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qū)第一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為北洋政府開展的一系列旨在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外交活動時間外交活動結果1917年一戰(zhàn)期間,北洋政府聲明廢除與德、奧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執(zhí)行1919年一戰(zhàn)后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失敗1921—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再次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等要求達成部分目標1924年中蘇簽訂《中蘇協(xié)定》,規(guī)定了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內容蘇聯(lián)未認真執(zhí)行1925年北洋政府向國聯(lián)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案,開展廢約外交失敗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北洋政府A.開啟了中國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B.努力通過外交維護國家利益C.盲目追隨歐美國家外交立場D.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2.“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适ト酥灾稳似咔?,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這段話中強調的治國思想是A.為政以德 B.以禮治國 C.無為而治 D.三綱五常3.啟蒙思想家在抨擊封建制度的同時,以理性的眼光為未來社會勾畫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藍圖,提出了很多社會學說,其中,在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實踐的學說有①三權分立學說②君主立憲學說③人民主權學說A.① B.② C.①② D.③4.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成了一些書籍報刊學術研討的主題,并進入大學的課堂。一些著名學者稱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學”、“要探索人類發(fā)展前景就勢必要求教于馬克思主義”。據此可知A.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領域的主題 B.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面臨新的高潮C.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受到較多關注 D.蘇聯(lián)模式得到知識界的普遍認可5.1940年6月開始,受德國在歐洲戰(zhàn)場勝利的影響,日本相繼攻占宜昌、轟炸重慶、切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要道,企圖逼迫中國投降。在這一背景下A.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堅定了國人抗戰(zhàn)信心B.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組織武漢會戰(zhàn)以保護西南后方C.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以獲取更多國際援助D.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guī)模破襲戰(zhàn)打擊日本囂張氣焰6.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初無所謂先離后合、始困終亨之事也?!m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毕铝许椫校线@一評價的是A.《紅梅記》 B.《感天動地竇娥冤》 C.《水滸傳》 D.《紅樓夢》7.1933年,世界經濟會議在倫敦舉行。羅斯福致信會議,“健全的國內經濟體制是比其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兌換比值更為重要”,直接導致了會議的失敗。次年美國單方宣布美元貶值,并拒絕削減高關稅。這表明當時美國·A.無意為全球治理承擔責任 B.積極推動美元的國際化進程C.利用新政擺脫了經濟危機 D.率先提高關稅實行貿易保護8.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國多在邊遠地區(qū),如晉、齊、燕等國,遠離周王室統(tǒng)治的中心地帶。這一布局旨在A.加強對外開疆拓土 B.促進邊遠地區(qū)開發(fā)C.構筑邊疆安全屏障 D.防范異姓諸侯叛亂9.下表為1979年與1997年中國部分經濟數據對比表。該表數據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場經濟體制得以建立 B.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對外貿易主導經濟發(fā)展10.下表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拖拉機生產及機耕面積完成情況據表可以推知A.國家工業(yè)布局均衡B.農業(yè)機械化與合作化相互促進C.國民經濟迅速恢復D.生產領域出現明顯的冒進現象11.下列政策一度引發(fā)明朝出現“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現象的是A.朝貢貿易 B.海禁 C.開禁 D.閉關鎖國12.與四大發(fā)明促進了歐洲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一樣,儒家思想也曾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備受啟蒙思想家的推崇,他們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躬行有教無類的教育觀 B.主張漸進改良的歷史觀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觀 D.強調貴賤有序的階級觀13.據統(tǒng)計,1936年時國家資本與民間資本的占比分別為49.21%和50.79%,1947—1948年分別為58.43%和41.57%。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資本借戰(zhàn)時體制迅速膨脹 B.列強卷土重來使民間資本萎縮C.戰(zhàn)爭使民族資本主義遭受重創(chuàng) D.國民政府在戰(zhàn)后興辦國有企業(yè)14.著名學者辜鴻銘說:“咸同年間,粵匪擾亂。清廷如一叢病之軀,幾難著手。得一時髦郎中湘鄉(xiāng)曾姓者,擬方名曰洋務清火湯,服若干劑未見轉機……”?!胺舾蓜┪匆娹D機”是因為此“藥方”A.在政局動蕩年代難以發(fā)揮作用B.不符合西學東漸的歷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國”自居D.對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認識15.1979年前,“鳳陽地多不打糧,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到1979年,“鳳陽全縣糧食產量比1978年增長49%,賣給國家糧食4450萬千克?!背霈F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16.《齊民要術》強調,種葵應“近州郡都邑有市之處,負郭良田三十畝”,種蕪菁要“近市良田一頃”,種胡荽要“近市負郭良田一畝”,種紅藍花也要“負郭良田一頃”。這一農學認識主要源于A.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 B.農業(yè)技術水平的提高C.精耕細作農業(yè)的探索 D.農業(yè)商品化生產實踐17.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推出國防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把公路作為躲避洲際導彈襲擊時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國文學領域出現了公路敘事文體,它們以自由馳騁和漂泊流浪表達對傳統(tǒng)的掙脫,對主流價值觀的逆反。這一文學現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特征 B.突出了戰(zhàn)后美國民眾的理性思維C.說明民眾對美國干預政策不滿 D.反映了冷戰(zhàn)導致美國社會的焦慮18.《后漢書》記載,安帝永初年間曾兩次調江蘇、浙江一帶的糧食賑濟河南等地。這一記載表明當時A.江南農業(yè)得到一定發(fā)展 B.南北經濟呈現互補趨勢C.長途貿易獲得長足發(fā)展 D.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19.下列體現司馬遷治史抱負的是A.“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B.“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C.“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文章經世之業(yè),立言亦期有補于世”20.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德國1960年為1.7%,1970年為2.7%,1980年為3.3%。法國1960年為4.9%,1980年為5.1%,1985年為35%,1990年為3.4%。據此可推知A.國家干預經濟刺激了經濟發(fā)展 B.西方社會福利覆蓋面逐步擴大C.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 D.經濟危機導致西歐陷入了困境21.下表是1958至1968年,蘇聯(lián)與美國出現以探月活動為標志的“太空競賽”信息統(tǒng)計表。比較分析可知美蘇蘇聯(lián)美國探測器發(fā)射數量3129成功率29%45%運載器造成的失敗63%77%從計劃開始到首次登月的時間1年4年首次登月前嘗試的次數10次無(首次嘗試即獲成功)A.國家實力勢均力敵B.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C.避免直接軍事對抗D.兩極格局日益鞏固22.1877年5月,發(fā)生了法國共和派西蒙內閣打擊教權主義的活動,總統(tǒng)寫信對西蒙進行指責,西蒙內閣被迫辭職,王政派的布羅伊便被任命為內閣總理,眾議院就此提出抗議,總統(tǒng)又將眾議院解散。材料反映出當時法國A.政治力量對峙嚴重危及共和制 B.總統(tǒng)擁有較大實權C.?;逝色@取到了政治上的優(yōu)勢 D.社會發(fā)展尚不明朗23.1914年2月,農工商部公布了《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guī)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多次發(fā)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睆闹锌色@取的準確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②當時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③民眾掀起抵制洋貨運動④政府實行有利于民族經濟發(fā)展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對空前擴大的統(tǒng)治區(qū)域,卻采用了郡縣制。其進步性主要體現在A.行政區(qū)域劃分的變化B.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fā)展C.官員任用原則的變化D.保證了專制皇權的強化25.從蒸汽機的發(fā)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帶來的后果看,下列不屬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是A.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 B.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因此改變C.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D.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出現26.從15世紀末西方國家開辟新航路開始,18世紀工業(yè)革命后,西方列強向世界各地大肆殖民掠奪,至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世界市場成為了調節(jié)全球經濟發(fā)展的杠桿。請回答下面小題1.從整體史觀講,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tǒng)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為一部統(tǒng)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業(yè)文明和農業(yè)文明的碰撞2.19世紀中期,一個統(tǒng)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在這個市場里,資產階級憑借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yè)品。收購原材料。下列關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B.資本主義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C.它以歐美先進的工業(yè)國為主導D.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世界經濟體系3.1876年葛元煦《游滬雜記》言:“向稱天下繁華有四大鎮(zhèn),曰朱仙、曰佛山、曰漢口、曰景德,自香港興而四鎮(zhèn)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香港興”“上海興”都是因為簽訂了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7.漢武帝推行算緡告緡令,規(guī)定商人、手工業(yè)者、高利貸者必須向政府申報財產,按多少納稅。瞞報或少報者,罰戍邊一年且沒收財產,告發(fā)者可得沒收財產的一半作為獎賞。下列做法與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A.以起用“酷吏”對地方豪俠實施嚴厲鎮(zhèn)壓B.實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廣“代田法"C.推行“鹽鐵官營”和“酒類專賣”政策D.主張與民休息,“從民之欲而不擾亂”28.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評價分科取士:“前代選用,省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边@評價認為科舉制A.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B.是對漢代察舉制的否定C.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推動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29.“開芳宴圖”是宋金墓葬中常見的裝飾圖象,它主要用來表現墓主人夫婦和睦與恩愛。其構圖大多是夫妻二人端坐桌前,侍從奴仆左右侍奉,營造出墓主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經濟水平的發(fā)展 B.儒家思想的影響C.繪畫技術的進步 D.政治權力的干預30.1921年3月頒布《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法令,規(guī)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后,剩余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1922年《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蘇聯(lián)這一調整A.促進了蘇維埃的成立 B.有利于向社會主義過渡C.推動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臨時政府的基礎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詹姆士一世聲稱:“國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稱為神,因為他在人間行使類似神權那樣的權力……國王是神在人世間帶著呼吸的翻版?!辈牧隙夯舨妓拐J為,國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為了擺脫“人人對人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人們通過締結契約建立具有絕對權威的國家來統(tǒng)轄一切。材料三:恩格斯說:“王權是進步的。”“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代表著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tài)對抗”。材料四:盧梭提出,必須建立一種全新的契約,這不是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契約,而是全體人民之間的契約。通過社會契約,人民建立一個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問題:(1)指出前兩則材料觀點的區(qū)別。(2)材料三和材料四,關于恩格斯和盧梭對王權的認識是否矛盾?為什么?(3)試從歷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說“王權是進步的”。32.材料在1902年新學制頒布之前,中國的新式學堂沒有相互街接的學校體制。據此,張謇認為發(fā)展教育須循序漸進,“師范啟其塞,小學導其源,中學正其流,專門別其派,大學會其歸”。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張謇在南通建立起從幼兒園到大學,從普通教育到職業(yè)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內的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系統(tǒng)。他不僅親自創(chuàng)辦了農校、紡校、商校、師范、醫(yī)校、女紅傳習所等許多職業(yè)學校;還資助創(chuàng)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吳商船??茖W校、吳縣鐵路學校;創(chuàng)辦了保姆傳習所、政法傳習所、巡警傳習所等職業(yè)培訓班。他鑒于全國有近百萬殘疾兒童,缺乏職業(yè)能力謀生困難,于民國初年創(chuàng)辦了南通狼山盲啞學校。這些職業(yè)學校的創(chuàng)辦,把各種技藝的傳習引進教育領域,破除了封建學校教育中沒有技藝傳授的立足之地和技藝傳播的家族、師徒局限性,是對中國職業(yè)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開拓。——摘編自程紹珍《張客與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研究與探索》(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謇職業(yè)教育實踐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張謇職業(yè)教育實踐的作用。33.材料一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號定都,立國逾十除年,用兵至十馀省,南北交爭,隱然敵國。當時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氣遂巳傷矣.中國危亡,實兆于此。成則王,敗則寇,故不必以一時之是非論定焉?!w爾巽《清史稿洪秀全傳》材料二夫漢人失國二百六十年于茲矣,圖恢復之舉不止一次,最彰彰在人耳目者莫如洪秀全之事.洪以一介書生,貧無立錐,毫無勢位,然一以除虜朝、復漢國提倡漢人,則登高一呼,萬谷皆應,云集霧涌,裹糧競從.只以驅除韃虜自任,此外無所轉移……太平天國即純?yōu)槊褡甯锩拇恚皇敲褡甯锩?,革命后仍不免為專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摘編自《孫中山文集》(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趙爾巽、孫中山對洪秀全的不同評價。(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趙爾巽、孫中山對洪秀全不同評價體現出的立場。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從材料中“取消……特權等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修改不平等條約”可以看出,當時北洋政府還是在各種外交場合想極力通過外交行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具有鮮明的民族主義特征。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開啟近代意義的外交活動應該是清朝后期,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隨歐美國家的特點,排除;D項,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并沒有極大提高,排除。2、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一種社會倫理關系,強調的是以禮治國思想,B正確;材料未涉及德政,A排除;無為而治屬于道家思想,與材料無關,C排除;三綱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與材料無關,D排除。故選B。3、C【解析】
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真正實踐的學說主要有三權分立學說和君主立憲學說,①②正確,C選項符合題意;漏掉①、②,不能全面說明美、德國等近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建設,AB兩項錯誤;在資產階級國家里,受階級性的局限,“人民主權學說”并沒有被真正實踐,D項錯誤。4、C【解析】
根據材料“馬克思主義成了一些書籍報刊學術研討的主題,并進入大學的課堂”“不可超越的哲學”等信息可知,馬克思主義成了一些書籍報刊研討的主題,并且還進入大學課堂,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受到較多關注,C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對思想領域中的主要思想進行對比,無法得出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領域主題的結論,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關注,沒有體現國際社會主義運動,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受到較多的關注,沒有涉及蘇聯(lián)模式,D項錯誤。5、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德國在歐洲戰(zhàn)場的節(jié)節(jié)勝利,歐洲戰(zhàn)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壓服中國以利下一步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qū)霸權的欲望,日本全面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中共中央在1940年發(fā)表《中共中央為抗戰(zhàn)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決定把醞釀成熟的破襲正太路設想付諸實施,出擊敵后交通線,給敵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粉碎日本的企圖,以利全國局勢好轉,D項正確;《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于1938年,排除A項;武漢會戰(zhàn)發(fā)生于1938年6月至1938年10月,排除B項;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建立于1942年,排除C項。故選D。6、B【解析】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戲曲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描寫的竇娥的冤情,依據材料“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可知該作品是悲劇,故選B;《紅梅記》是晚明文人周朝俊的傳奇名作,主要敘述亂世背景下青年男女的愛情婚姻故事,不合題意,排除A;《水滸傳》是明代的農民題材的小說,時間不合題意,排除C;《紅樓夢》是清代現實主義小說,時間不合題意,排除D。【點睛】本題考查元朝的文學成就。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7、A【解析】
美國導致世界經濟會議的失敗,并單方面宣布美元貶值,拒絕削減高關稅,都體現了美國為了自己利益而拒絕承擔責任,故選A;美國無意承擔化解世界經濟危機的責任,并非在積極推動美元的國際化進程,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美國新政,不能說明是美國率先提高關稅實行貿易保護,排除CD。故選A。8、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分封的大國多在遠離周王室統(tǒng)治的邊遠地區(qū),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拱衛(wèi)王室、構筑邊疆安全屏障,故C正確;對外開疆拓土、防范異姓諸侯叛亂不是主要目的,故AD錯誤;促進邊遠地區(qū)開發(fā)是客觀影響,故B錯誤。9、B【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979-1997年期間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依存度迅速增長,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1992年南方談話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因此材料所述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B項正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A項錯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C項錯誤;材料所述數據變化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不是對外貿易主導經濟發(fā)展,并且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10、B【解析】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拖拉機生產及機耕面積完成情況”看,實際生產比“計劃”高出數倍,結合時代背景可知B項正確。材料沒有給出工業(yè)布局情況,更看不出“均衡”,A項錯誤;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在一五計劃之前的1952年己完成,C項不符合史實;一五計劃期間各方面積極配合,計劃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并不是冒進,D項錯誤?!军c睛】相關過渡時期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史料多,角度雜,科學、熟練掌握建國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和發(fā)展的相關史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11、B【解析】
根據“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意思是明朝政府實行海禁政策,海禁期間導致一些商人進行走私貿易,轉而成為海盜,導致了寇患盛行,故答案為B;朝貢貿易主要是政府行為,與材料無關,A錯誤;開禁就會使一些海盜進行正當交易,而不是為寇,C錯誤;閉關鎖國是清朝的政策,排除D。12、C【解析】聯(lián)系學知識可知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對人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要讓人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君子,這與人文精神是一致的,通過材料中“儒家思想也曾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備受啟蒙思想家的推崇”可見作者強調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對改造社會的作用,即反對封建專制的作用,故C正確;有教無類的教育觀與備受啟蒙思想家的推崇無關,排除A;啟蒙思想家主要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的政治觀,并非歷史觀,排除B;啟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反對等級制度,D錯誤。13、C【解析】
從1936年到1948年,國家資本比重上升,民間資本比重下降,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影響,官僚資本主義膨脹,民間資本萎縮,故選C項;A項沒有體現民間資本的萎縮,排除A項;列強卷土重來是一戰(zhàn)后,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國民政府在戰(zhàn)后并沒有大規(guī)模興辦國有企業(yè),排除D項。故選C。14、D【解析】試題分析:“擬方名曰洋務清火湯”可知是指洋務運動,A不對,洋務運動發(fā)揮了作用,邁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不對,符合西學東漸的歷史潮流;C不對,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天朝上國”觀念;D正確,洋務運動單純引進西方科技不能夠使中國富強。考點:洋務運動點評:因果類型選擇題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兩種情況:其一由結果推斷出原因,題干為結果,選選項是原因。提示語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導原因、關鍵原因、是因為、內因、外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斷出結果,題干為原因,選項是結果。提示語是結果是、影響有等等。15、D【解析】材料反映的變化是由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造成的,故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是1956年底;BC項是1958年。16、D【解析】
由材料“近州郡都邑有市之處”、“近市”、“負郭”等信息可知,《齊民要術》認為農業(yè)的發(fā)展需要靠近市場,以增加收益。這一認識實際上體現出對農產品商品化發(fā)展的這一現實認可,D選項符合題意;中國古代社會以小農經濟為主,A選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未涉及農業(yè)技術水平提高,B選項排除;精耕細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盡可能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材料未涉及,C選項排除。17、A【解析】
通過材料“把公路作為躲避洲際導彈襲擊時城市疏散的通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美蘇冷戰(zhàn)的國際背景;通過材料“以自由馳騁和漂泊流浪表達對傳統(tǒng)的掙脫對主流價值觀的逆反”可以看出美國文學體現出對冷戰(zhàn)現象的不滿,說明此時美國公路敘事文體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特征,A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美國民眾的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體現的不是民眾對國家干預政策的不滿,而是對冷戰(zhàn)思維的不滿,排除C;材料信息未體現出美國社會焦慮特征,排除D。18、A【解析】
從材料中的“曾兩次調江蘇、浙江一帶的糧食賑濟河南等地”來看,江南一帶的農業(yè)有一定發(fā)展,有富余糧食供政府調撥到其他地方,故答案為A項;材料反映的不是“互補”關系,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長途貿易的發(fā)展狀況,排除C項;經濟重心南移過程在南宋時期完成,排除D項。19、C【解析】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司馬遷《史記》的評價,體現司馬遷治史抱負,故C正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總括自己修《史記》的目的和意義,不是司馬遷的治史抱負,排除A;“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語出《資治通鑒》,即以歷代興亡的歷史作為鏡子,來考察當今的利弊得失,不符合題意,排除B;“文章經世之業(yè),立言亦期有補于世”出自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即學問必須與社會人事相結合,必須為社會人事問題服務,不符合題意,排除D。20、C【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較高,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七十年代許多國家經濟進入“滯漲”狀態(tài);80年代以后,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減少福利開支,國家經濟開始復蘇,故C符合題意;據材料“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并結合所學可知,社會保障支出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福利覆蓋面”,B與題意無關;據材料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D不是材料主旨。21、C【解析】表格只涉及太空競賽,并不涉及其他實力對比,故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是高新科技領域的問題,未體現出政府對經濟加強干預,故B項錯誤;當時日本經濟的發(fā)展、歐洲一體化的推進、中國的發(fā)展,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故D項不符合史實;冷戰(zhàn)期間,美蘇兩國始終沒有發(fā)生直接的“熱戰(zhàn)”,蘇聯(lián)與美國出現以探月活動為標志的“太空競賽”是雙方避免直接軍事對抗的表現,故C項正確。22、B【解析】
由材料信息“總統(tǒng)寫信對西蒙進行指責,西蒙內閣被迫辭職……總統(tǒng)又將眾議院解散”可知,此時法國總統(tǒng)擁有較大的實權,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危及共和制,故A項排除;1875年共和派以一票的微弱優(yōu)勢取得勝利,故排除C項;共和制度已是發(fā)展的趨勢,故D項排除。23、B【解析】
從材料中的“農工商部多次發(fā)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實行有利于民族經濟發(fā)展的政策,使得當時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①②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反映民眾掀起抵制洋貨運動,排除含有③的A、C、D項。24、C【解析】郡縣制是指對中國古代實行的中央集權體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的總稱,它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A。封建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政治制度的變革,政治制度的穩(wěn)定又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排除B。和分封制相比,郡縣制的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C項正確。和分封制相比,郡縣制的實施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D。所以選C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弄清“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比較,運用所學知識逐一排除選項即可。25、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出現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不屬于科技進步的影響,D項符合題意;科學技術的進步,會推動生產力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構和世界形勢的改變,使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ABC三項不符合題意。26、1.A2.D3.A【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tǒng)一的人類歷史的主要方式是西方的殖民掠奪,故A正確;東方的借鑒學習不符合史實,故B錯誤;正常的文化交流不是主要方式,故C錯誤;工業(yè)文明和農業(yè)文明的碰撞是在工業(yè)革命后,故D錯誤。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是不公平的,故D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即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A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本身具有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故B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以歐美先進的工業(yè)國為主導,故C不符合題意。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興”“上海興”都和《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有關,故A正確;《北京條約》只開放了天津,故B錯誤;《馬關條約》是在1895年,故C錯誤;《辛丑條約》是在1901年,故D錯誤。27、C【解析】
材料中漢武帝時期推行算緡告緡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營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鹽鐵官營”和“酒類專賣”可以起到這一作用。C正確;“酷吏”對地方豪俠實施嚴厲鎮(zhèn)壓可以維護統(tǒng)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財政、抑制工商業(yè)的效果,A排除;代田法可以增加農業(yè)產量,進而增加財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B排除;從民之欲而不擾亂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業(yè)的效果,D排除。故選C。28、C【解析】
根據“至于齊隋,不勝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可知,材料肯定科舉制的作用,認為有利于加強中央的權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C正確;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強調加強中央集權,與提高官員素質無關,排除A;材料強調科舉制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聯(lián)系所學科舉制的積極影響分析解答。29、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開芳宴圖”反映了當時在社會中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以及正統(tǒng)的道德倫理,這正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因此B選項正確;這并非經濟發(fā)展的影響,A選項錯誤;C、D選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故選B。30、B【解析】
材料中的措施“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提高糧食產量,為蘇聯(lián)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物質基礎。B正確;1917年蘇維埃政府已經成立,時間不符,A錯誤;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已經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C錯誤;1917年十月革命臨時政府已經被推翻,D錯誤。故選B。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詹姆士強調君權神授,王權至上;霍布斯反對君權神授,認為國家是契約的產物。(2)不矛盾。恩格斯從王權確立早期對民族國家的形成發(fā)展的角度去分析。盧梭從資產階級興起,反對封建專制的角度去看待的,視角不同。或者從作者所處社會時代的角度分析亦可。(3)12世紀以后,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西歐君主和新興的市民階級結成聯(lián)盟,在打擊封建領主分裂割據的斗爭中,確立了等級君主制,促進了西歐社會經濟的進步。15世紀末,王權的強大推動了民族國家的產生。此時,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得到發(fā)展,君主專制取代等級君主制,王權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各國君主頒行了一系列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重商主義政策,大力提倡對外貿易,大大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在各國王權的大力支持下,新航路的開辟,西歐海外殖民擴張,推動了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漸向整體的現代世界的演進。即便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后,王權遭到了弱化,但君主立憲政體保障了英國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為工業(yè)革命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從這些角度看,王權確實有進步的方面?!窘馕觥?/p>
(1)依據材料一“國王完全有理由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夫妻忠誠保障與情感補償協(xié)議
- 商業(yè)地產項目全產業(yè)鏈招商運營與品牌孵化合作協(xié)議
- 寵物美容院品牌合作、專業(yè)技術培訓、設備采購與品牌授權協(xié)議
- 知識產權改編作品收益分成權益補充協(xié)議
- 電動跑車全面升級維護及保養(yǎng)合同
- 寵物領養(yǎng)及長期撫養(yǎng)費用保障協(xié)議
- 企業(yè)員工股權激勵與公司社會責任履行協(xié)議
- DB42-T 2025-2023 馬鈴薯-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技術規(guī)程
- 2023年軟件測試基礎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
- 高一歷史備課組期末工作總結模版
- 利用熱釋光劑量探測器測量射線劑量
- 大病歷模板-住院病歷
- GB/T 602-2002化學試劑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 GB/T 18657.1-2002遠動設備及系統(tǒng)第5部分:傳輸規(guī)約第1篇:傳輸幀格式
- GB/T 15608-2006中國顏色體系
- GB/T 14315-2008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型銅、鋁接線端子和連接管
-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散文和小說閱讀
- 【人衛(wèi)九版內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課件
- 護理人員業(yè)務技術檔案 模板
- 金融監(jiān)管學-金融監(jiān)管學課件
- 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9《y-w》ppt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