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四校聯(lián)盟期中聯(lián)考試題高二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卷選擇題16小題,非選擇題4題,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春秋左傳》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弊韵惹囟鴿h,古代服飾逐漸形成了大氣鮮明、尊崇禮制的特點。后世歷代服飾雖受經(jīng)濟發(fā)展與民族交融等諸多因素影響,但漢服風度的基本內涵未曾改變。這說明中華文化具有()A.多樣性B.包容性C.傳承性D.統(tǒng)一性2.唐代佛教出現(xiàn)了面向寺院之外聽眾的通俗講經(jīng)活動,許多講經(jīng)的前段都以贊美皇帝、歌頌太平為主要內容,講經(jīng)過程中雜夾道教的長生不老和得道升天等觀念。這反映了唐代()A.佛教社會影響力上升B.社會主流思想變化C.佛道思想日益同質化D.佛教的本土化轉變3.上海自清末開埠以來,許多西方舶來品在這里匯聚,飲食文化從此變得更加多元復雜。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來西式炸豬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醬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愛。這表明()A.近代上海的餐飲業(yè)成就已領先全國B.商品流通中伴隨著文化的傳播借鑒C.菜品改良改變了中國民眾生活方式D.傳統(tǒng)菜系受到?jīng)_擊并逐漸走向沒落4.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提出了“向工農開門”的教育方針,1950年4月,成立了北京實驗工農速成中學,該校培養(yǎng)了一批工農青年干部,在全國同類學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該校的舉辦()A.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B.表明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形成C.有利于一五計劃的開展D.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實踐5.古埃及第五王朝時期,“阿蒙”是底比斯的地方神;第十一王朝中期,國王重新統(tǒng)一了埃及,上埃及的阿蒙神與下埃及的拉神相結合形成新的國家神“阿蒙—拉”,第十八王朝時期,國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為打擊勢力過度膨脹的阿蒙神廟祭司,大力削弱阿蒙神影響力。這表明()A.宗教有利于維護政權穩(wěn)定B.多神崇拜強化了國家觀念C.神權與王權始終沖突激烈D.宗教與政治權力聯(lián)系緊密6.瑪雅古文明借助巫術、宗教統(tǒng)治族民、集中財富,文字用于宗教祭祀;印加古文明崇拜太陽天體神,將天體神靈分成不同的層級對應人間社會的等級分層,社會財富逐層分配。這兩種古代文明的相似之處反映出()A.對秩序構建的重視B.蘊含天人合一思想C.等級源于神權思想D.神權主導社會組織7.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下,吠舍、首陀羅依照行業(yè)的不同,形成了各種名目的閣提(集團)。隨著手工業(yè)分工的發(fā)展,各類手工業(yè)阇提(集團)數(shù)目增加,他們分別聚居于各固定地段,父子相傳,世代為業(yè),彼此間不交流生產(chǎn)技藝。這()A.有利于推動手工業(yè)的轉型B.加劇了社會階層結構的固化C.增強了下層社會的凝聚力D.促進生產(chǎn)組織形式日益完善8.從8世紀后半葉開始,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定期進行戰(zhàn)俘交換,這一行為持續(xù)了約23年,直到10世紀末期。除交換戰(zhàn)俘外,對那些愿意皈依基督教的阿拉伯戰(zhàn)俘,拜占庭帝國會提供購置土地所需的錢財和耕種所需的谷物種子;對接納他們成為女婿的家庭,帝國可以免除三年土地稅和爐灶稅。拜占庭帝國此舉的主要意圖是()A.爭奪人口資源B.提升國民的素質C.擴大對外貿易D.削弱阿拉伯帝國9.隨著蒙古軍隊西征,大批漢人進入中亞、西亞以至歐洲各地。而隨著蒙古軍隊東歸,又有大批西亞人、中亞人、俄羅斯人和欽察人東來,被分置于蒙、漢各地。這一現(xiàn)象()A.加劇了中原地區(qū)的人地矛盾B.引發(fā)了歐亞大陸的人口遷徙C.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10.下圖是德國畫家克拉納赫1521年制作的宣傳冊中的兩幅木刻插畫,左圖是基督為門徒洗腳的簡樸生活,右圖是教皇讓國王親吻其腳的特權行為,兩幅畫里基督的謙卑與教皇的傲慢形成了強烈對照。由此可推知,兩幅插畫()A.否定神學創(chuàng)世學說B.傳播理性主義思想C.批判了教會的特權D.推動民族國家形成11.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過程中,被拿破侖“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并充滿熱情,然后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由此可知,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A.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成果B.埋葬了歐洲的封建制度C.重構了歐洲的政治文化D.推動了殖民體系的瓦解12.1835年英國駐印總督強制推廣英語,20世紀初英語發(fā)展為印度官方語言。20世紀50年代,美國福特基金會在印度成立了英語教學基地,促進英語在當?shù)貜V泛傳播。對該變化理解最合理的是()A.西方文化侵略依然存在B.兩極格局演變推動的結果C.意識形態(tài)影響文化交流D.第三世界斗爭發(fā)展是根源13.20世紀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出現(xiàn)“新變化”。阿根廷工人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舉行了反對外國資本家的罷工;1932年,薩爾瓦多很多地方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1934一1935年,巴西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人罷工總人數(shù)高達150萬人。據(jù)此可知,拉美“新變化”()A.以爭取實現(xiàn)民族獨立為目標B.深受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C.開始走上探索本國現(xiàn)代化的道路D.致力于反抗美國殖民者的軍事侵略14.1975年,韓國漁民在朝鮮半島西南部新安外方海域發(fā)現(xiàn)一艘沉船??脊殴ぷ髡咴谠摯习l(fā)掘出了兩萬多件青瓷和白瓷,兩千多件金屬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共重達28噸的800萬枚中國銅錢。船上還有刻著“慶元(寧波)”銘文的銅權和墨書“至治三年(1323年)”的木簡。該船及其遺物可印證()A.宋朝與高麗之間存在朝貢貿易B.銅錢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商品C.元代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港口D.商幫主導了中外大宗瓷器貿易15.如圖所示為1979年一項調查中伊朗、印度、海地三國移民美國人口中的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才占比。據(jù)此可以推知的結論是()A.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創(chuàng)新活力受限B.教育落后制約發(fā)展中國家成長C.發(fā)展中國家人才培養(yǎng)結構失衡D.勞動力的全球流動呈衰退趨勢16.1984年,《儒家倫理》教科書(小學德育選修課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該書前言宣稱該課程不僅涉及理想、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還會介紹華族(華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觀與文化。新加坡教育部還對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以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開展了50個學時的培訓。這些做法意在()A.傳承中華文化精髓B.厚植民族文化根基C.構建多元社會結構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7題14分,18題14分,19題12分,20題12分,共52分)17.從“人才觀”探文化的薪傳與鼎革(14分)大學是人類文明聚集地。近代以來大學人才觀的變化,是探尋中華文化流變的窗口。材料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抖Y記·大學》材料二(京師大學堂辦學方針)一曰中西并用,觀其會通,無得偏廢;二曰以西文為學堂之一門,不以西文為學堂之全體?!簡⒊鸩莸摹蹲鄶M京師大學堂章程》(1898年)材料三回憶母校自蔡(元培)先生執(zhí)掌校務以來,力圖改造,五四運動,打倒賣國賊,作人民思想之先導。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欲使人民養(yǎng)成國家觀念,犧牲個人而盡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碜择R寅初《北大之精神》(1927年2月)材料四大學之使命有三:其一,希望造就完人。完人必具智仁勇三達德,……故其上者必其有所成仁,而忠恕次之。其二,學有專長,而于大學中植其基。其三,養(yǎng)成自己能思想之人,而勿蘄教師逐字釋義?!每蓸E(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1)材料二人才觀相較于材料一有何變化?反映出19世紀末中華文化怎樣的發(fā)展特征?(6分)(2)材料二至材料四的人才觀,總體上呈現(xiàn)出哪些變化趨勢?這種趨勢型塑了動蕩時局下近代中華文化怎樣的特質?(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胭脂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紅色顏料,繪畫、化妝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紅花可直接于纖維上染色而無需媒染劑,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紅花在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原,北魏的《齊民要術》有專章記載紅花的種植方法。此外,賈思勰還提到在當時種植紅花能帶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到了唐代,紅花種植已經(jīng)遍及全國各個地區(qū)。紅花的栽培、制作工藝,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元代甚至設置了“紅花局”“紅花提舉司”等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幾酝醵伞丁凹t花”“胭脂”考》等材料二1519年,西班牙發(fā)現(xiàn)了原產(chǎn)于墨西哥的胭脂蟲,用它制作的紅色染料是歐洲人見過的最鮮艷、最濃的紅色。于是,胭脂蟲紅成為歐洲主要的紅色染料,廣泛用于紡織品、化妝品、食品等行業(yè),西班牙人從壟斷胭脂蟲紅貿易中賺取了巨額利潤。16世紀,歐洲畫家的調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蟲紅。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總量中,白銀占75%,胭脂蟲紅占12%,蔗糖占3%。在當?shù)氐臒釒У偷胤N植園里,西班牙人強迫非洲奴隸利用仙人掌養(yǎng)殖胭脂蟲以提取色素?!幾杂嘤裣肌段鞣椒b文化解讀》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紅花得以廣泛種植的原因。(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胭脂蟲紅的生產(chǎn)銷售帶來的影響。(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類遷徙與多元文化的形成緊密相關,對世界歷史發(fā)展影響深遠表1遷徙族群時間范圍主要影響區(qū)域及文化影響印歐人公元前2000—前1000年歐洲,影響語言體系形成,如希臘語、拉丁語;印度,帶來吠陀文化,形成種姓制度阿拉伯人7—8世紀中東、北非、伊比利亞半島,傳播伊斯蘭教,促進文化融合,如《一千零一夜》歐洲人15世紀末起美洲,歐洲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北美洲形成獨特音樂風格,中南美洲宗教文化融合華人19世紀中葉起東南亞、北美洲等,傳播中華文化,在東南亞影響商業(yè)文化,在北美洲形成唐人街文化——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某一族群的遷徙,擬定論題,進行闡釋。(要求:論題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嚴謹,表述清晰)20.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在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中,有一種使布料出現(xiàn)白色暈染花紋的印染技術,稱“絞纈”,現(xiàn)今俗稱“扎染”。大理白族傳統(tǒng)的扎染工藝,包括染料制靛工藝、縫扎技法工藝、染色工藝三個層面,其中的縫扎技法是現(xiàn)代機器無法替代的。盛唐時,扎染在白族地區(qū)已成為民間時尚,扎染制品也是當?shù)氐呢暺分?。?jù)考證,唐貞元十六年(800年),南詔舞隊到長安獻藝,所著舞衣“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即為扎染制成。明朝洱海衛(wèi)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chǎn)品。近代大理染織業(yè)繼續(xù)發(fā)展,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手工扎染村。2006年,白族扎染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材料二日本的絞染工藝學習了我國隋唐的工藝,保存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中的中國唐代五彩絞纈被視為國寶。絞纈工藝受到日本《文化財保護法》的保護,英語中的專業(yè)術語“shibori”也是日語“絞染”一詞的音譯,首屆和第六屆國際絞染工藝研討會都在日本召開。——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金少萍《絞纈的世界:白族扎染縫扎技法和紋樣圖案研究》等(1)根據(jù)材料一,簡析白族扎染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理由。(4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白族扎染”為例,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時代價值,并就進一步保護和開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提出合理建議。(8分)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BDDABADc題號111213141516答案CABCAB二、非選擇題17.【答案】(14分)(1)變化:材料一強調道德修養(yǎng),材料二則增加了“中西并用”的內容,注重學習西方文化。(4分)發(fā)展特征:19世紀末中華文化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開始吸收西方文化,呈現(xiàn)出中西融合的發(fā)展特征。(2分)(2)變化趨勢:從注重道德修養(yǎng)和中西會通,到強調培養(yǎng)具有國家觀念、犧牲精神、獨立思考能力和全面發(fā)展的人才。(6分,每概括一則材料2分)特質:近代中華文化在動蕩時局下,具有愛國救亡、追求進步、與時俱進的特質,不斷適應時代需求進行變革。(2分)【解析】(1)第一小問變化,材料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強調道德修養(yǎng),材料二“一曰中西并用,觀其會通,無得偏廢;二曰以西文為學堂之一門,不以西文為學堂之全體”,增加了“中西并用”的內容,注重學習西方文化。第二小問發(fā)展特征,據(jù)材料二人才觀的變化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中華文化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開始吸收西方文化,呈現(xiàn)出中西融合的發(fā)展特征。(2)第一小問變化趨勢,材料二主要注重道德修養(yǎng)和中西會通;據(jù)材料三“欲使人民養(yǎng)成國家觀念,犧牲個人而盡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可知,強調培養(yǎng)具有國家觀念、犧牲精神;據(jù)材料四“希望造就完人。完人必具智仁勇三達德,………養(yǎng)成自己能思想之人,而勿蘄教師逐字釋義”可知,強調獨立思考能力和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第二小問特質,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華文化在動蕩時局下,具有愛國救亡、追求進步、與時俱進的特質,不斷適應時代需求進行變革。如材料三中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觀念,為救亡圖存服務,具有與時俱進的特質,能夠根據(jù)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和時代主題,不斷調整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18.【答案】(14分)(1)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推動了物種交流;紅花是一種優(yōu)良的染料和經(jīng)濟作物;紅花種植技術的推廣提高;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府重視,設立了專門機構。(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影響:促進了西歐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豐富了歐洲人的社會生活;促進了繪畫藝術發(fā)展;給當?shù)胤N植園的非洲奴隸帶來災難。(8分,答出四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原因:據(jù)材料一“紅花在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原”及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的開通推動了物種交流;據(jù)材料一“紅花可直接于纖維上染色……主要植物”可知紅花是一種優(yōu)良的染料和經(jīng)濟作物;據(jù)材料一“北魏的《齊民要術》有專章記載紅花的種植方法……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可知紅花種植技術的推廣提高;據(jù)材料一“種植紅花能帶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可知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據(jù)材料一“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可知政府重視,設立了專門機構。(2)影響:據(jù)材料二“西班牙人……賺取了巨額利潤”可知促進了西歐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據(jù)材料二“廣泛用于紡織品、化妝品、食品等行業(yè)”可知豐富了歐洲人的社會生活;據(jù)材料二“歐洲畫家的調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蟲紅”可知促進了繪畫藝術發(fā)展;據(jù)材料二在種植園里“西班牙人強迫非洲奴隸……提取色素”可知給當?shù)胤N植園的非洲奴隸帶來災難。19.【答案】(12分)示例1:選取印歐人的遷徙論題:印歐人的遷徙推動了歐亞文化的多元發(fā)展。闡釋:公元前2000—前1000年,印歐人從東歐平原出發(fā),向不同方向遷徙。在歐洲,他們的遷徙對語言體系的形成影響深遠,希臘語、拉丁語等諸多歐洲語言皆源于印歐語系。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深刻影響了歐洲文學、哲學的發(fā)展。例如,古希臘的哲學思想通過希臘語得以廣泛傳播和傳承,對后世西方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奠基性作用。在文學方面,用拉丁語創(chuàng)作的諸多作品成為歐洲文學的經(jīng)典。在印度,雅利安人作為印歐人的一支,帶來了吠陀文化。吠陀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虾?,逐漸形成種姓制度,這一制度深刻塑造了印度的社會結構與宗教信仰。印度教的教義便與種姓制度緊密相連,影響著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傊?,印歐人的遷徙在歐洲和印度引發(fā)了深刻的文化變革,促進了歐亞地區(qū)多元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選取阿拉伯人的遷徙論題:阿拉伯人的遷徙促進了亞非歐文化的大融合。闡釋:7——8世紀,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出發(fā),向中東、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遷徙。在中東地區(qū),阿拉伯人傳播了伊斯蘭教,與當?shù)氐牟ㄋ刮幕?、猶太文化等深度交融?!兑磺Я阋灰埂愤@部文學巨著便是文化融合的結晶,它匯集了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國的多種文化元素,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多元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建筑方面,清真寺的建筑風格融合了阿拉伯與波斯的特色。在北非,阿拉伯人的到來改變了當?shù)氐淖诮绦叛龈窬?,伊斯蘭教廣泛傳播,阿拉伯語也逐漸普及,促進了當?shù)匚幕慕y(tǒng)一與發(fā)展。在伊比利亞半島,阿拉伯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相互碰撞,科爾多瓦成為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圖書館收藏了大量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的典籍,學術研究繁榮??傊?,阿拉伯人的遷徙使得亞非歐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觀,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3:選取歐洲人的遷徙論題:近代歐洲人的遷徙促使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闡釋:15世紀末起,大量歐洲人遷徙至美洲。在北美,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建立起以歐洲政治制度為藍本的殖民地體系,使英語成為主要語言,傳播了歐洲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同時,非洲黑奴被販賣到北美地區(qū),帶來了非洲的音樂、舞蹈、宗教等文化元素,與歐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如爵士樂,它融合了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歐洲音樂的和聲等特點。在中南美洲,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占據(jù)主導地位,與印第安文化深度融合,并且在宗教方面,本土宗教信仰與天主教結合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如瑪雅文化與天主教融合后,在宗教儀式和建筑風格上都有體現(xiàn)。在藝術領域,誕生了融合多種風格的建筑,如墨西哥的一些教堂建筑融合了西班牙巴洛克風格與印第安本土特色??傊?,歐洲人的遷徙使美洲成為多元文化的匯聚地,極大地豐富了美洲的文化內涵。(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4:選取華人的遷徙論題:近現(xiàn)代華人的遷徙促進了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融合。闡釋:19世紀中葉起,華人從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向東南亞、北美等地遷徙。在東南亞,華人帶去了中國傳統(tǒng)的農耕技術、手工藝以及儒家文化等。華人積極參與當?shù)氐纳虡I(yè)活動,對當?shù)厣虡I(yè)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華人商業(yè)文化,如注重家族合作、誠信經(jīng)營等理念。在文化方面,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當?shù)毓?jié)日相互影響,既保留了中華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當?shù)卦?。在北美,華人在參與當?shù)亟ㄔO的同時,也傳播中國文化,形成了唐人街等獨特文化區(qū)域。唐人街不僅是華人的聚居地,還成為傳播中國飲食文化、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場所,如中華武術、書法繪畫等在當?shù)氐玫絺鞑ヅc發(fā)展,讓當?shù)鼐用駥χ腥A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傊?,華人的遷徙使中華文化在海外得以傳播,并與當?shù)匚幕嗷ト诤?,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僅為閱卷參考,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首先仔細分析材料中不同族群遷徙的信息,選擇一個自己熟悉且有把握論述的族群。根據(jù)該族群遷徙對不同地區(qū)文化的影響,提煉出一個明確的論題,論題要體現(xiàn)出遷徙與文化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如“印歐人的遷徙推動了歐亞文化的多元發(fā)展”。然后圍繞擬定的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展開論述。從材料中提取該族群遷徙的時間、影響區(qū)域,詳細闡述其在各區(qū)域對文化的具體影響,如語言、宗教、文學、藝術、社會結構等方面。以印歐人遷徙為例,在歐洲論述其對語言體系形成的影響,以及語言對文學、哲學的作用;在印度論述吠陀文化與種姓制度的形成關系。論證過程要邏輯嚴謹,有理有據(jù)。最后在論述結束后,對整個內容進行總結升華,再次強調該族群遷徙對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升華主題,使論述更加完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冊3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豪華酒店雇傭合同模板
- 食堂軟件代理商合同協(xié)議
- 食品代理加盟合同協(xié)議
- 閑置轉讓圍欄合同協(xié)議
- 領取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協(xié)議
- 食品原料補充合同協(xié)議
- 2025共同租房協(xié)議合同范本
- 項目協(xié)議書和合同
- 食品包裝印刷合同協(xié)議
- 2024年煙臺海陽市衛(wèi)生健康局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真題
- 2025四川巴中市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快手、抖音、淘寶)主播兼職合同10篇
- 砍木伐木合同協(xié)議范本
- 延邊大學教師崗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前廳服務與管理課件 處理客人投訴
- (二模)咸陽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擬檢測(二)物理試卷(含答案)
- 餐飲行業(yè)合伙經(jīng)營協(xié)議書
- 不間斷電源裝置(UPS)試驗及運行質量檢查表
- 心臟超聲切面示意
- 2022年1月浙江高考英語應用文與讀后續(xù)寫范文匯總(素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