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_第1頁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_第2頁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_第3頁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_第4頁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五醫(yī)案

五、醫(yī)案

(一)虛勞喘嗽門

1.虛勞證陽亢陰虧

屬性:天津張媼,年九十二歲,得上焦煩熱病。

病因平素身體康強(qiáng),所稟元陽獨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陰分浸衰,陽分偏盛,

胸間恒覺煩熱,延醫(yī)服藥多用滋陰之品始愈。迨至年過九旬,陰愈衰而陽愈亢,仲春陽

氣發(fā)生煩熱,舊病反復(fù)甚劇。

證候胸中煩熱異常,劇時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當(dāng)戶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氣。有

時,覺心為熱迫怔忡不寧。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藥始通。其脈左右皆弦硬,間

現(xiàn)結(jié)脈,至數(shù)如常。診斷證脈細(xì)參,純系陽分偏盛陰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實

賴元陽充足。此時陽雖偏盛,當(dāng)大滋真陰以潛其陽,實不可以苦寒瀉之。至脈有結(jié)象,

高年者雖在所不忌,而究系氣分有不足之處,宜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而少加補(bǔ)氣之品

以調(diào)其脈。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玄參(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生懷地黃(八

錢)天冬(八錢)甘草(二錢)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五錢)野臺參(三錢)

赭石(六錢軋細(xì))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共煎三大盅,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溫

飲下。

方解方中之義,重用涼潤之品以滋真陰,少用野臺參三錢以調(diào)其脈。猶恐參性溫升不

宜于上焦之煩熱,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證原艱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氣以通

大便也。用雞內(nèi)金者,欲其助胃氣以運化藥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緩脈象之弦硬,且

以調(diào)和諸涼藥之性也。效果每日服藥一劑至三劑,煩熱大減,脈已不結(jié),且較前柔和。

遂將方中玄參、生地黃皆改用六錢,又加龍眼肉五錢,連服五劑,諸病皆愈。

(-)虛勞喘嗽門

2.虛勞兼勞碌過度

屬性:天津?qū)幨蠇D,年近四旬,素病虛勞,偶因勞碌過甚益增劇。

病因處境不順,家務(wù)勞心,飲食減少,浸成虛勞,已病倒臥懶起床矣。又因訟事,強(qiáng)

令公堂對質(zhì),勞苦半日,歸家病大加劇。

證候臥床閉目,昏昏似睡,呼之眼微開不發(fā)言語,有若能言而甚懶于言者。其面色似

有浮熱,體溫38?8"C,問其心中發(fā)熱乎?覺怔忡乎?皆頷之。其左脈浮而弦硬,右脈浮

而孔,皆不任重按,一息六至。兩日之間,惟少飲米湯,大便數(shù)日未行,小便亦甚短

少。診斷即其脈之左弦右禮,且又浮數(shù)無根,知系氣血虧極有陰陽不相維系之象。是以

陽氣上浮而面熱,陽氣外越而身熱,此乃虛勞中極危險之證也。所幸氣息似稍促而不至

于喘,雖有咳嗽亦不甚劇,知尤可治。斯當(dāng)培養(yǎng)其氣血,更以收斂氣血之藥佐之,俾其

陰陽互相維系,即可安然無虞矣。

處方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八錢)凈萸肉(八錢)生龍骨(八錢搗碎)大甘

枸杞(六錢)甘草(二錢)生懷地黃(六錢)玄參(五錢)沙參(五錢)生赭石

(五錢軋細(xì))生杭芍(四錢)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飲下。

復(fù)診將藥連服三劑,已能言語,可進(jìn)飲食,浮越之熱已斂,體溫度下降至37.6℃,心

中已不發(fā)熱,有時微覺怔忡,大便通下一次,小便亦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凈萸肉(六錢)生懷地

黃(五錢)甘草(二錢)玄參(五錢)沙參(五錢)生赭石(四錢軋細(xì))生杭芍

(三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1

方解方中加雞內(nèi)金者,因虛勞之證,脈絡(luò)多瘀,《金匱》所謂血痹虛勞也。用雞內(nèi)金

以化其血痹,虛勞可以除根,且與臺參并用,又能運化參之補(bǔ)力不使作脹滿也。效果

將藥連服四劑,新得之病全愈,其素日虛勞未能盡愈。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xì)末

煮粥,少加白糖當(dāng)點心服之。每服時送服生雞內(nèi)金細(xì)末少許以善其后。

(-)虛勞喘嗽門

3.肺勞咳嗽由于伏氣化熱所傷證

屬性:沈陽高XX,三十二歲。因伏氣化熱傷肺,致成肺勞咳嗽證。

病因臘底感受寒涼,未即成病,而從此身不見汗。繼則心中漸覺發(fā)熱,至仲春其熱加

甚,飲食懶進(jìn),發(fā)生咳嗽,浸成肺勞病。

證候其咳嗽晝輕夜重,時或咳而兼喘,身體羸弱,筋骨酸疼,精神時昏憒,腹中覺饑

而飲食恒不欲下咽。從前惟心中發(fā)熱,今則日時身恒覺熱。大便燥,小便短赤,脈左右

皆弦長,右部重按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此病之原因,實由伏氣化熱久留不去。不但傷肺而兼?zhèn)爸T臟腑也。按此證自

述,因臘底受寒,若當(dāng)時即病,則為傷寒矣。乃因所受之寒甚輕,不能即病,惟伏于半

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流通,是以從此身不見汗,而心漸發(fā)熱。迨時至

仲春,陽氣萌動,原當(dāng)隨春陽而化熱以成溫?。ā秲?nèi)經(jīng)》謂“冬傷于寒,春必病

溫”),乃其所化之熱又非如溫病之大熱暴發(fā)能自里達(dá)表,而惟緣三焦脂膜散漫于諸臟

腑,是以胃受其熱而懶于飲食,心受其熱而精神昏憒,腎受其熱而陰虛潮熱,肝受其熱而

筋骨酸疼,至肺受其熱而咳嗽吐痰,則又其顯然者也。治此證者,當(dāng)以清其伏氣之熱為

主,而以滋養(yǎng)津液藥輔之。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碎)黨參(三錢)天花粉(八錢)

玄參(八錢)生杭芍(五錢)甘草(錢半)連翹(三錢)滑石(三錢)鮮茅根(三

錢)射干(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共煎湯一大盅半,分兩次溫服。若無鮮茅根,可以鮮

蘆根代之。

方解方中之義,用石膏以清伏氣之熱,而助之以連翹、茅根,其熱可由毛孔透出;更

輔之以滑石、杭芍,其熱可由水道瀉出;加花粉、玄參者,因石膏但能清實熱,而花

粉、玄參兼能清虛熱也;用射干、遠(yuǎn)志者,因石膏能清肺寧嗽,而佐以射干、遠(yuǎn)志,更能

利痰定喘也;用甘草者,所以緩諸涼藥之下趨,不欲其寒涼侵下焦也;至加黨參者,實仿

白虎加人參湯之義,因身體虛弱者,必石膏與人參并用,始能逐久匿之熱邪外出也。

復(fù)診將藥連服四劑,熱退三分之二,咳嗽吐痰亦愈強(qiáng)半,飲食加多,脈象亦見緩和。

知其伏氣之熱已消,所余者惟陰虛之熱也,當(dāng)再投以育陰之方,俾多服數(shù)劑自能全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玄參(五錢)生懷地黃(五錢)沙參

(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川貝母(二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

甘草(錢半)共煎湯-大盅溫服。方中加雞內(nèi)金者,不但欲其助胃消食,兼欲借之以化

諸藥之滯泥也。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病遂全愈。而夜間猶偶有咳嗽之時,俾停服湯藥,

日用生懷山藥細(xì)木煮作粥,調(diào)以白糖當(dāng)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一)虛勞喘嗽門

4.虛勞咳嗽兼外感實熱證

屬性:撫順一童,九歲,因有外感實熱久留不去,變?yōu)樘搫诳人宰C。

病因從前曾受外感,熱入陽明。醫(yī)者純用甘寒之藥清之,致病愈之后,猶有些些余熱

稽留臟腑,久之陰分虧耗,浸成虛勞咳嗽證。

證候心中常常發(fā)熱,有時身亦覺熱,懶于飲食,咳嗽頻吐痰涎,身體瘦弱。屢服清熱

寧嗽之藥,即稍效病仍反復(fù),其脈象弦數(shù),右部尤弦而兼硬。

診斷其脈象弦數(shù)者,熱久涸陰血液虧損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從前外感之余熱,猶

留滯于2陽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熱久傷肺之現(xiàn)象也。欲治此證,當(dāng)以清其陽明

余熱為初步,熱清之后,再用藥滋養(yǎng)其真陰,病根自不難除矣。

處方生石膏(兩半搗細(xì))大潞參(三錢)玄參(五錢)生懷山藥(五錢)鮮茅根

(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飲下。若無鮮茅根時,可用鮮蘆根代之。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蓋陽明久

郁之邪熱,非白虎加人參湯不能清之,為其病久陰虧,故又將原方少為變通,使之兼能

滋陰也。加鮮茅根者,取其具有升發(fā)透達(dá)之性,與石膏并用,能清熱兼能散熱也。

復(fù)診將藥煎服兩劑,身心之熱大減,咳嗽吐痰已愈強(qiáng)半,脈象亦較前和平。知外邪之

熱已清,宜再用藥專滋其陰分,俾陰分充足自能盡消其余熱也。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

沙參(四錢)生杭芍(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白術(shù)(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

搗)甘草(錢半)共煎湯一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飲食加多,諸病皆愈。

方解陸九芝謂:“凡外感實熱之證,最忌但用甘寒滯泥之藥治之。其病縱治愈,亦恒

稽留余熱;永錮閉于臟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熱久耗陰,浸成虛勞,不能救藥者多

矣?!贝苏\見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證,其虛勞不至過甚,且脈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

虎加人參湯,復(fù)略為變通,使之退實熱兼能退虛熱,約皆可隨手奏效也。

(-)虛勞喘嗽門

5.勞熱咳嗽

屬性:鄰村許姓學(xué)生,年十八歲,于季春得勞熱咳嗽證。

病因秉性剛強(qiáng),勞心過度;又當(dāng)新婚之余,或年少失保養(yǎng),迨至春陽發(fā)動,漸成勞熱

咳嗽證。

證候日晡潮熱,通夜作灼,至黎明得微汗其灼乃退。白晝咳嗽不甚劇,夜則咳嗽不能

安枕。飲食減少,身體贏瘦,略有動作即氣息迫促。左右脈皆細(xì)弱,重按無根,數(shù)逾七

至。夫脈一息七至,即難挽回,況復(fù)逾七至乎?猶幸食量猶佳,大便干燥(此等證忌滑

瀉),知猶可治。擬治以峻補(bǔ)真陰之劑,而佐以收斂氣化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玄參(六錢)生懷地黃(六錢)沙參

(六錢)甘草(三錢)生龍骨(六錢搗碎)凈萸肉(六錢)生杭芍(三錢)五味子

(三錢搗碎)牛勞子(三錢搗碎)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五味入湯劑,藥局照例不搗。然其皮味酸,核味辛,若囪囹入煎則其味過酸,服

之恒有滿悶之弊。故徐靈胎謂宜與干姜之味辛者同服。若搗碎入煎,正可惜其核味之辛

以濟(jì)皮味之酸,無事伍以干姜而亦不發(fā)滿悶。是以欲重用五味以治嗽者,當(dāng)注意令其搗

碎,或說給病家自檢點。至于甘草多用至三錢者,誠以此方中不但五味酸,萸肉亦味

酸,若用甘草之至甘者與之化合,可增加其補(bǔ)益之力(如酸能齒,得甘則不齒是明

征),是以多用至三錢。

復(fù)診將藥連服三劑,灼熱似見退,不復(fù)出汗,咳嗽亦稍減,而脈仍七至強(qiáng)。因恍悟此

脈之?dāng)?shù),不但因陰虛,實亦兼因氣虛,猶若力小而強(qiáng)任重者其體發(fā)顫也。擬仍峻補(bǔ)其真

陰,再輔以補(bǔ)氣之品。處方生懷山藥(一兩)野臺參(三錢)大甘枸杞(六錢)玄參

(六錢)生懷地黃(六錢)甘草(三錢)凈萸肉(五錢)天花粉(五錢)五味子

(三錢搗碎)生杭芍(三錢)射干(二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共煎一大盅

溫服。為方中加臺參恐服之作悶,是以又加雞內(nèi)金以運化之。且凡虛勞之甚者,其脈絡(luò)間

恒多瘀滯,雞內(nèi)金又善化經(jīng)絡(luò)之瘀滯也。

3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灼熱咳嗽已愈十之七八,脈已緩至六至,此足征補(bǔ)氣有效也。爰

即原方略為加減,多服數(shù)劑,病自除根。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野臺參(三錢)大甘枸杞(六錢)玄參(五錢)生懷地

黃(五錢)甘草(二錢)天冬(五錢)凈萸肉(五錢)生杭芍(三錢)川貝母

(三錢)生遠(yuǎn)志(二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

共煎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灼熱咳嗽全愈,脈已復(fù)常,遂停服湯劑。

俾日用生懷山藥細(xì)末煮作茶湯,兌以鮮梨自然汁,當(dāng)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虛勞喘嗽門

6.肺勞喘嗽遺傳性證

屬性:天津陳XX,年十八歲。自幼得肺勞喘嗽證。

病因因其母素有肺勞病,再上推之,其外祖母亦有斯病。是以自幼時、因有遺傳性亦

患此病。

證候其證,初時猶輕,至熱時即可如常人,惟略有感冒即作喘嗽。治之即愈,不治則

兩三日亦可自愈。至過十歲則漸加重,熱時亦作喘嗽,冷時則甚于熱時,服藥亦可見

輕,旋即反復(fù)。至十六七歲時,病又加劇,屢次服藥亦無效,然猶可支持也。迨愚為診

視,在一九三。年仲冬,其時病劇已難支持,晝夜伏幾,喘而且嗽,咳吐痰涎,連連不

竭,無論服何中藥,皆分毫無效。惟日延西醫(yī)注射藥針一次,雖不能止咳喘而可保當(dāng)日

無虞。診其脈左右皆弦細(xì),關(guān)前微浮,兩尺重按無根。

診斷此等證原因,肺臟氣化不能通暢,其中諸細(xì)管即易為痰涎滯塞,熱時肺胞松緩,

故病猶輕,至冷時肺胞緊縮,是以其病加劇。治之者當(dāng)培養(yǎng)其肺中氣化,使之辟有力,

更疏渝其肺中諸細(xì)管,使之宣通無滯,原為治此病之正則也。而此證兩尺之脈無根,不

但其肺中有病,其肝腎實亦有病,且病因又為遺傳性,原非一蹴所能治愈,當(dāng)分作數(shù)步

治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天花粉(三錢)天冬(三錢)生杭芍

(三錢)細(xì)辛(一錢)射干(三錢)杏仁(二錢去皮)五味子(二錢搗碎)摹蕩子

(二錢微炒)廣三七(二錢搗細(xì))

藥共十一味,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余一錢。

方解方中用三七者,恐肺中之氣窒塞,肺中之血亦隨之凝滯,三七為止血妄行之圣

藥,更為流通瘀血之圣藥,故于初步藥中加之。

復(fù)診將藥連服四劑,咳喘皆愈三分之二,能臥睡兩三點鐘。其脈關(guān)前不浮,至數(shù)少

減,而兩尺似無根,擬再治以納氣歸腎之方。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野黨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xì))生

懷地黃(六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凈萸肉(四錢)天花粉(四錢)天冬

(三錢)牛蓍子(三錢搗碎)射干(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參之性補(bǔ)而微升,惟與赭石并用,其補(bǔ)益之力直達(dá)涌泉。況咳喘之劇者,其沖胃

之氣恒因之上逆,赭石實又為降胃鎮(zhèn)沖之要藥也。至方中用雞內(nèi)金者,因其含有稀鹽

酸,原善化肺管中之瘀滯以開其閉塞,又兼能運化人參之補(bǔ)力不使作滿悶也。

三診將藥連服五劑,咳喘皆愈,惟其脈仍逾五至,行動時猶覺氣息微喘,此乃下焦陰

分猶未充足,不能與陽分相維系也。此當(dāng)峻補(bǔ)其真陰,俾陰分充足自能維系其陽分,氣

息自不上奔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熟懷地黃(一兩)凈萸肉(四錢)玄參

(四錢)生遠(yuǎn)志(錢半)北沙參(叫錢)懷牛膝(三錢)

大云苓片(二錢)蘇子(二錢炒搗)牛勞子(二錢搗碎)生雞內(nèi)金(錢半)4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八劑,行走動作皆不作喘,其脈至數(shù)已復(fù)常。從此停服湯藥,俾日用生

懷山藥細(xì)末,水調(diào)煮作茶湯,少調(diào)以生梨自然汁,當(dāng)點心用之以善其后。

(-)虛勞喘嗽門

7.肺勞痰喘

屬性:天津徐XX,年三十四歲,得肺勞痰喘證。

病因因弱冠時游戲競走,努力過度傷肺,致有喘病,入冬以來又兼咳嗽。

證候平素雖有喘證,然安養(yǎng)時則不犯,入冬以來,寒風(fēng)陡至,出外為風(fēng)所襲,忽發(fā)咳

嗽??人圆灰眩∫喟l(fā),咳喘相助為虐,屢次延醫(yī),服藥不愈,夜不能臥。其脈左部

弦細(xì)而硬,右部濡而兼沉,至數(shù)如常。

診斷此乃氣血兩虧,并有停飲之證,是以其左脈弦細(xì)者,氣虛也。弦細(xì)兼硬者,肝血

虛津液短也。其右脈濡者,濕痰留飲也。濡而兼沉者,中焦氣化亦有所不足也。其所以

喘而且嗽者,亦痰飲上溢之所迫致也。擬用小青龍湯,再加滋補(bǔ)之藥治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當(dāng)歸身(四錢)天冬(四錢)寸麥冬(四錢)生杭芍(三

錢)清半夏(三錢)桂枝尖(二錢五分)五味子(二錢搗碎)杏仁(二錢去皮)干

姜(錢半)細(xì)辛(一錢)甘草(錢半)生姜(三片)共煎一大盅溫飲下。

方解凡用小青龍湯,喘者去麻黃加杏仁,此定例也。若有外感之熱者,更宜加生石

膏,此證無外感之熱,故但加二冬以解姜桂諸藥之熱。

復(fù)診將藥煎服一劑,其喘即愈,又繼服兩劑,咳嗽亦愈強(qiáng)半,右脈已不沉,似稍有

力,左脈仍近弦硬,擬再以健胃養(yǎng)肺滋生血脈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百合(五錢)大枸杞子(五錢)天冬(五錢)當(dāng)歸

身(三錢)蘇子(錢半炒搗)川貝母(三錢)白術(shù)(三錢炒)生意米(三錢搗碎)

生遠(yuǎn)志(二錢)生雞內(nèi)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咳嗽全愈,脈亦調(diào)和如常矣。

(一)虛勞喘嗽門

8.肺勞喘咳

屬性:天津羅XX,年三十四歲,得肺勞喘嗽病。

病因數(shù)年之前,曾受肺風(fēng)發(fā)咳嗽,治失其宜,病雖暫愈,風(fēng)邪錮閉肺中未去,致成肺

勞喘嗽證。

證候其病在暖螟之時甚輕,偶發(fā)喘嗽一半日即愈,至冬令則喘嗽連連,必至天氣暖和

時始漸愈。其脈左部弦硬,右部濡滑,兩尺皆重按無根。

診斷此風(fēng)邪錮閉肺中,久而傷肺,致肺中氣管滯塞,曖時肌肉松緩,氣管亦隨之松

緩,其呼吸猶可自如;冷時肌肉緊縮,氣管亦隨之緊縮,遂至吸難呼易而喘作,更因痰

涎壅滯而嗽作矣。其脈左部弦硬者,肝腎之陰液不足也。右部濡滑者,肺胃中痰涎充溢

也。兩尺不任重按者,下焦氣化虛損,不能固攝,則上焦之喘嗽益甚也。欲治此證,當(dāng)

先宣通其肺,俾氣管之郁者皆開后,再投以滋陰培氣,肺腎雙補(bǔ)之劑以祓除其病根。

處方麻黃(錢半)天冬(三錢)天花粉(三錢)牛芽子(三錢搗碎)杏仁(二錢

去皮搗碎)甘草(錢半)蘇子(二錢炒搗)生遠(yuǎn)志(二錢去心)生麥芽(二錢)生

杭芍(二錢)細(xì)辛(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將藥煎服兩劑,喘嗽皆愈,而勞動時仍微喘。其脈左部仍似弦硬,右部仍濡,不

若從前之滑,兩尺猶虛,此病已去而正未復(fù)也。宜再為謀根本之治法,而投以培養(yǎng)之劑。

5處方野臺參(三錢)生赭石(八錢軋細(xì))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大云苓片(二錢)大甘枸杞(六錢)天冬(六錢)凈萸肉(五

錢)蘇子(三錢炒搗)牛勞子(三錢搗碎)

共煎一大盅溫服。

方解人參為補(bǔ)氣主藥,實兼具上升之力。喻嘉言謂?!皻馓撚厦撜邔S弥D(zhuǎn)氣高不

返。”是以凡喘逆之證,皆不可輕用人參,惟重用赭石以引之下行,轉(zhuǎn)能納氣歸腎,而

下焦之氣化,遂因之壯旺而固攝。此方中人參、赭石并用,不但欲導(dǎo)引肺氣歸腎,實又

因其兩尺脈虛,即借以培補(bǔ)下焦之氣化也。

效果將藥連服十余劑,雖勞動亦不作喘。再診其脈,左右皆調(diào)和無病,兩尺重按不

虛,遂將赭石減去二錢,俾多服以善其后。

(-)虛勞喘嗽門

9.肺勞喘嗽兼不寐證

屬性:天津于姓媼,年近五旬,咳嗽有痰微喘,且苦不寐。

病因夜間因不能寐,心中常覺發(fā)熱,久之,則肺臟受傷,咳嗽多痰,且微作喘。

證候素本夜間不寐,至黎明時始能少睡。后因咳嗽不止,痰涎壅盛,且復(fù)作喘,不能

安臥,恒至黎明亦不能睡。因之心中發(fā)熱益甚,懶于飲食,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兩

旬之間大形困頓,屢次服藥無效。其脈左部弦而無力,右部滑而無力,數(shù)逾五至。

診斷此真陰虧損,心腎不能相濟(jì),是以不眠。久則心血耗散,心火更易妄動以上銀肺

金,是以咳嗽有痰作喘。治此證者,當(dāng)以大滋真陰為主,真陰足則心腎自然相交,以水

濟(jì)火而火不妄動;真陰足則自能納氣歸根,氣息下達(dá),而呼吸自順。且肺腎為子母之

臟,原相連屬,子虛有損于母,子實即有益于母,果能使真陰充足,則肺金既不受心火

之銀耗,更可得腎陰之津潤,自能復(fù)其清肅下行之常,其痰涎咳嗽不治自愈也。若更輔

以清火潤肺化痰寧嗽之品,則奏效當(dāng)更捷矣。

處方沙參(一兩)大枸杞(一兩)玄參(六錢)天冬(六錢)

生赭石(五錢軋細(xì))甘草(二錢)生杭芍(三錢)川貝母(三錢)牛薯子(一錢搗

碎)生麥芽(三錢)棗仁(三錢炒搗)射干(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將藥連服六劑,咳喘痰涎愈十分之八,心中已不發(fā)熱,食欲已振,夜能睡數(shù)時,

大便亦不甚燥。診其脈至數(shù)復(fù)常,惟六部重按仍皆欠實,左脈仍有弦意。擬再峻補(bǔ)其真

陰以除病根,所謂上病取諸下也。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枸杞(一兩)遼沙參(八錢)生懷地黃(六錢)

熟懷地黃(六錢)甘草(二錢)生赭石(六錢軋細(xì))凈萸肉(四錢)

生杭芍(三錢)生麥芽(三錢)生雞內(nèi)金(針半黃色的搗)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二劑,諸病皆愈,俾用珠玉二寶粥常常當(dāng)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或問兩方中所用之藥,若滋陰、潤肺、清火、理痰、止嗽諸品,原為人所共知,而兩

方之中皆用赭石、麥芽,且又皆生用者其義何居?答曰:胃居中焦,原以傳送飲食為專

職,是以胃中之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果其氣能息息下行,則沖氣可阻其上沖,膽火可

因之下降,大便亦可按時下通,至于痰涎之壅滯,咳嗽喘逆諸證,亦可因之降序,而降

胃之藥,固莫赭石若也。至于麥芽,炒用之善于消食,生用之則善于升達(dá)肝氣。人身之

氣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其重墜下行之力或有礙于肝氣之上升,是以方中

用赭石降胃,即用麥芽升肝,此所以順氣化之自然,而還其左升右降之常也。

6

(一)虛勞喘嗽門

10.肺病咳嗽吐血

屬性:天津張XX,年二十六歲,得肺病咳嗽吐血。

病因經(jīng)商勞心,又兼新婚,失于調(diào)攝,遂患勞嗽。繼延推拿者為推拿兩日,咳嗽分毫

未減,轉(zhuǎn)添吐血之證。

證候連聲咳嗽不已,即繼以吐血?;蛱抵袔а?,或純血無痰,或有咳嗽兼喘。夜不能

臥,心中發(fā)熱,懶食,大便干燥,小便赤澀。脈搏五至強(qiáng),其左部弦而無力,右部浮取

似有力,而尺部重按豁然。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xì))生懷地黃(六錢)

玄參(六錢)天冬(五錢)凈萸肉(五錢)生杭芍(四錢)射干(二錢)甘草

(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xì))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余一

半。復(fù)診此藥服兩劑后,血已不吐,又服兩劑,咳嗽亦大見愈,大小便已順利,脈已有

根,不若從前之浮弦。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潞參(三錢)生赭石(六錢軋細(xì))生懷地黃(六錢)大

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凈萸肉(五錢)沙參(五錢)

生杭芍(二錢)射干(二錢)廣三七(錢半軋細(xì))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其余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脈已復(fù)常,而尺部重按仍欠實。遂于方中加熟懷地黃五

錢,俾再服數(shù)劑以善其后。

(-)虛勞喘嗽門

11.肺病咳吐膿血

屬性:天津葉XX,年三十二歲,得肺病咳吐膿血。

病因其未病之前數(shù)月,心中時常發(fā)熱,由此浸成肺病。

證候初覺發(fā)熱時,屢服涼藥,熱不減退,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后則漸生咳嗽,繼則

痰中帶血,繼則痰血相雜,又繼則膿血相雜。診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皆重按頗

實。

疹斷此乃伏氣化熱,竄入陽明之腑。醫(yī)者不知病因,見其心中發(fā)熱,而多用甘寒滯膩

之品,稽留其熱,俾無出路。久之,上熏肺部,至肺中結(jié)核因生咳嗽,潰爛遂吐膿血,

斯必先清其胃腑之熱,使不復(fù)上升熏肺而后肺病可愈。特是,此熱為伏氣之熱所化,原

非輕劑所能消除,當(dāng)先投以治外感實熱之劑。

處方生石膏(兩半搗細(xì))大潞參(三錢)生懷山藥(六錢)天花粉(六錢)金銀

花(四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錢)連翹(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

錢軋細(xì))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大盅,送服三七末?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余

-錢。方解此方實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而為之變通也。方中以天花粉代知母,以生山藥

代粳米,仍與白虎加人參湯無異,故用之以清胃腑積久之實熱。而又加金銀花、三七以

解毒,蘆根、連翹以引之上行,此肺胃雙理之劑也。

復(fù)診將藥連服三劑,膿血已不復(fù)吐,咳嗽少愈,大便之干燥,小便之短赤亦見愈。惟

心中仍覺發(fā)熱,脈象仍然有力,擬再投以清肺瀉熱之劑。

處方天花粉(八錢)北沙參(五錢)玄參(五錢)鮮蘆根(四錢)川貝母(三

錢)牛芽子(三錢搗碎)五味子(二錢搗細(xì))射干(三錢)甘草(二錢軋細(xì))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甘草末一錢,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余一錢。方

中五味子,必須搗碎入煎,不然則服之恒多發(fā)悶;方中甘草,無論紅者黃者,皆可用至

軋之不細(xì)時,切忌鍋炮,若炮則其性即變,非此方中用甘草之意矣。用此藥者,宜自監(jiān)

視軋之,7或但羅取其頭次所軋之末亦可。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愈,惟心中猶間有發(fā)熱之時,脈象較常脈似仍有力。為善

后計,俾用生懷山藥軋細(xì),每用七八錢或兩許,煮作茶湯,送服離中丹錢許或至錢半

(多少宜自酌),當(dāng)點心用之。后此方服閱兩月,脈始復(fù)常,心中亦不復(fù)發(fā)熱矣。離中

丹為愚自制之方,即益元散方以生石膏代滑石也。蓋滑石宜于濕熱,石膏宜于燥熱,北

方多熱而兼燥者,故將其方變通之,凡上焦有實熱者,用之皆有捷效。

或問伏氣化熱,原可成溫,即無新受之外感,而忽然咸溫病者是也。此證伏氣所化之

熱,何以不成溫病而成肺病?答曰:伏氣之侵人,伏于三焦脂膜之中,有多有少,多者

化熱重,少者化熱輕,化熱重者當(dāng)時即成溫病,化熱輕者恒循三焦脂膜而竄入各臟腑。

愚臨證五十年,細(xì)心體驗,知有竄入肝膽病目者,竄入腸中病下痢者,有竄入腎中病虛

勞者,竄入肺中病咳嗽久而成肺病者,有竄入胃中病吐蚓而其熱上熏亦可成肺病者,如

此證是也。是以此證心中初發(fā)熱時,醫(yī)者不知其有伏氣化熱入胃,而泛以涼藥治之,是

以不效,而投以白虎加人參湯即隨手奏效。至于不但用白虎湯而必用白虎加人參湯者,

誠以此證已閱數(shù)月,病久氣化虛損,非人參與石膏并用,不能托深陷之熱外出也。

(一)虛勞喘嗽門

12.肺病咳吐痰血

屬性:天津喬XX,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

病因前因偶受肺風(fēng),服藥失宜,遂息咳嗽,咳嗽FI久,繼患咳血。

證候咳嗽已近一年,服藥轉(zhuǎn)浸加劇,繼則痰中帶血,又繼則間有嘔血之時,然猶不至

于傾吐。

其心中時常發(fā)熱,大便時常燥結(jié),幸食欲猶佳,身形不至羸弱,其脈左部近和平,右部

寸關(guān)俱有滑實之象。

診斷證脈合參,知系從前外感之熱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熱久而肺金受傷,是以咳

嗽;至于胃腑久為熱銀,致胃壁之膜腐爛連及血管,是以嘔血;至其大便恒燥結(jié)者,因

其熱下輸腸中,且因胃氣因熱上逆失其傳送之職也。治此證者,當(dāng)以清肺胃之熱為主,

而以養(yǎng)肺降胃之藥輔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細(xì)末)粉甘草(六錢細(xì)末)鏡面朱砂(二錢細(xì)末)

共和勻每服一錢五分。

又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八錢軋細(xì))天冬(六錢)玄參(五錢)沙參(

五錢)天花粉(五錢)生杭芍(四錢)川貝母(三錢)射干(二錢)兒茶(二

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軋細(xì))

共藥十二味,將前十一味煎湯送服三七一錢,至煎渣再服時

再送服-錢。每日午前十點鐘服散藥?次,臨睡時再服一次,湯藥則晚服頭煎,翌晨服

次煎。效果服藥三日,咳血吐血皆愈。仍然咳嗽,遂即原方去沙參加生百合五錢、米殼

錢半,又服四劑,咳嗽亦愈,已不發(fā)熱,大便已不燥結(jié)。俾將散藥惟頭午服一次,又將

湯藥中赭石減半,再服數(shù)劑以善后。

(二)氣病門

1.大氣下陷兼小便不禁

屬性:天津陳XX,三十五歲,于孟冬得大氣下陷兼小便不禁證。

病因稟賦素弱,恒覺呼吸之氣不能上達(dá),屢次來社求診,投以拙擬升陷湯,即愈。后

以出外勞碌過度,又兼受涼,陡然反復(fù)甚劇,不但大氣下陷,且又小便不禁。

證候自覺胸中之氣息息下墜,努力呼之猶難上達(dá),其下墜之氣行至少腹,小便即不能

禁,8且覺下焦涼甚,肢體無力,其脈左右皆沉濡,而右部寸關(guān)之沉濡尤甚。

診斷此胸中大氣下陷之劇者也。此證因大氣虛陷,心血之循環(huán)無力,是以脈象沉濡而

遲,肺氣之呼吸將停,是以努力呼氣外出而猶難上達(dá)。不但此也,大氣雖在膈上,實能斡

旋全身統(tǒng)攝三焦,今因下陷而失位無權(quán),是以全身失其斡旋,肢體遂酸軟無力,三焦失

其統(tǒng)攝,小便遂泄瀉不禁。

其下焦涼甚者,外受之寒涼隨大氣下陷至下焦也。此證之危已至極點,當(dāng)用重劑升舉其

下陷之大氣,使復(fù)本位,更兼用溫暖下焦之藥,祛其寒涼庶能治愈。

處方野臺參(五錢)烏附子(四錢)生懷山藥(一兩)

煎湯一盅溫服,此為第一方。

又方生箭(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白術(shù)(四錢炒)凈萸肉(四錢)

革(二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

共煎藥一大盅,溫服。此為第二方。先服第一方,后遲一點半鐘即服第二方。

效果將藥如法各服兩劑,下焦之涼與小便之不禁皆愈,惟呼吸猶覺氣分不足,肢體雖

不酸軟,仍覺無力。遂但用第二方,將方中柴胡減去,加桂枝尖錢半,連服數(shù)劑,氣息

已順。又將方中升麻、桂枝,皆改用-錢,服至五劑,身體健康如常,遂停藥勿服。

或問此二方前后相繼服之,中間原為時無多,何妨將二方并為■方?答曰:凡欲溫暖

下焦之藥,宜速其下行,不可用升藥提之。若將二方并為一方,附子與升、柴并用,其上

焦必生煩躁,而下焦之寒涼轉(zhuǎn)不能去。惟先服第一方,附子得人參之助,其熱力之敷布

最速,是以為時雖無多,下焦之寒涼已化其強(qiáng)半;且參附與山藥并用,大能保合下焦之

氣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攝,此時下焦受參附山藥之培養(yǎng),已有一陽來復(fù),徐徐

上升之機(jī)。已陷之大氣雖不能因之上升,實已有上升之根基。遂繼服第二方,黃與升柴

并用,升提之力甚大,借之以升提下陷之大氣,如人欲登高山則或推之,或挽之,縱肢

體軟弱,亦不難登峰造極也。且此一點余鐘,附子之熱力已融化于下焦,雖遇升柴之升

提,必不至上升作煩躁,審斯則二方不可相并之理由,及二方前后繼服之利益不昭然乎。

(二)氣病門

2.大氣下陷

屬性:天津李XX,年三十二歲,拉洋車為業(yè),得大氣下陷證。

病因腹中覺饑,未吃飯,楞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

證候呼吸短氣,心中發(fā)熱,懶食,肢體酸懶無力,略有動作,即覺氣短不足以息。其

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則寸關(guān)皆沉而無力。

診斷此胸中大氣下陷,其肝膽又蘊(yùn)有郁熱也。蓋胸中大氣,原為后天宗氣,能代先天

元氣主持全身,然必賴水谷之氣以養(yǎng)之。此證因忍饑勞力過度,是以大氣下陷,右寸關(guān)

之沉而無力其明征也。其舉家數(shù)口生活皆賴一人勞力,因氣陷不能勞力繼將斷炊,肝膽

之中遂多起急火,其左脈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治之者當(dāng)用拙擬之升陷湯,升補(bǔ)其胸中

大氣,而輔以涼潤之品以清肝膽之熱。

處方生箭(八錢)知母(五錢)桔梗(二錢)柴胡(二錢)

升麻(錢半)生杭芍(五錢)龍膽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諸病脫然全愈。

(二)氣病門

3.大氣下陷身冷

屬性:天津宋氏婦,年四旬,于仲夏得大氣下陷,周身發(fā)冷證。

9

病因稟賦素弱,居恒自覺氣分不足,偶因努力搬運重物,遂覺呼吸短氣,周身發(fā)冷。

證候呼吸之間,恒覺氣息不能上達(dá),時當(dāng)暑熱,著夾衣猶覺寒涼,頭午病稍輕,午后則

漸劇,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整猶或寒戰(zhàn),飲食少許,猶不消化。其脈關(guān)前沉細(xì)欲無,

關(guān)后差勝亦在沉分,-息不足四至。

診斷此上焦心肺之陽虛損,又兼胸中大氣下陷也。為其心肺陽虛,是以周身惡寒而飲

食不化,為其胸中大氣下陷,是以呼吸短氣,頭午氣化上升之時是以病輕,過午氣化下降

之時所以增劇也。擬治以回陽升陷湯加黨參之大力者以補(bǔ)助之。

處方生箭(八錢)野臺黨參(四錢)干姜(四錢)當(dāng)歸身(四錢)

桂枝尖(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氣息已順,而兼有短氣之時,周身已不發(fā)冷,惟晚間睡時仍須濃

復(fù),飲食能消化,脈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黨參,將干姜、桂枝皆改用二錢,又加

生懷山藥八錢,俾再服數(shù)劑,以善其后。

幫助心為君火,全身熱力之司命,肺與心同居膈上,一系相連,血脈之循環(huán)又息息相

通,是以與心相助為理,同主上焦之陽氣。然此氣雖在上焦,實如日麗中天,照臨下

±,是以其熱力透至中焦,胃中之飲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門之相火因之生旺,內(nèi)

溫臟腑,外暖周身,實賴此陽氣為布護(hù)宣通也。特是,心與肺皆在胸中大氣包舉之中,

其布護(hù)宣通之原動力,實又賴于大氣。此證心肺之陽本虛,向賴大氣為之保護(hù),故猶可

支持,迨大氣陷而失其保護(hù),遂致虛寒之象頓呈。此方以升補(bǔ)胸中大氣為主,以培養(yǎng)心

肺之陽為輔,病藥針芥相投,是以服之輒能奏效也。

(二)氣病門

4.大氣陷兼消食

屬性:李XX,年二十六歲,得大氣下陷兼消食證。

病因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覺呼吸短氣,初未注意。繼因校中功課勞心短氣益劇,且覺

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證。

證候呼吸之間,覺吸氣稍易而呼氣費力,夜睡一點鐘許,即覺氣不上達(dá),須得披衣起

坐,遲移時,氣息稍順,始能再睡。-日之間,進(jìn)食四次猶饑,饑時若不急食,即覺怔

忡。且心中常覺發(fā)熱,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其脈浮分無力,沉分稍實,至數(shù)略遲。

診斷此乃胸中大氣下陷,兼有伏氣化熱因之成消食也。為其大氣下陷,是以脈象浮分

無力,為其有伏氣化熱,是以其沉分猶實,既有伏氣化熱矣,而脈象轉(zhuǎn)稍遲者,因大氣

下陷之脈原多遲也。蓋胃中有熱者,恒多化食,而大氣下陷其胃氣因之下降甚速者,亦

恒能多食。今既病大氣下陷,又兼伏氣化熱,侵入胃中,是以日食四次猶饑也。此直升

補(bǔ)其胸中大氣,再兼用寒涼之品以清其伏氣所化之熱,則短氣與消食原不難并愈也。

處方生箭(六錢)生石膏(一兩搗細(xì))天花粉(五錢)知母(五錢)玄參(四

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fù)診將藥連服四劑,短氣已愈強(qiáng)半,發(fā)熱與消食亦大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

之。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六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凈萸肉(三

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氣所化之熱所余無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將花粉、知母諸涼藥

加重者,因花粉諸藥原用以調(diào)劑黃之溫補(bǔ)生熱,而今則兼用之以清伏氣所化之余熱,是

以又加重也。至于前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斂大氣之渙散,俾大氣之已升者不至

復(fù)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氣最濃,酸斂之中大具條暢之性,雖伏氣之熱猶未盡消,而亦不

妨用之也。效果將藥又連服四劑,病遂全愈。俾停服湯藥,再用生箭、天花粉等分軋

為細(xì)末,每服三10錢,日服兩次以善其后。

或問脈之遲數(shù),恒關(guān)于人身之熱力,熱力過盛則脈數(shù),熱力微弱則脈遲,此定理也。

今此證雖有伏氣化熱,因大氣下陷而脈仍遲,何以脈之遲數(shù)與大氣若斯有關(guān)系乎?答

日:胸中大氣亦名宗氣,為其實用能斡旋全身,故曰大氣,為其為后天生命之宗主,故

又曰宗氣?!秲?nèi)經(jīng)》謂宗氣積于胸中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深思《內(nèi)經(jīng)》之言,知肺葉之

辟,固為大氣所司,而心機(jī)之跳動,亦為大氣所司也。今因大氣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

不惟肺受其病,心機(jī)之跳動亦受其病而脈遂遲也。

(二)氣病門

5.大氣陷兼疝氣

屬性:天津陳XX,年三十八歲,得大氣下陷兼疝氣證。

病因初因勞心過度,浸覺氣分不舒,后又因出外辦事勞碌過甚,遂覺呼吸短氣,猶不

以為意也。繼又患疝氣下墜作疼,始來寓求為延醫(yī)。

證候呼吸之際,常覺氣短似難上達(dá),勞動時則益甚。夜間臥睡?點鐘許,即覺氣分不

舒,披衣起坐移時將氣調(diào)勻,然后能再睡。至其疝氣之墜疼,恒覺與氣分有關(guān),每當(dāng)呼

吸不利時,則疝氣之墜疼必益甚。其脈關(guān)前沉而無力,右部尤甚,至數(shù)稍遲。

診斷即此證脈參之,其呼吸之短氣,疝氣之下墜,實皆因胸中大氣下陷也。此氣一陷

則肺臟之辟失其斡旋,是以呼吸短氣,三焦之氣化失其統(tǒng)攝,是以疝氣下墜。斯當(dāng)升補(bǔ)

其下陷之大氣,俾仍還其本位,則呼吸之短氣,疝氣之墜疼自皆不難愈矣。

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六錢)當(dāng)歸(三錢)荔枝核(三錢)

生明沒藥(三錢)生五靈脂(三錢)柴胡(錢半)升麻(錢半)小茴香(一錢炒

搗)共煎湯一大盅,溫飲下。

復(fù)診將藥連服三劑,短氣之病L1大見愈,惟與人談話多時,仍覺短氣。其疝氣已上

升,有時下墜亦不作疼,脈象亦大有起色。此藥已對證,而服藥之功候未到也。爰即原

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箭(六錢)天花粉(六錢)凈萸肉(四錢)當(dāng)歸(三錢)荔枝核(三

錢)生明沒藥(三錢)生五靈脂(三錢)柴胡(錢半)升麻(錢半)廣砂仁(一?

錢搗碎)共煎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呼吸已不短氣,然仍自覺氣分不足,疝氣亦大輕減,猶未全消。

遂即原方去萸肉,將柴胡、升麻皆改用一錢,又加黨參、天冬各三錢,俾多服數(shù)劑以善

其后。

(二)氣病門

6.沖氣上沖兼奔豚

屬性:天津張XX,年四十五歲,得沖氣.上沖兼奔豚證。

病因初秋之時,患赤白痢證,醫(yī)者兩次用大黃下之,其痢愈而變?yōu)榇俗C。

證候每夜間當(dāng)丑寅之交,有氣起自下焦挾熱上沖,行至中焦覺悶而且熱,心中煩亂,

遲十?dāng)?shù)分鐘其氣上出為呃,熱即隨之消矣。其脈大致近和平,惟兩尺稍浮,按之不實。

診斷此因病痢時,連服大黃下之,傷其下焦氣化,而下焦之沖遂挾腎中之相火上沖

也。其在丑寅之交者,陽氣上升之時也。宜用仲師桂枝加桂湯加減治之。

處方桂枝尖(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熒實(六錢搗碎)清半夏(四錢水洗三

次)生杭芍(四錢)生龍骨(叫錢搗碎)生牡蠣(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

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黃柏(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病愈強(qiáng)半,遂即原方將桂枝改用三錢,又加凈萸肉、甘枸杞各四

錢,11連服三劑全愈。

幫助凡氣之逆者可降,郁者可升,惟此證沖氣挾相火上沖,則升降皆無所施。桂枝?

藥而升降之性皆備,凡氣之當(dāng)升者遇之則升,氣之當(dāng)降者遇之則降,此誠天生使獨而為

不可思議之妙藥也。山藥、美實,皆能補(bǔ)腎,又皆能斂戢下焦氣化;龍骨、牡蠣,亦收

斂之品,然斂正氣而不斂邪氣,用于此證初無收斂過甚之虞,此四藥并用,誠能于下焦

之氣化培養(yǎng)而鎮(zhèn)安之也。用芍藥、黃柏者,一瀉腎中之相火,一瀉肝中之相火,且桂枝

性熱,二藥性涼,涼熱相濟(jì),方能奏效。用麥芽、雞內(nèi)金者,所以運化諸藥之力也。用

甘草者,欲以緩肝之急,不使肝木助氣沖相火上升也。至于服藥后病愈強(qiáng)半,遂減輕桂

枝加萸肉、枸杞者,俾肝腎壯旺自能掃除病根。

(二)氣病門

7.胃氣不降

屬性:大城王XX妻,年近四旬,時常嘔吐,大便遲下,數(shù)年不愈。

病因其人稟性暴烈,處境又多不順,浸成此證。

證候飯后每覺食停胃中,似有氣上沖阻其下行,因此大便恒至旬日始下。至大便多日

不下時,則恒作嘔吐,即屢服止嘔通便之藥,下次仍然如故。求為延醫(yī),其脈左右皆

弦,右脈弦而且長,重診頗實,至數(shù)照常。

診斷弦為肝脈,弦而且長則沖脈也。弦長之脈,見于右部,尤按之頗實,此又為胃氣

上逆之脈。肝胃沖三經(jīng)之氣化皆有升無降,宜其下焦便秘而上焦嘔吐也。此當(dāng)治以瀉

肝、降胃、鎮(zhèn)沖之劑,其大便自順,嘔吐自止矣。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xì))生杭芍(六錢)柏子仁(六錢)生懷山藥(六錢)天冬

(六錢)懷牛膝(五錢)當(dāng)歸(四錢)生麥芽(三錢)茵陳(二錢)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服藥?劑,大便即通下,即原方略為加減,又服數(shù)劑,大便每日一次,食后胃中

已不覺停滯,從此病遂除根。

或問麥芽生用能升肝氣,茵陳為青蒿之嫩者亦具有升發(fā)之力,此證即因臟肺之氣有升

無降,何以方中復(fù)用此二藥乎?答曰:肝為將軍之官,中寄相火,其性最剛烈,若強(qiáng)制

之,恒激發(fā)其反動之力;麥芽、茵陳,善舒肝氣而不至過于升提,是將順肝木之性使之

柔和,不至起反動力也。

(二)氣病門

8.肝氣郁兼胃氣不降

屬性:天津姚XX,年五十二歲,得肝郁胃逆證。病因勞心太過,因得斯證。

證候腹中有氣,自下上沖,致胃院滿悶,胸中煩熱,脅下脹疼,時常呃逆,間作嘔

吐。大便燥結(jié),其脈左部沉細(xì),右部則弦硬而長,大于左部數(shù)倍。

診斷此乃肝氣郁結(jié),沖氣上沖,更迫胃氣不降也。為肝氣郁結(jié),是以左脈沉細(xì),為沖

氣上沖,是以右脈弦長,沖脈上隸陽明,其氣上沖不已,易致陽明胃氣不下降。此證之嘔

吐呃逆,胃脫滿悶,胸間煩熱,皆沖胃之氣相并沖逆之明征也。其脅下脹疼,肝氣郁結(jié)

之明征也。其大使燥結(jié)者,因胃氣原宜息息下行,傳送飲食下為二便,今其胃氣既不下

降,是以大便燥結(jié)也。擬治以舒肝降胃安沖之劑。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xì))生懷山藥(一兩)天冬(一兩)寸麥冬(六錢去心)清

半夏(四錢水洗三次)碎竹茹(三錢)生麥芽(三錢)茵陳(二錢)

川續(xù)斷(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錢半)

煎湯一大盅,溫服。

12

方解肝主左而宜升,胃主右而宜降,肝氣不升則先天之氣化不能由肝上達(dá),胃氣不降

則后天之飲食不能由胃下輸,此證之病根,正因當(dāng)升者不升,當(dāng)降者不降也。故方中以

生麥芽、茵陳以升肝;生赭石、半夏、竹茹以降胃,即以安沖;用續(xù)斷者,因其能補(bǔ)

肝,可助肝氣上升也;用生山藥二冬者,取其能潤胃補(bǔ)胃,可助胃氣下降也,用雞內(nèi)金

者,取其能化瘀止疼,以營運諸藥之力也。

復(fù)診上方隨時加減,連服二十余劑,肝氣已升,胃氣已降,左

右脈均已平安,諸病皆愈。惟肢體乏力,飲食不甚消化,擬再治以補(bǔ)氣健胃之劑。處

方野臺參(叫錢)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六錢軋細(xì))天冬(六錢)

寸麥冬(六錢)生雞內(nèi)金(三錢黃色的搗)生麥芽(三錢)廿草(錢半)

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三劑,飲食加多,體力漸復(fù)。于方中加枸杞五錢,白術(shù)三錢,俾再服數(shù)

劑以善其后。

幫助身之氣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不知用麥芽升肝,久之,肝氣將有

郁遏之弊,況此證之肝氣原郁結(jié)乎?此所以方中用赭石,即用麥芽,赭石生用而麥芽亦

生用也。且諸家本草謂麥芽炒用者為丸散計也,若入湯劑何須炒用,蓋用生者煮汁飲

之,則消食之力愈大也。

或問升肝之藥,柴胡最效,今方中不用柴胡而用生麥芽者,將毋別有所取乎?答日:

柴胡升提肝氣之力甚大,用之失宜,恒并將胃氣之下行者提之上逆。曾有患陽明厥逆吐

血者,初不甚劇。醫(yī)者誤用柴胡數(shù)錢即大吐不止,須臾盈一痰盂,有危在頃刻之懼,取

藥無及,適備有生赭石細(xì)末若干,俾急用溫開水送下,約盡兩半,其血始止,此柴胡并

能提胃氣上逆之明征也。況此證之胃氣原不降乎?至生麥芽雖能升肝,實無妨胃氣之下

降,蓋其萌芽發(fā)生之性,與肝木同氣相求,能宣通肝氣之郁結(jié),使之開解而自然上升,

非若柴胡之純于升提也。

(二)氣病門

9.胃氣不降

屬性:掖縣任XX妻,年五旬,得胃氣不降證。

原因舉家人口眾多,因其夫在外,家務(wù)皆自操勞,恒動肝火,遂得此證。

證候食后停滯胃中,艱于下行,且時覺有氣挾火上沖,口苦舌脹,目眩耳鳴,恒有呃

欲嘔逆或惡心,胸膈煩悶,大便六七日始行一次,或至服通利藥始通,小便亦不順利。

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硬而長,一息搏近五至,受病四年,屢次服藥無效。

診斷此肝火與肝氣相并,沖激胃腑,致胃腑之氣不能息息下行傳送飲食,久之,胃氣

不但不能下行,且更轉(zhuǎn)而上逆,是以有種種諸病也。宜治以降胃理沖之品,而以滋陰清火

之藥輔之。

處方生赭石(兩半軋細(xì))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玄參(六錢)

生麥芽(三錢)茵陳(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每日服藥一劑,三日后大便日行一次,小便亦順利。上焦諸病亦皆輕減,再診其

脈,頗見柔和。遂將赭石減去五錢,又加柏子仁五錢,連服數(shù)劑,霍然全愈。

(三)血病門

1.吐血證

屬性:天津張XX,年三十五歲,得吐血證,年余不愈。

病因稟性褊急,勞心之余又兼有拂意之事,遂得斯證。

13

證候初次所吐甚多,屢經(jīng)醫(yī)治,所吐較少,然終不能除根。每日或一次或兩次,覺心

中有熱

上沖,即吐血一兩口。因病久身贏弱,臥床不起,亦偶有扶起少坐之時,偶或微喘,幸

食欲猶佳,大便微濤,日行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重按無力,右部大而托,一息五

至。診斷凡吐血久不愈者,多系胃氣不降,致胃壁破裂,出血之處不能長肉生肌也。再

即此脈論之,其左脈之弦,右脈之大,原現(xiàn)有肝火浮動挾胃氣上沖之象,是以其吐血時,

覺有熱上逆,至其脈之弦而無力者,病久而氣化虛也。大而兼我者,失血過多也。至其

呼吸有時或喘,大便日行數(shù)次,亦皆氣化虛而不攝之故。治此證者,當(dāng)投以清肝、降

胃、培養(yǎng)氣血、固攝氣化之劑。

處方赤石脂(兩半)生懷山藥(一兩)凈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碎)

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六錢)大生地黃(四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

錢)藥共九味,招前八味煎湯送服三七末。

方解降胃之藥莫如赭石,此愚治吐螞恒用之藥也。此方中獨重用赤石脂者,因赭石為

鐵養(yǎng)化合其重墜之力甚大,用之雖善降胃,而其力達(dá)于下焦,又善通大便,此證大便不

實,赭石似不宜用;赤石脂之性,重用之亦能使胃氣下降,至行至下焦,其粘滯之力又能

固澀大便,且其性能生肌,更可使腸壁破裂出血之處早愈,誠為此證最宜之藥也。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血即不吐,喘息已平,大便亦不若從前之勤,脈象亦較前和平,

惟心中仍有覺熱之時。遂即原方將生地黃改用一兩,又加熟地黃一兩,連服三劑,諸病

皆愈。

(三)血病門

2.咳血兼吐血證

屬性:堂侄女XX,適鄰村王氏,年三十歲。于乙酉仲春,得吐血證。

病因因家務(wù)自理,勞心過度,且稟賦素弱,當(dāng)此春陽發(fā)動之時,遂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