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9 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9 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9 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9 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9 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9生物與環(huán)境年份分值題號考查知識點概念理解素養(yǎng)體現202178、9、15種群、生態(tài)系統概念2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通過自我調節(jié)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生命觀念:不同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決定不同功能科學思維:構建數學模型表征種群的數量變化,解釋相關的影響因素。科學探究:分析探討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平衡的影響及人工生態(tài)系統的整體效益。社會責任: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合理建議202279、12、17種群數量在增長曲線、污染治理、群落202374、14、18生態(tài)恢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tài)位、物種多樣性單選題部分1.(2021江蘇卷?8)下列關于生物種群敘述正確的是()A.不同種群的生物之間均存在生殖隔離B.種群中個體的遷入與遷出會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C.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害蟲種群產生抗藥性,是一種共同進化的現象D.水葫蘆大量生長提高了所在水體生態(tài)系統的物種多樣性2.(2021江蘇卷?9)某地區(qū)積極實施湖區(qū)拆除養(yǎng)殖圍網等措施,并將沿湖地區(qū)改造成濕地公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公園生物群落發(fā)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B.公園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優(yōu)勢,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結構C.在繁殖季節(jié),白鷺求偶時發(fā)出的鳴叫聲屬于行為信息D.該濕地公園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3.(2022江蘇卷?9)將小球藻在光照下培養(yǎng),以探究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振蕩培養(yǎng)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養(yǎng)液中的溶氧量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細胞計數板上,蓋好蓋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計數C.若一個小格內小球藻過多,應稀釋到每小格1~2個再計數D.為了分析小球藻種群數量變化總趨勢,需連續(xù)統計多天的數據4.(2022江蘇卷?12)采用原位治理技術治理污染水體,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生態(tài)浮床植物可吸收水體營養(yǎng)和富集重金屬B.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氣、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劑及其促生劑等措施C.重建食物鏈時放養(yǎng)蚌、螺等底棲動物作為初級消費者,攝食浮游動、植物D.人為操縱生態(tài)系統營養(yǎng)結構有利于調整能量流動方向和提高能量傳遞效率5.(2023江蘇卷?4)我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tài)工程不僅在生態(tài)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還顯著增加了生態(tài)系統的固碳能力。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天然林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強,全球氣候變化對其影響不大B.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溫室效應的形成C.碳循環(huán)中無機碳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D.天然林保護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6.(2023江蘇卷?14)在江蘇沿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中,生態(tài)位重疊的兩種動物甲、乙發(fā)生生態(tài)位分化,如圖所示。甲主要以植物a為食,乙主要以植物b為食,兩者又共同以植食性動物c為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a、c分別處于第一、二營養(yǎng)級,其生態(tài)位重疊B.a、b中的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最終以熱能形式散失C.生物群落中物種的生態(tài)位受生物因素影響,也與非生物因素有關D.生態(tài)位分化是經自然選擇形成的生物適應性,提高了生物對環(huán)境資源的利用率多選題部分7.(2021江蘇卷?15)為了推進鄉(xiāng)村報興,江蘇科技人員在某村引進赤松茸,推廣“稻菇輪詐”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當地農田生態(tài)系統中引進的赤松茸,是該系統中的生產者之一B.該模式沿襲了“無廢棄農業(yè)”的傳統,菌糠和秸稈由廢棄物變?yōu)榱松a原料C.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D.該模式既讓土地休養(yǎng)生息,又增加了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8.(2022江蘇卷?17)下圖表示夏季北溫帶常見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溫度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有A.決定群落垂直分層現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溫度和含氧量B.自養(yǎng)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層,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層C.群落分層越明顯層次越多,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越強D.湖泊經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和灌木階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9.(2023江蘇卷?18)科研團隊在某林地(面積:1km2)選取5個樣方(樣方面積:20m×20m)進行植物多樣性調查,下表為3種喬木的部分調查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有()樣方編號馬尾松(株)麻櫟(株)楓香(株)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101914207102006204011213026162210004007182291250091530600A.估算該林地麻櫟種群的個體數量是50000株B.林木的種群密度越大,林木的總生物量越高C.該林地馬尾松、麻櫟種群的年齡結構分別為衰退型、增長型,群落分層現象明顯D.該林地處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馬尾松能加速演替進程單選題部分1.(2023屆南通市高三二模)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tài)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B.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tài)系統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渠道C.碳在生態(tài)系統各成分之間總以CO2的形式循環(huán),并具有全球性D.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是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基礎2.(鹽城市2023屆高三三模)長期生活在極端溫度環(huán)境中的生物,通過氣候馴化或進化變異,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變溫動物體內酶的活性在冬眠狀態(tài)下比活動狀態(tài)下低B.生活于寒溫帶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長,有利于抗寒C.草原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蠟質層,主要是有利于適應低溫環(huán)境D.沙漠中的仙人掌氣孔在夜晚才開放,主要是有利于適應高溫干旱環(huán)境3.(2023常州上學期期末)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的生物群落一年四季會發(fā)生周期性演替B.種群多樣性必然導致物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遺傳多樣性的載體C.可以利用糞堆數、鳴叫聲、活動痕跡對長臂猿進行野外種群數量監(jiān)測D.遷地保護瀕危動物后,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增大,受食物缺乏的影響變小4.(2023常州上學期期末)下列與蝗害治理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干旱氣候是影響蝗蟲種群增長的非密度制約因素B.蝗蟲與生活在同一區(qū)域的昆蟲的生態(tài)位相似C.噴灑化學農藥會導致部分蝗蟲產生抗藥性的突變D.“改治結合、根除蝗害”體現生態(tài)工程整體原理5.(南京市2023屆高三期初)調查法是生物學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調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種群密度時,宜采用五點取樣法B.調查某瀕臨滅絕的大型肉食動物的種群數量時,宜采用標記重捕法C.調查某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應選擇盡可能多的患病家系作為樣本D.調查分布范圍小而個體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時,應采用目測估計法6.(南京市2023屆高三期初)下列關于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A.規(guī)定禁漁區(qū)和休漁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項重要措施B.荒漠化是由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多種因素造成的C.臭氧層的破壞是導致霧霾、酸雨頻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D.水體富營養(yǎng)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7.(南京市2023屆高三二模)我國古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學知識,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了群落的初生演替過程B.“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描述了群落的水平結構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物種之間的捕食關系,蟬是第一營養(yǎng)級D.“春天糞堆密,秋后糧鋪地”,農作物主要通過吸收糞肥中的物質和能量,提高糧食產量8.(2023屆蘇錫常鎮(zhèn)高三一模)“古遺六法”中對黃酒釀造作了如是描述:黍米必齊、曲蘗必時、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熾必潔、火劑必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黍米必齊”是指發(fā)酵原材料需優(yōu)良,為酵母菌發(fā)酵提供物質和能量B.“曲蘗必時”是指制曲時應選擇適宜的節(jié)氣,確保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溫度等條件C.“陶器必良”“火劑必得”“湛熾必潔”均指需控制發(fā)酵過程的環(huán)境條件D.通過上述過程釀出的鮮酒成分單一,無需滅菌可直接罐裝為成品銷售9.(2023屆蘇錫常鎮(zhèn)高三一模)下圖表示某自然保護區(qū)中,五種植物種群內部各級胸徑個體所占的比例。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圖中數據可通過樣方法獲取,操作中要隨機取樣B.各胸徑徑級個體的比例可表示種群的年齡結構C.徑級較低群體中金錢槭占據競爭優(yōu)勢,數量較多D.白辛樹種群將走向衰退,應給予重點保護10.(2023泰州期末測試)野生草本植物多根系發(fā)達、生長較快、抗逆性強,除用于生態(tài)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獲后剩余的菌渣還可作肥料或飼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草本植物保持水土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B.菌渣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可實現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C.用菌渣作飼料實現了物質在真菌和動物間的轉移D.食用菌屬于消費者,草本植物給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多選題部分11.(2023屆南通市高三二模)下圖是南通某地推廣的“魚-桑-雞(菇)”種養(yǎng)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塘泥中的主要微生物、黑木耳等屬于生態(tài)系統的分解者B.林下養(yǎng)雞增加群落垂直結構的復雜性,提高了生態(tài)系統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C.“桑葉→蠶→蠶沙→魚”組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D.建立該種養(yǎng)模式時主要遵循了整體、循環(huán)等生態(tài)工程原理12.(鹽城市2023屆高三三模)生態(tài)金字塔可表示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各營養(yǎng)級間某種比例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tài)金字塔的最頂層代表的是分解者()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單位是Kg/m2或g/m2C.能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均不會出現倒置D.生態(tài)金字塔說明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非選擇題13.(2023屆蘇錫常鎮(zhèn)高三一模)2022年我國成功舉辦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果。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但目前一些河流、湖泊等仍然面臨嚴峻的生態(tài)問題。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表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其中初級消費者包括_____,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與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包括_____。(2)圖2表示該湖泊中部分營養(yǎng)關系(圖中的數值表示能量的相對值),其中A表示的能量去向是_____,a的數值是_____,能量在I、II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約為_____(保留整數)。(3)水體富營養(yǎng)化會引起藍細菌的爆發(fā)性增殖,其中微囊藍細菌會分泌毒素,一段時間后圖1中_____體內的毒素濃度將最高,會引起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生態(tài)學家提出“投放一定數量的肉食性魚類”的經典治理方案,該方案可抑制藍細菌數量增長的機理是_____。(4)為了提高經典治理藍細菌方案的效果,科學家又提出第二種方案:“投放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圖3表示在放養(yǎng)一定數量鰱魚后的相關實驗結果(用高氮、低氮模擬水體污染程度)。①高氮實驗條件下,優(yōu)勢物種發(fā)生了改變,改變情況是_____,造成該變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②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放養(yǎng)一定數量的鰱魚在_____條件下對經典治理方案促進作用更明顯。(5)除了以魚治藻外,請利用生物的種間關系,提出其他合理的治理建議:_____。14.(2023屆南通市高三二模)紫莖澤蘭在《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名列第一位。研究人員擬采用替代控制法對紫莖澤蘭進行防治,通過紫莖澤蘭入侵地物種豐富度調查,篩選出3種本地植物(南酸棗、假地豆和狗尾草);作為紫莖澤蘭具有競爭力的潛在替代植物?,F利用盆栽法進行競爭力研究,部分結果如圖1、圖2。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對于入侵種的防治,除利用生物替代控制外,還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答兩點)。用樣方法調查紫莖澤蘭入侵地的物種豐富度時,物種豐富度與樣方大小的關系是______。(2)研究人員將紫莖澤蘭與3種本地植物分別設置單種和混種處理,單種時每盆種植2株,混種處理方法是每盆種植______。實驗期間每周隨機移動花盆1次,以避免______。(3)依據實驗結果,作為控制紫莖澤蘭入侵的最佳替代植物是______,原因是______。(4)澤蘭實蠅是紫莖澤蘭的專食性天敵,其將卵產在紫莖澤蘭生長點上,孵化后即蛀入幼嫩部分取食。紫莖澤蘭與澤蘭實蠅之間能量的傳遞效率遠低于10%,其原因是______。與實驗室研究相比,野外條件下澤蘭實蠅對紫莖澤蘭的防治效果很有限,原因是_______。15.(南京市2023屆高三二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長江南京段正加快打造水美、岸美、產業(yè)美、環(huán)境美的長江最美岸線,“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美麗生態(tài)畫卷正漸次展開。請回答下列問題:(1)長江風光帶中的某濕地公園,是休閑度假、親近自然的理想場所,在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該描述未體現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價值。濕地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吸引了大量白鷺等候鳥來此越冬,影響白鷺種群密度變化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填種群數量特征)。研究發(fā)現該濕地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古據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有利于___________。(2)若該濕地公園存在如圖1所示的部分食物網,如將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2:1調整為1:1,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算,該生態(tài)系統能承載丙的數量是原來的___________倍(保留小數點后兩位)。(3)圖2是碳循環(huán)的示意圖,圖中⑥表示的是_________。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在________(填圖中序號)過程中進行傳遞。生態(tài)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C表示的是___________,控制C的使用,才能實現綠色低碳發(fā)展。(4)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質等,換算為相應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積,就是生態(tài)足跡,又叫生態(tài)占用。生態(tài)足跡值越___________,人類所需的資源越_________,對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就越大。16.(南京市2023屆高三期初)森林及其產品的固碳功能對減緩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質林產品(HWP)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碳庫。下圖1為HWP在森林階段的部分碳循環(huán)示意圖;下圖2中的曲線a表示40年間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對量,曲線b表示40年間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的實際增加相對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森林生態(tài)系統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儲存在植物體內成為森林碳庫。當遭遇人為干擾或自然干擾后,原本儲存在植物體中的碳就會釋放回大氣中,其回歸途徑除了圖1中的途徑外,還有__________。(2)圖2中a、b兩條曲線變化趨勢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濕地在上億年形成過程中,泥炭不斷堆積,形成巨大的“碳庫”。濕地對溫室氣體總量的影響是巨大的,濕地二氧化碳的排放情況與受保護的狀況直接相關。據統計,濕地退化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1%。其中,泥炭地的破壞會導致每年排放30億噸二氧化碳。①濕地的水域中有處于挺水層、浮水層和沉水層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②濕地中有很多水鳥,多以魚等水中生物為食。圖3表示能量流經某水鳥所處的營養(yǎng)級示意圖[單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____,若食物鏈“水草→魚→水鳥”中魚所處的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為500J/(cm2·a),則兩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若研究一個月內水鳥所處營養(yǎng)級的能量情況,圖中未顯示出來的能量是__________。(4)習近平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相關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__。A.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可在碳循環(huán)中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B.不每個生態(tài)系統都可依靠自身實現碳中和C.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是導致氣溫升高的化學信息D.發(fā)展低碳經濟、植樹造林是實現碳平衡的有效手段17.(2023常州上學期期末)森林碳匯在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下表為四川洛須自然保護區(qū)內森林資源碳儲量的結構特征,其中的碳儲量是指碳元素的存留量(以碳元素的質量表示),碳密度為單位面積的碳儲量。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森林類型碳儲量(t)碳密度(t/hm2)針葉林138067.711.2闊葉林5944.719.6針葉混交林2559.650.4闊葉混交林44.44.9針闊混交林4459.933灌木林81228.92.9合計/平均232305.25.7(1)森林植物通過________吸收CO2,并將碳儲分布在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內。碳在森林群落內部以________的形式傳遞,并使其中的能量沿著________流動,還有部分能量流向________(填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在這個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上表可以看出,該保護區(qū)內的________林碳儲量最大,若這些碳元素均以葡萄糖存留,該林相當于存留了葡萄糖________(保留小數點后一位)萬噸。(3)研究團隊還調查了該保護區(qū)內森林不同坡度的碳儲量和碳密度,結果如右圖所示。從圖可以看出,森林碳儲量在________坡集中最多,該處碳儲量和碳密度均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長時間來看,增加洛須自然保護區(qū)碳儲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A.去耕造林,大幅增加區(qū)內森林面積B.燃燒落葉,維持保護區(qū)環(huán)境的整潔C.適當砍伐密集林,減少森林碳排放D.科學經營管理,增加森林凈生產力18.(鹽城市2023屆高三三模)十年來,我國生態(tài)學家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使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改善。請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科研人員為探尋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