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_第1頁
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_第2頁
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_第3頁
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_第4頁
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16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單篇文本研讀課復合文本比較鑒賞課目錄索引

單篇文本研讀課讀書:目的和前提

他(黑塞)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chuàng)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Z貝爾獎頒獎詞學習活動一知人論世梳理積累資源助讀作者簡介德國浪漫派的最后一個騎士——赫爾曼·黑塞簡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詩人、作家。生于德國,后入瑞士籍。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yōu)美細膩,具有心理的深度,因此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后一個騎士”。德國浪漫派的最后一個騎士——赫爾曼·黑塞作品代表作有小說《在輪下》《荒原狼》《玻璃珠游戲》等,詩集《浪漫之歌》《一根斷枝的呻吟》等。其中《荒原狼》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他非常仰慕中國文化,對中國詩歌十分著迷,特別崇拜孔子、老子、莊子?!袄锨f哲學”對他的創(chuàng)作有明顯的影響。評價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作品背景讀書以提升修養(yǎng)《讀書:目的和前提》是作者的一篇隨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出現(xiàn)了一種浮躁的心態(tài),覺得讀書是枯燥無味的、可笑的、不值得的。他們認為人生短暫,應該學會享受人生。作者對此有感而發(fā),建議那些年輕人還是應該擠點時間看書,從自己能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逐漸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文章由此闡述了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相關常識隨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說理,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物進行綜合議論,且不受字數(shù)限制?;A梳理1.讀準字音àishènìshàjièjíshùnzhìqiāngluòtídī2.寫對字形

詞語易錯字

詞語易錯字jiānɡ繩

閑xiá時光

jiānɡ界

白璧無xiá

jiānɡ死

聞名xiá邇

韁疆僵暇瑕遐3.掌握詞語(1)歸根到底:歸結到根本上。(2)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3)一勞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4)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4.詞語辨析教養(yǎng)·修養(yǎng)教養(yǎng):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也指教育培養(yǎng)。修養(yǎng):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養(yǎng)成的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相同點:都與人的言行有關。不同點:“教養(yǎng)”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修養(yǎng)”只能作名詞。例句一個富有

的人,不論是對什么身份的人,始終都彬彬有禮。

任何的藝術

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藝術創(chuàng)作或藝術欣賞的實踐中,逐漸鍛煉和培養(yǎng)的。

教養(yǎng)修養(yǎng)息息相通·休戚相關

息息相通:呼吸相關聯(lián),形容關系密切。休戚相關:形容關系非常密切,利害一致。相同點:都有“關聯(lián)”的意思。不同點:“息息相通”適用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休戚相關”一般只能指有禍福可言的人、集團、國家等相互間的關系,不能指無禍??裳缘囊话闶挛?。例句“上海精神”不斷充實新的時代內涵,同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不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他談道,在涉及北極的全球性問題方面,國際社會

、命運與共,理應攜起手來加強對北極環(huán)境的長期監(jiān)測,并做出適應性評估。

息息相通休戚相關5.成語積累“書”字一族成語(1)擁書百城:比喻藏書極其豐富或嗜書之深。(2)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3)奮筆疾書: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奮筆,提起筆來。(4)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形容事實(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5)史不絕書:史書上不斷有記載;過去經常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學習活動二精研課文理解鑒賞文本研讀1.黑塞在文章開頭說“真正的修養(yǎng)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又認為“教養(yǎng)也即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是否矛盾點撥

這兩句話并不矛盾?!熬唧w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也就是說真正的修養(yǎng)不存在功利的企圖,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yǎng)或教養(yǎng)是生存的境界。2.作者寫道:“因為教養(yǎng)得有一個可教養(yǎng)的客體作前提,那就是個性或人格?!睘槭裁赐ㄟ^讀書獲得教養(yǎng)要和個性或人格聯(lián)系在一起點撥

讀書人必須具有獲得教養(yǎng)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的追求。如果沒有個性或人格,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就不能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3.你怎樣理解“不錯,讀得太多可能有害,書籍可能成為生活的競爭對手”這句話點撥

如果讀書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獲得了僵死的知識,沒有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與讀書的目的背道而馳,成了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讀書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進等。4.文章最后一句“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fā)現(xiàn)杰作的真正價值”有什么樣的深刻含意點撥

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tài)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杰作的偉大的。5.《讀書:目的和前提》一文中,作者認為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數(shù)量,那么作者提倡怎樣的讀書觀呢點撥

作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yǎng)”,他倡導的是“愛的閱讀”和“有效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shù)量,而是追求心靈的獲得。作者認為讀書人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他所說的“教養(yǎng)得有一個可教養(yǎng)的客體作前提”,通俗地說,就是讀書人自己必須有獲得教養(yǎng)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的追求。如果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閱讀未必能獲得教養(yǎng)。思路整合

上圖書館

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鼱柼W習活動一知人論世梳理積累資源助讀作者簡介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簡介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詩人、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我國英語界泰斗級人物,享譽中西的外國文學專家,在英國文學、比較文學、文體學及文學翻譯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躋身國際知名英語文學專家之列。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三大英語權威”。作品主要作品有《約翰·韋伯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彭斯詩選》和《雷雨》(中譯英)。作品背景王佐良先生的讀書經歷《上圖書館》一文,寫的是作者的讀書經歷。作為一位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王佐良回顧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清楚地感覺到,他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他喜歡到圖書館讀書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上圖書館”之樂。這既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介紹,也是對廣大求學者的呼吁:熱愛讀書吧,從中你不只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還能增強理性、獲得教養(yǎng)等?;A梳理1.讀準字音chìjiànjiānzhuìníngnìng2.寫對字形

詞語易錯字

詞語易錯字寬chǎnɡ

高sǒng

凋bì

修qì

敞敝聳葺3.掌握詞語(1)一燈如豆:一盞只有豆粒那樣大光線的燈,形容燈光暗弱。(2)豁然開朗:道路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3)氣象萬千:形容景象、事物變化多姿,非常壯觀。(4)坐擁書城:比喻藏書豐富。(5)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6)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4.詞語辨析牽強附會·穿鑿附會牽強附會: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也指把不相關聯(lián)的事物強拉在一起,混為一談。穿鑿附會:把互不聯(lián)系的事情生拉硬扯聯(lián)在一起,強加解釋。不同點:前者強調“把講不通的硬去講通”,后者強調“把不相干的事硬拉在一起”。例句現(xiàn)在全國各地許多所謂的名人故居、歷史遺跡等等,其實都是以旅游開發(fā)為目的,

,捕風捉影,圈地收費才是根本。

他說:“如果僅僅用量子糾纏作為理論前提或實驗原理,就只能說是

,是與科學研究無關的行為藝術?!?/p>

牽強附會穿鑿附會5.成語積累“書”字相關成語(1)書不盡意: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后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2)蟲書鳥篆:字體像鳥蟲。借指外國文字。(3)大書特書: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4)折節(jié)讀書:改變舊習,發(fā)憤讀書。折節(jié),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5)知書達理: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yǎng)。學習活動二精研課文理解鑒賞文本研讀1.王佐良先后與哪些圖書館打過交道各自有怎樣的環(huán)境特點,讀了哪些書有怎樣的收獲結合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地

點環(huán)

境書

籍心

情武漢文華圖書科學校的圖書館“公書林”房子寬敞、舒服、環(huán)境優(yōu)雅英文小說,斯蒂文生的書,英文雜志(《星期六晚郵刊》《全國地理》《美麗的屋子》等)①北京清華圖書館紅色外表、裝飾華麗、面積很大,書刊精美,燈光溫馨柏拉圖《對話》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臘悲劇,英國16、17世紀詩?、谟淇?/p>

新世界,一片燦爛

點環(huán)

境書

籍心

情牛津包德林圖書館里的亨福萊公爵室建筑華美、照明差、中古僧侶修習的遺風猶存古籍③

倫敦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建筑華美、氣象萬千—④起初,心里很不平靜;后來,心境豁然開朗

“奇趣”2.作者在文中寫了四個圖書館,寫法有哪些不同為什么這樣寫點撥

①詳寫前三個圖書館而略寫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對前三個圖書館,既介紹建筑特點,又介紹讀書經歷,而對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的描寫只側重外部構造。②詳寫前三個圖書館是因為它們對當時的“我”影響很大,通過記敘“我”所閱讀的一系列圖書或心情的變化來突出上圖書館閱讀對“我”的影響之大,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3.作者王佐良寫自己上圖書館之樂,感情基調是愉悅的??墒?作者卻選擇自己在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情景來寫,加之國內戰(zhàn)亂,親人音訊全無,作者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點撥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隨筆,作者主要選擇自己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歷入文,真實展示了圖書館在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雖然在國家動亂、親人音訊全無處境下苦讀的心情有些壓抑,但這段圖書館學習的經歷卻意義重大,結局很圓滿。正是在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才換來了優(yōu)異的成績。“只在最后的兩個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這段文字,是付出后得到回報的喜悅,是撥開陰霾見日月的驚喜,是不再為家國憂慮的釋懷,是在圖書館縱情自由閱讀的輕松與喜悅。相比較收獲時的快樂,先前受那點苦又有什么呢因此,從整體看,這一段苦讀生活,更能表現(xiàn)上圖書館的結局之樂。4.在《上圖書館》一文中,有多處對圖書館的光的描述。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內

容作

用清華圖書館臺燈溫情、寧靜的光覺得知識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燦爛”清華圖書館的燈光全滅了①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照明相當差”“一燈如豆”②“初夏的陽光給了館內更多光亮”北平又傳來解放的喜訊,使作者的心境豁然開朗歷史的巨變,讓這一切都暗淡下來

陰暗苦悶的畫面,與作者一邊心憂祖國戰(zhàn)亂,一邊忙于眼前繁重功課的壓抑情緒互相映襯,用光烘托氛圍,與描摹的心境相結合5.《上圖書館》的第9段引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中的臺詞有什么含意點撥

①“建筑華美”“氣象萬千”“英國”“高聳的大圓頂”幾個要素自然而然地讓作者聯(lián)想起哈姆萊特贊美天穹的這段著名獨白,而圖書館所承載的人對知識的求索這一內涵,恰好與人文主義者哈姆萊特贊美人類的偉大、理性的崇高有某種層面上的吻合。②哈姆萊特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內心情感也較為復雜;對于作者來說,作者此時的心情,恰好與莎士比亞這段文字在字面上的含義不謀而合,用在此處,恰可表現(xiàn)對圖書館的禮贊。思路整合

123456789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C解析

A項,“藉”應讀“jiè”。B項,“?!睉x“mó”。D項,“帙”應讀“zhì”。

1234567892.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讀書

靠幾分鐘熱度就能完成的,

應該是一種長期堅持的行為。真正的讀書人不會太在意讀書的形式,

遇到一本好書,

何時何地,都會品讀,在他們看來,天天都是“讀書日”。

A.不僅還因為不管B.不必就如果不論C.不是而只要不論D.并非可只有盡管C解析

①處由后文的“靠幾分鐘熱度就能完成的”可知,填“并非”“不是”均可,而“不僅”“不必”不符合語境,故排除A項和B項。②處,“靠幾分鐘熱度就能完成的”和“應該是一種長期堅持的行為”構成轉折,應填一個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填“而”或不填都可以。③處,從“真正的讀書人不會太在意讀書的形式”和“何時何地,都會品讀”可知此處應填表示充分條件關系的詞語,故排除D項。把C項各個關聯(lián)詞填入文段空白處,句意完整,句子通順。綜上,本題答案為C項。123456789123456789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更多的中國人如果能夠多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能在書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中國就會變得更好。B.當下流行的網絡文藝作品能否切實、豐盈地表現(xiàn)“中國精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準確把握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華。C.“書香雅韻”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引導學生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使讀書成為體現(xiàn)學生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D.王國維先生用他早年學到的西方美學思想和文學理論對《紅樓夢》的人物形象、思想藝術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評價。D解析

A項,語序不當,分句主語不同,前一分句關聯(lián)詞語應在主語前,應把“如果”調到“更多的中國人”前。B項,兩面對一面,前面“能否”是兩種情況,后面“取決于準確把握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是一種情況。C項,賓語殘缺,后面缺少“‘書香雅韻’是……”的賓語中心詞。1234567891234567894.下面是某地圖書館一則啟事的片段,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語意準確,語體風格一致。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市圖書館的抬愛!在新的一年里,市圖書館全體人員將竭誠為您效命。今年,市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您可以在微信上物色“市圖書館”公眾號并關注。您進入公眾號后,可在線閱讀圖書、期刊,也可在線辦理書目查詢及圖書續(xù)借等事情。該公眾號難免有不完善之處,歡迎您對公眾號的改進提出淺見!答案

①“抬愛”改為“厚愛”,②“效命”改為“服務”,③“物色”改為“尋找”,④“該公眾號”改為“我們的公眾號”,⑤“淺見”改為“寶貴意見”。123456789B級能力素養(yǎng)提升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9題。材料一

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這條路永無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走到盡頭;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將哪怕僅僅只是一個文化發(fā)達民族的全部文學通通讀完,更別提整個人類的文學了。然而,對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皇且驗楂@得了僵死的知識,而是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對于我們來說,問題不在于盡可能地多讀、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選擇我們個人閑暇時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lián)系,使自己的心臟隨著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123456789要想建立與世界文學的生動聯(lián)系,讀者的第一要務乃是認識自己,進而認識那些特別能引起共鳴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學大綱!他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僅僅因為某部作品有名,因為羞于不了解它就強迫自己去閱讀,實乃大錯而特錯。恰恰相反,每個人都該在他感覺最自然的地方,開始對書籍的閱讀、了解和喜愛。有的人在學生時代已早早發(fā)現(xiàn)自己對優(yōu)美詩歌的愛好,也有人更愛好歷史和鄉(xiāng)土傳說;有的人也許喜歡民歌,還有人覺得閱讀那種細致考察我們心靈的感受并給予高度理性解釋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閱讀之路有千萬條??梢詮男W課本和日歷出發(fā),而終結于莎士比亞、歌德或者但丁?!屆總€人憑自己的愛好去開始閱讀,讀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首詩,或者一則報道、一篇論文,以此為出發(fā)點,然后再擴而大之。(摘選自黑塞《讀書:目的和前提》)123456789材料二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yǎng)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于使讀書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tǒng)訓練,使閱讀產生畸形的發(fā)展,對于某一方面知識過于重視,而對于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123456789讀書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此中心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從頭到尾讀,以求對于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為進一步高深研究做準備。如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于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須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后選擇關于這問題的書籍去讀,其用意在于搜集材料和諸家對于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余的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節(jié),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當然,它對于初學者并不適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要領。如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蘇東坡《與王郎書》曾談到這個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shù)次讀。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與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文物之類,亦如之。朱熹曾勸他的門人采用這個方法。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yǎng)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只求故事結構,第二次只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只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態(tài)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123456789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tǒng)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則全書中所有關于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lián)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tǒng)。以后讀其他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于政教關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tǒng)了。一個人心里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tǒng)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tǒng)里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lián)絡貫串,這就是說,它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tǒng)里去,只有這樣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摘選自朱光潛《談讀書》)123456789123456789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研讀世界文學可以讓我們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增添思想、經驗和理想上的財富。B.黑塞認為讀書要憑著興趣讀,履行義務般強迫自己去讀,則無任何讀書效果。C.確定某一個中心讀書,是文本精讀的重要方法,有助于養(yǎng)成仔細分析的習慣。D.讀書時確定了中心,容易形成系統(tǒng)組織,一個人頭腦中可以有多個系統(tǒng)中心。B解析

B項,“無任何讀書效果”錯誤,文中只說“他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僅僅因為某部作品有名,因為羞于不了解它就強迫自己去閱讀,實乃大錯而特錯”,沒有談到“無任何讀書效果”,選項表述過于絕對。1234567891234567896.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任何人都無法閱讀完整個人類的文學,因此無法真正建立起與整個人類的生動聯(lián)系。B.閱讀路徑很多,只要憑愛好去讀詩歌、小說或鄉(xiāng)土傳說,就會得到相同的閱讀認識。C.蘇軾與朱熹所主張的閱讀方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閱讀方法,僅僅適用于專業(yè)研究者。D.由新的知識與舊有的知識圍繞一個中心聯(lián)絡貫串形成的系統(tǒng),這樣的系統(tǒng)是動態(tài)的。D解析

A項,錯誤,是可以建立起與整個人類的生動聯(lián)系的。B項,“就會得到相同的閱讀認識”錯誤。C項,“僅僅適用于專業(yè)研究者”表述絕對,原文為“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要領”。1234567891234567897.下列說法中,不能體現(xiàn)材料二中提出的確定中心來進行閱讀的一項是(

)A.學習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單元課文圍繞“青春”展開閱讀與交流。B.搜集唐代詩歌中垂釣者意象材料,并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細致分析。C.為完成論文“論散文的真實性”,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并認真梳理。D.偶然得到路遙的小說《人生》并為之著迷,進而心無旁騖地細讀。D解析

D項,“偶然”“……著迷,進而心無旁騖地細讀”符合“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的憑興趣閱讀,不是“確定中心來進行閱讀”。1234567898.材料二運用了哪些常見的論證方法請各舉一例簡要說明。示例

①舉例論證,舉閱讀小說的例子闡述怎樣進行以問題為中心的閱讀;②引用論證,引用蘇軾的話闡釋初學者可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閱讀方法;③比喻論證,把新知識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tǒng)里去比喻為“拈新字貼進字典里去”,生動而易懂。1234567899.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有何異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

①同:都談到讀書對人的益處,以興趣引導閱讀有很大收獲。②異:材料一認為要與世界文學建立生動聯(lián)系,讀書應該從興趣愛好出發(fā),應該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沒必要堅持閱讀引不起自己興趣的書;材料二闡述了做學問者的讀書方法,不能憑興趣閱讀,應該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閱讀方法。復合文本比較鑒賞課綜合探究任務探究一

比較兩文內容的異同兩篇讀書隨筆,言近旨遠,意在引導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赫爾曼·黑塞先生告訴我們,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王佐良先生告訴我們,他的知識、學問、樂趣均與圖書館密切相關。這正印證了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名言: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讓我們走進文本,比較兩文內容的異同。1.這是兩篇現(xiàn)身說法的讀書心得體會,我們從文中不難發(fā)現(xiàn)赫爾曼·黑塞先生和王佐良先生在讀書經歷上,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請結合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赫爾曼·黑塞王佐良讀書經歷的相同點

①都從少年時代開始讀書,并由此點燃了讀書的興趣;②都是從世界文學等書籍開始讀起;③都從書籍上認識了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拓寬了眼界,并由此獲得認知上的共鳴;④都從讀書中獲得了知識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體悟人物赫爾曼·黑塞王佐良讀書經歷的不同點

黑塞的讀書啟蒙更側重來源于家庭①②王佐良的讀書經歷基本圍繞中外文學文化,沒有這種起伏跌宕的讀書心得黑塞整體上沒提及外界環(huán)境對讀書的影響王佐良曾經因為現(xiàn)實的心境影響讀書的心境王佐良的讀書基本都是由圖書館豐富的藏書予以支持

黑塞的讀書過程中有過“曾經不愛讀、之后放不下”的讀書經歷,涉獵的范圍更龐雜2.《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兩篇隨筆,記述了作者的讀書生活和感悟,比較二者最初的閱讀興趣的異同。點撥

①相同點:都是從獵奇開始的?!蹲x書:目的與前提》中作者最初的閱讀體驗是從祖父的“巨大藏書室”開始的,他“所期待的是充滿狂熱與糾葛的故事,是前往陌生國度的旅行,或者是甜蜜而冒險的艷遇”;《上圖書館》中,作者的閱讀是從“公書林”開始的,一開始僅僅是“摸著那些書,看看它們的封面、目錄、插圖之類”。②不同點:前者的感受一波三折,后者的感受始終是愉悅的。在《讀書:目的與前提》中,作者在最初閱讀時對絕大多數(shù)書一點也不感興趣,一開始只是喜歡有插圖的書,讀巴爾扎克更是讓作者厭煩,從此許多許多年都沒有再讀巴爾扎克,直到很久很久之后重新發(fā)現(xiàn)他;在《上圖書館》中,作者在“公書林”讀書是愉悅的,那里優(yōu)雅潔凈的環(huán)境令“我”感到舒適,那里的英文書籍“我”雖然看不懂,但有趣的插圖讓“我”高興,“我”從此養(yǎng)成了閱讀英文雜志的習慣。3.在這兩篇隨筆中,黑塞和王佐良都回顧了自己的讀書生活。試比較兩篇文章寫作目的的異同。篇

目不同點相同點《讀書:目的與前提》側重于引導讀者富有個性、生動熱情地與書籍打交道,倡導人們通過讀書來提升修養(yǎng),敘述時更強調閱讀過程中興趣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以及思想境界的提升。②

《上圖書館》①

側重于呈現(xiàn)圖書館給作者帶來的裨益,所以敘述時更強調作者在多所圖書館中的感受和收獲,表達了作者對圖書館的感念之情。

兩位作者用靈活的筆觸,記述了自己求學讀書的生活與感悟,證明讀書對人生的益處。

任務探究二

賞析隨筆靈動的語言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作者常用多種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本課所選的兩篇隨筆,在語言方面也具有靈動的特點。請根據(jù)下面的具體任務,比較賞析。4.黑塞《讀書:目的和前提》的最后一段寫“在舞池中消磨許多時光”;王佐良《上圖書館》第4段寫“那個下午卻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結合上下文,分析這兩處“消磨”,它們的表達效果是否一致為什么點撥

①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當今世界上為數(shù)甚多的年輕人輕視讀書的做法,他們寧可“擠得出時間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館,在舞池中消磨許多時光”,也不愿意埋頭苦讀。這里的“消磨”是貶義詞,指的是虛度時光,作者對此是否定的。②王佐良在文中提到“公書林”的往事,說“那個下午卻是消磨得很愉快的”,是貶義褒用,突出自己早年在圖書館讀書,輕松有趣,身心愉悅。此處的“消磨”是褒義的。5.兩位作者都記述了自己求學讀書的生活場景,極富畫面感和感染力。請簡要寫出你對下列文句的理解。(1)《讀書:目的和前提》第1段說:“真正的修養(yǎng)一如真正的體育,既是完成同時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又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與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秉c撥

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它是努力的過程,蘊含在一個又一個目標不斷實現(xiàn)的過程中,是生存的境界而非生存的手段。(2)《讀書:目的和前提》第2段說:“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點撥

這是作者讀書觀的一部分。他認為讀書就要讀杰作,特別是閱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3)《上圖書館》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話有什么用意點撥

為了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

(4)《上圖書館》第7段說“真實的世界卻在暗淡下來”,“真實的世界”指什么點撥

國家民族命運處于危亡時刻。

(5)《上圖書館》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點撥

表達了對國內戰(zhàn)爭勝利的喜悅。

主題閱讀數(shù)字時代,我們是讀書還是讀屏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在不斷更新,知識的載體也在不斷更新。坐擁書城、汗牛充棟、韋編三絕,這些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留下的成語,在今天看來均可以在方寸之屏上“彈指一揮”完成。那么,這種輕便的儲存,碎片化的閱讀,究竟有益無益?zhèn)鹘y(tǒng)閱讀和讀屏閱讀,在影響人生上,孰輕孰重我們不妨看看權威媒體的觀點。群文閱讀材料一通過閱讀涵養(yǎng)我們的精神世界在數(shù)字化閱讀日益普及的當下,有人習慣于手不釋卷,獨愛翰墨書香,在紙質書卷中感受閱讀的魅力;有人鐘情于視聽兼?zhèn)?喜歡聲畫共賞,在數(shù)字化世界里享受讀書的樂趣。數(shù)字化閱讀確實讓閱讀觸手可及、方式靈活多變,然而也引發(fā)了注意力碎片化、內容娛樂化等方面的擔憂。當白紙黑字化為虛擬數(shù)字、實體書籍變身數(shù)碼屏幕,當新媒介、新場景改變了閱讀習慣,碎片化、輕量化日益成為閱讀的新特點,我們該怎樣實現(xiàn)閱讀的意義又該怎樣繼續(xù)傳遞書香應該看到,閱讀的一個目的在于求知。從“讀書”到“讀屏”,閱讀習慣的改變,換個角度看也是閱讀方式的豐富。數(shù)碼產品的更新?lián)Q代,紙質書籍的電子化,讓獲取知識更為便捷;融合多重形態(tài)的視聽內容,更讓閱讀由平面式的“紙上得來”升級為立體式的“視通萬里”。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數(shù)字化打通了書籍之間的“鏈接”,讓人們能在跳轉來源、聚合推薦等方式里,實現(xiàn)知識的觸類旁通、由點及面、串珠成鏈??梢哉f,數(shù)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豐富了學習的體驗。無論是“讀書”還是“讀屏”,都有益于知識的增長,而關鍵在于閱讀的內容本身是否有意義。還應該看到,閱讀的更重要意義在于思考。無論哪種閱讀方式,沉潛往復都是必不可少的閱讀過程。文字留白處的掩卷沉思,聲畫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是在一次次的思接千載、心游萬仞中,豐富了讀者的精神家園。同時,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提升修養(yǎng)的方式。讀一本好書,如同攀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賞到風景,但唯有不斷向上攀爬,才能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專注與篤定,在筆墨世界中涵養(yǎng)情懷與氣質,同樣是閱讀之于我們的意義。開卷有益。無論什么時候,唯有獲得真知灼見、收獲精神啟迪的閱讀,才是真正有益的閱讀。無論何種閱讀方式,重要的是閱讀的內容有分量、閱讀之后有所思考。正因如此,我們不必糾結于閱讀形態(tài)上“有形之書”與“無形之書”,而應把關注點聚焦在閱讀的深度和厚度上。讓閱讀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以沉潛閱讀持續(xù)豐盈自我的精神世界,恰恰是世界讀書日之于我們的啟示。(摘編自《人民日報》)材料二“輕”閱讀的分量并不輕如今的“輕”閱讀,其實分量并不輕,能為人生“增重”,能為心靈賦彩,也能為衡量成功的標尺添加更多刻度。數(shù)字時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覺間,人們開始覺得,讀書變“輕”了。厚重典籍濃縮于方寸之間,指尖滑動取代了書頁翻動。行囊里不必隨身攜帶圖書,書房中也不至于因為汗牛充棟而變得擁擠逼仄。閱讀的載體變輕薄了。書桌臺燈讓位給指尖掌上,移動閱讀、零碎閱讀成為日常。拿出閱讀器,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品讀好文、遇見書香。閱讀的場景變輕松了。電紙書、有聲書、立體書,在技術與設計的改變下,冊頁打通視覺、聽覺的區(qū)隔,以更靈活多樣的形態(tài)融入生活,感受讀書之變、體驗讀書之美。閱讀的方式變輕巧了。不同時代,都會產生每個時代獨有的閱讀體驗與記憶。曾經翰墨書香,如今電子觸屏,從紙上到“指上”,閱讀一直在變“輕”,選擇也更加個性、更加多元,這是社會與科技的進步。變“輕”,是潮流,不可逆,當然也無須逆。有人說,“輕”閱讀固然有輕量、便捷的優(yōu)勢,也有輕淺、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閱讀還是應該“重”一點,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讀經典,以“重”閱讀、深閱讀來抵抗片段化閱讀、碎片化思考。其實不然?!拜p”閱讀,指的是追求開卷之輕便,體驗之輕靈。形式的“輕”與內容的“重”,二者并無矛盾,不必人為對立。輕便的閱讀渠道,更有助于讀者觸及有分量的優(yōu)質內容。人們常說,閱讀能滋潤精神世界,涵養(yǎng)品格氣質,掙脫欲望束縛,使人生變得輕盈。這是閱讀的魅力。讀書,不是為了應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從這個角度而言,如今的“輕”閱讀,其實分量并不輕,能為人生“增重”,能為心靈賦彩,也能為衡量成功的標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許,這就是閱讀的“輕重”辯證法?,F(xiàn)代社會的高度數(shù)字化,給閱讀生態(tài)帶來空前巨大的影響。大量的碎片、低質、冗余、庸俗信息,伴隨數(shù)字時代奔流而至,“輕”閱讀因此遭受不少批評。的確,真正的閱讀應該自帶過濾與反省機制,靜心篩選并留下足夠優(yōu)質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饋心靈。所以,讀書還是讀屏,關鍵不在于形式,而是內容。先賢言,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不讀書,或許就不懂得“柳條折盡花飛盡”的別緒離愁,不懂“今人不見古時月”的歲月滄桑,也不懂“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沖淡豁達。一個人的成長底色,由所讀之書來鋪陳。而讀書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心靈家園的廣袤或貧瘠。所以,只要能打開更廣闊的人生視野,遇見更詩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終“認識你自己”,不管“輕”還是“重”,不管是讀“著于竹帛”之書還是電子觸屏之書,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摘編自《人民日報》)閱讀思考1.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