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七高級中學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七高級中學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七高級中學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七高級中學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七高級中學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陂一中2024屆高三模擬考試(三)語文試卷出題人:陳琪榮娟審題人:楊柳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北宋皇祐四年八月,在外為官多年的歐陽修帶著母親的靈柩回到了家鄉(xiāng)江西永豐,是年冬天,歐陽修撰寫了對后世影響很大的《瀧岡阡表》和《歐陽氏圖譜》。其中,《歐陽氏圖譜》成為后人修譜的典范體例,而且,成為歐陽氏后人建構宗族的基礎。翻閱宋代史籍,可以看到,同姓血緣團體“累世義居,同居共爨”已然成為值得表彰的美德?!端问贰ば⒘x傳》就記載了若干個幾代同堂、幾百人的大家族。規(guī)模達到幾百人的一個團體,如何維系秩序?據記載,撫州金溪縣以前有鄧、傅兩個大姓,各有家丁數千,“遠近頗畏之”,而且鄧家兩個兒子,雖然也考科舉,“乃假儒也”??梢姡?、傅兩家在地方崛起靠的還是武力,而不是科舉功名。傅家后來“離析”了,鄧家也有衰落跡象,原因是“俱受制于陸”。這個“陸”,就是大名鼎鼎的陸九淵家族。這使人不禁想起一個有趣的事實,當年水泊梁山上勢力強大的宋江團隊最難對付的其實不是官府,而是祝家莊這樣的家族武裝力量。小說家言不足為證,但亦非空穴來風。宋代在基層社會占據著強勢地位的幾百人聚居的大家族很顯然和明清時期的“宗族”有著明顯的不同。明清時期的宗族是一個個獨立生活的家庭組成的,而且,他們有著可以祭拜先祖的“祠堂”。歷史上,所謂“禮不下庶人”,宗法理論只適用于貴族,而且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從“天子七廟”到“士一廟”,至于“庶人”則“無廟”,“祭于寢”。當然,老百姓祭祀自己的祖先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墓祭,在墳墓上祭奠。另外有一個模糊邊界的做法,就是把祖先影像放在佛寺、道觀和官方認可的賢良祠中祭拜。但并不是每個人的祖先都有資格。宋元出現了許多以祖先為著名先賢而要求單獨設立賢良祠祭拜的事例。江西吉水楊氏家族曾經出現過楊萬里和楊邦義兩位名人。楊萬里是宋代名臣、文學家,他晚年聞知韓侂胄北伐,絕食而死,死后謚“文節(jié)”。楊邦義據說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楊鐵心的原型,他在金兵入侵建康時被俘,堅貞不屈,被金人剖心,死后被謚為“忠襄公”。楊氏家族到了元代開始設立專祠祭祀他們家族中的名人,后來,又放入其他祖先牌位,并立碑“刻世系、祀田、祭器、牲幣、酒儀、設科條于碑陰”,正式變成了祠堂,但這已經是明初的事了。正是由于宗法禮制局限而無法“敬宗收族”,宋代的理學家覺得要改革宗法禮儀,放寬對祭祀等級的限制。朱熹的《家禮》第一句話就是“君子將營宮室必立祠堂于正寢之東”。朱熹設想,祠堂中立高、曾、祖、禰四世牌位。祠堂不同于家廟,適用的是小宗之法,即五世則遷,所以只能祭四代??梢姡词垢挥诟母锞竦闹祆渌珜У撵籼秒x明清時期的祠堂還相差甚遠。實際上,從“庶人祭于寢”到允許建祠堂拜先祖的過程非常漫長,一直到明代中期才完成。無論如何,從宋代到明代的中國南方基層社會,一個引人注目的轉變就是,一些有地方控制力的幾百人規(guī)模的大家族轉變?yōu)榱擞徐籼?、族譜和祠產但由眾多獨立生活家庭組成的宗族。宗族,就這樣由一個儒家的理念,變成了明清以后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實體性基層社會組織。(摘編自黃志繁《宗族的由來》,有改動)材料二《傳統(tǒng)家族試論》說宋元以下有“新的宗族結構出現”,“新式宗族是由許多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或共祖家庭組成的,共財單位很少超出同祖父的成員,但通聲氣、濟有無的范圍卻可以遠過于五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像水紋一樣,圈圈相連,牽牽扯扯,是網絡結構。而士紳階層處于關系網核心,是所謂的“一方之望”。他們回籍行孝,其價值、行為、道德表率作用,對于普通民眾的思維方式、行為等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思路是沿著由上到下的系統(tǒng)關系走的,所以在人際倫理中也就強調尊高者的義務??鬃雍茉缇团c弟子討論過士的行為的規(guī)范榜樣作用,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笨鬃拥脑拰χ袊鴼v史上士人階層的人格塑造和定位有著長久和深遠的影響。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獻資料都反映出,有不少地方的士人都認為儒家思想只適合讀書人,與地方下層社會的庶民思維之間有難以銜接的矛盾。其中,“孝”在庶民中間就沒有被完全貫徹實行。“禮下庶人”“化民成俗”的工作,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直是由士人承擔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公共事務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士,而且士在組織大家、管理各種事務的同時,還溝通國家與地方之間的關系,將儒家的價值觀念、國家意識形態(tài)、條文法規(guī)傳達到民間。羅志田曾指出士人通過寓正德于厚生的方式構建下層民間社會,通過使“道”與鄉(xiāng)土銜接讓“地方”具有更多自足的意義。而宗廟、家譜等,正是這些禮儀和儒家思想觀念、價值下到民間的重要途徑。(摘編自徐躍《花開即故山》,有改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楊萬里死后得到“文節(jié)”謚號的事例,可以看出士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公共事務治理中所起的榜樣作用。B.材料二指出,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呈水紋狀網絡結構,這與《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到的“差序格局”內涵一致。C.材料二關注到儒家思想局限性問題,如“孝”這個觀念只適合讀書人,導致其無法在庶民中間被踐行。D.材料一和材料二對宗族做出思考,但所依據的史料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并不相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2.根據材料一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氏圖譜》為“歐陽氏后人建構宗族的基礎”,可見族譜對宗族有重要意義。B.根據封建宗法理論規(guī)定,老百姓可自己房屋中、墳墓上或賢良祠中祭拜祖先。C.宋代理學家改革宗法禮儀并非為了變革社會,而是為了不斷完善既有社會秩序。D.宗族由儒家理念變?yōu)閷嶓w性基層社會組織,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與很多人的努力。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第四段從朱熹的改革說起,推演出祠堂形成過程之漫長,論證思路嚴謹清晰。B.材料一通過比較宋代大家族與明清宗族的不同之處,闡釋了宗族的由來。C.材料二舉孔子與子貢的問答為例,意在論述士應以修身自律、不辱使命為己任。D.材料二第三段圍繞士在溝通上下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展開論述,肯定宗廟的意義。4.材料一認為“小說家言不足為證”,卻兩次提到小說中的人物或事跡,請簡析其作用。5.材料一、二均關注到“禮下庶人”的現象,但論述各有側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p隙朱以撒這條蜿蜒的老街還在翻修,處在半完成狀態(tài)。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經租出,掛起招牌做生意,從洞開的大門和里邊的擺設,可以知曉他們都在經營一些什么,咖啡、甜點、沉香、山區(qū)土特產,便覺得沒有必要走進去。那些等待翻新的還是大門緊閉,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舊日門板上有裂縫,有人就湊近裂縫往里邊打量,一眼看到過去??p隙的出現,賜予了這樣的機會。很多次,我在臨寫敦煌殘經時,想到了那個已經空空蕩蕩的藏經洞。當時里邊堆放了那么多的經卷,只是門面用泥皮糊死了。時間過去,沒有誰走過時會想到里面有這么多寶貝——風沙吹老了時日,也吹走了這個密室外觀曾經有過的人工痕跡。如果不是后來的自然干裂,讓人從縫隙中窺探到內部,也就沒有接下來的許許多多傳奇。許多的過往起始都是封閉的,時日把曾經知曉它們的人送走,史冊也語焉不詳,讓后來人止步。經不起時日的鞭打沖刷,一些物品終于見到了天日,不再成為秘密。與秘密相逢,就獲得了與眾不同的認知、識見。但前提是,先找到隱藏在尋常中的那一道裂縫吧。晉太元中武陵的捕魚者算得上好運氣,他幸運地發(fā)現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開始了他夢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魚者受到了各家輪流的宴請,享受了最真誠的款待。當然,桃花源中人也通過捕魚者張開的雙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魚者離開時,桃花源中人對他只提了一個要求,即“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捕魚者是一個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覺得有責任把秘密首先傳達給太守。接下來就是尋找秘密的入口。這個入口已經不見了,連同周圍的環(huán)境都陌生之至,尋找宣告失敗。我一直在想,陶淵明以云淡風輕的筆法描寫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還是要人守住那道裂開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難以讓人信服。朱熹曾經評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賄。陶淵明真?zhèn)€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比绱苏f,陶淵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晉宋人物,則是守不住的兩面人。我第一次見到桃膠是在鄉(xiāng)下,這里桃樹千萬,堅硬的桃膠恍如琥珀、瑪瑙那般晶瑩,抓一把放入盤中,聲響如大珠小珠,甚是悅耳。文人筆下喻此為桃花淚,是時光把淚水凝固了。而當口舌觸及一碗溫度適宜的桃膠時,它柔中含韌舒展開來的彈性,足以稱之為美味,讓人總是會欣賞一番,再細細品嘗。追溯它的由來,則是從傷口開始的。兀立不移的萬千桃樹,沒有哪一棵是表皮嚴實無損的,很像人的皮膚,總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為或天時,被扯開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來。在我的記憶中,嚴冬是人的表皮最易開裂的時段,那時在工地、田野勞作的人,對此毫無辦法,靜等裂開,那時的教科書贊美這樣的手和腳——是開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膠不斷地從桃樹傷口的縫隙中涌出,接觸空氣,成為膠狀,為桃樹的所有者不斷收取,加工成堅硬之物。相比于桃膠,桃花要風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將朵朵桃花寄送給遠方的友人,被津津樂道,以為是名士風度的延續(xù)。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膠,那真是難言風雅——風雅之舉似乎都是輕盈的、靈性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讓人無從一握手中。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樹的多重功用,用于實的,用于虛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每到午后,懷安橋下就陸續(xù)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經營來路不一的水果。刀劍披掛的榴蓮盡管一副凜然不可侵的相貌,還是被不少人圍著。我猜,是它微微裂開的縫隙,那飄出來的獨特的果香把人招引過來。不買也罷,這濃郁的氣味真的讓人迷醉。有時,在自我表現上,人還不如一枚榴蓮。有一則舊事是如此展開的——弘一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弘一坐在一張?zhí)僖紊?,藤椅柔韌,老師坐上去會更舒適。弘一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搖晃了幾下藤椅,方才緩緩落座。后來又去了一次,仍然是這個搖晃的動作。弘一回答了豐子愷的疑問——這張?zhí)僖闻f了,藤條間有許多縫隙,會有一些蟲蟻,如果貿然坐下就把它們擠壓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別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細微處,譬如細細的縫隙,也填充了一個人豐富的悲憫。有些人刻意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為之,成為一種自覺。一個人要走多遠,才可以關注到藤椅中的縫隙?時日匆匆,我們對于屑屑者已經缺乏察覺的細心了,而對于大,我們的興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人贈送我的宣紙形制大起來了,我把筆濡墨揮灑的作品也大起來了。其實,書法家的內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箋寫一幅小楷,那真會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頃刻被淹沒,無處找尋。想想晉宋時期的那些簡札,小得不得了,卻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邊的,別無他倚。這樣,就是片紙只字,也甚佳好。說起來,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其死生在朝暮之間的蟲蟻,所謂的大小,都是天地夾縫里的存活物,沒有什么差別,當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輕慢。(有刪減)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能把知曉過往的人送走,隱藏起秘密,又能通過鞭打沖刷的力量使得秘密重見天日。B.洞開的大門、可見的擺設,神秘盡失,使人覺得沒有必要進去,而緊閉的大門、門板的裂縫則能吸引人去窺探一番。C.弘一關注藤條縫隙里的蟲蟻,所以坐前都要搖晃藤椅,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細微之處可見弘一的悲憫情懷。D.桃膠源自桃樹的傷口,柔中含韌,能滿足人的口腹之實,卻難言風雅,因此文人借風雅浪漫的桃花喻之為桃花淚。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捕魚者是一個善于分享秘密人”這句話運用了反語,表現了作者對捕魚者把秘密傳達給太守的不滿。B.文章以“縫隙”為線索組織材料,行文方式靈活多樣,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表現作者所見所思。C.文中善用對比手法,如桃膠與桃花的對比,小簡札與大尺幅的對比等,褒貶分明,道理昭然若揭,讓讀者易于接受。D.文章引用朱熹評價陶淵明的話,又化用《逍遙游》中的“小大之辯”,增添了書卷氣,表現出作者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8.散文講究“形散神聚”,請從選材角度分析本文“形散”特點。9.題目“縫隙”意蘊豐富,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其多重寓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tǒng)”。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tǒng)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與不一,然后正統(tǒng)之論作。堯、舜之相傳,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義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論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終之分明故也。及后世之亂,僭偽興而盜竊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吳、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謂秦為閏是也。由是正統(tǒng)之論興焉。自漢而下,至于西晉,又推而下之,為宋、齊、梁、陳。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則為夷狄。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終之際不明,由是學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亡迄于顯德,實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間,或理或亂,或取或傳,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大抵其可疑之際有三:周、秦之際也,東晉、后魏之際也,五代之際也。秦親得周而一天下,其跡無異禹、湯,而論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東晉承西晉則無終,以隋承后魏則無始,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國者雖異,然同歸于賊亂也,而前世議者獨以梁為偽,其可疑者三也。夫論者何?為疑者設也。堯、舜、三代之始終,較然著乎萬世而不疑,固不待論而明也。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與不一,然后正統(tǒng)之論作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正統(tǒng)論》)材料二:不幸有天子之實,而無其位;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統(tǒng)之論決矣。正統(tǒng)之為言,猶曰有天下云爾。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實也,夫何議?天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實傷名。而名卒不能傷實,故名輕而實重。不以實傷名,故天下不爭;名輕而實重,故天下趨于實。(節(jié)選自蘇軾《正統(tǒng)論》)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三代A之相代B或以C至公D或以E大義F皆得G天下H之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得,具備的意思,和成語“相得益彰”“怡然自得”中的“得”意思均相同。B.夷狄,中國古代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夷狄”常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C.雖,雖然的意思,與“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酈道元《三峽》)中的“雖”意思不同。D.趨,趨向的意思,與蘇洵《六國論》中“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的“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認為,從周朝滅亡到顯德年間的多個政權是否符合正統(tǒng),可以一概而論,大抵存有三處疑問。B.歐陽修分別對“正”和“統(tǒng)”進行了解說,認為匡正天下那些不正當的是“正”,統(tǒng)一天下還沒有統(tǒng)一的是“統(tǒng)”。C.歐蘇二人都認為,正統(tǒng)之論的產生完全是為了解決后世統(tǒng)治者繼承帝位時出現的不正與不一的問題。D.歐陽修認為,秦朝直接傳承周的政權,統(tǒng)一天下,其行為和大禹、商湯沒有區(qū)別,評論的人不應該貶黜它。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謂秦為閏是也。(2)天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實傷名。14.歐陽修和蘇軾評判一個政權是正統(tǒng)的依據分別是什么?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棲霞山留飲贈之①李白吾家青萍②劍,操割③有馀閑。往來糾二邑,此去何時還。鞍馬月橋南,光輝歧路間。賢豪相追餞,卻到棲霞山。群花散芳園,斗酒開離顏。樂酣相顧起,征馬無由攀?!咀ⅰ竣倮钅?,李白族弟,單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詩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時。②青萍,古寶劍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錦。春秋時,鄭人子皮想讓沒有經驗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產對子皮說:“小孩子還不會操刀,就讓他去剁肉,他一定會先傷到自己,把貴重的錦緞交給沒裁過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會毀了錦緞?!焙笠源吮扔鞑拍芴停荒軇偃呜熑沃卮蟮氖虑?。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句用“青萍劍”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夠的才干和能力來勝任新的職務。B.七、八兩句寫賢士豪杰為李凝追送餞行,一直送到棲霞山,這為后面四句做好鋪墊。C.九、十兩句寫一群人在散發(fā)芬芳香氣的花園中斗酒,將原本就歡樂的心情推向高潮。D.最后兩句寫詩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開懷暢飲,醉得無法上馬離去,可見其為人豪爽。16.本詩有“此去何時還”之問,《夢游天姥吟留別》也有“別君去兮何時還”之問,二者所問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時間和空間的對舉或融合在律詩的頷聯與頸聯中較為常見,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杜甫《登高》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歸去來兮辭》中描寫陶淵明端起酒杯自斟自酌,看著院子里的樹木,也覺得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芙蓉”具有高潔、素雅、清幽的特點,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他們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東郊的廟里,他掌管著春的氣息以及整個一年的收成,他甚至還會給有福的人延長壽命。他小小的廟宇在樹木的深處,這里人跡罕至,在冬日將盡的時節(jié),滿山的樹木像還沒來得及點染的枯筆水墨畫,顯得頗為荒涼。②立春的前一天,寂靜的郊外突然變得騷動起來。遠處的村邊小道上,一條長長的充滿威儀的隊伍逶迤而來。從那非同尋常的鼓樂聲中就可以聽出,是天子前來迎春了。滿天的青旗,掩映著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A。叩拜句芒神的禮儀莊嚴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舉起酒爵,然后徐徐潑灑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著又是跪拜。禮罷,人們給句芒讓出道路,樂工們高奏鼓樂,句芒在人們的簇擁下向都城進發(fā)。穩(wěn)穩(wěn)站立在壯漢們肩頭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鳥身,方臉,神色端莊,目視遠方,仿佛隨時都會展翅高飛。頭頂上,青色的春幡迎風而舞。在他旁邊站著的,是一頭雄壯有力卻又憨態(tài)可掬的泥牛。③④句芒進城的路上,歡迎的人擠在道路的兩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著,B,邊走邊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隨之C:春天來了。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成語。答:A______B______C______19.下列句子中的“在”與文中加點的“在”,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