感世界主要圍繞著賈寶玉展開,她將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傾注在了寶玉身上,
對于與寶玉相關的事物也格外在意,體現(xiàn)出她情感的細膩和深沉。
舉例:以寶玉挨打后黛玉的表現(xiàn)為例,黛玉哭腫雙眼前去探望,這一行為直接體現(xiàn)了她對寶玉的心疼
和關切,她的情感完全系于寶玉身上,寶玉的傷痛就是她的傷痛。而她在寶玉托晴雯送來的兩方舊帕上看
出對方的心意,并珍重地寫下三首題帕詩,更是表明了她對寶玉情感的回應和珍視。舊帕本身是與寶玉相
關的物品,黛玉通過在上面寫詩,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其上,賦予了舊帕特殊的情感意義,這是她“情情”
的典型表現(xiàn)。又如共讀西廂時,黛玉與寶玉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文學世界中,她從書中的詞句聯(lián)想到自己與
寶玉的感情,這種對與寶玉共同經(jīng)歷的珍視,也是“情情”的體現(xiàn)。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的內(nèi)容、主旨、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
①描寫諸多人與人之間的情:《紅樓夢》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
的情感。例如親情方面,有賈母對子孫們的疼愛,雖然這種疼愛帶有封建家庭的特點,但其中也蘊含著真
摯的情感;賈政對寶玉的嚴厲管教,背后其實也隱藏著望子成龍的父愛。友情方面,寶玉與秦鐘、柳湘蓮
等人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中,彼此之間的友情顯
得尤為珍貴。愛情方面,寶黛之間的愛情是全書的核心線索之一,他們的愛情真摯而純粹,超越了世俗的
利益考量;此外,還有賈璉與王熙鳳之間復雜的夫妻之情,既有利益的糾葛,也有曾經(jīng)的夫妻情深。通過
對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描寫,展現(xiàn)了人性中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這是“大旨談
情”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②闡釋“情”的本質(zhì):作者通過書中眾多人物和情節(jié),展現(xiàn)了“情”的自然、真純、美好本質(zhì)。在
賈府這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中,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自然而發(fā)的,他們沒有受到封建禮教的過多束縛,憑借著內(nèi)
心的感受相互吸引、相互理解,這種情感是純粹而真實的,不摻雜任何功利的因素。又如香菱學詩,她對
詩歌的熱愛和追求是出于內(nèi)心的真純之情,她不顧自己的身份和處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詩的過程中,這
種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熱愛體現(xiàn)了“情”的美好屬性。作者通過這些情節(jié),構建了一個“有情之世界”,在
這個世界里,“情”是一種寶貴的品質(zhì),它能夠讓人超越世俗的煩惱和束縛,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義,從
而展示了“情”的可貴之處。
③通過賈寶玉展示“情”的重要性:賈寶玉是《紅樓夢》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生活軌跡貫穿全書。
他對黛玉的知己之情是堅定不移的,他們在思想上相互理解、相互認同,這種情感超越了一般的男女之情,
是一種靈魂上的契合。同時,寶玉對身邊具有美好屬性的人或物都能給予呵護、體貼和尊重。他關心身邊
的丫鬟們,尊重她們的個性和選擇,不像其他封建貴族那樣把丫鬟當作奴隸看待;他對自然界的萬物也充
滿了關愛,見到星星月亮、魚和燕子都咕咕噥噥說話,這種對萬物的深情體現(xiàn)了他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
通過賈寶玉的這些行為和情感表現(xiàn),作者展示了“情”是人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它是人性的重要體現(xiàn),
能夠讓人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善良和純真,使生命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考點分
(2025?北京東城?一模)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①子曰:“君子不器?!保ā墩撜Z?為政》)
②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蹦浚骸昂纹饕玻俊蹦浚骸昂鳝I⑴也?!保ā墩撜Z?公冶長》)
③(季康子)日:“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日:“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
④子貢方⑵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保ā墩撜Z?憲問》)
⑤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
語?衛(wèi)靈公》)
⑥不為人之所器者而后能器人,為人之所器而器人,則非人之所宜。(陳祥道《論語全解》)
注釋:【1】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尊貴器皿。[2】方:議論批評。
(1)解釋材料⑤中畫線句的意思,并依據(jù)本則材料內(nèi)容說明其作用。
(2)孔子評價子貢是“瑚璉之器”。對此,朱熹認為“子貢雖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貴者”;陳祥道認為“為人之
所器而器人,則非人之所宜”。請從朱、陳二人的解讀中任選一種,結合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內(nèi)容,簡要分析
其合理性。
【答案】(1)材料⑤中的畫線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為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讓
工具鋒利。這里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此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是回答子貢關于如何實踐“仁”的問題??鬃油ㄟ^這一比喻,強調(diào)了實踐“仁”
之前,需要先完善自己,選擇正確的道路和方法,即“利其器”。這里的“器”可以理解為實現(xiàn)“仁”所需
的道德品質(zhì)和知識技能??鬃咏璐私虒ё迂暎谒诘膰沂谭钯t能的大夫,結交仁德的士人,以此來
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從而更好地實踐“仁”。
(2)示例一:贊同朱熹的解讀。
朱熹認為子貢雖未達到“不器”的境界,即雖非全才,但已是尊貴且重要的“器二瑚璉作為古代祭祀
時盛放糧食的尊貴器皿,其專用性和尊貴性不言而喻??鬃訉⒆迂暠茸骱鳝I,正是肯定了子貢在某一領域
(如言辭、外交等)的杰出才能和重要地位。朱熹的解說將子貢的才能與品德相結合,認為他雖非全才,
但在某一領域有著杰出的貢獻和尊貴的地位。這一評價既符合孔子的原意,也符合子貢在歷史上的實際表
現(xiàn)。因此,朱熹的解說具有合理性。
示例二:贊同陳祥道的解讀。
陳祥道認為“為人之所器而器人,則非人之所宜”,這一解讀有其合理性??鬃釉u價子貢為“瑚璉之器”,
說明子貢在某些方面有很高的價值,但并未達到“不器”的境界。結合材料來看,子貢雖然才能出眾,適
合從政,但也有不足之處,需要謙遜不自滿。陳祥道的觀點強調(diào)了不應因為被人所器重而盲目器重他人,
這符合孔子所倡導的“仁”和“賢”的標準。因此,陳祥道的解讀強調(diào)了品德和能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僅
僅看重他人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經(jīng)典名著人物詞語含義的能力,并對其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字面意思: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須先磨利他的工具。引申義:要
做好一件事,必須先做好準備工作。在文中的具體含義:要實現(xiàn)“仁”的境界,必須先完善自身修養(yǎng)。
在材料中的具體作用:回答子貢關于如何實踐“仁”的問題。用比喻的方式說明實踐“仁”需要先做
好準備工作,即在所在國家侍奉賢能的大夫,結交仁德的士人。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概括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1)理解''瑚璉之器”的比喻。瑚璉:古代祭祀時盛放糧食的貴重禮器,比喻義指子貢是貴重的人才
O
(2)理解題干的多個觀點。
孔子評價:孔子將子貢比作“瑚璉”,即貴重而有價值的器皿,說明子貢在某些方面有很高的價值。
朱熹觀點:朱熹認為,子貢雖然未達到“不器”的境界(即不限于一才一藝,而是具備多方面的才能
和品德),但也是貴重之器。
陳祥道觀點:陳祥道認為,如果因為被人所器重而去器重他人,則不符合人的本性。他強調(diào)的是,不
應僅僅因為外界的評價或器重而失去自我判斷,去盲目器重他人。
(3)結合材料分析:
材料①中“君子不器”指出君子應有廣泛的才能和品德,不應局限于某一特定角色。
材料②中子貢被比作“瑚璉”,說明他在孔子心中有很高的價值,但并未說明他已達到“不器”的境界。
材料③中子貢被問及是否適合從政,孔子認為他通達,適合從政,這進一步證明了子貢的才能,但并
未說明他無所不能。
材料④中子貢批評他人,孔子提醒他謙遜,不要自滿,這暗示了子貢也有不足之處。
材料⑤中孔子強調(diào)“利其器”和結交賢者、仁者的重要性,這與陳祥道的觀點相呼應,即不應僅僅因
為被人器重而失去自我判斷。
示例一:從材料中能看出,朱熹認為“子貢雖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貴者”即子貢還未達到“不器”
的境界,但已經(jīng)是貴重的人才(“器之貴者”)。這是對子貢才能和價值的肯定,但同時也指出他尚未達到“不
器”的境界。朱熹的解讀與孔子的評價是一致的。根據(jù)原文材料③“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說明子貢
通達事理,具備從政才能。材料⑤子貢主動請教如何實踐“仁”顯示其追求道德修養(yǎng)。材料②孔子直接評
價子貢為“瑚璉之器”,印證其貴重的人才地位。朱熹既肯定子貢的才能(“瑚璉之器”),又指出其不足(未
達“不器”),符合孔子對子貢既贊賞又期待的態(tài)度,與多則材料內(nèi)容相呼應。
示例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貢不僅才智過人,而且品德高尚。如材料③中子貢被問及是否可以從
政時,孔子回答“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表明子貢通達事理,從政沒有問題。這體現(xiàn)了子貢的才能。
同時,材料⑤中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實踐“仁”,也顯示出他對道德的追求。因此,朱熹認為子貢是尊貴之
器,既符合其才能,也符合其品德。
參考譯文:
①孔子說:“君子不應像器具那樣(只有單一用途)?!?/p>
②子貢問:“我怎么樣?”孔子說:“你是一件器具?!眴枺?'什么器具?”答:“是瑚璉(宗廟貴重禮器)?!?/p>
③季康子問:“子貢可以從政嗎?”孔子說:“子貢通達事理,從政有什么困難?”
④子貢議論他人??鬃诱f:“賜(子貢)已經(jīng)很賢德了嗎?我可沒這閑工夫。”
⑤子貢問如何踐行仁??鬃诱f:“工匠想做好工作,必先磨利工具。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賢能的大夫,
結交有仁德的士人。”
⑥只有不被他人定義為“器具”的人才能正確評價他人;若自身被當作“器具”卻去評價他人,則不
合常理。
(2025?北京朝陽?一模)[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p>
(《八伶》)
②子貢欲去告朔之飾羊四。子日:“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p>
(《八價》)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伶》)
④子日:“麻冕,禮也;今也純⑵,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印,泰[4]也。雖違眾,吾從
下。”
(《子罕》)
注釋:[1]館羊:諸侯告朔之禮用羊祭。魯哀公時此禮已廢,飩羊的形式仍保留。[2]純:指用黑絲制
成的禮帽。純冕制作工序比麻冕簡單。[3]拜乎上:只在堂上行禮。臣子面見君主時,應該先在堂下行禮,
然后再到堂上行禮。[4]泰:驕慢。
(1)①②分別表現(xiàn)了孔子對“禮”怎樣的主張?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說明。
(2)①②中孔子對“禮”的主張是否矛盾?請依據(jù)上述材料,簡要解釋。
【答案】(1)①主張禮的根本在于內(nèi)在情感而非外在形式??鬃诱J為,禮儀應重真誠而非奢華,喪事應
重哀戚而非周全。
②主張保留禮的形式以維護其象征意義。子貢想廢除已無實質(zhì)的“飾羊”儀式,孔子卻堅持保留,認
為形式的存在能維系禮的傳統(tǒng),避免禮的徹底消亡。
(2)不矛盾。
①句強調(diào)禮的實踐中本質(zhì)的側(cè)重,②句強調(diào)禮的精神內(nèi)涵的堅守,二者側(cè)重點不同,但都是圍繞禮展
開,并不矛盾,都體現(xiàn)了孔子對禮的深刻理解和重視。
【導語】這篇文章通過《論語》中的四則語錄,展現(xiàn)了孔子對“禮”的深刻見解??鬃訌娬{(diào)禮的本質(zhì)
不在于形式上的奢華或繁瑣,而在于內(nèi)在的真誠與節(jié)儉。他主張禮應體現(xiàn)仁德,而非空洞的儀式。文中既
有對禮的簡樸追求,也有對傳統(tǒng)禮制的堅守,體現(xiàn)了孔子在禮制改革中的靈活性與原則性。整體上,孔子
對禮的態(tài)度既尊重傳統(tǒng),又注重實質(zhì),反映了其“禮以載道”的思想核心。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第①則中,林放詢問禮的根本,孔子認為“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這表明孔子
主張在禮的踐行方面,與奢侈地去施行禮相比,寧可選擇節(jié)儉;在喪禮中,與其追求儀式的完備周全(“易”),
寧可內(nèi)心懷有真正的哀傷之情。他更看重禮背后的情感和本質(zhì),而非外在形式的奢華。
第②則里,子貢想要廢除告朔之禮中飾羊的形式,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體現(xiàn)了孔子認為即
使告朔之禮在當時已荒廢,僅剩下飾羊的形式,但這一形式依然是禮的象征,不可隨意廢除。他重視禮的
形式,認為形式對于維護禮的存在和傳承有著重要意義,不能因為對羊的愛惜等原因就輕易去除這一形式,
強調(diào)要尊重和保留禮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以維護禮的完整性和延續(xù)性。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探究文章的思想觀點的能力。
孔子在①②中對“禮”的主張并不矛盾。
在①中,林放問禮之本,孔子認為“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這里強調(diào)的是在禮
的具體實踐中,當面對形式上的奢華與節(jié)儉、喪禮中儀式完備與內(nèi)心哀傷的選擇時,更應注重節(jié)儉和內(nèi)心
的真實情感,是對禮的本質(zhì)的一種思考,突出禮不應只注重外在形式的奢華和完備。
在②中,子貢欲去告朔之飾羊,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此時告朔之禮已廢,僅存飾羊形式,
孔子并非執(zhí)著于這只羊,而是看重告朔之禮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nèi)涵,他認為即使形式上有所簡化或
改變,但禮的精神不能丟棄。二者側(cè)重點不同,但都是圍繞禮展開,是對“禮”不同層面的理解,并不矛
盾,都體現(xiàn)了孔子對禮的深刻理解和重視。
參考譯文:
①林放問禮的根本是什么??鬃诱f:“這問題意義重大呀!就一般禮儀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jié)儉;就
喪禮來說,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nèi)心真正哀傷?!?/p>
②子貢想要去掉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那只活羊。孔子說:“賜(子貢的字)?。∧銗巯侵谎?,我卻愛
惜那禮
③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拿禮怎么辦(即他又怎么能實行禮)?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
心,拿樂又怎么辦(即他又怎么能運用樂)?”
④孔子說:“戴麻布制成的禮帽,是符合禮的;現(xiàn)在戴用黑絲制成的禮帽,比較節(jié)儉,我贊同大家的做
法(也戴黑絲禮帽)。臣見君,先在堂下磕頭,然后再到堂上磕頭,這是符合禮的;現(xiàn)在人們都只在堂上磕
頭,這是驕慢的表現(xiàn)。雖然違背眾人的做法,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磕頭
(2025?北京石景山?一模)[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子游⑴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⑦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
聞之,日:“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卬
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論語?子張》)
②蓋子游但言門人雖知灑掃之本,不即舉《大學》之本以教之;子夏則言教之當有序。子游未嘗譏子
夏教灑掃之非,而子夏亦未嘗言不教以《大學》也。……蓋《大學》行之之目有八,而誠意正心為本。誠
意正心固非小子所可進,此即是先就事上令知其所當然而為之,未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讀四書叢說》)
③言大道與小道殊異,譬如草木,異類區(qū)別,學者當以次,不可一往學,致生厭倦也。唯圣人有始有
終,學能不倦,故可先學大道耳。
(《論語注疏》)
④自灑掃應對上,便可到圣人事。
(《論語集注》)
注釋:【1】子游:姓言名偃。【2】抑:不過,可是?!?】誣:歪曲。
(1)根據(jù)材料②,解釋材料①中“本”“末”的意思。
(2)根據(jù)四則材料,概括子游與子夏各自秉持怎樣的教育理念。
(3)對于子游的教育理念,你是否認同?聯(lián)系實際談談觀點和理由。
【答案】(1)(1)本:正心誠意等立德修身之事。
(2)末:灑掃應對進退等日常行為規(guī)范。
(2)(1)子游認為立德修身是教育的根本,不能只關注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
(2)子夏認為教育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重視實踐養(yǎng)成。
(3)示例:(1)我部分認同子游的教育理念,但也認為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子游認為只關注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是舍本逐末,教育應當以“立德修身”為根本。“立德修身”
固然重要,但“灑掃應對進退”等基礎實踐是教育的起點。在現(xiàn)代教育中,學生不僅需要動手實驗,還需
要理解科學原理;我們既要重視基礎實踐,也要注重理論知識等教育。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應把目
光直接放在高深艱難的知識上。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含義的能力。
(1)文中有“舉《大學》之本以教之”“誠意正心為本”,可知“本”為“正心誠意等立德修身之事”。
(2)文中有“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門人雖知灑掃之末”,可知“末”為“灑掃應對進
退等日常行為規(guī)范”。
(2)本題考查學生整體把握內(nèi)容、主旨或觀點的能力。
(1)結合“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游但言門人雖知灑掃之末,不即舉《大學》之本以教之”
可知,子游認為立德修身是教育的根本,不能只關注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
(2)結合“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子夏則言教之當有序”可知,
子夏認為教育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重視實踐養(yǎng)成。
(3)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
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認同,可反對,或者部分認同,言之成理即可。
部分認同最具辯證特點,是最佳之選。
(1)子游認為立德修身是教育的根本,不能只關注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否則有舍本逐末之嫌,這是
把“立德修身”與“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割裂看待,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2)“立德修身”確實重要,是成人的根本,但“灑掃應對進退”等基礎實踐是教育的起點。這種理
念在實際教育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初學者來說,掌握基本技能和禮儀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例如,在
現(xiàn)代教育中,學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讀寫算能力,才能進一步學習更復雜的知識。學生不僅需要動手實
驗,還需要理解科學原理;所以我們既要重視基礎實踐,也要注重立德修身的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應
該從基礎的小道開始,逐步深入到大道。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而不應
把目光直接放在高深艱難的知識上。
參考譯文:
①子游說:“子夏的學生們,做灑水掃地、接待客人、趨進走退一類的事,是可以的,不過這些只是細
枝末節(jié)的事。根本的學問卻沒有學到,這怎么行呢?”子夏聽到這話,說:“咳!言游說錯了!君子的學問,
哪些先傳授、哪些后傳授,就好比草木一樣,是區(qū)分為各種類別的。君子的學問,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
終地循序漸進,大概只有圣人吧!”
②子游認為,門人雖然知道灑掃應對等“末”事,但并沒有及時教授他們《大學》中的根本道理;而
子夏則強調(diào)教育應當有序進行。子游并沒有批評子夏教授灑掃應對的做法是錯誤的,子夏也沒有表示不教
授《大學》的內(nèi)容?!洞髮W》中提到的實踐條目有八項,其中誠意正心是根本。誠意正心固然不是初
學者能夠立即掌握的,因此子夏主張先從具體的事情上讓學生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暫時還不需要讓他們理
解其中的深層道理。
③大道與小道有很大的區(qū)別,就像草木有不同的種類一樣。學習者應該循序漸進地學習,不能一開始
就追求高深的大道,否則可能會感到厭倦。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始終如一,既能夠掌握大道,又不會因此而
感到厭倦。只有圣人能夠有始有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不倦的態(tài)度。所以他們有能力首先學習和掌握
大道。
④從打掃衛(wèi)生、待人接物的日常小事做起,最終也能達到像圣人一樣極高的修養(yǎng)境界。
(2025?北京順義?一模)閱讀下面五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共10分)
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②子貢問目:“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
靈公》)
③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保ā墩?/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主題活動總結
- 七夕節(jié)商場活動策劃方案(14篇)
- 年產(chǎn)20萬噸氟化系列產(chǎn)品生產(chǎn)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28篇)
- 工廠建設項目投資與融資策略解析
- 知識管理部價值分析:驅(qū)動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核心引擎
- 廣東省四會中學廣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含解析
- 地理教學過程設計
- 南通大學《列車調(diào)度指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設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水務公司筆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三二模生物試卷(含答案)
- 2025屆浙江省學軍、鎮(zhèn)海等名校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2025-2030功能性飲料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致敬英雄張富清
- 2025江蘇無錫宜興市國資本投資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二模)濟寧市2025年4月高三高考模擬考試政治試卷(含答案)
- 銀行市場營銷戰(zhàn)略試題及答案2025年總結
- 韋氏測試題及答案
- 2025怎樣正確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答案3份)
- 國家開放大學《工具書與文獻檢索》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及作業(yè)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